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66584发布日期:2018-12-22 08:28阅读:702来源:国知局
眼部模型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眼部模型。

背景技术

眼科是一个依赖各类检查仪器的科室,包括眼压计、裂隙灯、直接检眼镜、间接检眼镜等。而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很多的临床科室都非常重视眼底检查,例如神经内科、妇产科、内分泌科、急诊科等,甚至有的科室给医生已经配备了直接检眼镜,但却无人会看眼底,只能依赖于眼科会诊。因此,有必要增强医生使用直接检眼镜等设备的操作技能。

在眼科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对眼科的各种仪器操作掌握具有一定的困难,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应的操作要点,尤其是眼底的检查仪器。而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正是非常重要的眼科基本功,是初步了解眼底情况的重要工具。在学习直接检眼镜时,一般通过相互查看不同学习者的眼底或查看患者的眼底进行学习,而长时间互看眼底,眼睛太过疲劳,同时会对对方的眼睛造成一定的光损伤,重复练习的机会较少,因此难以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直接检眼镜的使用技巧。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具,增加学生重复训练的机会以及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眼科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眼部模型,可以用于直接检眼镜的检查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重复训练的机会,为学习眼科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申请提供一种眼部模型,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表面设置有圆孔;

透明球体,与所述圆孔同轴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壳体内;

其中,所述圆孔相对一侧的壳体底部与所述壳体可拆卸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眼部模型还包括:

眼底图片,可拆卸地设置于远离所述圆孔一侧的透明球体上。

优选地,所述眼部模型还包括:

调节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表面,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连接;

其中,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多个不同直径的通孔,多个所述通孔的中心到所述调节板的转动中心的距离相等。

优选地,所述圆孔的中心到所述调节板的转动中心的距离与所述通孔的中心到所述调节板的转动中心的距离相等,以使得所述调节板在转动后所述通孔与所述圆孔同轴。

优选地,所述圆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优选地,多个所述通孔的直径包括8mm、5mm和3mm。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

上壳,所述圆孔设置于所述上壳的表面;

下壳,与所述上壳连接形成容置空间;

隔板,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用于固定所述透明球体。

优选地,所述下壳与所述上壳可拆卸地连接或可转动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隔板包括:

第一连接板;

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设置;

第三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连接形成h形框架;

其中,所述第三连接板上设置有限位孔,与所述圆孔同轴,用于固定所述透明球体。

优选地,所述透明球体的材料为聚丙烯或玻璃。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眼部模型,所述眼部模型包括壳体和透明球体,所述壳体表面设置有圆孔,所述透明球体固定于壳体内,与所述圆孔同轴,所述圆孔相对一侧的壳体底部与所述壳体可拆卸地连接;练习直接检眼镜时,可以通过圆孔观看壳体内的透明球体,以实现模拟眼底的练习。本申请的眼部模型可以用于直接检眼镜的检查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重复训练的机会,为学好眼科打下良好的基础。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眼部模型的爆炸图;

图2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调节板的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眼部模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眼部模型的俯视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眼部模型的上壳与下壳展开的仰视图;

图6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眼部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眼部模型的爆炸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申请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申请。为了避免混淆本申请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施例的眼部模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眼部模型包括壳体100、透明球体200和眼底图片300(图中未示出)。所述壳体100的上表面设置有圆孔110,所述圆孔110的直径与某一瞳孔的直径相等,所述圆孔110用于模拟瞳孔。透明球体200固定于所述壳体100内,所述透明球体200与正常的眼球大小相等,用于模拟眼球。所述圆孔110与所述透明球体200同轴。优选地,所述圆孔110设置于所述壳体100的中心。眼底图片30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透明球体200上,所述眼底图片300与所述圆孔110分别相对设置于所述透明球体200的两侧。所述眼底图片300用于模拟眼底。在练习使用直接检眼镜时,就可以通过眼部模型的圆孔110来查看壳体100内部的模拟眼底。

所述壳体100包括上壳120、下壳130和隔板140。圆孔110设置于上壳120的顶面。所述圆孔110的直径可以设置为8mm、5mm或3mm,用于代表不同大小的瞳孔。所述上壳120和下壳130连接形成容置空间,所述隔板140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用于固定所述透明球体200。所述下壳130与所述上壳120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通过将下壳130与所述上壳120分离后,可以方便更换设置在所述透明球体200上的眼底图片300,由此可以扩展眼底教学的范围,方便学生对不同的眼底病变进行练习。由于人的眼球是一个暗房,所以所述壳体100的材料为不透明的材料,通过不透明材料制成的壳体100,其内光线较暗,用于模拟暗房。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可以选用椴木层板,所述椴木层板的厚度为2mm,可以通过机加工等方式进行制造获得。优选地,所述壳体100还可以过通过3d打印的方式获得。所述隔板140包括第一连接板141、第二连接板142和第三连接板143,第二连接板142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41相对设置;第三连接板143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二连接板142之间,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二连接板142连接形成h形框架。其中,所述第三连接板143上设置有限位孔144,与所述圆孔110同轴,用于固定所述透明球体200。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人眼简化成单球面折射系统,认为眼睛只由一种介质组成,其折射率为1.33。由于聚丙烯(树脂)的折射率为1.49,玻璃的折射率为1.5,与眼睛的折射率接近,因此聚丙烯和玻璃均可用于制作透明球体,用于模拟眼球。在本实施例,所述透明球体200的材料为玻璃。同时因为正常人眼径约22-24mm,所述透明球体200的直径可以选为22-24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球体200的直径为22mm。

