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1589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装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文件归档用的装订器,特别是例如在装订树脂环式笔记本或装订具有装订孔的活页的记事本类、文件装订夹类中使用的装订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环状的部件来装订开有孔的活页的笔记本可以将活页沿着所述环的形状以360°展开页面,即、不是仅仅打开,而且还可以将活页翻转,使笔记本的正面与背面重叠,与只能打开180°的笔记本相比能够以一半的空间来使用。但是,这种树脂环式笔记本存在无法替换活页的缺点。另一方面,使用日本特许第3440356号以及日本实开平7-17578号的装订器的笔 记本,即装订活页的装订杆部能够开闭的笔记本可以替换活页。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许第3440356号专利文献2 日本实开平7-17578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专利文献I (日本特许第3440356号)的装订器是包括具有多个梳部(2)的两个主部件(I)的装订器,在主部件(Ia)的前端(7a)设置有能够滑动的环部件(4),并且,所述环部件(4)的内侧形状与将主部件(Ia)和主部件(Ib)合成为一体的外形大致相同或稍小,在为了进行活页的替换将两个主部件分离后,在使多个梳部的前端的嵌合装置嵌合时要嵌合许多的梳部,因此比较费工夫。另外,专利文献2 (日本实开平7-17578号)的装订器是将建立了多个装订环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枢接在共通的轴线上。因此,虽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不分离,但由于在装订环15、17的根部上形成了连接多个装订环的棒状的连接部,且从所述连接部的内侧面突出设置有伸出部32,所以,例如即使要放置在桌子上并打开装订器,也是会由于装订环根部的外侧向桌子的表面突出,装订环未充分打开,活页的装卸比较困难。另外,采用合成树脂的一体成形由于制造用模具结构复杂而有困难。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订杆容易打开且容易关闭从而使得容易进行活页的替换的装订器。解决问题的手段本发明的装订器具备多个装订杆部、用于连接上述多个装订杆部的连接区域、以及成为在使构成上述装订杆部的装订杆开闭时的中心的枢接区域,其中,构成上述装订杆部的装订杆以一对装订杆面对面的方式,在上述一对连接区域的每个上并在连接区域的纵方向上隔开适当的间隔地从连接区域突出设置;在使上述装订杆开闭时的中心的延伸方向的一端或两端的区域上突出设置有按压部,上述按压部被构成为使装订杆中对置的一方的多个装订杆在上述中心的延伸方向上移位以便从对置的另一方的多个装订杆的卡止部脱扣。本发明的权利要求2的装订器是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订器,其中,上述按压部是利用压杆而构成的,所述压杆突出设置于第一装订杆和/或第二装订杆、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第一架设部和/或第二架设部、以及枢接区域的上述中心的延伸方向上的端部的区域上。本发明的权利要求3的装订器是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装订器,其中,上述装订杆部在与在装订杆的连接区域和/或枢接区域上连 续设置的根部相反一侧的自由端上形成有在装订杆关闭时用于卡止的装订杆卡止部;上述装订杆卡止部被形成为使要卡止的装订杆在与要卡止的装订杆的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对移动来卡止或脱扣;上述按压部在与使上述装订杆相对移动并使装订杆脱扣的方向相反的一侧,朝着与脱扣的方向相反的一侧突出设置在装订杆和/或连接区域和/或枢接区域上。本发明的权利要求4的装订器是如权利要求I至权利要求3的任一项所述的装订器,其中,上述按压部被构成为用手指直接或间接按压。本发明的权利要求5的装订器是如权利要求I至权利要求4的任一项所述的装订器,其中,上述枢接部具备轴部和轴部的支承部;上述轴部在上述连接区域的纵方向上延伸并连接一对连接区域;上述支承部在上述连接区域的纵方向上延伸并连续设置在上述装订杆部和/或连接区域上,并且在侧面形成有用于装填轴部的开口部,上述按压部突出设置在上述枢接部的延伸方向的一端或两端的区域上。本发明的权利要求6的装订器是如权利要求I至权利要求4的任一项所述的装订器,其中,上述连接区域由枢接区域和架设部构成;上述枢接区域包括连接上述装订杆部的轴承部以及连接上述装订杆部并成为在使构成上述装订杆部的装订杆开闭时的中心的枢轴部;构成上述装订杆部的装订杆以一对装订杆面对面的方式,在连接上述装订杆部的轴承部和枢轴部的每个上,在轴承部和枢轴部的纵方向上隔开适当的间隔地,从轴承部和枢轴部的外侧部或上侧部突出设置;上述轴承部具有在与装订杆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长度和在装订杆的延伸方向上连续的粗细,以连续设置在装订杆的根部上并且连接多个装订杆的方式架设在多个装订杆上,并且在侧面形成有用于装填枢轴部的开口部,并形成有与上述开口部连续的且内面为圆弧状的轴承凹部;上述枢轴部具有在与装订杆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长度和在装订杆的延伸方向上连续的粗细,在纵方向上连续的轮廓的一部分为圆弧状,以与装订杆的根部连续设置并且连续设置多个装订杆的方式架设在多个装订杆上,并且在所述圆弧状的区域上,摆动自如地嵌合于从上述开口部到轴承部的内面为圆弧状并在纵方向上延伸的轴承凹部;枢接区域被构成为在使上述装订杆的前端相遇并关闭时以及在使装订杆的前端分开时成为转动中心;上述按压部突出设置在上述枢接部的延伸方向上的一端或两端的区域上。本发明的权利要求7的装订器是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订器,其中,在上述第一支承部的收容部与第二支承部的支承部之间和/或在第二支承部的收容部与第一支承部的支承部之间安装有在上述轴部的纵方向上施加拉伸力或压缩力的弹性部件。本发明的权利要求8的装订器是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订器,其中,在连续设置在上述装订杆的根部上的第一支承部的收容部与连续设置在装订杆的根部上的第二支承部的收容部之间安装有在上述枢接区域的纵方向上压缩并施加弹力的弹性部件,上述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以及弹性部件被构成为在使上述装订杆的前端相遇并关闭时以及在使装订杆的前端分开时成为转动中心。本发明的权利要求9的装订器是如权利要求7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订器,其中,弹性部件由螺旋扭转弹簧构成,并连续设置有绕线部、从绕线部的两端起在与绕线部的中心轴正交或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状的第一固定前端部和直线状的第二固定前端部;在未发生扭矩的原始状态下,第一固定前端部和第二固定前端部突出于绕线部的外侧,一方的第一固定前端部被第一连接部的支持部支持,而另一方的第二固定前端部以与第一固定前端部面对面的方式被第二连接部的支持部支持,在通过用手指按压按压部来解开卡止着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时,第一固定前端部被位于与移动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第一连接部的支持部所支持,而另一方的第二固定前端部被位于与移动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第二连接部的支持部所支持。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0的装订器是如权利要求I至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订器,其中,在用于连接上述多个装订杆部的连接区域上安装有弹性部件,上述弹性部件具备绕线 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1的装订器是如权利要求I至权利要求10的任一项所述的装订器,其中,在装订杆和/或连接部和/或支承部和/或轴承部上连续设置有用于安装在封皮的安装部。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I的装订器,具备多个装订杆部、用于连接上述多个装订杆部的连接区域、以及成为在使构成上述装订杆部的装订杆开闭时的中心的枢接区域,其被构成为,构成上述装订杆部的装订杆以一对装订杆面对面的方式,在上述一对连接区域的每个上并在连接区域的纵方向上隔开适当的间隔地从连接区域突出设置;在使上述装订杆开闭时的中心的延伸方向的一端或两端的区域上突出设置有按压部,上述按压部被构成使装订杆中对置的一方的多个装订杆在上述中心的延伸方向上移位以便从对置的另一方的多个装订杆的卡止部上脱扣,因此,可以提供一种以容易进行活页的替换的方式容易地打开且容易地关闭装订杆的装订器。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订器,上述按压部是利用压杆而构成的,所述压杆突出设置于第一装订杆和/或第二装订杆、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第一架设部和/或第二架设部、以及枢接区域的上述中心的延伸方向的端部区域,因此,可以通过用手指按压按压部,使装订杆中对置的一方的多个装订杆从对置的另一方的多个装订杆的卡止部脱扣。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订器,上述装订杆在与在装订杆的连接区域和/或枢接区域上连续设置的根部面对面的一侧的自由端上形成有在关闭装订杆时用于卡止的装订杆卡止部,上述装订杆卡止部被形成为使要卡止的装订杆在与要卡止的装订杆的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对移动来卡止或脱扣,上述按压部在与使上述装订杆相对移动并使装订杆脱扣的方向相反的一侧朝着与脱扣的方向相反的一侧突出设置在装订杆和/或连接区域和/或枢接区域上,因此,可以通过用手指按压按压部,使装订杆中对置的一方的多个装订杆从对置的另一方的多个装订杆的卡止部脱扣。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4的装订器,上述按压部被构成为用手指直接或间接按压,因此,可以通过用手指按压按压部,使装订杆中对置的一方的多个装订杆从对置的另一方的多个装订杆的卡止部脱扣。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5的装订器,上述枢接部具备轴部和轴部的支承部,上述轴部在上述连接区域的纵方向上延伸并连接一对连接区域,上述支承部在上述连接区域的纵方向上延伸并连续设置在上述装订杆部和/或连接区域上、并且在侧面形成有用于装填轴部的开口部,上述按压部突出设置在上述枢接部的延伸方向的一端或两端的区域上,因此,可以通过用手指按压按压部,使装订杆中对置的一方的多个装订杆从对置的另一方的多个装订杆的卡止部脱扣。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6的装订器,上述连接区域由枢接区域和架设区域构成,上述枢接区域包括连接上述装订杆部的轴承部以及连接上述装订杆部并成为在使构成上述装订杆部的装订杆开闭时的中心的枢轴部;构成上述装订杆部的装订杆以一对装订杆面对面的方式在连接上述装订杆部的轴承部和枢轴部的每个上、在轴承部和枢轴部的纵方向 上隔开适当的间隔地从轴承部和枢轴部的外侧部或上侧部突出设置;上述轴承部具有在与装订杆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长度和在装订杆的延伸方向上连续的粗细,以连续设置在装订杆的根部上并连接多个装订杆的方式架设在多个装订杆上,并且在侧面形成有用于装填枢轴部的开口部,并形成有与上述开口部上连续的且内面为圆弧状的轴承凹部;上述枢轴部具有在与装订杆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长度和在装订杆的延伸方向上连续的粗细,在纵方向上连续的轮廓的一部分为圆弧状,以与装订杆的根部连续设置并连设多个装订杆的方式架设在多个装订杆上,并且在所述圆弧状的区域上摆动自如地嵌合于从上述开口部到轴承部的内面为圆弧状并在纵方向上延伸的轴承凹部,枢接区域被构成为在上述装订杆的前端相遇并关闭时以及在使装订杆的前端分开时成为转动中心,上述按压部突出设置在上述枢接部的延伸方向的一端或两端的区域上,因此,可以通过用手指按压按压部,使装订杆中对置的一方的多个装订杆从对置的另一方的多个装订杆的卡止部脱扣。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7的装订器,在上述第一支承部的收容部与第二支承部的支承部之间和/或在第二支承部的收容部与第一支承部的支承部之间安装有在上述轴部的纵方向上施加拉伸力或压缩力的弹性部件,因此,可以通过用手指按压按压部,使装订杆中对置的一方的多个装订杆从对置的另一方的多个装订杆的卡止部脱扣。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8的装订器,在连续设置在上述装订杆部的根部上的第一支承部的收容部与连续设置在装订杆部的根部上的第二支承部的收容部之间安装有在上述枢接区域的纵方向上压缩并施加弹力的弹性部件,上述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以及弹性部件被构成为在使上述装订杆的前端相遇并关闭时以及在使装订杆的前端分开时成为转动中心,因此,可以比较容易地进行装订杆部的开闭,可以可靠地关闭装订杆部。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9的装订器,弹性部件由螺旋扭转弹簧构成,并且连续设置有绕线部、从绕线部的两端起在与绕线部的中心轴正交或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状的第一固定前端部和直线状的第二固定前端部,在未发生扭矩的原始状态下,第一固定前端部和第二固定前端部突出于绕线部的外侧,一方的第一固定前端部被第一连接部的支持部支持,而另一方的第二固定前端部以与第一固定前端部面对面的方式被第二连接部的支持部支持,在通过用手指按压按压部来将卡止着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解开时,第一固定前端部被位于与移动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第一连接部的支持部所支持,而另一方的第二固定前端部被位于与移动方向的相反一侧的第二连接部的支持部所支持,因此,可以比较容易地进行装订杆部的开闭,可以可靠地关闭装订杆部。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0的装订器,在用于连接上述多个装订杆部的连接区域上安装有弹性部件,上述弹性部件具备绕线部,因此,可以比较容易地进行装订杆部的开闭,可以可靠地关闭装订杆部。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1的装订器,在装订杆和/或连接部和/或支承部和/或轴承部上连续设置有用于安装封面上的安装部,因此,可以获得在封面上安装了装订器的记事本类、文件装订夹类。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可以参照附图从用于实施以下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中进一步明确。
在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范围中,活页是纸张、合成树脂制袋、封皮等被装订物的总称。


图I是使用本发明的装订器的笔记本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装订器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装订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A)是整体图,⑶是局部放大图,(C)和(D)是半切杆的图。图4是第一装订器部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A)是右视图,(B)是左视图。图5是第二装订器部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A)是右视图,(B)是左视图。图6A是将本发明的装订器分解了的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6B是另一个弹性部件以及将该弹性部件安装在第一和第二装订器部件上的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6C是图6B所示的装订器的剖面示意图,其中(A)是关闭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B)是打开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图6D是又一个弹性部件的前视示意图。图7是关闭状态下的装订器的前视示意图。图8是关闭状态中的装订器的后视示意图。图9是图7的A-A剖面示意图。图10是图7的B-B剖面示意图。图11是开始打开的状态下的装订器的前视示意图。图12是开始打开的状态下的装订器的后视示意图。图13是打开状态下的装订器的前视示意图。图14是打开状态下的装订器的后视示意图。图15是图13的A-A剖面示意图。图16是图13的B-B剖面示意图。图17是表示笔记本的活页的打开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其中(A)是关闭状态的图,(B)是半开的状态的图,(C)是翻开360度的状态的图。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装订器的打开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19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装订器的笔记本中的装订器的打开方式的俯视示意图。图20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装订器的笔记本中的装订器的打开方式的俯视示意图。图21是使用本发明的装订器的笔记本的立体示意图。图22是本发明的装订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A)是整体图,(B)是局部放大图。图23是本发明的装订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A)是整体图,(B)是局部放大图,(C)和(D)是半切杆的图。 图24是将本发明的装订器分解了的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25是图7的A-A剖面示意图。图26是表示笔记本的活页的打开方式的平面图,其中(A)是关闭状态的图,⑶是翻开一半的状态的图,(C)是翻开360度的状态的图。图27是将变化例的装订器分解了的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28是图27所示的装订器的关闭状态下的装订器的后视示意图。图29是图19所示的装订器的剖面示意图,其中(A)是关闭状态的剖面示意图,(B)是打开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30是使用本发明的装订器的记事本的立体示意图。图31A是本发明的装订器的整体的立体示意图。图31B是本发明的装订器的立体示意图。图32是本发明的装订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A)是整体的图,⑶和(C)是半切杆的图。图33是第一装订器部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A)是右视图,(B)是左视图。图34是第二装订器部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A)是右视图,(B)是左视图。图35是将本发明的装订器分解了的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36是表示将第一装订器部件与第二装订器部件结合的方法的立体示意图。图37是关闭状态下的装订器的前视示意图。图38是关闭状态下的装订器的后视示意图。图39A是图37的A-A局部剖面示意图。图39B是图37的B-B剖面示意图。图39C是图37的C-C剖面示意图。图40是开始打开的状态下的装订器的前视示意图。图41是开始打开的状态下的装订器的后视示意图。图42A是图40的A-A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2B是图40的B-B剖面示意图。图42C是图40的C-C剖面示意图。图43是表示记事本的活页的打开方式的俯视示意图,其中(A)是关闭状态的图,(B)是翻开一半的状态的图,(C)是翻开360度的状态的图。
