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和带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9039发布日期:2018-10-23 21:58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以下公开涉及将被贴附到被包裹部件的介质和容纳该介质的带盒。



背景技术:

专利文件1(JP-T-2011-524154)公开了一种将被贴附到例如缆线或圆柱形被包裹部件的外周部的介质。该介质包括彼此堆叠的基材层、粘合剂层和分离层。该介质包括:一侧粘合区域,在该一侧粘合区域中,在分离层被剥离之后,介质的后表面变得粘合性;非粘合区域,该非粘合区域与该一侧粘合区域邻接,并且在该非粘合区域中,设置打印背景层,并且该介质的后表面是不可附着的;和另一侧粘合区域,该另一侧粘合区域与非粘合区域邻接,并且在该另一侧粘合区域中,介质的后表面是部分粘合性的。

在这种传统的介质中,该介质的在该一侧粘合区域中的部分的后表面(即,内周表面)首先利用粘合剂被附着到被包裹部件的外周部。该介质的在与该一侧粘合区域邻接的非粘合区域中的部分然后被绕被包裹部件包裹,从而形成圆筒形部件。该介质的在该另一侧粘合区域中的部分的后表面(即,内周表面)然后利用粘合剂被附着到该介质的在非粘合区域中的部分的外周表面。然后,在该介质的在该一侧粘合区域和非粘合区域中的部分粘附到被包裹部件的状态下,用户沿着在该一侧粘合区域和非粘合区域之间预先形成的穿孔破坏该介质。作为结果,该介质的在非粘合区域和另一侧粘合区域中的部分的单元被从该介质的在该一侧粘合区域中的部分分离,由此完成能够绕被包裹部件旋转的圆筒形介质(即,旋转标签)。

然而,上述技术要求用户沿着穿孔破坏该介质。该破坏可能产生附加的力诸如被包裹部件的扭转,这可能不幸地影响该介质和被包裹部件的耐久性。



技术实现要素:

相应地,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能够在没有附加的力的情况下绕被包裹部件可旋转地贴附的介质和一种容纳该介质的带盒。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一种介质包括在堆叠方向上彼此堆叠的透明基材层和分离层。在所述介质中沿着第一方向限定多个区域,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于所述堆叠方向。所述多个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介质的与所述分离层接触的部分是可附着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上,并且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介质的与所述分离层接触的部分是不可附着的;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一侧上,并且在所述第三区域中,所述介质的与所述分离层接触的部分是至少部分地可附着的。在所述介质的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部分上设置第一标记。在所述介质的在所述第三区域中的部分上,在与所述第一标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准的位置处,设置第二标记。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中,一种带盒包括:壳体;和带卷,所述带卷是带的卷,在所述壳体中包含所述带,并且所述带包括在堆叠方向上彼此堆叠的透明基材层和分离层。在所述带中沿着第一方向限定多个区域,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于所述堆叠方向。所述多个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带的与所述分离层接触的部分是可附着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上,并且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带的与所述分离层接触的部分是不可附着的;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一侧上,并且在所述第三区域中,所述带的与所述分离层接触的部分是至少部分地可附着的。在所述带的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部分上设置第一标记。在所述带的在所述第三区域中的部分上,在与所述第一标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准的位置处,设置第二标记。

上述介质被绕缆线或圆柱形被包裹部件包裹,在上述介质与缆线或圆柱形被包裹部件之间没有粘合剂。即,在介质的贴附中,在分离层被剥离之后,该介质的在第一方向上依次布置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中的部分被以凹形弯曲,从而该介质的已经与分离层接触的部分位于内侧上。该介质被绕被包裹部件包裹,从而形成包围被包裹部件的圆筒形部件。然后,该介质的在第一区域中的粘合部(作为该介质的末端部)被附着到该介质的在第三区域中的部分。作为结果,通过附着,将该介质的形状固定,并且该介质在没有粘合剂的第二区域中被绕被包裹部件包裹,由此该介质被可旋转地贴附到被包裹部。因为第一标记被设置在该介质的在第一区域中的部分上,并且第二标记被设置在该介质的在第三区域中的部分上,所以该介质的这些部分例如被彼此附着,从而每一个第一标记和对应一个第二标记彼此重合。相应地,能够防止介质的错位和歪斜并以容易位置对准的正确姿态使得介质的这些部分彼此附着。

此后,第三区域的不被用于包围被包裹部件的其余部分被绕该介质的外周部包裹,从而覆盖该介质的在(构成圆筒形部件的)第二区域中的部分,使得该介质的在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中的被附着部被折叠到内周侧中。使用该介质的在第三区域中的部分的粘合性,将该介质的在第三区域中的部分附着到该介质,并且完成该介质到被包裹部件的贴附。

通过将该介质的在第一区域中的部分和该介质的在第三区域中的部分彼此附着以绕被包裹部件形成圆筒形部件,将如上所述的该介质贴附到被包裹部件。因此,不像将该介质绕被包裹部件包裹并沿着穿孔切割的传统结构中那样对介质和被包裹部件施加附加的力(诸如被包裹部件的扭转)。而且,因为在贴附期间减小错位和歪斜,所以能够容易绕被包裹部件旋转介质,由此确保从期望角度的可视性。

在所述介质中,所述第一标记的中心和所述第二标记的中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对准。

在所述介质中,所述第三区域包括:第一部区域,所述第一部区域是不可附着的,并且在所述第二区域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一侧上,所述第一部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邻接;和第二部区域,所述第二部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是可附着的,并且在所述第一部区域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一侧上,所述第二部区域与所述第一部区域邻接。

在所述介质中,当将所述第一区域在第二方向上划分成三个区域时,每一个均作为所述第一标记的多个第一标记中的至少两个第一标记被设置在所述三个区域中的两个相反端区域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堆叠方向中的每一个方向。当将所述第三区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划分成三个区域时,每一个均作为所述第二标记的多个第二标记中的至少两个第二标记被设置在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三个区域中的两个相反端区域上。

在所述介质中,当将所述第一区域划分成所述三个区域时,所述多个第一标记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标记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三个区域中的中央区域上。当将所述第三区域划分成所述三个区域时,所述多个第二标记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标记被设置在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三个区域中的中央区域上。

在所述介质中,所述第一标记和所述第二标记中的至少一个标记是打印标记。

在所述介质中,所述第一标记是第一打印标记。所述第二标记是第二打印标记,所述第二打印标记具有与所述第一打印标记的形状相同的形状。

在所述介质中,所述第一标记是第一打印标记。所述第二标记是第二打印标记,所述第二打印标记具有与所述第一打印标记的形状不同的形状。

在所述介质中,所述第一标记和所述第二标记中的至少一个标记是包括外边框和位于所述外边框内的空白区域的打印标记。所述第一标记和所述第二标记中的至少另一个标记是大小比作为所述第一标记和所述第二标记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标记的所述打印标记的所述外边框小的打印标记。

