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构音训练装置及其训练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2776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呼吸构音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患者选择模块,用于对患者进行分类并筛选出适合进行呼吸构音训练的患者;

呼吸发音训练模块,用于对患者进行呼吸发音同步训练;

基础构音训练模块,用于对患者进行基础构音训练;

疗效评价模块,用于确定患者的训练效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构音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呼吸发音训练模块包含:

媒体播放装置,用于播放呼吸发音训练“字诀”发音口型和肢体导引动作演示;

气流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并测定呼吸气流;

分贝测试仪,用于采集声音强度数据;

声音频率测试仪,用于采集声音频率数据;

气流和声音分贝监测反馈仪,其连接气流接收装置、分贝测试仪和声音频率测试仪,用于显示气流和声音的采集数据,实时反馈给患者,并自动调整呼吸和发音的目标值;

肢体导引辅助装置,用于辅助患者调整肢体状态完成呼吸发音训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构音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肢体导引辅助装置包含:电动起立床、站立架、座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构音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础构音训练模块包含:

媒体播放装置,用于播放唇、舌、下颌的训练动作演示和语音训练演示;

分贝测试仪,用于采集声音强度数据;

声音频率测试仪,用于采集声音频率数据。

5.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呼吸构音训练装置进行的呼吸构音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S1、采用患者选择模块筛选出适合进行呼吸构音训练的患者;

步骤S2、采用疗效评价模块对入选患者做训前发音评估,以确定构音障碍的严重程度;

步骤S3、采用呼吸发音训练模块对患者进行“字诀”呼吸发音训练;

步骤S4、采用基础构音训练模块对患者进行基础构音训练;

步骤S5、在进行了呼吸发音训练和基础构音训练之后,采用疗效评价模块对患者做训后疗效评价;

步骤S6、疗效评价模块根据训前发音评估和训后疗效评价,确定训练前后差异及训练效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呼吸构音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1中,适合进行呼吸构音训练的患者需满足入组条件,所述的入组条件包含:

经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量表评定存在构音障碍,且言语时呼吸功能严重程度评定级别≥b级;

可耐受完成40分钟言语训练者;

坐位平衡达到3级;

至少单侧上肢运动功能正常或至少单侧上肢Brunnstrom≥4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呼吸构音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3中,进行呼吸发音训练的方法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S3.1、采用媒体播放装置播放呼吸发音训练“字诀”发音口型、呼吸气流方法和肢体导引动作演示;

步骤S3.2、选择采用肢体导引辅助装置辅助患者调整肢体状态;

步骤S3.3、患者跟随多媒体演示进行“字诀”发音呼吸发音训练,直至发音呼吸的气流和声音达到目标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呼吸构音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字诀”按照发音顺序包含:嘘、呵、呼、呬、吹、嘻,具体发音要求如下:

嘘:嘴角紧缩后引,槽牙上下平对,中留缝隙,槽牙与舌边有留空隙,气息要点为从槽牙间、舌两边的空隙中经过,缓缓而出;

呵:舌体微上拱,舌边轻贴上槽牙,气息要点为从舌上与上颚之间缓缓而出;

呼:舌体下沉,口唇撮圆,正对咽喉,气息要点为从喉出后,经口腔中部与撮圆的口唇缓缓而出;

呬:上下门牙对齐、放松,中留狭缝,舌顶下齿后,气息要点为从齿间扁平送出;

吹:舌体和嘴角后引,槽牙相对,两唇向两侧拉开收紧,在前面形成狭隙,气息要点为从喉出,经舌两边饶舌下,经唇间狭隙缓缓而出;

嘻:嘴角放松后引,槽牙上下平对轻轻咬合,整个口腔气息压扁,气息要点为从槽牙的空隙中经过缓缓而出。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呼吸构音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用肢体导引辅助装置辅助患者调整肢体状态的方法包含:

对于运动功能正常的患者,无需调整肢体状态;

对于存在站立、坐位平衡困难者,采用电动起立床、站立架、座椅等完成肢体导引。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呼吸构音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腹式呼吸进行呼吸发音训练。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呼吸构音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患者训练过程中,采用气流接收装置接收并测定呼吸气流,采用分贝测试仪采集声音强度数据,采用声音频率测试仪采集声音频率数据,采用气流和声音分贝监测反馈仪显示气流和声音的采集数据实时反馈给患者,并自动调整呼吸和发音的目标值。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呼吸构音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4中,进行基础构音训练的方法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S4.1、采用媒体播放装置播放唇、舌、下颌的训练动作演示和语音训练演示;

