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屏像素驱动电路及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065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屏像素驱动电路及显示屏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屏像素驱动电路及显示屏。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中,每一个像素点都由一个驱动电路来驱动,目前常见的一种驱动电路的结构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的显示屏像素驱动电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中仅展示了驱动电路中的部分结构,包括第一开关管M1、第二开关管M2、第三开关管M3和第四开关管M4,上述各开关管均具有三个连接端,每个开关管中用于接收控制信号的连接端称为控制端,另外两个输出信号的作为数据端,开关管可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控制两个数据端之间为导通或截止。图1中,第一开关管M1的控制端与第二开关管M2的第一数据端相连,第一开关管M1的第一数据端与第四开关管M4的第一数据端相连,第一开关管M1的第二数据端与第三开关管M3的第二数据端相连。第四开关管M4的第二数据端作为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第四开关管M4的控制端与第二开关管M2的控制端相连。第二开关管M2的第二数据端与第三开关管M3的第一数据端相连,第二开关管M2的控制端与第三开关管M3的控制端相连,且第二开关管M2的控制端作为第一输入端Sn1。

图2为现有的显示屏像素驱动电路的波形图。如图2所示,在t2时间段末,第一输入端Sn1的信号由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时,由于第二开关管M2和第三开关管M3存在寄生电容,导致第一输入端Sn1的部分高电平信号耦合到第一开关管M1的控制端,也即节点N1,从而影响了节点N1的信号电压,进而导致该像素点显示出错误的数据,破坏了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屏像素驱动电路及显示屏,用以解决现有的驱动电路因寄生电容导致像素点显示错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屏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其中,

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与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且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接收第一输入信号;第二开关管的第一数据端与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第二开关管的第二数据端与第三开关管的第一数据端相连,第三开关管的第二数据端与第一开关管的第二数据端相连;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数据端与第四开关管的第一数据端相连,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接收第一输入信号,第四开关管的第二数据端用于输出数据信号;

还包括: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与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且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接收与第一输入信号相反的信号;第五开关管的第一数据端与第六开关管的第二数据端相连,第五开关管的第二数据端与第六开关管的第一数据端相连,且第五开关管的第一数据端还与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均为薄膜晶体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均为耗尽型薄膜晶体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为薄膜晶体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为耗尽型薄膜晶体管。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七开关管;第七开关管的控制端接收第三输入信号;第七开关管的第一数据端接收高电平信号,第七开关管的第二数据端与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数据端相连。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八开关管、第九开关管、电容和二极管;其中,

第八开关管的控制端接收第三输入信号;第八开关管的第一数据端与第一开关管的第二数据端相连,第八开关管的第二数据端与二极管的正极相连,二极管的负极接地;

第九开关管的控制端接收第四输入信号;第九开关管的第一数据端与电容的负极相连,电容的正极接收高电平信号;第九开关管的第二数据端与二极管的正极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七开关管、第八开关管和第九开关管均为薄膜晶体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七开关管、第八开关管和第九开关管均为耗尽型薄膜晶体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屏,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屏像素驱动电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的数据端连接成闭合环状,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与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且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接收到的信号与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所接收到的信号相反,则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能够耦合产生的信号与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耦合产生的信号相反,相当于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耦合产生的信号抵消了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所产生的寄生电容对第一开关管控制端所造成的影响,提高了当前像素点的驱动电压的精确性,提高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显示屏像素驱动电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显示屏像素驱动电路的波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屏像素驱动电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屏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屏像素驱动电路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屏像素驱动电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M1、第二开关管M2、第三开关管M3和第四开关管M4,各开关管均具有三个连接端,每个开关管中用于接收控制信号的连接端称为控制端,另外两个输出信号的作为数据端,开关管可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控制两个数据端之间为导通或截止。例如:开关管可以为场效应管,场效应管的栅极作为控制端,源极和漏极分别作为两个数据端。对于源极和漏极对称的场效应管,则源极可以作为第一数据端,漏极作为第二数据端,或者漏极作为第一数据端,源极作为第二数据端均可。

