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和显示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13330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和显示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驱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和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像素驱动电路智能调节显示面板的显示分辨率,从而不能实现分辨率可调,不能实现低功耗方式。并且传统的单像素补偿驱动电路需要采用的数据线和晶体管的数目多,不能缩减Pixel Pitch(像素间距)大小,从而不能获得更高的画质品质获得更高的PPI(Pixels Per Inch,每英寸所拥有的像素数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和显示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实现分辨率可调,不能实现低功耗方式。并且传统的单像素补偿驱动电路需要采用的数据线和晶体管的数目多,不能缩减Pixel Pitch(像素间距)大小,从而不能获得更高的画质品质获得更高的PPI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控制单元、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和像素驱动单元;

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生成低分辨率控制信号或高分辨率控制信号;所述外部距离为人眼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

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分别与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和M×N条发光控制线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低分辨率控制信号或所述高分辨率控制信号为所述M×N条发光控制线分别生成相应的发光控制信号;

所述像素驱动单元包括与同一根数据线连接的N个像素驱动子单元;

每一所述像素驱动子单元分别与M个发光元件、相应的扫描线以及相应的M条发光控制线连接,用于在所述扫描线输出的数据写入控制信号与所述M条发光控制线分别输出的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当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接收到所述低分辨率控制信号时,根据写入该数据线的同一数据电压,控制与该像素驱动子单元连接的M个发光元件同时发光,并用于当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接收到所述高分辨率控制信号时,根据分时接入该数据线上的M个数据电压,分时控制该M个发光元件分时发光;

N和M都为大于1的整数。

实施时,每一所述像素驱动子单元分别包括相互连接的驱动晶体管和像素驱动控制模块;

该驱动晶体管通过该像素驱动控制模块分别与该M个发光元件连接;

所述像素驱动控制模块还分别与相应的扫描线以及相应的M条发光控制线连接,用于在所述扫描线输出的数据写入控制信号与所述M条发光控制线分别输出的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当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接收到所述低分辨率控制信号时,根据写入该数据线的同一数据电压,控制所述驱动晶体管驱动与该像素驱动子单元连接的M个发光元件同时发光,并使得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源电压补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并用于当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接收到所述高分辨率控制信号时,根据分时接入该数据线上的M个数据电压,分时控制所述驱动晶体管驱动该M个发光元件分时发光,并使得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源电压补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实施时,第n像素驱动控制模块包括:

第n重置子模块,分别与重置端、第n起始信号输出端和与所述第n像素驱动控制模块连接的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用于在所述重置端输出的重置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n起始信号输出端与该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n充放电子模块,第一端与一电压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n补偿子模块,分别与第n扫描线、所述数据线、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用于在所述第n扫描线输出的第n数据写入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数据线上的数据电压写入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并通过控制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以使得所述第n充放电子模块充电或放电,直至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位为该数据电压与该第n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和值;

第n驱动控制子模块,分别与驱动控制线、高电平输出端和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用于在所述驱动控制线输出的驱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高电平输出端连接;以及,

第n发光控制子模块,分别与M个发光元件以及相应的M条发光控制线连接,用于在该M条发光控制线分别输出的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当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接收到所述低分辨率控制信号时,根据写入该数据线的同一数据电压,控制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驱动与该像素驱动子单元连接的M个发光元件同时发光,并使得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源电压补偿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并用于当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接收到所述高分辨率控制信号时,根据分时接入该数据线上的M个数据电压,分别控制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驱动该M个发光元件分时发光,并使得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源电压补偿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n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实施时,所述第n补偿子模块包括:

第一补偿晶体管,栅极与所述第n扫描线连接,第一极与所述数据线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以及,

第二补偿晶体管,栅极与所述第n扫描线连接,第一极与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

实施时,所述第n驱动控制子模块包括:第n驱动控制晶体管,栅极与所述驱动控制线连接,第一极与所述高电平输出端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

所述第n发光控制子模块包括M个发光控制晶体管;

每一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分别与一所述发光控制线连接,每一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都与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每一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分别与一所述发光元件连接。

实施时,所述重置子模块包括:重置晶体管,栅极与所述重置端连接,第一极与所述第n起始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n充放电子模块包括:第n存储电容,第一端与一电压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实施时,当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时,所述第n起始信号输出端输出的第n起始信号与所述数据线在所述第n扫描线输出的第n数据写入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输出的数据电压的差值小于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当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时,所述第n起始信号输出端输出的第n起始信号与所述数据线在所述第n扫描线输出的第n数据写入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输出的数据电压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像素驱动电路,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显示控制信号生成步骤: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的驱动控制单元控制生成低分辨率控制信号或高分辨率控制信号;

