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4706发布日期:2019-05-15 22:37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直下式电视机已经成熟,通常设计时为了调整光学品味和提高光线利用率,会调整相邻灯珠的上下、左右之间的距离(pitch),从而使上下之间的pitch和左右之间的pitch通常都不一样,因此亮度均匀性也会受到影响而降低。也就是说,上下、左右pitch的调整,提高了光线利用率,但却牺牲了亮度均匀性,虽然光学品味也会考虑,但肯定会出现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两种情况,其四角偏暗严重影响光学品味。

为了提升亮度均匀性,通常通过更改背板结构,使四周垂直,让光线垂直出入,形成条形屏、拼接屏一类的设计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作业困难,价格成本高,且电视机的结构基本一致为矩形,少了美观与款式。

因此,如何提高直下式模组亮度均匀性,同时提高光学品味,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可以提高亮度均匀性,提升光学品味。其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位于所述背板上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灯珠;

外侧两边的灯珠组成的灯条为第一亮度级别的灯条;

除外侧两边之外的其余灯珠组成的灯条为第二亮度级别的灯条;所述第二亮度级别小于所述第一亮度级别。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直下式背光模组中,若上下相邻灯珠之间的距离大于左右相邻灯珠之间的距离时,

所述第一亮度级别的灯条具有两个,沿列方向延伸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边;

所述第二亮度级别的灯条具有多个,沿列方向延伸且等间距相互平行排布在除左右两侧边之外的中间区域。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直下式背光模组中,除反射片中四角处的消光孔之外,所述反射片中左右斜面上的消光孔比上下斜面上的消光孔的数量多。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直下式背光模组中,若上下相邻灯珠之间的距离小于左右相邻灯珠之间的距离时,

所述第一亮度级别的灯条具有两个,沿行方向延伸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侧边;

所述第二亮度级别的灯条具有多个,沿行方向延伸且等间距相互平行排布在除上下两侧边之外的中间区域。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直下式背光模组中,除反射片中四角处的消光孔之外,所述反射片中上下斜面上的消光孔比左右斜面上的消光孔的数量多。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反射片中四角处的消光孔形成的结构均为非对称结构。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直下式背光模组中,所述第一亮度级别的灯条和所述第二亮度级别的灯条是由工程分开组装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直下式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背板,位于背板上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灯珠;外侧两边的灯珠组成的灯条为第一亮度级别的灯条;除外侧两边之外的其余灯珠组成的灯条为第二亮度级别的灯条;所述第二亮度级别小于所述第一亮度级别。本实用新型通过混bin的方式,将外侧两边的灯条亮度级别高于中间区域的灯条亮度,可以提高两边的亮度,进而提高直下式模组亮度均匀性及光学品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背光模组在当上下相邻灯珠之间的距离大于左右相邻灯珠之间的距离时的亮度分布图;

图2为现有的背光模组在当上下相邻灯珠之间的距离小于左右相邻灯珠之间的距离时的亮度分布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在当上下相邻灯珠之间的距离大于左右相邻灯珠之间的距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在当上下相邻灯珠之间的距离小于左右相邻灯珠之间的距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位于所述背板上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灯珠;外侧两边的灯珠组成的灯条为第一亮度级别的灯条;除外侧两边之外的其余灯珠组成的灯条为第二亮度级别的灯条;其中,所述第二亮度级别小于所述第一亮度级别。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直下式背光模组中,通过混bin(级别)的方式,将外侧两边的灯条亮度级别高于中间区域的灯条亮度,可以提高两边的亮度,进而提高直下式模组亮度均匀性及光学品味。

需要说明的是,外侧两边可以是左右两侧边,也可以是上下两侧边,而对于第一亮度级别的灯条和第二亮度级别的灯条的具体位置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若上下相邻灯珠之间的距离大于左右相邻灯珠之间的距离时,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左右两边区域的亮度比较暗,因此本实用新型为了提高左右两边区域的亮度,在具体实施时,如图3所示,以4*8Bar方案为例,所述第一亮度级别的灯条1具有两个(实线框标注),沿列方向延伸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边;所述第二亮度级别的灯条2具有多个(虚线框标注),沿列方向延伸且等间距相互平行排布在除左右两侧边之外的中间区域。具体地,可以先以第二亮度级别的灯条进行常规设计,初步设定中心最高亮度达到要求后,再对左右两边的灯条换成高一个亮度级别或者高几个亮度级别的灯条。

进一步地,当左右两边换成高亮度级别的灯条之后,会产生高亮,经反射片反射后会容易产生亮边,因而,在具体实施时,如图3所示,除反射片中四角处(如C位置)的消光孔之外,所述反射片中左右斜面上(如A位置)的消光孔可以比上下斜面上(如B位置)的消光孔的数量多,即靠近第一亮度级别的灯条的消光孔多一些。这样结合反射片上消光孔的修改,可以进一步光学品味的提升。

另外,若上下相邻灯珠之间的距离小于左右相邻灯珠之间的距离时,在现有技术中如图2所示上下两边区域的亮度比较暗,因此本实用新型为了提高上下两边区域的亮度,在具体实施时,如图4所示,以4*8Bar方案为例,所述第一亮度级别的灯条3具有两个(实线框标注),沿行方向延伸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侧边;所述第二亮度级别的灯条4具有多个(虚线框标注),沿行方向延伸且等间距相互平行排布在除上下两侧边之外的中间区域。具体地,可以先以第二亮度级别的灯条进行常规设计,初步设定中心最高亮度达到要求后,再对上下两边的灯条换成高一个亮度级别或者高几个亮度级别的灯条。

进一步地,当上下两边换成高亮度级别的灯条之后,会产生高亮,经反射片反射后会容易产生亮边,因而,在具体实施时,如图4所示,除反射片中四角处(如F位置)的消光孔之外,所述反射片中上下斜面上(如D位置)的消光孔可以比左右斜面上(如E位置)的消光孔的数量多,即靠近第一亮度级别的灯条的消光孔多一些。这样结合反射片上消光孔的修改,可以进一步光学品味的提升。

在反射片中四角处,由于过长距离和两边消光的原因,亮度肯定会远低于两边和中间,因此,在具体实施时,如图3和图4所示,反射片中四角处的消光孔形成的结构均为非对称结构,这样既可以消除亮边影响,又可以去除四个暗角,实现亮度的提升。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亮度级别的灯条和所述第二亮度级别的灯条可以是由工程分开组装的。具体地,不同亮度级别的灯条的制作可以采用分线制作或者分批制作,将第一亮度级别的灯条和第二亮度级别的灯条分开装,在工程组装时分两边安装,一人安装放置中间较多灯条,一人放置两边两条灯条并插灯管线,具体安排可以视情况而定,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此设计方式需要增加的人力,甚至不比常规设计的人力多。

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直下式背光模组。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打破了常规设计理念,由此可推及各种机型,衍生多种设计,如:增加单个灯条中的某个灯珠亮度,只要找到对应的工程组装方式,解决增加的人力成本,就可产生无限多种设计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背板,位于背板上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灯珠;外侧两边的灯珠组成的灯条为第一亮度级别的灯条;除外侧两边之外的其余灯珠组成的灯条为第二亮度级别的灯条;所述第二亮度级别小于所述第一亮度级别。这样通过混bin的方式,将外侧两边的灯条亮度级别高于中间区域的灯条亮度,可以提高两边的亮度,进而提高直下式模组亮度均匀性及光学品味。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