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矩阵基板、显示面板以及具备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412690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有源矩阵基板、显示面板以及具备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有源矩阵基板、显示面板以及具备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栅极驱动器的配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在有源矩阵基板的相邻的2个边形成有栅极驱动器和源极驱动器的显示面板。在特表2004-538511号公报中,公开了将驱动被供应数据信号的列地址导体的行驱动电路和驱动被供应行选择信号的行地址导体的列驱动电路设置于像素元素阵列的1边的技术。在特表2004-538511号公报中,通过这样构成,使得保持像素元素阵列等的支撑体的、像素元素阵列的周边区域不受这些驱动电路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此外,在与使栅极线成为选择或者非选择的状态相应的电位在有源矩阵基板中是从与源极线平行的1边侧提供给栅极线的情况下,越往栅极线的末端侧,电位的钝化程度越大。因此,需要在设想会发生栅极线上的电位的钝化的位置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另外,如上述的特表2004-538511号公报那样,通过将栅极驱动器和源极驱动器设置于有源矩阵基板的1边侧,对于其它3边,能进行窄边框化。然而,在上述的特表2004-538511号公报中,栅极线的绕行距离与以往相比变长,栅极线的负荷变大。其结果是,提供给栅极线的电位发生钝化,难以高速驱动栅极线。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降低提供给有源矩阵基板上的栅极线等配线的电位的钝化,高速驱动配线,并且能谋求窄边框化的技术。第1发明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具备:多条数据线;多条配线,其与上述多条数据线交叉,至少包含栅极线;以及驱动电路,其与上述多条配线中的至少一部分连接,根据从包含由上述数据线和上述栅极线规定的像素区域的显示区域的外侧供应的控制信号,控制该配线的电位,上述驱动电路包含多个开关元件,上述多个开关元件中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上述像素区域。第2发明是,在第1发明中,上述驱动电路与各条上述栅极线连接,根据上述控制信号,向上述栅极线施加选择电压和非选择电压中的一方,从而控制上述栅极线的电位。第3发明是,在第1或者第2发明中,具备:第1端子部,其设置于上述显示区域的外侧,向上述多条数据线供应数据信号;以及第2端子部,其设置于上述显示区域的外侧,向上述驱动电路供应上述控制信号,上述第1端子部和上述第2端子部设置于在上述显示区域中与上述栅极线平行的一边的外侧。第4发明是,在第2或者第3发明的上述像素区域中,还具备与上述栅极线和上述数据线连接的像素电极,在上述驱动电路的开关元件中的形成于上述像素区域的开关元件与上述像素电极之间形成有包括具有透明性的导电膜的屏蔽层。第5发明是,在第2或者第3发明的上述像素区域中,还具备与上述栅极线和上述数据线连接的像素电极,上述驱动电路的开关元件中的形成于上述像素区域的开关元件形成在与上述像素电极不重叠的位置。第6发明是,在第2至第5的任一发明中,在未形成有上述驱动电路的开关元件的像素区域中,为使开口率与形成有上述驱动电路的开关元件的上述像素区域的开口率大致相同,还设置有调整用配线。第7发明是,在第3至第6的任一发明中,具备:第1绝缘层,其形成于形成有上述栅极线的栅极配线层与形成有上述数据线的数据配线层之间;控制信号配线,其在上述像素区域中以与上述数据线大致平行的方式形成于上述数据配线层,将来自上述第2端子部的上述控制信号供应给上述驱动电路;第2绝缘层,其具有比上述第1绝缘层的厚度大的厚度,形成于上述数据配线层的上层,具有贯通至上述数据配线层的接触孔;以及导电层,其形成于上述接触孔,上述控制信号配线在与上述栅极线重叠的部分是不连续的,在不连续部分,通过上述第2绝缘层的上述接触孔中的上述导电层连接。第8发明是,在第3至第6的任一发明中,在上述像素区域中,还具备将来自上述第2端子部的上述控制信号供应给上述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配线,上述控制信号配线以上述控制信号配线的至少一部分在与上述像素区域中的2条上述数据线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的位置大致平行于上述数据线的方式配置。第9发明是,在第2至第8的任一发明中,在上述像素区域中,还具备与上述数据线和上述栅极线连接的像素开关元件,从上述栅极线的与上述像素开关元件的栅极端子连接的位置到上述数据线与上述栅极线的交叉位置为止的上述栅极线的部分以及未连接上述栅极端子的一侧的上述数据线与上述栅极线的交叉位置附近的上述栅极线的部分具有宽度比上述栅极线的最大宽度窄的部分。第10发明是,在第2至第9的任一发明中,上述像素区域与多种颜色中的任意一种颜色对应,上述驱动电路形成于与上述多种颜色中的一种颜色对应的上述像素区域。第11发明是,在第2至第10的任一发明中,形成有上述驱动电路的开关元件的上述像素区域中的在上述栅极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比其它像素区域中的上述宽度大。第12发明是,在第8至第11的任一发明中,在上述像素区域中,具有:像素电极,其与上述栅极线和上述数据线连接;以及辅助电容电极,其与上述像素电极连接,第12发明具备:辅助电容配线,其在上述显示区域的外侧与上述辅助电容电极连接,向上述辅助电容电极供应指定的电位;以及低阻抗配线,其在上述像素区域中与上述辅助电容电极连接,并且与上述辅助电容配线连接。第13发明是,在第2至第12的任一发明中,对上述栅极线各设置有多个上述驱动电路。第14发明是,在第2至第13的任一发明中,上述显示区域沿着上述栅极线的排列方向分割为多个分割区域,对上述多个分割区域中各自配置的上述栅极线设置的上述驱动电路以按每个上述分割区域决定的频率向上述栅极线施加选择电压和非选择电压中的一方。第15发明是,在第3至第13的任一发明中,上述多条栅极线为N条(N为自然数),对每条上述栅极线设置有第1个~第M个(M为自然数,M≥2)的M个上述驱动电路,对第n行(1≤n≤N)上述栅极线设置的上述M个驱动电路按上述第1个驱动电路至上述第M个驱动电路的顺序向上述第n行栅极线施加选择电压,上述M个驱动电路中的第2个上述驱动电路至上述第M个驱动电路在紧前的上述驱动电路向第n+1行上述栅极线施加上述选择电压的定时,向上述第n行栅极线施加上述选择电压,上述第1端子部在由上述第M个驱动电路向上述第n行栅极线施加选择电压的定时,将应写入到由上述第n行栅极线和上述数据线规定的上述像素区域的图像的数据信号供应给上述数据线。第16发明是,在第2至第13的任一发明中,上述像素区域包括多个副像素区域,上述配线包含上述栅极线和副栅极线,一个上述副像素区域中具备与上述栅极线和上述数据线连接的像素电极,其它副像素区域中具备与上述副栅极线和上述数据线连接的像素电极以及连接在上述像素电极与上述一个副像素区域中的上述像素电极之间的电容器,上述驱动电路包含在未配置有上述开关元件的像素区域中对每条上述副栅极线设置有一个的副栅极线驱动部,上述副栅极线驱动部根据上述控制信号,向上述副栅极线施加选择电压和非选择电压中的一方,在一个水平期间中,在上述栅极线被施加了选择电压后,上述副栅极线驱动部向上述副栅极线施加选择电压。第17发明是,在第2至第13的任一发明中,上述像素区域包括多个副像素区域,上述配线包含上述栅极线、副栅极线以及辅助电容配线,上述多个副像素区域中各自具备与上述栅极线和上述数据线连接的像素电极,一个上述副像素区域中具备辅助电容和开关元件,上述辅助电容与上述辅助电容配线连接,上述开关元件具有与上述副栅极线连接的栅极端子、与上述一个副像素区域中的上述像素电极连接的源极端子以及与上述辅助电容连接的漏极端子,上述驱动电路包含在未配置有上述开关元件的像素区域中对每条上述副栅极线设置一个的副栅极线驱动部,上述副栅极线驱动部向上述副栅极线施加选择电压和非选择电压中的一方,上述副栅极线驱动部在上述栅极线被施加了选择电压后,根据上述控制信号,向上述副栅极线施加选择电压。第18发明是,在第2至第13的任一发明中,上述像素区域包括多个副像素区域,上述配线包含上述栅极线、第1辅助电容配线和第2辅助电容配线,上述多个副像素区域各自具备与上述栅极线和上述数据线连接的像素电极,一个上述副像素区域中具备与上述一个副像素区域中的上述像素电极和上述第1辅助电容配线连接的第1辅助电容,其它副像素区域中具备与上述其它副像素区域中的上述像素电极和上述第2辅助电容配线连接的第2辅助电容,上述驱动电路包含形成于上述显示区域并控制上述第1辅助电容配线和上述第2辅助电容配线的电位的辅助电容线控制元件,上述辅助电容线控制元件在上述栅极线被施加了选择电压后,以使上述第1辅助电容配线和上述第2辅助电容配线的电位成为相反相位的方式,向上述第1辅助电容配线和上述第2辅助电容配线施加电压。第19发明是,在第2至第13的任一发明中,上述配线包含上述栅极线和辅助电容配线,上述像素区域中具备:像素电极,其与上述栅极线和上述数据线连接;以及辅助电容,其与上述像素电极和上述辅助电容配线连接,上述驱动电路包含对每条上述辅助电容配线设置有一个的辅助电容配线驱动部,上述辅助电容配线驱动部根据上述控制信号,向上述辅助电容配线施加与上述数据线的电压为相同极性的电压。第20发明是,在第2至第9的任一发明中,在上述显示区域的上述栅极线的延伸方向的K(K为自然数,K≥2)个区域中,对上述区域之间相互不同的每K行的上述栅极线设置有一个上述驱动电路。第21发明是,在第20发明中,上述像素区域与多种颜色中的任意一种颜色对应,上述驱动电路形成于与上述多种颜色中的一种颜色对应的上述像素区域。第22发明是,在第21发明中,形成有上述驱动电路的开关元件的上述像素区域中的在上述栅极线和上述数据线中的至少一方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比其它像素区域中的上述宽度大。第23发明是,在第2至第13的任一发明中,上述配线包含上述栅极线和共用电极线,上述像素区域中具有:像素电极,其与上述栅极线和上述数据线连接;以及辅助电容,其与上述像素电极和上述共用电极线连接,上述驱动电路包含在未形成有上述开关元件的像素区域中对每条上述共用电极线设置有一个的共用电极驱动部,上述共用电极驱动部根据上述控制信号,向上述共用电极线施加与上述数据线的电位极性相反的电压。第24发明是,在第1至第4的任一发明中,上述配线包含上述栅极线和发光控制线,上述像素区域中具有:发光元件;电气电路,其与上述数据线和上述栅极线连接;以及发光控制开关元件,其具有与上述发光控制线连接的栅极端子、与上述电气电路连接的源极端子以及与上述发光元件连接的漏极端子,上述驱动电路包含对每条上述发光控制线设置有一个的发光控制线驱动部,上述发光控制线驱动部根据上述控制信号,控制上述发光控制线的电位。第25发明所涉及的显示面板具备:第1至第22的任一发明的有源矩阵基板;相对基板,其具备彩色滤光片和相对电极;以及液晶层,其夹持在上述有源矩阵基板与上述相对基板之间。第26发明具备:第23发明的有源矩阵基板;相对基板,其具备彩色滤光片;以及液晶层,其夹持在上述有源矩阵基板与上述相对基板之间。第27发明是,在第25或者第26发明的上述有源矩阵基板中,上述驱动电路的至少一部分元件配置于上述像素区域中的根据上述液晶层的取向状态而产生的暗线区域。