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伪证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2079发布日期:2018-10-09 20:39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防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持多重影像签注功能的光学防伪证卡。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制造业也在不断发展,给社会带来了便捷和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给伪造带来了便利,防伪标记、防伪卡已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尤其是能携带更多信息的防伪卡更是成为防伪的主流。

在现有技术中,防伪卡一般先将防伪图像或文字印制卡上,不能实现实时签注,也不能实现不同效果的表观及其防伪效果。

并且,防伪卡的制作一般采用镶嵌结构或胶层,镶嵌结构制作工艺复杂,层间牢度不能保证,且只能达到局部动态效果;胶层通过将不同层间贴合胶粘,此种并不能保证层间的牢度,并且表层未经过层压,表面平整度有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层间结合牢度好的防伪证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伪证卡,包括基层和表层,所述表层设有含防伪信息的信息层,所述基层与所述表层相结合的面为同一材料,两者通过加热层压方式熔融在一起形成整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基层包括中间层和底层,所述中间层与所述表层相结合。

优选地,所述表层与所述基层相结合的部位为签注层,所述签注层上方设有微透镜阵列层。

优选地,所述微透镜阵列层局部凸起。

优选地,所述签注层与所述微透镜阵列层之间设有衍射光学图像层。

优选地,所述微透镜阵列层与所述衍射光学图像层之间设有中间介质层。

优选地,所述微透镜阵列层上表面设有保护介质层,所述保护介质层上表面设有保护薄膜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伪证卡,通过加热层压基层与表层使两者相结合的面熔融结合形成整体结构,达到层间结合牢度好的效果,通过微透镜层与签注层的结合达到多样化签注的防伪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步骤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步骤流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式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防伪证卡,包括基层和表层3,表层3含防伪信息,基层与表层3相结合的面为同一材料,两者通过加热层压方式熔融在一起形成整体结构。

防伪信息包括图像、图文及图像和图文的组合。

基层包括中间层2和底层1,中间层2与表层3相结合。

底层1、中间层2、表层3下表面均由PC或改性PET制成,中间层2根据需要嵌入芯片模块。

表层3与中间层2相结合的部位为签注层31,签注层31用于支持实时签注的多重影像和图形文字,签注层31由PC或改性PET制成。

签注层31上设有衍射光学图像层32,采用卷对卷压印方式在签注层31上表面设置衍射光学图像层32。衍射光学图像层32由UV固化树脂制成,利于加热、加压和层压时衍射光学图像层32不变形。衍射光学图像层32上表面制作成微纳米级凹凸结构,形成菲涅耳透镜结构、纳米变色图形、动态衍射图形、深纹图形,彩色衍射图形及多种组合的图形。

衍射光学图像层32上方设有微透镜阵列层34。衍射光学图像层32与所述微透镜阵列层34之间设有中间介质层33,通过沉积方法在衍射光学图像层32上表面设置中间介质层33。中间介质层33由二氧化钛组成,通过中间介质层33的厚度与纳米光栅深度的组合形成不同颜色和动态效果的衍射图形。中间介质层33用于对衍射光学图像层32的衍射图形保护和亮度增强。

通过卷对卷压印方式在中间介质层33上表面设置微透镜阵列层34,微透镜阵列层34的厚度在7um以上,微透镜阵列层34的局部凸起,用于形成亚光、抗指纹和保护信息层。

微透镜阵列层34由微透镜组成,微透镜的口径为10um~150um,矢高5um~50um,微透镜呈蜂窝排列或正交排列或随机排列,使得实时签注的多重影像和图形文字呈现动态效果。

微透镜阵列层34上还设置保护介质层35,通过沉积方法在微透镜阵列层34上表面设置保护介质层35。保护介质层由二氧化钛组成,使微透镜阵列35具有耐油污、指纹、划伤的功能。

保护介质层35上还设有保护薄膜层36,通过卷对卷方式铺设将保护薄膜层36贴合保护介质层35上表面。保护薄膜层36为可分离的外层塑性薄膜,保护薄膜层36用于层压时保护微透镜阵列层34不变形。层压后或签注前可根据需要剥离保护薄膜层36。

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还提供上述防伪证卡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采用卷对卷压印方式在所述签注层31上表面设置衍射光学图像层32;

S2:通过沉积方法在所述衍射光学图像层32上表面设置所述中间介质层33;

S3:通过卷对卷压印方式在所述中间介质层33上表面设置所述微透镜阵列层34;

S4:通过沉积方法在所述微透镜阵列层34上表面设置所述保护介质层35;

S5:通过卷对卷方式在所述保护介质层35上表面铺设贴合所述保护薄膜层36。

S6:将步骤S1~S5所得结构层与中间层2、底层1按照自上而下顺序通过加热层压,使之熔融在一起形成整体结构。

根据需要在层压后或签注前剥离保护薄膜层36。并根据实时需要在上述所得防伪证卡上进行签注。

请参考图3,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一种防伪证卡,包括基层和表层3,表层3设有含防伪信息,基层与表层3相结合的面为同一材料,两者通过加热层压方式熔融在一起形成整体结构。

防伪信息包括图像、图文及图像和图文的组合。

基层包括中间层2和底层1,中间层2与表层3相结合。

底层1、中间层2、表层3下表面均由PC或改性PET制成,中间层2根据需要嵌入芯片模块。

表层3与中间层2相结合的部位为签注层31,签注层31用于支持实时签注的多重影像和图形文字,签注层31由PC或改性PET制成。

签注层31上设有衍射光学图像层32,采用卷对卷压印方式设置衍射光学图像层32。衍射光学图像层32由UV固化树脂制成,利于加热、加压和层压时衍射光学图像层32不变形。衍射光学图像层32上表面制作成微纳米级凹凸结构,形成菲涅耳透镜结构、纳米变色图形、动态衍射图形、深纹图形,彩色衍射图形及多种组合的图形。

