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主体及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44108发布日期:2019-12-06 20:39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显示主体及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主体及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



背景技术:

在高端显示工程领域,大屏幕图像显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所带来的超大画面以及清晰、逼真的显示效果使得监控、安防、会议、模拟仿真等领域的工作质量得到大幅改善。由于单个屏体本身的尺寸限制,为了实现超大画面显示,需要将多个屏体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拼接屏幕。

目前单个屏体大多是将光学膜片四周悬挂在背板上,采用压框和外框组合的边框组件,压框与外框连接,压框用于将光学膜片压紧在背板上,因此压框部分会位于玻璃盖板的显示区,影响显示效果,且压框和外框组合的边框组件还会增加结构复杂程度,不便于拆装,在两个屏体拼接后,拼接处因为外框和压框会使非显示区域的宽度增大,影响显示效果。

另外,屏体常采用直下式背光模组作为其背光结构,而常规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为了能实现良好的背光效果和结构的稳定性,一般都需要采用多个支撑柱来支撑扩散板。其中,常见的支撑柱有pc和pmma材质,一般为透明或者白色,形状不一,但不论什么材质的支撑柱均有个缺点,支撑柱处容易产生阴影,特别是当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尺寸越小时,支撑柱的阴影会更加明显,此时需要更多的光学膜片来做遮蔽,这样会增加背光模组的成本。另外,常规的直下式显示器由于扩散板和背板之间的距离较远,使得屏体的整体厚度较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主体及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其结构简单,非显示区域宽度窄,显示效果好。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主体及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其无需设置支撑柱支撑扩散板,背光效果和显示效果均较好,且扩散板与背板之间的距离较小,整体厚度较薄。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主体,包括显示模组和边框组件,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背板和依次设置在所述背板的一侧的扩散板、光学膜片和盖板,所述边框组件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周部,所述背板与所述扩散板间隔设置,所述背板靠近所述扩散板的一侧设置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抵接所述扩散板;

所述显示模组的周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拼接侧和非拼接侧,所述边框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拼接侧的第一框条和设置在所述非拼接侧的第二框条,所述光学膜片邻近于所述拼接侧的边夹设在所述第一框条与所述盖板之间,所述光学膜片邻近于所述非拼接侧的边设置有悬挂孔,所述第二框条上设有与所述悬挂孔插接的悬挂柱。

作为显示主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框条包括第一本体和凸出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中心的一侧的第一凸台,所述光学膜片和所述扩散板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盖板之间。

作为显示主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框条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中心的一侧凸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的一侧与所述盖板靠近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粘接,另一侧设置有所述悬挂柱。

作为显示主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凸台靠近所述背板的一侧连接有压紧件,所述压紧件包括相连接的安装板和第一压板,所述安装板通过螺钉与所述第二凸台连接,所述第一压板抵压在所述扩散板远离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

作为显示主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本体具有延伸出所述第二凸台靠近所述背板的一侧面的第一限位部和延伸出所述第二凸台靠近所述盖板的一侧面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遮挡所述背板邻近于所述第二框条的边缘,所述第二限位部凸出于所述第二凸台的高度不大于所述盖板的厚度。

作为显示主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光源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pcb板和设置在所述pcb板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的led灯珠,所述led灯珠的表面凸出设置有至少一个灯珠凸部,所述灯珠凸部与所述扩散板抵接。

作为显示主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背板为平面板材结构,所述第一框条和所述第二框条均与所述背板连接。

作为显示主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沿所述第一框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一框条连接,所述第二板与所述背板连接。

作为显示主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条远离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所述第二板设置在所述背板远离所述光学膜片一侧,所述第一板通过螺钉与所述第一框条连接,所述第二板通过螺钉与所述背板连接。

作为显示主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框条包括呈板状的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靠近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凸出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扩散板与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盖板之间,所述第一凸台的一侧凸出设置有加强柱,所述第一本体上开设有供所述螺钉旋接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贯穿所述加强柱。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包括主屏,所述主屏的至少一侧拼接有副屏,所述主屏和所述副屏均包括所述的显示主体。