发光控制信号生成步骤: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的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根据所述低分辨率控制信号或所述高分辨率控制信号为M×N条发光控制线分别生成相应的发光控制信号;

显示驱动步骤:在扫描线输出的数据写入控制信号与M条发光控制线分别输出的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当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接收到所述低分辨率控制信号时,所述像素驱动单元包括的每一所述像素驱动子单元根据写入数据线的同一数据电压,控制与该像素驱动子单元连接的M个发光元件同时发光,当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接收到所述高分辨率控制信号时,所述像素驱动单元包括的每一所述像素驱动子单元根据分时接入该数据线上的M个数据电压,分别控制该M个发光元件分时发光;

N和M都为大于1的整数。

实施时,当每一所述像素驱动子单元分别包括相互连接的驱动晶体管和像素驱动控制模块,该驱动晶体管通过该像素驱动控制模块分别与该M个发光元件连接时,所述显示驱动步骤包括:

当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接收到所述低分辨率控制信号时,在该扫描线输出的数据写入控制信号与M条发光控制线分别输出的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所述像素驱动控制模块根据写入该数据线的同一数据电压,控制所述驱动晶体管驱动与该像素驱动子单元连接的M个发光元件同时发光,并使得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源电压补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当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接收到所述高分辨率控制信号时,在该扫描线输出的数据写入控制信号与M条发光控制线分别输出的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所述像素驱动模块根据分时接入该数据线上的M个数据电压,分别控制所述驱动晶体管驱动该M个发光元件分时发光,并使得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源电压补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实施时,每一显示周期包括M个显示子周期,第n像素驱动控制模块包括重置子模块、第n充放电子模块、第n补偿子模块、第n驱动控制子模块和第n发光控制子模块时,

当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接收到所述高分辨率控制信号时,每一显示子周期包括依次分时设置的重置阶段、补偿阶段以及发光阶段,所述补偿阶段包括分时设置的N个补偿时间段,所述发光阶段包括分时设置的N个发光时间段;

在第m显示子周期内,

所述重置步骤包括:在重置阶段内,在重置端输出的重置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每一所述像素驱动控制模块包括重置子模块控制相应的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接入相应的起始信号;

所述补偿步骤包括:在补偿阶段内,在第n补偿时间段,在第n扫描线输出的第n数据写入控制信号的控制下,第n补偿子模块控制所述数据线上的数据电压写入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并通过控制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以使得所述第n充放电子模块充电或放电,直至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位为该数据电压与该第n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和值;

所述发光步骤包括:在发光阶段内,在第n发光时间段,第n驱动控制子模块在驱动控制线输出的驱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高电平输出端连接;在第m发光控制线输出的第m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第n发光控制子模块根据该数据电压控制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驱动与第n像素驱动控制模块连接的第m发光元件发光,并使得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源电压补偿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n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m为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

实施时,每一显示周期包括M个显示子周期,第n像素驱动控制模块包括重置子模块、第n充放电子模块、第n补偿子模块、第n驱动控制子模块和第n发光控制子模块时,

当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接收到所述低分辨率控制信号时,每一显示子周期包括依次分时设置的重置阶段、补偿阶段以及发光阶段,所述补偿阶段包括分时设置的N个补偿时间段,所述发光阶段包括分时设置的N个发光时间段;

在第m显示子周期内,

所述重置步骤包括:在重置阶段内,在重置端输出的重置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每一所述像素驱动控制模块包括重置子模块控制相应的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接入相应的起始信号;

所述补偿步骤包括:在补偿阶段内,在第n补偿时间段,在第n扫描线输出的第n数据写入控制信号的控制下,第n补偿子模块控制所述数据线上的数据电压写入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并通过控制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以使得所述第n充放电子模块充电或放电,直至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位为该数据电压与该第n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和值;

所述发光步骤包括:在发光阶段内,在第n发光时间段,第n驱动控制子模块在驱动控制线输出的驱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高电平输出端连接;在M个发光控制线输出的M个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第n发光控制子模块根据该数据电压控制与第n第n像素驱动控制模块连接的M个发光元件同时发光,并使得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源电压补偿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n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m为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还包括上述的像素驱动电路。

实施时,本发明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人眼探测装置;所述人眼探测装置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的驱动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检测人员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并将该距离发送至所述驱动控制单元;。