衍射光学图像层32上方设有微透镜阵列层34,衍射光学图像层32与所述微透镜阵列层34之间设有中间介质层33,通过沉积方法在衍射光学图像层32上表面设置中间介质层33。中间介质层33由二氧化钛组成,通过中间介质层33的厚度与纳米光栅深度的组合形成不同颜色和动态效果的衍射图形。中间介质层33用于对衍射光学图像层32的衍射图形保护和亮度增强。

通过卷对卷压印方式在中间介质层33上表面设置微透镜阵列层34,微透镜阵列层34的厚度在7um以上,微透镜阵列层34的局部凸起,用于形成亚光、抗指纹和保护信息层。

微透镜阵列层34由微透镜组成,微透镜的口径为10um~150um,矢高5um~50um,微透镜呈蜂窝排列或正交排列或随机排列,使得实时签注的多重影像和图形文字呈现动态效果。

请参考图4,本实施例还提供上述防伪证卡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采用卷对卷压印方式在所述签注层31上表面设置衍射光学图像层32;

S2:通过沉积方法在所述衍射光学图像层32上表面设置所述中间介质层33;

S3:通过卷对卷压印方式在所述中间介质层33上表面设置所述微透镜阵列层34。

S4:将步骤S1~S3所得结构层与中间层2,底层1按照自上而下顺序通过加热层压,使之熔融在一起形成整体结构。

根据实时需要在上述所得防伪证卡上进行签注。

请参考图5,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防伪证卡,包括基层和表层3,表层3设有含防伪信息,基层与表层3相结合的面为同一材料,两者通过加热层压方式熔融在一起形成整体结构。

防伪信息包括图像、图文及图像和图文的组合。

基层包括中间层2和底层1,中间层2与表层3相结合。

底层1、中间层2、表层3下表面均由PC或改性PET制成,中间层2根据需要嵌入芯片模块。

表层3与中间层2相结合的部位为签注层31,签注层31用于支持实时签注的多重影像和图形文字,签注层31由PC或改性PET制成。

签注层31上设有衍射光学图像层32,采用卷对卷压印方式在签注层31上表面设置衍射光学图像层32。衍射光学图像层32由UV固化树脂制成,利于加热、加压和层压时衍射光学图像层32不变形。衍射光学图像层32上表面制作成微纳米级凹凸结构,形成菲涅耳透镜结构、纳米变色图形、动态衍射图形、深纹图形,彩色衍射图形及多种组合的图形。

衍射光学图像层32上方设有微透镜阵列层34。衍射光学图像层32与所述微透镜阵列层34之间设有中间介质层33,通过沉积方法在衍射光学图像层32上表面设置中间介质层33。中间介质层33由二氧化钛组成,通过中间介质层33的厚度与纳米光栅深度的组合形成不同颜色和动态效果的衍射图形。中间介质层33用于对衍射光学图像层32的衍射图形保护和亮度增强。

通过卷对卷压印方式在中间介质层33上表面设置微透镜阵列层34。中间介质层33上表面只局部设有微透镜阵列层34,实现局部个性化设计及动态防伪效果。

微透镜阵列层34的厚度在7um以上,微透镜阵列层34的局部凸起,用于形成亚光、抗指纹和保护信息层。

微透镜阵列层34由微透镜组成,微透镜的口径为10um~150um,矢高5um~50um;微透镜呈蜂窝排列或正交排列或随机排列,使得实时签注的多重影像和图形文字呈现动态效果。

微透镜阵列层34上还设置保护介质层35,通过沉积方法在微透镜阵列层34上表面设置保护介质层35,保护介质层由二氧化钛组成,使微透镜阵列35具有耐油污、指纹、划伤的功能。

保护介质层35上还设有保护薄膜层36,通过卷对卷方式铺设将保护薄膜层36贴合保护介质层35上表面。保护薄膜层36为可分离的外层塑性薄膜,保护薄膜层36用于层压时保护微透镜阵列层34不变形。层压后或签注前可根据需要剥离保护薄膜层36。

请参考图6,本实施例还提供上述防伪证卡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采用卷对卷压印方式在所述签注层31上表面设置衍射光学图像层32;

S2:通过沉积方法在所述衍射光学图像层32上表面设置所述中间介质层33;

S3:通过卷对卷压印方式在所述中间介质层33上表面设置所述微透镜阵列层34。

微透镜阵列层34上方依序设有保护介质层35、保护薄膜层36,在步骤S3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S4:通过沉积方法在所述微透镜阵列层34上表面设置所述保护介质层35;

S5:通过卷对卷方式在所述保护介质层35上表面铺设贴合所述保护薄膜层36;

S6:将步骤S1~S5所得结构层与中间层2,底层1按照自上而下顺序通过加热层压,使之熔融在一起形成整体结构,加热层压形成的整体结构为防伪卡。

根据需要在层压后或签注前剥离保护薄膜36。并根据实时需要在上述所得防伪证卡上进行签注。

本实用新型设计有许多优点。首先,基层与表层相结合的面为同一材料,两者通过加热层压方式熔融在一起形成整体结构,解决了各层层压牢度问题,达到层间结合牢度好。其次,通过签注层能支持实时签注的图像和图形文字,且具有微透镜阵列层,通过签注层与微透镜阵列层二者结合形成动态立体人像、动态图形或者集成成像的效果,可提供多样化的设计以及有效的防伪效果。再次,通过微透镜阵列层局部突起,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哑光特性及抗指纹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