作为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调节板和至少一个第二调节板,所述主屏和所述副屏之间形成拼接缝,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第二调节板均邻近于所述拼接缝,所述第一调节板的一端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主屏的背侧,另一端抵压在所述副屏的背侧,所述第二调节板的一端通过所述螺钉连接在所述副屏的背侧,另一端抵压在所述主屏的背侧。

作为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主屏的背板两者中的一个上凸出设置有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主屏的背板两者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柱插接配合的第一导向孔;和/或,

所述第二调节板和所述副屏的背板两者中的一个上凸出设置有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调节板和所述副屏的背板两者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向柱插接配合的第二导向孔。

作为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或所述第二调节板的数量大于两个,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第二调节板交替排布在所述拼接缝的长度方向上。

作为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屏的边框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框条,分别为主屏上框条和主屏下框条,所述副屏的边框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框条,分别为副屏上框条和副屏下框条;

所述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还包括第一拼接件,所述第一拼接件分别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主屏下框条和所述副屏下框条,所述第一拼接件上凸出设置有两个凸柱,两个所述凸柱分别朝向所述主屏和所述副屏远离拼接缝的方向倾斜,所述主屏下框条和所述副屏下框条上分别开设有轴线与所述拼接缝呈夹角设置的插孔,所述凸柱与所述插孔插接。

作为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的一种优选方案,两个所述凸柱沿所述拼接缝对称设置。

作为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柱呈锥形,且所述凸柱连接所述第一拼接件的一端的尺寸大于所述凸柱远离所述第一拼接件的一端的尺寸。

作为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拼接件上开设有供所述螺钉通过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为腰型孔,所述第一固定孔的长边沿所述主屏下框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主屏下框条和所述副屏下框条上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对应的第一螺纹孔。

作为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拼接件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拼接板和第二拼接板,所述凸柱设置在所述第一拼接板上,所述第二拼接板具有与所述主屏的显示侧同侧的标识侧,所述标识侧设置有logo标识。

作为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二拼接件,所述第二拼接件分别通过螺钉与所述主屏上框条和所述副屏上框条连接。

作为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屏上框条上凹设有主屏凹槽,所述副屏上框条上凹设有副屏凹槽,所述主屏凹槽和所述副屏凹槽连通共同构成容纳所述第二拼接件的容纳槽,所述第二拼接件远离所述容纳槽的槽底的一侧面不凸出于所述容纳槽的槽口,所述容纳槽的槽底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拼接件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旋拧在所述第二螺纹孔内,以将所述第二拼接件固定在所述容纳槽内。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光源组件抵接扩散板,可以利用光源组件作为扩散板的支撑结构支撑扩散板,省去了支撑柱的使用,提升了背光和显示效果,并且扩散板与背板之间的间距仅为光源组件的厚度,极大地缩小了显示主体的整体厚度;通过将显示主体采用夹紧和悬挂组合的方式固定光学膜片,且夹紧侧位于显示主体的拼接侧,可以避免在拼接侧设置悬挂柱,减少拼接后的拼接侧的非显示区域宽度,提升显示效果;通过将悬挂光学膜片的悬挂柱设置在第二框条上,可以避免将光学膜片悬挂在背板上,省去了压紧光学膜片上压框,且省去压框后,还可以形成更宽的显示区域,即减少位于第二框条处的非显示区域。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主体的正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的c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学膜片、边框组件以及压紧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7为图6的d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6的e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6的f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6的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的g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主体在拼接侧的剖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h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在主屏下边框和副屏下边框拼接处的局部示意图(未示出第一拼接件)。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拼接件的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拼接件的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中:

10、显示主体;

1、背板;2、扩散板;3、光学膜片;301、挂耳;302、悬挂孔;4、盖板;5、边框组件;501、第一框条;5011、第一本体;5012、第一凸台;5013、加强柱;502、第二框条;5021、第二本体;50211、第一限位部;50212、第二限位部;5022、第二凸台;50221、第一凹槽;50222、第二凹槽;50223、定位孔;5023、主屏上框条;5024、主屏下框条;5025、副屏上框条;5026、副屏下框条;5027、插孔;5028、第一螺纹孔;503、压紧件;5031、安装板;5032、第一压板;5033、定位柱;5034、连接件;5035、第二压板;504、悬挂柱;6、光源组件;7、连接架;701、第一板;702、第二板;