第28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具备:第25至第27的任一发明的显示面板和收纳上述显示面板的箱体,上述箱体具有:第1盖部,其包含透镜部,上述透镜部设置在与上述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的一部分和显示区域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观察者侧的表面为曲面形状;以及第2盖部,其至少覆盖上述显示面板的侧面。根据本发明的构成,能够降低提供给有源矩阵基板上的配线的电位的钝化,高速驱动配线。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栅极驱动器的等效电路的一例的图。图5A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栅极驱动器的配置例的示意图。图5B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栅极驱动器的配置例的示意图。图5C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栅极驱动器的配置例的示意图。图6是将形成有图5B所示的TFT-A的像素区域放大的俯视图。图7A是将图6中的TFT-PIX的部分沿I-I线截断得到的截面的示意图。图7B是将图6中的接触部CH1沿II-II线截断得到的截面的示意图。图7C是将图6中的TFT-A的部分沿III-III线截断得到的截面的示意图。图7D是将图6中的接触部CH2沿IV-IV线截断得到的截面的示意图。图8A是将图5B所示的像素区域204R放大的俯视图。图8B是将图5B所示的像素区域205R放大的俯视图。图8C是将图5A所示的像素区域203R放大的俯视图。图8D是将图5C所示的像素区域205B放大的俯视图。图8E是将图5B所示的像素区域203B放大的俯视图。图8F是将图5A所示的像素区域201B和202R放大的俯视图。图9是栅极驱动器扫描栅极线时的时序图。图10A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栅极驱动器的配置例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图10B是将配置在显示区域内的栅极驱动器的像素区域放大的俯视图。图11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的示意图。图12是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从显示面出射的光线的前进方向的图。图13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中的有源矩阵基板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图14是说明第4实施方式中的各分割区域的栅极线的驱动定时的图。图15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中的各分割区域的数据的写入的时序图。图16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中的各分割区域的数据的写入的时序图。图17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中的有源矩阵基板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图18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中的起始脉冲的输入定时的图。图19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中的各栅极线的驱动定时的图。图20是将图17所示的像素放大的示意图。图21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中的数据的写入的时序图。图22是示意性示出第6实施方式中的形成有开关元件(TFT-F)的像素区域的俯视图。图23是将图22中的接触部CH6沿V-V线截断得到的截面的示意图。图24A是将第7实施方式中的栅极线与源极线的交叉部分放大的示意图。图24B是示出第7实施方式中的栅极线的变形例的图。图24C是示出第7实施方式中的栅极线的变形例的图。图25A是示意性示出第8实施方式中的栅极驱动器非形成区域的俯视图。图25B是示出第8实施方式的应用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图。图25C是示出第8实施方式的应用例中的像素电位的变化的图。图26是示出第9实施方式中的像素的等效电路的图。图27A是示意性示出第9实施方式中的形成有栅极驱动器和辅助电容信号配线的像素区域的图。图27B是示意性示出第9实施方式中的形成有栅极驱动器和辅助电容信号配线的像素区域的图。图28是示出图26所示的像素的驱动的时序图。图29是示出第10实施方式中的像素的等效电路的图。图30是示出第10实施方式中的CS驱动器的等效电路的图。图31A是示意性示出第10实施方式中的形成有CS驱动器和栅极驱动器的像素区域的图。图31B是示意性示出第10实施方式中的形成有CS驱动器和栅极驱动器的像素区域的图。图32是示出图30所示的CS驱动器的动作的时序图。图33A是示出第10实施方式中的栅极驱动器和CS驱动器的动作的时序图。图33B是示出图29所示的像素的驱动的时序图。图34是示出第11实施方式中的像素的等效电路的图。图35A是示意性示出第11实施方式中的形成有栅极驱动器11_A的像素区域的图。图35B是示意性示出第11实施方式中的形成有栅极驱动器11_A的像素区域的图。图36A是示意性示出第11实施方式中的形成有栅极驱动器11_B的像素区域的图。图36B是示意性示出第11实施方式中的形成有栅极驱动器11_B的像素区域的图。图37是示出第11实施方式中的各副像素的驱动的时序图。图38是示出第12实施方式中的像素的等效电路的图。图39A是示意性示出第12实施方式中的形成有栅极驱动器11_1的像素区域的图。图39B是示意性示出第12实施方式中的形成有栅极驱动器11_1的像素区域的图。图39C是示意性示出第12实施方式中的形成有栅极驱动器11_2的像素区域的图。图39D是示意性示出第12实施方式中的形成有栅极驱动器11_2的像素区域的图。图40是示出第12实施方式中的像素的驱动的时序图。图41是示出第13实施方式中的像素的等效电路的图。图42是示意性示出图41所示的像素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图43是示意性示出第13实施方式中的栅极驱动器和CS驱动器的等效电路的图。图44A是示出第13实施方式中的形成有栅极驱动器和CS驱动器的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44B是示出第13实施方式中的形成有栅极驱动器和CS驱动器的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45是示出第13实施方式中的栅极线和辅助电容配线的驱动的时序图。图46是示出第13实施方式中的像素的每一帧的驱动的时序图。图47是示出第14实施方式中的像素的等效电路的图。图48是示意性示出图47所示的像素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图49是示出第14实施方式中的栅极驱动器和COM驱动器的等效电路的图。图50A是示出第14实施方式中的形成有栅极驱动器和COM驱动器的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50B是示出第14实施方式中的形成有栅极驱动器和COM驱动器的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51是示出第14实施方式中的栅极线和共用电极线的驱动的时序图。图52是示出第14实施方式中的像素的每一帧的驱动的时序图。图53是示出第15实施方式中的像素的等效电路的图。图54是示意性示出图53所示的像素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图55A是示出图53所示的像素的未产生横电场的状态的示意图。图55B是示出图53所示的像素的产生了横电场的状态的示意图。图56是示出变形例1中的栅极驱动器的连接例的俯视图。图57是示出变形例2中的栅极驱动器的连接例的俯视图。图58是示出变形例3中的像素区域的构成的俯视图。图59是示出变形例4中的栅极驱动器的连接例的俯视图。图60A是示出VA模式的情况下的配线例的俯视图。图60B是示出FFS模式的情况下的配线例的俯视图。图60C是示出IPS模式的情况下的配线例的俯视图。图61A是变形例6所涉及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61B是变形例6所涉及的瓷砖状面板的示意图。图62是示出变形例7中的栅极驱动器的等效电路的一例的图。图63A是示出形成有TFT-A的像素区域的俯视图。图63B是说明因netA和源极线的寄生电容而在栅极线产生的噪声的图。图64A是示出因netA和源极线的寄生电容而产生的噪声的极性图案的例子的图。图64B是示出因netA和源极线的寄生电容而产生的噪声的极性图案的例子的图。图64C是示出因netA和源极线的寄生电容而产生的噪声的极性图案的例子的图。图65是采用变形例7中的栅极驱动器的情况下的波形图。图66是示出变形例7中的电容器Cab的连接例的俯视图。图67是示出变形例10中的像素的等效电路的图。图68A是示出变形例10中的控制发光控制线的电位的EL驱动器的等效电路的图。图68B是示出变形例10中的栅极线和发光控制线的驱动的时序图。图69A是变形例10中的配置有栅极驱动器和EL驱动器的像素的示意图。图69B是变形例10中的配置有栅极驱动器和EL驱动器的像素的示意图。图69C是变形例10中的配置有栅极驱动器和EL驱动器的像素的示意图。图69D是变形例10中的配置有栅极驱动器和EL驱动器的像素的示意图。图69E是变形例10中的配置有栅极驱动器和EL驱动器的像素的示意图。图70是示出图67所示的像素的驱动的时序图。图71是示出变形例11中的有源矩阵基板的构成例的图。图72是示出变形例12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图73A是示出图72所示的栅极驱动器11x的等效电路的图。图73B是示出图72所示的栅极驱动器11y的等效电路的图。图74是将配置有图73B所示的栅极驱动器11y的像素区域的一部分简化的示意图。图75A是配置栅极驱动器11y的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75B是将图75A所示的虚线框的部分放大的示意图。图76A是配置有图75A所示的栅极驱动器11y的像素区域的示意图。图76B是将图76A所示的虚线框的部分放大的示意图。图77是示出栅极驱动器11x(n)的配置例的示意图。图78A是示出变形例14中的像素的一例的图。图78B是示出变形例14中的配线15L1的配置例的示意图。图78C是示出变形例14中的配线15L1的配置例的示意图。图79A是示出变形例14中的配线15L1的配置例的示意图。图79B是示出变形例14中的配线15L1的配置例的示意图。图80是示出变形例15中的辅助电容电极和辅助电容配线的示意图。图81A是举例说明变形例15的构成例1中的像素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图81B是将图81A所示的像素PIX沿A-A线截断得到的截面图。