第二开关管M2的控制端与第三开关管M3的控制端相连,且第二开关管M2的控制端作为第一输入端Sn1用于接收第一输入信号。第二开关管M2的第一数据端与第一开关管M1的控制端相连,第二开关管M2的第二数据端与第三开关管M3的第一数据端相连,第三开关管M3的第二数据端与第一开关管M1的第二数据端相连。第一开关管M1的第一数据端与第四开关管M4的第一数据端相连,第四开关管M4的控制端接收第一输入信号,第四开关管M4的第二数据端作为数据输出端D用于输出数据信号。

为了解决因第二开关管M2和第三开关管M3会产生寄生电容而影响第一开关管M1控制端电压的问题,本实施例增加了:第五开关管M5和第六开关管M6,其中,第五开关管M5的控制端与第六开关管M6的控制端相连,且第五开关管M5的控制端作为第二输入端Sn2接收与第一输入信号相反的信号。第五开关管M5的第一数据端与第六开关管M6的第二数据端相连,第五开关管M5的第二数据端与第六开关管M6的第一数据端相连,且第五开关管M5的第一数据端还与第一开关管M1的控制端相连。相当于第五开关管M5和第六开关管M6的数据端连接成闭合环状。

当第一输入端Sn1的信号从低电平跳变至高电平时,第二开关管M2和第三开关管M3产生耦合电压,并将高电平信号耦合至第一开关管M1的控制端,也即节点N1。而第二输入端Sn2的信号从高电平跳变至低电平,通过第五开关管M5和第六开关管M6将低电平信号耦合至节点N1,与第二开关管M2和第三开关管M3产生耦合的高电平信号进行叠加,抵消了第二开关管M2和第三开关管M3产生寄生电容的影响,从而保证了节点N1的电压能够正确跳变,提高了当前像素点的精确度,进而提高了显示屏的显示质量。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的数据端连接成闭合环状,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与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且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接收到的信号与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所接收到的信号相反,则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能够耦合产生的信号与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耦合产生的信号相反,相当于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耦合产生的信号抵消了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所产生的寄生电容对第一开关管控制端所造成的影响,提高了当前像素点的驱动电压的精确性,提高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上述第一开关管M1、第二开关管M2、第三开关管M3和第四开关管M4均为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简称:TFT),具体可以为耗尽型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

上述第五开关管M5和第六开关管M6也可以为薄膜晶体管,具体可以为耗尽型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使得显示屏能够具有高响应度、高亮度和高对比度的效果。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屏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屏像素驱动电路的波形图。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驱动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七开关管M7,第七开关管M7的控制端作为第三输入端Sn3用于接收第三输入信号。第七开关管M7的第一数据端接收高电平信号VDD,第七开关管M7的第二数据端与第一开关管M1的第一数据端相连。第七开关管M7也可以为薄膜晶体管,具体可以为耗尽型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

另外,驱动电路还可以包括:第八开关管M8、第九开关管M9、电容C和二极管L。其中,第八开关管M8的控制端接收第三输入信号,第八开关管M8的第一数据端与第一开关管M1的第二数据端相连,第八开关管M8的第二数据端与二极管L的正极相连,二极管L的负极接地。

第九开关管M9的控制端作为第四输入端Sn4用于接收第四输入信号,第九开关管M9的第一数据端与电容C的负极相连,电容C的正极接收高电平信号VDD,第九开关管M9的第二数据端与二极管L的正极相连。

上述第八开关管M8和第九开关管M9也可以为薄膜晶体管,具体可以为耗尽型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

上述驱动电路的工作过程为:在t1时间段内,第四输入端Sn4接收的信号从高电平跳变至低电平,控制第九开关管M9,对节点N1的电压进行初始化;在t2时间段内,第一输入端Sn1接收的信号由高电平跳变至低电平,控制第四开关管M4、第二开关管M2和第三开关管M3进行阈值电压补偿,以写入数据。在t3时间段内,第三输入端Sn3接收的信号由高电平跳变至低电平,控制第八开关管M8和第七开关管M7,以控制二极管L发光。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屏,包括上述显示屏像素驱动电路,显示屏中的每一个像素对应与一个上述驱动电路连接,驱动电路通过采用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的数据端连接成闭合环状,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与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且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接收到的信号与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所接收到的信号相反,则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能够耦合产生的信号与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耦合产生的信号相反,相当于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耦合产生的信号抵消了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所产生的寄生电容对第一开关管控制端所造成的影响,提高了当前像素点的驱动电压的精确性,提高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