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柔性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4734发布日期:2019-05-15 22:38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及其柔性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柔性显示屏。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显示技术的发展,柔性显示屏已成为未来显示终端的发展趋势。为了使柔性显示屏达到全面屏显示效果,通常采用将非显示区弯折的办法实现,即:将柔性显示屏的非显示区弯折到柔性显示屏的背面从而缩小屏体边框宽度,进而提高屏占比。

但是,柔性显示屏由于其薄、软的特性,在对弯折区进行弯折时,弯折区特别是弯折线位置处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进而导致弯折区屏体或电路走线损伤失效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问题如何防止弯折区屏体以及电路走线损伤失效问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柔性显示屏。

一种柔性显示屏,包括:

屏体,包括显示区以及自显示区延伸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弯折区以及非弯折区;以及,

第一支撑膜,附着于所述显示区的下表面,所述支撑膜覆盖所述显示区,并从所述显示区伸出覆盖所述弯折区的靠近所述显示区的边缘;所述第一支撑膜的端面为凹凸不平的曲面。

上述柔性显示屏包括屏体以及第一支撑膜,其中,屏体包括显示区以及自显示区向外延伸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可弯折的弯折区以及与弯折区连接的非弯折区。第一支撑膜附着于显示区的下表面并且第一支撑膜自显示区延伸出覆盖弯折区的靠近显示区的边缘,并且第一支撑膜的端面为凹凸不平的曲面。由于柔性显示面板的薄软特性,在将非显示区弯折到屏体下表面时,弯折区特别是弯折线位置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产生折痕导致弯折区屏体或电路走线损伤失效。通过将第一支撑膜的端面设置成凹凸不平的曲面结构,曲线结构避免了弯折区的受力点位于同一直线上而导致折痕产生,从而使得弯折区的弯曲应力被多角度分散,进而降低了弯折区的屏体以及电路走线损伤失效的风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膜的端面位于所述弯折区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显示屏还包括第二支撑膜;所述第二支撑膜附着于所述非弯折区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支撑膜从所述非弯折区伸出并覆盖所述弯折区的靠近所述非弯折区的边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膜的靠近所述弯折区的端面为凹凸不平的曲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膜的端面位于所述位于所述弯折区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折区的外侧表面附着有加固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固层的材料为UV胶、硅胶或硅酮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沿所述屏体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括可弯折的第一弯折区;所述第一支撑膜的靠近所述第一弯折区的端面为凹凸不平的曲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沿所述屏体宽度方向向屏体两侧延伸的第二非显示区以及第三非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包括可弯折的第二弯折区;所述第三非显示区包括可弯折的第三弯折区;所述第一支撑膜的靠近所述第二弯折区的端面为凹凸不平的曲面;所述第一支撑膜的靠近所述第三弯折区的端面为凹凸不平的曲面。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的柔性显示屏、框架以及保护盖板,所述框架套设在所述柔性显示屏四周外;所述保护盖板附着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所述显示面上。

上述显示装置安装了前述的柔性显示屏,该柔性显示屏通过将贴附于屏体背面的第一支撑膜的端面设置成凹凸不平的曲面结构,曲面结构避免了弯折区的受力点位于同一直线上而导致折痕产生,使得弯折区的弯曲应力被多角度分散,从而降低了弯折区的屏体以及电路走线损伤失效的风险,进而提高了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柔性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柔性显示屏的屏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柔性显示屏的屏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实施例的柔性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柔性显示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1以及图2,一实施例的柔性显示屏100包括屏体110以及附着于屏体110上的第一支撑膜121,其中屏体110包括显示区111以及自显示区111延伸出来的非显示区112。具体地,显示区111为屏体110的显示图像区域,非显示区112为屏体110的不显示图像区域。进一步地,显示区111上分布有发光元件、像素阵列等用于显示图像的部件,非显示区112排布有用于实现信号传输、驱动发光元器件发光等功能的集成电路。需要说明的是,非显示区112可以从显示区111的一侧边向外延伸而成,但并不限于此,非显示区112也可以从显示区111的多条侧边向外延伸。