图82A是举例说明变形例15的构成例2中的像素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图82B是将图82A所示的像素PIX沿B-B线截断得到的截面图。图83A是举例说明变形例15的构成例3中的像素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图83B是将图83A所示的像素PIX沿C-C线截断得到的截面图。图83C是将图83A所示的像素PIX沿C-C线截断得到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具备:多条数据线;多条配线,其与上述多条数据线交叉,至少包含栅极线;以及驱动电路,其与上述多条配线中的至少一部分连接,根据从包含由上述数据线和上述栅极线规定的像素区域的显示区域的外侧供应的控制信号,控制该配线的电位,上述驱动电路包含多个开关元件,上述多个开关元件中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上述像素区域(第1构成)。在第1构成中,连接驱动电路的配线可以是栅极线,也可以是其它配线。与数据线交叉的配线中的至少一部分配线的电位是由驱动电路根据从显示区域的外侧供应的控制信号而控制的。构成驱动电路的开关元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像素区域内。因此,与从配线的一端侧控制配线的电位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配线的另一端侧的电位的钝化,能够高速驱动配线。另外,由于驱动电路的至少一部分开关元件配置在像素区域内,因此,与将驱动电路的所有的开关元件配置在像素区域的外侧的情况相比,能够谋求窄边框化。第2构成可以是,在第1构成中,上述驱动电路与各条上述栅极线连接,根据上述控制信号,向上述栅极线施加选择电压和非选择电压中的一方,从而控制上述栅极线的电位。根据第2构成,由至少一部分开关元件设置于像素区域的驱动电路向栅极线施加选择电压和非选择电压中的一方。因此,能降低栅极线的端部附近的电位的钝化,因而能够将栅极线高速地切换为选择或者非选择的状态。另外,由于控制栅极线的电位的驱动电路的至少一部分开关元件配置在像素区域内,因此,与将该驱动电路配置于像素区域的外侧的情况相比,能够谋求窄边框化。第3构成可以是,在第1或者第2构成中,具备:第1端子部,其设置于上述显示区域的外侧,向上述多条数据线供应数据信号;以及第2端子部,其设置于上述显示区域的外侧,向上述驱动电路供应上述控制信号,上述第1端子部和上述第2端子部设置于在上述显示区域中与上述栅极线平行的一边的外侧。根据第3构成,在与栅极线平行的显示区域的一边的外侧设置第1端子部和第2端子部。因此,能够从显示区域中的与栅极线平行的一边的外侧对显示区域内的数据线和驱动电路分别供应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因而对于显示区域的其它边的外侧,能够谋求窄边框化。第4构成可以是,在第2或者第3构成的上述像素区域中,还具备与上述栅极线和上述数据线连接的像素电极,在上述驱动电路的开关元件中的形成于上述像素区域的开关元件与上述像素电极之间形成有包括具有透明性的导电膜的屏蔽层。根据第4构成,能够降低设置于像素区域的像素电极与驱动电路的开关元件的干扰。第5构成可以是,在第2或者第3构成的上述像素区域中,还具备与上述栅极线和上述数据线连接的像素电极,上述驱动电路的开关元件中的形成于上述像素区域的开关元件形成在与上述像素电极不重叠的位置。根据第5构成,能够降低设置于像素区域的像素电极与驱动电路的开关元件的干扰。第6构成可以是,在第2至第5的任一构成中,在未形成有上述驱动电路的开关元件的像素区域中,为使开口率与形成有上述驱动电路的开关元件的上述像素区域的开口率大致相同,还设置有调整用配线。根据第6构成,能减小配置有驱动电路的开关元件的像素区域与未配置驱动电路的开关元件的像素区域的开口率的差。因此,能够降低因配置有驱动电路的开关元件的像素区域与未配置驱动电路的开关元件的像素区域的开口率的差而导致的亮度不均。第7构成可以是,在第3至第6的任一构成中,具备:第1绝缘层,其形成于形成有上述栅极线的栅极配线层与形成有上述数据线的数据配线层之间;控制信号配线,其在上述像素区域中以与上述数据线大致平行的方式形成于上述数据配线层,将来自上述第2端子部的上述控制信号供应给上述驱动电路;第2绝缘层,其具有比上述第1绝缘层的厚度大的厚度,形成于上述数据配线层的上层,具有贯通至上述数据配线层的接触孔;以及导电层,其形成于上述接触孔,上述控制信号配线在与上述栅极线重叠的部分是不连续的,在不连续部分,通过上述第2绝缘层的上述接触孔中的上述导电层连接。根据第7构成,在形成控制信号配线的数据配线层的上层,形成有厚度比第1绝缘层大的第2绝缘层。在隔着第1绝缘层与栅极线重叠的部分,控制信号配线是不连续的,不连续部分由设置于第2绝缘层的接触孔中的导电层连接。在隔着第1绝缘层而在栅极线上设置有控制信号配线的情况下,有时会因栅极线与控制信号配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发生控制信号的延迟、紊乱。在本构成中,控制信号配线未形成在与栅极线重叠的部分,控制信号配线的不连续部分通过设置于第2绝缘层的接触孔连接。因此,相比于在与栅极线重叠的位置形成有控制信号配线的情况,能够使控制信号配线与栅极线更为分开,能够不易产生因栅极线和控制信号配线的寄生电容而导致的控制信号的延迟、紊乱。第8构成可以是,在第3至第6的任一在上述像素区域中,还具备将来自上述第2端子部的上述控制信号供应给上述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配线,上述控制信号配线以上述控制信号配线的至少一部分在与上述像素区域中的2条上述数据线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的位置大致平行于上述数据线的方式配置。根据第8构成,配置于像素区域的控制信号配线的至少一部分在与该像素区域中的2条数据线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的位置配置为与数据线大致平行。因此,与控制信号配线配置在数据线的附近的情况相比,能降低控制信号配线对数据线的噪声。第9构成可以是,在第2至第8的任一构成中,在上述像素区域中,还具备与上述数据线和上述栅极线连接的像素开关元件,从上述栅极线的与上述像素开关元件的栅极端子连接的位置到上述数据线和上述栅极线的交叉位置为止的上述栅极线的部分以及未连接上述栅极端子的一侧的上述数据线与上述栅极线的交叉位置附近的上述栅极线的部分具有宽度比上述栅极线的最大宽度窄的部分。根据第9构成,从像素开关元件的栅极端子的连接位置到与数据线的交叉位置为止的栅极线的部分以及未连接栅极端子的一侧的栅极线与数据线的交叉位置附近的栅极线的部分具有宽度比栅极线的最大宽度窄的部分。因此,宽度比栅极线的最大宽度窄的部分与其它部分相比较容易切断。在栅极线与数据线的交叉位置附近发生短路的情况下,通过将宽度比栅极线的最大宽度小的部分切断而使短路部分分离,能够使数据线和像素开关元件继续发挥功能。第10构成可以是,在第2至第9的任一构成中,上述像素区域与多种颜色中的任意一种颜色对应,上述驱动电路形成于与上述多种颜色中的一种颜色对应的上述像素区域。根据第10构成,像素区域与多种颜色中的任意一种颜色对应。在与多种颜色中的任意一种颜色对应的像素区域设置驱动电路的开关元件。在彩色滤光片设置于相对基板的情况下,像素区域配置在与彩色滤光片中的1种颜色对应的位置。例如,通过将驱动电路的开关元件设置到与不易受亮度影响的颜色对应的像素区域,能够降低因形成有开关元件的像素区域与其它像素区域的开口率的差而导致的颜色不均等。第11构成可以是,在第2至第10的任一构成中,形成有上述驱动电路的开关元件的上述像素区域中的在上述栅极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比其它像素区域中的上述宽度大。根据第11构成,能使得设置有驱动电路的开关元件的像素区域和其它像素区域的开口率大致均匀化,因此,能够使整个显示画面的亮度均匀化。第12构成可以是,在第8至第11的任一构成中的上述像素区域,具有:像素电极,其与上述栅极线和上述数据线连接;以及辅助电容电极,其与上述像素电极连接,第12构成具备:辅助电容配线,其在上述显示区域的外侧与上述辅助电容电极连接,向上述辅助电容电极供应指定的电位;以及低阻抗配线,其在上述像素区域中与上述辅助电容电极连接,并且与上述辅助电容配线连接。根据第12构成,具备低阻抗配线,上述低阻抗配线与辅助电容配线连接,并且在像素区域中与辅助电容电极连接,上述辅助电容配线在显示区域的外侧与连接到像素电极的辅助电容电极连接。因此,即使由于配置于像素区域的控制信号配线而导致该像素区域中的辅助电容电极受到噪声的影响,辅助电容配线的电位偏离了从辅助电容配线供应的指定的电位,也能够使其通过低阻抗配线恢复到指定的电位。第13构成可以是,在第2或者第3的任一构成中,对上述栅极线各设置有多个上述驱动电路。根据第13构成,对各栅极线设置有多个驱动电路。因此,与对各栅极线设置单个驱动电路的情况相比,能够将栅极线高速地切换为选择状态。第14构成可以是,在第2至第13的任一构成中,上述显示区域沿着上述栅极线的排列方向分割为多个分割区域,对上述多个分割区域中各自配置的上述栅极线设置的上述驱动电路以按每个上述分割区域决定的频率向上述栅极线施加选择电压。根据第14构成,驱动电路以按每个分割区域而不同的频率向栅极线施加选择电压。因此,能够根据各分割区域中显示的图像,向各分割区域中的栅极线施加选择电压。第15构成可以是,在第3至第13的任一构成中,上述多条栅极线为N条(N为自然数),对每条上述栅极线设置有第1个~第M个(M为自然数,M≥2)的M个上述驱动电路,对第n行(1≤n≤N)上述栅极线设置的上述M个驱动电路按上述第1个驱动电路至上述第M个驱动电路的顺序向上述第n行栅极线施加选择电压,上述M个驱动电路中的第2个上述驱动电路至上述第M个驱动电路在紧前的上述驱动电路向第n+1行上述栅极线施加上述选择电压的定时,向上述第n行栅极线施加上述选择电压,上述第1端子部在由上述第M个驱动电路向上述第n行栅极线施加选择电压的定时,将应写入到由上述第n行栅极线和上述数据线规定的上述像素区域的图像的数据信号供应给上述数据线。根据第15构成,对每条栅极线设置有M个驱动电路,按第1驱动电路至第M个驱动电路的顺序向栅极线施加选择电压。第2驱动电路至第M个驱动电路在紧前的驱动电路向第n+1行栅极线施加选择电压的定时,向第n行栅极线施加选择电压。与第n行栅极线交叉的数据线在第n行栅极线被施加选择电压的定时被供应数据信号。也就是说,第n行栅极线由M个驱动电路切换为选择状态M次。因此,能够在向与第n行栅极线交叉的数据线输入数据信号之前,将第n行栅极线预充电,能够使数据的写入速度高速化。第16构成可以是,在第2至第13的任一构成中,上述像素区域包括多个副像素区域,上述配线包含上述栅极线和副栅极线,一个上述副像素区域中具备与上述栅极线和上述数据线连接的像素电极,其它副像素区域中具备与上述副栅极线和上述数据线连接的像素电极以及连接在上述像素电极与上述一个副像素区域中的上述像素电极之间的电容器,上述驱动电路包含在未配置有上述开关元件的像素区域中对每条上述副栅极线设置有一个的副栅极线驱动部,上述副栅极线驱动部根据上述控制信号,向上述副栅极线施加选择电压和非选择电压中的一方,在一个水平期间中,在上述栅极线被施加了选择电压后,上述副栅极线驱动部向上述副栅极线施加选择电压。根据第16构成,在一个水平期间中栅极线被施加选择电压时,一个副像素区域中的像素电极被施加与对源极线输入的数据信号相应的电压。当栅极线被施加非选择电压时,一个副像素区域的电位成为悬浮状态。并且,由副栅极线驱动部向副栅极线施加选择电压,与数据信号相应的电压被施加到其它副像素区域中的像素电极。由此,一个副像素区域的电位会通过电容器放大。其结果是,一个副像素区域与其它副像素区域相比成为高亮度的显示。