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三角警示牌放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97293发布日期:2020-04-21 22:29阅读:6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三角警示牌放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应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三角警示牌放置装置。



背景技术:

三角警示牌由塑料反光材料做成的被动反光体,驾驶员在路上遇到突发故障停车检修或者发生意外事故时候,利用三角警示牌的回复反光性能,可以提醒其他车辆注意避让,以免发生二次事故,现有的三角警示牌在智能化方面应用不广泛,通常需要人工手动放置警示牌,不仅智能化程度低,且人员在道路上行走及放置警示牌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其次,现有的警示牌仅单单通过反光作用提示后车,在恶劣天气时,反光效果不明显,甚至后车无法远距离倾斜看到三角警示牌,降低安全避让性。本发明阐明的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传统的三角警示牌智能化程度低,使用安全性低,且警示效果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例设计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三角警示牌放置装置,本例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三角警示牌放置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内设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前后对称的两个履带,所述履带转动带动所述车体移动,所述车体内设有开口朝上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内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右侧设有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端面呈前后对称的两个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之间转动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固设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上固定安装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右端面安装有三角警示牌用以对后车的安全警示,所述旋转板左侧设有调角装置,所述调角装置工作调节所述旋转板的倾斜角度,便于所述旋转板与所述车体的存放,以及所述旋转板不同角度的警示,所述车体右端面安装有测距仪,所述测距仪检测后车与所述车体之间的距离,所述车体上端面于所述安装块右侧位置安装有固定块,当所述测距仪检测到的距离小于安全设定值时,所述固定块会发出警报再次提醒后车注意避让。

其中,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前后对称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转动设有左右对称的转动轮,水平设置的两个所述转动轮之间通过所述履带动力连接,前后的两个所述转动轮中心处分别通过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车体之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右侧的所述转动轴前端动力连接有安装于前侧的所述安装槽前端壁的转动电机。

可优选地,所述履带表面具有凸起结构,起到防滑及提高所述履带对地面抓紧力的作用。

其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与所述收容腔下端壁相通的滑动腔,所述滑动腔内转动设有双向丝杠,所述双向丝杠右端动力连接有安装于所述滑动腔右端壁的动力电机,所述双向丝杠上螺纹安装有左右对称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侧交叉铰接有四个转动杆,交叉的所述转动杆之间通过铰接轴铰接,下侧的两个所述转动杆下端与所述滑动块铰接,上侧的所述转动杆上端与所述安装板铰接。

可优选地,所述安装板内设有收卷槽,所述收卷槽内转动设有收卷轴,所述收卷轴上固设有收卷轮,所述收卷轮上缠绕设置有张紧绳,所述收卷槽后端壁固设有收卷电机,所述收卷轴后端与所述收卷电机动力连接。

其中,所述调角装置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块与所述固定块之间,所述连接板内设有开口朝上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固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上端固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下端与所述固定块铰接,所述旋转板内设有开口朝左的空槽,所述空槽右端壁上固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左端固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旋转板上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下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端铰接于连接块上,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张紧绳的上端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自由移动的车体自动带动三角警示牌放置于指定位置,无需人工放置,安全性高,且放置位置灵活自由,其次,通过调角装置与升降装置分别调节三角警示牌的警示倾斜角度及高度,便于后车更清晰方便的看到三角警示牌,提醒后车避让形式,提高道路行车安全,此外,车体上安装有测距仪及报警器,可增加装置的适用范围,增加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三角警示牌放置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b-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c-c”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d-d”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5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三角警示牌放置装置,主要用于警示牌放置工作,下面将结合本发明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三角警示牌放置装置,包括车体21,所述车体21内设有移动装置90,所述移动装置90包括前后对称的两个履带26,所述履带26转动带动所述车体21移动,所述车体21内设有开口朝上的收容腔30,所述收容腔30内设有升降装置89,所述升降装置89包括升降的安装板42,所述安装板42上固设有固定块60,所述固定块60右侧设有固定于所述安装板42上端面呈前后对称的两个安装块55,所述安装块55之间转动设有旋转轴56,所述旋转轴56上固设有旋转块57,所述旋转块57上固定安装有旋转板65,所述旋转板65右端面安装有三角警示牌72用以对后车的安全警示,所述旋转板65左侧设有调角装置88,所述调角装置88工作调节所述旋转板65的倾斜角度,便于所述旋转板65与所述车体21的存放,以及所述旋转板65不同角度的警示,所述车体21右端面安装有测距仪81,所述测距仪81检测后车与所述车体21之间的距离,所述车体21上端面于所述安装块55右侧位置安装有固定块60,当所述测距仪81检测到的距离小于安全设定值时,所述固定块60会发出警报再次提醒后车注意避让。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移动装置90进行详细说明,所述移动装置90包括前后对称的安装槽22,所述安装槽22内转动设有左右对称的转动轮23,水平设置的两个所述转动轮23之间通过所述履带26动力连接,前后的两个所述转动轮23中心处分别通过转动轴24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24与所述车体21之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右侧的所述转动轴24前端动力连接有安装于前侧的所述安装槽22前端壁的转动电机25。

