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49175发布日期:2022-08-06 06:17阅读:89来源:国知局
折叠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可折叠显示装置是未来电子产品的热点之一,目前可折叠显示设备已成为显示行业的一大发展方向,可显示设备折叠前后机构表面与柔性显示屏尺寸不匹配是目前可折叠显示设备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其中折叠显示装置通常需要通过机构设计使机构在弯折后让出空间容纳相对机构多出的柔性显示屏。
3.然而当前的折叠显示装置在实现弯折时,需要多个内折机构实现弯折,造成占用体积过大且多个内折机构难以同步实现弯折,导致柔性显示屏的整体表面不平整,使得内折机构无法有效折叠显示屏,进而难以实现折叠显示装置在外观上的无缝折叠,更进一步降低了用户的体验。
4.因此,亟需一种折叠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显示装置,以改进当前技术的折叠显示装置在弯曲状态时因多个内折机构难以同步实现弯折而导致难以实现在外观上的无缝折叠的技术问题。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显示装置,包括壳体以及柔性显示面板,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弯折组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位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弯折组件的一侧;
7.所述弯折组件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并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所述弯折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铰链子组件,每个所述铰链子组件包括同步机构、第一旋转机构以及第二旋转机构,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同步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与所述同步机构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机构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同步机构远离所述第一旋转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旋转机构与所述同步机构转动连接;
8.其中,所述同步机构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壳体设置的第一导向构件以及靠近所述第二壳体设置的第二导向构件;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构件,所述第一传动构件靠近所述同步机构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滑轨子构件,所述第一传动构件远离所述同步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二传动构件,所述第二传动构件靠近所述同步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轨子构件,所述第二传动构件远离所述同步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
9.其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平坦状态时,所述第一滑轨子构件与所述第一导向构件配合,所述第二滑轨子构件与所述第二导向构件配合;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弯曲状态时,所述第一滑轨子构件远离所述第一导向构件,所述第二滑轨子构件远离所述第二导向构件。
10.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同步机构包括第一主轴以及第二主轴,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上,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套设于所述第二主轴上;
11.其中,所述第一主轴通过齿轮构件与所述第二主轴转动连接。
12.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齿轮构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以及第四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二主轴上;
13.其中,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齿合,所述第四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三齿轮以及所述第二齿轮齿合。
14.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齿轮构件还包括齿轮固定支架,所述齿轮固定支架上设置有第一齿轮过孔、第二齿轮过孔、第三齿轮过孔以及第四齿轮过孔;
15.其中,所述齿轮固定支架通过所述第一齿轮过孔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上,所述齿轮固定支架通过所述第二齿轮过孔套设于所述第二主轴上,所述第三齿轮通过第一齿轮凸起与所述齿轮固定支架内的所述第三齿轮过孔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齿轮通过第二齿轮凸起与所述齿轮固定支架内的所述第四齿轮过孔固定连接。
16.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同步机构还包括第一滑轨支架,所述第一滑轨支架上设置有第五齿轮过孔、第六齿轮过孔、第七齿轮过孔以及第八齿轮过孔;
17.其中,所述第一滑轨支架通过所述第五齿轮过孔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上,所述第一滑轨支架通过所述第六齿轮过孔套设于所述第二主轴上,所述第三齿轮通过所述第一齿轮凸起与所述第一滑轨支架内的所述第七齿轮过孔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齿轮通过所述第二齿轮凸起与所述第一滑轨支架内的所述第八齿轮过孔固定连接。
18.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构件,所述第一传动构件靠近所述第一滑轨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二传动构件,所述第二传动构件靠近所述第一滑轨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轨;
19.所述第一滑轨支架包括靠近所述第一传动构件的第一滑轨导向部以及靠近所述第二传动构件的第二滑轨导向部;
20.其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平坦状态时,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一滑轨导向部配合,所述第二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导向部配合;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弯曲状态时,所述第一滑轨远离所述第一滑轨导向部,所述第二滑轨远离所述第二滑轨导向部。
21.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机构还包括第一固定构件,所述第一固定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构件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一传动构件远离所述第一主轴的一侧转动连接;
22.所述第二旋转机构还包括第二固定构件,所述第二固定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构件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二传动构件远离所述第一主轴的一侧转动连接。
23.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传动构件上的第一合页式转轴,所述第一合页式转轴包括靠近所述第一滑轨支架设置的第一子合页转轴以及远离所述第一滑轨支架设置的第二子合页转轴,所述第一固定构件通过所述第一合页式转轴与所述第一传动构件转动连接;
24.所述第二旋转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传动构件上的第二合页式转轴,所述第
二合页式转轴包括靠近所述第一滑轨支架设置的第三子合页转轴以及远离所述第一滑轨支架设置的第四子合页转轴,所述第二固定构件通过所述第二合页式转轴与所述第二传动构件转动连接。
25.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机构还包括第一扭力臂,所述第一扭力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构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机构还包括第二扭力臂,所述第二扭力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构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