另外,由于副栅极线驱动部设置在像素区域内,因此,与设置于显示区域的外侧的情况相比,能够谋求窄边框化。第17构成可以是,在第2至第13的任一构成中,上述像素区域包括多个副像素区域,上述配线包含上述栅极线、副栅极线以及辅助电容配线,上述多个副像素区域中各自具备与上述栅极线和上述数据线连接的像素电极,一个上述副像素区域中具备辅助电容和开关元件,上述辅助电容与上述辅助电容配线连接,上述开关元件具有与上述副栅极线连接的栅极端子、与上述一个副像素区域中的上述像素电极连接的源极端子以及与上述辅助电容连接的漏极端子,上述驱动电路包含在未配置有上述开关元件的像素区域中对每条上述副栅极线设置有一个的副栅极线驱动部,上述副栅极线驱动部向上述副栅极线施加选择电压和非选择电压中的一方,上述副栅极线驱动部在上述栅极线被施加了选择电压后,根据上述控制信号,向上述副栅极线施加选择电压。根据第17构成,在栅极线被施加选择电压时,与输入到数据线的数据信号相应的电压被施加到各副像素区域中的像素电极。当在栅极线被施加选择电压后,由副栅极线驱动部向副栅极线施加选择电压时,在一个副像素区域中,辅助电容的电荷通过开关元件在像素电极之间再分配。由此,其它副像素区域成为与数据信号的电压相应的像素电位,一个副像素区域在成为与数据信号的电压相应的像素电位后,根据辅助电容配线的电位而增减。因此,像素电位在一个副像素区域与其它副像素区域之间不同,能在1个像素区域中以不同的亮度显示图像。另外,由于副栅极线驱动部设置在像素区域内,因此,与设置于显示区域的外侧的情况相比,能够谋求窄边框化。第18构成可以是,在第2至第13的任一构成中,上述像素区域包括多个副像素区域,上述配线包含上述栅极线、第1辅助电容配线和第2辅助电容配线,上述多个副像素区域各自具备与上述栅极线和上述数据线连接的像素电极,一个上述副像素区域中具备与上述一个副像素区域中的上述像素电极和上述第1辅助电容配线连接的第1辅助电容,其它副像素区域中具备与上述其它副像素区域中的上述像素电极和上述第2辅助电容配线连接的第2辅助电容,上述驱动电路包含形成在上述显示区域内并控制上述第1辅助电容配线和上述第2辅助电容配线的电位的辅助电容线控制元件,上述辅助电容线控制元件在上述栅极线被施加了选择电压后,以使上述第1辅助电容配线和上述第2辅助电容配线的电位成为相反相位的方式,向上述第1辅助电容配线和上述第2辅助电容配线施加电压。根据第18构成,第1辅助电容配线和第2辅助电容配线在栅极线的一个水平期间经过后由辅助电容控制元件施加电压,使第1辅助电容配线和第2辅助电容配线的电位成为相反相位。在栅极线的一个水平期间中,数据线的电位施加到一个副像素区域的像素电极和其它副像素区域的像素电极。在栅极线被施加选择电压后,第1辅助电容和第2辅助电容所保持的电荷根据第1辅助电容配线和第2辅助电容配线的电位而增减。由此,能够使一个副像素区域与其它副像素区域相比像素电位变高,使其与其它副像素区域相比以高亮度进行显示。另外,由于辅助电容控制元件设置在像素区域内,因此,与设置于显示区域的外侧的情况相比,能够谋求窄边框化。第19构成可以是,在第2至第13的任一构成中,上述配线包含上述栅极线和辅助电容配线,上述像素区域中具备:像素电极,其与上述栅极线和上述数据线连接;以及辅助电容,其与上述像素电极和上述辅助电容配线连接,上述驱动电路包含对每条上述辅助电容配线设置有一个的辅助电容配线驱动部,上述辅助电容配线驱动部根据上述控制信号,向上述辅助电容配线施加与上述数据线的电压为相同极性的电压。根据第19构成,由辅助电容配线驱动部向辅助电容配线施加与数据线为相同极性的电压。像素电极的电位根据辅助电容配线的电位而通过辅助电容进行变化。因此,在数据线为正极性的电位的情况下,辅助电容配线被施加正极性的电压。像素电极成为与数据线相应的电位,电位通过辅助电容增加。因此,与不具备本构成的情况下相比,能够降低施加到像素电极的数据信号的振幅,能够降低功耗。另外,由于辅助电容配线驱动部设置在像素区域内,因此,与设置在显示区域外的情况相比,能够谋求窄边框化。第20构成可以是,在第2至第9的任一构成中,在上述显示区域的上述栅极线的延伸方向的K(K为自然数,K≥2)个区域中,对上述区域之间相互不同的每K行的上述栅极线设置有一个上述驱动电路。根据第20构成,在显示区域中,在栅极线的延伸方向上的K个区域中对每K行的栅极线设置有一个驱动电路。另外,区域之间设置驱动电路的栅极线相互不同。通过这样构成,与在1个区域中对所有栅极线各设置一个驱动电路的情况相比,未配置有驱动电路的像素区域变多,因此,能够提高开口率。第21构成可以是,在第20构成中,上述像素区域与多种颜色中的任意一种颜色对应,上述驱动电路形成于与上述多种颜色中的一种颜色对应的上述像素区域。根据第21构成,在特定的一种颜色的像素区域中设置驱动电路的开关元件。因此,例如,通过将驱动电路的开关元件设置到与不易受亮度影响的颜色对应的像素区域,能够降低因形成有开关元件的像素区域与其它像素区域的开口率的差而导致的颜色不均等。第22构成可以是,在第21构成中,形成有上述驱动电路的开关元件的上述像素区域中的在上述栅极线和上述数据线中的至少一方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比其它像素区域中的上述宽度大。根据第22构成,形成有驱动电路的开关元件的像素区域的在栅极线和数据线中的至少一方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比其它像素区域中的该宽度大。因此,能够抑制配置有驱动电路的开关元件的像素区域的开口率的下降,使显示区域的开口率均匀化。第23构成可以是,在第2至第13的任一构成中,上述配线包含上述栅极线和共用电极线,上述像素区域中具有:像素电极,其与上述栅极线和上述数据线连接;以及辅助电容,其与上述像素电极和上述共用电极线连接,上述驱动电路包含在未形成有上述开关元件的像素区域中对每条上述共用电极线设置有一个的共用电极驱动部,上述共用电极驱动部根据上述控制信号,向上述共用电极线施加与上述数据线的电位极性相反的电压。根据第23构成,由共用电极驱动部向共用电极线施加与数据线的电位极性相反的电压。像素电极的电位根据共用电极线的电位而通过辅助电容进行变化。由于数据线与共用电极线的电位极性相反,因此,能够降低输入到数据线的数据信号的振幅,能够降低功耗。另外,由于共用电极驱动部配置在像素区域内,因此,与配置在显示区域的外侧的情况相比,能够谋求窄边框化。第24构成可以是,在第1至第4的任一构成中,上述配线包含上述栅极线和发光控制线,上述像素区域中具有:发光元件;电气电路,其与上述数据线和上述栅极线连接;以及发光控制开关元件,其具有与上述发光控制线连接的栅极端子、与上述电气电路连接的源极端子以及与上述发光元件连接的漏极端子,上述驱动电路包含对每条上述发光控制线设置有一个的发光控制线驱动部,上述发光控制线驱动部根据上述控制信号,控制上述发光控制线的电位。根据第24构成,由发光控制线驱动部控制发光控制线的电位。发光控制开关元件连接在发光元件与电气电路之间,其栅极端子与发光控制线连接。由此,能够根据发光控制线的电位切换发光元件与电气电路的连接状态,控制发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面板具备:第1至第22的任一构成的有源矩阵基板;相对基板,其具备彩色滤光片和相对电极;以及液晶层,其夹持在上述有源矩阵基板与上述相对基板之间(第25构成)。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面板具备:第23构成的有源矩阵基板;相对基板,其具备彩色滤光片;以及液晶层,其夹持在上述有源矩阵基板与上述相对基板之间(第26构成)。根据第25和第26构成,驱动电路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在像素区域内,因此,与从信号线的一端侧输入信号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信号线的信号的钝化,恰当地显示图像。第27构成可以是,在第25或者第26构成的显示面板的上述有源矩阵基板中,上述驱动电路的至少一部分元件配置于上述像素区域中的根据上述液晶层的取向状态而产生的暗线区域。在根据各像素区域的液晶层的取向状态而产生的暗线区域中,光的透射率会下降。根据第27构成,驱动电路设置于暗线区域,因此,能够抑制因将驱动电路设置于像素区域而导致的光的透射率的下降。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具备第25至第27的任一构成的显示面板和收纳上述显示面板的箱体,上述箱体具有:第1盖部,其包含透镜部,上述透镜部设置在与上述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的一部分和显示区域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观察者侧的表面为曲面形状;以及第2盖部,其至少覆盖上述显示面板的侧面(第28构成)。根据第28构成,由设置在与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重叠的位置的透镜部使得从显示面出射的光折射而向观察者侧前进,因此,能够使得边框区域在观察者侧不易被视觉识别。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图中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而不重复其说明。<第1实施方式>(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液晶显示装置1具有显示面板2、源极驱动器3、显示控制电路4以及电源5。显示面板2具有有源矩阵基板20a、相对基板20b以及被这些基板夹持的液晶层(省略图示)。虽然在图1中省略了图示,但在有源矩阵基板20a的下面侧和相对基板20b的上面侧设置有偏振板。在相对基板20b上形成有:黑矩阵;红(R)、绿(G)、蓝(B)的3种颜色的彩色滤光片;以及共用电极(均省略图示)。如图1所示,有源矩阵基板20a与形成于柔性基板的源极驱动器3电连接。显示控制电路4与显示面板2、源极驱动器3以及电源5电连接。显示控制电路4向源极驱动器3和形成于有源矩阵基板20a的后述的驱动电路(以下,称为栅极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信号中包含用于将图像显示到显示面板2的复位信号(CLR)、时钟信号(CKA、CKB)、数据信号等。电源5与显示面板2、源极驱动器3以及显示控制电路4电连接,向它们供应电源电压信号。(有源矩阵基板的构成)图2是示出有源矩阵基板20a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在有源矩阵基板20a上,从X轴方向的一端到另一端按恒定的间隔大致平行地形成有多条栅极线13G。另外,在有源矩阵基板20a上,以与栅极线13G组交叉的方式形成有多条源极线15S(数据线)。被栅极线13G和源极线15S包围的区域形成1个像素。各像素与彩色滤光片的任意一种颜色对应。图3是示出省略了源极线15S的图示的有源矩阵基板20a以及与有源矩阵基板20a连接的各部分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如图3的例子所示,栅极驱动器11(驱动电路)形成于显示区域中的栅极线13G与栅极线13G之间。在该例中,每条栅极线13G连接有4个栅极驱动器11。在有源矩阵基板20a的显示区域中的设置有源极驱动器3的边的边框区域,形成有端子部12g(第2端子部)。端子部12g与控制电路4及电源5连接。端子部12g接收从控制电路4和电源5输出的控制信号(CKA、CKB)、电源电压信号等信号。输入到端子部12g的控制信号(CKA、CKB)和电源电压信号等信号通过配线15L1供应给各栅极驱动器11。栅极驱动器11根据被供应的信号,对与其连接的栅极线13G输出表示选择状态和非选择状态中的一方的电压信号,并对后级的栅极线13G输出该电压信号。