图44A是图I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变化例的装订器的示意图,其中(I)是俯视示意图,(2)是局部取剖面的前视示意图。图44B是图I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变化例的装订器的示意图,其中(I)是俯视示意图,(2)是局部取剖面的前视示意图。图44C是图I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变化例的装订器的示意图,其中(I)是俯视示意图,(2)是局部取剖面的前视示意图。图44D是图I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变化例的装订器的图解图,其中(I)是俯视示意图,(2)是局部取剖面的前视示意图。图45是图I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变化例的装订器的图解图,其中(A)是立体示意图,(B)是仰视不意图。
图46是图2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变化例的装订器的立体示意图。图47是图2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变化例的装订器的俯视示意图。图48是图2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变化例的装订器的俯视示意图,其中(A)是装订杆的关闭状态的图,(B)是开始打开装订杆的状态的图。图49是图2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变化例的装订器的前视示意图。图50是图30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变化例的装订器的前视示意图。图51是装订器的说明图。图52是笔记本的说明图,其中(A)是整体图,⑶是活页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0:装订器12 :装订杆部14 :连接部16 :枢接部18A:第一装订器部件18B:第二装订器部件20 :第一装订杆30:第二装订杆20a、30a:根部20b、30b :自由端20A、30A:半切杆20h:固定孔22 :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32 :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4:第一装订杆凸部34:第二装订杆凸部26:第一装订杆凹部36:第二装订杆凹部28、38:脱扣防止部28a、38a:卡止凸部
28b、38b:卡止凹部50:第一连接部60:第二连接部50a、60a:支持部 56、66 :对置部56a、66a:凸部52:第一连接部外侧部62:第二连接部外侧部54:第一连接部上侧部64:第二连接部上侧部56:第一连接部对置部66:第二连接部对置部58:第一连接部下侧部68:第二连接部下侧部70、72 :打开角度限制部70a、72a:接合面80:第一支承部90:第二支承部82:第一收容部92 :第二收容部84、94:开口部86、96:圆弧部100 :轴部102 :弹性部件102a:绕线部102b :第一固定前端部102c :第二固定前端部110:活页IlOa:活页的正面IlOb:活页的背面112:装订孔114:侧边装订边距140:按压部140p:固定凸部142 :第一按压部144:第二按压部210:装订器212:装订杆部214:连接部
216 :枢接部218A:第一装订器部件218B:第二装订器部件220:第一装订杆230:第二装订杆220a、230a:根部220b、230b :自由端 220A、230A :半切杆222 :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32 :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4:第一装订杆凸部234:第二装订杆凸部226:第一装订杆凹部236:第二装订杆凹部250a、260a :支持部228、238 :脱扣防止部228a、238a :卡止凸部228b、238b :卡止凹部250:第一连接部260:第二连接部252:第一连接部外侧部262:第二连接部外侧部254:第一连接部上侧部264:第二连接部上侧部256:第一连接部对置部266:第二连接部对置部258:第一连接部下侧部268:第二连接部下侧部270、272 :打开角度限制部270a、272a :接合面280:第一支承部290:第二支承部282:第一收容部292:第二收容部284、294:开口部286、296:圆弧部300 :轴部302 :弹性部件302a:绕线部
302b :第一固定前端部302c :第二固定前端部310 :活页310a:活页的正面310b:活页的背面312 :装订孔314:侧边装订边距 340 :按压部342 :第一按压部346 :操作部360 :安装部362 :贯通孔364:扣眼410:装订器420A、430A :半切杆412 :装订杆部414:轴承部416 :枢轴部418A:第一装订器部件418B:第二装订器部件420:第一装订杆420a、430a :根部420b:自由端422 :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24 :第一装订杆凸部426 :第一装订杆凹部428 :脱扣防止部428a,438a :卡止凸部428b、438b :卡止凹部430:第二装订杆430b :自由端432 :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34:第二装订杆凸部436 :第二装订杆凹部438 :脱扣防止部442 :第一架设部442a,444a :对置部442b > 444b :接合面444 :第二架设部
450 :第一轴承部450a :跟前一侧的第一轴承部450b 中间的第一轴承部452、462:开口部452a,462a :接合面454、464 :轴承凹部456、466:限制凹部
460 :第二轴承部460a :对面一侧的第二轴承部460b 中间的第二轴承部470 :第一打开角度限制部472 :第二打开角度限制部474 :轴部转动限制部476、478 :突起部480 :第一支承部482 :收容部490 :第二支承部502 :弹性部件510 :活页512 :装订孔520 :第一轴部520a :对面一侧的第一轴部520b 中间的第一轴部530:第二轴部530a :跟前一侧的第二轴部530b 中间的第二轴部540 :按压部542 :第一按压部544 :第二按压部560 :安装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是使用本发明的装订器的笔记本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装订器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装订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A)是整体图,(B)是局部放大图,(C)和(D)是半切杆的图,图4是第一装订器部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A)是右视图,(B)是左视图,图5是第二装订器部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A)是右视图,(B)是左视图,图6A是将本发明的装订器分解了的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6B是另一个弹性部件以及将该弹力部件安装在第一和第二装订器部件上的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6C是图6B所示的装订器的剖面示意图,其中(A)是关闭状态的剖面示意图,(B)是打开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6D是又一个弹性部件的前视示意图,图7是关闭状态下的装订器的前视示意图,图8是关闭状态下的装订器的后视不意图,图9是图7的A-A首I]面不意图,图10是图7的B-B首I]面不意图,图11是开始打开的状态下的装订器的前视示意图,图12是开始打开的状态下的装订器的后视示意图,图13是打开状态下的装订器的前视示意图,图14是打开状态下的装订器的后视不意图,图15是图13的A-A首I]面不意图,图16是图13的B-B首I]面不意图。本发明的装订器10具备多个装订杆部12、构成用于连接上述装订杆部12的连接区域的连接部14、以及在使构成上述装订杆部12的装订杆开闭时成为中心并构成枢接区域的枢接部16,其被构成为,可以使装订杆部12在连接部14的长度方向上移位,将关闭着的装订杆部12打开。所述装订器10主要作为用于与通常称为树脂环式笔记本的笔记本类似的记事本或笔记本而构成,其被构成为,可以使活页Iio沿着装订器10的装订杆部12转动并展开 360度,S卩,可以将装订在装订杆部12上的活页110沿着装订杆翻动并翻开360度,并使在关闭时处于两端的活页110的正面和背面夹着枢接部16而相接。一般地,在具有装订孔的笔记用纸张的正面和背面上层叠有与这种纸张相比较硬的封皮,在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范围中,在活页110的正面和背面可以包括纸张、合成树脂制袋等的正面一侧的封面的正面和背面一侧的封底的背面。构成上述装订杆部12的装订杆以一对装订杆面对面的方式在构成上述连接部14的一对连接部14的每个上在连接部14的纵方向上隔开适当的间隔地从连接部14的外侧部或上侧部突出设置,上述装订杆部12具备以上述枢接部16为中心左右分开的对称形的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连接区域跨半切杆20A之间以及半切杆30A之间地形成为在相邻的半切杆20A与半切杆20A以及半切杆30A与半切杆30A之间隔开适当的间隔地排列并形成构成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的半切杆20A和半切杆30A。上述连接部14具备以上述枢接部16为中心左右分开的对称形的第一连接部50和第二连接部60,第一连接部50和第二连接部60是从对面一侧到跟前一侧连续地在纵方向上以直线状延伸的大致柱状。在使上述装订杆开闭时的中心的延伸方向上的一端或两端的区域上,为了使构成装订杆部12的装订杆中对置的一方的多个装订杆从对置的另一方的多个装订杆的卡止部脱扣,突出设置有同时地在中心的延伸方向上移位的按压部14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装订杆20和第一连接部50形成在第一装订器部件18A上,第二装订杆30和第二连接部60形成在第二装订器部件18B上,并且将第一装订器部件18A和第二装订器部件18B形成为对称形。枢接区域将第一装订器部件18A和第二装订器部件18B以枢接部16为中心连接起来,并构成为在使枢接部12开闭时的转动的中心的区域。上述连接部14以可以在沿着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翻开装订在装订杆部12上的活页110并翻开360度并合上时使处于两端的活页110的正面和背面夹着枢接部16而相接的方式,在下部位于第一装订杆20以及第2装订杆30的根部附近的位置上连续设置有枢接部16。上述枢接部16被构成为,在上述连接部14 (第一连接部50和第二连接部60)的纵方向延伸并连接一对连接部14 (第一连接部50和第二连接部60),在使上述第一装订杆20的自由端20b和第二装订杆30的自由端30b相遇并关闭时以及在使第一装订杆20的自由端20b和第二装订杆30的自由端30b分开时成为转动中心,并且可以使装订在装订杆部12上的活页110沿着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翻开并翻动360度。装订杆部12在与连续设置于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的连接部14上的根部20a和根部30a相反一侧的自由端20b和自由端30b上形成有用于在将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关闭时卡止的装订杆卡止部。即,第一装订杆20在与根部20a相反一侧的作为顶部的自由端20b上形成有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第二装订杆30在与根部30a相反一侧的作为顶部的自由端30b上形成有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32。装订杆部12具备从根部20a和根部30a至顶部的高度方向(垂直方向)和从第一装订杆20的外周部(外侧部)到第二装订杆30的外周部(外侧部)的宽度方向(水平方向),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在装订器的长度方向上的宽度一方比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的厚度(外周部与内周部之间的长度)长且剖面为矩形形状。另外,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被构成为以可以将活页110从根部20a和根部30a直到顶部 地翻开的方式贯穿在活页110的装订孔112内的形状。上述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32被形成为,使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在与要卡止的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的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即在枢接部16的纵方向上相对移动,在使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的前端相遇并关闭时卡止或在使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的前端分开时脱扣。第一装订杆20以在关闭时成为大致圆环状的装订杆的方式由半圆弧状的半切杆20A构成,第二装订杆30以在关闭时成为大致圆环状的装订杆的方式由半圆弧状的半切杆30A构成。另外,在半切杆20A和半切杆30A的前端、即在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的顶部上,以可以贯穿预先穿设在活页110上的装订孔112并装订活页110的方式,形成有装订杆卡止部22、32。构成第一装订杆20的半切杆20A和构成第二装订杆30的半切杆30A通过使半切杆20A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与半切杆30A的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32卡止而被连接成大致圆环状。在将装订杆部12关闭时,使第一装订杆20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与第二装订杆30的第二装订杆的装订卡止挂部32卡止,成为大致圆环状。另外,在打开装订杆部12时,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在连接部14的长度方向上使第一装订杆20或第二装订杆30移位。即,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被构成为,通过用手指按压用于使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32脱扣的第一按压部142和第二按压部144,使第一按压部142和第二按压部144在连接部14的长度方向上沿相反方向相对移动,进而使第一按压部142和第二按压部144在相反方向上转动,据此可以将卡止着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32解开。构成形成在构成第一装订杆20的半切杆20A的前端上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的前端的第一装订杆凸部24以及与所述第一装订杆凸部24连续的第一装订杆凹部26、构成构成第二装订杆30的半切杆30A的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32的前端的第二装订杆凸部34以及与所述前端的第二装订杆凸部34连续的第二装订杆凹部36以在关闭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时卡止的方式形成为朝着相反方向突出或凹进。即,构成形成在构成第一装订杆20的半切杆20A的前端上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的第一装订杆凸部24朝着跟前一侧突出。而与所述第一装订杆凸部24连续的第一装订杆凹部26朝着对面一侧凹进。构成形成在半切杆30A的前端上的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32的第二装订杆凸部34朝着对面一侧突出。而与所述前端的第二装订杆凸部34连续的第二装订杆凹部36朝着跟前一侧凹进。第一装订杆凸部24和第一装订杆凹部26与第二装订杆凸部34和第二装订杆凹部36以在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关闭时卡止的方式被形成为朝着相反方向突出或凹进。构成半切杆20A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的第一装订杆凸部24和构成半 切杆30A的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32的第二装订杆凸部34朝着相反方向突出地设置。另外,构成半切杆20A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的第一装订杆凹部26和构成半切杆30A的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32的第二装订杆凹部36在相反方向上凹进地形成。上述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32以不会在与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的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脱扣的方式,形成有在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的转动方向上延伸的脱扣防止部28和脱扣防止部38。脱扣防止部28具有在顶部一侧朝着跟前一侧突出的钩鼻状卡止凸部28a和在根部20a—侧朝着对面一侧凹进的卡止凹部28b,卡止凹部28b是从自由端一侧的卡止凸部28a起连续地在根部20a —侧上形成的。脱扣防止部38具有在顶部一侧朝着跟前一侧突出的钩鼻状卡止凸部38a和在根部30a—侧朝着对面一侧凹陷的卡止凹部38b,卡止凹部38b是从自由端一侧的卡止凸部38a起连续地在根部30a —侧上形成的。在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关闭时,脱扣防止部28的卡止凸部28a嵌合于脱扣防止部38的卡止凹部38b,脱扣防止部38的卡止凸部38a嵌合于脱扣防止部28的卡止凹部28b,当在转动方向上拉动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时卡止凸部28a和卡止凸部38a相碰。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的脱扣防止部28朝着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32的上部突出,防止了在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32卡止时第二装订杆30因撞击等而朝上方移动。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32的脱扣防止部38朝着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的上部突出,防止了在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32卡止时第一装订杆20因撞击等而朝上方移动。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用手指按压按压部140,使第一装订器部件18A的第一装订杆20朝着对面一侧移动并使第二装订器部件18B的第二装订杆30朝着跟前一侧移动,将第一装订杆20的半切杆20A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和第二装订杆30的半切杆30A的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32的卡止解开。另外,脱扣防止部28的卡止凸部28a和脱扣防止部38的卡止凸部38a以在关闭时与卡止凹部38b和卡止凹部28b相碰并滑动而嵌入卡止凹部38b和卡止凹部28b的方式从自由端开始形成有平缓的倾斜面。构成上述连接部14的第一装订器部件18A的第一连接部50具备作为第一连接部50与第二连接部60面对面的区域的第一连接部对置部56 ;与上述第一连接部对置部56相对置并突出设置有第一装订杆20的第一连接部外侧部52 ;以及在上述第一连接部对置部56与第一连接部外侧部52之间在与上述第一连 接部对置部56以及第一连接部外侧部52交叉的面上连续设置有枢接部16的第一连接部下侧部58。构成上述连接部14的第二装订器部件18B的第二连接部60具备作为第一连接部50与第二连接部60面对面的区域的第二连接部对置部66 ;与上述第二连接部对置部66相对置并突出设置有第二装订杆30的第二连接部外侧部62 ;以及在上述第二连接部对置部66与第二连接部外侧部62之间在与上述第二连接部对置部66以及第二连接部外侧部62交叉的面上连续设置有枢接部16的第二连接部下侧部6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50和第二连接部60大致为矩形柱状。另外,第一连接部对置部56和第二连接部对置部66是与转动方向正交并在关闭装订器10时在垂直方向即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平面,如图9和图10所示那样被形成为在关闭装订器10时紧贴着。上述连接部14在其侧面上形成有用于将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的打开角度限制在活页110容易插入的角度、例如约60 70度的打开角度限制部70和打开角度限制部72。第一装订器部件18A的打开角度限制部70具有在第一连接部50的第一连接部下侧部58的第一支承部80上连续地形成的大致半圆弧状的剖面,并具备从第一连接部下侧部58朝着下方延伸的接合面70a,另一方面,第二装订器部件18B的打开角度限制部72具有在第二连接部60的第二连接部下侧部68的第二支承部90上连续地形成的大致半圆弧状的剖面,并具备从第二连接部下侧部68朝着下方延伸的接合面72a。另外,在装订杆部12关闭时,打开角度限制部70的接合面70a和打开角度限制部72的接合面72a如图9所示,是打开约70度的倾斜面并且对置着,而在装订杆部12打开时,打开角度限制部70的接合面70a和打开角度限制部72的接合面72a如图15所示那样接合,将半切杆IOA和半切杆30A的打开角度限制为活页110容易插入的角度。上述枢接部16具备轴部100的支承部和轴部100。支承部由连续设置在第一连接部50上的第一支承部80和连续设置在第二连接部60上的第二支承部90构成,上述轴部100沿着上述连接部14的纵方向从对面一侧朝着跟前一侧连续地延伸,将第一装订器部件和第二装订器部件连接起来。上述第一支承部80和第二支承部90连续设置在上述装订杆部12和/或连接部14上,在侧面上形成有用于装填轴部100的开口部(第一支承部80的开口部84和第二支承部90的开口部94),在使上述半切杆20A和半切杆30A的前端相遇并关闭时以及在使半切杆20A和半切杆30A的前端分开时成为转动中心,并被形成为可以将装订在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上的活页110沿着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翻开并翻动360度。
