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满足多种地震反应谱的抗震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91972发布日期:2022-08-27 03:2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满足多种地震反应谱的抗震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可满足多种地震反应谱的抗震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满足多种地震反应谱的抗震架。


背景技术:

2.目前,部分电气柜或核电灯具等组件,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严谨的sse地震下结构的完整性检验。所以我们需要制作相关的抗震架,在制作抗震架的时候我们往往先根据力学的相关原理规划抗震架的结构,搭建抗震架,并对其进行测试。
3.由此,我们提供一种用于安装电气柜、核电的灯具等重要元器件的模拟实验用抗震架,用以等效模拟实际的抗震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满足多种地震反应谱的抗震架。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可满足多种地震反应谱的抗震架,其中,包括:
7.顶面抗震结构和底面抗震结构,所述顶面抗震结构和所述底面抗震结构水平设置,所述顶面抗震结构结构设于所述底面抗震结构的上方;
8.第一抗震结构、第二抗震结构、第三抗震结构和第四抗震结构,所述第一抗震结构和所述第二抗震结构均与所述底面抗震结构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抗震结构和所述第二抗震结构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抗震结构和所述第四抗震结构均与所述底面抗震结构垂直设置,所述第三抗震结构和所述第四抗震结构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抗震结构,所述第二抗震结构、所述第三抗震结构和所述第四抗震结构均连接所述顶面抗震结构和所述底面抗震结构;
9.其中,所述顶面抗震结构、所述底面抗震结构、所述第一抗震结构、所述第二抗震结构、所述第三抗震结构和所述第四抗震结构合围形成一立方体结构;
10.所述顶面抗震结构和所述底面抗震结构均包括:若干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板状结构和若干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板状结构,所述第一板状结构和所述第二板状结构均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11.所述第一抗震结构和所述第二抗震结构均包括若干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三板状结构和若干沿着第三方向设置的第四板状结构,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同时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板状结构和所述第四板状结构均竖直设置;
12.所述第三抗震结构和所述第四抗震结构均包括:若干沿所述第三方向设置的第五板状结构、若干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第六板状结构共和若干“x”型结构体,若干所述第五板状结构和若干所述第六板状结构分割所述第三抗震结构或所述第四抗震结构形成若干第一抗震框架口,若干所述第一抗震框架口均呈矩形,每一所述第一抗震框架口内均连接有一所述“x”型结构体。
13.上述的可满足多种地震反应谱的抗震架,其中,还包括:若干加强筋,若干所述加强筋分别与所述第一抗震结构的底部和所述第二抗震结构的底部连接。
14.上述的可满足多种地震反应谱的抗震架,其中,若干所述加强筋均包括:两加强筋连接板、加强筋第一杆件和加强筋第二杆件,所述加强筋第一杆件的一端和所述加强筋第二杆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加强筋第一杆件和所述加强筋第二杆件互相垂直,两所述加强筋连接板均连接所述加强筋第一杆件和所述加强筋第二杆件,所述加强筋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一抗震结构或第二抗震结构连接。
15.上述的可满足多种地震反应谱的抗震架,其中,所述“x”型结构体包括:第七板状结构和第八板状结构,每一所述第七板状均与一第八板状结构组合形成“x”字形,每一所述第七板状结构的两端均连接一所述第一抗震框架口的两对角,每一所述第八板状结构的两端均连接一所述第一抗震框架口的另两对角。
16.上述的可满足多种地震反应谱的抗震架,其中,若干所述第一板状结构和若干所述第二板状结构分割所述顶面抗震结构或所述底面抗震结构形成若干第二抗震框架口,若干所述第二抗震框架口均呈矩形。
17.上述的可满足多种地震反应谱的抗震架,其中,所述顶面抗震结构和所述底面抗震结构均还包括:三角连接片,所述三角连接片呈直角三角形,每一所述第二抗震框架口的四角上均分别设有一所述三角连接片,每一所述三角连接片的直角均对应一所述第二框架的一角,每一所述三角连接片均连接一所述第一板状结构和一所述第二板状结构。
18.上述的可满足多种地震反应谱的抗震架,其中,所述第一板状结构、所述第二板状结构、所述第三板状结构、所述第四板状结构、所述第五板状结构、所述第六板状结构、所述第七板状结构和所述第八板状结构均包括:底板和两侧板,两所述侧板分别与所述底板的两端连接,两所述侧板均垂直与所述底板。