步骤S4.2、患者跟随多媒体演示进行唇、舌、下颌的训练和语音训练,直至患者的声音强度和声音频率达到目标值。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呼吸构音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唇的训练包含:舌的展开、闭合、前突、后缩运动、舌的前伸、后缩、上举;

所述的舌的训练包含:舌的前伸、后缩、上举和侧方运动;

所述的下颌的训练包含:用手拍打下颌中央部位和颞颌关节附近的皮肤;

所述的语音训练包含:先发元音,再发双唇音辅音,再将已学会的辅音与元音结合训练,人后采取元音+辅音+元音的形式继续训练,最后过渡到训练单词和句子。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呼吸构音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患者训练过程中,采用分贝测试仪采集声音强度数据,采用声音频率测试仪采集声音频率数据,采集的数据实时反馈给患者。

1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呼吸构音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2和步骤S5中,疗效评价模块采用主要评价指标对入选患者做训前发音评估和训后疗效评价,获得患者评定等级。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呼吸构音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要评价指标包含:Frenchary构音障碍评价表中的言语呼吸专项评定指标和/或最长声时指标。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呼吸构音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言语呼吸专项评定指标按损伤程度分为a、b、c、d、e 五个级别:

a级是指没有呼吸异常;

b级是指由于呼吸控制较差,流畅性极偶然地被破坏,患者可能声明他感到必须停下来作一下深呼吸,即需要一个外加的呼吸来完成这一要求;

c级是指患者必须说得快,因为呼吸控制较差,声音可能消失,患者可能需要4次呼吸才能完成此要求;

d级是指患者用吸气或呼气说话,或呼吸非常表浅,只能运用几个词,不协调,且有明显的可变性,患者可能需要7次呼吸才能完成此要求;

e级是指由于整个呼吸缺乏控制,言语受到严重阻碍,可能1次呼吸只能说1个词。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呼吸构音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最长声时指标是指:患者在深吸气后,持续发单韵母/a/的最长时间。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呼吸构音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主要评价指标无法完全开展时,采用次要评价指标对入选患者做训前发音评估和训后疗效评价。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呼吸构音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次要评价指标包含:Frenchary构音障碍评价表中的言语呼吸专项评定指标、最大数数能力、S/Z比值、响应等级指标中的一种或几种指标的结合。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呼吸构音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最大数数能力是指一个人在深吸气后,一口气连续说1的最长时间,要求发声的音调与响度控制在舒适水平;

所述的S/Z比值是指患者在深吸气后,分别发/s/音和/z/音,计算两者最长发声时间的比值;

所述的响应等级指标包含五个响度等级:耳语声为0-20分贝;轻声为20-40分贝;交谈声为40-60分贝;大声为60-70分贝;喊叫声为70以上分贝。

22.如权利要求17、18或2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呼吸构音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6中,确定训练前后差异及训练效果的方法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根据Frenchary构音障碍评价表中的言语呼吸专项评定指标进行评定:对训前发音评估获得的患者评定等级和训后疗效评价获得的患者评定等级进行比较,如果等级降低大于等于2个等级或降低到a级,则评定训练显效,如果等级降低大于等于1个等级,小于2个等级,则评定训练有效,如果等级无变化或等级升高,则评定训练无效,进行复训。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呼吸构音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6中,确定训练前后差异及训练效果的方法还包含以下步骤:

根据最长声时指标MPT进行评定:判断MPT训练前后改变率,如果改变率小于等于5%,则评定训练无效,进行复训;

其中,MPT训练前后改变率(%)=MPT训练后-MPT训练前/ MPT训练前×100%;

或者,根据最大数数能力进行评定:判断最大数数能力训练前后改变率,如果改变率小于等于5%,则评定训练无效,进行复训;

最大数数能力训练前后改变率(%)=最大数数能力训练后-最大数数能力训练前/ 最大数数能力训练前×100%;

或者,根据S/Z比值进行评定:判断S/Z训练前后改变率,如果改变率小于等于5%,则评定训练无效,进行复训;

S/Z训练前后改变率(%)=S/Z训练后-S/Z训练前/ S/Z训练前×100%;或者,根据响应等级指标进行评定:如果等级增加大于等于2个等级或降低到a级,则评定训练显效,如果等级增加大于等于1个等级,小于2个等级,则评定训练有效,如果等级无变化或等级下降,则评定训练无效,进行复训。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