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与选择状态和非选择状态分别对应的电压信号称为扫描信号。另外,将栅极线13G被选择的状态称为栅极线13G的驱动。另外,在有源矩阵基板20a上,在设置有源极驱动器3的边的边框区域,形成有将源极驱动器3和源极线15S连接的端子部12s(第1端子部)。源极驱动器3根据从显示控制电路4输入的控制信号,向各源极线15S输出数据信号。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示区域内,对GL(1)~GL(n)的栅极线13G连接有多个栅极驱动器11。连接到同一栅极线13G的栅极驱动器11是同步的,1条栅极线13G由从这些栅极驱动器11输出的扫描信号同时驱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使1个栅极驱动器11驱动栅极线13G的负荷大致均等,对1条栅极线13G,大致等间隔地连接有多个栅极驱动器11。(栅极驱动器的构成)在此,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栅极驱动器11的构成。图4是示出配置在GL(n-1)与GL(n-2)的栅极线13G之间并驱动GL(n-1)的栅极线13G的栅极驱动器11的等效电路的一例的图。如图4所示,栅极驱动器11具有:作为开关元件的包括薄膜晶体管(TFT:ThinFilmTransistor)的TFT-A~TFT-J;电容器Cbst;端子111~120;以及输入低电平的电源电压信号的端子组。端子111、112通过前级的GL(n-2)的栅极线13G接收置位信号(S)。此外,连接到GL(1)的栅极线13G的栅极驱动器11的端子111、112接收从显示控制电路4输出的栅极起始脉冲信号(S)。端子113~115接收从显示控制电路4输出的复位信号(CLR)。端子116、117接收所输入的时钟信号(CKA)。端子118、119接收所输入的时钟信号(CKB)。端子120将置位信号(OUT)输出到后级的栅极线13G。时钟信号(CKA)和时钟信号(CKB)是相位按每一个水平扫描期间反转的2相的时钟信号(参照图9)。图4举例说明驱动GL(n-1)的栅极线13G的栅极驱动器11,但在驱动GL(n)的后级的栅极驱动器11的情况下,端子116、117接收时钟信号(CKB),该栅极驱动器11的端子118、119接收时钟信号(CKA)。也就是说,各栅极驱动器11的端子116和117以及端子118和119接收与相邻的行的栅极驱动器11所接收的时钟信号为相反相位的时钟信号。在图4中,将TFT-B的源极端子、TFT-A的漏极端子、TFT-C的源极端子、电容器Cbst的一个电极以及TFT-F的栅极端子所连接的配线称为netA。另外,将TFT-C的栅极端子、TFT-G的源极端子、TFT-H的漏极端子、TFT-I的源极端子以及TFT-J的源极端子所连接的配线称为netB。TFT-A是将2个TFT(A1、A2)串联连接而构成的。TFT-A的各栅极端子与端子113连接,A1的漏极端子与netA连接,A2的源极端子与电源电压端子VSS连接。TFT-B是将2个TFT(B1、B2)串联连接而构成的。TFT-B的各栅极端子和B1的漏极端子与端子111连接(二极管连接),B2的源极端子与netA连接。TFT-C是将2个TFT(C1、C2)串联连接而构成的。TFT-C的各栅极端子与netB连接,C1的漏极端子与netA连接,C2的源极端子与电源电压端子VSS连接。电容器Cbst的一个电极与netA连接,另一个电极与端子120连接。TFT-D的栅极端子与端子118连接,漏极端子与端子120连接,源极端子与电源电压端子VSS连接。TFT-E的栅极端子与端子114连接,漏极端子与端子120连接,源极端子与电源电压端子VSS连接。TFT-F的栅极端子与netA连接,漏极端子与端子116连接,源极端子与输出端子120连接。TFT-G是将2个TFT(G1、G2)串联连接而构成的。TFT-G的各栅极端子和G1的漏极端子与端子119连接(二极管连接),G2的源极端子与netB连接。TFT-H的栅极端子与端子117连接,漏极端子与netB连接,源极端子与电源电压端子VSS连接。TFT-I的栅极端子与端子115连接,漏极端子与netB连接,源极端子与电源电压端子VSS连接。TFT-J的栅极端子与端子112连接,漏极端子与netB连接,源极端子与电源电压端子VSS连接。此外,在图4中,示出了TFT-A、TFT-B、TFT-C、TFT-G是将2个TFT串联连接而构成的例子,但它们可以是包括1个TFT。(栅极驱动器的整体布局)接着,说明显示区域中的栅极驱动器11的各元件的配置。图5A~图5C是示出配置在GL(n)与GL(n-1)之间以及GL(n-1)与GL(n-2)之间的1个栅极驱动器11的配置例的图。在图5A~图5C中,方便起见,将GL(n)与GL(n-1)之间的像素区域211R~217B和GL(n-1)与GL(n-2)之间的像素区域201R~207B分开记载,但实际上,它们在GL(n-1)的栅极线13G处交叠,上下的像素区域是连续的。此外,表示像素区域的附图标记所包含的R、G、B示出形成于相对基板20b的彩色滤光片(省略图示)的颜色。如图5A~图5C所示,在像素区域211R~217B(以下,称为上段像素区域)和像素区域201R~207B(以下,称为下段像素区域)中,在源极线15S与栅极线13G交叉的位置附近形成有用于显示图像的TFT(以下,称为TFT-PIX)(像素开关元件)。另外,在上段像素区域和下段像素区域中,分散配置有构成1个栅极驱动器11的元件(TFT-A~TFT-J、电容器Cbst)。在这些像素区域中的配置有接收时钟信号(CKA、CKB)、复位信号(CLR)、电源电压信号中的任意一种信号的开关元件(TFT-A、C~F、H~J)的像素区域中,形成有用于供应这些信号的配线15L1。配线15L1以与源极线15S大致平行的方式横跨上段像素区域和下段像素区域而形成。另外,在上段像素区域和下段像素区域中,形成有netA和netB的配线13N。配线13N在上段像素区域和下段像素区域中以与栅极线13G大致平行的方式,横跨配置有与netA和netB连接的元件(TFT-A~C、F、G~J、Cbst)的像素区域而形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得向栅极驱动器11中的TFT-D、TFT-F、TFT-H和TFT-G分别供应的时钟信号与向相邻的行的栅极驱动器11的这些TFT分别供应的时钟信号成为相反相位的方式配置。也就是说,TFT-D、TFT-F、TFT-H和TFT-G配置在与形成相邻的行的这些TFT的像素区域在水平方向上错开的像素区域。具体地说,如图5A所示,上段像素区域的TFT-D形成于像素区域211R和211G,而下段像素区域的TFT-D形成于像素区域201B和202R。上段像素区域的TFT-F形成于像素区域213G,而下段像素区域的TFT-F形成于像素区域203R。另外,如图5C所示,上段像素区域的TFT-H形成于像素区域215G和215B,而下段像素区域的TFT-H形成于像素区域206R和206G。上段像素区域的TFT-G形成于像素区域216G,而下段像素区域的TFT-G形成于像素区域205B。通过这样构成,向上段像素区域的TFT-D供应时钟信号(CKA),而向下段像素区域的TFT-D供应与时钟信号(CKA)为相反相位的时钟信号(CKB)。对于TFT-G、TFT-H,如图5A和图5C所示,在上段像素区域与下段像素区域中也是供应相反相位的时钟信号(CKA或者CKB)。另外,上段像素区域的TFT-B和TFT-J与GL(n-1)的栅极线13G连接,下段像素区域的TFT-B和TFT-J与GL(n-2)的栅极线13G连接。另外,上段像素区域的TFT-D和TFT-F与GL(n)的栅极线13G连接,下段像素区域的TFT-D和TFT-F与GL(n-1)的栅极线13G连接。配置于下段像素区域的栅极驱动器11通过GL(n-2)的栅极线13G接收置位信号(S),向GL(n)的栅极线13G输出置位信号(S)来驱动GL(n-1)的栅极线13G。配置于上段像素区域的栅极驱动器11通过GL(n-1)的栅极线13G接收置位信号(S),向GL(n+1)的栅极线13G输出置位信号(S)来驱动GL(n)的栅极线13G。接着,说明构成栅极驱动器11的各元件的具体的连接方法。图6是将形成有图5B所示的TFT-A的像素区域204G和204B的部分放大的俯视图。TFT-A和TFT-H、TFT-I、TFT-J均使用2个像素区域构成,连接方法是相同的,因此,使用TFT-A进行说明。此外,在图6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的区域BM是被形成于相对基板20b的黑矩阵(省略图示)遮光的区域(以下,称为遮光区域BM)。遮光区域BM包含形成有栅极线13G、构成栅极驱动器11的各元件以及源极线15S的区域。如图6所示,在栅极线13G与源极线15S交叉的位置附近,形成有用于显示图像的TFT-PIX。TFT-PIX与像素电极17在接触部CH1中连接。另外,在各像素区域中,以与源极线15S大致平行并与栅极线13G交叉的方式形成有配线15L1。电源电压信号(VSS)被供应给像素区域204G中的配线15L1,复位信号(CLR)被供应给像素区域204B中的配线15L1。如图6所示,TFT-A的栅极端子13g横跨像素区域204B至像素区域204G而形成。在像素区域204G和204B中,与源极线15S和配线15L1交叉并与栅极线13G大致平行地形成有配线13N。配线13N是上述的netA和netB的配线。TFT-A在像素区域204B的接触部CH2中与配线15L1连接,在像素区域204G的接触部CH2中与配线13N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像素电极17与TFT-A以及配线13N和15L1之间形成有屏蔽层16。在此,图7A示出将图6中的TFT-PIX的部分沿I-I线截断得到的截面图,图7B示出将接触部CH1沿II-II线截断得到的截面图。另外,图7C示出将图6中的TFT-A的部分沿III-III线截断得到的截面图,图7D示出将接触部CH2沿IV‐IV线截断得到的截面图。如图7A、图7C和图7D所示,通过在基板20上形成栅极配线层13,从而形成栅极线13G、TFT-A的栅极端子13g以及配线13N。如图7A和图7C所示,在栅极配线层13的上层,在形成TFT-PIX的部分和形成TFT-A的部分,隔着栅极绝缘膜21形成有含有氧化物半导体的半导体层14。另外,在形成有半导体层14的基板20上,以在半导体层14的上部分隔开的方式形成有源极配线层15。由此,如图7A~图7C所示,形成源极线15S、TFT-PIX的源极-漏极端子15SD、TFT-A的源极-漏极端子15sd(包含15sd1、15sd2)以及配线15L1。如图7D所示,在像素区域204B的接触部CH2,贯通至栅极层13的表面的接触孔H2形成于栅极绝缘膜21。源极配线层15(15L1)以在接触孔H2中与栅极配线层13(13g)接触的方式形成在栅极绝缘膜21上。由此,在像素区域204B的接触部CH2,TFT-A的栅极端子13g与配线15L1连接。另外,在像素区域204G的接触部CH2也是同样,由源极配线层15构成的TFT-A的A1侧的漏极端子15sd1与由栅极配线层13构成的配线13N连接。由此,TFT-A与netA连接,通过配线15L1被供应复位信号(CLR)。另外,如图7A~图7D所示,在源极配线层15的上层,以覆盖源极配线层15的方式层叠有保护膜22和保护膜23。保护膜22例如由SiO2等的无机绝缘膜构成。保护膜23例如由正型感光性树脂膜等有机绝缘膜构成。而且,如图7A~图7D所示,在保护膜23的上层形成有屏蔽层16。屏蔽层16例如由ITO等的透明导电膜构成。并且,在屏蔽层16的上层形成有例如由SiO2等的无机绝缘膜构成的层间绝缘层24。在层间绝缘层24的上层,如图7C和图7D所示,形成有由ITO等的透明导电膜构成的像素电极17。