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站牌竹节屏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5176阅读:839来源:国知局
电子站牌竹节屏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交通监控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电子站牌竹节屏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具有LCD液晶显示、LED竹节屏辅助显示实时动态线路信息的电子站牌中,LCD液晶屏显示系统是由工控机、LCD液晶显示屏、工业级无限路由器及ERP后台服务系统组成,而LED竹节屏显示系统是由具有无限拨号上网功能的电子站牌控制器、竹节屏组成及EBS后台服务系统组成。两者各自的无线上网模块都需要一张SIM卡,通过不同的数据链路分别连接不同的后台服务系统。存在硬件成本高、后台服务器系统不兼容及后期维护工作量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站牌竹节屏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子站牌竹节屏控制系统,至少包括竹节式LED显示屏、LCD液晶屏、有源RS232/RS485互转器、工控机及路由器;所述的竹节式LED显示屏包括若干节级联的单元板及与单元板电连接的控制板,竹节式LED显示屏通过控制板的RS485端口与有源RS232/RS485互转器的RS485端口建立通信连接,有源RS232/RS485互转器的RS232端口通过RS232串口延长线连接至工控机的COM端口,LCD液晶屏的VGA端口通过VGA线束连接至工控机的VGA端口,工控机的LAN端口通过网线连接至路由器的LAN端口,路由器通过GPRS网络与ERP后台服务系统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竹节式LED显示屏和LCD液晶屏均安装在公交站牌上,竹节式LED显示屏与公交站牌上的站序表平行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单元板为多个三色LED组成的矩阵组合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路由器为带有SIM卡模块的工业级无线路由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优化了硬件设备,不再使用电子站牌控制器,降低了成本;

2、后台服务器系统统一为ERP系统,解决了兼容性问题;

3、简化了后台设置流程,方便后期维护工作;

4、设有有源RS232/RS485互转器,增强工控机的数据通讯能力,增加竹节式LED显示屏使用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竹节式LED显示屏的实际显示效果图;

图中:1.公交站牌、2.LCD液晶屏、3.竹节式LED显示屏、4.站序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3,一种电子站牌竹节屏控制系统,至少包括竹节式LED显示屏3、LCD液晶屏2、有源RS232/RS485互转器、工控机及路由器。竹节式LED显示屏3包括若干节级联的单元板及与单元板电连接的控制板,单元板为多个红、黄、绿三色LED组成的矩阵组合结构。

竹节式LED显示屏3通过控制板的RS485端口与有源RS232/RS485互转器的RS485端口建立通信连接,有源RS232/RS485互转器的RS232端口通过RS232串口延长线连接至工控机的COM端口,LCD液晶屏2的VGA端口通过VGA线束连接至工控机的VGA端口,工控机的LAN端口通过网线连接至路由器的LAN端口,路由器为带有SIM卡模块的工业级无线路由器,路由器通过GPRS网络与ERP后台服务系统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参见图2,竹节式LED显示屏3和LCD液晶屏2均安装在公交站牌1上,竹节式LED显示屏3与公交站牌1上的站序表4平行设置。

工作过程:

ERP后台服务系统是后台控制系统,ERP后台服务系统与公交车上的车载一体机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并将公交车线路信息、车辆运行信息及公交车上舒适度等信息的数据以GPRS数据的形式通过路由器传输给工控机,工控机通过路由器接收到数据后,由工控机上安装的电子站牌控制软件将数据转换,之后经过RS232端口发送给“有源RS232/RS485互换器”(有源RS232/RS485互换器的作用是将232信号转换为485信号),之后传输给竹节式LED显示屏3的控制板,控制板控制级联的显示板将相应的数据显示出来。工控机通过VGA端口将数据传输给LCD液晶屏2显示出来。

竹节式LED显示屏3的功能是:

•线路起始站的文字信息显示;

•以动态形式显示对应线路上车辆的实时运行信息;

•实时的动态线路信息、舒适度及路况。

竹节式LED显示屏3上的小车(参见图3),是和站序表4上的相应站的站名上下对应的。

车形图标状态表示“车辆状态”:

闪烁——车辆行驶中

静止——车辆到站或停止

数字——同一站内公交车的数量

车形图标颜色表示“车辆舒适度”:

绿色——宽松 黄色——舒适 红色——拥挤

车形图标底部的LED指示灯颜色代表站序表4对应路段的路况:

绿色——宽松 黄色——缓行 红色——堵车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