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网络终端的学习指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7182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网络终端的学习指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互联网学习的系统,尤其涉及基于网络终端,尤其利于用户在移动终端上进行学习的网络学习系统。



背景技术:

网络学习中往往会对知识进行分类,整个知识系统的最基本的单元称为知识点,例如在百度百科中知识点也被称为词条。多个知识点之间可能存在逻辑关系,例如是并列关系、包含关系、因果关系等。

传统的网络学习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碎片化的学习,以百度百科为例,用户通过输入搜索词获得相关的词条,百度百科会在页面上显示词条的内容、编辑者的信息等,除此之外,还会显示该词条相关联的词条,这种相关联的词条通常是出现在该词条的内容中,并以网络链接的方式提供。用户通过点击这一链接而进入该链接对应的词条中。

但是,这种词条之间的联系是一种非常弱的连接,基本上不存在很强的逻辑关系,因为这仅仅是在当前词条的解释中遇到了另一个词条而建立链接。如果用户需要专门学习某一类知识,不可能通过像百度百科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因为需要学习的词条之间没有逻辑关系,不可能帮助用户构建一个知识体系。

众所周知,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从初步了解到深入理解的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用户对知识的接受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然而,在以百度百科为例的这些学习系统中,系统呈现给用户的是一种碎片化、零散化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相互之间并不能体现出对初学者的关照,初学者只能从百度百科中得到一堆知识点的大杂烩,但对于如何以最佳学习顺序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了解和学习却束手无策。

综上,传统的网络学习系统在对于初学者系统学习知识体系的适用性方面是相当缺失的。因此,开发出一套能让用户对知识体系的学习顺序一目了然的系统是目前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终端的学习指导装置,能够帮助学习者轻松了解掌握某一知识体系的最佳学习顺序(或者说最佳学习路径),提升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将这种学习方式小型化、便携化,通过智能手机显示知识点及其结构关系可以让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基于网络终端的学习指导装置,包括网络终端和服务器,其中:

网络终端中包括:

知识点结构显示模块,在网络终端的显示屏的第一部分以第一显示模式显示知识点结构,其中所显示的知识点结构中包含当前知识点;

学习顺序显示模块,显示知识点结构中的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学习顺序;

知识点内容显示模块,在网络终端的显示屏的第二部分显示当前知识点的内容;

第一传输模块,将网络终端中的数据传输至服务器;

服务器中包括:

知识点存储模块,存储知识点的分类、结构关系、标签和内容;

学习顺序存储模块,存储对知识点结构中的各个知识点的预设的学习顺序;

第二传输模块,将知识点存储模块以及学习顺序存储模块中的数据传输至网络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网络终端的学习指导装置的一实施例,第一显示模式是星状图显示模式,知识点结构显示模块中包含星状图显示单元,星状图显示单元在网络终端的显示屏的第一部分以星状图显示模式显示知识点结构;学习顺序显示模块用带有箭头的连线来表示在星状图中显示的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学习顺序。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网络终端的学习指导装置的一实施例,知识点结构显示模块还在网络终端的显示屏的第一部分以第二显示模式显示知识点结构,其中所显示的知识点结构中包含当前知识点;

网络终端中还包括:

显示模式切换模块,接收用户的输入以在第一显示模式和第二显示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网络终端的学习指导装置的一实施例,第二显示模式是树形图显示模式,知识点结构显示模块中还包含树形图显示单元,树形图显示单元在网络终端的显示屏的第一部分以树形图显示模式显示知识点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网络终端的学习指导装置的一实施例,知识点存储模块是以树形数据结构存储知识点的结构关系、标签和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网络终端的学习指导装置的一实施例,通过知识点结构显示模块以星状图显示模式显示知识点的结构关系,在网络终端的显示屏的第一部分显示以当前知识点为中心的上N个父节点、与之相邻的N个兄弟节点、以及下N个子节点,其中N是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网络终端的学习指导装置的一实施例,星状图的节点用矩形框表示,矩形框内的文字是知识点的标签,矩形框的边的明暗表示知识点之间的结构关系的有无。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网络终端的学习指导装置的一实施例,网络终端还包括:

手势识别模块,对用户在网络终端的显示屏的第一部分所显示的星状图上的操作手势进行识别,并基于手势移动星状图上显示的节点。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网络终端的学习指导装置的一实施例,学习指导装置的知识点结构显示模块还在网络终端的显示屏的第一部分以第三显示模式显示知识点结构,其中第三显示模式是蕴含图的模式;知识点结构显示模块中还包含蕴含图显示单元,蕴含图显示单元在网络终端的显示屏的第一部分以蕴含图显示模式显 示知识点结构;显示模式切换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以在第一显示模式、第二显示模式和第三显示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网络终端的学习指导装置的一实施例,知识点内容显示模块所显示的当前知识点的内容包括知识点的文字内容和多媒体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网络终端的学习指导装置的一实施例,服务器中还包括:

用户信息存储单元,存储用户学习过但未经用户加工的知识点;