26.其中,所述第一传动构件夹设于所述第一扭力臂与所述第一固定构件之间,所述第二传动构件夹设于所述第二扭力臂与所述第二固定构件之间。
27.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构件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位移补偿滑槽以及第二位移补偿滑槽,所述第一扭力臂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子滑轨以及第二子滑轨,所述第一子滑轨插设于所述第一位移补偿滑槽内,所述第二子滑轨插设于所述第二位移补偿滑槽内;
28.所述第二固定构件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位移补偿滑槽以及第四位移补偿滑槽,所述第二扭力臂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三子滑轨以及第四子滑轨,所述第三子滑轨插设于所述第三位移补偿滑槽内,所述第四子滑轨插设于所述第四位移补偿滑槽内;
29.其中,所述第一位移补偿滑槽与所述第二位移补偿滑槽以所述第一传动构件的短边方向的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三位移补偿滑槽与所述第四位移补偿滑槽以所述第一传动构件的短边方向的对称轴对称设置。
30.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扭力臂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子凸轮以及第二子凸轮,所述第一子凸轮与所述第二子凸轮以所述第一扭力臂在所述第一固定构件的短边方向的第一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子凸轮与所述第二子凸轮均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上;
31.所述第二扭力臂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子凸轮以及第四子凸轮,所述第三子凸轮与所述第四子凸轮以所述第二扭力臂在所述第二固定构件的短边方向的第二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子凸轮与所述第四子凸轮均套设于所述第二主轴上。
32.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同步机构还包括凸轮构件,所述凸轮构件包括第一凸轮子构件以及第二凸轮子构件,所述第一凸轮子构件的第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上,所述第一凸轮子构件的第二端套设于所述第二主轴上,所述第二凸轮子构件的第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上,所述第二凸轮子构件的第二端套设于所述第二主轴上;
33.其中,所述第一凸轮子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子凸轮咬合,所述第一凸轮子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子凸轮咬合;所述第二凸轮子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子凸轮咬合,所述第二凸轮子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子凸轮咬合。
34.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同步机构还包括第一弹簧构件,所述第一弹簧构件位于所述第一凸轮子构件与所述齿轮固定支架之间;
35.其中,所述第一弹簧构件包括第一弹簧以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上,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二主轴上。
36.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同步机构还包括第二滑轨支架以及第二弹簧构件,所述第二滑轨支架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上,所述第二滑轨支架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主轴上;
37.其中,所述第二弹簧构件位于所述第二凸轮子构件与所述第二滑轨支架之间,所述第二弹簧构件包括第三弹簧以及第四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上,所述第四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二主轴上。
38.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同步机构还包括锁扣构件,所述锁扣构件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以及所述第二主轴上,所述锁扣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支架远离所述第二弹簧构件的一侧;
39.其中,所述锁扣构件包括第一锁扣以及第二锁扣,所述第一锁扣与所述第一主轴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锁扣与所述第二主轴螺纹连接。
40.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轨支架包括靠近所述第一传动构件的第三滑轨导向部以及靠近所述第二传动构件的第四滑轨导向部;
41.所述第一传动构件靠近所述第二滑轨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滑轨,所述第二传动构件靠近所述第二滑轨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滑轨;
42.其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平坦状态时,所述第三滑轨与所述第三滑轨导向部配合,所述第四滑轨与所述第四滑轨导向部配合;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弯曲状态时,所述第三滑轨远离所述第三滑轨导向部,所述第四滑轨远离所述第四滑轨导向部。
43.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铰链子组件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位于所述第一主轴与所述第二主轴之间,且沿所述第一主轴的长度方向设置;
44.其中,所述升降板的第一端可运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支架,所述升降板的第二端可运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滑轨支架。
45.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上的第一拨片构件组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二主轴上的第二拨片构件组;
46.所述第一拨片构件组包括第一拨片构件以及第二拨片构件,所述第一拨片构件位于所述齿轮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一弹簧之间,所述第二拨片构件位于所述第二滑轨支架与所述第三弹簧之间;
47.所述第二拨片构件组包括第三拨片构件以及第四拨片构件,所述第三拨片构件位于所述齿轮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二弹簧之间,所述第二拨片构件位于所述第二滑轨支架与所述第四弹簧之间;
48.其中,所述第一拨片构件、所述第二拨片构件、所述第三拨片构件以及所述第四拨片构件均设置有凸台子构件,每一个所述凸台子构件用于使所述升降板沿垂直于所述折叠显示装置的俯视图方向上运动。
49.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第三弹簧构件,所述第三弹簧构件包括多个弹簧子构件,所述升降板沿垂直于所述折叠显示装置的俯视图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凸起构件;
50.其中,在垂直于所述折叠显示装置的俯视图方向,每一个所述弹簧子构件套设于对应的所述凸起构件上。
51.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平坦状态时,所述升降板支撑所述柔性部;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弯曲状态时,所述升降板远离所述柔性部。
5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显示装置,包括壳体以及柔性显示面板,所述壳体包