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用于当判断到所述距离大于或等于预定距离时,向所述像素驱动单元发出低分辨率控制信号,当判断到所述距离小于所述预定距离时向所述像素驱动单元发出高分辨率控制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和显示设备能够智能调节分辨率,从而能够实现显示面板分辨率的动态智能可调,实现低功耗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控制共用一条数据线控制多列像素,使用1个像素驱动电路来完成多个像素的驱动,同时压缩补偿的TFT(薄膜晶体管)器件个数,这样可大幅缩减Pixel Pitch(像素间距)大小,获得更高的画质品质获得更高的PPI(Pixels Per Inch,每英寸所拥有的像素数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中的第n像素驱动控制模块的结构图;

图3A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中的像素驱动单元的一具体实施例时电路图;

图3B是P1、P2、P3、P4的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如图3A所示的像素驱动单元在高分辨率显示模式下的工作时序图;

图5A是本发明如图3A所示的像素驱动单元在图4中的T1-1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5B是本发明如图3A所示的像素驱动单元在图4中的T1-2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5C是本发明如图3A所示的像素驱动单元在图4中的T1-3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5D是本发明如图3A所示的像素驱动单元在图4中的T1-4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5E是本发明如图3A所示的像素驱动单元在图4中的T1-5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5F是本发明如图3A所示的像素驱动单元在图4中的T2-4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5G是本发明如图3A所示的像素驱动单元在图4中的T2-5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如图3A所示的像素驱动单元在低分辨率显示模式下的工作时序图;

图7A是本发明如图3A所示的像素驱动单元在低分辨率显示模式下同时驱动OLED1和OLED2发光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7B是本发明如图3A所示的像素驱动单元在低分辨率显示模式下同时驱动OLED3和OLED4发光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控制单元、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和像素驱动单元;

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生成低分辨率控制信号或高分辨率控制信号;所述外部距离为人眼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

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分别与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和M×N条发光控制线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低分辨率控制信号或所述高分辨率控制信号为所述M×N条发光控制线分别生成相应的发光控制信号;

所述像素驱动单元包括与同一根数据线连接的N个像素驱动子单元;

每一所述像素驱动子单元分别与M个发光元件、相应的扫描线以及相应的M条发光控制线连接,用于在所述扫描线输出的数据写入控制信号与所述M条发光控制线分别输出的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当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接收到所述低分辨率控制信号时,根据写入该数据线的同一数据电压,控制与该像素驱动子单元连接的M个发光元件同时发光,并用于当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接收到所述高分辨率控制信号时,根据分时接入该数据线上的M个数据电压,分时控制该M个发光元件分时发光;

N和M都为大于1的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能够智能调节分辨率,从而能够实现显示面板分辨率的动态智能可调,实现低功耗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控制共用一条数据线控制多列像素,使用1个像素驱动电路来完成多个像素的驱动,同时压缩补偿的TFT(薄膜晶体管)器件个数,这样可大幅缩减Pixel Pitch(像素间距)大小,获得更高的画质品质获得更高的PPI(Pixels Per Inch,每英寸所拥有的像素数目)。

在实际操作时,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可以通过驱动控制单元根据人眼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控制生成低分辨率控制信号或高分辨率控制信号,驱动控制单元也可以根据其他需要调节分辨率的情况控制生成低分辨率控制信号或高分辨率控制信号,然后通过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根据相应的分辨率控制信号生成相应的发光控制信号,在需要进行高分辨率显示时控制像素驱动子单元根据分时接入数据线上的M个数据电压,分时控制该M个发光元件(该M个发光元件位于同一列相邻行)分时发光,当仅需进行低分辨率显示时,控制像素驱动子单元根据写入该数据线的同一数据电压,控制与该像素驱动子单元连接的M个发光元件同时发光,以在保证显示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显示面板本身的功耗,使得显示屏幕可以有选择的进行分辨率切换,真正实现分辨率可调的效果。

在实际操作时,所述发光元件可以为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也可以为其它发光器件。

下面通过N和M都等于2的情况,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控制单元11、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2和像素驱动单元;

所述驱动控制单元11用于根据外部距离控制生成低分辨率控制信号或高分辨率控制信号;所述外部距离为人眼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

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2分别与所述驱动控制单元11、第一发光控制线EM1、第二发光控制线EM2、第三发光控制线EM3和第四发光控制线EM4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低分辨率控制信号或所述高分辨率控制信号为第一发光控制线EM1、第二发光控制线EM2、第三发光控制线EM3和第四发光控制线EM4分别生成相应的发光控制信号;

所述像素驱动单元包括与同一根数据线Data连接的第一像素驱动子单元131和第二像素驱动子单元132;