在所述介质中,所述第一标记和所述第二标记中的至少一个标记是开口。

在所述介质中,所述第一标记和所述第二标记中的一个标记是开口。所述第一标记和所述第二标记中的另一个标记是大小比所述开口小的标记。

所述介质进一步包括被设置在位于所述透明基材层和所述分离层之间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的粘合剂层。

在所述介质中,所述分离层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伸长。每一个均作为所述透明基材层的多个透明基材层被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布置。

在所述介质中,所述介质在第二方向上伸长,所述第二方向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每一个均作为所述第一标记的多个第一标记被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均匀地隔开。每一个均作为所述第二标记的多个第二标记被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均匀地隔开。

在所述介质中,在所述粘合剂层和所述分离层之间,在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设置非粘合剂层。

在所述介质中,在所述透明基材层的在所述第二区域中的部分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打印背景层。

在所述介质中,所述打印背景层、所述第一标记和所述第二标记具有相同的颜色。

在所述介质中,所述打印背景层被设置在所述介质的在与所述第三区域邻接的所述第二区域中的部分中。

在所述介质中,所述打印背景层被设置在所述介质的在与所述第一区域邻接的所述第二区域中的部分中。

在所述介质中,所述打印背景层被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材层的在所述透明基材层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表面上。所述粘合剂层被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材层的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表面上。

在所述介质中,每一个均作为所述第一标记的多个第一标记被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布置,且/或每一个均作为所述第二标记的多个第二标记被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布置。

效果

所述介质能够在没有附加的力的情况下绕被包裹部件可旋转地贴附。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阅读实施例的以下详细说明,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目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在这些附图中:

图1是用于解释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标签生产设备的总体结构的视图;

图2A是示出在打印之前的打印带的平面图;

图2B是示出在打印之后的打印带的平面图;

图3A是打印标签的展开平面图;

图3B是沿着图2B中的线IIIB-IIIB截取的剖视图;

图4A到4C是用于解释将打印标签贴附到被包裹部件的过程的视图;

图5是示出打印标签的使用的实例的透视图;

图6A和图6B是每一幅示出将打印标签贴附到缆线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在第四区域短的变型中的打印标签的展开平面图;

图8A是在一种变型中附着方式不同的打印标签的平面图;

图8B是沿着图8A中的线VIIIB-VIIIB截取的剖视图;

图9A和图9B是用于解释将打印标签贴附到具有大直径的被包裹部件的过程的视图;

图10A和图10B是用于解释将打印标签贴附到具有小直径的被包裹部件的过程的视图;

图11A是示出在使用连续长度带的实例中在打印之前的打印带的平面图;

图11B是示出在打印之后的打印带的平面图;

图12A是在具有刻度的变型中的打印标签的展开平面图;

图12B是沿着图12A中的线XIIB-XIIB截取的剖视图;

图13A是在具有标记的变型中的打印标签的展开平面图;

图13B是沿着图13A中的线XIIIB-XIIIB截取的剖视图;

图14A是在标记被附加地设置在打印标签的中央部上的变型中的打印标签的展开平面图;

图14B是沿着图14A中的线XIVB-XIVB截取的剖视图;

图15A是在设置不同形状的标记的变型中的打印标签的展开平面图;

图15B是沿着图15A中的线XVB-XVB截取的剖视图;并且

图16是示出表示每一个由在被附着在一起之后彼此重叠的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形成的形状的实例的表格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通过参考绘图描述一个实施例。

标签生产设备

将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标签生产设备。

在图1中,作为打印设备的一个实例的标签生产设备1包括:控制电路2;操作装置3,该操作装置3被构造为接受用户(操作员)的操作;显示器4;随机存取存储器(RAM)5,该随机存取存储器(RAM)5被构造为存储各种信息;输送辊6;打印头7;切割杠杆8;和切割器9。

该标签生产设备1包括盒保持器12,该盒保持器12具有壳体11,带盒10能够可移除地安装在该壳体11上。带盒10容纳具有螺旋形形状的带卷10A。注意:为了简明,图1示出呈同心圆的形式的带卷10A。带卷10A是作为带的一个实例的打印带To的卷。带盒10的实例包括:模切标签类型(die-cut-label type)的带盒,在该带盒中,卷绕具有通过打印带To的半切(吻切)形成的半切区域HC(见以下将描述的图2A和图2B)的打印带To;和被称为连续类型的带盒(见以下将描述的图11A和图11B),在该带盒中,卷绕不具有半切区域HC的打印带To。在标签生产设备1中,能够使用任何这些类型的带盒10。注意:以下解释是假设使用模切标签类型的带盒10而提供的,除非另有规定。

控制电路2包括未示出的中央处理单元(CPU)和只读存储器(ROM)。控制电路2被构造为:执行被存储在ROM中的各种程序,并在使用RAM5的暂时存储功能的同时控制标签生产设备1的总体操作。

输送辊6与打印头7对置。从带卷10A进给的打印带To被夹在输送辊6和打印头7之间。输送辊6被旋转,以在从带卷10A抽出打印带To的同时输送打印带To。

打印头7被构造为:在由输送辊6输送的打印带To的每一个标签部(将在以后详细地描述)上,打印期望的打印对象(诸如字符和图)。

通过用户对切割杠杆8的操作,致动切割器9,以切割打印带T(将在以后详细地描述),在该打印带T上,沿着输送方向打印了多个打印标签L。注意打印带To、T中的每一个打印带是介质的一个实例。

打印带

图2A示出打印带To。图2A是在未打印状态下的打印带To的平面图。在图2A中,左右方向与输送方向(换言之,带的纵向方向)一致,上下方向与带的宽度方向一致,并且示出图2A的纸页的前后方向与带的厚度方向一致。在图2A中,打印带To具有通过切割基材层21和粘合剂层22而形成的基本矩形半切区域HC(见图3B)。打印带To的在半切区域HC的内侧的部分是标签部LA,并且打印带To的在半切区域HC的外侧的部分是非标签部LB。注意预先将非标签部LB剥离的打印带可以被用作打印带To。标签部LA被在带的纵向方向上布置。每一个标签部LA包括朝向带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在图2A中向下)依次布置的粘合区域D1、非粘合区域D2、非粘合区域D3和部分粘合区域D4。以下将描述这些区域。

图2B示出其上形成字符串R的打印带T。在该实例中,图2B是在区域D1-D4的非粘合区域D3中的打印背景层25(以下将描述)上打印字符串R之后打印带T的平面图。在该实例中,如在图2B中所示,打印头7在各个标签部LA上依次形成作为打印对象的文本对象即字符串R(“A01”、“A02”、“A03”等),以生产打印标签L。