如图7B所示,在接触部CH1中,在TFT-PIX的漏极端子15D的上部形成有贯通层间绝缘层24、屏蔽层16以及保护膜22、23的接触孔H1。像素电极17以在接触孔H1中与漏极端子15D接触的方式形成于层间绝缘层24的上层。通过形成屏蔽层16而在像素电极17与屏蔽层16之间形成电容Cs,通过电容Cs使像素电极17的电位稳定。如此,通过使TFT-A以及与TFT-A连接的配线13N和配线15L1横跨2个像素区域而形成,与使其形成于1个像素区域的情况相比,能抑制开口率的下降。另外,由于在像素电极17与TFT-A以及配线13N和配线15L1之间形成有屏蔽层16,因此,能降低TFT-A等与像素电极17之间的干扰。(TFT-B)接着,说明TFT-B的连接方法。图8A是将图5B所示的像素区域204R放大的俯视图。在图8A中省略了遮光区域BM的图示。如图8A所示,在像素区域204R中,与上述的像素区域204G同样地,TFT-PIX与像素电极17在接触部CH1中连接。另外,由源极配线层15形成了TFT-B的源极-漏极端子15sd(包含15sd1、15sd2)。由栅极配线层13形成了TFT-B的栅极端子13g、GL(n-2)的栅极线13G以及配线13N。B1侧的漏极端子15sd1以与GL(n-2)的栅极线13G和配线13N交叉的方式形成。在接触部CH3和CH4中,与上述的接触部CH2同样,用于将栅极配线层13和源极配线层15连接的接触孔H2形成于栅极绝缘膜21。漏极端子15sd1在接触部CH3中与GL(n-2)的栅极线13G连接,在接触部CH4中与栅极端子13g连接。另外,B2侧的源极端子15sd2在接触部CH2中与配线13N连接。由此,TFT-B与netA连接,通过GL(n-2)的栅极线13G接收置位信号(S)。(TFT-C)接着,说明TFT-C的连接方法。图8B是将图5B所示的像素区域205R放大的俯视图。在图8B中省略了遮光区域BM的图示。如图8B所示,在像素区域205R中,与上述的像素区域204G和204B同样,TFT-PIX与像素电极17在接触部CH1中连接。另外,由栅极配线层13形成了TFT-C的栅极端子13g、栅极线13G以及配线13N(13Na、13Nb)。由源极配线层15形成了TFT-C的源极-漏极端子15sd(包含15sd1、15sd2)和配线15L1。在接触部CH2中,C1侧的漏极端子15sd1与配线13Na连接。TFT-C通过配线13Na与netA连接,通过配线13Nb与netB连接。另外,TFT-C通过配线15L1被供应电源电压信号(VSS)。(TFT-F)接着,说明TFT-F的连接方法。图8C是将图5A所示的像素区域203R放大的俯视图。在图8C中省略了遮光区域BM的图示。如图8C所示,在像素区域203R中,与像素区域204G和204B同样,TFT-PIX与像素电极17在接触部CH1中连接。另外,由栅极配线层13形成了TFT-F的栅极端子13g、栅极线13G和配线13N。由源极配线层15形成了TFT-F的源极端子15s和漏极端子15d以及配线15L1。在接触部CH5中,与上述的接触部CH2同样,形成有将栅极配线层13和源极配线层15连接的接触孔H2。在接触部CH5中,TFT-F的源极端子15s与GL(n-1)的栅极线13G连接,TFT-F的栅极端子与netA连接。TFT-F的漏极端子15d通过配线15L1被供应时钟信号(CKA)。另外,TFT-F通过接触部CH5向GL(n-1)的栅极线13G输出扫描信号。(TFT-G)接着,说明TFT-G的连接方法。图8D是将图5C所示的像素区域205B放大的俯视图。在图8D中省略了遮光区域BM的图示。如图8D所示,在像素区域205B中,与像素区域204G和204B同样,TFT-PIX与像素电极17在接触部CH1中连接。另外,由栅极配线层13形成了TFT-G的栅极端子13g、栅极线13G以及配线13N。由源极配线层15形成了TFT-G的源极-漏极端子15sd(包含15sd1、15sd2)和配线15L1。在接触部CH2中,TFT-G的G2侧的源极端子15sd2与配线13N连接。另外,TFT-G的栅极端子13g在接触部CH4中与G1侧的漏极端子15sd1和配线15L1连接。由此,TFT-G与netB连接,通过配线15L1被供应时钟信号(CKB)。(Cbst)接着,说明电容器Cbst的连接方法。图8E是将图5B所示的像素区域203B放大的俯视图。在图8E中省略了遮光区域BM的图示。在像素区域203B中,与上述的像素区域204G和204B同样,TFT-PIX与像素电极17在接触部CH1中连接。另外,由栅极配线层13形成了构成电容器Cbst的一个电极13c以及栅极线13G和配线13N。由源极配线层15形成了电容器Cbst的另一个电极15c、连接部15Lc以及配线15L2。图8E所示,连接部15Lc具有与配线13N大致相同的宽度,从电极15c延伸至接触部CH2地形成,在接触部CH2中与配线13N连接。另外,配线15L2从连接部15Lc的接触部CH2侧的端部延伸至接触部CH1的附近地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形成配线15L2,使得形成电容器Cbst的像素区域的开口率与其它像素区域的开口率一致。在接触部CH2中,电极15c通过连接部15Lc与配线13N连接。由此,电容器Cbst与netA连接。(TFT-D、TFT-E)接着,说明TFT-D和TFT-E的连接方法。在TFT-D和TFT-E中,与上述的TFT-A同样,栅极端子13g横跨相邻的2个像素区域而形成,形成于其中一个像素区域的配线15L1和栅极端子13g相连接。TFT-D和TFT-E的不同之处在于供应给栅极端子的信号一个是复位信号(CLR),另一个是时钟信号(CKA),因此,以下,说明TFT-D的连接方法。图8F是将图5A所示的像素区域201B和202R放大的俯视图。在图8F中省略了遮光区域BM的图示。在像素区域201B和202R中,与上述的像素区域204G和204B同样,通过形成源极配线层15而形成了TFT-D的源极端子15s和漏极端子15d以及配线15L1。漏极端子15d在像素区域201R的接触部CH5中与GL(n-1)的栅极线13G连接。TFT-D通过像素区域201B和202R中的配线15L1被供应电源电压信号(VSS)、时钟信号(CKA),通过接触部CH5驱动GL(n-1)的栅极线13G,向GL(n)的栅极线13G输出置位信号。以上是栅极驱动器11的构成和各元件的连接例。此外,虽然对形成TFT-B~TFT-E、TFT-F、TFT-G、电容器Cbst、TFT-D的像素区域省略了说明,但与形成TFT-A的像素区域同样,在这些像素区域中,也在源极配线层15的上层层叠有保护膜22和23、屏蔽层16、层间绝缘膜24、像素电极17。(栅极驱动器11的动作)接着,参照图4和图9来说明1个栅极驱动器11的动作。图9是栅极驱动器11扫描栅极线13G时的时序图。在图9中,t3至t4的期间为GL(n)的栅极线13G被选择的期间。从显示控制电路4供应的相位按每一个水平扫描期间反转的时钟信号(CKA)和时钟信号(CKB)通过端子116~119输入到栅极驱动器11。另外,虽然在图9中省略了图示,但按每一个垂直扫描期间在恒定期间内为H(High:高)电平的复位信号(CLR)从显示控制电路4通过端子113~115输入到栅极驱动器11。当输入复位信号(CLR)时,netA、netB、栅极线13G转变为L(Low:低)电平。在图9的时刻t0至t1,L电平的时钟信号(CKA)输入到端子116、117,H电平的时钟信号(CKB)输入到端子118、119。由此,TFT-G成为导通状态,TFT-H成为截止状态,因此,netB被充电为H电平。另外,TFT-C和TFT-D成为导通状态,TFT-F成为截止状态,因此,netA被充电为L电平的电源电压(VSS),从端子120输出L电平的电位。接着,当在时刻t1,时钟信号(CKA)成为H电平,时钟信号(CKB)成为L电平时,TFT-G成为截止状态,TFT-H成为导通状态,因此,netB被充电为L电平。并且,TFT-C和TFT-D成为截止状态,因此,netA的电位维持在L电平,从端子120输出L电平的电位。在时刻t2,时钟信号(CKA)成为L电平,时钟信号(CKB)成为H电平,置位信号(S)通过GL(n-1)的栅极线13G输入到端子111、112。由此,TFT-B成为导通状态,netA被充电为H电平。另外,TFT-J成为导通状态,TFT-G成为导通状态,TFT-H成为截止状态,因此,netB为维持在L电平的状态。TFT-C和TFT-F成为截止状态,因此,netA的电位不下降,而被维持。这期间,TFT-D为导通状态,因此,从端子120输出L电平的电位。当在时刻t3,时钟信号(CKA)成为H电平,时钟信号(CKB)成为L电平时,TFT-F成为导通状态,TFT-D成为截止状态。由于在netA与端子120之间设置有电容器Cbst,因此,随着TFT-F的端子116的电位的上升,netA被充电至比时钟信号(CKA)的H电平高的电位。这期间,TFT-G和TFT-J成为截止状态,TFT-H成为导通状态,因此,netB的电位维持在L电平。TFT-C为截止状态,因此,netA的电位不下降,从端子120输出时钟信号(CKA)的H电平的电位(选择电压)。由此,与端子120连接的GL(n)的栅极线13G被充电为H电平,成为被选择的状态。当在时刻t4,时钟信号(CKA)成为L电平,时钟信号(CKB)成为H电平时,TFT-G成为导通状态,TFT-H成为截止状态,因此,netB被充电为H电平。由此,TFT-C成为导通状态,netA被充电为L电平。这期间,TFT-D成为导通状态,TFT-F成为截止状态,因此,从端子120输出L电平的电位(非选择电压),GL(n)的栅极线13G被充电为L电平。如此,通过从栅极驱动器11的端子120将置位信号(S)输出到栅极线13G,该栅极线13成为被选择的状态。液晶显示装置1通过连接到各栅极线13G的多个栅极驱动器11依次扫描栅极线13G,通过源极驱动器3向各源极线15S供应数据信号,由此,将图像显示于显示面板2。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对每条栅极线13G,在显示区域内形成有多个栅极驱动器11。每条栅极线13G由从与该栅极线13G连接的多个栅极驱动器11输出的扫描信号依次驱动。因此,与如以往那样将栅极驱动器设置于显示区域的外侧而从栅极线的一端输入扫描信号的情况相比,能降低一条栅极线上的扫描信号的钝化,能够高速驱动栅极线。另外,由于对1条栅极线13G连接有多个栅极驱动器11,因此,即使是在该栅极线13G上一部分部位发生了断线的情况下,也能从其它部位供应扫描信号,能够维持恰当的图像显示。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3等所示,对设置在显示区域内的栅极驱动器11供应的时钟信号、电源电压信号等控制信号是从显示面板2中设置有源极驱动器3的1边的边框区域输入的。因此,能对未设置有源极驱动器3的其它3边的周边区域谋求窄边框化。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在设置于显示区域内的栅极驱动器11的开关元件和配线部与像素电极17之间形成有屏蔽层16,因此,能够使得栅极驱动器11与像素电极17不相互干扰,从而恰当地显示图像。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5B和图8E所示,在形成有构成栅极驱动器11的电容器Cbst的像素区域中,为使开口率与其它像素区域的开口率一致,从接触部CH2至接触部CH1附近形成有配线15L2。由此,能够使像素区域的开口率大致均匀,降低颜色不均等。<第2实施方式>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构成栅极驱动器11的所有的元件均设置在显示区域内的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将构成栅极驱动器11的元件中的一部分设置在显示区域内的例子。图10A是示出设置在显示区域内的各栅极驱动器11的一部分和设置在显示区域外的各栅极驱动器11的其余部分的概略构成图。