20、第一调节板;2001、第一导向柱;

30、第二调节板;3001、第二导向柱;

40、第一拼接件;4001、凸柱;4002、第一固定孔;4003、第一拼接板;4004、第二拼接板;

50、第二拼接件;

60、摄像头组件;

100、主屏;200、副屏;300、拼接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至7、图10、图11和图13(说明书所有实施例的附图标记参照图1至图2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主体10,其应用于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显示主体10包括显示模组和边框组件5,显示模组包括背板1和依次设置在背板1的一侧的扩散板2、光学膜片3和盖板4,边框组件5设置在显示模组的周部,所述背板1与所述扩散板2间隔设置,所述背板1靠近所述扩散板2的一侧设置光源组件6,所述光源组件6抵接所述扩散板2,所述显示模组的周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拼接侧和非拼接侧,所述边框组件5包括设置在所述拼接侧的第一框条501和设置在所述非拼接侧的第二框条502,所述光学膜片3邻近于所述拼接侧的边夹设在所述第一框条501与所述盖板4之间,所述光学膜片3邻近于所述非拼接侧的边设置有悬挂孔302,所述第二框条502上设有与所述悬挂孔302插接的悬挂柱504。通过将光源组件6抵接扩散板2,可以利用光源组件6作为扩散板2的支撑结构支撑扩散板2,省去了支撑柱的使用,提升了背光和显示效果,并且扩散板2与背板1之间的间距仅为光源组件6的厚度,极大地缩小了显示主体10的整体厚度;通过将显示主体10采用夹紧和悬挂组合的方式固定光学膜片3,且夹紧侧位于显示主体10的拼接侧,可以避免在拼接侧设置悬挂柱504,减少拼接后的拼接侧的非显示区域宽度,提升显示效果;通过将悬挂光学膜片3的悬挂柱504设置在第二框条502上,可以避免将光学膜片3悬挂在背板1上,省去了压紧光学膜片3上压框,且省去压框后,还可以形成更宽的显示区域,即减少位于第二框条502处的非显示区域。

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将光学膜片悬挂在背板上,压框将光学膜片压紧在背板上,因此,压框肯定有部分设置在光学膜片靠近盖板的一侧,盖板为透明钢化玻璃,此压框很容易透过盖板显露出来,为了降低压框显露的几率,需要设置更多的膜片来遮挡,增加了制造成本,且由于压框的阻挡,还会缩小显示主体的显示区域,即增加了显示主体边缘的非显示区域,极大地降低了显示效果。而本方案的光学膜片3悬挂在第二框条502上,使得光学膜片3和盖板4之间的区域不存在压框这类结构,且通过层层光学膜片3和扩散板2的遮挡,可以完全隐藏位于扩散板2远离光学膜片3的结构,且不需要额外在增加膜片进行遮挡,提升了显示效果。

钢化玻璃属于安全玻璃。钢化玻璃其实是一种预应力玻璃,为提高玻璃的强度,通常使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在玻璃表面形成压应力,玻璃承受外力时首先抵消表层应力,从而提高了承载能力,增强玻璃自身抗风压性,寒暑性,冲击性等。

如图6和图10所示,边框组件5可以是一个第一框条501和三个第二框条502围成的矩形框架,也可以是两个第一框条501和两个第二框条502围成的矩形框架结构,第一框条501的数量是根据显示主体10的拼接数量来确定的,比如,当两个显示主体10拼接时,两个显示主体10的边框组件5均可以设置为一个第一框条501和三个第二框条502围成的矩形框架结构;当三个显示主体10拼接时,位于中部的显示主体10采用两个第一框条501和两个第二框条502围成的矩形框架结构,而两边的显示主体10则采用一个第一框条501和三个第二框条502围成的矩形框架结构。

具体地,三个第二框条502分别位于显示主体10的上方、显示主体10的下方和显示主体10远离拼接侧的一侧,三个第二框条502连接并形成一个u字形结构,此u字形结构的开口朝向拼接侧,第一框条501的上端和下端与两个第二框条502的端部抵接或者连接。