所述第一像素驱动子单元131分别与第一发光元件EL1、第二发光元件EL2、第一扫描线Scan1、第一发光控制线EM1和第二发光控制线EM2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扫描线Scan1输出的第一数据写入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发光控制线EM1输出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发光控制线EM2输出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当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2接收到所述低分辨率控制信号时,根据写入该数据线Data的同一数据电压,控制第一发光元件EL1和第二发光元件EL2同时发光,并用于当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2接收到所述高分辨率控制信号时,根据分时接入该数据线Data上的两个数据电压,分时控制第一发光元件EL1和第二发光元件EL2分时发光;

所述第二像素驱动子单元132分别与第三发光元件EL3、第四发光元件EL4、第二扫描线Scan2、第三发光控制线EM3和第四发光控制线EM4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扫描线Scan2输出的第二数据写入控制信号、所述第三发光控制线EM3输出的第三发光控制信号和所述第四发光控制线EM4输出的第四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当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2接收到所述低分辨率控制信号时,根据写入该数据线Data的同一数据电压,控制第三发光元件EL3和第四发光元件EL4同时发光,并用于当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2接收到所述高分辨率控制信号时,根据分时接入该数据线Data上的两个数据电压,分时控制第三发光元件EL3和第四发光元件EL4分时发光;

在实际操作时,EL1和EL2可以为位于同一列相邻行的发光元件,EL3和EL4可以为位于同一列相邻行的发光元件。

根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可以根据人眼与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控制生成低分辨率控制信号或高分辨率控制信号;

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用于当判断到所述外部距离大于或等于预定距离时,向所述像素驱动单元发出低分辨率控制信号,当判断到所述外部距离小于所述预定距离时向所述像素驱动单元发出高分辨率控制信号。

在实际操作时,所述预定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可以根据对显示面板的分辨率的要求以及显示面板的尺寸来灵活的设定该预定距离;例如,当显示面板的尺寸小时,该预定距离可以相应设置的比较小,当显示面板的尺寸大时,该预定距离可以相应设置的比较大,当对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例如分辨率)要求较高时,可以将该预定距离设置的比较大,当对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例如分辨率)要求较低时,可以将该预定距离设置的比较小。

优选的,每一所述像素驱动子单元分别包括相互连接的驱动晶体管和像素驱动控制模块;

该驱动晶体管通过该像素驱动控制模块分别与该M个发光元件连接;

所述像素驱动控制模块还分别与相应的扫描线以及相应的M条发光控制线连接,用于在所述扫描线输出的数据写入控制信号与所述M条发光控制线分别输出的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当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接收到所述低分辨率控制信号时,根据写入该数据线的同一数据电压,控制所述驱动晶体管驱动与该像素驱动子单元连接的M个发光元件同时发光,并使得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源电压补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并用于当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接收到所述高分辨率控制信号时,根据分时接入该数据线上的M个数据电压,分时控制所述驱动晶体管驱动该M个发光元件分时发光,并使得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源电压补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当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接收到高分辨率控制信号或低分辨率控制信号时,像素驱动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在驱动各发光元件发光的同时进行阈值电压补偿,解决了像素点驱动TFT(薄膜晶体管)由于工艺制程及长时间的操作造成阈值电压不均一而导致的显示不均匀的问题,使得流过每个像素点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不受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影响,最终保证了图像显示的均匀性。

根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n像素驱动控制模块可以包括:

第n重置子模块,分别与重置端、第n起始信号输出端和与所述第n像素驱动控制模块连接的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用于在所述重置端输出的重置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n起始信号输出端与该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n充放电子模块,第一端与一电压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n补偿子模块,分别与第n扫描线、所述数据线、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用于在所述第n扫描线输出的第n数据写入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数据线上的数据电压写入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并通过控制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以使得所述第n充放电子模块充电或放电,直至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位为该数据电压与该第n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和值;

第n驱动控制子模块,分别与驱动控制线、高电平输出端和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用于在所述驱动控制线输出的驱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高电平输出端连接;以及,

第n发光控制子模块,分别与M个发光元件以及相应的M条发光控制线连接,用于在该M条发光控制线分别输出的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当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接收到所述低分辨率控制信号时,根据写入该数据线的同一数据电压,控制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驱动与该像素驱动子单元连接的M个发光元件同时发光,并使得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源电压补偿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并用于当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接收到所述高分辨率控制信号时,根据分时接入该数据线上的M个数据电压,分别控制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驱动该M个发光元件分时发光,并使得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源电压补偿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n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具体的,如图2所示,当M等于2时,第n像素驱动控制模块包括:

第n重置子模块21,分别与重置端Reset、输出第n起始信号Vint-n的第n起始信号输出端和与所述第n像素驱动控制模块连接的第n驱动晶体管Dn的栅极连接,用于在所述重置端Reset输出的重置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n起始信号输出端与该第n驱动晶体管Dn的栅极连接;