打印标签

接着将参考图3A和图3B描述打印标签L的结构。图3A是从非标签部LB分离的一个打印标签L的平面图。图3B是沿着图2B中的线IIIB-IIIB截取的剖视图。

在图3A和图3B中,每一个打印标签L由在打印标签L的厚度方向(即,图3A中纸页的深度方向和图3B中的左右方向)上从图3B中的左侧朝向右侧(从图3A中的前侧朝向后侧)彼此堆叠的透明基材层21、透明粘合剂层22、透明非粘合剂层23和分离层24构成。该厚度方向是堆叠方向的一个实例,在该堆叠方向上将这些层彼此堆叠。注意:因为每一个打印带To、T具有该堆叠结构,所以每一个打印带To、T具有每一个在图2A和图2B中的左右方向(作为第二方向的一个实例,该第二方向正交于第一方向和厚度方向中的每一个方向)上伸长的基材层21、粘合剂层22、非粘合剂层23和分离层24。

在基材层21的前表面(即,图3B中基材层21的左表面,该表面是基材层21的在厚度方向上的一侧表面)的一部分上,设置由打印头7形成字符串R的具有非透明颜色的打印背景层25。非粘合剂层23被设置在粘合剂层22的一部分和分离层24的一部分之间。虽然在该实例中粘合剂层22在基材层21和分离层24之间被设置在基材层21的整个后表面(即,图3B中的右表面,该表面是基材层21的在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表面)上,但是粘合剂层22可以被设置在基材层21的后表面的一部分上。

鉴于以上,沿着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图3A和图3B中的上下方向,以下将描述的被包裹部件302的周向方向,和第一方向),打印标签L具有所述四个区域。所述四个区域包括:构成图3A和图3B中的打印标签L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上端部的粘合区域D1(注意图3A和图3B中的上侧可以被称为“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在图3A和图3B中与粘合区域D1邻接且在粘合区域D1的下方定位的非粘合区域D2(注意图3A和图3B中的下侧可以被称为“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在图3A和图3B中与非粘合区域D2邻接且在非粘合区域D2的下方定位的非粘合区域D3;以及在图3A和图3B中与非粘合区域D2b邻接且在非粘合区域D2b的下方定位的部分粘合区域D4。

在粘合区域D1中,从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朝向所述另一侧(从图3B中的左侧朝向右侧),依次堆叠基材层21、粘合剂层22和分离层24。因此,归功于粘合剂层22,粘合区域D1的与分离层24接触的整个部分具有粘合性。在该说明书中,粘合性是附着性的一个实例。注意粘合区域D1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1。注意:在打印标签L中由粘合区域D1占据的区域从打印标签L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上端在第一方向上延伸长度L1,并且在从上端延伸长度L1的区域中在第二方向上介入基材层21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个相反端部之间。

在非粘合区域D2中,从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朝向所述另一侧(从图3B中的左侧朝向右侧),依次堆叠基材层21、粘合剂层22、非粘合剂层23和分离层24。因此,因为粘合剂层22的粘合性被非粘合剂层23中断,所以非粘合区域D2的与分离层24接触的整个部分不是粘合性的(非粘合性)。注意:在该说明书中,非粘合性是非附着性的一个实例。注意非粘合区域D2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2。注意:在打印标签L中由非粘合区域D2占据的区域从粘合区域D1的下端在第一方向上延伸长度L2,并且在从粘合区域D1的下端延伸长度L2的区域中在第二方向上介入基材层21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个相反端部之间。

在非粘合区域D3中,从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朝向所述另一侧(从图3B中的左侧朝向右侧),依次堆叠打印背景层25、基材层21、粘合剂层22、非粘合剂层23和分离层24。因此,因为粘合剂层22的粘合性被非粘合剂层23中断,所以非粘合区域D3的与分离层24接触的整个部分不是粘合性的。在该实例中,例如通过用正确颜色的墨涂布基材层21,形成打印背景层(墨涂布层)25。由打印头7在打印背景层25上形成字符串R(文本“A01”)。注意非粘合区域D3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3。在打印标签L中由非粘合区域D3占据的区域从非粘合区域D2的下端在第一方向上延伸长度L3,并且在从非粘合区域D2的下端延伸长度L3的区域中在第二方向上介入基材层21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个相反端部之间。

部分粘合区域D4包括:在图3A和图3B中与非粘合区域D3邻接且在非粘合区域D3的下方设置的非粘合区域D4a(作为第一部区域的一个实例);以及粘合区域D4b(作为第二部区域的一个实例),在图3A和图3B中与非粘合区域D4a邻接且在非粘合区域D4a的下方设置该粘合区域D4b,并且粘合区域D4b在图3A和图3B中限定打印标签L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下端。

在非粘合区域D4a中,从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朝向所述另一侧(从图3B中的左侧朝向右侧),依次堆叠基材层21、粘合剂层22、非粘合剂层23和分离层24。因此,因为粘合剂层22的粘合性被非粘合剂层23中断,所以非粘合区域D4a的与分离层24接触的整个部分不是粘合性的。注意非粘合区域D4a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4A。在打印标签L中由非粘合区域D4a占据的区域从非粘合区域D3的下端在第一方向上延伸长度L4A,并且在从非粘合区域D3的下端延伸长度L4A的区域中在第二方向上介入基材层21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个相反端部之间。

在粘合区域D4b中,从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朝向所述另一侧(从图3B中的左侧朝向右侧),依次堆叠基材层21、粘合剂层22和分离层24。因此,归功于粘合剂层22,粘合区域D4b的一部分(该部分与分离层24接触)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粘合性。注意粘合区域D4b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4B。作为结果,部分粘合区域D4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4(=L4A+L4B),并且部分粘合区域D4的至少一部分是粘合性的。在打印标签L中由粘合区域D4b占据的区域从非粘合区域D4a的下端在第一方向上延伸长度L4B,并且在从非粘合区域D4a的下端延伸长度L4B的区域中在第二方向上介入基材层21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个相反端部之间。

注意众所周知的离型加工(离型处理)被至少应用于:分离层24的与粘合区域D1中的粘合剂层22接触的表面;以及分离层24的与部分粘合区域D4的一部分(例如,粘合区域D4b)中的粘合剂层22接触的表面。作为结果,当分离层24被剥离时,至少在粘合区域D1和粘合区域D4b中,粘合剂层22依附于基材层21且被保持不从基材层21分离。离型加工可以不被应用于分离层24的与粘合区域D1中的粘合剂层22接触的表面,而是被应用于基材层21的与粘合区域D1中的粘合剂层22接触的表面。利用这种结构,当分离层24被剥离时,在粘合区域D1中,粘合剂层22不残留于基材层21上。在区域D4a中,在该情况下,基材层21、粘合剂层22和分离层24需要被从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朝向所述另一侧依次堆叠,并且离型加工需要被应用于分离层24。而且,基材层21(除了半切区域HC之外)不具有穿孔或狭缝,并且基材层21的在厚度方向上的剖面形状在第一方向上连续。