19.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20.(1)本实用新型由槽钢拼接制作,结构简单合理、耐久性好,维护成本低和造型美观。
21.(2)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可安装不同试验产品,结构强度高,包络多种地震反应谱,可重复使用,多次测试试验产品。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可满足多种地震反应谱的抗震架示意图。
23.图中:1、顶面抗震结构;11、第二板状结构;12、第一板状结构;2、底面抗震结构;21、第三板状结构;22、第四板状结构;3、第一抗震结构;4、第二抗震结构;5、第三抗震结构;51、第五板状结构;52、第六板状结构;53、第七板状结构;54、第八板状结构;6、第四抗震结构;7、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可满足多种地震反应谱的抗震架示意图,请参见图1所示,示出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地震反应谱的抗震架结构,包括:顶面抗震结构1、底面抗震
结构2、第一抗震结构3、第二抗震结构4、第三抗震结构5和第四抗震结构6,其中,顶面抗震结构1和底面抗震结构2水平设置,顶面抗震结构1结构设于底面抗震结构2的上方;第一抗震结构3和第二抗震结构4均与底面抗震结构2垂直设置,第一抗震结构3和第二抗震结构4平行设置,第三抗震结构5和第四抗震结构6均与底面抗震结构2垂直设置,第三抗震结构5和第四抗震结构6平行设置,第一抗震结构3,第二抗震结构4、第三抗震结构5和第四抗震结构6均连接顶面抗震结构1和底面抗震结构2;其中,顶面抗震结构1、底面抗震结构2、第一抗震结构3、第二抗震结构4、第三抗震结构5和第四抗震结构6合围形成一立方体结构;顶面抗震结构1和底面抗震结构2均包括:若干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板状结构12和若干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板状结构11,第一板状结构12和第二板状结构11均水平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互相垂直;第一抗震结构3和第二抗震结构4均包括若干沿着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三板状结构21和若干沿着第三方向设置的第四板状结构22,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同时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第三板状结构21和第四板状结构22均竖直设置;第三抗震结构5和第四抗震结构6均包括:若干沿第三方向设置的第五板状结构51、若干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六板状结构52共和若干“x”型结构体,若干第五板状结构51和若干第六板状结构52分割第三抗震结构5或第四抗震结构6形成若干第一抗震框架口,若干第一抗震框架口均呈矩形,每一第一抗震框架口内均连接有一“x”型结构体。
25.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加强筋7,若干加强筋7分别与第一抗震结构3的底部和第二抗震结构4的底部连接。
26.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若干加强筋7均包括:两加强筋连接板、加强筋第一杆件和加强筋第二杆件,加强筋第一杆件的一端和加强筋第二杆件的一端连接,加强筋第一杆件和加强筋第二杆件互相垂直,两加强筋连接板均连接加强筋第一杆件和加强筋第二杆件,加强筋第一杆件与第一抗震结构3或第二抗震结构4连接。
27.如图1所示,加强筋7的第二杆件与地面连接,加强筋7起到支撑并稳定第一支撑面板和第二支撑面板的作用。
28.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x”型结构体包括:第七板状结构53和第八板状结构54,每一第七板状结构53均与一第八板状结构54组合形成“x”字形,每一第七板状结构53的两端均连接一第一抗震框架口的两对角,每一第八板状结构54的两端均连接一第一抗震框架口的另两对角。
2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30.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3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若干第一板状结构12和若干第二板状结构11分割顶面抗震结构1或底面抗震结构2形成若干第二抗震框架口,若干第二抗震框架口均呈矩形。
3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顶面抗震结构1和底面抗震结构2均还包括:三角连接片,三角连接片呈直角三角形,每一第二抗震框架口的四角上均分别设有一三角连接片,每一三角连接片的直角均对应一第二框架的一角,每一三角连接片均连接一第一板状结构12和一第二板状结构11。
3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板状结构12、第二板状结构11、第三板状结构
21、第四板状结构22、第五板状结构51、第六板状结构52、第七板状结构53和第八板状结构54均包括:底板和两侧板,两侧板分别与底板的两端连接,两侧板均垂直与底板。
3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