第n充放电子模块22,第一端与输出电压Vg的电压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Dn的栅极连接;

第n补偿子模块23,分别与第n扫描线Scan-n、数据线Data、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D-n的栅极、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D-n的源极和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D-n的漏极连接,用于在所述第n扫描线Scan-n输出的第n数据写入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数据线Data上的数据电压写入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Dn的漏极,并通过控制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D-n的栅极与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D-n的源极连接,以使得所述第n充放电子模块22充电,直至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Dn的栅极电位为该数据电压与该第n驱动晶体管D-n的阈值电压的和值;

第n驱动控制子模块24,分别与驱动控制线EM、输出高电平Vdd的高电平输出端和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Dn的源极连接,用于在所述驱动控制线EM输出的驱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Dn的源极与输出高电平Vdd的高电平输出端连接;以及,

第n发光控制子模块25,分别与第2n-1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2n-1的阳极、第2n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2n的阳极、第2n-1发光控制线EM2n-1和第2n发光控制线EM2n连接,用于在EM2n-1输出的第2n-1发光控制信号和E2n输出的第2n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当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图2中未示出)接收到所述低分辨率控制信号时,根据写入该数据线Data的同一数据电压,控制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D-n驱动与EM2n-1和EM2n同时发光,并使得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Dn的栅源电压补偿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Dn的阈值电压,并用于当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接收到所述高分辨率控制信号时,根据分时接入该数据线Data上的M个数据电压,分别控制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Dn驱动EM2n-1和EMn分时发光,并使得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Dn的栅源电压补偿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Dn的阈值电压;

n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在图2中,OLED2n-1的阴极和OLED2n的阴极都与地端GND连接。

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以Dn为p型晶体管为例说明,但是在实际操作时,Dn也可以为n型晶体管,在此对驱动晶体管的类型不作限定。

具体的,当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时,所述第n起始信号输出端输出的第n起始信号Vini-n与所述数据线在所述第n扫描线Scan-n输出的第n数据写入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输出的数据电压的差值小于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以使得在补偿阶段开始的时候Dn导通,直至所述第n充放电子模块22充电而使得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Dn的栅极电位为该数据电压与该第n驱动晶体管D-n的阈值电压的和值,Dn断开,充电停止;

当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时,所述第n起始信号输出端输出的第n起始信号Vini-n与所述数据线在所述第n扫描线Scan-n输出的第n数据写入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输出的数据电压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Dn的阈值电压,以使得在补偿阶段开始的时候Dn导通,直至所述第n充放电子模块22放电而使得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Dn的栅极电位为该数据电压与该第n驱动晶体管D-n的阈值电压的和值,Dn断开,放电停止。

在实际操作时,Vg的取值只需要能够使得在补偿阶段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位能够通过第n充放电子模块充电或放电而达到该数据电压与该第n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和值即可。

具体的,所述第n补偿子模块可以包括:

第一补偿晶体管,栅极与所述第n扫描线连接,第一极与所述数据线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以及,

第二补偿晶体管,栅极与所述第n扫描线连接,第一极与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n驱动控制子模块可以包括:第n驱动控制晶体管,栅极与所述驱动控制线连接,第一极与所述高电平输出端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

所述第n发光控制子模块包括M个发光控制晶体管;

每一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分别与一所述发光控制线连接,每一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都与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每一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分别与一所述发光元件连接。

具体的,所述重置子模块可以包括:重置晶体管,栅极与所述重置端连接,第一极与所述第n起始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n充放电子模块可以包括:第n存储电容,第一端与一电压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下面通过一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

如图3A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中的像素驱动单元的一具体实施例包括与同一数据线Data连接的第一像素驱动子单元31和第二像素驱动子单元32,其中,

所述第一像素驱动子单元31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D1、第一重置子模块、第一充放电子模块、第一补偿子模块、第一驱动控制子模块和第一发光控制子模块;

所述第二像素驱动子单元32包括第二驱动晶体管D2、第二重置子模块、第二充放电子模块、第二补偿子模块、第二驱动控制子模块和第二发光控制子模块;

本发明图3A所示的像素驱动单元的具体实施例包括由T1至T12顺序编号的12个晶体管、第一存储电容C1和第二存储电容C2,其中,

所述第一充放电子模块包括第一存储电容C1,C1的第一端与输出Vdd的高电平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一重置子模块包括:第五晶体管T5,栅极与重置端Reset连接,源极与所述第一存储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漏极接入起始电压Vint;

