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补缀及赝复体数字建档与制作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93656阅读:1358来源:国知局
牙科补缀及赝复体数字建档与制作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是有关牙科补缀及赝复体数字建文件与制作方法,及牙科补缀及赝复体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牙科龋齿治疗中,当恒齿坏损时,拔除后将无法再长出新牙,所以有一种治疗称为赝复补缀,通过固定式义齿(一般所称的牙冠与牙桥),利用车削修磨自然牙当作支台齿,然后在支台齿外粘上金属制或金属合并陶瓷制的固定式义齿-牙冠(crown)或牙桥(bridge)。牙冠适用于严重的蛀牙或外伤等原因破坏而无法使用传统的补牙方式补缀时,牙齿经过适量的车削修型后以牙冠保护起来,以能继续使用而免于拔除。根管治疗过的牙齿因为牙齿缺损严重,除了制作牙冠外,还要额外在根管内制作一个牙心(俗称钉子)来支撑牙冠。牙桥则是适用于某颗牙齿拔出后,缺牙区前后的牙齿经过车削修型后,类似搭桥一样将此缺牙区进行赝复。牙齿拔除后形成缺牙区,长久空着会造成对咬牙过度萌出,前后的牙齿也会往缺牙区倾斜进而造成咬合干扰。前后牙齿经过适量修型后,制作三单位的牙桥(前后牙齿可视为桥墩搭成一座牙桥)。前述赝复补缀的重点都在于假牙的牙冠和能否病患口中被车削的牙齿(支台齿)达到密合。传统的工法是在车削治疗后的利用石膏翻制病患的牙模,然后配合咬合器手工刻出牙冠,再通过手工调整咬合,最后在手工翻制假牙牙冠。传统的工法不止过程耗时且费人工。目前牙科的趋势是导入CAD/CAM系统,CAD(Computer-AidedDesign)为计算机辅助设计,CAM(Computer-AidedManufacturing)为计算机辅助制造,此观念由机械制造业转换而来。主要通过口内扫描,对车削治疗后的病患口腔内,通过口腔内扫描,例如,CT摄影则可提供内部的解剖信息,包括牙齿、颚骨、齿槽骨神经、上鼻窦等。借由数字3D的环境中产生病患的口腔数据,再选用数字牙冠,通过虚拟调整咬合,此段流程类似CAD,完成牙冠的数字文件,再直接以加工机自动车削出假牙,导入此流程可加速假牙的制作。因为牙科CAD/CAM系统正处于发展中的状态,也有些许不成熟或成本原因,尚未完整导入的情况,故也常有第三种传统结合CAD/CAM的方式,主要是对车削治疗后的病患进行石膏翻制牙模后,再对牙模进行扫描,借由数字3D的环境中产生病患的牙模数据,再选用数字牙冠,通过虚拟调整咬合,完成牙冠的数字文件,再直接以加工机自动车削出假牙,导入此流程可加速假牙的制作。然而,前述固定式义齿-牙冠或牙桥的制法都建立在车削治疗后的支台齿作为翻制病患牙模或口腔内扫瞄的基础,不管是传统作法或通过牙科CAD/CAM系统,都会有支台体和牙冠的密切结合问题;而牙桥并非使用原有病患本人原有牙齿的外观,而是使用技工手刻的牙冠或是数据库的牙冠,这让医师或病人无法视需要决定要保有原有牙冠或使用数据库内建的牙冠模型。

技术实现要素:
于是,为解决上述缺失,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牙科补缀及赝复体数字建档与制作方法,利用数字模型的建立,及光学空间3D定位的方式,记录车削病患牙齿的全部过程,记录所有被车削掉的牙齿与留下来的支台体,可直接利用此笔数据制作牙冠,使牙冠与支台体密切结合。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揭露一种牙科补缀及赝复体数字建档与制作的方法,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手术前扫描建立第一数字模型,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手术前扫描,通过扫描装置对病患接受治疗的牙齿做手术前的外形扫描,用以建立一第一数字模型文件;光学定位及车削治疗,通过光学定位系统追踪医疗器具的方式,将车削工具光学定位与该第一数字模型文件结合,将接受治疗的牙齿车削成支台齿,且将车削过程建立一第二数字模型文件;实体模型演算,通过先前将车削过程建立的第二数字模型文件,将接受治疗的牙齿车削成支台齿的过程反向建立病患的一自体牙冠模型文件;及加工制作固定式义齿,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加工,结合该第二数字模型文件及自体牙冠模型文件制作符合病患所需的固定式义齿,固定式义齿包括牙冠和牙桥。其中,手术前扫描包括先利用石膏翻制病患的牙模,再将牙模送进牙模扫描机后得到该第一数字模型文件,牙模扫描机包括激光式及投影式等光学扫描装置。其中,手术前扫描的扫描装置包含口内扫描装置,通过感应器伸入病患口中直接拍摄,取得牙齿的外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