婴儿人工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7449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儿人工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肺,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模拟婴幼儿的肺部以进行训练或测试的婴儿人工肺。
背景技术
目前的人工肺主要是安装在呼吸机上,用以提供医疗照护人员模拟人的肺部状况,使得医疗照护人员能对呼吸机进行测试或故碍排除的训练,例如中国台湾专利第 M308076号专利案(申请案号为95213530)所揭露的人工肺。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婴儿人工肺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 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婴儿人工肺,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方便组装与拆卸的婴儿人工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人工肺,可改变气袋的顺应性使其顺应性降低,以模拟婴儿的肺部受疾病影响时其扩张能力降低的状况,并且能增加气袋由膨胀状态回复到初始状态的速度。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人工肺,能模拟婴儿呼吸道内的阻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婴儿人工肺,包括两个可膨胀的气袋、两个夹持件,及一第一气体流通管,其特征在于各该气袋为弹性材质,其包括一前侧、一后侧、一连接于该前侧外周围与该后侧外周围且可前后伸缩的折叠部,及两个分别设置于该前侧与该后侧的第一卡接部,各该夹持件包括两个分别抵接于各该气袋的该前侧与该后侧的弹性夹持板,各该弹性夹持板包括一卡掣于各该第一卡接部的第二卡接部,各第一气体流通管与各该气袋相连接,用以传输气体至各该气袋内或将各该气袋内的气体排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较佳地,前述的婴儿人工肺,其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该两个气袋与该第一气体流通管之间的第二气体流通管,该两个弹性夹持板分别为一第一弹性夹持板与一第二弹性夹持板,该第一弹性夹持板包括一扣接于该第二气体流通管上的第一扣环部,该第二弹性夹持板包括一扣接于该第二气体流通管上并与该第一扣环部相接合的第二扣环部。较佳地,前述的婴儿人工肺,其中该第一弹性夹持板还包括两个凸设于该第一扣环部左右侧且相间隔的卡钩,该第二弹性夹持板还包括两个分别形成于该第二扣环部上用以供该两个卡钩卡掣的卡槽。较佳地,前述的婴儿人工肺,其中该第二弹性夹持板还包括两个形成于该第二扣环部上且分别与该两个卡槽相连通的导孔,各该导孔用以导引各该卡钩卡掣于各该卡槽内。较佳地,前述的婴儿人工肺,其中该第一弹性夹持板还包括一凸伸于该第一扣环部一端的第一夹持板部,该第二弹性夹持板还包括一凸伸于该第二扣环部一端的第二夹持板部,各该第一卡接部为一卡块,该两个弹性夹持板的该第二卡接部分别为形成于该第一夹持板部与该第二夹持板部上的卡孔,该卡孔供该卡块卡掣。较佳地,前述的婴儿人工肺,其中各该第二气体流通管形成有一穿孔,该穿孔具有一邻近各该气袋的大孔径部、一邻近该第一气体流通管的小孔径部,及一形成于该大孔径部与该小孔径部之间的肩部。较佳地,前述的婴儿人工肺,其中各该气袋包括一与各该第二气体流通管套接的套接部,该第一气体流通管包括一第一管体,及两个凸设于该第一管体上的第二管体,各该第二管体套接于各该第二气体流通管上。较佳地,前述的婴儿人工肺,其中各该气袋形成有一与该大孔径部相连通的气室, 该第一管体形成有一主流通孔,各该第二管体形成一连通于该主流通孔与该小孔径部的次流通孑L。较佳地,前述的婴儿人工肺,其中各该气袋由硅胶制成,各该气袋的厚度为1毫米,各该气袋的容积为30毫升。较佳地,前述的婴儿人工肺,其中各该第二气体流通管形成有一穿孔,该穿孔具有一邻近各该气袋的大孔径部、一邻近该第一气体流通管的小孔径部,及一形成于该大孔径部与该小孔径部之间的肩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婴儿人工肺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借由各夹持件的第一夹持板部与第二夹持板部分别夹持在各气袋的前侧与后侧,可改变各气袋的顺应性使其顺应性降低,以模拟婴儿的肺部受疾病影响时其扩张能力降低的状况,并且可增加各气袋由膨胀状态回复到初始状态的速度。另外,借由各第二气体流通管的肩部设计,能模拟婴儿呼吸道内的阻抗。