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暖通管设计用模拟排管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18702发布日期:2020-10-30 21:35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暖通管设计用模拟排管模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通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暖通管设计用模拟排管模型。



背景技术:

暖通管道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净化系统送回风管、中央空调通风管、工业送排风通风管、环保系统吸排风管、矿用抽放瓦斯管、矿用涂胶布风筒等。

在对暖通管道进行设计时,往往需要先进行实物的模拟操作,便于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同时又要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利于,不影响其他管道,但是现有的暖通管设计用模拟排管模型,大多只能进行单一层的管道模拟,只能从上表面进行单一方向的观看,不能进行多层分布排管,且达到立体观看的效果,常用的模拟暖通管道,大多是由多个不同形状和长度的暖通管,进行相互拼接而成的,不仅拼接过程较为麻烦,且不便于整理和收纳,同时不能根据模型的实际情况,进行多角度的弯折和长度的收缩,以达到更精准的模拟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暖通管设计用模拟排管模型,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箱体、底板、侧板、隔板、横板和纵板,所述箱体上表面的一侧通过铰链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箱体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搭接有底板、侧板、隔板、横板和纵板,所述第二放置槽的内侧壁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有抽屉,所述抽屉的内部搭接有微型管。

可选的,所述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卡块相匹配的卡扣,所述卡块的数量为两个。

可选的,所述箱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腿呈矩形阵列的形式固定连接于箱体下表面的四角处。

可选的,所述微型管包括上管体,所述上管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管体,所述螺纹管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下管体,所述上管体的上表面和下管体的下表面均通过凹槽固定连接有圆形磁铁,所述上管体和下管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条形磁铁。

可选的,所述底板上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与侧板下表面相匹配的凹槽,所述侧板的一侧开设有与隔板两侧相匹配的凹槽,所述隔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与纵板两侧相匹配的凹槽,所述纵板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横板两侧相匹配的凹槽。

可选的,所述底板的数量为一个,所述侧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隔板、横板和纵板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底板、侧板、隔板、横板和纵板的内部均设置有与圆形磁铁和条形磁铁相吸引的铁块,所述微型管的数量为若干个。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暖通管设计用模拟排管模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暖通管设计用模拟排管模型,通过底板、侧板、隔板、横板、和纵板等结构的设计,既方便了该装置的拼接和拆卸,简化了操作步骤,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多个楼层的模拟拼接,同时又使拼接后的模型展示较为直观,方便了操作人员进行多方位的观察,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范围,通过箱体、盖板和微型管等结构的设置,不仅方便了该装置的携带,且较于传统的装置,又避免了多个不同微型管之间拼接,造成的操作步骤的繁琐,同时又提高了该装置模拟的精确性,方便了设计人员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板、侧板、隔板、横板和挡板拼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二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微型管第一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微型管第二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管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盖板;3、卡块;4、挡板;5、底板;6、侧板;7、隔板;8、横板;9、纵板;10、抽屉;11、微型管;1101、上管体;1102、螺纹管体;1103、下管体;1104、圆形磁铁;1105、条形磁铁;12、卡扣;13、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暖通管设计用模拟排管模型,包括箱体1、底板5、侧板6、隔板7、横板8和纵板9,箱体1上表面的一侧通过铰链固定连接有盖板2,盖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3,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卡块3相匹配的卡扣12,卡块3的数量为两个,箱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3,支撑腿1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腿13呈矩形阵列的形式固定连接于箱体1下表面的四角处,通过支撑腿13、箱体1、卡扣12和卡块3的设置,方便了该装置的携带,箱体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挡板4,挡板4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第一放置槽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搭接有底板5、侧板6、隔板7、横板8和纵板9,底板5上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与侧板6下表面相匹配的凹槽,侧板6的一侧开设有与隔板7两侧相匹配的凹槽,隔板7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与纵板9两侧相匹配的凹槽,纵板9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横板8两侧相匹配的凹槽,底板5的数量为一个,侧板6的数量为两个,隔板7、横板8和纵板9的数量为若干个,底板5、侧板6、隔板7、横板8和纵板9的内部均设置有与圆形磁铁1104和条形磁铁1105相吸引的铁块,微型管11的数量为若干个,第二放置槽的内侧壁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有抽屉10,抽屉10的内部搭接有微型管11,使用前,通过卡块3和卡扣12打开盖板2,拿取底板5、侧板6、隔板7、横板8和纵板9,然后根据排管设计的图纸,通过底板5、侧板6、隔板7、横板8和纵板9,相互之间进行楼层以及墙体的模拟拼接,然后通过微型管11上的螺纹管体1102,进行多角度的翻转,以及微型管11整体长度的拉伸或压缩调节,以此来提高该装置模拟的精准性,通过圆形磁铁1104既可以进行微型管体11之间的相互拼接,同时通过条形磁铁1105又可以进行微型管11,与模拟墙壁之间的固定,使拼接后的模型展示较为直观,方便了操作人员进行多方位的观察,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范围,微型管11包括上管体1101,上管体11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管体1102,螺纹管体1102具有一定的可折叠性,螺纹管体110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下管体1103,上管体1101的上表面和下管体1103的下表面均通过凹槽固定连接有圆形磁铁1104,上管体1101和下管体110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条形磁铁1105。

综上所述,该暖通管设计用模拟排管模型,使用时,通过底板5、侧板6、隔板7、横板8、和纵板9等结构的设计,既方便了该装置的拼接和拆卸,简化了操作步骤,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多个楼层的模拟拼接,同时又使拼接后的模型展示较为直观,方便了操作人员进行多方位的观察,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范围,通过箱体1、盖板2和微型管11等结构的设置,不仅方便了该装置的携带,且较于传统的装置,又避免了多个不同微型管11之间拼接,造成的操作步骤的繁琐,同时又提高了该装置模拟的精确性,方便了设计人员的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