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用测距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0159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答题用测距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常用学习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学生答题时,遇到一些图形类的问题时,经常需要对图形进行长度的测量,以完成答题过程,除此以外还能够利于对图形的测量辅助解答问题以及进行答题后的验证等,然而传统的直尺在对图形各边进行测量时,学生需要利用直尺不断地改变方向以便于测量,而且测量时需要将直尺上的刻度线与图形各边对照精准,在此过程中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发生失误,造成测量不准确现象发生,影响答题的正确性。为此,我们公开了一种答题用测距尺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答题用测距尺,其能够实现对图形各边长度的精准测量,操作简单,测量快速,能够有效节省测量时间,不易造成测量失误,能够有效提高测量的准确率,而且功能性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答题用测距尺,包括A支腿和B支腿;A支腿上端和B支腿上端转轴连接;A支腿上部和B支腿上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簧;A支腿下端和B支腿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支脚;支脚下端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的A支腿中部开有通槽;通槽内配合设置有水平方向的套尺;

所述的套尺包括主尺;主尺一端滑动套接有副尺;副尺一端与B支腿内侧壁转轴连接;所述的通槽内中部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主尺的前后两侧分别开有水平方向的盲槽;所述的支撑柱与盲槽分别对应配合且支撑柱与盲槽滑动摩擦连接;主尺和副尺上均刻有长度刻度。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答题用测距尺的主尺和副尺上均刻有角度刻度。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答题用测距尺的B支腿外侧面刻有辅助刻度。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测量尺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A支腿和B支腿转轴连接,能够随时改变A支腿和B支腿之间的角度;A支腿上部和B支腿上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簧,通过拉簧的拉力作用,能够对A支腿和B支腿进行一定的约束,避免A支腿和B支腿分开一定角度进行测量时,两者之间的角度轻易改变,从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支脚下端转动连接滚轮,能够通过滚轮的滚动,使支脚两端分别与测量边的两端点对应,完成测量时的定位工作;套尺上的主尺和副尺上均刻有长度刻度,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即可对待测边的长度进行测量,并且得出具体的数值;主尺前后两侧分别开有水平方向的盲槽,盲槽与A支腿上通槽内的支撑柱滑动摩擦连接,能够使主尺随支撑柱转动而且能够在通槽内滑动;副尺一端与B支腿转动连接,一端套接在主尺内,能够使副尺在主尺内滑动而另一端转动;通过主尺和副尺的作用,能够在测量时使套尺随着A支腿和B支腿之间角度的变化,而改变长度,方便了测量。

2、主尺和副尺上刻有角度刻度,能够起到量角的作用。

3、B支腿外侧面刻有辅助刻度,能够辅助进行长度的测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A支腿;2、B支腿;3、拉簧;4、支脚;5、滚轮;6、通槽;7、主尺;8、副尺;9、支撑柱;10、盲槽;11、长度刻度;12、角度刻度;13、辅助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答题用测距尺,包括A支腿1和B支腿2;A支腿1上端和B支腿2上端转轴连接;A支腿1上部和B支腿2上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簧3;A支腿1下端和B支腿2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支脚4;支脚4下端转动连接有滚轮5;所述的A支腿1中部开有通槽6;通槽6内配合设置有水平方向的套尺;所述的套尺包括主尺7;主尺7一端滑动套接有副尺8;副尺8一端与B支腿2内侧壁转轴连接;所述的通槽6内中部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柱9;主尺7的前后两侧分别开有水平方向的盲槽10;所述的支撑柱9与盲槽10分别对应配合且支撑柱9与盲槽10滑动摩擦连接;主尺7和副尺8上均刻有长度刻度11;主尺7和副尺8上均刻有角度刻度12;B支腿2外侧面刻有辅助刻度13。

在对图形某一边的长度进行测量时,拉开A支腿1和B支腿2,将A支腿1和B支腿2下端的支脚4放到答题的纸面上,使支脚4上的滚轮5在纸面上随着待测边的方向转动,最终使滚轮5分别定位在待测边的两个端点位置,此时即可根据主尺7和副尺8上的长度刻度11进行测量读数;设置滚轮5一方面方便了支脚4在纸面上的移动,另一方面也能避免测量时支脚4损伤纸面。

由于A支腿1和B支腿2之间拉簧3的存在,能够提供拉力作用,可以避免支脚4定位时的不牢固现象,避免A支腿1和B支腿2随意转动从而影响测量准确性的问题;在对待测边进行测量时,由于待测边长度不一,所以A支腿1和B支腿2之间角度也不同,从而使A支腿1和B支腿2之间的套尺长度随之改变,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主尺7与副尺8之间滑动的摩擦力小于主尺7上的盲槽10与通槽6内的支撑柱9之间的摩擦力,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在测量时,当A支腿1和B支腿2之间角度改变时,首先使副尺8在主尺7内滑动,只有当待测边距离较小,A支腿1与B支腿2之间的套尺处的距离甚至小于主尺7长度时,主尺7才会随支撑柱9滑动,伸出通槽6,通过此项设置使本实用新型能够对长短不一的待测边均实现测量作用,增强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利用的是相似三角形原理实现对待测边的测量,A支腿1和B支腿2之间的套尺处的距离与支脚4下端待测边的距离呈确定的比例关系,当然为了节省比例换算的时间,本实用新型中主尺7和副尺8上的长度刻度11均为根据比例换算来的刻度,读出主尺7和副尺8上的数据即为测量时真实的数据;根据实际测量时待测边长短不一的情况,所以测量时可能处于副尺8从主尺7处伸出、副尺8全部进入主尺7内且主尺7一端从通槽6伸出这两种状态,所以主尺7和副尺8上的长度刻度11是独立的,测量读数时,当处于前一种状态时,将A支腿1和B支腿2之间的主尺7上的刻度值与副尺8上的刻度值相加即可,处于后一种状态是,只需读出A支腿1和B支腿2的主尺7上的刻度值即可。

同理,本实用新型在主尺7和副尺8上均刻上了角度刻度12,也可以将A支腿1和B支腿2内侧边与测量角的两边对应,实现对角度的测量,角度刻度12的设置与长度刻度11的设置相同,也为独立设置,且同样是根据实际测量得来,角度刻画的刻度值也为实际中的刻度值;本实用新型在B支腿2外侧面刻有辅助刻度13,辅助刻度13为与普通测量尺相同的实际的刻度值,除了也能够进行长度测量外,还可以利用B支腿2和辅助刻度13画出指定长度的线,实现作图功能。

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学生进行图形的测量答题,而且还可以在答题之后通过测量相应的数值,实现对答题结果的估算,一举多得;当然本实用新型不仅仅只局限于学生进行图形答题,还可用于工程人员对工程图形的测量等多个领域,功能性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