所述眼底图片300可以是已打印的文字、数字、图案或者真实的眼底图,其都可以用于模拟眼底,通过更换不同的眼底图片300来进行反复练习使用直接检眼镜。在选用眼底图片300时,将正常眼底图进行缩小并不断测试,所述眼底图片300为1cm*1cm大小,同时保证视盘直径为1.5mm时,即可模拟正常眼底。因此我们可以将相同规格的不同眼底图片缩小至1cm*1cm大小,粘贴于透明球体200上,即可满足教学要求。

按照上述结构将眼部模型制作好后,以医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眼部模型的教学应用进行评价。在本实施例中,选择9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2组学生均先进行同样的直接检眼镜应用方法的讲课,然后第1组学生直接与他人互相练习看对方的眼底,第2组学生先用眼部模型练习看眼底,然后再与他人互相练习看对方的眼底。2组学生经过相同时间的训练后,选取难度相同的真实患者(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青光眼杯盘比变化等患者)的眼底来让学生们进行测试,让学生描述眼底表现,记录每组学生看眼底所用的平均时长及正确率,最后汇总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上述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利用眼部模型练习看眼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重复练习的机会,最终提高直接检眼镜的学习效率,为快速掌握直接眼底镜的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施例二:

图2和图3为本实施例的眼部模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眼部模型包括壳体100、透明球体200、眼底图片300(图中未示出)和调节板400。所述壳体100的上表面设置有圆孔110。透明球体200固定于所述壳体100内,所述透明球体200与正常的眼球大小相等,用于模拟眼球。所述圆孔110的中轴线穿过所述透明球体200的中心。眼底图片30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透明球体200上,所述眼底图片300与所述圆孔110分别相对设置于所述透明球体200的两侧。

所述调节板400通过连接轴与所述壳体100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连接轴可以为螺栓穿过所述调节板400和所述壳体100后,两端分别设置螺母或凸块,以使得调节板400与所述壳体100可以以连接轴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所述调节板400上设置有多个不同直径的通孔410。多个所述通孔410的中心到所述调节板400连接轴的中心的距离相等。壳体100上的圆孔110的中心到所述调节板400连接轴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与所述通孔410的中心到所述连接轴的中心的距离相等。当调节板400以连接轴为中心轴进行转动时,可以将不同直径的通孔410转动至与所述圆孔110同轴。其中,不同直径的通孔410用于模拟不同直径的瞳孔,因此,为使得通孔410与圆孔110同轴后,能够获取到不同直径的模拟瞳孔,所述圆孔110的直径大于所有的通孔410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调节板400设置为圆形,所述调节板400沿其中心与所述壳体100可转动地连接,多个不同直径的通孔410沿所述中心均匀的分布设置。所述壳体100上还设置有拧紧装置150,当不同的通孔410转动至与圆孔110同轴时,通过拧紧装置150将调节板400与所述壳体100拧紧固定,以便于使用眼部模型进行练习。所述拧紧装置150可以是紧固螺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板400设置有3个不同直径的通孔410,直径分别为8mm、5mm、3mm,用于模拟不同直径的瞳孔。眼部模型通过转动调节板400可以方便地更换不同大小的模拟瞳孔,以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使该眼部模型作为教具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所述眼底图片300用于模拟眼底。在练习使用直接检眼镜时,就可以通过眼部模型的模拟瞳孔来查看壳体100内部的模拟眼底。

所述壳体100包括上壳120、下壳130和隔板140。圆孔110设置于上壳120的顶面。优选地,所述圆孔110可以设置于上壳120顶面的中心位置。所述上壳120和下壳130连接形成容置空间,所述隔板140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用于固定所述透明球体200。所述下壳130与所述上壳120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通过将下壳130与所述上壳120分离后,可以方便更换设置在所述透明球体200上的眼底图片300,由此可以扩展眼底教学的范围,方便学生对不同的眼底病变进行练习。所述壳体100的材料可以选用椴木层板,所述椴木层板的厚度为2mm,可以通过机加工等方式进行制造获得。优选地,所述壳体100还可以过通过3d打印的方式获得。所述隔板140包括第一连接板141、第二连接板142和第三连接板143,第二连接板142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41相对设置;第三连接板143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二连接板142之间,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二连接板142连接形成h形框架。其中,所述第三连接板143上设置有限位孔144,与所述圆孔110同轴,用于固定所述透明球体200。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人眼简化成单球面折射系统,认为眼睛只由一种介质组成,其折射率为1.33。由于聚丙烯(树脂)的折射率为1.49,玻璃的折射率为1.5,与眼睛的折射率接近,因此聚丙烯和玻璃均可用于制作透明球体,用于模拟眼球。在本实施例,所述透明球体200的材料为玻璃。同时因为正常人眼径约22-24mm,所述透明球体200的直径可以选为22-24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球体200的直径为22mm。