上述第一支承部80和第二支承部90断续地形成在上述连接部14的纵方向上,并被形成为在使半切杆20A和半切杆30A以上述轴部100为中心转动并使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开闭时在纵方向上相对地移位。上述轴部100是剖面为圆形的棒状的金属棒。与之对应地,上述第一支承部80和第二支承部90整体为弧状,在其内侧的圆弧部86和圆弧部96中装填上述轴部100,并且在其外侧的上部以在与上述半切杆20A和半切杆30A的伸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伸出的方式连续设置有上述连接部14。在本实施方式中,轴部100与第一支承部80以及第二支承部90是单独的部件,第一支承部80是利用合成树脂与第一装订器部件18A —体地形成的,第二支承部90是利用合成树脂与第二装订器部件18B —体地形成的。另外,轴部100被形成为从第一装订器部件18A的最对面一侧的第一支承部80直至第二装订器部件18B的最跟前一侧的第二支承部90。第一装订器部件18A —侧的第一支承部80在装填到轴部100中时,在相邻的第一支承部80之间断续地形成了第一收容部82,第二装订器部件18B —侧的第二支承部90在装填到轴内部100中时,在相邻的第二支承部90之间断续地形成了第二收容部92。另外,在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关闭时,在枢接部16的轴线上,第一装订器部件18A在第一收容部82中收容第二装订器部件18B的第二支承部90,并且,第二装订器部件18B在第二收容部92中收容第一装订器部件18A的第一支承部80,相邻的第一装订器部件18A的第一支承部80与第二装订器部件18B的第二支承部90之间以及相邻的第二装订器部件18B的第二支承部90与第一装订器部件18A的第一支承部80之间隔开适当的间隔地排列。相邻的第一装订器部件18A的第一支承部80与第二装订器部件18B的第二支承部90之间以及相邻的第二装订器部件18B的第二支承部90与第一装订器部件18A的第一支承部80之间的适当的间隔是指使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朝着连接部14的纵方向即跟前一侧方向和对面一侧相对移动,使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与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32脱扣所需要的距离。与此同时,第一装订器部件18A和第二装订器部件18B以在开闭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时使半切杆20A和半切杆30A相对移位的方式滑动自如地装填在上述轴部100 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第一装订器部件18A的第一装订杆20朝着对面一侧移动并使第二装订器部件18B的第二装订杆30朝着跟前一侧移动,将关闭着的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打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装订器部件18A的对面一侧的第一支承部80的开口部84的对面一侧被堵住。另外,第二装订器部件18B的跟前一侧的第二支承部90的开口部94的跟前一侧被堵住。因而,可以防止轴部100的对面一侧一端从对面一侧的第一支承部80脱出,以及可以防止轴部100的跟前一侧一端从跟前一侧的第二支承部90脱出。半切杆20A的根部20a的外周部和半切杆30A的根部30a的外周部以其下部位于与连接部14的下部相同的位置上的方式而形成,枢接部16的第一支承部80的外侧和第二支承部90的外侧以其上部位于与连接部14的下部相同的位置上的方式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枢接部16的第一支承部80的开口部84与半切杆20A的外周部、抵接,枢接部16的第二支承部90的开口部94与半切杆30A的外周部抵接,第一连接部50具有从半切杆20A的内周部到第一支承部80的开口部84的间隔的高度,第二连接部60具有从半切杆30A的内周部到第二支承部90的开口部94的间隔的高度。上述连接部14的宽度(在宽度方向上)为枢接部16的第一支承部80或枢接部16的第二支承部90的宽度(在宽度方向上)的二分之一或更小。这是因为,第一连接部50的宽度与第二连接部60的宽度的宽度合起来的宽度如果与枢接部16的第一支承部80以及枢接部16的第二支承部90的宽度相同或更小,则可以将活页110翻动360度并夹着枢接部16以比较小的间隙使活页100的正面与背面相接。在存在于上述第一连接部50的中央附近的上述第一装订器部件18A的第一收容部82和存在于上述第二连接部60的中央部附近的第二装订器部件18B的第二收容部92之间,以压缩的状态安装有在上述轴部100的长方向上施加张力(拉伸力或压缩力)的弹性部件102。弹性部件102用将钢丝卷绕成螺旋形制成的螺旋弹簧形成,轴部100贯穿在筒形的螺旋弹簧的圈中。
另外,弹性部件102被构成为,其对面一侧的端部与第二装订器部件18B的第二支承部90的跟前一侧的端部抵接,其跟前一侧的端部与第一装订器部件18A的第一支承部80的对面一侧的端部抵接,并利用恢复力(均匀的)的作用,将第一装订器部件18A向跟前一侧压下并将第二装订器部件18B向对面一侧推上。另外,弹力部件102在装订杆部12关闭着时作用于使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与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32卡止的方向。在通过用手指按压按压部140,将卡止着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32解开时,对抗弹性部件102的弹力地使第一装订器部件18A的第一装订杆20朝着对面一侧移动并使第二装订器部件18B的第二装订杆30朝着跟前一侧移动,将关闭着的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打开。弹性部件102也可以以如下的方式构成。图6B是另一个弹性部件以及将该弹性部件安装到第一和第二装订器部件上的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6C是图6B的装订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A)是关闭状态的剖面示意图,(B)是打开状态的剖面示意图,而图6D是又一个弹性部件的前视示意图。图6B所示的弹性部件102由螺旋扭转弹簧构成,连续设置有绕线部102a和从绕线部102a的两端起朝着与绕线部102a的中心轴正交或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第一固定前端部102b和直线状的第二固定前端部102c,在未发生扭矩的原始状态下,第一固定前端部102b和第二固定前端部102c在螺旋部102a的外侧在切线方向上突出。另外,为了支持从弹性部件102的绕线部102a的两端延伸的前端部,在上述连接部14上形成有支持部50a和支持部60a。从上述弹性部件102的绕线部102a的两端延伸的固定前端部被形成于第一装订器部件18A的第一连接部50上的支持部50a以及与上述支持部50a相对置的第二装订器部件18B的第二连接部60的支持部60a卡止并支持。即,一方的第一固定前端部102b被第一连接部50的支持部50a所支持,而另一方的第二固定前端部102c以与第一固定前端部102b面对面的方式被第二连接部60的支持部60a所支持。
在通过用手指按压按压部140,将卡止着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32解开时,第一固定前端部102b被位于与移动的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第一连接部50的支持部50a所支持,而另一方的第二固定前端部102c被位于与移动的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第二连接部60的支持部60a所支持。一方的固定前端部102b和另一方的固定前端部102c原本处于打开的状态,但在处于第一装订杆20与第二装订杆3 0关闭的状态时,从原本处于打开的状态的地方开始大致平行接近的第一固定前端部102b和第二固定前端部102c被连接部14的支持部50a、支持部60a所支持。S卩,弹性部件102成为第一固定前端部102b被第一连接部50的支持部50a卡止而第二固定前端部102c被第二连接部60的支持部60a卡止并被扭转的状态。另外,弹性部件102的对面一侧一端与第二装订器部件18B的第二支承部90的跟前一侧一端抵接,而其跟前一侧一端与第一装订器部件18A的第一支承部80的对面一侧一端抵接,并被构成为利用恢复力(均匀的)将第一装订器部件18A向跟前一侧压下并将第二装订器部件18B向对面一侧推上。另外,弹性部件102在装订杆部12关闭着时,作用于使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32卡止的方向。在通过用手指按压按压部140,将卡止着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32解开时,对抗弹性部件102的弹力地使第一装订器部件18A的第一装订杆20朝着对面一侧移动并使第二装订器部件18B的第二装订杆30朝着跟前一侧移动,将关闭着的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打开。如果用手指按压按压部140而使第一装订器部件18A的第一连接部50和第二装订器部件18B的第二连接部60分别向相反方向相对移动,则第一连接部50和第二连接部60由于弹性部件102要恢复到原始状态的力、即使得一方的第一固定前端部102b和另一方面的第二固定前端部102c在转动方向上转动并将装订杆部12打开的力的作用而在转动方向上转动。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解除了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32的卡止时,利用要使一方的第一固定前端部102b和另一方的第二固定前端部102c在圆周方向上分开的力的作用,使第一装订杆20以及第一连接部50与第二装订杆30以及第二连接部60成为打开状态。第一固定前端部102b和第二固定前端部102c也可以如图6D中所示那样,构成为在绕线部102a的外侧沿径向突出。在该变化例中,第一连接部50和第二连接部60可以利用弹性部件102要恢复原始状态的力、即使得一方的第一固定前端部102b和另一方的第二固定前端部102c在转动方向上转动并将装订杆部12打开的更强的力的作用,在转动方向上转动。形成在连接区域上的按压部140被形成为柱状或块状,以便在进行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32的卡止或脱扣时,使第一装订杆20或第二装订杆30在作为将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开闭时的中心的延伸方向的连接部14的纵方向上移位来使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32脱扣。按压部140在构成连接第一装订器部件18A和第二装订器部件18B的连接区域的连接部14的纵方向、即在作为将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开闭时的中心的延伸的方向的高度方向上具有突出设置在第一连接部50的下端部上的第一按压部142和突出设置在第二连接部60的上端部的第二按压部144。第一按压部142是在从第一连接部50的下方的下端部朝着使第一装订器部件18A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脱扣时使第一连接部50移动的方向相反的一侧、即跟前一侧(下方)延伸的圆柱状棒体,被形成为延伸到第二连接部60的跟前一侧的大小,并形成大的按压面积。第二按压部144是在从第二连接部60的上方的上端部朝着使第二装订器部件18B的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32脱扣时使第一连接部50移动的方向相反的一侧、即对面一侧(上方)延伸的圆柱状棒体,被形成为延伸到第一连接部50的对面一侧的大小,并形成大的按压的面积。
另外,如图19所示那样,例如用拇指按住第一按压部142,而用食指按住第二按压部144,将第一按压部142朝着对面一侧(上方)、而使第二按压部144朝着跟前一侧(下方)按压,使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32脱扣。另外,如图20所示那样,使第一按压部142和第二按压部144在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的延伸方向上朝相反方向转动,将装订杆部12打开。装订器10以将在活页110的高度方向上隔着适当的间隔连续地设置的装订孔112穿在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上,使枢接部16位于在活页110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侧边装订边距114 一侧,使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架设在装订孔112和侧边装订边距114之间的方式,装订活页110并形成笔记本。装订器10也可以以装订器10的长度方向在将装订孔112形成于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边缘上的活页Iio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来装订活页110并形成笔记本。活页110也可以在图19和图20中所示的装订于装订杆部12上的侧边装订边距114的上下端、即装订孔112的对面一侧(上侧)上,以在用手指按压按压部140时手指能够进入的方式,形成大致L字型的凹部。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在将活页110分配给第一装订杆20 —侧和第二装订杆30一侧并展开时,也可以在第一按压部142和第二按压部144的周围留出伸入手指的空间,可以按压或转动第一按压部142和第二按压部144。装订在装订器10上的活页110可以如图17所示那样,以朝着枢接部16—侧翻开、合上并层叠起来时的活页的正面IlOa和活页的背面IlOb夹着枢接部16相接的方式,来用于书与等。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装订杆部12和连接部14形成在一对第一装订器部件18A个第二装订器部件18B的每个上,构成上述装订杆部12的装订杆20、30以第一装订器部件18A —侧的第一装订杆20与第二装订器部件18B —侧的第二装订杆30面对面的方式在上述连接部14的纵方向上隔开适当的间隔地从连接部14的外侧部或上侧部突出设置,因此,在将装订杆部12打开时装订杆部12的最下部易于水平稳定地与例如桌子的上表面等接触,并且易于将装订杆部12打开为适当的角度。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装订杆部12具备以上述枢接部16为中心左右分开的对称形的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上述连接部14具备以上述枢接部16为中心左右分开的对称形的第一连接部50和第二连接部60,因此,可以用同一模具来形成左右的部件,易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连接部14具备面对面的第一连接部50和第二连接部60的对置部56、66 ;与上述对置部56、66相对置并突出设置有装订杆20、30的外侧部52、62 ;以及在上述对置部56、66与外侧部52、62之间在与上述对置部56、66和外侧部52、62交叉的面上连续设置有枢接部16的下侧部58、68,因此,如果第一连接部对置部56和第二连接部对置部66是在与转动方向正交地关闭装订器10时垂直地、即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平面,并形成为在关闭装订器10时紧贴着,则在关闭装订 器10时可以稳定地保持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32的卡止状态,可以减小使利用构成装订杆部12的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构成的圆环状的直径缩小的作用。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支承部80、90断续地形成在上述连接部14的纵方向上,并且被形成为使装订杆部12以上述轴部100为中心转动且在使装订杆部12开闭时使其在纵方向上相对移动,因此,可以一次地打开由多个装订杆20、30构成的装订杆部12。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轴部100为剖面呈圆形的棒状,上述支承部80、90整体为弧状,在其内侧的圆弧部中装填上述轴部100,并且在其外侧的上部以在与上述装订杆20,30的伸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伸出的方式连续设置有上述连接部14,因此,可以一次性地将由多个装订杆20、30构成的装订杆部12开闭,并且装订杆部12的最下部易于水平稳定地与例如桌子的上表面等的表面接触,并且易于将装订杆部12打开为适当的角度。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装订杆20、30的根部20a、30a以下部位于与连接部14的下部相同的位置上的方式而形成,枢接部16的支承部80、90以上部位于与连接部14的下部相同的位置上的方式而形成,因此,在将装订杆部12打开时装订杆部12的最下部易于水平稳定地与例如桌子的上表面等的表面接触,并且易于将装订杆部12打开为适当的角度。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连接部14的宽度为枢接部16的宽度的二分之一或更小,因此,不会超出枢接部16的宽度,在将活页110沿着装订杆20、30翻动并在打开360度时活页110的正面和背面之间的间隙小,比较平坦,也易于书写。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枢接部16的支承部80、90其支承部80、90的开口部84、94与装订杆20、30的外周部抵接,连接部14具有从装订杆20、30的内周部到支承部80、90的开口部84、94的间隔的高度,因此,在将活页110沿着装订杆20、30翻动并打开360时,活页的正面IlOa和背面IlOb之间的间隙小,比较平坦,也易于书写。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装订杆卡止部22、32被构成为以在装订杆20、30的转动方向上卡止和脱扣的方式,使第一装订杆20的凸部24以及凹部26与第二装订杆30的凹部36以及凸部34卡止,并且以不会在与装订杆20、30的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脱扣的方式形成有在装订杆20、30的转动方向上延伸的脱扣防止部28、38,因此,在与装订杆20、30的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关闭着的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32难以脱扣。本发明实施的装订杆10可以在其装订杆部12上穿过活页110的装订孔112进行装订而构成记事本或笔记本,另外,可以固定在具备封面、封底和书脊的封皮上来构成文件装订夹类。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而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思想进行各种改变。