非粘合区域D2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2小于部分粘合区域D4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4(L2<L4)。粘合区域D1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1小于或等于非粘合区域D2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2(L1≤L2)。粘合区域D1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1等于非粘合区域D4a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4A(L1=L4A)。

非粘合区域D2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2与非粘合区域D3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3的总和小于或等于部分粘合区域D4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4(L2+L3≤L4)。部分粘合区域D4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4大于或等于非粘合区域D2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2与非粘合区域D3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3的总和,并且长度L4小于或等于非粘合区域D2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2的两倍与非粘合区域D3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3的总和(L2+L3≤L4≤2×L2+L3)。

将打印标签贴附到被包裹部件的过程

图4A-4C示出将打印标签L贴附到被包裹部件的过程的一个实例。在该实例中,图4A-4C示出绕形如圆柱体或缆线且具有直径2r的被包裹部件302包裹打印标签L的一个实例。

如在图4A中所示,分离层24首先被从具有上述结构的打印标签L剥离,以暴露非粘合剂层23。在打印标签L由依次布置的粘合区域D1、非粘合区域D2、非粘合区域D3和部分粘合区域D4构成的同时,在粘合区域D1、非粘合区域D2和非粘合区域D3中的打印标签L然后被以凹形弯曲,从而打印标签L的已经与分离层24接触的部分(在图4A中打印标签L的右部)位于内侧(未示出)上。

如在图4B中所示,被包裹部件302被放置在打印标签L的凹部的内部上,并且打印标签L被绕被包裹部件302包裹,从而形成包围被包裹部件302的圆筒形部件。然后,作为打印标签L的末端部的一部分的粘合区域D1中的粘合剂层22(注意:在以下将描述的内侧附着中,粘合区域D1中的粘合剂层22用作附着部)和部分粘合区域D4的非粘合区域D4a中的非粘合剂层23(在以下将描述的内侧附着中,用作被附着部)被附着在一起。该附着可以在下文中被称为“内侧附着”。在该状态下,非粘合剂层23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2、L3、L4A的总和至少大于或等于被包裹部件302的圆周长2πr。作为结果,通过粘合剂层22的这些部分的附着,打印标签L的形状被固定,并且打印标签L在没有粘合剂的非粘合区域D2和非粘合区域D3中被绕被包裹部件302包裹,由此打印标签L被可旋转地贴附到被包裹部件302。

此后,部分粘合区域D4的不被用于包围被包裹部件302的其余部分(在该实例中的粘合区域D4b)被绕打印标签L的在非粘合区域D2和非粘合区域D3中的外周部包裹(见图4C),从而依次覆盖构成圆筒形部件的非粘合区域D2和非粘合区域D3,使得打印标签L的在粘合区域D1和非粘合区域D4a中的被附着部如由图4B中的箭头G所示被折叠到内周侧中(使得:在图4B中,作为附着部的粘合区域D1被沿着箭头A折叠并与区域B形成接触)。打印标签L的在部分粘合区域D4的粘合区域D4b中的部分利用粘合剂层22的粘合性被附着到打印标签L的在非粘合区域D2和非粘合区域D3中的外周部,并且完成将打印标签L贴附到被包裹部件302。

打印标签的使用实例

图5示出打印标签L的一个使用实例。在该实例中,用于被构造为经由有线LAN中继信息的交换集线器的缆线每一条均被用作被包裹部件302。这些缆线将在下文中被称为“缆线302”。如在图5中所示,交换集线器300具有十六个插槽301,其中八个插槽301被形成在交换集线器300的上部中,并且其它八个插槽301被形成在交换集线器300的下部中。在所示的实例中,指示识别名“A01”-“A08”的板PL被分别设置用于八个上插槽301,从而从左起依次布置。而且,指示识别名“A09”-“A16”的板PL被分别设置用于八个下插槽301,从而从左起依次布置。

每一条缆线302被连接到对应一个插槽301。为了容易连接,打印标签L被贴附到各缆线302的端部,从而与插槽301的相应识别名相同的字符串R被打印在相应打印标签L上,以指示对应的插槽301。即,其上打印了与板PL的识别名相同的文本的打印标签L被贴附到各缆线302,以指示每一条缆线302将被连接到哪一个插槽31。这种构造阐明了在插槽301和缆线302之间的关系,由此防止错误连接。

图6A和图6B中的每一幅图示意地示出将打印标签L贴附到缆线302的状态。图6A和图6B也示出缆线302的轴线k。如上所述,打印标签L被可旋转地贴附到作为被包裹部件的缆线302。例如,在图6A中示出的状态下,打印标签L在如下状态下,在该状态下,打印了表示“A01”的字符串R的非粘合区域D3在图6A中的前侧上。注意:实际上如在图4C中所示透明粘合区域D4b覆盖非粘合区域D3的外周部,但是为了简明在图6A和图6B中省略了透明粘合区域D4b的图示。例如,当使打印标签L从在图6A中示出的状态在由虚线箭头示出的方向上(即,在周向方向上)旋转时,如在图6B中所示,打印标签L的部分粘合区域D4位于前侧上。在图6B中的位置处将打印标签L固定到缆线302的情况下,字符串R的可视性是低的。然而,因为在该实例中打印标签L能够旋转,所以,通过将打印标签L在与上述方向反向的方向上旋转到图6A中的位置,增加字符串R的可视性。

效果

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中,打印标签L被绕被包裹部件302包裹,从而形成包围被包裹部件302的圆筒形部件。粘合剂层22的在粘合区域D1中的部分然后通过内侧附着被附着到非粘合剂层23的在部分粘合区域D4中的部分(在该实例中的非粘合区域D4a)。打印标签L的在部分粘合区域D4中的部分然后在覆盖非粘合区域D2和非粘合区域D3的同时被附着到打印标签L的在非粘合区域D2和非粘合区域D3中的外周部,由此在打印标签L与被包裹部件302之间没有粘合剂的情况下将打印标签L贴附到被包裹部件302。

在打印标签L的在部分粘合区域D4中的部分的包裹期间,打印标签L的在非粘合区域D2和非粘合区域D3中的部分依次被打印标签L的在部分粘合区域D4中的部分覆盖。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部分粘合区域D4的长度L4大于非粘合区域D2的长度L2。因此,打印标签L的在非粘合区域D3的与非粘合区域D2邻接的至少一部分中的部分能够被打印标签L的在部分粘合区域D4中的部分覆盖(见图4C)。打印背景层25被设置在非粘合区域D3中,并且在打印背景层25上描述对象(诸如文本)作为字符串R。相应地,上述结构使得打印标签L的在部分粘合区域D4中的部分能够覆盖在打印标签L的在非粘合区域D3中的部分上形成的字符串R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减小例如由于污损引起的字符串R的可视性的降低。