用户知识存储单元,存储经过用户加工的知识点;

网络终端中还包括:

用户信息显示单元,显示用户学习过但未经用户加工的知识点;

用户知识显示单元,显示经过用户加工的知识点。

本发明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方案是用多种显示模式在网络终端(尤其是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知识点结构,可以是星状图显示模式、树形图显示模式、或者蕴含图显示模式。对于智能手机上的触摸屏,可以检测用户在显示界面上的手势操作,并基于识别出的手势操作来更新显示界面上显示的知识点结构。对于当前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点结构上所处的位置,适合通过树形图显示,也被称为整体显示。对于当前知识点与其在整个知识点结构上的相邻知识点的关系,适合通过星状图或者蕴含图来显示,也被称为局部显示。这三种显示模式都可以根据用户的输入进行切换。在局部显示的模式下,在显示屏的一部分区块中显示当前知识点与其在整个知识点结构上的相邻知识点的关系,同时在显示屏的另一部分区块中显示当前知识点的内容。此外,在服务器上存储了整个知识体系结构中的各个知识点的预设学习顺序,在网络终端显示知识结构的同时,将这种预设的学习顺序体现在网络终端的显示界面上,以让学习者能够基于预设的学习途径进行系统性的学习。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基于网络终端的学习指导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基于网络终端的学习指导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基于网络终端的学习指导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4A至4C示出了星状图显示知识点结构的示例图。

图5示出了树形图显示知识点结构的示例图。

图6A至6B示出了蕴含图显示知识点结构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各组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并且具有类似的相关特性或特征的组件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

基于网络终端的学习指导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基于网络终端的学习指导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原理。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基于网络终端的学习指导装置包括网络终端1a和服务器2a两部分。网络终端1a可以是具备网络功能的计算机,也可以是智能手机,也可以是学习专用装置,通过互联网或者移动通信网络与服务器2a建立通讯连接。

服务器2a中包含了第二传输模块21a、知识点存储模块22a和学习顺序存储模块23a。第二传输模块21a是将知识点存储模块22a中的全部或部分数据传输至网络终端1a。知识点存储模块22a存储了知识点的分类、结构关系、标签和内容。知识点的分类是指知识点的编辑者对知识点定义的类别,例如“一带一路”在用户A的编辑下将其定义在“经济”类别下,而在用户B的编辑下可能将其定义在“政治”类别下。不同的用户对同一个知识点由于理解的不同可能会隶属于不同的分类。

知识点的标签类似于知识点的名称,例如“一带一路”就是这一知识点的标签。知识点的内容就是对该知识点的具体的定义,例如一带一路具体指什么就是“一带一路”标签下的内容。

知识点的结构关系是指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较佳的可以用树形的数据结构来表达。以父子节点表示知识点之间的上下关系,以兄弟节点表示知识点之间的并列关系。例如,“一带一路”的父节点是“国家战略”,“一带一路”的子节点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和“亚投行”,“一带 一路”的兄弟节点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自贸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等。

编辑者或一般用户在录入知识点时,除了录入知识点的内容之外,还录入了该知识点和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例如对于当前录入的知识点A和已经存在的知识点B,可在录入知识点A的同时录入和B的关系,可分为A和B之间无关系、A和B之间存在并列关系、父子关系或隔辈关系。而当前录入的知识点A和已经存在的多个知识点B、C、D……也一样,存在着无关系、并列关系(并列关系又分为因果关系、无因果关系但有学习顺序、无因果关系也无学习顺序三种)。此外,知识点A和已经存在的多个知识点B、C、D……也可以有着蕴含/从属关系。

学习顺序存储模块23a中存储了对知识点结构中的各个知识点的预设的学习顺序,这个学习顺序可以是系统定义的或者说经过系统审核的,也可以是其它用户设定的学习顺序。

网络终端1a中包括知识点结构显示模块11a、知识点内容显示模块12a、第一传输模块13a和学习顺序显示模块16a。第一传输模块13a用于将网络终端1a中的数据传输至服务器2a。

知识点在网络终端上的显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当前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位置以及当前知识点与其临近的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是知识点结构上的显示,另一部分是当前知识点的具体内容,这是知识点本身内容的显示。前者是由知识点结构显示模块11a来实现,后者是由知识点内容显示模块12a来实现。此外,学习顺序显示模块16a显示了知识点结构中的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学习顺序。

网络终端1a的显示屏分为两部分,例如可以是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或者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等,在本实施例中以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为例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知识点结构显示模块11a中设有星状图显示单元111a,星状图显示单元111a在网络终端的显示屏的上半部分以星状图显示模式来显示知识点结构,其中所显示的知识点结构中包含了当前知识点。而学习顺序显示模块16a用带有箭头的连线来表示星状图中所显示的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学习顺序。较佳的,还可以系统默认体现系统定义或经由系统审核的学习顺序,但还提供给其他用户所定义的 学习顺序的选项,若用户在显示界面上选择了其他用户定义的学习顺序,则星状图中知识点结构中的带有箭头的连线会进行相应的更新,以表示所选用户所定义的学习顺序。