进一步地,显示区111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上表面以及与显示面背对设置的下表面。为了实现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全面屏显示,可以把不显示图像的非显示区112朝屏体110下侧弯折180°,将非显示区112弯折到显示区111的下表面,从而隐藏掉非显示区112,提高屏体110的正面上显示区111的面积占比,从而提高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屏占比。为了实现非显示区112的弯折,非显示区112上具有可朝屏体下侧弯折的弯折区112a。而非显示区112上弯折区112a以外的区域即为非弯折区112b。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膜121附着于显示区111的下表面上。具体地,第一支撑121膜覆盖显示区111,并且第一支撑膜121从显示区111伸出,并覆盖弯折区112a的靠近显示区111的边缘112c。第一支撑膜121的硬度比屏体110硬度高,从而第一支撑膜121用以支撑屏体110并增强屏体110的强度与韧性。更进一步地,第一支撑膜121的端面为凹凸不平的曲面。凹凸不平的曲面可以是连续的拱形结构,也可以是由多个凸起与凹陷依次交替形成,还可以是不规则的波浪状起伏结构。

上述柔性显示屏100包括屏体110以及第一支撑膜120,其中,屏体110包括显示区111以及自显示区111向外延伸的非显示区112,非显示区包括可弯折的弯折区112a以及与弯折区112a连接的非弯折区112b。第一支撑膜121附着于显示区111的下表面并且第一支撑膜121的端面形成凹凸不平的曲面。由于屏体110的薄软特性,在将非显示区112弯折到显示区111的下表面时,弯折区112a的弯折线通常为直线,容易产生折痕,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导致弯折区112a的屏体或电路走线损伤失效。通过将第一支撑膜121的端面设置成凹凸不平的曲面结构,曲面结构避免了弯折区112a在弯折时受力点位于同一直线上而导致折痕产生,从而使得弯折区112a的弯曲应力被多角度分散,进而降低了弯折区112a的屏体以及电路走线损伤失效的风险。

具体地,第一支撑膜121从显示区111伸出,并覆盖弯折区112a的靠近显示区111的边缘112c的情况可以包括第一支撑膜121的端面与弯折区112a的靠近所述显示区的边缘112c平齐或第一支撑膜121的端面位于弯折区112a内两种情形。当第一支撑膜121的端面与弯折区112a的边缘112c刚好平齐时,边缘112c上的各点受力能被第一支撑膜121端面上的曲面结构分散,避免了边缘112c上出现应力集中。当第一支撑膜121位于弯折区112a内,即第一支撑膜121的端面超出弯折区112a的边缘112c时,第一支撑膜能加厚边缘112c处屏体的厚度,加强了边缘112c的强度与韧性。

请参见图1以及图3,如前所述,非显示区112可以从显示区111的多条侧边向外延伸。具体地,非显示区包括自显示区111沿屏体110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一非显示区1121。第一非显示区1121包括可朝屏体110的下侧弯折的第一弯折区1121。非显示区还包括自显示区111沿屏体110的宽度方向向屏体110左右两侧延伸的第二非显示区1122以及第三非显示区1123。其中,第二非显示区1122包括可朝屏体110下侧弯折的第二弯折区1122。第三非显示区1123包括可朝屏体110的下侧弯折的第三弯折区1123。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膜121的靠近第一弯折区1121的边缘、靠近第二弯折区1122的边缘以及靠近第三弯折区1123的端面均为凹凸不平的曲面结构,从而第一支撑膜121各侧面的曲面结构能避免各弯折区的受力点位于同一直线上而导致的折痕产生,使得各弯折区的弯曲应力被多角度分散,进而降低了各弯折区的屏体以及电路走线损伤失效的风险。