再者,婴儿人工肺的各构件之间能迅速且方便地进行组装或拆卸。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方便组装与拆卸的婴儿人工肺,可改变气袋的顺应性使其顺应性降低,以模拟婴儿的肺部受疾病影响时其扩张能力降低的状况,并且能增加气袋由膨胀状态回复到初始状态的速度本实用新型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婴儿人工肺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婴儿人工肺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00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婴儿人工肺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说明夹持件与气袋之间的组装关系。图4是本实用新型婴儿人工肺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分解图,说明夹持件与气袋之间的组装关系。图5是本实用新型婴儿人工肺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分解图,说明夹持件与气袋之间的组装关系。图6是本实用新型婴儿人工肺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婴儿人工肺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说明气袋呈膨胀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只是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如图1及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婴儿人工肺的一较佳实施例,该婴儿人工肺100 主要是安装一呼吸机(图未示)上,用以模拟婴幼儿的肺部状况,使得医疗照护人员能对呼吸机进行测试或故碍排除的训练。婴儿人工肺100包含两个可膨胀的气袋1、两个夹持件
2,及一第一气体流通管3。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各气袋1为弹性材质,其包括一前侧11、一后侧12,及一连接于前侧11外周围与后侧12外周围间的折叠部13,各气袋1的前侧11、后侧12与折叠部13共同形成一用以供气体容置的气室14。各气袋1还包括一与折叠部13相连接的套接部15,套接部15形成有一使气室14与外部相连通的开孔151,借此,外部气体可经由开孔 151流通至气室14内,或者气室14内的气体可经由开孔151流通至外部。第一气体流通管3可连接于呼吸机与各气袋1之间,借此,呼吸机可通过第一气体流通管3传输气体至各气袋1的气室14内,或是将各气袋1的气室14内的气体排出。由于各气袋1为弹性材质,且各气袋1的前侧U与后侧12之间设有可沿前后方向伸缩的一折叠部13,折叠部13呈连续弯折状,因此,当呼吸机对各气袋1的气室14内进行充气时,各气袋1的折叠部13会因弹性变形而被撑开,使各气袋1呈膨胀状态,借此,各气袋1的气室 14内的容积能够增加,且各气袋1膨胀时的膨胀系数能够增加。另外,当呼吸机对各气袋1 的气室14内进行放气时,借由折叠部13的复位弹力作用,使得各气袋1能压缩并回复到初始状态,且能有效地提高压缩比。较佳地,在本实施例中,各气袋1是由硅胶所制成,且各气袋1的厚度为1毫米,各气袋1的容积为30毫升,通过前述设计的条件,使得各气袋1的容积与实际婴儿的肺部容积相当,且各气袋1的顺应性(compliance)能趋近于婴儿的肺部的顺应性,其中,该顺应性是定义为每单位肺间压改变所造成肺部容积的变化。婴儿人工肺100还包含两个第二气体流通管4,各第二气体流通管4连接在各气袋1与第一气体流通管3之间。各第二气体流通管4包括一第一管体41,及一凸设于第一管体41 一端的第二管体42,其中,第一管体41外径大于第二管体42外径,第一管体41与第二管体42共同形成有一穿孔43,穿孔43具有一位于第一管体41内的大孔径部431、一位于第二管体42内的小孔径部432,及一形成于大孔径部431与小孔径部432之间的肩部 433,各第二气体流通管4的第一管体41可拆卸地套设于各气袋1的套接部15上,借此,使得穿孔43的大孔径部431可通过套接部15的开孔151与气室14相连通。第一气体流通管3呈Y形状,其包括一第一管体31,及两个凸设于第一管体31上的第二管体32,第一管体31形成有一主流通孔311,各第二管体32形成一与主流通孔311 相连通的次流通孔321。第一管体31用以与呼吸机的管路(图未示)相连接,而各第二气体流通管4的第二管体42可拆卸地套设于第一气体流通管3的第二管体32上,使得穿孔 43的小孔径部432可与第一气体流通管3的次流通孔321相连通,借此,呼吸机可通过第一气体流通管3及第二气体流通管4传输气体至各气袋1的气室14内,或是将各气袋1的气室14内的气体排出。