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97258发布日期:2020-04-21 22:29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显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屏幕技术的出现为电子终端提供了无限的可能。特别是以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为代表的显示技术快速应用,各种以“全面屏”、“异形屏”、“屏下发声”、“屏下指纹”等为卖点的移动终端开始快速推广。各大手机、面板厂商推出了许多以“全面屏”为卖点的产品,但是大部分还是采用“刘海屏”、“水滴屏”等近似全面屏的设计,这是因为移动终端存在有前置摄像头,故而要为其留取一定的区域而做的不得已的选择;即,现有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占比较低。为了解决显示区域占比较低问题,技术人员研发出显示界面被显示屏完全覆盖的技术,即感光元件采用屏下设计。现有的屏下感光元件的显示面板虽然增大了屏占比,但是其显示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包括第一子显示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域包括:

多个像素单元和透光区;

多条连接信号线,所述连接信号线位于所述透光区处为透明导电线,其中,至少一个连接信号线分别与一阻抗调节器电连接,所述阻抗调节器用于调节连接信号线对应段线路的阻抗。

可选的,所述阻抗调节器为与所述连接信号线并联的辅助导线,所述辅助导线位于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域外,且所述辅助导线的电阻小于与其并联的连接信号线的电阻。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二子显示区域,所述第二子显示区域包括多个像素单元行,位于相邻像素单元行之间包括多条第一信号走线;

所述多条连接信号线包括沿所述像素单元行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走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子显示区域的第一常规信号线及所述第一连接信号线;

其中,在所述像素单元行的行排列方向上,且在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域相邻两像素单元之间处,相邻两第一连接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大于属于同一第一信号走线的相邻两第一常规信号线之间的间距。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二子显示区域,所述第二子显示区域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列,位于相邻像素单元列之间包括多条第二信号走线;

所述多条连接信号线包括沿所述像素单元列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走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子显示区域的第二常规信号线及所述第二连接信号线;

其中,在所述像素单元列的列排列方向上,且在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域相邻两像素单元之间处,相邻两第二连接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大于属于同一第二信号走线的相邻两第二常规信号线之间的间距。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二子显示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子显示区域和第一子显示区域之间,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过渡子显示区域,其中,所述过渡子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域的像素单元密度小于所述第二子显示区域的像素单元密度。

可选的,所述阻抗调节器位于所述过渡子显示区域。

可选的,所述连接信号线包括数据线、扫描控制信号线、发光控制信号线、电源电压线中至少之一者。

可选的,所述辅助导线为金属导线。

可选的,所述透明导电线为ito线。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包括第一子显示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域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和透光区;多条连接信号线,所述连接信号线位于所述透光区处为透明导电线,其中,至少一个连接信号线分别与一阻抗调节器电连接,所述阻抗调节器用于调节连接信号线对应段线路的阻抗。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第一子显示区域设置多个像素单元以保证该第一子显示区域能够实现画面的显示;同时在第一子显示区域处设置透光区,进而能够保证显示面板在第一子显示区域处设置屏下感光元件等器件,进而在保证显示面板提高屏占比的同时,实现屏下感光元件等元器件的设置。以及,本发明提供的至少一个连接信号线各自电连接一阻抗调节器,进而能够通过阻抗调节器对连接信号线相应段线路的阻抗进行调节,进而能够改善连接信号线相应段线路的阻抗过大,而导致第一子显示区域与其他显示区处相对显示不均的情况出现,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占比较低。为了解决显示区域占比较低问题,技术人员研发出显示界面被显示屏完全覆盖的技术,即感光元件采用屏下设计。现有的屏下感光元件的显示面板虽然增大了屏占比,但是其显示效果较差。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具体结合图1至图7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考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aa包括第一子显示区域a1,其中,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域a1包括:

多个像素单元pi和透光区1;

