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透明显示屏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171440发布日期:2019-07-13 09:52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透明显示屏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led透明显示屏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已有多种led透明显示屏,透明显示单元的结构都是集成化的,整个显示屏模组虽然可以做的相对简洁,但在安装施工和售后维护方面却面临不少困难。高度集成化的透明显示单元重量相对较重,安装时施工难度高。安装时候必须由上到下吊装,或者由下到上立装。而且集成化程度高的透明led模组,安装过程是按上下和左右的顺序做结构和电气信号的连接动作,不能大面积同时安装,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施工安装进度慢、效率低。另外,如果需要维护透明显示模组时,不能单独快速拆卸整个透明显示单元,即使能单独拆卸单独透明显示单元,拆卸后也会对整个拼接屏体产生一些安装结构的影响,造成整屏受力不均或者整体变形的问题,所以维护的时候需要借助复杂的辅助工具,造成产品后期维护的难度很大,对维修人员的技术能力要求高,维修周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透明显示屏及其安装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led透明显示屏不易安装、不易维护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ed透明显示屏,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透明显示单元,每一所述透明显示单元包括透明显示模块、支撑结构块以及电源模块,每一所述透明显示模块包括灯条屏体和设置在所述灯条屏体的侧端的用于与所述灯条屏体之间传递电能和/或信号的至少一第一电路板,所述支撑结构块包括支撑梁和安装在所述支撑梁上的用于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之间传递电能和/或信号的至少一第二电路板,所述支撑结构块与所述透明显示模块之间通过第一可拆卸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结构块与所述电源模块之间通过第二可拆卸结构可拆卸连接。

在本发明的led透明显示屏中,所述透明显示模块还包括覆盖安装在所述第一电路板表面的连接板,所述第一拆卸结构包括至少一导向定位柱以及与每一所述导向定位柱相对应的定位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梁之间通过所述导向定位柱和所述定位孔相互可拆卸连接。

在本发明的led透明显示屏中,所述定位孔包括卡扣孔和用于供所述导向定位柱滑入所述卡扣孔内的插孔,所述卡扣孔与所述插孔之间形成有相互连通的连通口,所述插孔的尺寸大于所述卡扣孔的尺寸,所述导向定位柱沿周向开设有环形槽,所述卡扣孔卡扣在所述导向定位柱的环形槽处。

在本发明的led透明显示屏中,所述第二电路板的数量为三个且分别是用于输入信号的第一信号转接板、用于输出信号的第二信号转接板和电源转接板,所述电源转接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之间通过第一插座和第一插头的对插实现电能传递,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一信号转接板之间通过第一排针和第一排母的对插实现信号传递,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信号转接板之间通过第二排针和第二排母的对插实现信号传递。

在本发明的led透明显示屏中,所述第一信号转接板和所述第二信号转接板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梁的两端。

在本发明的led透明显示屏中,每一所述透明显示单元的支撑梁上的第一信号转接板与相邻近的所述透明显示单元的支撑梁上的第二信号转接板之间通过信号线串联连接。

在本发明的led透明显示屏中,每一所述电源转接板上连接有ac电源线,每一所述透明显示单元的支撑梁上的电源转接板与相邻近的所述透明显示单元的支撑梁上的电源转接板之间通过所述ac电源线的对插实现电能的串联传递。

在本发明的led透明显示屏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开关电源,所述第二拆卸结构包括第二插座和第二插头,所述开关电源与所述电源转接板通过所述第二插座和所述第二插头的对插实现电能传递和可拆卸连接;

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电源盖,所述电源盖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开关电源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之内。

在本发明的led透明显示屏中,所述第一插座和所述第二插座分别是冠簧插座,所述第一插头和所述第二插头分别是冠簧插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led透明显示屏的安装方法,包括:

a、将多个所述支撑结构块组装形成结构支架;

b、将所述透明显示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可拆卸结构安装在相对应的所述支撑结构块的一侧;

c、将所述电源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可拆卸结构安装在所述支撑结构块的另一侧。

实施本发明的led透明显示屏及其安装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led透明显示屏的透明显示单元分解为透明显示模块、支撑结构块以及电源模块,三者相互独立,每部分相对于整体高度集成的透明显示单元重量轻,标准化生产,彼此能准确、快速组装,不需要使用螺丝及其锁螺丝工具,大大提高安装速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而且每部分都可单独维护,维护成本低、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led透明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led透明显示屏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led透明显示屏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led透明显示屏的透明显示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led透明显示屏的透明显示模块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led透明显示屏的支撑结构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led透明显示屏的电源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led透明显示屏及其安装方法和作用原理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ed透明显示屏,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透明显示单元1。如图3所示,每一个透明显示单元1包括透明显示模块11、支撑结构块12以及电源模块13。其中,支撑结构块12的一侧与透明显示模块11之间通过第一可拆卸结构可拆卸连接,支撑结构块12的另一侧与电源模块13之间通过第二可拆卸结构可拆卸连接。

