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蛙心插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5089阅读:35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蛙心插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提高离体蛙心灌流成功率的教学用蛙心插管。



背景技术:

离体蛙心灌流实验自创立始已历经100余年,目前该实验已成为生理、药理、病理等机能实验常用的观察心脏活动的方法,普遍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教学及科学研究中。结合近年来机能实验教学实践发现,该实验涉及的插管技术难度较大,成功率不高。

有人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选择合适体重(大于90g)的蟾蜍,其动脉血管较粗,利于插管;左主动脉插管时略微抬起心室,使整个心室均位于插管的正前方,便于插管;静脉分别结扎,避免误扎静脉窦;改变插管的血管,改为右主动脉插管;在任氏液中加入肝素避免凝血现象的发生。

通过上述措施使插管成功率有所提高,但仍然不够理想。主要原因:现有蛙心插管均为玻璃制品,容易破碎,特别插管前端破损率高达50%以上,极大影响实验的成功率;现有蛙心插管采用一台阶来悬挂离体蛙心,而玻璃材质又过于光滑,挂绳容易从台阶滑出,离体蛙心与插管分离而导致实验不成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蛙心插管,通过改变材质和增设固定结构,大幅提高插管成功率,以解决现有技术成功率不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蛙心插管,所述插管为一段采用塑料材料制成的管体,所述管体包括直径相对大的储液段和直径相对小的出液段,所述储液段上设置有蛙心悬挂固定装置,所述蛙心悬挂固定装置包括悬挂臂、压紧块和连接杆,所述悬挂臂由储液段的外壁向外延伸设置,所述连接杆一端通过铰结构可旋转的固定在悬挂臂的远端,另一端与压紧块固定,所述出液段的前端设有一个导入锥,所述导入锥的前端圆滑过渡。

进一步,所述蛙心悬挂固定装置共设有四个、且均布在所述储液段同一高度的外圆柱面上。

进一步,所述蛙心悬挂固定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压紧块上的操作手柄。

进一步,所述储液段上还设置有药液刻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插管的材质由玻璃改进为塑料,避免了破损的发生,提高插管的耐用性,进而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并通过蛙心悬挂固定装置将蛙心牢固固定在插管上,避免了两者之间的相对移动,减少两者相互分离而导致的不成功;另外,还通过导入锥可将插管顺利导入动脉管内,提高成功率,同时在导入锥的前端通过圆滑过渡避免对动脉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蛙心悬挂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蛙心插管,插管为一段采用塑料材料制成的管体,管体包括直径相对大的储液段1和直径相对小的出液段2,储液段1上设置有蛙心悬挂固定装置,蛙心悬挂固定装置包括悬挂臂3、压紧块4和连接杆5,悬挂臂3由储液段的外壁向外延伸设置,连接杆5一端通过铰结构6可旋转的固定在悬挂臂3的远端,另一端与压紧块4固定为一体,为方便操作,在压紧块4上设有操作手柄7,使用时,只需用手轻轻旋转操作手柄,压紧块和连接杆绕铰结构旋转并压紧在悬挂臂上的吊绳或吊带10(用于吊起离体蛙心)上,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出液段的前端设有一个导入锥9,可顺利的将出液段导入动脉管内,导入锥的前端圆滑过渡,可减少对动脉的损伤。

本实施例通过将插管的材质由玻璃改进为塑料,避免了破损的发生,提高插管的耐用性,进而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并通过蛙心悬挂固定装置将蛙心牢固固定在插管上,避免了两者之间的相对移动,减少两者相互分离而导致的不成功;另外,还通过导入锥可将插管顺利导入动脉管内,提高成功率,同时在导入锥的前端通过圆滑过渡避免对动脉的损伤。

本实施例中,蛙心悬挂固定装置共设有四个、且均布在储液段同一高度的外圆柱面上,可使对离体蛙心的悬挂更均匀,利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中,储液段上还设置有药液刻度8,通过药液刻度可对用药量进行控制,确保与实验要求一致,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