而相应的,知识点内容显示模块12a在网络终端的显示屏的下半部分显示当前知识点的内容,为了便于初学者的学习,在显示当前知识点内容的同时还可以另外显示学习当前知识点所需掌握的背景知识。

星状图的显示模式显示知识点结构的示例如图4A至4C所示。在图4A中,显示屏的上半部分显示了以星状图显示的知识点的结构,其中位于中央的是当前知识点,其上一层的是父节点,更上层的是祖父节点(即父节点的父节点),以此类推;当前知识点的下一层是子节点,更下一层的孙子节点(即子节点的子节点),以此类推,但通常由于孙子节点这一层展出过多,一般而言对于当前知识点适合展开到子节点这一层;当前知识点的左边或者右边的是兄弟节点。在各个知识点之间用连线表达了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关系,就数据结构而言这种关系即前述的父子关系、兄弟关系等,就逻辑关系而言可能是包含关系、时间顺序关系、因果关系等,正如前述,连线上的箭头体现了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学习顺序。

星状图的节点可以用一个几何图形来表示,在本实施例中是一个矩形框,矩形框内的文字就是知识点的标签名称,而矩形框的四条边的明暗可以表示该知识点和其他知识点之间是否存在知识点结构上的关系。例如,若矩形框的顶边高亮,则表示该矩形框之上存在父节点;若矩形框的底边呈灰暗色,则表示该矩形框之下不存在子节点;矩形框的侧边也是同理,用来表示是否存在兄弟节点。

这种用线条明暗来表示是否存在相邻的父节点、子节点抑或兄弟节点是有其实际意义的。因为星状图通常适合于屏幕尺寸不大的智能手机的触摸屏上的显示,因此在屏幕上通常只能显示整个知识点结构体系中的当前知识点临近的局部结构。而用户需要查找没有显示在当前界面上的知识点时,可以在触摸屏上直接通过手势操作来移动显示在屏幕上的知识点。而矩形框的边框的明暗是用来提示用户移动的边界,当矩形框的某一边高亮时,提示用户该边对应的方向上存在与当前知识点关联的其他节点,而当矩形框的某一边灰暗时,提示用户该边对应的方向上不存在与之关联的其他节点。

在上一段中提到手势操作,对应的,还可以在网络终端1a中设置手势识别模块14a,手势识别模块14a对用户在网络终端的显示屏的第一部分所显示的星状图上的操作手势进行识别,并基于手势移动星状图上显示的节点。

举例来说,当用户在网络终端1a中查询“一带一路”关键词时,这一搜索请求提交至服务器2a,并在服务器2a中执行搜索策略,查找到“一带一路”知识点。服务器2a将包含了“一带一路”知识点的整个知识点结构体系的数据通过第二传输模块21a传输至对应的网络终端1a,这些数据包括了所有知识点的分类、标签、结构关系、内容,以及学习顺序存储模块中存储的各个知识点的预设的学习顺序。

网络终端1a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自身的存储装置中,基于星状图显示的设定(例如,当前知识点所在层最多显示5个节点,最多显示父节点以及之上的层次为3层,最多显示下一层的子节点,将作为搜索结果的知识点置于星状图的中间位置等),截取包含了当前知识点的知识点体系的局部结构,并相应的显示在触摸屏上。若接收到用户在触摸屏上的手势操作,则网络终端1a基于该手势从存储装置中重新截取对应的知识点体系的局部结构,并更新触摸屏上的显示。

当然,若网络终端1a本身存储空间不足或者传输整个知识点体系的数据量过于庞大,则无需一开始就传输整个知识点体系。服务器2a基于星状图显示的设定截取包含了当前知识点的知识点体系的局部结构,将这一局部结构的数据连同局部结构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的学习顺序的数据传输至网络终端1a,并在触摸屏上加以显示。若接收到用户在触摸屏上的手势操作,则服务器2a基于该手势重新截取对应的知识点体系的局部结构,并将这一局部结构的数据传输至网络终端1a,再在触摸屏上予以显示。

知识点内容显示模块12a在网络终端的显示屏的下半部分显示当前知识点的内容。这一内容包括知识点的文字内容和多媒体内容。例如在图4A中,下半部分的左边部分是知识点的文字内容,下半部分的右边部分是知识点的多媒体内容。

图4B示出了当前知识点位于整个知识点结构体系中的最顶层的情况,此时用户已经无法再通过手势操作往上移动。图4C示出了当前知识点位于整个知识点结构体系中的最底层的情况,此时用户已经无法再通过手势操作往下移动。

在这一实施例中,网络终端1a通过星状图将包含了当前知识点的局部结构显示在屏幕中,并同时显示当前知识点的内容。星状图的显示非常适合于屏幕尺寸较小的设备,在智能手机中应用效果更佳。