所述第一补偿子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T3,栅极与第一扫描线Scan1连接,源极与D1的源极连接,漏极与数据线Data连接;以及,第七晶体管T7,栅极与所述第一扫描线Scan1连接,源极与D1的漏极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子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T1,栅极与驱动控制线EM连接,源极与输出Vdd的高电平输出端连接,漏极与D1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子模块包括:第九晶体管T9,栅极与第一发光控制线EM1连接,源极与D1的漏极连接,漏极与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1的阳极连接;以及,第十晶体管T10,栅极与第二发光控制线EM2连接,源极与D1的漏极连接,漏极与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2的阳极连接;

所述第二充放电子模块包括第二存储电容C2,C2的第一端与输出Vdd的高电平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二重置子模块包括:第六晶体管T6,栅极与重置端Reset连接,源极与所述第二存储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漏极接入起始电压Vint;

所述第二补偿子模块包括:第四晶体管T4,栅极与第二扫描线Scan2连接,源极与D2的源极连接,漏极与数据线Data连接;以及,第八晶体管T7,栅极与所述第二扫描线Scan2连接,源极与D2的漏极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子模块包括:第二晶体管T2,栅极与驱动控制线EM连接,源极与输出Vdd的高电平输出端连接,漏极与D2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二发光控制子模块包括:第十一晶体管T11,栅极与第三发光控制线EM3连接,源极与D2的漏极连接,漏极与第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3的阳极连接;以及,第十二晶体管T12,栅极与第四发光控制线EM4连接,源极与D2的漏极连接,漏极与第四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4的阳极连接;

OLED1的阴极、OLED2的阴极、OLED3的阴极、OLED4的阴极都与第端GND连接。

OLED1为位于第一行第一列的第一像素P1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2为位于第二行第一列的第二像素P2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3为位于第一行第二列的第三像素P3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4为位于第二行第二列的第四像素P4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图3B为P1、P2、P3、P4的位置示意图。

在图3A中,D1的栅极与第一节点a1连接,D2的栅极与第二节点a2连接,C1的第一端与第三节点b1连接,C2的第一端与第四节点b2连接。

在如图3A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所有的晶体管都为p型晶体管,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图3A中的晶体管也可以被替换为n型,在此对晶体管的类型并不作限定。

如图4所示,在高分辨率显示模式下,在第一时间段T1,

如图5A所示,在第一重置阶段T1-1,Reset输出低电平,将T5和T6打开,其它信号线都输出高电平,其余晶体管均关闭,a1与a2同时接入Vint;

如图5B所示,在第一补偿阶段T1-2,也即第一像素充电阶段,Scan1输出低电平,此时T3和T7导通,第一像素P1沿图5B中的路径充电,由于此时Data输出第一数据电压V1,所以充电的最终结果是a1点电势为V1+Vth1,b1点电势为Vdd,Vth1为D1的阈值电压,由于在图3A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D1为p型晶体管,因此Vth1小于0;

如图5C所示,在第二补偿阶段T1-3,也即第三像素充电阶段,Scan2输出低电平,此时T4和T8都导通,此时Data输出第三数据电压V3,所以充电的最终结果是:a2点电势为V3+Vth2,b2点电势为Vdd,Vth2为D2的阈值电压,由于在图3A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D2为p型晶体管,因此Vth2小于0;

如图5D所示,在第一像素发光阶段(即P1发光阶段)T1-4,EM和EM1输出低电平,D1的源极接入Vdd,D1驱动OLED1发光,根据饱和电流公式,流入OLED1的电流IOLED1如下:

IOLED1=K1×(VGS1–Vth1)2=K1×[Vdd–(V1–Vth1)–Vth1]2=K1×(Vdd–V1)2

其中,K1为D1的电流系数,VGS1为D1在T1-4时的栅源电压;

由上式中可以看到此时IOLED1已经不受Vth1的影响,只与V1有关。彻底解决了驱动晶体管由于工艺制程及长时间的操作造成阈值电压漂移而对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流产生影响的问题,保证OLED1的正常工作;

如图5E所示,在第三像素发光阶段(即P3发光阶段)T1-4,EM和EM3输出低电平,D2的源极接入Vdd,D2驱动OLED3发光,根据饱和电流公式,流入OLED3的电流IOLED3如下:

IOLED3=K2×(VGS2–Vth2)2=K2×[Vdd–(V3–Vth2)–Vth2]2=K2×(Vdd–V3)2

其中,K2为D2的电流系数,VGS2为D2在T1-5时的栅源电压;

由上式中可以看到此时IOLED3已经不受Vth2的影响,只与V3有关。彻底解决了驱动晶体管由于工艺制程及长时间的操作造成阈值电压漂移而对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流产生影响的问题,保证OLED3的正常工作;