多条连接信号线10,所述连接信号线10位于所述透光区10处为透明导电线,其中,至少一个连接信号线10分别与一阻抗调节器20电连接,所述阻抗调节器20用于调节连接信号线10对应段线路的阻抗。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位于第一子显示区域的所有连接信号线分别电连接一阻抗调节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连接信号线包括数据线、扫描控制信号线、发光控制信号线、电源电压线中至少之一者。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信号线可以为在所像素单元行延伸方向上的信号线,还可以为在像素单元列延伸方向上的信号线,具体其可以为显示面板的扫描控制信号线位于第一子显示区域处的线段、可以为发光控制信号线位于第一子显示区域处的线段及可以为数据线位于第一子显示区域处的线段、还可以为电源电压线位于第一子显示区域处的线段等,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该连接信号线位于透光区处设置为透明导电线,进而能够避免影响透光区处的透光率,便于设置屏下感光元件等器件。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第一子显示区域设置多个像素单元以保证该第一子显示区域能够实现画面的显示;同时在第一子显示区域处设置透光区,进而能够保证显示面板在第一子显示区域处设置屏下感光元件等器件,进而在保证显示面板提高屏占比的同时,实现屏下感光元件等元器件的设置。以及,本发明提供的至少一个连接信号线各自电连接一阻抗调节器,进而能够通过阻抗调节器对连接信号线相应段线路的阻抗进行调节,进而能够改善连接信号线相应段线路的阻抗过大,而导致第一子显示区域与其他显示区处相对显示不均的情况出现,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阻抗调节器可以为电容相应原理调节器件,还可以为电阻相应原理调节器件,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其中,为了简化阻抗调节器的结构,而避免阻抗调节器件对显示区域的开口率造成影响,本发明提供的所述阻抗调节器为与所述连接信号线并联的辅助导线,所述辅助导线位于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域外,且所述辅助导线的电阻小于与其并联的连接信号线的电阻。

参考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在显示面板的第一子显示区域a1处,每一连接信号线10分别并联有一辅助导线20,辅助导线20位于第一子显示区域a1外,其可以沿第一子显示区域a1的外沿绕线与连接信号线10的两端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信号线并联一辅助导线,由于辅助导线的电阻小于其并联的连接信号线的电阻,进而,并联的辅助导线和连接信号线形成的该段线路的总电阻将小于辅助导线的电阻,以达到降低连接信号线相应段线路阻抗的目的,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并且,由于辅助导线沿第一子显示区域的外沿绕线与连接信号线的两端电连接,因而,辅助导电并不影响透光区的透光率,避免了对屏下感光元件等器件的设置造成影响。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辅助导线材质可以为金属导线,以及,所述透明导电线的材质可以为ito(氧化铟锡)线,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只要满足位于第一子显示区域处的透光区的线路为透明导电线路,且透明导电线路的电阻大于辅助导线电阻即可。以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辅助导线可以为显示面板制程中单独制作的导电膜形成;其也可以复用显示面板原有导电膜制作形成,如辅助导线可以复用为栅极金属层、源漏金属层、电容金属层、阳极层等所在导电膜之一者。

参考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在包括有底基板100;位于底基板100上的缓冲层111、位于缓冲层111背离底基板100一侧的发光阵列及位于发光阵列背离底基板100一侧的封装薄膜125,其中,发光阵列包括:

位于缓冲层111背离底基板100一侧的半导体层112;

位于半导体层112背离底基板100一侧的第一绝缘层113;

位于第一绝缘层113背离底基板100一侧的栅极金属层114;

位于栅极金属层114背离底基板100一侧的第二绝缘层115;

位于第二绝缘层115背离底基板100一侧的电容金属层116;

位于电容金属层116背离底基板100一侧的第三绝缘层117;

位于第三绝缘层117背离底基板100一侧的源漏金属层118;

位于源漏金属层118背离底基板100一侧的钝化层119;

位于钝化层119背离底基板100一侧的平坦化层120;

位于平坦化层背离底基板100一侧的像素定义层121,其中,像素定义层121包括多个开口,且开口处限定有发光器件,发光器件包括有依次叠加的阳极122、发光层123和阴极124;

以及,封装薄膜125用于将发光阵列的平坦化层120、像素定义层121及发光器件覆盖封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辅助导线复用栅极金属层114、源漏金属层118、电容金属层116、阳极122的所在导电膜之一者,进而能够简化发光面板的制程。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辅助导线与连接信号线未在同一导电层时可以通过过孔相连通。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明导电线可以服用阴极所在导电膜,对此本发明同样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包括有位于第一子显示区域外侧的第二子显示区域,第二子显示区域为未包括有透光处的常规显示区域,其中,第二子显示区域包括有多个像素单元行和多个像素单元列,相邻像素单元行之间包括有多条第一信号走线,且由于第一子显示区域的存在,部分第一信号走线包括有位于第二子显示区域的第一常规信号线及与第一常规信号线相连、且位于第一子显示区域的第一连接信号线,并且第一连接信号线为所有连接信号线中与像素单元行的延伸方向平行的线路。

参考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二子显示区域a2,所述第二子显示区域a2位于第一子显示区域a1的外侧,且第二子显示区域a2包括有多个像素单元行,位于相邻像素单元行之间包括多条第一信号走线;

所述多条连接信号线包括沿所述像素单元行延伸方向x延伸的第一连接信号线11,所述第一信号走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子显示区域a2的第一常规信号线21及所述第一连接信号线11;

