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小学创新能力的测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27987发布日期:2019-02-22 20:01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小学创新能力的测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中小学创新能力的测评方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小学创新能力的测评方法。



背景技术:

创新能力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剧烈,而经济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就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而创新能力需要从小培养,为了便于人们判断中小学生能力的创新能力,于是人们发明了中小学创新能力的测评方法;

现有的中小学创新能力的测评方法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现有的中小学创新能力的测评方法在使用过程中通常只测试相关知识,没有考虑到测试人的心里和动手能力,因此大部分的测试结果不准确,而且测试过程中单独测试,不利于学生的交流和学习,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中小学创新能力的测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小学创新能力的测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中小学创新能力的测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确定测评创新能力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并且对基础知识进行分类;

(2)、对分类后的知识进行筛选,并且确定筛选后的各种知识所占测试内容的比重;

(3)、将确定比重后的知识进行综合,制作出测试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试题;

(4)、对中小学生进行分组,依次对学生进行测评;

(5)、对本次测评后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并且对学生的测评进行交流,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

(6)、每个月测试一次学生,测评三次,统计所有测评的结果,并且根据测评的结果判断学生的创新能力。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将所需要的基础知识进行分类,例如将知识分为常用知识和不常用知识,常用知识为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知识,例如方向的判断,不常用知识指的是书上学习到的但是生活中不经常使用的知识,例如光的折射。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不同时期的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同,当学生为初中生时,测评所需要的知识范围为小学知识,当学生为小中生时,测评所需要的知识范围为下一个年级的知识,例如学生为五年级时,测评所需要的知识范围为四年级的知识。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筛选知识的标准为:

①、知识必须贴合现实,现实中人们经常用到;

②、知识必须要全部的人都会;

③、选择的知识与实物相联系,例如风筝的制作。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试题可以分成三类:

c、实物试题,例如风筝制作;

d、基础知识试题,例如风筝的制作知识,

c、心里测试,例如测试实物试题和基础知识试题测试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变化。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学生分组的类型为下面四种:

①、按照学生意愿自行组合小组,教师确定每个小组的人数;

②、按照学生的特长进行分类,例如让学生以体育和知识进行分类;

③、按照学生学习的不足进行分类,例如将身体好的与身体差或者学习好的与学习差的相互结合;

④、按照年级互相搭配,高年级带领低年级工作,高年级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当次测试的结果不告诉学生,帮助所有的学生分析在测评中遇到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下次测评的时间,统一标准面对学生。

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还可以采用五次测评,统计学生的测评结果,结果可以采取平均结果和每次进步的程度判断,平均成绩占比50-70%,进步程度分数占比30-5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小学创新能力的测评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将实物测试、心理测试和基础知识测试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测试过程中展现不同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让掌握更多的知识;

2、将学生分组,能够让学生在测试过程中提高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相互促进,相互比较,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3、多次测试,而且将学生创新能力的成长纳入学生的测评结果中,测试的效果较好,能够让测试的结果更加的准确,有利于开发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中小学创新能力的测评方法的整体结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1)、先确定测评创新能力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并且对基础知识进行分类,将所需要的基础知识进行分类,例如将知识分为常用知识和不常用知识,常用知识为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知识,例如方向的判断,不常用知识指的是书上学习到的但是生活中不经常使用的知识,例如光的折射,不同时期的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同,当学生为初中生时,测评所需要的知识范围为小学知识,当学生为小中生时,测评所需要的知识范围为下一个年级的知识,例如学生为五年级时,测评所需要的知识范围为四年级的知识;

(2)、对分类后的知识进行筛选,并且确定筛选后的各种知识所占测试内容的比重,筛选知识的标准为:

①、知识必须贴合现实,现实中人们经常用到;

②、知识必须要全部的人都会;

③、选择的知识与实物相联系,例如风筝的制作;

(3)、将确定比重后的知识进行综合,制作出测试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试题,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试题可以分成三类:

a、实物试题,例如风筝制作;

b、基础知识试题,例如风筝的制作知识,

c、心里测试,例如测试实物试题和基础知识试题测试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变化;

(4)、对中小学生进行分组,依次对学生进行测评,学生分组时按照学生意愿自行组合小组,教师确定每个小组的人数;

(5)、对本次测评后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并且对学生的测评进行交流,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当次测试的结果不告诉学生,帮助所有的学生分析在测评中遇到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下次测评的时间,统一标准面对学生;

(6)、每个月测试一次学生,测评三次,统计所有测评的结果,并且根据测评的结果判断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采用五次测评,统计学生的测评结果,结果可以采取平均结果和每次进步的程度判断,平均成绩占比50%,进步程度分数占比50%,能够让学生的创新能力测试的更加准确,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

测试时,学生按照自身的习惯与自己关系较好的学生自行组合,能够减少考核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纠纷,能够让考核更加顺利的进行,而且关系好的在一起可以相互促进学习。

实施例2

(1)、先确定测评创新能力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并且对基础知识进行分类,将所需要的基础知识进行分类,例如将知识分为常用知识和不常用知识,常用知识为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知识,例如方向的判断,不常用知识指的是书上学习到的但是生活中不经常使用的知识,例如光的折射,不同时期的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同,当学生为初中生时,测评所需要的知识范围为小学知识,当学生为小中生时,测评所需要的知识范围为下一个年级的知识,例如学生为五年级时,测评所需要的知识范围为四年级的知识;