在打印标签L的在部分粘合区域D4中的部分被包裹在打印标签L的在非粘合区域D2和非粘合区域D3中的部分上时,打印标签L的在部分粘合区域D4中的内部和打印标签L的被附着到该内部的部分(包括粘合区域D1)依次被包裹在打印标签L的在非粘合区域D2和非粘合区域D3中的外周部上(见图4B)。在本实施例中,因为粘合区域D1的长度L1小于或等于非粘合区域D2,所以能够防止打印标签L的在粘合区域D1中的部分不仅覆盖打印标签L的在非粘合区域D2中的部分而且还覆盖打印标签L的在非粘合区域D3中的部分。具体地,如在图4B中所示,仅部分B被在由箭头A示出的方向上折回的打印标签L的在粘合区域D1中的部分覆盖。相应地,能够进一步减小非粘合区域D3中的字符串R的可视性的降低。

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粘合剂层22的在粘合区域D1中的部分和非粘合剂层23的在非粘合区域D4a中的部分彼此附着以绕被包裹部件302形成圆筒形部件,将打印标签L通过内侧附着贴附到被包裹部件302。因此,不像传统结构中那样对打印标签L和被包裹部件302施加附加的力(诸如被包裹部件302的扭转),在该传统结构中,打印标签L被绕被包裹部件302包裹,且被沿着穿孔切割。而且,即使在打印标签L被贴附到被包裹部件302之后,仍然能够在非粘合区域D3上确保字符串R的良好的可视性。

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地,非粘合区域D2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2与非粘合区域D3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3的总和(L2+L3)小于或等于部分粘合区域D4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4(L2+L3≤L4)。因为部分粘合区域D4的长度L4大于或等于非粘合区域D2的长度与非粘合区域D3的长度的总和(L2+L3),所以当如上所述将打印标签L的在部分粘合区域D4中的部分依次包裹在打印标签L的在非粘合区域D2和非粘合区域D3中的部分上时,打印标签L的在部分粘合区域D4中的部分能够覆盖介质的在与非粘合区域D2邻接的非粘合区域D3中的整个部分(见图4C)。

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地,部分粘合区域D4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4大于或等于非粘合区域D2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2与非粘合区域D3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3的总和(L2+L3≤L4),且小于或等于非粘合区域D2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2的两倍与非粘合区域D3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3的总和(L4≤(2×L2+L3))。因此,在如上所述打印标签L的在部分粘合区域D4中的部分覆盖打印标签L的在非粘合区域D2和非粘合区域D3中的部分之后,打印标签L的在部分粘合区域D4中的部分不通过再次包裹这些部分而覆盖打印标签L的在非粘合区域D2和非粘合区域D3中的部分(见图4C),从而导致减小可视性的降低。

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地,在打印标签L的在部分粘合区域D4中的部分(该部分靠近非粘合区域D3定位且将被附着到粘合剂层22的在粘合区域D1中的部分)中,设置非粘合剂层23的在非粘合区域D4a中的部分。当与在打印标签L的在非粘合区域D4a中的部分中设置粘合剂层的情况相比较时,这种构造便于在上述附着中的位置校正(即,剥离被附着的打印标签L并再次附着打印标签L的操作)。

变型

虽然以上已经描述了实施例,但是要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所示的实施例的细节,而是可以在不偏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被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想到的各种改变和变型实施。将描述上述实施例的变型。注意:与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被用于标示这些变型的对应元件,并且其解释被简化或省去。

1.第四区域短的情况

在一种变型中,如在图7中所示,打印标签L的第四区域是短的。在图7中的这种情况下,例如,部分粘合区域D4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4大于粘合区域D1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1,并且非粘合区域D2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2大于或等于部分粘合区域D4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4(L1<L4≤L2)。当如上所述将打印标签L的在部分粘合区域D4中的部分包裹时,该结构防止打印标签L的在非粘合区域D3中的部分被打印标签L的在部分粘合区域D4中的部分覆盖。

2.另一种附着方式的情况

图8A是将被以另一种附着方式附着的打印标签L的平面图。图8A对应于图3A。图8B是沿着图8A中的线VIIIB-VIIIB截取的剖视图。图8B大体上对应于图3B。

在图8A和图8B中,打印标签L(换言之,打印带To、T)包括沿着打印标签L的厚度方向从图8B中的左侧朝向右侧依次彼此堆叠的透明基材层21、透明粘合剂层22、透明非粘合剂层23和分离层24。

如在上述实施例中那样,打印背景层25被设置在基材层21的前表面的一部分上,并且非粘合剂层23被设置在粘合剂层22的一部分和分离层24的一部分之间。

鉴于以上,在该实例中的打印标签L沿着第一方向具有四个区域。所述四个区域包括:构成打印标签L的在第一方向上的端部的粘合区域D5(在该实例中作为第五区域的一个实例);在图8A和图8B中与粘合区域D5邻接且在粘合区域D5的下方设置的非粘合区域D6(在该实例中作为第六区域的一个实例);在图8A和图8B中与非粘合区域D6邻接且在非粘合区域D6的下方设置的非粘合区域D7(在该实例中作为第七区域的一个实例);和在图8A和图8B中与非粘合区域D7邻接且在非粘合区域D7的下方设置的部分粘合区域D8(在该实例中作为第八区域的一个实例)。

在粘合区域D5中,如在粘合区域D1中那样,基材层21、粘合剂层22和分离层24在图8B中被从左侧朝向右侧依次堆叠。粘合区域D5的一部分(该部分与分离层24接触)具有粘合性。注意粘合区域D5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5。注意在打印标签L中由粘合区域D5占据的区域从打印标签L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上端在第一方向上延伸长度L5,且在从上端延伸长度L5的区域中在第二方向上介入基材层21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个相反端部之间。

在非粘合区域D6中,如在非粘合区域D3中那样,从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朝向所述另一侧(从图8B中的左侧朝向右侧),依次堆叠打印背景层25、基材层21、粘合剂层22、非粘合剂层23和分离层24。因此,因为粘合剂层22的粘合性被非粘合剂层23中断,所以非粘合区域D6的与分离层24接触的整个部分不是粘合性的。打印背景层25是墨涂布层。在打印背景层25上形成字符串R(文本“A01”)。注意非粘合区域D6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6。注意在打印标签L中由非粘合区域D6占据的区域从粘合区域D5的下端在第一方向上延伸长度L6,且在从粘合区域D5的下端延伸长度L6的区域中在第二方向上介入基材层21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个相反端部之间。