图21是使用本发明的装订器的笔记本的立体示意图,图22是本发明的装订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A)是整体图,(B)是局部放大图,图23是本发明的装订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A)是整体图,(B)是局部放大的图,(C)、(D)是半切杆的图,图24是在将本发明的装订器分解了的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25是图7的A-A剖面示意图。本发明的装订器210具备多个装订杆部212、构成用于连接上述装订杆部212的连接区域的连接部214、以及成为在将构成上述装订杆部212的装订杆开闭时的中心的枢接部216,其被构成为可以扭动装订杆部212并将关闭着的装订杆部212打开。所述装订器210主要用于构成与通常称为树脂环式笔记本的笔记本类似的记事本或笔记本,其被构成为,可以使活页310沿着装订器210的装订杆部212转动并展开360度,即,沿着装订杆将装订在装订杆部212上的活页翻动并翻开360度,使在关闭时处于两端的活页310的正面和背面夹着枢接部216相接。一般滴,在具有装订孔的笔记用的纸张的正面和背面上叠层与这种纸张相比质地 较硬的封皮,在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范围中,活页310的正面和背面包括纸张、合成树脂制袋等的表面一侧的封面的正面和背面一侧的封底的背面。构成上述装订杆部212的装订杆以一对装订杆面对面的方式,在构成上述连接部214的一对连接部214的每个上在连接部214的纵方向上隔开适当的间隔地从连接部214的外侧部或上侧部突出设置,上述装订杆部212具备以上述枢接部216为中心左右分开的对称形的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连接区域以使构成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的半切杆220A和230A在相邻的半切杆220A与半切杆220A以及半切杆230A与半切杆230A之间隔开适当的间隔地排列并形成的方式,跨半切杆220A之间以及半切杆230A之间地形成。上述连接部214具备以上述枢接部216为中心左右分开的对称形的第一连接部250和第二连接部260,第一连接部250和第二连接部260是从对面一侧到跟前一侧连续地在纵方向上以直线状延伸的大致柱状。在开闭上述装订杆时的中心的延伸方向上的一端(或两端)的区域上,为了使构成装订杆部212的装订杆中对置的一方的多个装订杆从对置的另一方的多个装订杆的卡止部脱扣,突出设置有同时地在中心的延伸方向上移位的按压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一连接部250形成在第一装订器部件218A上,第二装订杆230和第二连接部260形成在第二装订器部件218B上,第一装订器部件218A和第二装订器部件218B形成为对称形。第一装订器部件218A是用合成树脂一体地成形的,同样地,第二装订器部件218B是用合成树脂一体地成形的。枢接区域以枢接部216为中心连接第一装订器部件218A和第二装订器部件218B,并作为成为在开闭装订杆部212时的转动中心的区域而构成。上述连接部214以可以将装订在装订杆部212上的活页310沿着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翻动并翻开360度,使在关闭时处于两端的活页310的正面和背面夹着枢接部216相接的方式,在下部并在与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的根部接近的位置上连续设置有枢接部216。上述枢接部216沿着上述连接部214 (第一连接部250和第二连接部260)的纵方向延伸并连接一对连接部214 (第一连接部250和第二连接部260),在使上述第一装订杆220的自由端220b与第二装订杆230的自由端230b相遇并关闭时以及在使第一装订杆220的自由端220b与第二装订杆230的自由端230b分开时成为转动中心,并被构成为可以将装订在装订杆部212上的活页310沿着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翻开并翻动360度。装订杆部212在与连续设置在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的连接部214上的根部220a和根部230a相反一侧的自由端220b和自由端230b上形成有用于在第一装订杆220和第2装订杆230关闭时卡止的装订杆卡止部。即,第一装订杆220在与根部220a相反一侧的顶部的自由端220b上形成有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2,第二装订杆230在与根部230a相反一侧的顶部的自由端230b上形成有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32。装订杆部212具备从根部220a和根部230a至顶部的高度方向(垂直方向)以及从第一装订杆220的外周部(外侧部)至第二装订杆230的外周部(外侧部)的宽度方向 (水平方向),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在装订器的长度方向上的宽度一方比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的厚度(外周部与内周部之间的长度)长且为矩形形状。另夕卜,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被构成为以可以将活页310从根部220a和根部230a至顶部翻开的方式贯穿在活页310的装订孔312中的形状。上述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32被形成为,在与要卡止的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的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即在枢接部216的纵方向上使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相对移动,在使第一装订杆220和第2装订杆230的前端相遇并关闭时卡止或在使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的前端分开时脱扣。第一装订杆220以在关闭时变成大致圆环状的装订杆的方式由半圆弧状的半切杆220A构成,第二装订杆230以在关闭时变成大致圆环状的装订杆的方式由半圆弧状的半切杆230A构成,而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以相对置的方式构成。另外,以可以穿过预先穿设在活页310上的装订孔312中并装订活页310的方式,在半切杆220A和半切杆230A的前端、即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的顶部形成有装订杆卡止部222、232。通过将半切杆220A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2与半切杆230A的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32卡止,将构成第一装订杆220的半切杆220A与构成第二装订杆230的半切杆230A连接成大致圆环状。装订杆部212在与连续设置在装订杆的连接部214和/或枢接部216上的根部220a和根部230a相反一侧的自由端220b和自由端230b上形成有用于在关闭装订杆时卡止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32,上述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32是以使装订杆在与要卡止的装订杆的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对移动并卡止或脱扣的方式形成的,上述按压部340在与装订杆的脱扣方向相反一侧上,朝着与脱扣方向相反一侧突出设置在装订杆和/或连接部214和/或枢接部216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部340由突出设置在连接部214的纵方向上的第一装订杆220的跟前一侧上的压杆构成。
构成形成在构成第一装订杆220的半切杆220A的前端上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2的前端的第一装订杆凸部224以及与该第一装订杆的凸部224连续的第一装订杆凹部226、以及构成构成第二装订杆230的半切杆230A的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32的前端的第二装订杆凸部234以及与该第二装订杆的凸部234连续的第二装订杆凹部236是以在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关闭时卡止的方式朝着相反方向突出或凹进地形成的。即,构成形成在构成第一装订杆220的半切杆220A的前端上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2的第一装订杆凸部224朝着跟前一侧突出。而与该第一装订杆凸部224连续的第一装订杆凹部226朝着对面一侧凹进。构成形成在半切杆230A的前端上的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32的第二装订杆凸部234朝着对面一侧突出。而与该前端的第二装订杆凸部234连续的第二装订杆凹部236朝着跟前一侧凹进。以在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关闭时卡止的方式,第一装订杆凸部224和第一装订杆凹部226与第二装订杆凸部234和第二装订杆凹部236朝着相反方向突出或 凹进地形成。构成半切杆220A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2的第一装订杆凸部224和构成半切杆230A的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32的第二装订杆凸部234朝着相反方向突出地设置。另外,构成半切杆220A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2的第一装订杆凹部226和构成半切杆230A的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32的第二装订杆凹部236朝着相反方向凹进地形成。上述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32以不会在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的转动方向以及与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脱扣的方式,形成有在与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的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脱扣防止部228和脱扣防止部238。脱扣防止部228具有在顶部一侧上朝着跟前一侧突出的钩鼻状卡止凸部228a和在根部220a —侧上朝着对面一侧凹进的卡止凹部228b,从自由端一侧的卡止凸部228a连续地在根部220a —侧上形成有卡止凹部228b。脱扣防止部238具有在顶部一侧上朝着对面一侧突出的钩鼻状卡止凸部238a和在根部230a —侧上朝着跟前一侧凹进的卡止凹部238b,从自由端一侧的卡止凸部238a连续地在根部230a —侧上形成有卡止凹部238b。在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关闭时,脱扣防止部228的卡止凸部228a嵌合于脱扣防止部238的卡止凹部238b,脱扣防止部238的卡止凸部238a嵌合于脱扣防止部228的卡止凹部228b,卡止凸部228a和卡止凸部238a在将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在转动方向上拉动时相碰。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2的脱扣防止部228朝着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32的上部突出,防止了在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32卡止时第二装订杆230因碰撞等而朝着上方移动。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32的脱扣防止部238朝着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2的上部突出,防止看在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32卡止时第一装订杆220因碰撞等而朝着上方移动。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用手指按压按压部340,使第一装订器部件218A的第一装订杆220朝着对面一侧移动,相对地使第二装订器部件218B的第二装订杆230向跟前一侧移动,将第一装订杆220的半切杆220A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2与第二装订杆230的半切杆230A的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32的卡止解开。另外,脱扣防止部228的卡止凸起部228a和脱扣防止部238的卡止凸部238a从自由端开始形成平缓的倾斜面,以便在关闭时与卡止凹部238b和卡止凹部228b相碰并滑动而嵌入于卡止凹部238b和卡止凹部228b。构成上述连接部214的第一装订器部件218A的第一连接部250具备作为第一连接部250与第二连接部260面对面的区域的第一连接部对置部256 ;与上述第一连接部对置部256相对置并突出设置有第一装订杆220的第一连接部外侧部252 ;以及在上述第一连接部对置部256与第一连接部外侧部252之间在与上述第一连接部对置部256以及第一连接部外侧部252交叉的面上连续设置有枢接部216的第一连接部下侧部258。 构成上述连接部214的第二装订器部件218B的第二连接部260具备作为第一连接部250与第二连接部260面对面的区域的第二连接部对置部266 ;与上述第二连接部对置部266相对置并突出设置有第二装订杆230的第二连接部外侧部262 ;以及在上述第二连接部对置部266与第二连接部外侧部262之间在与上述第二连接部对置部266以及第二连接部外侧部262交叉的面上连续设置有枢接部216的第二连接部下侧部26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250和第二连接部260为大致矩形柱状。另外,第一连接部对置部256和第二连接部对置部266是与转动方向正交并在装订器210关闭时垂直地、即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平面,如图25所示那样被形成为在装订器210关闭时紧贴着。上述连接部214在其侧面上形成有用于将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的打开角度限制为活页310易于插入的角度、例如约60 70度的打开角度限制部270和打开角度限制部272。第一装订器部件218A的打开角度限制部270是与第一连接部250的第一连接部下侧部258的第一支承部280连续地形成的且剖面为大致半圆弧状,并具备从第一连接部下侧部258朝着下方延伸的接合面270a,另一方面,第二装订器部件218B的打开角度限制部272是与第二连接部260的第二连接部下侧部268的第二支承部290连续地形成的且剖面为大致半圆弧状,并具备从第二连接部下侧部268朝着下方延伸的接合面272a。另外,在装订杆部212关闭时,打开角度限制部270的接合面270a和打开角度限制部272的接合面272a如图25所示,是打开约70度的斜面并相对置,而在装订杆部212打开时,打开角度限制部270的接合面270a和打开角度限制部272的接合面272a如图26所示那样接合,将半切杆210A和半切杆230A的打开角度限制为活页310容易插入的角度。上述枢接部216具备轴部300的支承部和轴部300。支承部由连续设置在第一连接部250上的第一支承部280和连续设置在第二连接部260上的第二支承部290构成,上述轴部300沿着上述连接部214的纵方向从对面一侧朝着跟前一侧连续地延伸,将第一装订器部件和第二装订器部件连接起来。上述第一支承部280和第二支承部290连续设置在上述装订杆部212和/或连接部214上,在侧面形成有将用于装填轴部300的开口部(第一支承部280的开口部284和第二支承部290的开口部294),在使上述半切杆220A和半切杆230A的前端相遇并关闭时以及在使半切杆220A和半切杆230A的前端分开时成为转动中心,并被形成为可以将装订在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上的活页310沿着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翻动并翻开360度。上述第一支承部280和第二支承部290断续地形成在上述连接部214的纵方向上,并被形成为在使半切杆220A和半切杆230A以上述轴部300为中心转动来开闭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时在纵方向上相对移动。上述轴部300是剖面为圆形的棒状的金属棒。与此对应地,上述第一支承部280和第二支承部290的整体是弧状,在其内侧的圆弧部286和圆弧部296中装填上述轴部300,并且在其外侧的上部以在与上述半切杆220A和半切杆230A的伸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伸出 的方式连续设置有上述连接部214。在本实施方式中,轴部300与第一支承部280以及第二支承部290是单独的部件,第一支承部280是利用合成树脂与第一装订器部件218A —体地形成的,第二支承部290是利用合成树脂与第二装订器部件218B —体地形成的。另外,轴部300被形成为从第一装订器部件218A的最对面一侧的第一支承部280起直至第二装订器部件218B的最跟前一侧的第二支承部290。第一装订器部件218A —侧的第一支承部280在与装填轴部300时相邻的第一支承部280之间断续地形成有第一收容部282,第二装订器部件218B —侧的第二支承部290在与装填轴部300时相邻的第二支承部290之间断续地形成有第二收容部292。另外,在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关闭时,在枢接部216的轴线上,第一装订器部件218A在第一收容部282中收容第一装订器部件218B的第二支承部290,并且,第二装订器部件218B在第二收容部292中收容第一装订器部件218A的第一支承部280,相邻的第一装订器部件218A的第一支承部280与第二装订器部件218B的第二支承部290之间以及相邻的第二装订器部件218B的第二支承部290与第一装订器部件218A的第一支承部280之间隔开适当的间隔地排列。相邻的第一装订器部件218A的第一支承部280与第二装订器部件218B的第二支承部290之间以及相邻的第二装订器部件218B的第二支承部290与第一装订器部件218A的第一支承部280之间的适宜的间隔是指用于使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在连接部214的纵方向上、即朝跟前一侧和对面一侧相对移动,将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32脱扣所需要的距离。与此同时,第一装订器部件218A和第二装订器部件218B以在开闭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时使半切杆220A和半切杆230A相对移动的方式滑动自如地装填于上述轴部30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第一装订器部件218A的第一装订杆220朝着对面一侧移动并使第二装订器部件218B的第二装订杆230朝着跟前一侧移动,将关闭着的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打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装订器部件218A的对面一侧的第一支承部280的开口部284在对面一侧被堵住。另外,第一装订器部件218B的跟前一侧的第二支承部290的开口部294在跟前一侧被堵住。因此,防止了轴部300的对方一侧一端从对面一侧的第一支承部280脱出,并防止了轴部300的跟前一侧一端从跟前一侧的第二支承部290脱出。半切杆220A的根部220a的外周部和半切杆230A的根部230a的外周部的下部位于与连接部214的下部相同的位置上,枢接部216的第一支承部280的外侧和第二支承部290的外侧的上部位于与连接部214的下部相同的位置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枢接部216的第一支承部280的开口部284与半切杆220A的外周部抵接,枢接部216的第二支承部290的开口部294与半切杆230A的外周部抵接,第一连接部250具有从半切杆220A的内周部到第一支承部280的开口部284的间隔的高度,第二连接部260具有从半切杆230A的内周部到第二支承部290的开 口部294的间隔的高度。上述连接部214的宽度(宽度方向上)为枢接部216的第一支承部280或枢接部216的第二支承部290的宽度(宽度方向上)的二分之一或更小。以这种方式构成是因为,当第一连接部250的宽度和第二连接部260的宽度合起来的宽度与枢接部216的第一支承部280以及枢接部216的第二支承部290的宽度相等或更小时,在将活页310翻动360度并夹着枢接部260使活页310的正面和背面相接时可以以比较小的间隔接合。