与拼接侧相对的第二框条502的两端朝向拼接侧垂直弯折有连接部,连接部通过螺钉分别与位于显示主体10上方和下方的两个第二框条502连接。此结构可以避免设置额外的转角件,减少零部件的数量,降低组装难度。

如图4、图和图7所示,第二框条502包括第二本体5021,第二本体5021靠近显示模组的中心的一侧凸设有第二凸台5022,第二凸台5022的一侧与盖板4靠近光学膜片3的一侧粘接,另一侧设置有悬挂柱504。第二凸台5022可以为盖板4提供固定平面,同时还可以便于设置此悬挂柱504。

具体地,第二凸台5022背离盖板4的一侧凹设有第一凹槽50221,第一凹槽50221具有朝向背板1的第一槽口和朝向显示模组的中心的第二槽口,悬挂柱504凸出设置在第一凹槽50221内,悬挂柱504垂直于背板1,光学膜片3的边缘对应第一凹槽50221凸出设置有挂耳301,挂耳301上开设有悬挂孔302,挂耳301设置在第一凹槽50221内。通过设置第一凹槽50221,可以防止光学膜片3的挂耳301外凸于第二凸台5022,保护挂耳301。

如图6至12所示,第二凸台5022靠近背板1的一侧连接有压紧件503,压紧件503包括相连接的安装板5031和第一压板5032,安装板5031通过螺钉与第二凸台5022连接,第一压板5032抵压在扩散板2远离光学膜片3的一侧。通过设置压紧件503,可以对扩散板2的边缘进行支撑。

在显示主体10的上方的第二框条502的第二凸台5022上对应安装板5031凹设有第二凹槽50222,第二凹槽50222具有朝向背板1的第三槽口和朝向显示模组中心开设的第四槽口,安装板5031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凹槽50222内。通过设置第二凹槽50222,可以容纳安装板5031,防止安装板5031凸出于第二凸台5022,同时第二凹槽50222还可以降低压紧件503的安装难度。

当然,不限于仅在显示主体10的上方的第二框条502的第二凸台5022上设置第二凹槽50222,还可以在其他两个第二框条502的第二凸台5022上设置第二凹槽50222。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板5031设置有多个,多个安装板5031沿第一压板503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凸台5022上设有数量与安装板5031对应的第二凹槽50222。

另外,安装板5031与第一压板5032平行设置,二者之间通过连接件5034连接,连接件5034分别与安装板5031和第一压板5032垂直,形成类似于z字型的压紧件503。

连接件5034设有安装板5031的一端还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板5031间隔的第二压板5035,第二压板5035设置在第一凹槽50221内,第二压板5035与挂耳301之间设置缓冲泡棉。第二压板5035和缓冲泡棉配合的结构,可以将挂耳301的位置进行限定,防止挂耳301沿悬挂柱504的轴线方向移动。

为了降低安装板5031与第二凹槽50222的对位难度,在安装板5031上凸出设置有定位柱5033,在第二凹槽50222正对第三槽口的槽壁上凹设有定位孔50223,定位柱5033与定位孔50223插接。当然,定位柱5033和定位孔50223的设置位置还可以互换,即安装板5031上开设有定位孔50223,第二凹槽50222内凸出设置有定位柱5033。

第二本体5021具有延伸出第二凸台5022靠近背板1的第一限位部50211和延伸出第二凸台5022靠近盖板4的第二限位部50212,第一限位部50211遮挡背板1邻近于第二框条502的边缘,第二限位部50212凸出于第二凸台5022的高度不大于盖板4的厚度。