除了前述的针对知识点结构的存储、传输和显示之外,装置还提供了针对每一用户的学习过程的记录和回顾。详细而言,在服务器中设置了用户信息存储单元和用户知识存储单元。用户信息存储单元中存储了我的信息,主要是用户学习知识点的时间轴、用户名、事件和地域,实质上是记录用户的学习经历。用户知识存储单元存储了用户对所学的知识点的自建结构和自建的分类,需要用户对学过的知识点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进行结构化的处理,体现了用户对所学知识点及其整个知识点结构体系的逐步学习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对应的,在网络终端中设置了用户信息显示单元和用户知识显示单元,其中用户信息显示单元将用户信息存储单元中存储的对象在网络终端的页面上予以显示,而用户知识显示单元将用户知识存储单元中存储的对象在网络终端的页面上予以显示。

基于网络终端的学习指导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基于网络终端的学习指导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原理。请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基于网络终端的学习指导装置包括网络终端1b和服务器2b两部分。网络终端1b可以是具备网络功能的计算机,也可以是智能手机,也可以是学习专用装置,通过互联网或者移动通信网络与服务器2b建立通讯连接。

服务器2b中包含了第二传输模块21b、知识点存储模块22b和学习顺序存储模块23b。第二传输模块21b是将知识点存储模块22b中的全部或部分数据传输至网络终端1b。知识点存储模块22b存储了知识点的分类、结构关系、标签和内容。知识点的分类是指知识点的编辑者对知识点定义的类别,例如“一带一路”在用户A的编辑下将其定义在“经济”类别下,而在用户B的编辑下可能将其定义在“政治”类别下。不同的用户对同一个知识点由于理解的不同可能会隶属于不同的分类。

知识点的标签类似于知识点的名称,例如“一带一路”就是这一知识点的标签。知识点的内容就是对该知识点的具体的定义,例如一带一路具体指什么就是“一带一路”标签下的内容。

知识点的结构关系是指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较佳的可以用树形的数据结构来表达。以父子节点表示知识点之间的上下关系,以兄弟节点表示知识点之间的并列关系。例如,“一带一路”的父节点是“国家战略”,“一带一路”的子节点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和“亚投行”,“一带一路”的兄弟节点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自贸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等。

编辑者或一般用户在录入知识点时,除了录入知识点的内容之外,还录入了该知识点和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例如对于当前录入的知识点A和已经存在的知识点B,可在录入知识点A的同时录入和B的关系,可分为A和B之间无关系、A和B之间存在并列关系。

而当前录入的知识点A和已经存在的多个知识点B、C、D……也一样,存在着无关系、并列关系(并列关系又分为因果关系、无因果关系但有学习顺序、无因果关系也无学习顺序三种)。此外,知识点A和已经存在的多个知识点B、C、D……也可以有着蕴含/从属关系。

学习顺序存储模块23b中存储了对知识点结构中的各个知识点的预设的学习顺序,这个学习顺序可以是系统定义的或者说经过系统审核的,也可以是其它用户设定的学习顺序。

网络终端1b中包括知识点结构显示模块11b、知识点内容显示模块12b、第一传输模块13b、显示模式切换模块15b和学习顺序显示模块16b。第一传输模块13b用于将网络终端1b中的数据传输至服务器2b。

知识点在网络终端上的显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当前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位置以及当前知识点与其临近的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是知识点结构上的显示,另一部分是当前知识点的具体内容,这是知识点本身内容的显示。前者是由知识点结构显示模块11b来实现,后者是由知识点内容显示模块12b来实现。此外,学习顺序显示模块16b显示了知识点结构中的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学习顺序。

网络终端1b的显示屏分为两部分,例如可以是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或者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等,在本实施例中以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为例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知识点结构显示模块11b中设有星状图显示单元111b,星状图显示单元111b在网络终端的显示屏的上半部分以星状图显示模式来显示知识点结构,其中所显示的知识点结构中包含了当前知识点。而学习顺序显示模块16b用带有箭头的连线来表示星状图中所显示的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学习顺序。较佳的,还可以系统默认体现系统定义或经由系统审核的学习顺序,但还提供给其他用户所定义的学习顺序的选项,若用户在显示界面上选择了其他用户定义的学习顺序,则星状图中知识点结构中的带有箭头的连线会进行相应的更新,以表示所选用户所定义的学习顺序。

而相应的,知识点内容显示模块12b在网络终端的显示屏的下半部分显示当前知识点的内容,为了便于初学者的学习,在显示当前知识点内容的同时还可以另外显示学习当前知识点所需掌握的背景知识。

星状图的显示模式显示知识点结构的示例如图4A至4C所示。在图4A中,显示屏的上半部分显示了以星状图显示的知识点的结构,其中位于中央的是当前知识点,其上一层的是父节点,更上层的是祖父节点(即父节点的父节点),以此类推;当前知识点的下一层是子节点,更下一层的孙子节点(即子节点的子节点),以此类推,但通常由于孙子节点这一层展出过多,一般而言对于当前知识点适合展开到子节点这一层;当前知识点的左边或者右边的是兄弟节点。在各个知识点之间用连线表达了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关系,就数据结构而言这种关系即前述的父子关系、兄弟关系等,就逻辑关系而言可能是包含关系、时间顺序关系、因果关系等,正如前述,连线上的箭头体现了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学习顺序。

