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5027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装框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电池制造领域,特别涉及用于对太阳电池组件的四周加装边框的装框机。
背景技术
太阳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单体太阳电池片不能直接用作电池使用。作电池用时必须将若干单体电池片串、并联连接,然后用钢化玻璃、EVA(—种热熔胶粘剂)及TPT (背板)热压密封而成,四周加装铝合金边框,严密封装成组件。封装是太阳电池生产中的关键步骤,没有良好的封装工艺,多好的电池片也生产不出好的组件板。电池的封装不仅可以使电池的寿命得到保证,而且还增强了电池的抗击强度。装框机便是将铝合金边框安装于玻璃组件(电池组件)的四周的设备,铝合金边框可以保护玻璃组件和便于后续工程安装。目前的装框机处于“断线”状态工作,即需要人工抬放组件于装框机上,并在装框完成后人工抬离装框机。该操作方式增加了操作人员装框时的劳动强度,并且装框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减少人工搬抬、降低劳动强度的装框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框机,包括框架及由所述框架围成的工作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框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空间中部两侧并由电机驱动的用于向所述工作空间内传入所要装框的组件及传出经装框的组件的同步输送带;设置于所述工作空间内所述同步输送带上方部分的装框提升机构,所述装框提升机构包括第一提升气缸、第二提升气缸、第一安装板、提升底板和支撑架;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提升底板相对平行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框架底部的支撑部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提升气缸的缸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提升气缸的活塞杆向上穿过所述第一安装板伸出并与所述提升底板的下表面连接以使得所述提升底板上下运动;所述第二提升气缸的缸体设置在所述提升底板上,所述第二提升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支撑架连接以使得所述支撑架上下运动。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提升底板之间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导杆,其对所述提升底板在所述第一提升气缸的推动下的提升进行直线引导。作为优选,所述提升底板的下底面上安装有固定支座,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支座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下表面上安装有与所述通孔相通的直线轴承,所述导杆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支座内,所述导杆的下部穿过所述通孔并位于所述直线轴承内。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包括相对平行而水平设置的两根横梁,所述两根横梁之间架设有两个相对的第一支架,所述两根横梁的各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顶面上分别设置多个万向球。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提升气缸为相并列的两个,所述第二提升气缸也为相并列的两个。作为优选,所述提升底板及所述支撑架采用型材制成,所述第二提升气缸的缸体通过第一连接板设置在所述提升底板上,所述第二提升气缸的活塞杆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上。作为优选,还包括沿所述组件的传入方向设置于所述装框提升机构两侧的装框压力微调装置,所述装框压力微调装置的顶端与所要装框的组件的下表面相接触,所述装框压力微调装置包括第三连接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两端下部的压力供给调节部件;所述压力供给调节部件包括导向轴,所述导向轴的下端通过固定螺母与所述装框机的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轴的上端套设有直线轴承,所述导向轴的中部套设有弹簧、调节螺母和锁紧螺母,所述弹簧的上端抵靠所述直线轴承的下端,所述弹簧的下端抵靠所述调节螺母的上端,所述调节螺母的下方设置用于固定所述调节螺母位置的所述锁紧螺母;所述直线轴承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板之间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及所述第三连接板上均设置有与所述导向轴的上端相对应且当所述调节螺母向下调节时使所述导向轴穿入的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多个万向球。作为优选,还包括锉角机构,所述锉角机构包括磨头、与所述磨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磨头转动的马达、推动所述磨头沿封装完后的组件的边角上下移动的第一气缸以及第四连接板;所述磨头为锥台型,所述磨头与所述马达连接的一端的横截面大于另一端的横截所述第四连接板包括上支撑部、下支撑部和连接在所述上支撑部和所述下支撑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马达通过一夹具设置在所述上支撑部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气缸的缸体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支撑部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固定连接于装框机的框架的滑块上。