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防尘沙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20411发布日期:2020-01-17 20:50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防尘沙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沙盘模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升降防尘沙盘。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实景沙盘由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设计领域,用来展示规划的蓝图,同时也广泛应用于环境治理、工程改成、农业规划等领域,是一种有效地展示手段。例如地产开发商为了对新开发的楼盘进行推广宣传,通常需要制作精美的沙盘模型,以便于顾客参观选购。

常见的沙盘大多都为固定式沙盘,这样就使得沙盘上面的模型长期暴露在外,增加沙盘模型的上的灰尘,增加清扫沙盘模型灰尘的工作量;而且沙盘不是二十四小时都需要使用的,经常沙盘会占用许多空间,带来不便,而如何有效利用空间,通过提高沙盘的展示面积来提高客户的观赏效果也是值得我们考虑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升降防尘沙盘,可实现沙盘的升降,在不使用沙盘时可将沙盘收纳并具有防尘效果,空间利用、结构分布合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升降防尘沙盘,包括沙盘座、活动设于沙盘座顶部的盖板,沙盘座顶面开设升降腔,升降腔底部设升降油缸,升降油缸顶部设沙盘平台,沙盘座一侧壁顶面设容纳槽,容纳槽底面开设活动腔,活动腔内设活动连杆,活动连杆一端通过铰接件与沙盘平台铰接,活动连杆另一端与盖板可拆卸连接,容纳槽内侧壁开设供铰接件移动的移动口,移动口向下延伸至活动腔底部。随着升降油缸带动沙盘平台升降,同时沙盘平台通过活动连杆带动盖板打开和关闭。

进一步地,容纳槽的槽壁设凹陷部,盖板侧壁设有可与凹陷部贴合的副板。当关闭盖板时,副板用于遮挡凹陷部。

进一步地,活动连杆与盖板连接的一端设虎口,副板下方的盖板侧壁设与虎口配合的固定轴。活动连杆通过虎口和固定轴的配合来对盖板进行支撑,虎口对固定轴起到卡位作用,二者可以手动拆开。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数量为二,两个盖板对称设于沙盘座顶部,每个盖板与沙盘座端部合页连接,沙盘座两端面均设有可容纳盖板的凹槽。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盖板可随着沙盘的升降同时打开和关闭,沙盘降入沙盘座后盖板起到防尘作用,同时使得整个沙盘可充当桌子使用,增加了使用功能。

2、本实用新型合理布置活动连杆的运动范围,将活动连杆设于沙盘座侧壁内,合理利用空间,防止活动连杆的移动妨碍沙盘的升降和占用沙盘的位置,有利于客户观赏沙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1-沙盘座;2-沙盘平台;3-盖板;4-升降腔;5-容纳槽;6-活动腔;7-活动连杆;8-移动口;9-凹陷部;10-副板;11-虎口;12-固定轴;1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可升降防尘沙盘,包括沙盘座1、活动设于沙盘座1顶部的盖板3,沙盘座1顶面开设升降腔4,升降腔4底部设升降油缸14;升降油缸14顶部设沙盘平台2,二者之间可通过现有技术来实现稳固连接和升降油缸14对沙盘平台2的稳固支撑;沙盘座1一侧壁顶面设容纳槽5,容纳槽5底面开设活动腔6,活动腔6内设活动连杆7,活动连杆7一端通过铰接件与沙盘平台2铰接,所述铰接件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即可,活动连杆7另一端与盖板3可拆卸连接,容纳槽5内侧壁开设供铰接件移动的移动口8,移动口8向下延伸至活动腔6底部,如图2可知,活动连杆7与沙盘平台2之间的铰接件是随着沙盘平台2同时上下移动的,所以移动口8便为图中所示的条形状。

容纳槽5的槽壁设凹陷部9,盖板3侧壁设有可与凹陷部9贴合的副板10。当盖板3关闭时,由于活动腔6和容纳槽5是连通的,所以副板10可在与凹陷部9贴合的同时遮盖活动腔6,防止杂物落入活动腔6影响活动连杆7的移动,也保证了活动腔6内的清洁。

如图2所示,活动连杆7与盖板3连接的一端设虎口11,副板10下方的盖板3侧壁设与虎口11配合的固定轴12,虎口11可卡住固定轴12从而实现活动连杆7对盖板3的支撑。盖板3数量为二,两个盖板3对称设于沙盘座1顶部,每个盖板3与沙盘座1端部合页连接,沙盘座1两端面均设有可容纳盖板3的凹槽13,所述沙盘座1端面是指与盖板3转动轨迹相对应的沙盘座1侧壁外表面。

使用沙盘时,随着升降油缸14支撑沙盘平台2上升的过程中,活动连杆7在沙盘平台2的带动下将盖板3向上顶开,直到沙盘平台上升到沙盘座1顶部,然后手动分离活动连杆7和盖板3,将盖板3转动至凹槽13收纳,活动连杆7转动至容纳槽5收纳;不需要使用沙盘时,将盖板3和活动连杆7转动并通过虎口11和固定轴12将盖板3撑在活动连杆7上,接着盖板3便可在升降油缸14带动沙盘平台2的下降的同时跟着活动连杆7的移动自动关闭。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