具体地,请参见图2以及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100还包括第二支撑膜122,第二支撑膜122附着于非弯折区112b的下表面,并且第二支撑膜122从非弯折区112b伸出并覆盖弯折区112a的靠近非弯折区112b的边缘112d。同时第二支撑膜122的靠近弯折区112a的端面也为凹凸不平的曲面结构。进一步地,第二支撑膜122的端面可以超出弯折区112a的边缘112b,即第二支撑膜122的端面位于弯折区112a内。通过在非弯折区112b上附着第二支撑膜122,增强了非弯折区112b的屏体强度与韧性。同时将第二支撑膜122的靠近弯折区112a的端面设置成凹凸不平的曲面结构,能防止弯折区112a的边缘112d受力位于直线上产生折痕而造成的应力集中,第二支撑膜122的端面可以超出弯折区112a的边缘112d,使得边缘112d处的应力能被第二支撑膜122端面的凹凸不平结构进行多角度分散,进一步减少了弯折区112a的应力集中。

请参见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100还包括附着于弯折区112a加固层130。具体地,弯折区112a具有弯折后靠近显示区111下表面的内侧表面,以及背对内侧表面的外侧表面。加固层130附着于弯折区112a的外侧表面。加固层130用于对弯折后的弯折区112a进行加固强化。加固层130的材料为可固化材料,例如UV胶、硅胶、或硅酮胶等。进一步地,加固层130可通过在弯折区112a的外则表面喷涂可固化材料,再经过UV固化或热固化等固化处理形成。在弯折区110的外侧表面附着上加固层130,能避免弯折区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变形导致的电路走线断路,进一步避免了弯折区112a的屏体110以及电路走线损伤。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见图5,屏体110包括柔性基板以及设置于柔性基板的上的显示层以及驱动部件,柔性基板的材料可以为聚酰亚胺、聚碳酸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硅胶等具有良好柔韧性的材料。柔性基板上可分为显示区域以及自显示区域延伸的非显示区域。显示层设置在柔性基板的显示区域上,显示层可以包括多个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部件,从而使柔性基板的显示区域形成屏体110的显示区113,显示部件包括诸如薄膜晶体管、栅线、数据线、电容、阳极、阴极、有机发光层、彩色滤光膜等不同的显示部件。驱动部件设置在柔性基板的非显示区域上,用于实现信号传输、驱动图像显示等功能,从而形成屏体110的非显示区113。驱动部件可以包括驱动元件1121以及柔性电路板1122等。在对屏体110进行弯折时,只对柔性基板的非显示区域进行弯折,而设置在柔性基板的显示区域上的各功能层则不需要进行弯折。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屏体110采用COP(Chip On Pi薄膜上芯片)封装技术。

屏体110显示区111上还可以设置偏光片160,以增加屏体110的透光,以及减少外光反射。偏光片160可以通过第一感光胶层181贴附于屏体110的显示区111上。偏光片181上还可以设置触摸敏感层170,触摸敏感层170集成有触摸传感器以感知用户触摸操作。触摸敏感层170上还设置有用于保护屏体110的柔性盖板190。触摸敏感层170与柔性盖板190之间通过第二感光胶层182连接。进一步地,柔性盖板190的靠近触摸敏感层170的一侧的四周边缘还涂覆有用于遮光的油墨层191,以提高柔性显示屏100的显示效果。为了限定弯折区的弯折半径,第一支撑膜121以及第二支撑膜122之间还可以设置垫高块141,垫高块141可以为缓冲材料,从而对屏体110及逆行缓冲保护。垫高块143通过复合胶层142与第一支撑膜121粘贴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屏100。进一步地,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以支撑柔性显示面板的框架以及用以保护柔性显示屏的保护盖板,框架套设在柔性显示面板的四周,进一步地,框架可以为柔性的,但框架的刚度比柔性显示面板的刚度高。保护盖板附着于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上。进一步地,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

上述显示装置安装了前述的柔性显示屏100,该柔性显示屏100通过将贴附于显示区111下表面的第一支撑膜121的端面设置成凹凸不平的曲面结构,曲面结构避免了弯折区112a的受力点位于同一直线上而导致折痕产生,使得弯折区112a的弯曲应力被多角度分散,从而降低了弯折区112a的屏体以及电路走线损伤失效的风险,进而提高了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