在位于上述第一连接部250的中央附近的上述第一装订器部件218A的第一收容部282与位于上述第二连接部260的中央附近的第二装订器部件218B的第二收容部292之间,以压缩的状态安装有在上述轴部300的纵方向上施加张力(拉伸力或压缩力)的弹性部件302。弹性部件302是利用将钢丝卷绕成线圈形而制成的螺旋弹簧而形成的,在筒形的螺旋弹簧的圈中贯穿着轴部300。另外,弹性部件302的对面一侧一端与第二装订器部件218B的第二支承部290的跟前一侧一端抵接,而跟前一侧一端与第一装订器部件218A的第一支承部280的对面一侧端抵接,并被构成为利用恢复力(均匀的)而将第一装订器部件218A朝着跟前一侧按下并将第二装订器部件218B朝着对面一侧推上。另外,弹性部件302在装订杆部212关闭着时,作用于使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32卡止的方向。形成在连接区域上的按压部340被形成为柱状或块状,以使得第一装订杆220或第二装订杆230在作为开闭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时的中心的延伸方向的连接部214的纵方向上移位并使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32脱扣。按压部340由在构成连接第一装订器部件218A和第二装订器部件218B的连接区域的连接部214的纵方向上,在作为在使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开闭时的中心的延伸方向的高度方向上的第一连接部250的下方的下端部上突出设置的第一按压部342而构成,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并不利用突出设置在第二连接部260的上端部上的第二按压部144来构成。第一按压部342是从第一连接部250的下方的下端部朝着在使第一装订器部件218A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2脱扣时使第一连接部250移动的方向相反一侧、即跟前一侧(下方)延伸的圆柱状棒体,被形成为延伸到第二连接部260的跟前一侧的大小,并被形成为具有大的按压面积。另外,如图29所示那样,例如将拇指按在第一按压部243上,用另一个手指捏住第二装订杆230,将第一按压部342朝着对面一侧(上方)按压,使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32脱扣。另外,使第一装订杆220如图26所示那样,在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的延伸方向上朝相反方向转动,将装订杆部212打开。装订器210以使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贯穿在活页310的高度方向上隔开适当的间隔地连续地设置的装订孔312,使枢接部216位于在活页310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侧边装订边距314的一侧,将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架设在装订孔312和侧边装订边距314之间的方式来装订活页310,从而形成笔记本。装订器210也可以以装订器210的长度方向朝着在宽度方向形成了装订孔312的活页310的宽度方向延伸并在空间上展开的方式装订活页310来形成笔记本。装订在装订器210上的活页310可以如图26所示那样,成为以在朝着枢接部216 一侧翻动并合上而层叠起来时的活页的正面310a和活页的背面310b夹着枢接部216而接合的方式,来用于书写等。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装订杆部212和连接部214形成在一对第一装订器部件218A和第二装订器部件218B的每个上,构成上述装订杆部212的装订杆220、230以第一装订器部件218A —侧的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器部件218B —侧的第二装订杆230面对面的方式在上述连接部214的纵方向上隔开适当的间隔地从连接部214的外侧部或上侧部突出设置,因此,在打开装订杆部212时装订杆部212的最下部易于水平稳定地与例如桌子的上表面等的表面接触,并易于将装订杆部212打开为适当的角度。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装订杆部212具备以上述枢接部216为中心左右分开的对称的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上述连接部214具备以上述枢接部216为中心左右分开的对称的第一连接部250和第二连接部260,因此,可以用同一模具形成左右的部件,易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连接部214具备面对面的第一连接部250和第二连接部260的对置部256、266 ;与上述对置部256、266相对并突出设置有装订杆220、230的外侧部252、262 ;以及在上述对置部256、266与外侧部252、262之间与上述对置部256、266以及外侧部252、262交叉的面上连续设置的枢接部216的下侧部258、268,因此,如果第一连接部对置部256和第二连接部对置部266是在与转动方向正交地关闭装订器210时垂直地、即在高度方向上延伸并在空间上展开的平面,并且形成为在装订器210关闭时贴紧,则可以稳定地保持在装订器210关闭时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2与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32的卡止状态,可以减少使由装订杆部212的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构成的圆环状的直径缩小的作用。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支承部280、290是在上述连接部214的纵方向上断续地形成的,并且是以在装订杆部212以上述轴部300为中心转动并开闭装订杆部212时在纵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形成的,因此,可以一次地开闭由多个装订杆220、230构成的装订杆部212。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轴部300是剖面为圆形的棒状,上述支承部280、290的整体为弧状,在其内侧的圆弧部中装填上述轴部300,而在其外侧的上部以在与上述装订杆220、230的伸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伸出的方式连续设置有上述连接部214,因此,可以一次地开闭由多个装订杆220、230构成的装订杆部212,并且,装订杆部212的最下部易于水平地稳定地与例如桌子的上表面等的表面接触,并且易于将装订杆部212打开为适当的角度。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装订杆220、230的根部220a、230a的下部位于与连接部214的下部相同的位置上,枢接部216的支承部280、290的上部位于与连接部214的下部相同的位置上,因此,在打开装订杆部212时,装订杆部212的最下部易于水平稳定地与例如桌子的上表面等的表面接触,并且易于将装订杆部212打开为适当的角度。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连接部214的宽度为枢接部216的宽度的二分之一或更小,因此,不会超出枢接部216的宽度,在沿着装订杆220、2 30翻开活页310并打开360度时活页310的正面和背面之间的间隙小,比较平坦,也易于书写。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关于枢接部216的支承部280、290,支承部280、290的开口部284、294与装订杆220、230的外周部抵接,连接部214具有从装订杆220、230的内周部到支承部280、290的开口部284、294的间隔的高度,因此,在沿着装订杆220、230翻动活页310并打开360度时,活页的正面310a和背面310b之间的间隙小,比较平坦,也易于书写。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装订杆卡止部222、232形成有在与装订杆220、230的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脱扣防止部228、238,使得第一装订杆220的凸部224以及凹部226与第二装订杆230的凹部236以及凸部234以在装订杆220、230的转动方向上卡止和脱扣的方式卡止,并且在装订杆部212关闭时,不会在装订杆220、230的转动方向以及在与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脱扣,因此,在装订杆220、230的转动方向以及在与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关闭着的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2、232难以脱扣。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210可以构成在所述装订杆部212上贯穿活页310的装订孔312而装订的记事本或笔记本,另外,可以固定在具备封面、封底和书脊的封皮上而构成文件装订夹类。弹性部件302可以以如下方式构成。图27是将变化例的装订器分解了的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28是图27所示的装订器在关闭状态下的装订器的后视示意图,图29是图19所示的装订器的剖面示意图,其中(A)是关闭状态的剖面示意图,(B)是打开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27所示的弹性部件302由螺旋扭转弹簧组成,连续设置有绕线部302a和从绕线部302a的两端起朝着与绕线部302a的中心轴正交或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第一固定前端部302b和直线状的第二固定前端部302c,在未发生扭矩的原始的状态下,第一固定前端部302b和第二固定前端部302c在螺旋部302a的切线方向上突出。另外,为了支持从弹性部件302的绕线部302a的两端延伸出来的前端部,在上述连接部214上形成了支持部250a和支持部260a。从上述弹性部件302的绕线部302a的两端延伸出来的固定前端部卡止在形成在第一装订器218A的第一连接部250上的支持部250a以及与上述支持部250a相对置的第二装订器部件218B的第二连接部260的支持部260a上而被支持。即,一方的第一固定前端部302b被第一连接部250的支持部250a所支持,而另一方的第二固定前端部302c以与第一固定前端部302b面对面的方式被第二连接部260的支撑部260a所支持。
在通过用手指按压按压部340,将卡止着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32解开时,第一固定前端部302b被位于与移动方向相反一侧的第一连接部250的支持部250a支持,而另一方的第二固定前端部302a被位于与移动方向相反一侧的第二连接部260的支持部260a支持。—方的固定前端部302b和另一固定前端部302c原本处于打开的状态,但在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处于关闭的状态时,从处于原来打开的状态的地方大致平行接近的第一固定前端部302b和第二固定前端部302c被在连接部214的支持部250a、支持部260a所支持。即,弹性部件302处于第一固定前端部302b卡止于第二连接部250的支持部250a且第二固定前端部302c卡止于第二连接部260的支持部260a并扭转的状态。另外,弹性部件302其对面一侧一端与第二装订器部件218B的第二支承部290的跟前一侧一端抵接,其跟前一侧一端与第一装订器部件218A的支承部280的对面一侧一端抵接,并被构成为利用恢复力(均匀的)将第一装订器部件218A朝着跟前一侧压下并将第 二装订器部件218B朝着对面一侧推上。另外,弹性部件302在装订杆部212关闭着时,作用于使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32卡止的方向。在通过用手指按压按压部340,将卡止着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32解开时,对抗弹性部件302的弹力地使第一装订器部件218A的第一装订杆220朝着对面一侧移动并使第二装订器部件218B的第二装订杆230朝着跟前一侧移动,将关闭着的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打开。如果用手指压按压部340使第一装订器部件218A的第一连接部250与第二装订器部件218B的第二连接部260分别向相反方向相对移动,则第一连接部250和第二连接部260在要使弹性部件302恢复到原始状态的力、即使一方的第一固定前端部302b和另一方的第二固定前端部302c在转动方向上转动而将装订杆部212打开的力的作用下,在转动方向上转动。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解除了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32的卡止时,利用要使一方的第一固定前端部302b与另一方的第二固定前端部302c在圆周方向上分开的力的作用,使第一装订杆220以及第二连接部250与第二装订杆230以及第二连接部260成为打开状态。下面,进一步说明作为又一个实施方式的装订器。图30是使用本发明的装订器的记事本的立体示意图,图31A是本发明的装订器的整体的立体示意图,图31B是本发明的装订器的立体示意图,图32是本发明的装订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A)是整体的图,(B)、(C)是半切杆的图,图33是第一装订器部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A)是右侧视图,(B)是左侧视图,图34是第二装订器部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A)是右侧视图,(B)是左侧视图,图35是将本发明的装订器分解了的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36是表示将第一装订器部件和第二装订器部件结合起来的方法的立体示意图,图37是关闭状态下的装订器的前视示意图,图38是关闭状态下的装订器的后视示意图,图39A是图37的A-A局部剖面示意图,图39B是图37的B-B剖面示意图,图39C是图37的C-C剖面示意图,图40是开始打开的状态下的装订器的前视示意图,图41是开始打开的状态下的装订器的后视示意图,图42A是图40的A-A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2B是图40的B-B的剖面示意图,图42C是图40的C-C剖面示意图,图43是表示记事本的活页打开方法的俯视示意图,其中(A)是关闭状态的图,(B)是翻开一半的状态的图,(C)是翻开360度的状态的图。本发明的装订器410具备多个装订杆部412、作为连接上述装订杆部412的连接区域的轴承部414、以及连接上述装订杆部412并作为成为在使构成上述装订杆部412的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开闭时的中心的连接区域的枢轴部416,其被构成为可以扭动装订杆部412并将关闭着的装订杆部412打开。所述装订器410主要被构成为与通常称为树脂环式笔记本的笔记本类似的记事本,其被构成为,可以沿着装订器410的装订杆部412使活页510转动360度并展开,即,将装订在装订杆部412的活页510沿着装订杆翻动并翻开360度,使在合上时处于两端的活页510的正面和背面夹着轴承部414和枢轴部416相接。

一般地,在具有装订孔的书写用的纸张的正面和背面上叠层有与这种纸张相比质地较硬的封皮,在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的范围中,活页510的正面和背面包括纸张、合成树脂制袋等的正面一侧的封面的正面和背面一侧的封底的背面。装订器410由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构成,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为以在装订器410的纵方向上的中央为中心的对称形,并分别具备装订杆部412、轴承部414以及枢轴部416。装订杆部412具有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器418B的第二装订杆430,构成上述装订杆部412的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以一对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装订杆430面对面的方式,在连接上述装订杆部412的轴承部414和枢轴部416的每个上,在轴承部414和枢轴部416的纵方向上隔着适当的间隔从轴承部414和枢轴部416的外侧部或上侧部突出设置。另外,上述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是以上述轴承部414和枢轴部416为中心左右分开的对称形。多个第一装订杆420利用与各个第一装订杆420的根部连续设置的第一架设部442在各个第二装订杆420之间隔开适当的间隔地在装订器410的纵方向上排列。多个第二装订杆430利用与各个第二装订杆430的根部连续设置的第二架设部444在各个第二装订杆430之间隔开适当的间隔地在装订器410的纵方向上排列。上述轴承部414具有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轴承部450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轴承部460,第一轴承部450和第二轴承部460为以装订器410的纵方向的中央为中心的对称形。第一轴承部450和第二轴承部460从对面一侧朝着跟前一侧连续地在纵方向上以直线状延伸,为实心的半圆筒状且剖面为大致C字形,第一轴承部450是与第一装订杆420连续地一体地形成的,第二轴承部460是与第二装订杆430连续地一体地形成的。上述轴承部414以可以将装订在装订杆部412上的活页510沿着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翻开并翻动360度,使在合上时处于两端的活页510的正面和背面夹着轴承部414相接的方式,在下部在与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的根部接近的位置上连续设置。上述轴承部414具有在与装订杆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长度和在装订杆延伸的方向上连续的粗细,并被构成为可以将装订在装订杆部412上的活页510沿着装订杆部412翻开并翻动360度,将在关闭时处于两端的活页510的正面和背面夹着轴承部414地相接。即,第一轴承部450连续设置于第一装订杆420的根部,第二轴承部460连续设于第二装订杆430的根部,并且第一轴承部450以连接多个第一装订杆420的方式架设在多个第一装订杆420上,第二轴承部460以连接多个第二装订杆430的方式架设在多个第二装订杆430上。第一轴承部450在与半切杆420A相反一侧的侧面上形成有用于装填枢轴部416的第一轴承部450的开口部452,并且第二轴承部460在与半切杆430A相反一侧的侧面上形成有第二轴承460的开口部462。另外,第一轴承部450的与上述开口部452连续的内面形成圆弧状的轴承凹部454,第二轴承部460的与开口部462连续的内面形成圆弧状的轴承凹部464。