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使锉角机构进行移动,以便适应对多种规格的组件进行锉角的锉角微调机构,所述锉角微调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安装板和第五连接板,所述第五连接板通过连接件与所述锉角机构的第一气缸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五连接板之间的两根导杆,所述导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导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五连接板上开设有孔径大于所述导杆直径的连接孔,所述导杆开设外螺纹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并与螺母连接, 所述导杆上套设有弹簧;[0026]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并能推动所述第二安装板向所述第五连接板的方向移动使所述弹簧压缩的第二气缸。作为优选,所述第五连接板构造为包括纵向臂和横向臂的倒置的“L”型,所述导杆连接到所述纵向臂上,所述横向臂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锉角机构的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设置于一气缸安装板上,所述气缸安装板与可沿所述框架上的滑轨左右滑动的滑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的装框机采用电机驱动同步输送带实现预装框组件的传入和传出, 以减少人工搬抬,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使用装框提升机构将由输送带传入的组件置中后将其提升至装框平面以完成装框工序。2、本实用新型的装框机由于采用了装框压力微调机构,用于调节整平玻璃组件时所提供的预压力,以满足自动装框时玻璃组件已经整平待用及保证玻璃组件的装框时四边压入尺寸一致。3、本实用新型的装框机采用的锉角机构可以对装框和压角后的玻璃组件存在的角度的毛刺、锐边进行锉削。同时为了使锉角机构能锉削到不同规格的玻璃组件的四边,增加了锉角微调机构,以适应多种组件规格的装框。

[003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框机(略去了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33]图2为设置与图1的装框机中的A部分的装框提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34]图3为图2的主视图。[0035]图4为图2的侧视图。[0036]图5为设置在图1的装框机中的B部分的装框压力微调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37]图6为图5的侧视图。[0038]图7为图5中的压力供给微调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39]图8为图5中的导向轴的结构示意图。[0040]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装框机的另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0041]图10为设置在图9的装框机中的C部分的锉角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42]图11为锉角机构与锉角微调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0043]图12为图11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框机,包括框架100及由框架100围成的工作空间200。工作空间200中部两侧设置有由电机驱动的用于向工作空间200内传入所要装框的玻璃组件和将经装框的玻璃组件传出的两条同步输送带(图中未示出)。工作空间200 内两条同步输送带上方的部分设置有用于将传入的玻璃组件提升至装框平面(即组件被完成装框作业的平面)的装框提升机构。[0046]如图2至图4所示,示出了图1中的A部分的装框提升机构的结构,所述装框提升机构包括第一提升气缸101第二提升气缸102、第一安装板103、提升底板104和支撑架 105,第一安装板103与提升底板104相对平行水平设置,第一安装板103与框架100的支撑部分螺纹连接;第一提升气缸101的缸体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板103的下表面上,第一提升气缸101的活塞杆向上穿过第一安装板103伸出并与提升底板104的下表面连接,当第一提升气缸101工作时,第一提升气缸101的活塞杆的伸出或缩回能使得提升底板104在上下方向上运动。第二提升气缸102的缸体设置在提升底板104的上表面上,第二提升气缸102的活塞杆与支撑架105连接,并在第二提升气缸102工作时其活塞杆的伸出或缩回使得支撑架105在上下方向上运动。如图2至图4所示,为了保证第一提升气缸101在推动提升底板104并带动提升底板104上设置的各部件向上提升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从而保证提升动作的平稳,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在第一安装板103和提升底板104之间设置有垂直于第一安装板103的导杆110。导杆110通过如下方式与第一安装板103和提升底板104连接提升底板104的下底面上安装有固定支座112,第一安装板103上开设有与固定支座112相对应的通孔,第一安装板103的下表面上安装有与该通孔相通的直线轴承111,导杆110的上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支座112内,导杆110的下部穿过该通孔并位于直线轴承111内。