如图5所示,每一个透明显示模块11包括灯条屏体111和设置在灯条屏体111的侧端的用于与灯条屏体111之间传递电能和/或信号的至少一个第一电路板112,透明显示模块11还包括覆盖安装在第一电路板112表面的连接板113。在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112的数量为一个,信号和电能的传递都通过该第一电路板112;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112也可以为多个,分设为信号转接板和电源转接板,根据需要而定。其中,第一电路板112和连接板固定安装在灯条屏体111的侧端,且第一电路板112与灯条屏体111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路板112可以是pcb板或fpc板。灯条屏体111与现在技术中常用的灯条屏体是相同的,即在基板上设置灯条等,灯条上设置有多个led灯珠等,具体结构不再进行详细赘述。其中,第一电路板112、连接板113、支撑结构块12和电源模块13均位于灯条屏体111的同一侧的侧端,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竖向的。

如图6所示,支撑结构块12包括支撑梁121,支撑梁121用于起到结构支撑的作用,形成结构支架,稳定整体的led显示屏,该支撑梁121可以是作为竖梁,也可以作为横梁。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梁121为竖梁,与其它的整体侧边的侧边竖梁128和测边横梁129组成结构支架。在支撑梁121上安装有用于与第一电路板112之间传递电能和/或信号的至少一个第二电路板。安装时,如图1所示,支撑梁121的一端与另一个支撑梁121的另一端相接,依此类推。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电路板的数量为三个且分别是用于输入信号的第一信号转接板122、用于输出信号的第二信号转接板123和电源转接板124;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的数量根据需要而定。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信号转接板122和第二信号转接板123是现有技术中已有信号转接板,电源转接板124也是现有技术中已有的,不再详细赘述。第一信号转接板122和第二信号转接板123分别位于支撑梁121的两端,以便相邻的支撑梁121上的信号转接板进行信号传递。如图2所示,每一个透明显示单元1的支撑梁121上的第一信号转接板122与相邻近的透明显示单元1的支撑梁121上的第二信号转接板123之间通过插入信号线125实现信号的串联传递,也就是说,信号线依次级联传递下去。信号线125是现有技术已有的,这里不再进行详细赘述。每一个信号线125的一端插接在第一信号转接板122上,每一个信号线125的另一端插接在第二信号转接板123上。

如图6所示,每一个电源转接板124上连接有ac电源线126,如图2所示,每一个透明显示单元1的支撑梁121上的电源转接板124与相邻近的透明显示单元1的支撑梁121上的电源转接板124之间通过ac电源线126的对插实现电能的串联传递,也就是说,ac电源线126彼此间相互级联、串联。

如图4和5所示,电源转接板124的一侧与第一电路板112之间通过第一插座和第一插头114的对插实现电能传递,同时也起到可拆卸连接的作用。在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插座是冠簧插座,第一插头114分别是冠簧插头,冠簧插座和冠簧插头是现有技术中已有的,这里不再进行详细赘述。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插座和第一插头114也可以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其它种类的插座、插头。其中,第一插座安装在电源转接板124上,第一插头114安装在第一电路板112上;或者,第一插座安装在第一电路板112上,第一插头114安装在电源转接板124上。

第一电路板112与第一信号转接板122之间通过第一排针(图中并未标示)和第一排母(图中并未标示)的对插实现信号传递。第一排针安装在第一电路板112上,第一排母安装在第一信号转接板122上;或者,第一排针安装在第一信号转接板122上,第一排母安装在第一电路板112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排针和第一排母即是现有技术中已有的排针排母,这里不再进行详细赘述。