在非粘合区域D7中,如在非粘合区域D2中那样,从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朝向所述另一侧(从图8B中的左侧朝向右侧),依次堆叠基材层21、粘合剂层22、非粘合剂层23和分离层24。因此,因为粘合剂层22的粘合性被非粘合剂层23中断,所以非粘合区域D7的与分离层24接触的整个部分不是粘合性的。注意非粘合区域D7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7。注意在打印标签L中由非粘合区域D7占据的区域从粘合区域D6的下端在第一方向上延伸长度L7,且在从粘合区域D6的下端延伸长度L7的区域中在第二方向上介入基材层21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个相反端部之间。

部分粘合区域D8包括:在图8A和图8B中与非粘合区域D7邻接且在非粘合区域D7的下方设置的非粘合区域D8a(在该实例中作为第三部区域的一个实例);以及粘合区域D8b(在该实例中作为第四部区域的一个实例),在图8A和图8B中与非粘合区域D8a邻接且在非粘合区域D8a的下方设置该粘合区域D8b,并且粘合区域D8b在图8A和图8B中限定打印标签L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下端。

在非粘合区域D8a中,如在非粘合区域D4a中那样,从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朝向所述另一侧(从图8B中的左侧朝向右侧),依次堆叠基材层21、粘合剂层22、非粘合剂层23和分离层24。因此,因为粘合剂层22的粘合性被非粘合剂层23中断,所以非粘合区域D8a的与分离层24接触的整个部分不是粘合性的。注意非粘合区域D8a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8A。在打印标签L中由非粘合区域D8a占据的区域从非粘合区域D7的下端在第一方向上延伸长度L8A,并且在从非粘合区域D7的下端延伸长度L8A的区域中在第二方向上介入基材层21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个相反端部之间。

在粘合区域D8b中,如在粘合区域D4b中那样,从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朝向所述另一侧(从图8B中的左侧朝向右侧),依次堆叠基材层21、粘合剂层22和分离层24。因此,归功于粘合剂层22,粘合区域D8b的一部分(该部分与分离层24接触)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粘合性。注意粘合区域D8b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8B。作为结果,部分粘合区域D8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8(=L8A+L8B),并且部分粘合区域D8的至少一部分是粘合性的。在打印标签L中由粘合区域D8b占据的区域从非粘合区域D8a的下端在第一方向上延伸长度L8B,且在从非粘合区域D8a的下端延伸长度L8B的区域中在第二方向上介入基材层21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个相反端部之间。

注意,如在上述实施例中那样,众所周知的离型加工被至少应用于:分离层24的与粘合区域D5中的粘合剂层22接触的表面;以及分离层24的与部分粘合区域D8的一部分(例如,粘合区域D8b)中的粘合剂层22接触的表面。作为结果,当分离层24被剥离时,至少在粘合区域D5和粘合区域D8b中,粘合剂层22依附于基材层21并且保持不被分离。离型加工可以:不被应用于分离层24的与粘合区域D5中的粘合剂层22接触的表面,而是被应用于基材层21的与粘合区域D5中的粘合剂层22接触的表面。利用这种结构,当分离层24被剥离时,粘合剂层22不残留于粘合区域D5中的基材层21上。在区域D8a中,在该情况下,基材层21、粘合剂层22和分离层24需要从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朝向所述另一侧依次被堆叠,并且离型加工需要被应用于分离层24。而且,基材层21不具有穿孔或狭缝(除了半切区域HC之外),并且基材层21的在厚度方向上的剖面形状在第一方向上连续。

将打印标签贴附到被包裹部件的过程

图9A-图10B示出将打印标签L贴附到被包裹部件的过程的一个实例。图9A和图9B示出将打印标签L贴附到具有相对大的直径的被包裹部件302的情况。图10A和图10B示出将打印标签L贴附到具有相对小的直径的被包裹部件302的情况。在该实例中,图9A和10A示出绕形如圆柱体或缆线且具有直径2r(或2r')的被包裹部件302包裹打印标签L的一个实例。

如在图9A和图10A中所示,分离层24首先被从具有上述结构的打印标签L剥离,以暴露非粘合剂层23。在打印标签L由依次布置的粘合区域D5、非粘合区域D6、非粘合区域D7和部分粘合区域D8构成的同时,打印标签L的在粘合区域D5、非粘合区域D6和非粘合区域D7中的部分然后被以凹形弯曲,从而打印标签L的已经与分离层24接触的部分(在图9A和图10A中打印标签L的右部)位于内侧(未示出)上。

如在图9B和图10B中所示,被包裹部件302被放置在打印标签L的凹部的内部上,并且打印标签L被绕被包裹部件302包裹,从而形成包围被包裹部件302的圆筒形部件。然后,在作为打印标签L的末端部的一部分的粘合区域D5中的粘合剂层22(注意在粘合区域D5中的粘合剂层22用作附着部)在图9B中示出的情况下被附着到在部分粘合区域D8的非粘合区域D8a中作为被附着部的非粘合剂层23,且在图10B中示出的情况下被附着到在非粘合区域D7和非粘合区域D8a中作为被附着部的非粘合剂层23(即,执行内侧附着)。在该状态下,非粘合剂层23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6、L7、L8A的总和至少大于或等于被包裹部件302的圆周长2πr、2πr'。作为结果,通过附着,打印标签L的形状被固定,并且在没有粘合剂的情况下,打印标签L被绕被包裹部件302包裹,由此打印标签L被可旋转地贴附到被包裹部件302。

此后,部分粘合区域D8的不被用于包围被包裹部件302的其余部分(在图9B的实例中的粘合区域D8b以及在图10B的实例中的部分粘合区域D8)被绕打印标签L(未示出)的外周部包裹,从而覆盖圆筒形部件,使得打印标签L的被附着部被折叠到内周侧中。打印标签L的在部分粘合区域D8的粘合区域D8b中的部分使用粘合剂层22的粘合性被附着到圆筒形部件的外周部,并且完成将打印标签L贴附到被包裹部件302。

在本变型中,如在上述实施例中那样,通过利用内侧附着绕被包裹部件302形成圆筒形部件,将打印标签L贴附到被包裹部件302。因此,不像传统结构中那样对打印标签L和被包裹部件302施加附加的力(诸如被包裹部件302的扭转),在该传统结构中,打印标签L被绕被包裹部件302包裹,且被沿着穿孔切割。

3.具有连续长度带的情况

图11A示出在本变型中的连续类型的打印带To的结构。如在图11A中所示,在该情况下的打印带To不具有如在图2A中所示出的半切区域HC,并且在打印标签L的生产中,打印带To被切割器9切割成预定大小。因此,打印带To不具有非标签部LB。打印带To被切割计划线CP划分成多个标签区域Lo(对应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标签部LA),切割器9将沿着这些切割计划线CP切割打印带To。标签区域Lo在打印带To的纵向方向上彼此连续。