如图4所示,在第二时间段T2,

在第二重置阶段T2-1,Reset输出低电平,将T5和T6打开,其它信号线都输出高电平,其余晶体管均关闭,a1与a2同时接入Vint;

在第三补偿阶段T2-2,也即第二像素充电阶段,Scan2输出低电平,此时T4和T8导通,第二像素P2充电,由于此时Data输出第二数据电压V2,所以充电的最终结果是a1点电势为V2+Vth1,b1点电势为Vdd,Vth1为D1的阈值电压,由于在图3A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D1为p型晶体管,因此Vth1小于0;

在第四补偿阶段T2-3,也即第四像素充电阶段,Scan2输出低电平,此时T4和T8都导通,此时Data输出第四数据电压V4,所以充电的最终结果是:a2点电势为V4+Vth2,b2点电势为Vdd,Vth2为D2的阈值电压,由于在图3A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D2为p型晶体管,因此Vth2小于0;

如图5F所示,在第二像素发光阶段(即P2发光阶段)T2-4,EM和EM2输出低电平,D1的源极接入Vdd,D1驱动OLED2发光,根据饱和电流公式,流入OLED2的电流IOLED1如下:

IOLED2=K1×(VGS3–Vth1)2=K1×[Vdd–(V2–Vth1)–Vth1]2=K1×(Vdd–V2)2

其中,K1为D1的电流系数,VGS3为D1在T2-4时的栅源电压;

由上式中可以看到此时IOLED2已经不受Vth1的影响,只与V2有关,彻底解决了驱动晶体管由于工艺制程及长时间的操作造成阈值电压漂移而对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流产生影响的问题,保证OLED2的正常工作;

如图5G所示,在第四像素发光阶段(即P4发光阶段)T2-5,EM和EM4输出低电平,D2的源极接入Vdd,D2驱动OLED4发光,根据饱和电流公式,流入OLED4的电流IOLED4如下:

IOLED4=K2×(VGS4–Vth2)2=K2×[Vdd–(V4–Vth2)–Vth2]2=K2×(Vdd–V4)2

其中,K2为D2电流系数,VGS4为D2在T2-5时的栅源电压;

由上式中可以看到此时IOLED4已经不受Vth2的影响,只与V4有关,彻底解决了驱动晶体管由于工艺制程及长时间的操作造成阈值电压漂移而对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流产生影响的问题,保证OLED4的正常工作。

由上可知,当处于高分辨率显示模式时,在第一时间段T1,第一像素P1先根据V1发光,然后第三像素P3根据V3发光,在第二时间段T2,第二像素P2先根据V2发光,然后第四像素P4根据V4发光。

如图6所示,在低分辨率显示模式下,重置和充电过程与高分辨率显示时一样,当显示的时候,在第一时间段T1,EM1和EM2同时打开,EM3和EM4同时打开,在第二时间段T2,EM1和EM2也同时打开,EM3和EM4也同时打开,EM1和EM2接入一个发光控制信号即可,EM3和EM4接入一个发光控制信号即可,减少了两条发光控制线的输入,从而有利于降低功耗。

图7A是在低分辨率显示模式下EM1和EM2同时发光的电路示意图,图7B是在低分辨率显示模式下EM3和EM4同时发光的电路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像素驱动电路,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显示控制信号生成步骤: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的驱动控制单元根据外部距离控制生成低分辨率控制信号或高分辨率控制信号;所述外部距离为人眼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

发光控制信号生成步骤: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的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根据所述低分辨率控制信号或所述高分辨率控制信号为M×N条发光控制线分别生成相应的发光控制信号;

显示驱动步骤:在扫描线输出的数据写入控制信号与M条发光控制线分别输出的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当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接收到所述低分辨率控制信号时,所述像素驱动单元包括的每一所述像素驱动子单元根据写入数据线的同一数据电压,控制与该像素驱动子单元连接的M个发光元件同时发光,当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接收到所述高分辨率控制信号时,所述像素驱动单元包括的每一所述像素驱动子单元根据分时接入该数据线上的M个数据电压,分别控制该M个发光元件分时发光;

N和M都为大于1的整数。

根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显示控制信号生成步骤包括:

所述驱动控制单元根据人眼和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控制生成低分辨率控制信号或高分辨率控制信号;

当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具体判断到所述距离大于或等于预定距离时,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向所述像素驱动单元发出低分辨率控制信号;

当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判断到所述距离小于所述预定距离时,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向所述像素驱动单元发出高分辨率控制信号。