星状图的节点可以用一个几何图形来表示,在本实施例中是一个矩形框,矩形框内的文字就是知识点的标签名称,而矩形框的四条边的明暗可以表示该知识点和其他知识点之间是否存在知识点结构上的关系。例如,若矩形框的顶边高亮,则表示该矩形框之上存在父节点;若矩形框的底边呈灰暗色,则表示该矩形框之下不存在子节点;矩形框的侧边也是同理,用来表示是否存在兄弟节点。

这种用线条明暗来表示是否存在相邻的父节点、子节点抑或兄弟节点是有其实际意义的。因为星状图通常适合于屏幕尺寸不大的智能手机的触摸屏上的显示, 因此在屏幕上通常只能显示整个知识点结构体系中的当前知识点临近的局部结构。而用户需要查找没有显示在当前界面上的知识点时,可以在触摸屏上直接通过手势操作来移动显示在屏幕上的知识点。而矩形框的边框的明暗是用来提示用户移动的边界,当矩形框的某一边高亮时,提示用户该边对应的方向上存在与当前知识点关联的其他节点,而当矩形框的某一边灰暗时,提示用户该边对应的方向上不存在与之关联的其他节点。

在上一段中提到手势操作,对应的,还可以在网络终端1b中设置手势识别模块14b,手势识别模块14b对用户在网络终端的显示屏的第一部分所显示的星状图上的操作手势进行识别,并基于手势移动星状图上显示的节点。

举例来说,当用户在网络终端1b中查询“一带一路”关键词时,这一搜索请求提交至服务器2b,并在服务器2b中执行搜索策略,查找到“一带一路”知识点。服务器2b将包含了“一带一路”知识点的整个知识点结构体系的数据通过第二传输模块21b传输至对应的网络终端1b,这些数据包括了所有知识点的分类、标签、结构关系、内容,以及学习顺序存储模块中存储的各个知识点的预设的学习顺序。

网络终端1b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自身的存储装置中,基于星状图显示的设定(例如,当前知识点所在层最多显示5个节点,最多显示父节点以及之上的层次为3层,最多显示下一层的子节点,将作为搜索结果的知识点置于星状图的中间位置等),截取包含了当前知识点的知识点体系的局部结构,并相应的显示在触摸屏上。若接收到用户在触摸屏上的手势操作,则网络终端1b基于该手势从存储装置中重新截取对应的知识点体系的局部结构,并更新触摸屏上的显示。

当然,若网络终端1b本身存储空间不足或者传输整个知识点体系的数据量过于庞大,则无需一开始就传输整个知识点体系。服务器2b基于星状图显示的设定截取包含了当前知识点的知识点体系的局部结构,将这一局部结构的数据连同局部结构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的学习顺序的数据传输至网络终端1b,并在触摸屏上加以显示。若接收到用户在触摸屏上的手势操作,则服务器2b基于该手势重新截取对应的知识点体系的局部结构,并将这一局部结构的数据传输至网络终端1b,再在触摸屏上予以显示。

知识点内容显示模块12b在网络终端的显示屏的下半部分显示当前知识点的内容。这一内容包括知识点的文字内容和多媒体内容。例如在图4A中,下半部分的左边部分是知识点的文字内容,下半部分的右边部分是知识点的多媒体内容。

图4B示出了当前知识点位于整个知识点结构体系中的最顶层的情况,此时用户已经无法再通过手势操作往上移动。图4C示出了当前知识点位于整个知识点结构体系中的最底层的情况,此时用户已经无法再通过手势操作往下移动。

网络终端1b通过星状图将包含了当前知识点的局部结构显示在屏幕中,并同时显示当前知识点的内容。星状图的显示非常适合于屏幕尺寸较小的设备,在智能手机中应用效果更佳。

本实施例有别于第一实施例的效果在于,在星状图显示模式之外还提供了树形图显示模式,并可基于用户的输入在两种显示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进一步参见图2,在网络终端1b中设置了显示模式切换模块15b,在知识点结构显示模块11b中,除了星状图显示单元111b外,还设有树形图显示单元112b。

树形图显示单元112b在网络终端的显示屏上以树形图显示模式显示知识点结构,具体例子请参见图5所示,图5示出了树形图的知识点结构体系,而当前的知识点在树形图中高亮显示。

在屏幕的显示界面上设置一切换按钮。例如在星状图显示界面中该按钮显示为“整体”,当用户点击“整体”按钮时,显示模式切换模块15b接收到切换指令,指令星状图显示单元111b停止工作,同时指令树形图显示单元112b显示,于是显示屏上的星状图显示切换至树形图显示。