图11B是在字符串R被打印在各标签区域Lo上之后打印带T的平面图。如在图2B中示出的结构中那样,分别在标签区域Lo上依次形成表示“A01”、“A02”、“A03”等的字符串R,并且打印带T被切割器9沿着切割线FC(对应于切割计划线CP)切割,以生产打印标签L。注意为了容易理解,图11B示出在未分离的状态下的打印标签L,即使打印带T已经被切割器9切割。

4.具有刻度的情况

图12A是在本变型中的打印标签L的展开平面图。图12B是沿着图12A中的线XIIB-XIIB截取的剖视图。图12A对应于图3A和图8A,并且图12B对应于图3B和图8B。在本变型中,如在图12A和图12B中所示,在打印标签L的在非粘合区域D2(打印背景层25的外侧)中的部分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相反侧部中的每一个侧部上,设置五个刻度V1-V5。这些刻度V1-V5在第一方向上均匀地隔开。例如,当打印标签L如上所述被绕被包裹部件302包裹时,通过在观察刻度V1-V5的同时调节附着部和被附着部彼此附着的位置,用户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包裹打印标签L的强度。例如,在刻度V1-V5中的中间刻度V3对应于获得标准包裹强度的附着位置。刻度V1、V2中的每一个刻度对应于获得比在中间刻度V3处低的包裹强度的附着位置。刻度V4、V5中的每一个刻度对应于获得比在中间刻度V3处高的包裹强度的附着位置。

注意刻度V1-V5中的至少一个刻度可以被附加地设置在基材层21的在部分粘合区域D4中的部分(例如,非粘合区域D4a)或基材层21的在非粘合区域D3中的部分上,从而用作在以下描述的变型中的标记M1和M2。

5.具有标记的情况

图13A是在本变型中的打印标签L的展开平面图。图13B是沿着图13A中的线XIIIB-XIIIB截取的剖视图。图13A对应于图3A和图8A,并且图13B对应于图3B和图8B。还在本变型中,如在图12A和图12B中所示,打印标签L具有四个区域,所述四个区域包括:粘合区域D1(作为第一区域的一个实例);在图13A和图13B中与粘合区域D1邻接且在粘合区域D1的下方定位的非粘合区域D2(作为第二区域的一个实例);在图13A和图13B中与非粘合区域D2邻接且在非粘合区域D2的下方定位的非粘合区域D3(作为第二区域的另一个实例);和在图13A和图13B中与非粘合区域D3邻接且在非粘合区域D3的下方定位的部分粘合区域D4(作为第三区域的一个实例)。在本变型中,部分粘合区域D4也包括:在图13A和图13B中与非粘合区域D3邻接且在非粘合区域D3的下方设置的非粘合区域D4a(作为第一部区域的另一个实例);以及粘合区域D4b(作为第二部区域的另一个实例),在图13A和图13B中与非粘合区域D4a邻接且在非粘合区域D4a的下方设置该粘合区域D4b,并且粘合区域D4b在图13A和图13B中限定打印标签L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下端。

在本变型中,所述两个第一标记M1(每一个均作为第一标记的一个实例)被打印在基材层21的在粘合区域D1中的部分上,从而被在图13A中的左右方向(即,第二方向)上布置,并且所述两个第二标记M2(每一个均作为第二标记的一个实例)被打印在基材层21的在部分粘合区域D4中的部分(具体地,非粘合区域D4a)上,从而被在图13A中的左右方向(即,第二方向)上布置。第一标记M1和第二标记M2中的每一个标记均是打印标记的一个实例。

在该变型中,第一标记M1和第二标记M2被形成为使得:所述两个第一标记M1中的每一个第一标记M1和所述两个第二标记M2中的对应一个第二标记M2被沿着图13A中的上下方向(即,第一方向)布置。具体地,在图13A中的左第一标记M1的中心和在图13A中的左第二标记M2的中心被沿着图13A中的上下方向(即,第一方向)布置,并且同样,在图13A中的右第一标记M1的中心和在图13A中的右第二标记M2的中心被沿着图13A中的上下方向(即,第一方向)布置。在该实例中,第一标记M1和第二标记M2具有相同的形状(在该实例中正方形)。

如在图13A中所示,假设打印标签L被在第二方向上划分成三个区域(即,左端区域W1、中央区域W2和右端区域W3),在打印标签L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个相反端部(即,左端区域W1和右端区域W3)上形成标记M1、M2。即,在打印标签L的在粘合区域D1和左端区域W1中的部分上,以及在打印标签L的在粘合区域D1和右端区域W3中的部分上,分别打印第一标记M1。在打印标签L的在非粘合区域D4a和左端区域W1中的部分上,以及在打印标签L的在非粘合区域D4a和右端区域W3中的部分上,分别打印第二标记M2。

在本变型中,以与在上述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打印标签L被贴附到形如缆线或圆柱体的被包裹部件302。即,打印标签L被绕被包裹部件302包裹,从而形成包围被包裹部件302的圆筒形部件。粘合剂层22的在粘合区域D1中的部分然后通过内侧附着被附着到非粘合剂层23的在部分粘合区域D4中的部分(在该实例中的非粘合区域D4a)。因为第一标记M1被打印在基材层21的在粘合区域D1中的部分上,并且第二标记M2被打印在基材层21的在部分粘合区域D4中的部分上,所以,在本变型中,打印标签L的这些部分被彼此附着,从而每一个第一标记M1和对应一个第二标记M2彼此重合。相应地,能够防止打印标签L的错位和歪斜并以容易位置对准的正确姿态使得打印标签L的这些部分彼此附着。而且,因为在贴附期间减小错位和歪斜,所以打印标签L能够被容易地绕被包裹部件302旋转,由此确保从期望角度的可视性。特别地,能够在如上所述具有粘合剂层22的结构中防止粘合剂由于错位和歪斜而被暴露或脱离打印标签L。这防止当用户操纵打印标签L时暴露的粘合剂粘附到用户的手,且防止被包裹的打印标签L由于暴露的粘合剂而粘附到被包裹部件302(这可能使得被包裹的打印标签L难以旋转)。

在本变型中,特别地,标记M1、M2被布置在两个相反端区域(即,左端区域W1和右端区域W3)上。当打印标签L被包裹在被包裹部件302(特别是具有小的外径的被包裹部件)上时,该布置防止标记M1、M2与打印背景层25中的字符串R(具体地,字符串R的位于打印背景层25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中央部处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并且打印背景层25的外周表面被打印标签L的在部分粘合区域D4中的部分覆盖(见图4C)。