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具有在第一装订杆420的根部上连续设置的第一支承部480,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具有在第二装订杆430的根部上连续设置的第二支承部490。在形成在连续设置在装订杆部412的根部上的第一支承部480和连续设置在装订杆部412的根部的第二支承部490之间的收容部482上安装有在上述枢轴部416的纵方向上压缩并施加弹力的弹性部件502。另外,上述第一支承部480和第二支承部490以及弹性部件502在使上述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的前端相遇并关闭时以及在使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的前端分开时成为转动中心。在使上述装订杆开闭时的中心的延伸的方向上的一端或两端的区域上,为了使构成装订杆部412的装订杆中相对置的一方的多个装订杆从相对置的另一方的多个装订杆的卡止部脱扣,突出设置有同时在中心延伸方向上移位的按压部540。上述轴承部414和第一支承部480以及第二支承部490的轮廓大致相同,在使上述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的前端相遇并关闭时以及使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的前端分开时成为转动中心。另外,轴承部414和第一支承部480以及第二支承部490被构成为可以将装订在装订杆部412上的活页510沿着第一装订杆420或第二装订杆430翻开并翻动360度。上述枢轴部416具有在与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长度和在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的延伸方向上连续的粗细,在纵方向上连续的轮廓的一部分为圆弧状,以与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的根部连续设置并连续设置有多个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的方式架设在多个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上。枢轴部416具有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轴部520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轴部530,第一轴部520和第二轴部530以装订器410的纵方向的中央为中心成对称形。第一轴部520和第二轴部530是从对面一侧朝着跟前一侧连续地在纵方向上以直线状延伸的实心柱状且剖面为大致正圆状,第一轴部520与第一装订杆420连续地一体地形成,第二轴部530与第二装订杆430连续地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圆弧状的区域上,构成枢轴部416的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轴部520摆动自如地嵌合于从上述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轴承部460的开口部462起到轴承部414的内面为圆弧状的在纵方向上延伸的轴承凹部464 ;在所述圆弧形的区域上,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轴部530摆动自如地嵌合于从上述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轴承部450的开口部452起到轴承部414的内面为圆弧状的在纵方向上延伸的轴承凹部454。枢轴部416 (第一轴承部520和第二轴承部530)在上述轴承部414 (第一轴承部450和第二轴承部460)的纵方向上延伸,将左右分开的一对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轴承部450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轴承部460以在纵方向上呈直线状排列的状态连接起来,在使上述第一装订杆420的自由端420b和第二装订杆430的自由端430b相遇并关闭时以及在使第一装订杆420的自由端420b和第二装订杆430的自由端430b分开时成为转动中心,并被构成为可以将装订在装订杆部412上的活页510沿着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翻开并翻动360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装订杆420、第一轴承部450、第一支承部480以及第一轴部520形成在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上,第二装订杆430、第二轴承部460、第二支承部490以及第二轴部530形成在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上,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以装订器41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为中心形成为对称形。
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轴承部450分为跟前一侧的第一轴承部450a和中间的第一轴承部450b而形成,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支承部480形成在跟前一侧的第一轴承部450a与中间的第一轴承部450b之间。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轴部520分为对面一侧的第一轴部520a和中间的第一轴部520b而形成。另外,对面一侧的第一轴部520a从中间的第一轴承部450b朝着对面一侧连续地形成,中间的第一轴部520b从第一支承部480朝着跟前一侧连续地形成。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轴承部460分为对面一侧的第二轴承部460a和中间的第二轴承部460b而形成,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支承部490形成在对面一侧的第二轴承部460a与中间的第二轴承部460b之间。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轴部530分为跟前一侧的第二轴部530a和中间的第二轴部530b而形成。另外,跟前一侧的第二轴部530a从中间的第二轴承部460b朝着跟前一侧连续地形成,第二轴部530b从第二支承部490朝着对面一侧连续地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利用合成树脂将装订杆部412 (第一装订杆420)、轴承部414 (第一轴承部450)、枢轴部416 (第一轴部520)以及第一支承部480 —体地形成。另外,同样地,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利用合成树脂将装订杆部412 (第二装订杆430)、轴承部414 (第二轴承部460)、枢轴部416 (第二轴部530)以及第二支承部490 —体地形成。上述装订杆部412、第一装订杆420的第一架设部442、第二装订杆430的第二架设部444以及枢轴部416是实心的且连续地一体地形成的,并且,上述装订杆部412、第一装订杆420的第一架设部442、第二装订杆430的第二架设部444以及轴承部414是实心的且连续地一体地形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对面一侧的第一轴部520a和中间的第一轴部520b在纵方向上延伸为一直线状,是具有同一粗细的大致圆柱状,在半切杆420A和第一架设部442的下侧与构成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半切杆420A和第一架设部442连续地一体地形成,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跟前一侧的第二轴部530a和中间的第二轴部530b在长方向上延伸为一直线状,是具有同一粗细的大致圆柱状,在半切杆430A和第二架设部444的下侧与构成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半切杆430A和第二架设部444连续地一体地形成。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对面一侧的第一轴部520a和中间的第一轴部520b具备与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轴承部460的轴承凹部464嵌合的形状,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跟前一侧的第二轴部530a和中间的第二轴部530b具备与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轴承部450的轴承凹部454嵌合的形状。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轴承部450的跟前一侧的第一轴承部450a的开口部452和中间的第一轴承部450b的开口部452是在纵方向上延伸的剖面相同的直线状,并在纵方向上排成一直线状。
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轴承部460的对面一侧的第二轴承部460a的开口部462和中间的第二轴承部460b的开口部462是在纵方向上延伸的剖面相同的直线状,并在纵方向上排成一直线状。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对面一侧的第一轴部520a的对面一侧的突起部478和第一支承部480的跟前一侧的突起部478在纵方向上排列成一直线状,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跟前一侧的第二轴部530a的跟前一侧的突起部476和第二支承部490的对面一侧的突起部476在纵方向上排列成一直线状。装订杆部412在与连续设置在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装订杆420、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装订杆430的轴承部414和枢轴部416以及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支承部480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支承部490上的根部420a和根部430a相反一侧的自由端420b和自由端430b上,形成有用于在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装订杆430关闭时卡止的装订杆卡止部。S卩,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装订杆420在作为与根部420a相反一侧的顶部的自由端420b上形成有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22,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装订杆430在作为与根部430a相反一侧的顶部的自由端430b上形成有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32。装订杆部412具备从根部420a和根部430a至顶部的高度方向(垂直方向)和从第一装订杆420的外周部(外侧部)至第二装订杆430的外周部(外侧部)的宽度方向(水平方向),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在装订器的长度方向上的宽度一方比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的厚度(外周部与内周部之间的长度)长且剖面为矩形形状。另外,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以可以将活页510从根部420a和根部430a至顶部翻开的方式,形成为贯穿在活页510的装订孔512中的形状。上述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22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32被构成为,在使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装订杆430在与要卡止的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装订杆430的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即在枢轴部416的纵方向上相对移动,使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装订杆430的前端相遇并关闭时卡止或在使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装订杆430的前端分开时脱扣。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装订杆420以在关闭时成为大致圆环状的装订杆的方式由半圆弧状的半切杆420A构成,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装订杆430以在关闭时成为大致圆环状的装订杆的方式由半圆弧状的半切杆430A构成,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装订杆430以对置的方式构成。另外,以可以贯穿在预先穿设在活页510上的装订孔512中来装订活页510的方式在半切杆420A和半切杆430A的前端、即在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的顶部形成装订杆卡止部422、432。构成第一装订杆420的半切杆420A和构成第二装订杆430的半切杆430A通过将半切杆420A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22和半切杆430A的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32卡止而连接成大致圆环状。 装订杆部412在与连续设置在装订杆的第一架设部442和第二架设部444和/或枢轴部416上的根部420a和根部430a相反一侧的自由端420b和自由端430b上形成用于在关闭装订杆时卡止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32,上述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32被形成为使要卡止的装订杆在与要卡止的装订杆的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对移动来卡止或脱扣。另外,上述按压部540在与在装订杆的脱扣时作为连接区域的第一架设部442和第二架设部444、轴承部414以及枢轴部416的移动方向相反一侧上,朝着与在脱扣时移动轴承部414和枢轴部416的方向相反的一侧,突出设置在装订杆和/或连接部414和/或枢轴部416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在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半切杆420A的跟前一侧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半切杆430A的对面一侧上的按压部540由突出设置在构成连接区域的第一轴承部450的纵方向上的第一装订杆420的跟前一侧的压杆和突出设置在构成连接区域的第二轴承部460的纵方向上的第二装订杆部430的对面一侧的压杆构成。按压部540被形成为柱状或块状,以在构成连接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连接区域的轴承部414、枢轴部416、第一架设部442和第二架设部444的纵方向上在开闭装订杆部412时的中心的延伸方向上,使第一装订杆420或第二装订杆430移位并使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32脱扣。在构成连接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连接区域的轴承部414、枢轴部416、第一架设部442以及第二架设部444的纵方向上、即作为在开闭装订杆部412时的中心的延伸方向的高度方向上,按压部540由突出设置在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半切杆420A的下端部上的第一按压部542和突出设置在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半切杆430A的上端部上第二按压部544构成。第一按压部542是从半切杆420A的根部420a的下端起,朝着与在将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22的脱扣时轴承部414和枢轴部416移动的方向相反一侧、即跟前一侧(下方)延伸的圆柱状棒体,形成为延伸到半切杆430A的跟前一侧的大小,并被形成为具有大的按压面积。第二按压部544是从半切杆430A的根部430a的下端起,朝着与在将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32的脱扣时轴承部414和枢轴部416移动的方向相反一侧、即对面一侧(上方)延伸的圆柱状棒体,形成为延伸到半切杆420A的对面一侧的大小,并被形成为具有大的按压面积。
另外,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32如图40所示那样,例如用拇指按在第一按压部542上,另外将食指按在第二按压部544上,将第一按压部542朝着着对面的一侧(上方)、另外将第二按压部544朝着着跟前一侧(下方)按压,使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22与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32脱扣。另外,使第一按压部542和第二按压部544如图42所示那样,在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的延伸方向上在相反的方向上转动,将装订杆部412打开。另外,在打开装订杆部412时,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被构成为,可以通过用手指按压按压部540,将卡止着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32解开。构成形成在构成第一装订杆420的半切杆420A的前端上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22的前端的第一装订杆凸部424和与该第一装订杆凸部424连续的第一装订杆凹 部426、以及构成构成第二装订杆430的半切杆430A的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32的前端的第二装订杆凸部434和与该第二装订杆凸部434连续的第二装订杆凹部436以在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关闭时卡止的方式朝着相反方向突出地或凹进地形成。即,构成形成在构成第一装订杆420的半切杆420A的前端上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22的第一装订杆凸部424朝着跟前一侧突出。另外,与该第一装订杆凸部424连续的第一装订杆凹部426朝着对面一侧凹进。构成形成在半切杆430A的前端上的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32的第二装订杆凸部434朝着对面的一侧突出。另外,与所述前端的第二装订杆凸部434连续的第二装订杆凹部436朝着跟前一侧凹进。以在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关闭时卡止的方式,第一装订杆凸部424和第一装订杆凹部426与第二装订杆凸部434和第二装订杆凹部436朝着相反方向突出或凹进地形成。构成半切杆420A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22的第一装订杆凸部424和构成半切杆430A的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32的第二装订杆凸部434朝着相反方向突出地设置。另外,构成半切杆420A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22的第一装订杆凹部426和构成半切杆430A的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32的第二装订杆凹部436朝着相反方向凹进地形成。上述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32以不会在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的转动方向以及与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脱扣的方式,形成有在与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的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脱扣防止部428和脱扣防止部438。脱扣防止部428具有在顶部一侧朝着跟前一侧突出的钩鼻状卡止凸部428a和在根部420a —侧朝着对面一侧凹进的卡止凹部428b,卡止凹部428b从自由端一侧的卡止凸部428a起连续地形成在根部420a —侧。脱扣防止部438具有在顶部一侧朝着对面一侧突出的钩鼻状卡止凸部438a和在根部430a —侧朝着跟前一侧凹进的卡止凹部438b,卡止凹部438b从自由端一侧的卡止凸部438a起连续地形成在根部430a —侧。在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关闭时,脱扣防止部428的卡止凸起部428a嵌合于脱扣防止部438的卡止凹部438b,脱扣防止部438的卡止凸部438a嵌合于脱扣防止部428的卡止凹部428b,而当在转动方向上拉动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时卡止凸部428a和卡止凸部438a相碰。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22的脱扣防止部428朝着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32的上部突出,防止了在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32卡止时第二装订杆430因碰撞等而向上方移动。