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技术实验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7865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技术实验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实验、电子技术实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技术实验箱。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新的科学技术无不与电子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并掌握电工技术是众多电气人员的基本要求,各种形式的电工电子实验实训设备也应运而生,电子技术实验箱是集多种电子类测试仪器与一体的测试实验箱,电子类器件进行测试时,只需要利用接线端子使待测试电子类器件与实验箱内相关测试仪器相连接,即可完成相关测试。

本设计人发现,现有的电子技术实验箱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多种元器件共同存在于一个箱体内,使箱体非常笨重,不易拖动,且在实际实验教学中,一人一台实验箱的测试方式,浪费财力。

为此,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具有滑动与转动功能的实验箱,使实验箱进行电子实验测试时更加灵活,且可实现分类实验来使实验成本得到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技术实验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电子技术实验箱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多种元器件共同存在于一个箱体内,使箱体非常笨重,不易拖动,且在实际实验教学中,一人一台实验箱的测试方式,浪费财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技术实验箱,包括箱体、手指槽、护盖、轴承、旋转轴、旋转平台和自锁万向轮,所述箱体的外壁设有手指槽,且箱体底面中间槽孔内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安装有旋转轴;且旋转轴的底面通过螺纹安装并焊接有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的底面前后两侧分别通过螺钉安装有两处自锁万向轮;所述护盖通过螺钉安装在箱体的底面上,且旋转轴贯穿在护盖的内腔中。

优选的,所述手指槽为六处,且呈顺环形排列在箱体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护盖为圆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旋转平台为圆台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箱体的底面安装孔内安装了轴承,将旋转轴固定在轴承内圈中,在旋转轴的底面安装了旋转平台,这种旋转功能的设计,使箱体内腔中安装的各种测试仪器进行360度展示,便于围坐在箱体周围不同位置的同学利用箱体内不同仪器对待测试电子类器件,根据不同测试要求进行轮流式测试,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同一实验设备上实现分类测试,同时节省了部分实验箱,降低实验成本。

2.本实用新型在旋转平台的底面还安装了四个自锁万向轮,利用此自锁万向轮可以使本来比较笨重的实验箱实现自由移动与移动后的位置自锁,代替了原有的需要人力推动实验箱到达需要测试地点的测试方式,操作更加简便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由图1引出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平台底面及自锁万向轮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指槽排列关系及箱体内两排仪器原理示意图。

图中:1、箱体,2、手指槽,3、护盖,4、轴承,5、旋转轴,6、旋转平台,7、自锁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实例显示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虽然将结合示例性的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该描述并非要把本实用新型限制于该示例性的实施例。相反,本实用新型将不仅覆盖该示例性的实施例,而且还覆盖各种替换的、改变的、等效的和其他实施例,其可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子技术实验箱,包括箱体1、手指槽2、护盖3、轴承4、旋转轴5、旋转平台6和自锁万向轮7,箱体1的外壁设有手指槽2,且箱体1底面中间槽孔内安装有轴承4;轴承4的内圈安装有旋转轴5;且旋转轴5的底面通过螺纹安装并焊接有旋转平台6;旋转平台6的底面前后两侧分别通过螺钉安装有两处自锁万向轮7;护盖3通过螺钉安装在箱体1的底面上,且旋转轴5贯穿在护盖3的内腔中。

具体的,手指槽2为六处,且呈顺环形排列在箱体1的外壁上,如图4所示,利用不同位置的手指槽2可以更方便的使箱体1,在旋转轴5和轴承4的旋转作用进行旋转。

具体的,护盖3为圆弧形结构,使承轴所在的底面区域被遮盖,更加美观;

具体的,旋转平台6为圆台结构,使箱体1的底面不会与旋转平台6发生接触,提高结构的合理性;

工作原理:

如图4所示,将箱体1内腔安装有两排测试仪器腔,将两排测试仪器腔内装入不同的测试仪器,两名学生位于箱体1前后两侧,测试电子类器件时,两名学生分别利用眼前的测试仪器对电子类器件进行测试,测试完毕后,手指插入手指槽2内使箱体1在轴承4的作用下实现旋转,将对面同学眼前的测试仪器旋转到自己眼前,完成测试仪器的互换过程,代替了原有的推动式旋转方式,使操作更简便灵活,其中箱体1配备有腔式上盖,因不具有实质意义的结构性,本设计不做说明。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零件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例如自锁万向轮的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详述。

综上所述,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