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弯折组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位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弯折组件的一侧;所述弯折组件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并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所述弯折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铰链子组件,每个所述铰链子组件包括同步机构、第一旋转机构以及第二旋转机构,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同步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与所述同步机构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机构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同步机构远离所述第一旋转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旋转机构与所述同步机构转动连接,所述同步机构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壳体设置的第一导向构件以及靠近所述第二壳体设置的第二导向构件;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构件,所述第一传动构件靠近所述同步机构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滑轨子构件,所述第一传动构件远离所述同步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二传动构件,所述第二传动构件靠近所述同步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轨子构件,所述第二传动构件远离所述同步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其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平坦状态时,所述第一滑轨子构件与所述第一导向构件配合,所述第二滑轨子构件与所述第二导向构件配合;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弯曲状态时,所述第一滑轨子构件远离所述第一导向构件,所述第二滑轨子构件远离所述第二导向构件;上述折叠显示装置通过在所述壳体中设置所述弯折组件,其中所述弯折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铰链子组件,每个所述铰链子组件包括同步机构、第一旋转机构以及第二旋转机构,且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与所述同步机构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机构与所述同步机构转动连接,其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平坦状态时,所述第一滑轨子构件与所述第一导向构件配合,所述第二滑轨子构件与所述第二导向构件配合;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弯曲状态时,所述第一滑轨子构件远离所述第一导向构件,所述第二滑轨子构件远离所述第二导向构件;从而使得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在平坦状态与弯曲状态之间变化时,所述第一传动构件以及所述第二传动构件既充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夹角引导机构,又充当弧形转动机构,能够增强所述铰链子组件的稳定性,同时所述第二旋转机构通过所述同步机构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同步转动,从而使所述折叠显示装置在弯折过程中始终保持对称状态,进而使所述折叠显示装置在完全折叠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所述柔性部呈水滴状折叠态,更进一步实现了所述折叠显示装置在外观上的无缝折叠。
附图说明
5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5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中柔性显示面板与壳体、弯折组件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5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中壳体与弯折组件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56.图3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在平坦状态时弯折组件靠近柔性显示面板一侧的轴测图;
57.图3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在平坦状态时弯折组件远离柔性显示面板一侧的轴测图;
5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中柔性显示面板与弯折组件之间在完全弯曲状态时的配合示意图;
59.图5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在弯曲状态时弯折组件靠近柔性显示面板一侧的轴测图;
60.图5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在弯曲状态时弯折组件远离柔性显示面板一侧的轴测图;
6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在平坦状态时铰链子组件远离柔性显示面板一侧的轴测图;
62.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在平坦状态时铰链子组件靠近柔性显示面板一侧的轴测图;
63.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在弯曲状态时铰链子组件远离柔性显示面板一侧的轴测图;
64.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中铰链子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65.图10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在平坦状态时弯折组件靠近柔性显示面板一侧的正视图;
66.图10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在平坦状态时弯折组件远离柔性显示面板一侧的正视图;
67.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在平坦状态时升降板的示意图;
68.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在弯曲状态时升降板的示意图;
69.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在完全折叠状态时升降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7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71.本技术实施例针对以改进当前技术的折叠显示装置在弯曲状态时因多个内折机构难以同步实现弯折而导致难以实现在外观上的无缝折叠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72.请参阅图1至图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显示装置,包括壳体100以及柔性显示面板200,所述壳体100包括第一壳体3、第二壳体4和弯折组件1,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位于所述第一壳体3、所述第二壳体4和所述弯折组件1的一侧;所述弯折组件1容纳在所述壳体100中并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3和所述第二壳体4,所述弯折组件1包括至少两个铰链子组件10,每个所述铰链子组件10包括同步机构101、第一旋转机构102以及第二旋转机构103,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02与所述第一壳体3固定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同步机构101的一侧,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02与所述同步机构10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03与所述第二壳体4固定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同步机构101远离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02的一侧,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03与所述同步机构101转动连接,所述同步机构101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壳体3设置的第一导向构件以及靠近所述第二壳体4设置的第二导向构件;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02包括第一
传动构件150,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靠近所述同步机构1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滑轨子构件,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远离所述同步机构1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03包括第二传动构件170,所述第二传动构件170靠近所述同步机构10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轨子构件,所述第二传动构件170远离所述同步机构10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4转动连接;