6.在中央部上具有附加的标记的情况

图14A是在本变型中的打印标签L的展开平面图。图14B是沿着图14A中的线XIVB-XIVB截取的剖视图。图14A对应于图3A和图8A,并且图14B对应于图3B和图8B。在本变型中,如在图14A和图14B中所示,所述三个标记M1和所述三个标记M2被打印。附加的标记M1、M2被布置在中央区域W2中。即,在假设粘合区域D1被在第二方向上划分成所述三个区域的情况下,在粘合区域D1中的左端区域W1、粘合区域D1中的中央区域W2和粘合区域D1中的右端区域W3中分别打印第一标记M1,从而在粘合区域D1中的左端区域W1中的第一标记M1和粘合区域D1中的中央区域W2中的第一标记M1之间的距离等于在粘合区域D1中的中央区域W2中的第一标记M1和粘合区域D1中的右端区域W3中的第一标记M1之间的距离。同样,假设非粘合区域D4a被在第二方向上划分成三个区域,在非粘合区域D4a中的左端区域W1、非粘合区域D4a中的中央区域W2和非粘合区域D4a中的右端区域W3上分别打印第二标记M2,从而在非粘合区域D4a中的左端区域W1中的第二标记M2和非粘合区域D4a中的中央区域W2中的第二标记M2之间的距离等于在非粘合区域D4a中的中央区域W2中的第二标记M2和非粘合区域D4a中的右端区域W3中的第二标记M2之间的距离。作为结果,即使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相对大的尺寸的打印标签L的情况下,在附着中仍然能够容易执行上述定位。

7.具有不同形状的标记的情况

每一个第一标记M1和每一个第二标记M2在上述变型中具有相同的形状,但是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图15A是在本变型中的打印标签L的展开平面图。图15B是沿着图15A中的线XVB-XVB截取的剖视图。图15A对应于图3A和图8A,并且图15B对应于图3B和图8B。在本变型中,如在图15A和图15B中所示,每一个第一标记M1形如由具有黑色边界的白色圆构成的小环。每一个第二标记M2是比第一标记M1的边界小的实心黑色圆。当执行上述附着从而使得标记M1、M2彼此重叠时,第二标记M2被设置在具有小环形状的第一标记M1内。该布置减小打印标签L的错位和歪斜,且允许用户容易辨认打印标签L的这些部分以正确的姿态彼此附着。

图16示出在具有不同形状的第一标记M1和第二标记M2的附着之后的形状的实例。在第一标记M1是具有黑色边界的白色圆并且第二标记M2是比第一标记M1小的实心黑色圆的情况下,当所述两个标记M1、M2通过上述附着彼此重叠时,能够在白色圆内观察小黑色圆,从而使得用户容易辨认重叠状态。

在第一标记M1是实心黑色圆并且第二标记M2是比第一标记M1小的实心黑色圆的情况下,当所述两个标记M1、M2通过上述附着彼此重叠时,小实心黑色圆被大实心黑色圆隐藏,从而使得用户容易辨认重叠状态(即,如果第二标记M2不偏离第一标记M1定位,则重叠是正确的)。

在第一标记M1是十字并且第二标记M2是通过将第一标记M1旋转45度而形成的十字的情况下,当所述两个标记M1、M2通过上述附着彼此重叠时,所述两个十字形成具有侧线的星号,从而使得用户容易辨认重叠状态。

在第一标记M1是实心黑色正方形并且第二标记M2是比第一标记M1小的实心黑色正方形的情况下,当所述两个标记M1、M2通过上述附着彼此重叠时,小实心黑色正方形被大实心黑色正方形隐藏,从而使得用户容易辨认重叠状态(即,如果第二标记M2不偏离第一标记M1定位,则重叠是正确的)。

在本变型中,如在上述变型中那样,能够防止打印标签L的错位和歪斜并使得打印标签L的这些部分以正确的姿态彼此附着。

8.标记的变体

注意第一标记M1和第二标记M2中的每一个标记是在上述变型中的打印标记,但是本公开不限于该构造。例如,第一标记M1和第二标记M2中的一个标记或两个标记可以是开口(诸如通孔或盲孔)。在该情况下,打印标记可以小于开口。

标记M1、M2和打印背景层25可以具有相同的颜色。在该情况下,即使在当打印标签L被包裹在被包裹部件302上时标记M1、M2位于打印背景层25上的情况下,标记M1、M2仍然是不显著的。

在图13A-图15B中,以在图3A和图3B中示出的打印标签T的布局形成标记M1、M2。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该构造。例如,可以以在图8A和图8B中示出的打印标签T的布局形成标记M1、M2。在该情况下,第一标记M1被打印在基材层21的在非粘合区域D6中的部分而不是基材层21的在非粘合区域D3中的部分上。注意第二标记M2被打印在基材层21的在部分粘合区域D8中的部分(具体地,非粘合区域D8a)上,该部分对应于基材层21的在部分粘合区域D4中的部分(具体地,非粘合区域D4a)。在该变型中,粘合区域D5是第五区域的另一个实例。非粘合区域D6是第六区域的另一个实例。非粘合区域D7是第七区域的另一个实例。部分粘合区域D8是第八区域的另一个实例。非粘合区域D8a是第三部区域的另一个实例。粘合区域D8b是第四部区域的另一个实例。

在图13A-图15B中,标记M1、M2被打印在图2A和图2B中示出的打印带To的打印标签L上,但是本公开不限于该构造。即,标记M1、M2可以被打印在图11A和图11B中示出的打印带To的打印标签L上。在该情况下,第一标记M1在打印带To的纵向方向上均匀地隔开,并且第二标记M2在打印带To的纵向方向上均匀地隔开。

9.其它变型

在上述解释中,可附着性的一个实例是粘合剂层22的粘合剂的粘着性(粘合性),但是本公开不限于该构造。例如,本公开可以使用各种结构,包括:压力伪粘合(pseudo-adhesive)结构,该压力伪粘合结构被用于例如明信片,并且在该压力伪粘合结构中,标签的伪粘合部一旦被剥离便不能被附着;和像例如被用于包裹的树脂片那样将标签的部分通过静电彼此附着的结构。例如,伪粘合材料可以具有这样的性质:材料在附着之前被润湿,并且一旦被干燥并剥离,材料便不能被再次附着。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和变型中在这些区域中的对应两个区域之间的边界每一条是基本直线,但是本公开不限于该构造。例如,每一条边界可以是Z字形线或者形如拼图片。在该情况下,这些区域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至少需要在第二方向上的至少一个位置中具有上述关系。

虽然在上述解释中术语“相同”、“相等”、“不同”等被用于外观中的尺寸和大小,但是这些术语不被严格地使用。即,允许在设计和制造中的公差和误差,并且“相同”、“相等”和“不同”可以分别被解释为“基本相同”、“基本相等”和“基本不同”。

图1中的每一个箭头指示信号流的一个实例,且不限制信号流的一个或多个方向。

根据需要,在上述实施例和变型中的技术可以被组合。

本公开不限于所示的实施例和变型的细节,而是可以在不偏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被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想到的各种改变和变型实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