提升底板103在第一提升气缸101的推动下提升时导杆110能对提升底板104的提升起直线导向作用,使提升底板104在提升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从而保证提升动作的平稳。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支撑架105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两根横梁107,两根横梁107之间架设有两个相对的第一支架108,为了加工和安装方便,优选两个第一支架108相平行设置,且两个第一支架108均垂直于横梁107。两根横梁107的两端的上部分别设置第二支架109。第一支架108与第二支架109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以使被提升并装框的组件被支撑于第一支架108与第二支架109的顶面上。为了减少提升过程中支撑架105与位于其上的组件之间的摩擦,第一支架108与第二支架109的顶面上设置有多个万向球106。为了进一步保证提升动作的平稳,第一提升气缸101为相并列的两个,第二提升气缸102也为相并列的两个。为了便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安装与设置提升底板104及支撑架105,作为本实施例的再一种优选方案,提升底板104及支撑架105均采用型材制成。第二提升气缸102的缸体通过第一连接板113设置在提升底板104上,第二提升气缸102的活塞杆通过第二连接板114连接于支撑架105上。为了用于调节整平组件时所提供的预压力,以满足自动装框时组件已经整平待用及保证装框四边的压入尺寸一致。本实用新型的装框机还包括图1中B部分的装框压力微调装置。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装框压力微调装置的顶端与所要装框的组件的下表面相接触,所述装框压力微调装置包括第三连接板201和设置在第三连接板201两端下部的压力供给调节部件202 ;压力供给调节部件202能给第三连接板201提供向上的力。第三连接板201的上表面的两端及中部分别设置有固定板211,固定板21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万向球 212。如图7所示,压力供给调节部件202包括如图8所示的导向轴203,导向轴203的下端通过固定螺母208与装框机底部的框架100固定连接,固定螺母208与导线轴203之间设置垫片209。导向轴203的上端套设有直线轴承204,导向轴203的中部套设有弹簧205 和调节螺母206,弹簧205的上端抵于直线轴承204的下端,弹簧205的下端抵于调节螺母 206的上端。第三连接板201上设置有与导向轴203上端相对应的连接孔(图中未示出), 当调节螺母206向下调节时使弹簧205伸长,弹簧205施加给上方直线轴承204及第三连接板201的力减小,直线轴承204和第三连接板201向下运动,导向轴203的上端穿过直线轴承204并位于第三连接板201的连接孔内。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如图7所示,直线轴承204的上端与第三连接板 201之间设置有连接块210,连接块210上设置有与导向轴203的上端相对应连接孔213。 当调节螺母206向下调节时使弹簧205伸长,弹簧205施加给上方直线轴承204、连接块110 及第三连接板201的力减小,直线轴承204、连接块110和第三连接板201向下运动,导向轴 203的上端穿过直线轴承204并位于连接块110的连接孔内。此时第三连接板1上边可以不再开设连接孔。作为本实施例的又一种优选方案,为了防止调节螺母206在多次使用后发生螺扣现象,或者固定不牢,在导向轴203上还设置有位于调节螺母206下方用于固定调节螺母 206的位置的锁紧螺母207。图9所示为装框机,图10所示为图9中C部分的锉角机构,所述锉角机构包括磨头301和马达302,磨头301与马达302连接,马达302用于驱动磨头301使其转动,从而实现使磨头301对装框后的组件的四个边角进行锉修的目的。本实施例中的马达302采用气动马达。为了使磨头301对边框的边角从上到下都能进行锉修,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推动磨头301沿封装完后的组件的边角上下移动的第一气缸303。磨头301采用锥台型,磨头 301与马达302连接的一端的横截面大于另一端的横截面。如图11所示,锉角机构还包括第四连接板304,第四连接板304包括上支撑部 ;341、下支撑部342和连接在上支撑部341和下支撑部342之间的连接部343,第一气缸303 的缸体固定设置在下支撑部342的上表面上,马达302通过夹具305设置在上支撑部341 的上表面上。因此第一气缸303推动第四连接板304的上下运动,从而带动马达302及磨头301上下运动,最终实现对组件的边角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锉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锉角机构还可以包括一用于收集磨头301锉修下来的碎屑的托盘307,托盘307位于磨头301的下方。托盘307可以与锉角机构随动,也可以固定设置在锉修位置处。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装框机还包括用于使锉角机构进行移动,以便适应对多种规格的组件进行锉角的锉角微调机构,所述锉角微调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板 401、第五连接板402、导杆403和第二气缸406,第二安装板401和第五连接板402相对设置。导杆403设置在第二安装板401与第五连接板402之间,导杆403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板401固定连接,导杆403的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第五连接板402上开设有孔径大于导杆 403直径的连接孔,导杆403开设外螺纹的一端穿过该连接孔并与螺母404连接,导杆403 上套设有弹簧405。