光源组件6包括设置在背板1上的pcb板和设置在pcb板背离背板1的一侧的led灯珠,led灯珠具有注塑成型的外壳,外壳透光,扩散板2可以直接抵接在外壳的表面。注塑成型的外壳不易被扩散板2压坏,使用寿命长。优选地,在pcb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led灯珠,均匀分布的led灯珠可以为扩散板2提供一个平稳的支撑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led灯珠的表面凸出设置有至少一个灯珠凸部,灯珠凸部与所述扩散板2抵接。通过设置支灯珠凸部,可以减少led灯珠与扩散板2接触的面积,避免led灯珠的热量传递过多到扩散板2上。为了提高支撑过程的平稳度,所述led灯珠的表面沿所述led灯珠的中心环形分布有至少三个所述灯珠凸部。具体地,所述led灯珠的表面沿所述led灯珠的中心环形分布有四个所述灯珠凸部。

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背板1为平面板材结构,所述第一框条501和所述第二框条502均与所述背板1连接。通过将背板1设置为平面板材结构,可以降低背板1的制造难度,背板1不再需要设置模具冲压或者折弯等操作,直接采用直板下料即可,极大地降低了制造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

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框条501包括第一本体5011和凸出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5011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中心的一侧的第一凸台5012,所述光学膜片3和所述扩散板2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5012与所述盖板4之间,第一本体5011的一端通过粘胶剂粘贴盖板4,另一端与所述背板1远离所述光源组件6的一侧面平齐或者凸出于所述背板1远离光源组件6的一侧面。通过设置第一凸台5012,可以对扩散板2的边缘进行支撑,减少施加在led灯珠上的压力,保护led灯珠不被压坏。

第一本体5011呈板状,其厚度方向与所述盖板4的显示侧平行,沿第一本体50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连接架7,所述连接架7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板701和第二板702,所述第一板701与所述第一框条501连接,所述第二板702与所述背板1连接。通过在显示主体10的拼接侧设置连接架7连接背板1和第一框条501,第一框条501不需要直接通过螺钉与背板1连接,因此第一框条501的厚度可以做到很薄,进而使拼接后的两个显示主体10之间的非显示区较窄,提升显示效果。

为了降低固定难度,所述第一板701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条501远离所述光学膜片3的一侧,所述第二板702设置在所述背板1远离所述光学膜片3的一侧。具体地,所述第一板701通过螺钉与所述第一框条501连接,所述第二板702通过螺钉与所述背板1连接。螺钉连接的方式简单可靠,且由于所述第一板701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条501远离所述光学膜片3的一侧,所述第二板702设置在所述背板1远离所述光学膜片3的一侧,因此在组装整个显示主体10时,可以从外部拧紧螺钉,降低了操作难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台5012的一侧凸出设置有加强柱5013,所述第一本体5011上开设有供所述螺钉旋接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贯穿所述加强柱5013。通过设置加强柱5013,可以增加第一本体5011上开设的螺纹孔的螺纹段的长度,保证螺钉固定后不失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螺钉为沉头螺钉,沉头螺钉不会外凸于第一框条501的第一本体5011。

当然,连接架7不限于采用螺钉与背板1和第一框条501连接,还可以采用连接柱与螺钉配合安装的结构。比如,所述第一框条501上开设螺纹孔,所述背板1上开设通孔,所述第一板701上对应所述螺纹孔设置通孔,所述第二板702靠近所述背板1的一侧凸出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背板1上的通孔插接,螺钉穿过所述第一板701上的通孔旋拧在第一框条501上的螺纹孔内。或者是,第一框条501上开设通孔,背板1上开设螺纹孔,第一板701凸出设置连接柱,连接柱与第一框条501上的通孔插接,所述螺钉穿过第二板702上的通孔旋拧在背板1上开设的通孔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台5012的长度沿所述第一本体501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本体5011上对应连接架7的数量设置有对应数量的加强柱5013,每个加强柱5013均与第一凸台5012连接,这样可以增加加强柱5013的强度。

第一本体5011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朝向远离所述盖板4的一侧开设,所述第二板702穿过所述缺口与所述背板1连接。通过设置缺口,避免连接架7凸出于第一本体5011远离盖板4的一侧。