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32的脱扣防止部438朝着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22的上部突出,防止了在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32卡止时第一装订杆420因碰撞等而向上方移动。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用手指按压突出设置在第一装订杆420的根部420a上的第一按压部542以及突出设置在第二装订杆430的根部430a上的第二按压部544,使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装订杆420朝着对面一侧移动并使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装订杆430朝着跟前一侧移动,将第一装订杆420的半切杆420A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22和第二装订杆430的半切杆430A的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32的卡止解除。另外,在关闭时,脱扣防止部428的卡止凸部428a和脱扣防止部438的卡止凸部438a从自由端开始形成有平缓的倾斜面,以便于相碰滑动并与卡止凹部438b以及卡止凹部428b嵌合。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架设部442具备作为第一架设部442与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架设部444面对面的区域的第一架设部442的对置部442a。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架设部444具备作为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架 设部442与第二架设部444面对面的区域的第二架设部444的对置部444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架设部442和第二架设部444为大致矩形柱状。另外,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架设部442的对置部442a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架设部444的对置部444a是与转动方向大致正交并在装订器410关闭时垂直地、即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平面,并如图31和图39所示那样形成为在装订器410关闭时紧贴着。上述轴承部414在其侧面上形成用于将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的打开角度限制为活页510容易插入的角度、例如约60 70度的第一打开角度限制部470和第二打开角度限制部472。第一打开角度限制部470由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轴承部450的开口部452的边缘部的接合面425a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架设部444的下端的接合面444b构成,另一方面,第二打开角度限制部472由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轴承部460的开口部462的边缘部的接合面462a和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架设部442的下端的接合面442b构成。另外,在装订杆部412关闭时,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打开角度限制部470的接合面452a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一打开角度限制部470的接合面444b如图39所示那样,是打开约70度的斜面并对置着,在装订杆部412打开时,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打开角度限制部470的接合面452a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一打开角度限制部470的接合面444b如图42所示那样接合,将半切杆420A和半切杆430A的打开角度限制为活页510容易插入的角度。另外,在装订杆部412关闭时,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打开角度限制部472的接合面462a和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二打开角度限制部472的接合面442b如图39所示那样,是打开约70度的斜面并对置着,在装订杆部412打开时,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打开角度限制部472的接合面462a和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二打开角度限制部472的接合面442b如图42所示那样接合,将半切杆420A和半切杆430A的打开角度限制为活页510容易插入的角度。枢轴部416以及第一支承部480和第二支承部490在端部形成了阻止关闭了的第一装订杆420及第二装订杆430的打开的轴部转动限制部474。上述轴部转动限制部474由形成在第一装订器部件418B的跟前一侧的第二轴部530a的跟前一侧上的突起部476、在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轴承部450的跟前一侧上 形成为缺口的限制凹部456、形成在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对面一侧的第一轴部520a的对面一侧上的突起部478、以及在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轴承部460的对面一侧上形成为缺口的限制凹部466,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突起部476和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限制凹部456以及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突起部478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的限制凹部466具备在装订杆部412关闭时在与装订杆部412的打开方向相反一侧的端部上卡止的面。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突起部478在半切杆420A —侧具备与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限制凹部466的对置部卡止的(在装订器410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平面,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限制凹部456的对置部在半切杆420A —侧具有与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突起部476卡止的(在装订器410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平面。另外,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突起部476在半切杆430A —侧具备与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限制凹部456的对置部卡止的(在装订器410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平面,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限制凹部466的对置部在半切杆430A —侧具有与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突起部478卡止的(在装订器410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平面。此外,另一个突起部476被突出设置为在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枢轴部416 (第二轴部530b)的跟前一侧和第二支承部490的对面一侧具有与枢轴部416 (第二轴部530b)大致相同的宽度,并具有比中间的第一轴承部450b的限制凹部456稍短的长度,另一个突起部478被突出设置为在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枢轴部416 (第一轴部520b)的对面一侧和第一支承部480的跟前一侧具有与枢轴部416 (第二轴部520b)大致相同的宽度,并具有比中间的第二轴承部460b的限制凹部466稍短的长度。第一支承部480的突起部478的跟前一侧一端和中间的第二轴承部460b的对面一侧一端在装订杆部412关闭时隔开间隙,第二支承部490的突起部476的对面一侧一端和中间的第一轴承部450b的跟前一侧一端在装订杆部412关闭时隔开间隙。 另外,在装订杆部412关闭时,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突起部478和限制凹部456的对置部的平面与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突起部476和限制凹部466的对置部的平面接合,即使有将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在宽度方向上拉开的力、或在装订杆部412的直径方向上拉开的力的作用,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半切杆420A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半切杆430A也不会分开。
在打开装订杆部412时,对面一侧的第二轴承部460a的限制凹部466和突起部478在长度方向上滑动,跟前一侧的第一轴承部450a的限制凹部456和突起部476在长度方向上滑动,并且第一支承部480的突起部478和中间的第二轴承部460b的限制凹部466滑动,第二支承部490的突起部476和中间的第一轴承部450b的限制凹部456滑动。另外,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可以在装订器410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移动,可以在装订器410的宽度方向上将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打开。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如图35所示那样形成为对称形,分开了的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如图36所示那样,使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对面一侧的第二轴承部460a的对面一侧的前端位于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突起部478的跟前一侧,并使跟前一侧的第一轴承部450a的跟前一侧的前端位于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突起部476的对面一侧,使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跟前一侧的第二轴部530a以及中间的第二轴部530b从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跟前一侧的第一轴承部450a的开口部452以及中间的第一轴承部450b的开口部452嵌入,并且使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对面一侧的第一轴部520a以及中间的第一轴部520b从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对面一侧的第二轴 承部460a的开口部462以及中间的第二轴承部460b的开口部462嵌入,将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结合起来。与此同时,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以在开闭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时使半切杆420A和半切杆430A在装订器410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移位的方式,将枢轴部417滑动自如地装填到轴承部414中。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在将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轴部530嵌合于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 —侧的第一轴承部450并将第一装订器418A的第一轴部520嵌合于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 —侧的第二轴承部460时,在对置的第一支承部480和第二支承部490之间形成有收容部482。收容部482装填有弹性部件502,该弹性部件502将第一支承部480朝着跟前一侧按压并将第二支承部490朝着对面一侧按压,将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半切杆420A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半切杆430A牢固地卡止。另外,在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关闭时,在枢轴部416的轴线上,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中间的第一轴承部450b的跟前一侧的端面与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支承部490的对面一侧的端面接合,并且,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中间的第二轴承部460b的对面一侧的端面与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支承部480的跟前一侧的端面接合。另外,为了在将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的卡止解开并打开时,将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在长度方向上以适当的位置打开,在枢轴部416的轴线上,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中间的第一轴承部450b的跟前一侧的端面与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支承部490的对面一侧的端面接合,并且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中间的第二轴承部460b的对面一侧的端面与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支承部480的跟前一侧的端面接合。另外,在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关闭时,在相邻的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中间的第一轴承部450b的相对一侧的端部边缘与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对面一侧的第二轴承部460a的跟前一侧的端部边缘之间以及在相邻的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中间的第二轴承部460b的跟前一侧的端部边缘与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跟前一侧的第一轴承部450a的对面一侧的端部边缘之间隔开适当的间隔地排列。(在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关闭时)相邻的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中间的第一轴承部450b的相对一侧的端部边缘与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对面一侧的第二轴承部460a的跟前一侧的端部边缘之间以及相邻的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中间的第二轴承部460b的跟前一侧的端部边缘与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跟前一侧的第一轴承部450a的对面一侧的端部边缘之间的适当的间隔是指,使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在轴承部414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移动、即、使第二装订杆430朝着跟前一侧以及使第一装订杆420朝着对面一侧相对移动来使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32脱扣所需的距离。另外,相邻的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中间的第一轴承部450b的跟前一侧的端部边缘与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支承部490的突起部476的前端之间以及相邻的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中间的第二轴承部460b的对面一侧的端部边缘与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 的第一支承部480的突起部478的前端之间隔开适当的间隔地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抗弹性部件502的按压力地,使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装订杆420朝着对面一侧移动并使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装订杆430朝着跟前一侧移动,将关闭着的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打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跟前一侧的第一轴承部450a的跟前一侧利用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突起部476而被堵住。另外,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对面一侧的第二轴承部460a的对面一侧利用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突起部478而被堵住。因此,可以利用对面一侧的突起部478来防止对面一侧的第一轴部520a的对面一侧一端从对面一侧的第二轴承部460a中脱出,并利用跟前一侧的突起部476来防止跟前一侧的第二轴部530a的跟前一侧一端从跟前一侧的第一轴承部450a中脱出。上述轴承部414、第一支承部480以及第二支承部490的宽度(在宽度方向上)与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架设部442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的第二架设部444合起来的宽度(在宽度方向上)相同或更小。另外,轴部转动限制部474的区域的宽度、即跟前一侧的第一轴承部450a的对置部区域的宽度和突起部476的宽度之和以及对面一侧的第二轴承部460a的对置部区域的宽度和突起部478的宽度之和与第一架设部442的宽度和第二架设部444的宽度合起来的宽度相同或更小。这是因为,如果轴承部414和轴部转动限制部474的宽度与第一架设部442的宽度和第二架设部444的宽度合起来的宽度相同或更小,则可以将活页510翻动360度并夹着枢轴部416和轴部转动限制部474以比较小的间隔使活页510的正面和背面相接。在形成在位于装订器410的中央附近的上述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支承部480与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支承部490之间的收容部482上,以压缩的状态安装有在上述枢轴部416的纵方向上施加张力的弹性部件502。弹性部件502是利用将钢丝卷绕成线圈形而制成的螺旋弹簧的形成的,从第一支承部480突出设置在收容部482 —侧的弹性部件固定凸部484和从第二支承部490突出设置在收容部483 —侧的弹性部件固定凸部494插在筒形的螺旋弹簧的圈中。另外,弹性部件502的对面一侧一端与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支承部490的跟前一侧一端抵接,弹性部件502的跟前一侧一端与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支承部480的对面一侧一端抵接,并被构成为利用恢复力(均匀的)将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朝着跟前一侧压下并将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朝着对面一侧推上。另外,弹性部件502在装订杆部412关闭着时作用于使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32卡止的方向。在通过用手指按压第一按压部542以及第二按压部544,将卡止着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32解开时,对抗弹性部件502的弹力地,使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的第一装订杆420朝着对面一侧移动,并使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第二装订杆430朝着跟前一侧移动,将关闭着的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打开。进而,使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在宽度方向上向外侧(即,使第一装订杆420向左侧(表面一侧)转动,并使第二装订杆430向右侧(背面一侧)转动)转动,可以容易地装上或卸下活页510。