所述眼底图片300可以是已打印的文字、数字、图案或者真实的眼底图,其都可以用于模拟眼底,通过更换不同的眼底图片300来进行反复练习使用直接检眼镜。在选用眼底图片300时,将正常眼底图进行缩小并不断测试,所述眼底图片300为1cm*1cm大小,同时保证视盘直径为1.5mm时,即可模拟正常眼底。因此我们可以将相同规格的不同眼底图片缩小至1cm*1cm大小,粘贴于透明球体200上,即可满足教学要求。

按照上述结构将眼部模型制作好后,以医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眼部模型的教学应用进行评价。在本实施例中,选择9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2组学生均先进行同样的直接检眼镜应用方法的讲课,然后第1组学生直接与他人互相练习看对方的眼底,第2组学生先用眼部模型练习看眼底,然后再与他人互相练习看对方的眼底。2组学生经过相同时间的训练后,选取难度相同的真实患者(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青光眼杯盘比变化等患者)的眼底来让学生们进行测试,让学生描述眼底表现,记录每组学生看眼底所用的平均时长及正确率,最后汇总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上述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利用眼部模型练习看眼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重复练习的机会,最终提高直接检眼镜的学习效率,为快速掌握直接眼底镜的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施例三:

图4-图5为本实施例的眼部模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眼部,模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所述调节板400可以设置为扇形,多个不同直径的通孔410设置于所述扇形上。调节板400与上壳120可转动地连接,多个所述通孔410到连接轴转动中心的距离与上壳120上的圆孔110到连接轴转动中心的距离相等。所述区别还包括:下壳130与上壳120可以通过转轴101连接,所述上壳120和下壳130设置为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在展开状态时,可以更换透明球体200上的眼底图片300,以用于对不同眼底病变的练习。所述透明球体200与所述隔板140之间还设置有橡胶垫201,用于防震和紧固安装所述透明球体200。所述上壳120和下壳130上还设置有安装孔,当所述上壳120和下壳130处于折叠状态时,通过将螺栓或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孔,将所述上壳120与所述下壳130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140上还设置有固定板150,所述固定板150与隔板140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固定板150上设置有固定孔151,所述固定孔151的直径小于透明球体200的直径。当固定板150沿转轴与隔板140折叠固定在一起时,透明球体200透过固定孔151露出,由于固定孔151小于透明球体200的直径,因此,透明球体200可以固定在隔板140上。所述固定板150与隔板140折叠在一起时,可以通过螺栓或螺钉将两者固定连接。眼部模型在安装时,先将固定板150与所述隔板140固定连接在一起后,再将下壳130与上壳120固定连接。

按照上述结构将眼部模型制作好后,以医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眼部模型的教学应用进行评价。在本实施例中,选择9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2组学生均先进行同样的直接检眼镜应用方法的讲课,然后第1组学生直接与他人互相练习看对方的眼底,第2组学生先用眼部模型练习看眼底,然后再与他人互相练习看对方的眼底。2组学生经过相同时间的训练后,选取难度相同的真实患者(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青光眼杯盘比变化等患者)的眼底来让学生们进行测试,让学生描述眼底表现,记录每组学生看眼底所用的平均时长及正确率,最后汇总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上述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利用眼部模型练习看眼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重复练习的机会,最终提高直接检眼镜的学习效率,为快速掌握直接眼底镜的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施例四:

图6-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眼部模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眼部模型的调节板400、透明球体200与实施例二的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壳体100的内部形成有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在密封状态时可以阻挡光线进入保持黑暗,由此模拟人的眼底黑暗环境。所述壳体100包括顶板101、底板102和本体103。顶板101、底板102分别与本体103可拆卸地连接。顶板101设置有圆孔110,与实施例二中上壳120的上表面结构相似,通过连接轴与调节板400相连接,所述调节板400的多个通孔410可以通过转动与圆孔110同轴。本体103设置有可用于容置固定透明球体200的腔体,所述透明球体200固定于所述腔体内后与所述圆孔110同轴。所述底板102设置有密封板105,与本体103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底板102设置有开口,与所述密封板105的形状相同,以使得所述密封板105与所述本体103连接时,能够密封所述壳体100。在打开所述密封板105时,可以露出透明球体200,以便于更换不同的眼底图片进行直接检眼镜的练习。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板105为不规则形状的板材,在密封板105的对角分别设置有安装孔,通过螺栓与壳体100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板105设置为不规则形状的板材时,可以正确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眼部模型,所述眼部模型包括壳体和透明球体,所述壳体表面设置有圆孔,所述透明球体固定于壳体内,与所述圆孔同轴,所述圆孔相对一侧的壳体底部与所述壳体可拆卸地连接;练习直接检眼镜时,可以通过圆孔观看壳体内的透明球体,以实现模拟眼底的练习。本申请的眼部模型可以用于直接检眼镜的检查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重复训练的机会,为学好眼科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