第一本体5011连接所述盖板4的一端的端面凹设有胶槽,所述胶槽的长度沿所述第一本体5011的长度方向贯穿开设。通过设置胶槽,便于固定粘接盖板4的粘胶层,防止粘胶层移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如图1所示,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包括主屏100,在所述主屏100的至少一侧拼接有副屏200,主屏100和副屏200均包括如上任意实施例的显示主体10,显示主体10的具体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调节板20和至少一个第二调节板30,所述主屏100和所述副屏200之间形成拼接缝300,所述第一调节板20和所述第二调节板30均邻近于所述拼接缝300,所述第一调节板20的一端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主屏100的背侧,另一端抵压在所述副屏200的背侧,所述第二调节板30的一端通过所述螺钉连接在所述副屏200的背侧,另一端抵压在所述主屏100的背侧。通过设置第一调节板20和第二调节板30,可以在其安装到位后对主屏100和副屏200沿屏幕厚度方向的段差进行消除,且调节结构简单,可有效降低调节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主屏100的一侧拼接有一个副屏200。在其他实施例中,主屏100的两侧均拼接有一个副屏200。

具体地,如图16所示,所述第一调节板20上凸出设置有第一导向柱2001,对应在所述主屏100的背板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柱2001插接的第一导向孔。通过设置第一导向柱2001和第一导向孔,二者插接配合后能够对第一调节板20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降低第一调节板20的安装难度。

当然,第一导向柱2001和第一导向孔的位置还可以互换,即所述主屏100的所述背板1上凸出设置有所述第一导向柱2001,所述第一调节板20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柱2001插接的第一导向孔。

优选地,第一调节板20上开设有供螺钉通过的通孔,此通孔的一侧间隔设置有一个第一导向柱2001。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板20上还可以间隔设置两个第一导向柱2001,第一调节板20上的通孔设置在两个第一导向柱2001之间。通过设置两个第一导向柱2001,可以在第一调节板20上的第一导向柱2001插接到位后能够直接保证第一调节板20上的通孔正对背板1上的螺纹孔,进一步降低螺钉固定的难度。

如图17所示,所述第二调节板30上凸出设置有第二导向柱3001,对应在所述副屏200的背板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向柱3001插接的第二导向孔。通过设置第二导向柱3001和第二导向孔,二者插接配合后能够对第二调节板30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降低第二调节板30的安装难度。

当然,第二导向柱3001和第二导向孔的位置还可以互换,即所述副屏200的所述背板1上凸出设置有所述第二导向柱3001,所述第二调节板30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向柱3001插接的第一导向孔。

优选地,第二调节板30上开设有供螺钉通过的通孔,此通孔的一侧间隔设置有一个第二导向柱3001。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调节板30上还可以间隔设置两个第二导向柱3001,第二调节板30上的通孔设置在两个第二导向柱3001之间。通过设置两个第二导向柱3001,可以在第二调节板30上的第二导向柱3001插接到位后能够直接保证第二调节板30上的通孔正对副屏200的背板1上的螺纹孔,进一步降低螺钉固定的难度。

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调节板20和/或所述第二调节板30的数量大于两个,所述第一调节板20和所述第二调节板30交替排布在所述拼接缝300的长度方向上。此设计可以便于提升调节效果,使得主屏100和副屏200沿整个拼接缝300的长度方向的任何位置均能够保证无错位的情况。

具体地,所述第一调节板20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调节板30设置有两个,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调节板30、所述第一调节板20、所述第二调节板30和所述第一调节板20。

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18至图20所示,所述主屏100的边框组件5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框条502,分别为主屏上框条5023和主屏下框条5024,所述副屏200的边框组件5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框条502,分别为副屏上框条5025和副屏下框条5026,所述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还包括第一拼接件40,所述第一拼接件40分别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主屏下框条5024和所述副屏下框条5026,所述第一拼接件40上凸出设置有两个凸柱4001,两个所述凸柱4001分别朝向所述主屏100和所述副屏200远离所述拼接缝300的方向倾斜,所述主屏下框条5024和所述副屏下框条5026上分别开设有轴线与所述拼接缝300呈夹角设置的插孔5027,所述凸柱4001与所述插孔5027插接。通过设置第一拼接件40,并在第一拼接件40上设置两个朝向不同方向倾斜的凸柱4001,两个凸柱4001可形成类似于倒“八”字型结构,在主屏100和副屏200拼接时,利用倾斜的两个凸柱4001插入到插孔5027后拉动主屏100和副屏200移动,以调节主屏100和副屏200之间的段位偏差,提升整个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拼接后的显示效果;通过将第一拼接件40设置在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的下方,便于主屏100和副屏200在拼接后安装第一拼接件40,同时也便于调节主屏100和副屏200的段位偏差。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凸柱4001沿拼接缝300对称设置。对称设置的两个凸柱4001可以对主屏100和副屏200施加同样大小的拉力,进而提升调节效果。