有益地,所述履带26表面具有凸起结构,起到防滑及提高所述履带26对地面抓紧力的作用。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升降装置89进行详细说明,所述升降装置89包括与所述收容腔30下端壁相通的滑动腔31,所述滑动腔31内转动设有双向丝杠32,所述双向丝杠32右端动力连接有安装于所述滑动腔31右端壁的动力电机34,所述双向丝杠32上螺纹安装有左右对称的滑动块33,所述滑动块33上侧交叉铰接有四个转动杆40,交叉的所述转动杆40之间通过铰接轴41铰接,下侧的两个所述转动杆40下端与所述滑动块33铰接,上侧的所述转动杆40上端与所述安装板42铰接。

有益地,所述安装板42内设有收卷槽45,所述收卷槽45内转动设有收卷轴47,所述收卷轴47上固设有收卷轮46,所述收卷轮46上缠绕设置有张紧绳50,所述收卷槽45后端壁固设有收卷电机48,所述收卷轴47后端与所述收卷电机48动力连接。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调角装置88进行详细说明,所述调角装置88包括连接板58,所述连接板58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块55与所述固定块60之间,所述连接板58内设有开口朝上的凹槽59,所述凹槽59内固设有第一弹簧71,所述第一弹簧71上端固设有第一连接杆69,所述第一连接杆69下端与所述固定块60铰接,所述旋转板65内设有开口朝左的空槽66,所述空槽66右端壁上固设有第二弹簧70,所述第二弹簧70左端固设有第二连接杆67,所述第二连接杆67与所述旋转板65上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67下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69上端铰接于连接块68上,所述连接块68与所述张紧绳50的上端固定连接。

以下结合图1至图5对本文中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三角警示牌放置装置的使用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初始时,旋转板65向左倾斜,此时旋转板65与连接板58之间的距离最小,第二弹簧70与第一弹簧71处于压缩状态,安装板42收缩于收容腔30内,两个滑动块33相互远离的一端与滑动腔31内端壁抵接。

当车辆发生故障时,将车体21取出放置于地面上,启动转动电机25,则转动轴24带动转动轮23转动,使得履带26转动,则车体21向汽车的后侧远离故障汽车方向移动至所需位置;

启动收卷电机48,使得收卷轮46转动,则张紧绳50松弛,第一连接杆69与第二连接杆67分别在第一弹簧71与第二弹簧70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向远离安装块55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旋转板65转动,根据太阳的光照角度调节旋转板65的倾斜角度,使得后车更清晰的看清楚三角警示牌72,警示后侧避让故障车辆;

根据实际需求调节三角警示牌72的警示高度时,启动动力电机34,使得左右的滑动块33相向移动,使得转动杆40转动推动安装板42上升,则旋转板65带动三角警示牌72上升,提高后车观察的视野范围;

当天气情况差能见度低时,可通过测距仪81检测后车与车体21之间的距离,当距离小于安全设定值时,报警器80发出警报声,提示后车注意避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自由移动的车体自动带动三角警示牌放置于指定位置,无需人工放置,安全性高,且放置位置灵活自由,其次,通过调角装置与升降装置分别调节三角警示牌的警示倾斜角度及高度,便于后车更清晰方便的看到三角警示牌,提醒后车避让形式,提高道路行车安全,此外,车体上安装有测距仪及报警器,可增加装置的适用范围,增加使用安全性。

通过以上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根据工作模式做出各种改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