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控制系统实训教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19092发布日期:2021-04-02 09:41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气控制系统实训教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实训教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气控制系统实训教学装置。



背景技术:

电气控制系统一般称为电气设备二次控制回路,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控制回路,而且高压电气设备与低压电气设备的控制方式也不相同,为了保证一次设备运行的可靠与安全,需要有许多辅助电气设备为之服务,能够实现某项控制功能的若干个电器组件的组合,称为控制回路或二次回路,随着工业的发展的深度以及工业智能水平的提高,工业电气化程序越来越高,面向电气实训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众所周知,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及其复杂,电梯专业的学生若要掌握电气系统安装、调试等技能需要大量现场的实习训练。

现在很多学校使用的电梯电气控制系统实训设备比较单一,大多数都是通过电气一体控制器进行实训教学训练,不能根据电梯的安装和电梯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降低了学员的动手能力,这样不利于学员进行实训。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电气控制系统实训教学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气控制系统实训教学装置,具有根据实际操作来了解电梯运行的原理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气控制系统实训教学装置,包括箱体和电梯组件,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贯穿所述第一隔板延伸至所述第一隔板的顶部,且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气控制机构,所述电梯组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顶部具有与所述电气控制机构信号连接的电气连接机构,所述框架固定在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并位于所述电气控制机构的一侧,所述框架的顶部和中间位置处分别固定连接有顶板、第二隔板,所述顶板、第二隔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形成竖井,所述竖井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轨,所述导轨上滑动连接有轿厢,所述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曳引机,所述曳引机上传动连接有牵引绳,且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轿厢的顶部,所述气缸与外部气源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轿厢上开设有与所述导轨相配合的滑槽,所述轿厢通过所述滑槽滑动在所述导轨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框架通过所述第二隔板分隔出两个隔层。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外壁顶部设有箱盖,所述箱盖铰接在所述箱体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箱体通过所述第一隔板分隔出活动腔和放置腔,所述电气控制机构和所述电梯组件均位于所述活动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外壁与所述放置腔对应的位置设有防护门,所述防护门铰接在所述箱体的外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框架固定在固定板的顶部并位于电气控制机构的一侧,在对学生进行实训时,气缸工作带动固定在其输出端的伸缩杆伸出,从而带动固定在其上的固定板向上位移,使电气控制机构和电梯组件位于箱体的顶部,从而便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可以通过滑槽和导轨的配合将轿厢滑动在竖井内部,并将牵引绳固定在轿厢的顶部通过曳引机对轿厢进行牵引,让学生了解轿厢安装和运动的过程,以此来训练学生对电梯运行的结构进行了解,再通过对轿厢上的电气连接机构以及电气控制机构的安装和布线,来了解轿厢运动的控制原理,从而训练学生的故障诊断和排除训练,并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轿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101、活动腔;102、放置腔;11、第一隔板;13、气缸;131、伸缩杆;14、固定板;15、电气控制机构;16、箱盖;17、防护门;2、电梯组件;21、框架;211、隔层;22、顶板;221、第一通孔;23、第二隔板;231、第二通孔;24、竖井;25、导轨;26、轿厢;261、滑槽;27、曳引机;271、牵引绳;28、电气连接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气控制系统实训教学装置,包括箱体1和电梯组件2,箱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11,第一隔板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缸13,气缸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31,伸缩杆131贯穿第一隔板11延伸至第一隔板11的顶部,且伸缩杆13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气控制机构15,电梯组件2包括框架21,框架21的顶部具有与电气控制机构15信号连接的电气连接机构28,框架21固定在固定板14的顶部并位于电气控制机构15的一侧,框架21的顶部和中间位置处分别固定连接有顶板22、第二隔板23,顶板22、第二隔板23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221和第二通孔231,第一通孔221和第二通孔231形成竖井24,竖井2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轨25,导轨25上滑动连接有轿厢26,顶板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曳引机27,曳引机27上传动连接有牵引绳271,且牵引绳271的另一端固定在轿厢26的顶部,气缸13与外部气源传动连接。

本实施方案中:箱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11,第一隔板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缸13,气缸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31,伸缩杆131贯穿第一隔板11延伸至第一隔板11的顶部,且伸缩杆13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在对学生进行实训时,气缸13工作带动固定在其输出端的伸缩杆131伸出,从而带动固定在其上的固定板14在活动腔101中向上位移,使电气控制机构15和电梯组件2位于箱体1的顶部,从而便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固定板14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气控制机构15,通过对电气控制机构15的安装和布线,来了解电梯运动的控制原理,从而训练学生的故障诊断和排除训练,框架21的顶部具有与电气控制机构15信号连接的电气连接机构28,框架21固定在固定板14的顶部并位于电气控制机构15的一侧,框架21的顶部和中间位置处分别固定连接有顶板22、第二隔板23,顶板22、第二隔板23的上均开分别设有第一通孔221和第二通孔231,第一通孔221和第二通孔231形成竖井24,竖井2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轨25,导轨25上滑动连接有轿厢26,顶板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曳引机27,曳引机27上传动连接有牵引绳271,且牵引绳271的另一端固定在轿厢26的顶部,在进行实训时,学生可以通过滑槽261和导轨25的配合将轿厢26滑动在竖井24内部,并将牵引绳271固定在轿厢26的顶部通过曳引机27对轿厢26进行牵引,让学生了解轿厢26安装和运动的过程,以此来训练学生对电梯运行的结构进行了解,再通过对轿厢26上的电气连接机构28以及电气控制机构15的安装和布线,来了解轿厢26运动的控制原理,从而训练学生的故障诊断和排除训练,并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图1、图2和图3中:在对学生进行实训时,气缸13(型号为tn20-50)工作带动固定在其输出端的伸缩杆131伸出,从而带动固定在其上的固定板14在活动腔101中向上位移,使电气控制机构15和电梯组件2位于箱体1的顶部,从而便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在进行实训时,框架21通过第二隔板23分隔出隔层211,对电梯的运行环境进行模拟,增加了电梯运行模拟的真实度,学生可以通过滑槽261和导轨25的配合将轿厢26滑动在竖井24内部,并将牵引绳271固定在轿厢26的顶部通过曳引机27对轿厢26进行牵引,让学生了解轿厢26安装和运动的过程,以此来训练学生对电梯运行的结构进行了解,再通过对轿厢26上的电气连接机构28以及电气控制机构15的安装和布线,来了解轿厢26运动的控制原理,从而训练学生的故障诊断和排除训练,并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图1和图4中:在不使用时,将固定板14在活动腔101中下降,将训练设备收纳进入活动腔101中,并转动箱盖16将训练设备密封在活动腔101中进行保护,避免灰尘静置在固定板14上造成训练设备脏污,同时,学员可以打开防护门17,将训练用到的工具放置在放置腔102中进行收纳,防止工具遗失,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对学生进行实训时,气缸13工作带动固定在其输出端的伸缩杆131伸出,从而带动固定在其上的固定板14在活动腔101中向上位移,使电气控制机构15和电梯组件2位于箱体1的顶部,从而便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在进行实训时,框架21通过第二隔板23分隔出隔层211,对电梯的运行环境进行模拟,增加了电梯运行模拟的真实度,学生可以通过滑槽261和导轨25的配合将轿厢26滑动在竖井24内部,并将牵引绳271固定在轿厢26的顶部通过曳引机27对轿厢26进行牵引,让学生了解轿厢26安装和运动的过程,以此来训练学生对电梯运行的结构进行了解,再通过对轿厢26上的电气连接机构28以及电气控制机构15的安装和布线,来了解轿厢26运动的控制原理,从而训练学生的故障诊断和排除训练,并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