第二气缸406与第二安装板401固定连接并能推动第二安装板401向第五连接板402的方向移动使弹簧405压缩。第五连接板402与锉角机构连接。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使第二气缸406传递给连接板402的力平稳,导杆403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根,本实施例为两根,两根导杆403各自的一端分别连接到第二安装板401的两端部,第二气缸406的活塞杆461连接到第二安装板401的中部。为了方便第五连接板402与锉角机构和导杆403同时连接,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五连接板402为倒置的“L”型,导杆403连接在倒置的 “L”型的第五连接板402的纵向臂上,倒置的“L”型的连接板402的横向臂与锉角机构连接。为了方便本实用新型的锉角微调装置的移动,锉角微调装置还包括与第二气缸406的缸体462连接的气缸安装板408。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装框机的工作原理进行简要介绍首先,需要装框的组件由电机驱动的同步输送带传入到装框机的框架100的工作空间200内,首先第二提升气缸102动作,将支撑架105顶起,所述组件与支撑架105接触并由支撑架105承托,在第二提升气缸102的活塞杆的推动下,支撑架105带动所述组件提升。第二提升气缸102的活塞杆的行程较小,只带动所述组件提升较小的高度,由于所述组件位于支撑架105上。然后,第一提升气缸101开始动作,第一提升气缸101的活塞杆推动提升底板104 及位于提升底板104上的第二提升气缸102和支撑架105 —起向上运动(即提升),直至将所述组件提升至装框平面上为止。为了防止在提升过程中发生晃动,第一提升气缸101和第二提升气缸102均设置了两个,同时还在第一安装板103与提升底板104之间设置了在提升时起直线引导作用的导杆110,从而保证了提升动作的平稳性,提高了提升的效率和质量。接着,根据装框平面调整两个调节螺母206的位置,如果组件的变形较大,则需要的压力较大,需要向上旋调节螺母206,以增大弹簧205施加给上部的力。相应的也向上旋锁紧螺母207 (锁紧螺母207与调节螺母206随动)。相反,如果需要的压力较小,则向下旋调节螺母206,以减小弹簧205施加给上部的力。组件进入装框机内部,本实用新型的装框压力微调装置的上部便抵在组件玻璃侧边的下表面,给组件施加一定的力,从而保证装框时组件玻璃的侧边的压入尺寸一致。然后对装框后的组件的四边进行锉削,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气缸303的活塞杆的自由端设置于第四连接板304上,缸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件411上,连接件411与装框机的滑块308连接。装框机上的滑块308只能沿装框机的滑轨左右移动,而不能上下移动。当第一气缸303工作时,第一气缸303的活塞杆伸出或缩回,推动缸体上下运动,缸体推动第四连接板304上下运动,连接板304再带动设置在其上的夹具305、马达302及磨头301上下运动。当适用于不同规格(如 1574X802X5. 4mm,1476X986X5. 4mm, 1950X986X5. 4mm以及1659X985X5. 4mm)的组件时,需要通过锉角微调机构对锉角机构的位置进行调节。首先第二气缸406的活塞杆461伸出时,推动第二安装板401向第五连接板402的方向移动,由于第五连接板402通过连接件411与锉角机构连接,而且连接件 411又通过另一个滑块308与装框机上的滑轨412连接,因此,第五连接板402的移动将推动锉角机构发生移动。第二气缸406为锉角机构的移动或微调提供总动力,第二安装板401 的移动使设置在导杆403上的弹簧405压缩,从而使弹簧405对第五连接板402产生推力。 可以通过调节螺母的旋入和旋出,而改变弹簧405的弹簧力,实现弹簧405对锉角机构提供可调柔性力,并保证提供给锉角机构的供给力的平稳。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装框机,包括框架及由所述框架围成的工作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框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空间中部两侧并由电机驱动的用于向所述工作空间内传入所要装框的组件及传出经装框的组件的同步输送带;设置于所述工作空间内所述同步输送带上方部分的装框提升机构,所述装框提升机构包括第一提升气缸、第二提升气缸、第一安装板、提升底板和支撑架;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提升底板相对平行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框架底部的支撑部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提升气缸的缸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提升气缸的活塞杆向上穿过所述第一安装板伸出并与所述提升底板的下表面连接以使得所述提升底板上下运动;所述第二提升气缸的缸体设置在所述提升底板上,所述第二提升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支撑架连接以使得所述支撑架上下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提升底板之间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导杆,其对所述提升底板在所述第一提升气缸的推动下的提升进行直线引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底板的下底面上安装有固定支座,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支座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下表面上安装有与所述通孔相通的直线轴承,所述导杆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支座内,所述导杆的下部穿过所述通孔并位于所述直线轴承