具体的,当每一所述像素驱动子单元分别包括相互连接的驱动晶体管和像素驱动控制模块,该驱动晶体管通过该像素驱动控制模块分别与该M个发光元件连接时,所述显示驱动步骤包括:

当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接收到所述低分辨率控制信号时,在该扫描线输出的数据写入控制信号与M条发光控制线分别输出的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所述像素驱动控制模块根据写入该数据线的同一数据电压,控制所述驱动晶体管驱动与该像素驱动子单元连接的M个发光元件同时发光,并使得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源电压补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当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接收到所述高分辨率控制信号时,在该扫描线输出的数据写入控制信号与M条发光控制线分别输出的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所述像素驱动模块根据分时接入该数据线上的M个数据电压,分别控制所述驱动晶体管驱动该M个发光元件分时发光,并使得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源电压补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具体的,每一显示周期包括M个显示子周期,第n像素驱动控制模块包括重置子模块、第n充放电子模块、第n补偿子模块、第n驱动控制子模块和第n发光控制子模块时,

当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接收到所述高分辨率控制信号时,每一显示子周期包括依次分时设置的重置阶段、补偿阶段以及发光阶段,所述补偿阶段包括分时设置的N个补偿时间段,所述发光阶段包括分时设置的N个发光时间段;

在第m显示子周期内,

所述重置步骤包括:在重置阶段内,在重置端输出的重置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每一所述像素驱动控制模块包括重置子模块控制相应的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接入相应的起始信号;

所述补偿步骤包括:在补偿阶段内,在第n补偿时间段,在第n扫描线输出的第n数据写入控制信号的控制下,第n补偿子模块控制所述数据线上的数据电压写入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并通过控制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以使得所述第n充放电子模块充电或放电,直至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位为该数据电压与该第n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和值;

所述发光步骤包括:在发光阶段内,在第n发光时间段,第n驱动控制子模块在驱动控制线输出的驱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高电平输出端连接;在第m发光控制线输出的第m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第n发光控制子模块根据该数据电压控制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驱动与第n像素驱动控制模块连接的第m发光元件发光,并使得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源电压补偿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n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m为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权利要求12限定了当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接收到所述高分辨率控制信号时,

具体的,每一显示周期包括M个显示子周期,第n像素驱动控制模块包括重置子模块、第n充放电子模块、第n补偿子模块、第n驱动控制子模块和第n发光控制子模块时,

当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接收到所述低分辨率控制信号时,每一显示子周期包括依次分时设置的重置阶段、补偿阶段以及发光阶段,所述补偿阶段包括分时设置的N个补偿时间段,所述发光阶段包括分时设置的N个发光时间段;

在第m显示子周期内,

所述重置步骤包括:在重置阶段内,在重置端输出的重置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每一所述像素驱动控制模块包括重置子模块控制相应的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接入相应的起始信号;

所述补偿步骤包括:在补偿阶段内,在第n补偿时间段,在第n扫描线输出的第n数据写入控制信号的控制下,第n补偿子模块控制所述数据线上的数据电压写入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并通过控制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以使得所述第n充放电子模块充电或放电,直至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位为该数据电压与该第n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和值;

所述发光步骤包括:在发光阶段内,在第n发光时间段,第n驱动控制子模块在驱动控制线输出的驱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高电平输出端连接;在M个发光控制线输出的M个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第n发光控制子模块根据该数据电压控制与第n第n像素驱动控制模块连接的M个发光元件同时发光,并使得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栅源电压补偿所述第n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n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m为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还包括上述的像素驱动电路。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人眼探测装置;所述人眼探测装置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的驱动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检测人员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并将该距离发送至所述驱动控制单元;

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用于当判断到所述距离大于或等于预定距离时,向所述像素驱动单元发出低分辨率控制信号,当判断到所述距离小于所述预定距离时向所述像素驱动单元发出高分辨率控制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可以是基于Smart View(智能视图)显示模式的硅基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背板驱动电路,

本发明基于硅基OLED显示技术,实现人眼观察区域的分辨率可调,实现低功耗方式,将传统的相邻的单像素补偿单元合二为一,两者共用一条数据线路(一条数据线控制两个补偿电路),能够压缩补偿的TFT(薄膜晶体管)器件个数,这样可大幅缩减Pixel Pitch(像素间距)大小,获得更高的画质品质获得更高的PPI。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硅基OLED上设计的探测单元,准确的确定人眼的位置距离,当人眼距离屏幕较近时,屏幕呈现高分辨率,当人眼距离屏幕较远时,屏幕呈现低分辨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panel(面板)本身的功耗,使得屏幕可以有选择的进行分辨率切换,真正实现分辨率可调的效果。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