第一电路板112与第二信号转接板123之间通过第二排针和第二排母的对插实现信号传递。第二排针安装在第一电路板112上,第二排母安装在第二信号转接板123上;或者,第二排针安装在第二信号转接板123上,第二排母安装在第一电路板112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排针和第二排母即是现有技术中已有的排针排母,这里不再进行详细赘述。

如图4和6所示,第一拆卸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导向定位柱115以及与每一个导向定位柱115相对应的定位孔116,连接板113与支撑梁121之间通过导向定位柱115和定位孔116相互可拆卸连接,进而实现透明显示模块11与支撑结构块1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其中,导向定位柱115形成在连接板113上,定位孔116开设在支撑梁121上;或者,导向定位柱115形成在支撑梁121上,定位孔116开设在连接板113上。

如图6所示,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定位孔116大致呈葫芦状,其包括卡扣孔116a和用于供导向定位柱115滑入卡扣孔116a内的插孔116b,卡扣孔116a与插孔116b之间形成有相互连通的连通口(图中未标示),插孔116b的尺寸大于卡扣孔116a的尺寸。而且插孔116b的尺寸也大于导向定位柱115的外周尺寸,以便导向定位柱115可以轻松插入插孔116b内。导向定位柱115插入插孔116b后,沿连通口滑动进入卡扣孔116a内,导向定位柱115沿周向开设有环形槽(图中未标示),卡扣孔116a卡扣在导向定位柱115的环形槽处。在其它实施例中,定位孔116由中部向两端逐渐收缩,大致呈球形状,导向定位柱115由橡胶制成,导向定位柱115的形状与定位孔116相适配,利用导向定位柱115的橡胶的弹性卡扣在定位孔116内。

如图7所示,电源模块13包括开关电源131,其中开关电源131是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开关电源,这里不再进行详细赘述。第二拆卸结构包括第二插座(图中未标示)和第二插头(图中未标示),开关电源131与电源转接板124通过第二插座和第二插头的对插实现电能传递和可拆卸连接。第二插座可以安装在开关电源131上,第二插头安装在电源转接板124上;或者,第二插座安装在电源转接板124上,第二插头安装在开关电源131上。在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二插座是冠簧插座,第二插头是冠簧插头,冠簧插座和冠簧插头是现有技术中已有的,这里不再进行详细赘述。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插座和第二插头也可以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其它种类的插座、插头。

电源模块13还包括电源盖132,电源盖132形成有容纳空间,开关电源131安装在容纳空间之内。

上述的led透明显示屏的安装方法,包括:

a、如图1所示,将多个支撑结构块12组装形成结构支架,支撑结构块12在本较佳实施例作为竖梁,组装形成多列的结构支架,同时将相邻近的ac电源线126相互对插,将信号线125的两端分别插接在相邻的两个透明显示单元1的第一信号转接板122和第二信号转接板123;

b、将透明显示模块11通过第一可拆卸结构安装在相对应的支撑结构块12的一侧,同时将第一插座与第一插头114相互插接,将第一排针与第一排母相互对插,将第二排针与第二排母相互对插;

c、将电源模块13通过第二插座与第二插头相互对插实现可拆卸地安装在支撑结构块12的另一侧,同时实现传递电能。

本发明将每个透明显示单元1分解成三部分,即电源模块13、支撑结构块12、透明显示模块11,安装方法也做了分解,首先是将支撑结构块12相互连接组装形成结构支架,结构支架体积小、重量轻,施工难度低,效率高。结构支架安装完毕即可在每个支撑结构块12的前面安装透明显示模块11,透明显示模块11独立跟已安装好的结构支架进行安装结合,透明显示模块11之间无连接和相互作用力,致使在维护透明显示模块的过程中,透明显示模块可以被独立拆卸。电源模块部分也是独立安装到支撑结构块12的后面,相互之间无连接、无作用力,维护电源模块13过程,电源模块13同样是被独立拆卸。透明显示单元1之间的电源和信号的串联通过ac电源线126以及信号线125连接实现,支撑结构块12形成的结构支架在维护过程中是不需要拆卸的。其中,电源模块13从背后将开关电源131与支撑梁121上的电源转接板124直接对插连接并紧固,电源模块13给透明显示模块11供电。透明显示模块11在往支撑梁121上安装时,连接板113与支撑梁121之间通过导向定位柱115和定位孔116相互锁紧,电源和信号的连接方式为对插连接,而不需要再接线,屏体安装过程即是电源和信号接通过程,无需接线。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这些改进或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