借由第二气体流通管4的第一管体41可拆卸地套设于各气袋1的套接部15上,以及第二气体流通管4的第二管体42可拆卸地套设于第一气体流通管3的第二管体32上, 使得婴儿人工肺100的各构件之间能迅速且方便地进行组装或拆卸,能降低组装或拆卸的工时,借此,以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婴儿人工肺100。需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的婴儿人工肺100是以两个气袋1为例作说明,但实际使用时也可单独使用一个气袋1,以模拟体重较轻的早产儿或婴儿的肺部。另一方面,由于各第二气体流通管4的穿孔43具有不同孔径的大孔径部431与小孔径部432的设计,因此,当各气袋1的气室14内的气体经由第二气体流通管4流通至第一气体流通管3的过程中,会受到肩部433的阻挡使得流通的阻力增加,借此,能模拟婴儿呼吸道内的阻抗(resistance)。需说明的是,在设计时,可借由将两个第二气体流通管4的大孔径部431与小孔径部432分别设计成不同的大小,使得两个第二气体流通管4具有不同的阻抗,以模拟患者的实际情况。如图3、图4、图5及图6所示,各夹持件2由塑胶材质所制成,其包括两个分别抵接于各气袋1的前侧11与后侧12的弹性夹持板,该两个弹性夹持板分别为一第一弹性夹持板21与一第二弹性夹持板22,第一弹性夹持板21包含一扣接于第二气体流通管4的第一管体41上的第一扣环部211,第二弹性夹持板22包含一扣接于第二气体流通管4的第一管体41上的第二扣环部221,第二扣环部221可与第一扣环部211相接合,使得第一弹性夹持板21的第一扣环部211与第二弹性夹持板22的第二扣环部221能保持在扣接于第二气体流通管4的第一管体41上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夹持板21还包含两个凸设于第一扣环部211左右侧且相间隔的卡钩212,第二弹性夹持板22还包含两个分别形成于第二扣环部221上用以供两个卡钩212卡掣的卡槽222,通过各卡钩212可拆卸地卡掣于各卡槽222内,借此,使得第一扣环部211能与第二扣环部221相接合在一起。进一步地,第二弹性夹持板22还包含两个形成于第二扣环部221上且分别与两个卡槽222相连通的导孔223,各导孔223用以导引各卡钩212卡掣于各卡槽222内。欲将第一弹性夹持板21的第一扣环部211与第二弹性夹持板22的第二扣环部221相接合时,将各卡钩212对准各导孔223,接着,将各卡钩212穿伸入各导孔223内并平移一段距离后即可卡掣于各卡槽222, 借此,使得各卡钩212能稳固地保持在卡掣于各卡槽222的位置而不会脱离卡槽222。[0040]第一弹性夹持板21还包含一凸伸于第一扣环部211 —端的第一夹持板部213,第二弹性夹持板22还包含一凸伸于第二扣环部221 —端的第二夹持板部224,第一夹持板部 213与第二夹持板部2M分别抵接于气袋1的前侧11与后侧12。各气袋1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前侧11与后侧12的第一卡接部16,第一弹性夹持板21还包含一形成于第一夹持板部213上的第二卡接部214,第二弹性夹持板22还包含一形成于第二夹持板部2M上的第二卡接部225,各第一卡接部16为一卡块,第二卡接部214、225为一可供卡块卡掣的卡孔, 通过各气袋1的两个第一卡接部16分别卡掣于两个第二卡接部214、225内,使得各夹持件 2的第一夹持板部213与第二夹持板部2M能保持在分别夹持于各气袋1的前侧11与后侧 12的位置,且不会相对于各气袋1转动。当然,在设计时,各第一卡接部16也可为一卡孔, 第二卡接部214、225也可为一卡掣于该卡孔内的卡块,并不以本实施例所揭露的为限。如图5、图6及图7所示,通过各夹持件2夹持在各气袋1的设计,使得呼吸机对各气袋1的气室14(如图2所示)内进行充气时,各气袋1的前侧11与后侧12需分别沿箭头Ι、Π方向将各夹持件2的第一夹持板部213与第二夹持板部2Μ往外撑开,才能使气袋 1的折叠部13顺利地被撑展开来,借此,可改变各气袋1的顺应性使其顺应性降低,以模拟婴儿的肺部受疾病影响时其扩张能力降低的状况。再者,当呼吸机对各气袋1的气室14内进行放气时,借由夹持件2的第一夹持板部213与第二夹持板部2Μ的复位弹力作用,能分别往内挤压气袋1的前侧11与后侧12,使前侧11与后侧12相互靠近,以增加各气袋1回复到初始状态的速度。归纳上述,本实施例的婴儿人工肺100,借由各夹持件2的第一夹持板部213与第二夹持板部2Μ分别夹持在各气袋1的前侧11与后侧12,可改变各气袋1的顺应性使其顺应性降低,以模拟婴儿的肺部受疾病影响时其扩张能力降低的状况,并且可增加各气袋1 由膨胀状态回复到初始状态的速度。另外,借由各第二气体流通管4的肩部433设计,能模拟婴儿呼吸道内的阻抗。再者,婴儿人工肺100的各构件之间能迅速且方便地进行组装或拆卸。