具体地,凸柱4001呈锥形,且凸柱4001连接第一拼接件40的一端的尺寸大于凸柱4001远离第一拼接件40的一端的尺寸。锥形的凸柱4001便于与插孔5027插接。

优选地,凸柱4001的截面呈椭圆形,且凸柱4001的长轴方向沿主屏下框条5024和副屏下框条5026的长度方向延伸。

第一拼接件40上开设有供螺钉通过的第一固定孔4002,第一固定孔4002为腰型孔,第一固定孔4002的长边沿主屏下框条5024和副屏下框条5026的长度方向延伸,主屏下框条5024和副屏下框条5026上均开设有与第一固定孔4002对应的第一螺纹孔5028。通过将第一拼接件40上的第一固定孔4002设置为腰型孔,可以使第一拼接件40在调节主屏100和副屏200之间的段位偏差后第一固定孔4002始终能够处于与第一螺纹孔5028连通的状态,保证螺钉能够顺畅地穿过第一固定孔4002旋拧在第一螺纹孔5028内。

进一步地,第一拼接件40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拼接板4003和第二拼接板4004,凸柱4001设置在第一拼接板4003上,第二拼接板4004具有与主屏100的显示侧同侧的标识侧,标识侧设置有logo标识。通过设置此结构的第一拼接件40,不仅可以连接主屏100和副屏200,还可以作为logo板(即铭牌),另外,第一拼接件40通过螺钉与主屏下框条5024和副屏下框条5026可拆卸连接,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更换不同的logo标识,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主屏100的显示侧和副屏200的显示侧均为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使用时操作者能够看到图案、动画以及进行触摸操作的侧面。

具体地,第一拼接板4003和第二拼接板4004垂直设置,形成类似与l型的第一拼接件40,第一拼接板4003在安装后,与主屏下框条5024和副屏下框条5026远离主屏100和副屏200的中心的一侧面抵接,因此在第一拼接件40安装到位,第一拼接件40的内侧面抵紧主屏下框条5024和副屏下框条5026的下侧面,可以对主屏100和副屏200沿竖直方向的错位。

主屏下框条5024远离主屏100中心的一侧面和副屏下框条5026远离副屏200中心的一侧面均呈外凸的弧形面,第一拼接板4003为与弧形面贴合的弧形板,或,第一拼接板4003上设置有与弧形面配合的弧形槽。

如图1、图14和图15所示,主屏100的主屏上框条5023和副屏200的副屏上框条5025通过第二拼接件50连接,第二拼接件50分别通过螺钉与主屏上框条5023和副屏上框条5025连接。通过设置第二拼接件50,并将第二拼接件50采用螺钉分别与两个上边框连接,可以保证主屏100和副屏200的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地,主屏上框条5023上凹设有主屏凹槽,副屏上框条5025上凹设有副屏凹槽,主屏凹槽和副屏凹槽连通共同构成容纳第二拼接件50的容纳槽。通过设置容纳槽,可以对第二拼接件50的位置进行限定,降低螺钉固定第二拼接件50的难度。

第二拼接件50远离容纳槽的槽底的一侧面不凸出于容纳槽的槽口。此设计可以将第二拼接件50隐藏,避免第二拼接件50外露影响整个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的外观。

容纳槽的槽底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拼接件50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螺钉穿过第二固定孔旋拧在第二螺纹孔内,以将第二拼接件50固定在容纳槽内。

在第二拼接件50的上方还设置有摄像头组件60,摄像头组件60的壳体通过螺钉分别与主屏上框条5023和副屏上框条5025连接,摄像头组件60可以遮挡容纳槽的槽口,将整个第二拼接件50全部隐藏。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