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显示屏亮度调节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2517阅读:8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屏幕亮度调整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手机显示屏亮度调节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手机屏幕尺寸逐渐变大,而随之产生的电池续航时间问题成为了大屏幕手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现有的智能手机普遍都安装有屏幕亮度自动调节的装置。但是,现有的调节装置对于亮度的调节存在滞后性和不线性的问题,导致用户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机显示屏亮度调节电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降低了屏幕亮度调节的滞后性,并提高了调节过程的线性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手机显示屏亮度调节电路,电源端通过第一电阻连接至第一运放的正向输入端,第一运放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第一运放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接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电容连接至第一运放的反向输入端,第一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电阻连接至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运放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连接至第二运放的正向输入端,参考电平通过光敏电阻连接至第三运放的正向输入端,第三运放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三电容接地,第三运放的输出端通过串联的第四电容和第五电阻连接至第三运放的反向输入端,第三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第六电阻连接至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七电阻连接至第二运放的正向输入端,第二运放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八电阻接地,第二运放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九电阻接地,第二运放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十电阻连接至第二运放的输出端,第二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第十一电阻连接至输出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运放实现对输入电源扰动的抑制,并通过对于输出电流变化速率的测量,对于调节过程的滞后性进行有效的补偿。光敏电阻通过对光线强度变化的感应,使第二运放输出的控制电流发生变化,从而控制三极管的放大系数,第二运放所组成的缓冲电路可以有效抑制光敏电阻所产生的阶跃响应,从而提高亮度调节的线性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图中: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管;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R10、第十电阻;R11、第十一电阻;Rg、光敏电阻;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Q、三极管;A1、第一运放;A2、第二运放;A3、第三运放;VCC、参考电平;S、电源端;OUT、输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电源端S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至第一运放A1的正向输入端,第一运放A1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第一运放A1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第一运放A1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电容C2连接至第一运放A1的反向输入端,第一运放A1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至三极管Q的集电极,第一运放A1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至第二运放A2的正向输入端,参考电平VCC通过光敏电阻Rg连接至第三运放A3的正向输入端,第三运放A3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三电容C3接地,第三运放A3的输出端通过串联的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阻R5连接至第三运放A3的反向输入端,第三运放A3的输出端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至三极管Q的基极,三极管Q的发射极通过第七电阻R7连接至第二运放A2的正向输入端,第二运放A2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八电阻R8接地,第二运放A2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九电阻R9接地,第二运放A2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十电阻R10连接至第二运放A2的输出端,第二运放A2的输出端通过第十一电阻R11连接至输出端OUT。

其中,第一电阻R1为65kΩ、第二电阻R2为150kΩ、第三电阻R3为110kΩ、第四电阻R4为170kΩ,第五电阻R5为30kΩ,第六电阻R6为90kΩ,第七电阻R7为150kΩ,第八电阻R8为50kΩ,第九电阻R9为60 kΩ,第十电阻R10为75kΩ,第十一电阻R11为120 kΩ,光敏电阻Rg的变化范围为1 kΩ~100 kΩ。第一电容C1为70μF,第二电容C2为145μF,第三电容C3为65μF。第一电感L1为0.13mH。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