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人工肺,包括两个可膨胀的气袋、两个夹持件,及一第一气体流通管,其特征在于各该气袋为弹性材质,其包括一前侧、一后侧、一连接于该前侧外周围与该后侧外周围且可前后伸缩的折叠部,及两个分别设置于该前侧与该后侧的第一卡接部,各该夹持件包括两个分别抵接于各该气袋的该前侧与该后侧的弹性夹持板,各该弹性夹持板包括一卡掣于各该第一卡接部的第二卡接部,各第一气体流通管与各该气袋相连接,用以传输气体至各该气袋内或将各该气袋内的气体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人工肺,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该两个气袋与该第一气体流通管之间的第二气体流通管,该两个弹性夹持板分别为一第一弹性夹持板与一第二弹性夹持板,该第一弹性夹持板包括一扣接于该第二气体流通管上的第一扣环部,该第二弹性夹持板包括一扣接于该第二气体流通管上并与该第一扣环部相接合的第二扣环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人工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夹持板还包括两个凸设于该第一扣环部左右侧且相间隔的卡钩,该第二弹性夹持板还包括两个分别形成于该第二扣环部上用以供该两个卡钩卡掣的卡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人工肺,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弹性夹持板还包括两个形成于该第二扣环部上且分别与该两个卡槽相连通的导孔,各该导孔用以导引各该卡钩卡掣于各该卡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人工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夹持板还包括一凸伸于该第一扣环部一端的第一夹持板部,该第二弹性夹持板还包括一凸伸于该第二扣环部一端的第二夹持板部,各该第一卡接部为一卡块,该两个弹性夹持板的该第二卡接部分别为形成于该第一夹持板部与该第二夹持板部上的卡孔,该卡孔供该卡块卡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人工肺,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气体流通管形成有一穿孔, 该穿孔具有一邻近各该气袋的大孔径部、一邻近该第一气体流通管的小孔径部,及一形成于该大孔径部与该小孔径部之间的肩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人工肺,其特征在于各该气袋包括一与各该第二气体流通管套接的套接部,该第一气体流通管包括一第一管体,及两个凸设于该第一管体上的第二管体,各该第二管体套接于各该第二气体流通管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人工肺,其特征在于各该气袋形成有一与该大孔径部相连通的气室,该第一管体形成有一主流通孔,各该第二管体形成一连通于该主流通孔与该小孔径部的次流通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人工肺,其特征在于各该气袋由硅胶制成,各该气袋的厚度为1毫米,各该气袋的容积为30毫升。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人工肺,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气体流通管形成有一穿孔,该穿孔具有一邻近各该气袋的大孔径部、一邻近该第一气体流通管的小孔径部,及一形成于该大孔径部与该小孔径部之间的肩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人工肺,其特征在于各该气袋由硅胶制成,各该气袋的厚度为ι毫米,各该气袋的容积为30毫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婴儿人工肺,包括两个可膨胀的气袋、两个夹持件,及一第一气体流通管,各气袋为弹性材质,其包括一前侧、一后侧、一连接于前侧外周围与后侧外周围且可前后伸缩的折叠部,及两个分别设置于前侧与后侧的第一卡接部;各夹持件包括两个分别抵接于各气袋的前侧与后侧的弹性夹持板,各弹性夹持板包含一卡掣于各第一卡接部的第二卡接部;第一气体流通管与各气袋相连接,用以传输气体至各气袋内或将各气袋内的气体排出。
文档编号G09B23/28GK202003574SQ20112000473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7日
发明者李清昭 申请人:崇仁科技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