如图10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有源矩阵基板20a的显示区域20A中,除了形成有栅极线13G和源极线15S以外,还形成有TFT-F和电容器Cbst、向TFT-F供应时钟信号(CKA、CKB)的配线15L1以及将TFT-F和电容器Cbst连接到netA的配线13N。在有源矩阵基板20a的显示区域20A的外侧区域2A(显示区域外)中,在各栅极线13G的一端侧设置有除TFT-F和电容器Cbst以外的栅极驱动器11的其余部分。栅极驱动器11的其余部分与TFT-F及电容器Cbst通过配线13N电连接。在此,说明形成于显示区域20A的TFT-F和电容器Cbst的连接方法。图10B是将形成有分别驱动GL(n-1)和GL(n)的栅极驱动器11的TFT-F和电容器Cbst的像素区域放大的俯视图。如图10B所示,在P11~13、P21~23的各像素区域中,形成有与栅极线13G大致平行并与设置在显示区域外的栅极驱动器11的netA相连的配线13N。在P11和P21的像素区域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形成有电容器Cbst和配线15L2,电容器Cbst的电极15c与配线13N在接触部CH2中连接。另外,在P12和P22的像素区域中,形成有被供应时钟信号(CKA)的配线15L1。在P13和P23的像素区域中,形成有被供应时钟信号(CKB)的配线15L1。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栅极线13G与漏极端子在接触部CH5中连接。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TFT-F和电容器Cbst形成于显示区域20A,但例如TFT-D也可以形成于显示区域20A。TFT-F具有切换栅极线13G的驱动的导通/截止状态的功能,TFT-D具有根据所输入的时钟信号将栅极线13G的驱动维持为截止状态的功能。通过将输出比其它TFT的输出大的这些TFT形成于显示区域20A,能够使TFT的发热消散,能够增大针对误动作的余量。<第3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面板2收纳于透镜一体型箱体的液晶显示装置。图11是示意性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的截面图。如图1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A具有透镜一体型箱体60(箱体的一例)、显示面板2和背光源70。透镜一体型箱体60具有箱体部60A(第2盖部的一例)和盖部60B(第1盖部的一例)。箱体部60A具有横箱体部61和底箱体部62。横箱体部61具有透光性,以覆盖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2的与Y轴平行的侧面2s的方式配置于显示面板2的侧面2s。底箱体部62以覆盖背光源70的底面的方式配置于背光源70的下方。盖部60B具有透镜部63和平板部64。透镜部63的观察者侧(Z轴方向)的表面具有曲面形状。透镜部63以与包含显示面板2的边框区域10F、显示区域10D和面板-箱体区域60G在内的区域重叠的方式配置。显示区域10D是从透镜部63的显示区域10A侧的内侧端部63b到边框区域10F的内侧端部10Fb为止的显示区域。面板-箱体区域60G是显示面板2的侧面2s与横箱体部61的侧面60s之间的区域。透镜部63的外侧端部63a连接在横箱体部61的侧面61s的上端。平板部64具有透光性,配置在与显示区域10B重叠的位置。平板部64的光的出射面以与显示面板2的显示面2p大致平行的方式构成。如第1实施方式所述,在显示面板2上,在显示区域10A中形成有栅极驱动器11。如图2和图3所示,从输入控制信号、电源电压信号的一侧的边框区域即从与X轴平行的1边的边框区域供应时钟信号等控制信号。因此,在显示面板2中,对于与X轴平行的其它边和与Y轴平行的2边的各边框区域,能够谋求窄边框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平行于Y轴方向的2边的边框区域10F与透镜部63重叠的方式将显示面板2收纳于透镜一体型箱体60。如图12所示,从显示面板2的显示面2p出射的光线(虚线)被透镜部63的曲面折射,在垂直方向(Y轴正方向)向显示面2p直线前进。其结果是,显示区域10A的图像显示在观察者侧,边框区域10F不易被视觉识别。如此,通过应用将相对的2边窄边框化后的显示面板2,能够使透镜部63比以往小,能谋求透镜一体型箱体60的轻量化、制造成本的降低。也就是说,在如以往那样将栅极驱动器11形成于显示区域10A的外侧的显示面板2的情况下,用于供应数据信号和扫描信号的端子等是形成于相邻的2边的边框区域。在现有的显示面板的情况下,这些边框区域和透镜部63是以重叠的方式配置。边框区域10F的宽度越大,则透镜部63的厚度越大。因此,在应用现有的显示面板的情况下,与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2的情况相比,透镜部63较大,谋求透镜一体型箱体60的轻量化、制造成本的降低是困难的。<第4实施方式>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显示区域沿着栅极线13G的排列方向分割,按分割而成的每个分割区域进行数据的写入。图13是示出将源极线15S和端子部12s的记载省略的本实施方式中的有源矩阵基板120a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在图13中,对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标注同样的附图标记。以下,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图13中的显示区域20A具有沿着栅极线13G排列的方向即Y轴方向分割成3个的分割区域S1、S2、S3。在该例中,配置于分割区域S3的各栅极线13G由栅极驱动器组11_S31、11_S32驱动。栅极驱动器组11_S31、11_S32的各栅极驱动器11设置在分割区域S3中的栅极线13G之间,在配置有栅极驱动器组11_S31、11_S32的列的其它区域(S1、S2)中未配置栅极驱动器11。各栅极驱动器11通过配线15L1与端子部12g连接,根据从端子部12g供应的控制信号(时钟信号等),驱动对应的一条栅极线13G。配置于分割区域S2的各栅极线13G由栅极驱动器组11_S21、11_S22驱动。另外,配置于分割区域S1的各栅极线13G由栅极驱动器组11_S11、11_S12驱动。这些栅极驱动器组的栅极驱动器11设置在被配置的分割区域(S2或者S1)中的栅极线13G之间。另外,在配置有这些栅极驱动器组的列的其它区域中未设置栅极驱动器11。此外,在图13中,记载了驱动1条栅极线13G的栅极驱动器11为2个的例子,但驱动栅极线13G的栅极驱动器11也可以是1个,还可以是3个以上。说明向图13的例子中的显示区域20A写入来自源极驱动器4的数据的情况。应显示到分割区域S1、S2、S3的数据信号从源极驱动器4按每一帧输出到显示区域20A中的各源极线15S(省略图示)。为了在将数据信号写入到分割区域S1、S2、S3的定时开始各分割区域中的栅极线13G的驱动,从显示控制电路4向各栅极驱动器组输入起始脉冲信号。如图14所示,按每一帧输出针对所有分割区域的数据信号。栅极驱动器组11_S11、11_S12从输入起始脉冲信号的时刻t1依次驱动分割区域S1中的各栅极线13G。由此,在驱动分割区域S1中的栅极线13G的定时向分割区域S1写入数据信号。在由栅极驱动器组11_S11、11_S12对分割区域S2的栅极线13G输出置位信号的时刻t2,向栅极驱动器组11_S21、11_S22输入起始脉冲信号。栅极驱动器组11_S21、11_S22在输入起始脉冲信号后依次驱动分割区域S2中的各栅极线13G。由此,在驱动分割区域S2中的栅极线13G的定时向分割区域S2写入数据信号。在由栅极驱动器组11_S21、11_S22对分割区域S3的栅极线13G输出置位信号的时刻t3,向栅极驱动器组11_S31、11_S32输出起始脉冲信号。栅极驱动器组11_S31、11_S32在输入起始脉冲信号后依次驱动分割区域S3中的各栅极线13G。由此,在驱动分割区域S3中的栅极线13G的定时向分割区域S3写入数据信号。如此,在向整个显示区域20A写入数据的情况下,将针对所有的分割区域的数据信号输入到源极线15S(省略图示),在各分割区域的数据的写入期间,为了开始该分割区域中的栅极线13G的驱动而输入起始脉冲信号。由此,按分割区域S1、S2、S3的顺序依次写入数据。接着,说明以按每个分割区域而不同的频率写入数据信号的情况。例如,在分割区域S1、S3中以频率60Hz写入数据信号,在分割区域S2中以频率1Hz写入数据信号的情况下,在第1帧中,如上所述按分割区域S1至S3的顺序依次驱动栅极线13G,由此,如图15所示向各分割区域写入数据信号。在第2帧至第60帧中,在分割区域S1、S3的数据的写入期间(S1、S3的栅极线13的选择期间),与应显示到分割区域S1、S3的图像相应的数据信号从源极驱动器4输出到各源极线15S(省略图示)。另外,在分割区域S2的数据的写入期间,从源极驱动器4输出信号的振幅最小的数据信号。例如,如果有源矩阵基板120a为常黑的显示模式,则信号的振幅最小的数据信号也可以是输出表示黑的数据信号。另外,显示控制电路4在分割区域S2的数据的写入期间(S2的栅极线13的选择期间)停止控制信号(时钟信号等)的供应,停止栅极驱动器组11_S21、11_S22的驱动。由此,如图16所示,在分割区域S1的数据的写入期间(t1~t2),依次驱动分割区域S1的栅极线13G,向分割区域S1写入数据。然后,在分割区域S2的数据写入期间(t2~t3),不驱动分割区域S2的栅极线13G,而输出表示黑的数据信号,因此,不会向分割区域S2写入数据。在经过分割区域S2的数据的写入期间后,依次驱动分割区域S3的栅极线13G,向分割区域S3写入数据。如此,通过仅在第1帧中驱动分割区域S2中的栅极线13G,能够对分割区域S2以1Hz进行数据的写入,对其它分割区域S1、S3以60Hz进行数据的写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对各分割区域以60Hz或者1Hz进行数据的写入的例子,但进行各分割区域的数据的写入的频率例如也可以是10Hz、0.1Hz等频率。总之,只要通过至少2个不同的频率进行各分割区域的数据的写入即可。通过设置与其它分割区域相比以较低频率进行数据的写入的分割区域,能够降低功耗。<第5实施方式>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要显示的图像按每1行或者每多行进行栅极线13G的驱动。以下,说明这样的构成。为了更精美地显示动态图像,有时会将写入数据的频率设为20Hz或240Hz。频率越高,越需要尽快对液晶层充电,因此,进行多条栅极线的同时驱动。在该情况下,例如,第N+1行和第N行栅极线被同时驱动,因此,写入到第N行像素的数据信号也会写入到第N+1行像素。在动态图像的情况下,第N行和第N+1行中的同一列的像素是表示大致同样的颜色的数据信号,因此,即使包含相邻的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在显示上也很少会成为问题。另一方面,在静态图像或轮廓分明的视频的情况下,当写入相邻的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时,有时会产生图像显示得模糊等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示静态图像等图像的情况下,按每1行驱动栅极线13G,在显示动态图像的情况下,按每多行驱动栅极线13G。