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雨形成演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5167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雨形成演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降雨形成演示装置。



背景技术:

老师在向学生们讲解降雨的形成过程时,只用相关性的语言去描述整个过程,难以给孩子们直观的印象,导致学生对降雨的过程及形成原理不易理解和记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雨形成演示装置,利用该装置学生们可直观的看到降雨形成的整个过程;同时,还能够通过第一观察室和第二观察室充分了解温度对降雨形成的影响作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降雨形成演示装置,包括支撑底座、酒精灯、支撑架、烧杯、竖直支撑杆,导流罩、第一观察室和第二观察室,所述竖直支撑杆竖直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一侧,所述支撑架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酒精灯位于所述支撑架下方,所述烧杯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导流罩位于所述烧杯的正上方,且导流罩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竖直支撑杆相连,所述第一观察室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竖直支撑杆相连,且第一观察室位于所述导流罩右上方;所述第二观察室通过第三连杆与所述竖直支撑杆相连,且第二观察室位于所述第一观察室右上方;所述导流罩通过第一导气管与所述第一观察室相贯通,所述第一观察室通过第二导气管与所述第二观察室相贯通;

在所述第一观察室的顶部设置有热水槽,在所述热水槽的底板上设置有若干向第一观察室内部伸展的第一倒锥形空心槽;在所述第二观察室的顶部设置有冷水槽,在所述冷水槽的底板上设置有若干向第二观察室内部伸展的第二倒锥形空心槽,在所述第二观察室的右侧壁和底板上分别设置一出气口和出水口。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倒锥形空心槽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汇集沟槽。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观察室的前侧壁上设置一与所述第二倒锥形空心槽相对的放大镜。

优选地,在所述出水口上套置一第一导流管,且所述导流管的出水端放置在所述烧杯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通过本装置可完整演示从水分蒸发到冷凝形成降雨然后再到水分蒸发的整个降雨循环过程,给学生们呈现直观的降雨过程;通过在热水槽内加入热水和在冷水槽内加入冰水混合物,可直观观察温度对降雨形成的影响作用,为温度对降雨的形成影响提供了直观的对比试验,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温度对降雨的形成作用;第二观察室内的第二倒锥形空心槽有利于水汽的冷凝及汇流,通过放大镜可使得学生清晰的观察到水汽的冷凝过程;汇集沟槽对冷凝过程中形成的小水珠具有导流作用,从而可有利于学生观察到小水珠相互结合然后汇集成大水珠的演变过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为第一观察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观察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中:1支撑底座、11竖直支撑杆、2酒精灯、3支撑架、4烧杯、5导流罩、51第一连杆、6第一观察室、61第二连杆、62热水槽、621第一倒锥形空心槽、63第一进气口、64第一出气口、7第二观察室、71第三连杆、72冷水槽、721第二倒锥形空心槽、7211汇集沟槽、73第二进气口、74出气口、75出水口、76放大镜、8第一导气管、9第二导气管、101第一导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雨形成演示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底座1、酒精灯2、支撑架3、烧杯4、竖直支撑杆11、导流罩5、第一观察室6和第二观察室7,所述竖直支撑杆11竖直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1的一侧,第一观察室6和第一观察室7均有透明材料制作而成,所述支撑架3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1上,所述酒精灯2位于所述支撑架3下方,所述烧杯4放置在支撑架3上,所述导流罩5位于所述烧杯4的正上方,且导流罩5通过第一连杆51与所述竖直支撑杆11相连,所述第一观察室6通过第二连杆61与所述竖直支撑杆11相连,且第一观察室6位于所述导流罩5右上方;所述第二观察室7通过第三连杆71与所述竖直支撑杆11相连,且第二观察室7位于所述第一观察室6的右上方;所述导流罩5通过第一导气管8与所述第一观察室6相贯通,其具体实施方式为:第一导气管8一端与导流罩5的后端相连,第一导气管8的另一端与第一观察室6的进气口63相连接,所述第一观察室6通过第二导气管9与所述第二观察室7相贯通,其具体实施方式为:第二导气管9的一端与第一观察室6的出气管64相连接,第二导气管9的另一端与第二观察室7的进气口73相连接;

在所述第一观察室6的顶部设置有热水槽62,在所述热水槽62的底板上设置有若干向第一观察室6内部伸展的第一倒锥形空心槽621;在所述第二观察室7的顶部设置有冷水槽72,在所述冷水槽72的底板上设置有若干向第二观察室7内部伸展的第二倒锥形空心槽721,在所述第二观察室7的右侧壁和底板上分别设置一出气口74和出水口75。

在实验过程中,向热水槽62内倒入热水,从而使得第一观察室6可提供高温条件,第一倒锥形空心槽621增大了水汽与高温环境的接触面积;向冷水槽721内倒入冰水混合物,从而使得第二观察室7可提供低温条件,第二倒锥形空心槽721增大了水汽与低温环境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水汽在第二观察室7内迅速冷凝,形成降雨,为便于冷凝水汽的汇集,在此,在第二倒锥形空心槽72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汇集沟槽7211,为便于学生仔细观察到水汽在第二倒锥形空心槽721侧壁上的冷凝过程,在此,在第二观察室7的前侧壁上设置一与所述第二倒锥形空心槽721相对的放大镜76。

为便于演示从水分蒸发到冷凝形成降雨再到水分蒸发的完成过程,在此,在出水口75上套置一第一导流管101,且所述导流管101的出水端放置在所述烧杯4内。

利用本装置进行降雨形成的演示流程为:第一步,向烧杯内加入适量的水,点燃酒精灯;第二步,待烧杯4的水沸腾后,向热水槽621内倒入热水,向冷水槽721内倒入冰水混合物。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比观察第一观察室6内和第二观察室7的情况可充分演示处温度对降雨形成的重要性,即只有在低温环境下,水汽才能够发明冷凝形成降雨。

本实用新型中,“左”、“右”均是为了方便描述位置关系而采用的相对位置,因此不能作为绝对位置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制。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以上所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