反之,在树形图显示界面中该按钮显示为“局部”,当用户点击“局部”按钮时,显示模式切换模块15b接收到切换指令,指令树形图显示单元112b停止工作,同时指令星状图显示单元111b显示,于是显示屏上的树形图显示切换至星状图显示。

在这一实施例中,提供给用户两种显示模式:星状图和树形图,星状图利于用户具体学习该知识点,并了解与该知识点关联的邻近知识点,树形图则利于用户了解当前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点结构体系中的层次和位置。而且,提供给用户在这两个显示模式中切换的功能。

除了前述的针对知识点结构的存储、传输和显示之外,装置还提供了针对每一用户的学习过程的记录和回顾。详细而言,在服务器中设置了用户信息存储单元和用户知识存储单元。用户信息存储单元中存储了我的信息,主要是用户学习知识点的时间轴、用户名、事件和地域,实质上是记录用户的学习经历。用户知识存储单元存储了用户对所学的知识点的自建结构和自建的分类,需要用户对学过的知识点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进行结构化的处理,体现了用户对所学知识点及其整个知识点结构体系的逐步学习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对应的,在网络终端中设置了用户信息显示单元和用户知识显示单元,其中用户信息显示单元将用户信息存储单元中存储的对象在网络终端的页面上予以显示,而用户知识显示单元将用户知识存储单元中存储的对象在网络终端的页面上予以显示。

基于网络终端的学习指导装置的第三实施例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基于网络终端的学习指导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原理。请参见图3,本实施例的基于网络终端的学习指导装置包括网络终端1c和服务器2c两部分。网络终端1c可以是具备网络功能的计算机,也可以是智能手机,也可以是学习专用装置,通过互联网或者移动通信网络与服务器2c建立通讯连接。

服务器2c中包含了第二传输模块21c、知识点存储模块22c和学习顺序存储模块23c。第二传输模块21c是将知识点存储模块22c中的全部或部分数据传输至网络终端1c。知识点存储模块22c存储了知识点的分类、结构关系、标签和内容。知识点的分类是指知识点的编辑者对知识点定义的类别,例如“一带一路”在用户A的编辑下将其定义在“经济”类别下,而在用户B的编辑下可能将其定义在“政治”类别下。不同的用户对同一个知识点由于理解的不同可能会隶属于不同的分类。

知识点的标签类似于知识点的名称,例如“一带一路”就是这一知识点的标签。知识点的内容就是对该知识点的具体的定义,例如一带一路具体指什么就是“一带一路”标签下的内容。

知识点的结构关系是指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较佳的可以用树形的数据结构来表达。以父子节点表示知识点之间的上下关系,以兄弟节 点表示知识点之间的并列关系。例如,“一带一路”的父节点是“国家战略”,“一带一路”的子节点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和“亚投行”,“一带一路”的兄弟节点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自贸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等。

而当前录入的知识点A和已经存在的多个知识点B、C、D……也一样,存在着无关系、并列关系(并列关系又分为因果关系、无因果关系但有学习顺序、无因果关系也无学习顺序三种)。此外,知识点A和已经存在的多个知识点B、C、D……有着蕴含/从属关系。

编辑者或一般用户在录入知识点时,除了录入知识点的内容之外,还录入了该知识点和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例如对于当前录入的知识点A和已经存在的知识点B,可在录入知识点A的同时录入和B的关系,可分为A和B之间无关系、A和B之间存在并列关系。

学习顺序存储模块23c中存储了对知识点结构中的各个知识点的预设的学习顺序,这个学习顺序可以是系统定义的或者说经过系统审核的,也可以是其它用户设定的学习顺序。

网络终端1c中包括知识点结构显示模块11c、知识点内容显示模块12c、第一传输模块13c、显示模式切换模块15c以及学习顺序显示模块16c。第一传输模块13c用于将网络终端1c中的数据传输至服务器2c。

知识点在网络终端上的显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当前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位置以及当前知识点与其临近的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是知识点结构上的显示,另一部分是当前知识点的具体内容,这是知识点本身内容的显示。前者是由知识点结构显示模块11c来实现,后者是由知识点内容显示模块12c来实现。此外,学习顺序显示模块16c显示了知识点结构中的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学习顺序。

网络终端1c的显示屏分为两部分,例如可以是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或者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等,在本实施例中以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为例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知识点结构显示模块11c中设有星状图显示单元111c,星状图显示单元111c在网络终端的显示屏的上半部分以星状图显示模式来显示知识点结构,其中所显示的知识点结构中包含了当前知识点。而学习顺序显示模块16c用带有箭头 的连线来表示星状图中所显示的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学习顺序。较佳的,还可以系统默认体现系统定义或经由系统审核的学习顺序,但还提供给其他用户所定义的学习顺序的选项,若用户在显示界面上选择了其他用户定义的学习顺序,则星状图中知识点结构中的带有箭头的连线会进行相应的更新,以表示所选用户所定义的学习顺序。

而相应的,知识点内容显示模块12c在网络终端的显示屏的下半部分显示当前知识点的内容,为了便于初学者的学习,在显示当前知识点内容的同时还可以另外显示学习当前知识点所需掌握的背景知识。