(2)、对分类后的知识进行筛选,并且确定筛选后的各种知识所占测试内容的比重,筛选知识的标准为:

①、知识必须贴合现实,现实中人们经常用到;

②、知识必须要全部的人都会;

③、选择的知识与实物相联系,例如风筝的制作;

(3)、将确定比重后的知识进行综合,制作出测试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试题,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试题可以分成三类:

a、实物试题,例如风筝制作;

b、基础知识试题,例如风筝的制作知识,

c、心里测试,例如测试实物试题和基础知识试题测试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变化;

(4)、对中小学生进行分组,依次对学生进行测评,学生分组时按照学生的特长进行分类,例如让学生以体育和知识进行分类;

(5)、对本次测评后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并且对学生的测评进行交流,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当次测试的结果不告诉学生,帮助所有的学生分析在测评中遇到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下次测评的时间,统一标准面对学生;

(6)、每个月测试一次学生,测评三次,统计所有测评的结果,并且根据测评的结果判断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采用五次测评,统计学生的测评结果,结果可以采取平均结果和每次进步的程度判断,平均成绩占比50%,进步程度分数占比50%,能够让学生的创新能力测试的更加准确,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

测试时,同等长处的学生在一起相互学习考核,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竞争力,激发学生之间的好胜心,而且学生们拥有共同的兴趣,探讨时更加的顺利。

实施例3

(1)、先确定测评创新能力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并且对基础知识进行分类,将所需要的基础知识进行分类,例如将知识分为常用知识和不常用知识,常用知识为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知识,例如方向的判断,不常用知识指的是书上学习到的但是生活中不经常使用的知识,例如光的折射,不同时期的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同,当学生为初中生时,测评所需要的知识范围为小学知识,当学生为小中生时,测评所需要的知识范围为下一个年级的知识,例如学生为五年级时,测评所需要的知识范围为四年级的知识;

(2)、对分类后的知识进行筛选,并且确定筛选后的各种知识所占测试内容的比重,筛选知识的标准为:

①、知识必须贴合现实,现实中人们经常用到;

②、知识必须要全部的人都会;

③、选择的知识与实物相联系,例如风筝的制作;

(3)、将确定比重后的知识进行综合,制作出测试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试题,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试题可以分成三类:

a、实物试题,例如风筝制作;

b、基础知识试题,例如风筝的制作知识,

c、心里测试,例如测试实物试题和基础知识试题测试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变化;

(4)、对中小学生进行分组,依次对学生进行测评,学生分组时按照学生学习的不足进行分类,例如将身体好的与身体差或者学习好的与学习差的相互结合;

(5)、对本次测评后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并且对学生的测评进行交流,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当次测试的结果不告诉学生,帮助所有的学生分析在测评中遇到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下次测评的时间,统一标准面对学生;

(6)、每个月测试一次学生,测评三次,统计所有测评的结果,并且根据测评的结果判断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采用五次测评,统计学生的测评结果,结果可以采取平均结果和每次进步的程度判断,平均成绩占比50%,进步程度分数占比50%,能够让学生的创新能力测试的更加准确,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

将不同程度的学生相互组合,好学生带动差学生一起进步,长时间的接触可以让学生之间的了解程度更深,促进学生之间的友情,让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成长。

实施例4

(1)、先确定测评创新能力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并且对基础知识进行分类,将所需要的基础知识进行分类,例如将知识分为常用知识和不常用知识,常用知识为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知识,例如方向的判断,不常用知识指的是书上学习到的但是生活中不经常使用的知识,例如光的折射,不同时期的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同,当学生为初中生时,测评所需要的知识范围为小学知识,当学生为小中生时,测评所需要的知识范围为下一个年级的知识,例如学生为五年级时,测评所需要的知识范围为四年级的知识;

(2)、对分类后的知识进行筛选,并且确定筛选后的各种知识所占测试内容的比重,筛选知识的标准为:

①、知识必须贴合现实,现实中人们经常用到;

②、知识必须要全部的人都会;

③、选择的知识与实物相联系,例如风筝的制作;

(3)、将确定比重后的知识进行综合,制作出测试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试题,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试题可以分成三类:

a、实物试题,例如风筝制作;

b、基础知识试题,例如风筝的制作知识,

c、心里测试,例如测试实物试题和基础知识试题测试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变化;

(4)、对中小学生进行分组,依次对学生进行测评,学生分组时按照年级互相搭配,高年级带领低年级工作,高年级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5)、对本次测评后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并且对学生的测评进行交流,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当次测试的结果不告诉学生,帮助所有的学生分析在测评中遇到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下次测评的时间,统一标准面对学生;

(6)、每个月测试一次学生,测评三次,统计所有测评的结果,并且根据测评的结果判断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采用五次测评,统计学生的测评结果,结果可以采取平均结果和每次进步的程度判断,平均成绩占比50%,进步程度分数占比50%,能够让学生的创新能力测试的更加准确,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

测试时,不同年级的学生相互配合,能够让低年级的学生进一步的接触到高年级的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向往,而且不认识的学生之间相互接触,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

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和实施例4均可以单独实施,只是对学生进行了不同的分组,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