图1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有源矩阵基板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在图17中,方便起见,将源极线15S和端子部12s的记载省略,将栅极驱动器11和配线15L1简化地记载。另外,在该例中,在有源矩阵基板220a上,方便起见,形成有GL(1)~GL(7)的栅极线13G。在有源矩阵基板220a上形成有栅极驱动器组11_a和栅极驱动器组11_b。栅极驱动器组11_a和栅极驱动器组11_b包含与GL(1)~GL(7)的各条栅极线13G连接的多个栅极驱动器11。栅极驱动器组11_a包含栅极驱动器11(a1)~(a7)。栅极驱动器11_b包含栅极驱动器11(b1)~(b7)。例如,GL(1)的栅极线13G由栅极驱动器11(a1)和栅极驱动器11(b1)驱动。GL(2)的栅极线13G由栅极驱动器11(a2)和栅极驱动器11(b2)驱动。以下,GL(3)至GL(7)的栅极线13G也是同样,由各条栅极线13G连接的栅极驱动器组11_a和栅极驱动器组11_b中的2个栅极驱动器11驱动。在显示静态图像等图像的情况下,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对各栅极线13G设置的栅极驱动器组11_a的栅极驱动器11和栅极驱动器组11_b的栅极驱动器11同步地驱动该栅极线13G。在显示动态图像的情况下,使针对栅极驱动器组11_a和栅极驱动器组11_b的起始脉冲信号的输入定时不同。图18是示出来自显示控制电路4的针对栅极驱动器组11_a和栅极驱动器组11_b的起始脉冲信号的输入定时的图。在图18的例子中,在向栅极驱动器组11_a输入起始脉冲信号Sa后,向栅极驱动器组11_b输入起始脉冲信号Sb。也就是说,针对栅极驱动器组11_b的起始脉冲信号是在栅极驱动器组11_a的栅极驱动器11对最初的行(GL(1))的栅极线13G的驱动时间结束的定时输入的。图19是示出向栅极驱动器组11_a和11_b分别输入了起始脉冲信号的情况下的GL(1)~GL(7)的栅极线13G的驱动定时的图。GL(1)~GL(7)的栅极线13G在由栅极驱动器组11_a的栅极驱动器11驱动后,由栅极驱动器组11_b的栅极驱动器11驱动。因此,如图19所示例的,各栅极线13G被连续驱动2次。并且,在第N行栅极线13G被栅极驱动器组11_b驱动的定时,第N+1行栅极线13G被栅极驱动器组11_a驱动,第N行和第N+1行栅极线13G被同时驱动。源极驱动器3在各行的栅极线13G第2次被驱动的定时,即在栅极驱动器组11_b的栅极驱动器11驱动栅极线13G的定时,将各行中的像素的数据信号输出到源极线15S(省略图示)。图20是将由图17所示的GL(1)至GL(3)的栅极线13G和第X列的源极线15S_x构成的像素17_1、17_2、17_3的部分放大的示意图。从第GL(1)行的像素17_1开始依次在该行的栅极线13G的第2次的驱动定时使各像素的数据信号输入到源极线15S_x。如图21所示,第GL(1)行的像素17_1在GL(1)的栅极线13G的第2次的驱动定时被写入像素17_1的数据D1。然后,第GL(2)行的像素17_2在第1次的驱动定时被写入前级的像素17_1的数据D1,在第2次的驱动定时被写入像素17_2的数据D2。第GL(3)行的像素17_3在第1次的驱动定时被写入前级的像素17_2的数据D2,在第2次的驱动定时被写入像素17_3的数据D3。同样地,第GL(7)行的像素17_7(省略图示)在第1次的驱动定时被写入前级的像素的数据Dn-1,在第2次的驱动定时被写入像素17_n的数据Dn。如此,各行中的像素在该行的栅极线13G最后被驱动的定时,被写入本来应被写入的数据。此外,本实施方式是由2个栅极驱动器11以不同的定时驱动1条栅极线13G从而同时驱动2条栅极线13G的例子,但驱动1条栅极线13G的栅极驱动器11的数量也可以是3个以上。总之,只要以至少由与要同时驱动的栅极线13G的数量为相同数量的栅极驱动器11驱动1条栅极线13G的方式构成即可。也就是说,在同时驱动N(N>2)条栅极线13G的情况下,会向1个像素施加N种数据信号电压。当然,在该情况下,作为该像素的最终的写入信号而输入本来应写入到该像素的数据信号。<第6实施方式>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由源极配线层15构成的配线15L1隔着栅极绝缘膜21形成于栅极配线层13的上层,栅极线13G和配线15L1以隔着栅极绝缘膜21交叉的方式构成(参照图7C)。栅极配线层13和源极配线层15交叉的部分的寄生电容比较大,因此,由配线15L1供应的时钟信号等有时会发生信号的紊乱、信号延迟等。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以栅极线13G和配线15L1隔着栅极绝缘膜21不交叉的方式形成配线15L1的例子。图22是示意性示出形成有构成上述的栅极驱动器11的开关元件(TFT-F)的像素区域203R的俯视图。在图22中,由源极配线层15构成的配线15L1和TFT-F的漏极电极15d在与栅极线13G交叉的接触部CH6中与连接配线17C连接。连接配线17C与像素电极17形成在同一层。图23是示意性示出将图22中的接触部CH6沿V-V线截断得到的截面的图。如图23所示,在栅极线13G的上层形成有栅极绝缘膜21和保护膜22。由源极配线层15构成的配线15L1以隔着栅极绝缘膜21在栅极线13G的上部分隔开的方式形成于保护膜22的上层。在配线15L1的上层形成有由绝缘膜构成且厚度比栅极绝缘膜21的厚度大的保护膜23。在保护膜23的上层形成有由透明导电膜构成的屏蔽层16,在屏蔽层16的上层形成有层间绝缘膜24。在配线15L1分隔开的端部附近,形成有贯通保护膜23、屏蔽层16和层间绝缘膜24的接触孔H31、H32。在接触孔H31、H32形成有由与像素电极17同样的ITO构成的连接配线17C,配线15L1与连接配线17C在接触孔H31、H32中连接。由此,分隔形成在栅极线13G的上部的配线15L1通过连接配线17C连接,能够将来自端子部12G的时钟信号等控制信号供应给栅极驱动器11。另外,在隔着栅极绝缘膜21与栅极线13G交叉的部分未形成配线15L1,因此,能降低因栅极线13G的电容而发生的信号的紊乱、信号延迟。<第7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使与源极线15S交叉的位置附近的栅极线13G的一部分比栅极线13G的最大宽度小而构成为容易将栅极线13G切断的形状的例子。图24A是将栅极线13G和源极线15S交叉的部分放大而示意性示出的图。如图24A所示,像素电极17连接到与栅极线13G和源极线15S连接的图像显示用TFT(TFT-PIX)。栅极线13G以如下方式构成:从TFT-PIX的栅极端子的连接位置到与源极线15S的交叉位置附近部分(xR)的一部分的宽度h和相对于源极线15S位于不与TFT-PIX连接的一侧的交叉位置附近部分(xL)的一部分的宽度h小于栅极线13G的最大宽度H。在栅极线13G中,宽度h的部分较窄,因此,与其它部分相比能够较容易切断。在本实施方式中,栅极线13G的最大宽度H例如为10μm程度,宽度h例如为5μm程度。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与栅极线13G对应地设置有多个栅极驱动器11。因此,在设置于同一行的栅极驱动器11(省略图示)之间,栅极线13G和源极线15S交叉的部分发生了短路的情况下,在栅极线13G的宽度h的部分将栅极线13G切断,使发生了短路的栅极线13G的部分分离。即使将栅极线13G切断,相对于源极线15S位于与TFT-PIX连接的一侧(以下,称为TFT-PIX连接侧)的栅极线13G也能由配置于TFT-PIX连接侧的栅极驱动器11(省略图示)驱动。另外,相对于源极线15S位于不与TFT-PIX连接的一侧(以下,称为TFT-PIX非连接侧)的栅极线13G能由配置于TFT-PIX非连接侧的栅极驱动器11(省略图示)驱动。也就是说,即使将栅极线13G切断,也能够使连接到切断后的栅极线13G的TFT-PIX发挥功能,因此,能够通过向源极线15S供应数据信号,使短路部位的像素显示图像。此外,图24A所示的栅极线13G是将与源极线15S的交叉位置附近的一部分构成为小于栅极线13G的最大宽度的例子,但例如也可以像图24B、图24C那样构成。图24B和24C是将与源极线15S的交叉位置附近部分的栅极线13G放大的示意图。如图24B所示,在栅极线13G的交叉位置附近部分(xR、xL),具有分支为2条部分栅极线13G_a、13G_b的部分。另外,在图24C的例子中,在栅极线13G的交叉位置附近部分(xR、xL)分支为2条部分栅极线13G_c、13G_d,在交叉部分(xc)中,部分栅极线13G_c、13G_d相连。部分栅极线13G_a、13G_b和部分栅极线13G_c、13G_d各自具有比最大宽度H小的宽度h。在如图24A那样在栅极线13G中设置较窄的宽度h的部分的情况下,该部分电阻变大而成为信号延迟的原因。在图24B和图24C的情况下,部分栅极线(13G_a、13_b、13_c、13_d)的宽度h与图24A相当,但在图24B和图24C的情况下,较窄的宽度h的部分是并列设置的,因此,与图24A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电阻变小。此外,也可以以使得宽度h之和大于或等于宽度H的方式构成。即,在分支为2条的情况下,以使得h×2≥H的方式构成。由此,能够使形成有分支的部分在整体上的电阻等于或小于其它部分(没有分支的部分)的电阻。<第8实施方式>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有时会因形成有构成栅极驱动器11的元件的像素区域(以下,称为栅极驱动器形成区域)和未形成有构成栅极驱动器11的元件的像素区域(以下,称为栅极驱动器非形成区域)的开口率的差而产生亮度不均等。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减小栅极驱动器形成区域和栅极驱动器非形成区域的开口率的差的方式构成栅极驱动器非形成区域。图25A是示意性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栅极驱动器非形成区域的俯视图。在图25A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附图标记。如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8A~8D所示,在栅极驱动器形成区域中,以与源极线15S大致平行的方式形成有由源极配线层15构成的配线15L1。因此,如图25A所示,在栅极驱动器非形成区域中,也以与源极线15S大致平行的方式形成由源极配线层15构成的虚拟配线15L4(调整用配线)。虚拟配线15L4具有与配线15L1大致相等的长度和宽度。此外,在图25A中省略了由黑矩阵遮光的区域的图示,但为使开口率与栅极驱动器形成区域大致相等,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6同样,形成有栅极线13G、虚拟配线15L4和源极线15S的部分由黑矩阵遮光。通过这样构成,能够使栅极驱动器非形成区域和栅极驱动器形成区域的开口率的差变小,能够降低亮度不均等。另外,如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8A、图8D、图8E所示,在栅极驱动器形成区域中,以与栅极线13G大致平行的方式形成有由栅极配线层13构成的配线13N。因此,如图25A所示,在栅极驱动器非形成区域中,以与栅极线13G大致平行的方式形成由栅极配线层13构成的虚拟配线13N...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