星状图的显示模式显示知识点结构的示例如图4A至4C所示。在图4A中,显示屏的上半部分显示了以星状图显示的知识点的结构,其中位于中央的是当前知识点,其上一层的是父节点,更上层的是祖父节点(即父节点的父节点),以此类推;当前知识点的下一层是子节点,更下一层的孙子节点(即子节点的子节点),以此类推,但通常由于孙子节点这一层展出过多,一般而言对于当前知识点适合展开到子节点这一层;当前知识点的左边或者右边的是兄弟节点。在各个知识点之间用连线表达了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关系,就数据结构而言这种关系即前述的父子关系、兄弟关系等,就逻辑关系而言可能是包含关系、时间顺序关系、因果关系等,正如前述,连线上的箭头体现了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学习顺序。

星状图的节点可以用一个几何图形来表示,在本实施例中是一个矩形框,矩形框内的文字就是知识点的标签名称,而矩形框的四条边的明暗可以表示该知识点和其他知识点之间是否存在知识点结构上的关系。例如,若矩形框的顶边高亮,则表示该矩形框之上存在父节点;若矩形框的底边呈灰暗色,则表示该矩形框之下不存在子节点;矩形框的侧边也是同理,用来表示是否存在兄弟节点。

这种用线条明暗来表示是否存在相邻的父节点、子节点抑或兄弟节点是有其实际意义的。因为星状图通常适合于屏幕尺寸不大的智能手机的触摸屏上的显示,因此在屏幕上通常只能显示整个知识点结构体系中的当前知识点临近的局部结构。而用户需要查找没有显示在当前界面上的知识点时,可以在触摸屏上直接通过手势操作来移动显示在屏幕上的知识点。而矩形框的边框的明暗是用来提示用户移动的边界,当矩形框的某一边高亮时,提示用户该边对应的方向上存在与当 前知识点关联的其他节点,而当矩形框的某一边灰暗时,提示用户该边对应的方向上不存在与之关联的其他节点。

在上一段中提到手势操作,对应的,还可以在网络终端1c中设置手势识别模块14c,手势识别模块14c对用户在网络终端的显示屏的第一部分所显示的星状图上的操作手势进行识别,并基于手势移动星状图上显示的节点。

举例来说,当用户在网络终端1c中查询“一带一路”关键词时,这一搜索请求提交至服务器2c,并在服务器2c中执行搜索策略,查找到“一带一路”知识点。服务器2c将包含了“一带一路”知识点的整个知识点结构体系的数据通过第二传输模块21c传输至对应的网络终端1c,这些数据包括了所有知识点的分类、标签、结构关系、内容,以及学习顺序存储模块中存储的各个知识点的预设的学习顺序。

网络终端1c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自身的存储装置中,基于星状图显示的设定(例如,当前知识点所在层最多显示5个节点,最多显示父节点以及之上的层次为3层,最多显示下一层的子节点,将作为搜索结果的知识点置于星状图的中间位置等),截取包含了当前知识点的知识点体系的局部结构,并相应的显示在触摸屏上。若接收到用户在触摸屏上的手势操作,则网络终端1c基于该手势从存储装置中重新截取对应的知识点体系的局部结构,并更新触摸屏上的显示。

当然,若网络终端1c本身存储空间不足或者传输整个知识点体系的数据量过于庞大,则无需一开始就传输整个知识点体系。服务器2c基于星状图显示的设定截取包含了当前知识点的知识点体系的局部结构,将这一局部结构的数据连同局部结构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的学习顺序的数据传输至网络终端1c,并在触摸屏上加以显示。若接收到用户在触摸屏上的手势操作,则服务器2c基于该手势重新截取对应的知识点体系的局部结构,并将这一局部结构的数据传输至网络终端1c,再在触摸屏上予以显示。

知识点内容显示模块12c在网络终端的显示屏的下半部分显示当前知识点的内容。这一内容包括知识点的文字内容和多媒体内容。例如在图4A中,下半部分的左边部分是知识点的文字内容,下半部分的右边部分是知识点的多媒体内容。

图4B示出了当前知识点位于整个知识点结构体系中的最顶层的情况,此时用户已经无法再通过手势操作往上移动。图4C示出了当前知识点位于整个知识点结构体系中的最底层的情况,此时用户已经无法再通过手势操作往下移动。

网络终端1c通过星状图将包含了当前知识点的局部结构显示在屏幕中,并同时显示当前知识点的内容。星状图的显示非常适合于屏幕尺寸较小的设备,在智能手机中应用效果更佳。

本实施例和前述两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星状图显示模式之外还提供了树形图显示模式和蕴含图显示模式,并可基于用户的输入在三种显示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进一步参见图2,在网络终端1c中设置了显示模式切换模块15c,在知识点结构显示模块11c中,除了星状图显示单元111c外,还设有树形图显示单元112c和蕴含图显示单元113c。