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相对平行而水平设置的两根横梁,所述两根横梁之间架设有两个相对的第一支架,所述两根横梁的各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顶面上分别设置多个万向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升气缸为相并列的两个,所述第二提升气缸也为相并列的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底板及所述支撑架采用型材制成,所述第二提升气缸的缸体通过第一连接板设置在所述提升底板上,所述第二提升气缸的活塞杆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框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所述组件的传入方向设置于所述装框提升机构两侧的装框压力微调装置,所述装框压力微调装置的顶端与所要装框的组件的下表面相接触,所述装框压力微调装置包括第三连接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两端下部的压力供给调节部件;所述压力供给调节部件包括导向轴,所述导向轴的下端通过固定螺母与所述装框机的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轴的上端套设有直线轴承,所述导向轴的中部套设有弹簧、调节螺母和锁紧螺母,所述弹簧的上端抵靠所述直线轴承的下端,所述弹簧的下端抵靠所述调节螺母的上端,所述调节螺母的下方设置用于固定所述调节螺母位置的所述锁紧螺母;所述直线轴承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板之间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及所述第三连接板上均设置有与所述导向轴的上端相对应且当所述调节螺母向下调节时使所述导向轴穿入的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多个万向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框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锉角机构,所述锉角机构包括磨头、与所述磨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磨头转动的马达、推动所述磨头沿封装完后的组件的边角上下移动的第一气缸以及第四连接板;所述磨头为锥台型,所述磨头与所述马达连接的一端的横截面大于另一端的横截面;所述第四连接板包括上支撑部、下支撑部和连接在所述上支撑部和所述下支撑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马达通过一夹具设置在所述上支撑部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气缸的缸体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支撑部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固定连接于装框机的框架的滑块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框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使锉角机构进行移动,以便适应对多种规格的组件进行锉角的锉角微调机构,所述锉角微调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安装板和第五连接板,所述第五连接板通过连接件与所述锉角机构的第一气缸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五连接板之间的两根导杆,所述导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导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五连接板上开设有孔径大于所述导杆直径的连接孔,所述导杆开设外螺纹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并与螺母连接,所述导杆上套设有弹簧;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并能推动所述第二安装板向所述第五连接板的方向移动使所述弹簧压缩的第二气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连接板构造为包括纵向臂和横向臂的倒置的“L”型,所述导杆连接到所述纵向臂上,所述横向臂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锉角机构的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设置于一气缸安装板上,所述气缸安装板与可沿所述框架上的滑轨左右滑动的滑座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框机,包括框架及由所述框架围成的工作空间;以及用于向工作空间内传入组件且将经装框的组件传出的同步输送带;设置于工作空间内同步输送带上方部分的装框提升机构,装框提升机构包括第一提升气缸、第二提升气缸、第一安装板、提升底板和支撑架;第一安装板与提升底板相对平行水平设置,第一安装板与框架底部的支撑部分连接;第一提升气缸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板上,第一提升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到提升底板的下表面;第二提升气缸的缸体设置在提升底板上,第二提升气缸的活塞杆与支撑架连接。
文档编号H01L31/18GK201966239SQ20112007338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8日
发明者张建伟 申请人:库特勒自动化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