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力的合成与分解演示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1482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力的合成与分解演示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科学用的模型,特别涉及一种力的合成与分解演示仪。
背景技术
力的合成与分解是中学物理的教学重点,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着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011年4月13日公开的申请号为201010279449. 8的发明创造公开了一种矢量合成与分解分析仪。该方案是通过在木条上打孔和拉槽、螺丝固定或限制来实现的,它虽然能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学习理解矢量的合成与分解,但它不能变化各矢量的大小。2008年5月14日公开的申请号为200720024972. X的发明创造公开了一种力的合成与分解演示仪。它由支架、固定托板、左、右砝码盘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托板上设合成力方向转动盘,在固 定托板的上端设弧形滑轨,在弧形滑轨上通过滑套固定上拉力计,“Y”形拉线的三个端头分别与拉力计的钩头、左、右分力尺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左分力尺和右分力尺的下端分别通过拉线固定上相应的砝码盘,拉线绕过相应的转向辊。该方案虽然能通过砝码改变各力的大小,但不能变化力的角度,而且该装置的结构比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力的合成与分解演示仪,该演示仪能便捷直观地演示力的合成与分解规律。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一种力的合成与分解演示仪,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第一弹力绳、第二弹力绳和第三弹力绳,第一弹力绳、第二弹力绳和第三弹力绳之间通过轴活动连接,轴的底部设置凸起,底座上设置凹槽,凸起位于凹槽内,第二弹力绳与第三弹力绳的一端设置手持部,手持部上活动连接指示杆。第一弹力绳、第二弹力绳和第三弹力绳的材质是相同的,它们所受的力的大小与其伸长长度呈正比。轴底部的凸起位于凹槽内,使轴可以沿着凹槽移动。使用时,拉动第二弹力绳和第三弹力绳的手持部,不管第二弹力绳和第三弹力绳的大小与方向怎么变化,第一弹力绳始终沿着凹槽的方向。知道第一弹力绳的原始长度,则沿着凹槽容易测量出第一弹力绳在受力时的伸长量。拨动手持部上的指示杆,使指示杆垂直与凹槽,只要沿着凹槽,第二弹力绳和第三弹力绳在第一弹力绳方向上的伸长量也容易测得。如果第二弹力绳和第三弹力绳在第一弹力绳方向上的伸长量之和与第一弹力绳的伸长量相等,则说明符合力的合成与分解法则。本实用新型的创新之处在于利用了弹力绳的伸长量之和相等来验证力的合成与分解法则。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凹槽的边缘设置刻度。凹槽的边缘设置刻度后,方便读出每根弹力绳的在凹槽方向的伸长量。作为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手持部上设置拉环。手持部上设置拉环,方便拉伸第二弹力绳和第三弹力绳。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容易的优点,可作多种力的合成与分解演示,有利于学生直观地观察,可提高教学效果。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图2所示,一种力的合成与分解演示仪,包括底座1,底座I上设置第一弹力绳2、第二弹力绳3和第三弹力绳4,第一弹力绳2、第二弹力绳3和第三弹力绳4之间通过轴5活动连接,轴5的底部设置凸起6,底座I上设置凹槽7,凹槽7的边缘设置刻度10, 凸起6位于凹槽7内,第二弹力绳3与第三弹力绳4的一端设置手持部8,手持部8上活动连接指示杆9和拉环11。
权利要求1.一种カ的合成与分解演示仪,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干所述底座(I)上设置第一弹カ绳(2)、第二弹カ绳(3)和第三弹カ绳(4),第一弹カ绳(2)、第二弹カ绳(3)和第三弹カ绳⑷之间通过轴(5)活动连接,轴(5)的底部设置凸起(6),底座⑴上设置凹槽(7),凸起(6)位于凹槽(7)内,第二弹カ绳(3)与第三弹カ绳(4)的一端设置手持部(8),手持部(8)上活动连接指示杆(9)。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カ的合成与分解演示仪,其特征在干所述凹槽(7)的边缘设置刻度(10)。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种カ的合成与分解演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8)上设置拉环(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科学用的模型,特别涉及一种力的合成与分解演示仪。该演示仪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第一弹力绳(2)、第二弹力绳(3)和第三弹力绳(4),第一弹力绳(2)、第二弹力绳(3)和第三弹力绳(4)之间通过轴(5)活动连接,轴(5)的底部设置凸起(6),底座(1)上设置凹槽(7),凸起(6)位于凹槽(7)内,第二弹力绳(3)与第三弹力绳(4)的一端设置手持部(8),手持部(8)上活动连接指示杆(9),所述凹槽(7)的边缘设置刻度(10)。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容易的优点,可作多种力的合成与分解演示,有利于学生直观地观察,可提高教学效果。
文档编号G09B23/10GK202404803SQ20112057812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1日
发明者金辰 申请人:金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