树形图显示单元112c在网络终端的显示屏上以树形图显示模式显示知识点结构,具体例子请参见图5所示,图5示出了树形图的知识点结构体系,而当前的知识点在树形图中高亮显示。

蕴含图显示单元113c在网络终端的显示屏上以蕴含图显示模式显示知识点结构。具体例子请参见图6A和6B所示,在图6A中,界面中主要显示了一个知识点的局部集合,当前知识点位于这个局部的集合中(用粗线框表示),在这个局部集合之外用一个箭头表示了蕴含该局部集合的上一级别的集合。在图6B中,界面中显示了最上一级的集合,此时不存在箭头表示上一级别的集合,因为在此界面中的集合已经是最上层的集合,其中当前知识点用粗线框表示。对于蕴含图中的集合而言,也可以用连线表示集合之间存在关系,而且这种连线也有宽度粗细之分,当两个集合之间的小颗粒知识点间的连线越多,则这两个集合之间的连线就越粗。

在屏幕的显示界面上设置一切换按钮。例如切换按钮上显示为“树形图”,当按下该切换按钮时,显示模式切换模块15c接收到切换指令,指令星状图显示单元111c和蕴含图显示单元113c停止工作,同时指令树形图显示单元112c显示,于是显示屏上切换至树形图显示。

此外,切换按钮显示为“星状图”,当用户点击“星状图”按钮时,显示模式切换模块15c接收到切换指令,指令树形图显示单元112c和蕴含图显示单元113c停止工作,同时指令星状图显示单元111c显示,于是显示屏上切换至星状图显示。

此外,切换按钮显示为“蕴含图”,当用户点击“蕴含图”按钮时,显示模式切换模块15c接收到切换指令,指令星状图显示单元111c和树形图显示单元112c停止工作,同时指令蕴含图显示单元113c显示,于是显示屏上切换至蕴含图显示。

除了按钮方式的切换操作之外,还可以以鼠标操作来进行切换。例如,系统默认是以星状图来显示,若单击则转换为蕴含图来显示,若双击则转换为树形图来显示。

在这一实施例中,提供给用户三种显示模式:星状图、树形图和蕴含图,星状图利于用户具体学习该知识点,并了解与该知识点关联的邻近知识点;树形图则利于用户了解当前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点结构体系中的层次和位置;蕴含图则利于用户了解知识点之间的包含关系。而且,提供给用户在这三个显示模式中切换的功能。

除了前述的针对知识点结构的存储、传输和显示之外,装置还提供了针对每一用户的学习过程的记录和回顾。详细而言,在服务器中设置了用户信息存储单元和用户知识存储单元。用户信息存储单元中存储了我的信息,主要是用户学习知识点的时间轴、用户名、事件和地域,实质上是记录用户的学习经历。用户知识存储单元存储了用户对所学的知识点的自建结构和自建的分类,需要用户对学过的知识点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进行结构化的处理,体现了用户对所学知识点及其整个知识点结构体系的逐步学习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对应的,在网络终端中设置了用户信息显示单元和用户知识显示单元,其中用户信息显示单元将用户信息存储单元中存储的对象在网络终端的页面上予以显示,而用户知识显示单元将用户知识存储单元中存储的对象在网络终端的页面上予以显示。

尽管为使解释简单化将上述方法图示并描述为一系列动作,但是应理解并领会,这些方法不受动作的次序所限,因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些动作可按不同次序发生和/或与来自本文中图示和描述或本文中未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动作并发地发生。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进一步领会,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来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板块、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可实现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这两者的组合。为清楚地解说硬件与软件的这一可互换性,各种解说性组件、框、模块、电路、和步骤在上面是以其功能性的形式作一般化描述的。此类功能性是被实现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具体应用和施加于整体系统的设计约束。技术人员对于每种特定应用可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性,但这样的实现决策不应被解读成导致脱离了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板块、模块、和电路可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其设计成执行本文所描述功能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或执行。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换方案中,该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协作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任何其他此类配置。

结合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直接在硬件中、在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中、或在这两者的组合中体现。软件模块可驻留在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或本领域中所知的任何其他形式的存储介质中。示例性存储介质耦合到处理器以使得该处理器能从/向该存储介质读取和写入信息。在替换方案中,存储介质可以被整合到处理器。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驻留在ASIC中。ASIC可驻留在用户终端中。在替换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作为分立组件驻留在用户终端中。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功能可在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为计算机程序产品,则各功能可以作为一条或更多条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藉其进行传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两者,其包括促成计算机程序从一地向另一地转移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能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这样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能被用来携带或存储指令或数据结构形 式的合意程序代码且能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它介质。任何连接也被正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web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送而来,则该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就被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之中。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多用碟(DVD)、软盘和蓝光碟,其中盘(disk)往往以磁的方式再现数据,而碟(disc)用激光以光学方式再现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被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提供对本公开的先前描述是为使得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皆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公开。对本公开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且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到其他变体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由此,本公开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和设计,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中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相一致的最广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