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干胶车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7076阅读:72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干胶车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干胶车贴。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不干胶车贴,在使用粘贴时容易产生小气泡,影响粘贴效果,同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风吹日晒,热胀冷缩,不干胶车贴还容易膨胀起泡,导致美观性下降,在专利CN201520292629中,公开了一种不干胶标签,采用粘贴表面具有圆柱形、点状、条状凸起的结构来排除粘贴时的气泡,但这种结构会使得不干胶车贴与车身表面的粘贴接触面积较小,粘贴不稳固,在车的快速行驶过程中极易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干胶车贴,粘接底面具有正四棱台,正四棱台面积大的下底面为粘贴接触面,下底面间排布再紧凑,上底面之间也可留出间隙,不容易产生气泡,具有良好的热胀冷缩补偿性能,同时增加了粘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粘贴的强度,使用时更加不容易脱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不干胶车贴,包括不干胶层,不干胶层的粘接底面具有若干个正四棱台,正四棱台面积大的下底面为粘接接触面。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正四棱台间的粘接底面上还具有圆弧形的第一凸起。

进一步的,述正四棱台的侧面还具有半圆形的第二凸起。

进一步的,正四棱台高为0.1mm;相邻两个正四棱台下底面的间距为0.02mm,相邻两个正四棱台上底面间的间距为0.08mm。

进一步的,不干胶车贴还包括印刷层和保护底层,所述保护底层覆盖在所述粘接接触面上,所述印刷层为所述不干胶车贴的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不干胶车贴,粘接底面具有正四棱台,正四棱台面积大的下底面为粘接接触面,下底面间排布再紧凑,上底面之间也可留出间隙,粘贴时不容易产生气泡,还具有良好的热胀冷缩补偿性能,同时增加了粘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粘贴的强度,使用时更加不容易脱落;圆弧形的第一凸起及外表面为平面的设置,使得当气流在流动时会产生一个由外表面朝向粘接底面的推力,进而使不干胶车贴贴紧车身表面;设置第二凸起有效的防止不干胶车贴塌陷,使不干胶车贴保持一个好的平整度;优选的正四棱台高为0.1mm,下间距为0.02mm,上间距为0.08mm,不产生气泡的同时具有良好的热热胀冷缩补偿性能,同时保证了粘贴接触面积,使粘接强度高;印刷层方便在不干胶车贴表面印刷各种图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不干胶车贴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不干胶车贴第一凸起表面与外表面的气流示意图。

图中:1、不干胶层;11、第一凸起;2、正四棱台;21、粘贴接触面;22、第二凸起;3、印刷层;4、保护底层。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一种不干胶车贴,包括不干胶层1,不干胶层1的粘接底面具有若干个正四棱台2,正四棱台2面积大的下底面为粘接接触面2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不干胶车贴,粘接底面具有正四棱台2,正四棱台2面积大的下底面为粘接接触面21,粘接接触面21间排布再紧凑,正四棱台2上底面之间也可留出间隙,使粘贴时气体可以从间隙中排出,不容易产生气泡,同时间隙使不干胶车贴具有良好的热胀冷缩补偿性能,不容易起皱和膨胀;同时排列紧凑的粘接接触面21增加了粘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粘贴的强度,使用时更加不容易脱落。

进一步的,正四棱台2高为0.1mm;相邻两个正四棱台2下底面的间距为0.02mm,相邻两个正四棱台2上底面间的间距为0.08mm。不产生气泡的同时具有良好的热热胀冷缩补偿性能,同时粘贴接触面21排列紧凑,保证了粘贴接触的面积,使粘贴强度高;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正四棱台2间的粘接底面上还具有圆弧形的第一凸起11。如图2所示,圆弧形的第一凸起11,和不干胶车贴外表面为平面的设置,使得车在行驶中,气流的流动,类似飞机机翼的起飞原理一样,会产生一个由外表面朝向粘接底面的推力,进而使不干胶车贴更加的贴紧车身表面。图2中的箭头示意为气体流动方向。

进一步的,述正四棱台2的侧面还具有半圆形的第二凸起22。设置第二凸起22有效的防止不干胶车贴塌陷,使不干胶车贴保持一个好的平整度。

进一步的,不干胶车贴还包括印刷层3和保护底层4,所述保护底层4覆盖在所述粘接接触面21上,所述印刷层3为所述不干胶车贴的外表面。使用时,揭开保护底层4便可以将不干胶车贴进行粘贴工作;外表面为印刷层3,方便印刷图案,以适应大众个性化的需求。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