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墨水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08229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墨水笔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性笔,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墨水笔。



背景技术:

钢笔作为墨水笔的一种,是传统的书写工具之一被广泛使用至今,钢笔具有书写手感好、能反复灌墨使用的优点,曾经是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书写工具。但由于其自身存在刮纸、容易漏墨水等缺点,钢笔的地位开始慢慢被新推出的墨水笔所取代,如一次性滚珠头墨水笔。尽管很多钢笔的生产厂家对传统钢笔的笔杆做了一些改进,但其所存在的缺点却依然存在,以至于还是改变不了其逐渐被一次性滚珠头墨水笔所取代的事实。但是,若人们大量的使用一次性滚珠头油墨笔,将会给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而且,一次性滚珠头油墨笔也无法满足如书画者这类消费者对书画工具的使用要求。因此,如何改进传统墨水笔的结构,改善传统墨水笔的自身缺点,提高其书写顺滑度,成为了新一代墨水笔发展的新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墨水笔,该墨水笔具有不刮纸、书写流畅的特点。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墨水笔,包括笔头和连接在笔头后部的贮墨管,其中,所述的笔头为整体式结构,笔头从前至后依次为笔尖、握持部和连接部,连接部与贮墨管连接;在所述握持部和连接部分别设有用于导墨的导墨通道,在所述的笔尖上设有导墨槽连通导墨通道至笔尖前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笔头材质为竹子或者木材。

进一步的,所述导墨通道的直径为0.1~0.2mm,所述握持部的轴向长度为8~10mm,所述笔尖的长度为8~14mm。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部包括与贮墨管套接的套接部和向贮墨管内延伸的导墨部,所述套接部的截面为圆形并且大小与贮墨管管口大小相适配,所述导墨部的截面为半圆形。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导墨部上设有导流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一种墨水笔,包括笔头和连接在笔头后部的贮墨管,其中,笔头为整体式结构,笔头从前至后依次为笔尖、握持部和连接部,连接部与贮墨管连接;在握持部和连接部分别设有用于导墨的导墨通道,在笔尖上设有导墨槽连通导墨通道至笔尖前端部。使用时,使用者手持墨水笔在纸上书写,贮墨管中的墨水顺着连接部和握持部中的导墨通道流出,沿导墨槽流至笔尖前端部,墨水就从笔尖的前端部流至纸上书写更流畅;笔头为整体式结构,使用材质为竹子或者木材来制作,较传统钢笔更顺滑,不容易刮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1;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墨水笔,包括笔头1和连接在笔头1后部的贮墨管2,其中,所述的笔头1为整体式结构,笔头1从前至后依次为笔尖3、握持部4和连接部5,连接部5与贮墨管2连接;在所述握持部4和连接部5分别设有用于导墨的导墨通道6,在所述的笔尖3上设有导墨槽7连通导墨通道6至笔尖3前端部。使用时,使用者手持墨水笔的握持部4在纸上书写,贮墨管2中的墨水顺着连接部5和握持部4中的导墨通道6流出,沿导墨槽7流至笔尖3前端部,墨水就从笔尖3的前端部流至纸上,书写更流畅。笔头1为整体式结构,并且选用材质质地紧密、坚韧并且耐浸的竹子或者木材制作而成,使笔头1的性能更稳定,本发明的一种墨水笔置换了传统钢笔头中的钢片、塑墨护芯及内置导空管,合传统钢笔、毛笔、走珠笔于一体,书写更顺滑,不容易刮纸。本发明的一种墨水笔在不使用时,最好将其笔头1朝上放置在笔筒中,防止贮墨管2内墨水流出笔头1而干掉。

所述导墨通道6的直径为0.1~0.2mm,导墨通道6不能太窄也不能太宽,若导墨通道6太窄会使墨水流动不顺畅,若导墨通道6太宽,不使用该墨水笔书写时笔头1会出现漏墨现象。只有将导墨通道6设置在这个直径范围,才能够保证使用者在使用该墨水笔书写时墨水能够顺畅流出,在不使用该墨水笔时,墨水就不会流出笔尖3,有效防止漏墨现象。所述握持部4的轴向长度为8~10mm,能够方便使用者更好的握持笔身。所述笔尖3的长度为8~14mm,这样设置笔尖3使该墨水笔的规格与传统钢笔的规格更接近,书写更习惯。

所述的连接部5包括与贮墨管2套接的套接部51和向贮墨管2内延伸的导墨部52,所述套接部51的截面为圆形并且大小与贮墨管2管口大小相适配,所述导墨部52的截面为半圆形。通过设置套接部51和导墨部52使笔头1与贮墨管2连接更稳固。在所述的导墨部52上设有导流槽23,利用导流槽23方便将贮墨管2导入至导墨通道6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范围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