其中,在所述像素单元行的行排列方向y上,且在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域a1相邻两像素单元pi之间处,相邻两第一连接信号线11之间的间距d2大于属于同一第一信号走线的相邻两第一常规信号线21之间的间距d1。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包括有第一常规信号线和第一连接信号线的相邻两个第一信号走线中,相邻两个第一常规信号线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小于相邻两个第一连接信号线之间的间距,进而能够改善相邻两个第一连接信号线之间间距过小而出现的衍射现象,提高透光区的透光效果。

同样的,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包括有位于第一子显示区域外侧的第二子显示区域,第二子显示区域为未包括有透光处的常规显示区域,其中,第二子显示区域包括有多个像素单元行和多个像素单元列,相邻像素单元列之间包括有多条第二信号走线,且由于第一子显示区域的存在,部分第二信号走线包括有位于第二子显示区域的第二常规信号线及与第二常规信号线相连、且位于第一子显示区域的第二连接信号线,并且第二连接信号线为所有连接信号线中与像素单元列的延伸方向平行的线路。

参考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二子显示区域a2,所述第二子显示区域a2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列,位于相邻像素单元列之间包括多条第二信号走线;

所述多条连接信号线包括沿所述像素单元列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信号线12,所述第二信号走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子显示区域a2的第二常规信号线22及所述第二连接信号线12;

其中,在所述像素单元列的列排列方向x上,且在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域a1相邻两像素单元pi之间处,相邻两第二连接信号线12之间的间距d3大于属于同一第二信号走线的相邻两第二常规信号线22之间的间距d4。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包括有第二常规信号线和第二连接信号线的相邻两个第二信号走线中,相邻两个第二常规信号线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小于相邻两个第二连接信号线之间的间距,进而能够改善相邻两个第二连接信号线之间间距过小而出现的衍射现象,提高透光区的透光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信号线和第二连接信号线,其可以通过改变线路形状来改变相邻两线路之间的间距,如第一连接信号线和第二连接信号线可以为弧形线、波浪线、折线等,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需要根据实际应用进行具体设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子显示区域的由于具有透光区,因而第一子显示区域的像素单元密度小于第二子显示区域的像素单元密度,因而为了提高显示效果而避免在视觉上出现分屏现象,可以在第一子显示区域外侧设置一像素单元密度同样小于第二子显示区域的过渡子显示区域。

参考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二子显示区域a2,位于所述第二子显示区域a2和第一子显示区域a1之间,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过渡子显示区域a3,其中,所述过渡子显示区域a3和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域a1的像素单元密度小于所述第二子显示区域a2的像素单元密度。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子显示区域、第二子显示区域和过渡子显示区域的像素单元均匀排布。其中,通过在第一子显示区域和第二子显示区域之间设置有一过渡子显示区域,其中过渡子显示区域的线路材质等参数均与第二子显示区域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过渡子显示区域的像素单元密度小于第二子显示区域,进而通过过渡子显示区域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子显示区域和第二子显示区域之间显示画面平滑过渡,提高显示效果。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过渡子显示区域的像素单元密度可以大于第一子显示区域的像素单元密度,进一步提高第一子显示区域和第二子显示区域之间显示画面平滑过渡效果,以进一步提高显示效果。

参考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阻抗调节器200位于所述过渡子显示区域a3。

可以理解的,由于过渡子显示区域的像素单元密度小于第二子显示区域的像素单元的密度,故而,使得过渡子显示区域处的可布线面积增大,通过将阻抗调节器设置于过渡子显示区域处,即能够避免阻抗调节器影响第一子显示区域处透光区面积,同样能够避免阻抗调节器影响第二子显示区域处开口率。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参考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可以为移动终端设备。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可以为电脑、车载终端等电子显示设备,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包括第一子显示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域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和透光区;多条连接信号线,所述连接信号线位于所述透光区处为透明导电线,其中,至少一个连接信号线分别与一阻抗调节器电连接,所述阻抗调节器用于调节连接信号线对应段线路的阻抗。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第一子显示区域设置多个像素单元以保证该第一子显示区域能够实现画面的显示;同时在第一子显示区域处设置透光区,进而能够保证显示面板在第一子显示区域处设置屏下感光元件等器件,进而在保证显示面板提高屏占比的同时,实现屏下感光元件等元器件的设置。以及,本发明提供的至少一个连接信号线各自电连接一阻抗调节器,进而能够通过阻抗调节器对连接信号线相应段线路的阻抗进行调节,进而能够改善连接信号线相应段线路的阻抗过大,而导致第一子显示区域与其他显示区处相对显示不均的情况出现,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