装订器410以将在活页510的高度方向上隔开适当的间隔地连续地设置的装订孔512贯穿在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上,使枢轴部416位于在活页510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侧边装订边距514 —侧,将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架设在装订孔512与侧边装订边距514之间的方式,来装订活页510并形成记事本。装订器410也可以以装订器410的长度方向朝着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边缘上形成了装订孔512的活页5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来装订活页510并形成记事本。装订在装订器410上的活页510可以如图43所示那样,朝着枢轴部416—侧翻动,并使在合上并叠层时的活页的正面510a和活页的背面510b夹着枢轴部416相接,来用于书写。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装订杆部412和轴承部414形成在一对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每个上,构成上述装订杆部412的装订杆420、430以第一装订器部件418A —侧的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 —侧的第二装订杆430面对面的方式在上述轴承部414的纵方向上隔开适当的间隔地从轴承部414的外侧部或上侧部突出设置,因此,在装订杆部412打开时,装订杆部412的最下部易于水平且稳定地与例如桌子的上表面等的表面接触,并易于将装订杆部412打开为适当的角度。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装订杆部412具备以上述枢轴部416为中心左右分开的对称形的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上述轴承部414具备以上述枢轴部416为中心左右分开的对称形的第一轴承部450和第二轴承部460,因此,可以利用同一模具形成左右的部件,易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第一架设部442和第二架设部444是与转动方向正交的且在关闭装订器410时垂直地、即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平面,如果被形成为在装订器410关闭时紧贴着,则在装订器410关闭时可以稳定地保持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32的卡止状态,可以减少使由构成第一装订杆部412的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所构成的圆环状的直径缩小的作用。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对面一侧的第二轴承部460a和中间的第一轴承部450b以及跟前一侧的第一轴承部450a和中间的第二轴承部460b断续地形成在上述枢轴部416的纵方向上,并被形成为在装订杆部412以上述枢轴部416为中心转动并将装订杆部412开闭时在纵方向上相对移动,因此,可以一次地打开由多个装订杆420、430构成的装订杆部412。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枢轴部416是剖面为大致圆形的棒状,上述轴承部414整体为弧状,在其内侧的圆弧部上装填有上述枢轴部416,并以在与上述装订杆420、430的伸出方向相反方向上伸出的方式连续设置有上述轴承部414,因此,可以一次地开闭由多个装订杆420、430构成的装订杆部412,并且装订杆部412的最下部易于水平稳定地与例如桌子的上表面等的表面接触,且易于将装订杆部412打开为适当的角度。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装订杆420、430的根部420a、430a被形成为下部位于与轴承部414的下部相同的位置上,因此,在装订杆部412打开时装订杆部412的最下部易于水平稳定地与例如桌子的上表面等的表面接触,并易于将装订杆 部412打开为适当的角度。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轴承部414、第一支承部480和第二支承部490的宽度与第一架设部442的宽度和第二架设部444的宽度合起来的宽度相同或更小,因此,不会超出第一架设部442和第二架设部444的宽度,在沿着装订杆420、430翻开活页510并打开360度时,活页510的正面与背面之间的间隙小,比较平坦,也易于书写。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装订杆卡止部422、432被构成为第一装订杆420的凸部424和凹部426与第二装订杆430的凹部436和凸部434以在装订杆420、430的转动方向上卡止和脱扣的方式卡止,且以在装订杆部412关闭时不会在装订杆420、430的转动方向和与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脱扣的方式形成了在与装订杆420、430的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脱扣防止部428、438,因此,在装订杆420、430的转动方向和与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关闭着的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422、432难以脱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订器410可以构成将活页510的装订孔512穿在其装订杆部412上而装订起来的记事本,还可以固定在具备封面、封底和书脊的封皮上并构成文件装订夹类。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思想进行各种改变。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装订8孔和16孔用的活页510的方式,由8根装订杆构成,但也可以改变装订杆的数量,以便可以装订上述数量以上或以下的多孔的活页。图44是图I所示实施方式的装订器10的变化例。第一轴承部50和第二轴承部60可以如图44A和图44B所示那样,被构成为在装订杆部12关闭时在对置部56和对置部66上接合,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32可以以在第一轴承部50和第二轴承部60的对置部接合时不紧密卡止的方式构成。另外,对置部56和对置部66也可以以如下方式构成。第一轴承部50的对置部56如图44C和图44D所示那样,在其表面上形成有用于与第二轴承部60的对置部66隔开间隔的凸部56a,并且第二轴承部60的对置部66在其表面上形成有用于与第一轴承部50的对置部56隔开间隔的凸部66a。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具有弹性,并被构成为在关闭装订杆部12时,将在第一轴承部50的对置部56和第二轴承部60的对置部66接合时分开的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在宽度方向上按压,使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和第二装订杆30的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32卡止。
另外,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32 —旦卡止,就由于要恢复到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的无负荷时的状态的第一装订杆20和第二装订杆30的恢复力的作用而牢固地卡止。另外,关于弹性部件102,装填了未形成第一固定前端部102b和第二固定前端部102c而只有绕线部102a的螺旋弹簧(如图6A所示)。按压部140可以与第一装订杆20的根部20a和第二装订杆30的根部30a —体地形成。 例如,按压部140可以如图45所示那样被构成为,将固定突出设置在与按压部140的按压区域相反一侧的端面上的固定凸部140p嵌合于穿设在第一装订杆20的根部20a上的按压部140的固定孔20h中并固定。 图46是作为图2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变化例的装订器的立体示意图,图47是作为图2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变化例的装订器的俯视示意图,图48是作为图2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变化例的装订器的俯视示意图,其中(A)是装订杆的关闭状态的图,(B)是开始打开装订杆的状态的图,图49是作为图2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变化例的装订器的前视示意图。上述装订器210具备多个装订杆部212、用于连接上述装订杆部212的连接部214、以及具有成为在使构成上述装订杆部212的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开闭时的中心的轴部300的枢接部216。构成上述装订杆部212的装订杆以一对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面对面的方式,在构成上述连接部214的一对第一连接部250和第二连接部260的每个上,在第一连接部250和第二连接部260的纵方向上隔开适当的间隔地从连接部214的下侧部突出设置。上述连接部214在下部上在与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的根部接近的位置上连续设置有枢接部216。上述枢接部216具备分离的第一支承部280以及第一收容部282和第二支承部290以及第二收容部292,并被构成为沿着上述连接部214的纵方向连接一对第一连接部250和第二连接部260。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的根部被形成为上述第一装订杆220和第二装订杆230的外周部的下部位于与第一连接部250和第二连接部260的下部相同的位置上,构成枢接部216的第一支承部280和第二支承部290被形成为其上部位于与第一连接部250和第二连接部260的下部相同的位置上。在构成第二装订器部件218B的第二装订杆230、第二连接部260以及第二支承部290的侧部上连续地设置有用于将装订器210安装在记事本的封皮的内面上的安装部360。装订器210由贯穿在贯穿设置在安装部360上的贯通孔362内的铆钉或扣眼364固定在记事本的封皮上。安装部360是具有从第二装订器部件218B的跟前一侧至对面一侧的长度方向的矩形,并其背面以可以安装在封皮上的方式形成为平面状。按压部34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被构成为直接用手指按压按压部340,但也可以如以下那样构成为间接按压。图21所示的装订器210的第二装订杆230形成有用于在连接部214的纵方向上使第一装订杆220或第二装订杆230移位并使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2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32脱扣的按压部340。S卩,按压部340是利用突出设置在第二连接部260的下方的下端部上的按压部340构成的。按压部340是从第二连接部260的下方的下端部起朝着与使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32脱扣的方向相反的一侧、即跟前一侧(下方)延伸的圆柱状棒体,并形成在第二装订杆230的根部230a的附近的与打开第二装订杆230的方向相反一侧的面上。操作部346与上述第一按压部342的前端隔开适当的间隔地形成在安装部360上。操作部346是由从安装部360的上部朝着装订杆部212的延伸方向突出设置的具有柔性的板状体构成的,并被构成为在用手指朝着第一按压部342 —侧按压时弯曲。 另外,关于操作部346,通过将与第一按压部342相对置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即背靠背的一面朝着第一按压部342按压,可以将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22从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232解开。安装部560也可以如图50所示那样,被构成为未形成按压装订器410的按压部540的操作部。在图50所示的例子中,安装部560与第二装订器部件418B的轴承部414连
续设置。关于图30图示的装订器410,为了使第一装订杆420和第二装订杆430易于弯曲而易于相对移动,可以减少装订杆的数量。工业可利用性本发明的装订器除了记事本类外,也可以固定在构成文件装订夹类的封皮的封底区域的内侧来使用,另外也可以单独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装订器,具备多个装订杆部、用于连接上述多个装订杆部的连接区域、以及成为在使构成上述装订杆部的装订杆开闭时的中心的枢接区域,其中, 构成上述装订杆部的装订杆以一对装订杆面对面的方式,在上述一对连接区域的每个上,在连接区域的 纵方向上隔开适当的间隔地从连接区域突出设置; 在使上述装订杆开闭时的中心的延伸方向上的一端或两端的区域上,突出设置有按压部;以及 上述按压部被构成为使装订杆中对置的一方的多个装订杆在上述中心的延伸方向上移位以从对置的另一方的多个装订杆的卡止部脱扣。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订器,其中, 上述按压部是利用压杆而构成的,所述压杆突出设置于第一装订杆和/或第二装订杆、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第一架设部和/或第二架设部、以及枢接区域的上述中心的延伸方向上的端部区域上。
3.如权利要求I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订器,其中, 上述装订杆部在与在装订杆的连接区域和/或枢接区域上连续设置的根部相反一侧的自由端上形成有用于在装订杆关闭时卡止的装订杆卡止部, 上述装订杆卡止部被形成为使要卡止的装订杆在与要卡止的装订杆的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对移动来卡止或脱扣;以及 上述按压部在与使上述装订杆相对移动并使装订杆脱扣的方向相反一侧上,朝着与脱扣的方向相反的一侧突出设置在装订杆和/或连接区域和/或枢接区域上。
4.如权利要求I至权利要求3的任一项所述的装订器,其中,上述按压部被构成为用手指直接或间接地按压。
5.如权利要求I至权利要求4的任一项所述的装订器,其中, 上述枢接部具备轴部和轴部的支承部; 上述轴部在上述连接区域的纵方向上延伸并连接一对连接区域; 上述支承部在上述连接区域的纵方向上延伸并连续设置在上述装订杆部和/或连接区域上,并且在侧面上形成有用于装填轴部的开口部;以及 上述按压部突出设置在上述枢接部的延伸方向上的一端或两端的区域上。
6.如权利要求I至权利要求4的任一项所述的装订器,其中, 上述连接区域由枢接区域和架设部构成; 上述枢接区域包括连接上述装订杆部的轴承部、以及连接上述装订杆部并成为在使构成上述装订杆部的装订杆开闭时的中心的枢轴部; 构成上述装订杆部的装订杆以一对装订杆面对面的方式,在连接上述装订杆部的轴承部和枢轴部的每个上,在轴承部和枢轴部的纵方向上隔开适当的间隔地,从轴承部和枢轴部的外侧部或上侧部突出设置; 上述轴承部具有在与装订杆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长度和在装订杆的延伸方向上连续的粗细,以连续设置在装订杆的根部上并连接多个装订杆的方式架设在多个装订杆上,并且在侧面形成用于装填枢轴部的开口部,并形成有与上述开口部连续的且内面为圆弧状的轴承凹部; 上述枢轴部具有在与装订杆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长度和在装订杆的延伸方向上连续的粗细,在纵方向上连续的轮廓的一部分为圆弧状,以与装订杆的根部连续设置并连续设置多个装订杆的方式架设在多个装订杆上,并且在所述圆弧状的区域上,摆动自如地嵌合于从上述开口部到轴承部的内面为圆弧状并在纵方向上延伸的轴承凹部;枢接区域被构成为在使上述装订杆的前端相遇并关闭时以及在使装订杆的前端分开时成为转动中心;以及 上述按压部突出设置在上述枢接部延伸的方向上的一端或两端的区域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订器,其中, 在上述第一支承部的收容部与第二支承部的支承部之间和/或在第二支承部的收容部与第一支承部的支承部之间, 安装有在上述轴部的纵方向上施加拉伸力或压缩力的弹性部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订器,其中, 在连续设置在上述装订杆部的根部上的第一支承部的收容部与连续设置在装订杆部的根部上的第二支承部的收容部之间, 安装有在上述枢接区域的纵方向上压缩并施加弹力的弹性部件;以及上述第一支承部及第二支承部以及弹性部件被构成为在使上述装订杆的前端相遇并关闭时以及在使装订杆的前端分开时成为转动中心。
9.如权利要求7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订器,其中, 弹性部件由螺旋扭转弹簧构成,并连续设置有绕线部以及从绕线部的两端起在与绕线部的中心轴正交或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状的第一固定前端部和直线状的第二固定前端部,在未发生扭矩的原始状态下,第一固定前端部和第二固定前端部突出于绕线部的外侧; 一方的第一固定前端部被第一连接部的支持部所支持,而另一方的第二固定前端部以与第一固定前端部面对面的方式被第二连接部的支持部所支持; 在通过用手指按压按压部,将卡止着的第一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和第二装订杆的装订杆卡止部解开时,第一固定前端部被位于与移动方向相反一侧的第一连接部的支持部所支持,而另一方的第二固定前端部被位于与移动方向相反一侧的第二连接部的支持部所支持。
10.如权利要求I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订器,其中, 在用于连接上述多个装订杆部的连接区域上安装有弹性部件, 上述弹性部件具备绕线部。
11.如权利要求I至权利要求10的任一项所述的装订器,其中,在装订杆和/或连接部和/或支承部和/或轴承部上连续设置有用于安装在封皮上的安装部。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易于将装订杆以易于进行活页的更换的方式打开和关闭的装订器。本发明的装订器(10)具备多个装订杆部(12)、用于连接上述多个装订杆部的连接区域、以及成为在将构成上述装订杆部的装订杆开闭时的中心的枢接部(16),构成上述装订杆部的装订杆(20、30)以一对装订杆面对面的方式,在上述一对连接区域的每个上,在连接区域的纵方向上隔开适当的间隔地从连接区域突出设置,在使上述装订杆开闭时的中心的延伸方向上的一端或两端的区域上突出设置有按压部(140),上述按压部被构成为使装订杆中相对置的一方的多个装订杆在上述中心的延伸方向上移位以从对置的另一方的多个装订杆的卡止部脱扣。
文档编号B42F13/26GK102770282SQ20118000515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1日
发明者山下洋行, 有本佳照, 田中莞二 申请人:株式会社喜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