73.其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处于平坦状态时,所述第一滑轨子构件与所述第一导向构件配合,所述第二滑轨子构件与所述第二导向构件配合;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处于弯曲状态时,所述第一滑轨子构件远离所述第一导向构件,所述第二滑轨子构件远离所述第二导向构件。
7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折叠显示装置通过在所述壳体100中设置所述弯折组件1,其中所述弯折组件1包括至少两个铰链子组件10,每个所述铰链子组件10包括同步机构101、第一旋转机构102以及第二旋转机构103,且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02与所述同步机构10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03与所述同步机构101转动连接,从而使得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在平坦状态与弯曲状态之间变化时,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以及所述第二传动构件170既充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的夹角引导机构,又充当弧形转动机构,能够增强所述铰链子组件10的稳定性,同时,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03通过所述同步机构101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02同步转动,从而使所述折叠显示装置在弯折过程中始终保持对称状态,进而使所述折叠显示装置在完全折叠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的所述柔性部201呈水滴状折叠态,更进一步实现了所述折叠显示装置在外观上的无缝折叠。
75.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76.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中柔性显示面板200与壳体100、弯折组件1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中壳体100与弯折组件1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其中,由图1以及图2可知,所述折叠显示装置包括壳体100以及柔性显示面板200,所述壳体100包括第一壳体3、第二壳体4和弯折组件1,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包括柔性部201,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设置在所述壳体100中,且位于所述第一壳体3、所述第二壳体4以及所述弯折组件1的一侧;所述弯折组件1容纳在所述壳体100中并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3和所述第二壳体4。
77.其中,所述柔性部201对应于所述弯折组件1设置。
7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折叠显示装置还包括转轴盖2,所述转轴盖2设置于所述壳体100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的一侧;其中,在所述折叠显示装置的俯视图方向上,所述弯折组件1在所述转轴盖2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转轴盖2重合。
79.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弯折组件1包括第一铰链子组件11以及第二铰链子组件12,所述第一铰链子组件11通过支撑板13与所述第二铰链子组件12固定连接。
80.其中,所述弯折组件1通过将铰链机构设计为所述第一铰链子组件11以及所述第二铰链子组件12,在所述支撑板13的两端分别实现铰链机构的扭力输出,能够避免所述第一铰链子组件11或者所述第二铰链子组件12中的运动板过长导致的加工困难或变形问题。
81.如图3a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在平坦状态时弯折组件1靠近柔性显示面板200一侧的轴测图;如图3b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在平坦
状态时弯折组件1远离柔性显示面板200一侧的轴测图;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中柔性显示面板200与弯折组件1之间在完全弯曲状态时的配合示意图;如图5a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在弯曲状态时弯折组件1靠近柔性显示面板200一侧的轴测图;如图5b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在弯曲状态时弯折组件1远离柔性显示面板200一侧的轴测图;
82.具体地,由图3a至图5b可知,当所述折叠显示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3、所述第二壳体4以及所述弯折组件1处于同一平面;当所述折叠显示装置处于弯曲状态时(向面内弯折),所述第一壳体3与所述第二壳体4以所述弯折组件1的纵向对称轴对称设置;当所述折叠显示装置处于完全弯折状态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在所述弯折组件1形成的空间中产生水滴式折弯形态。
83.如图6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在平坦状态时铰链子组件10远离柔性显示面板200一侧的轴测图;如图7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在平坦状态时铰链子组件10靠近柔性显示面板200一侧的轴测图;如图8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在弯曲状态时铰链子组件10远离柔性显示面板200一侧的轴测图;如图9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中铰链子组件1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10a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在平坦状态时弯折组件1靠近柔性显示面板200一侧的正视图;如图10b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在平坦状态时弯折组件1远离柔性显示面板200一侧的正视图;
84.由图6至图10b可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折叠显示装置中的每一个所述铰链子组件10包括同步机构101、第一旋转机构102以及第二旋转机构103,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02设置于所述同步机构101的一侧,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03设置于所述同步机构101远离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02的一侧;
85.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02与所述第一壳体3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同步机构10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03与所述第二壳体4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同步机构101转动连接。
86.具体地,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在平坦状态与弯曲状态之间变化时,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03通过所述同步机构101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02同步转动。即,所述同步机构101用于使所述折叠显示装置在弯折过程中始终保持对称状态,进而使所述折叠显示装置在完全折叠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的所述柔性部201呈水滴状折叠态,更进一步实现了所述折叠显示装置在外观上的无缝折叠。
8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同步机构101包括第一主轴360以及第二主轴370,所述第一主轴360以及所述第二主轴370均为所述同步机构101的主体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02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360上且与所述第一主轴36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03套设于所述第二主轴370上且与所述第二主轴370转动连接。
8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轴360通过齿轮构件1011与所述第二主轴370转动连接。
89.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1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主轴360或者所述第二主轴370的长度方向平行。
9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齿轮构件1011包括齿轮子构件280,所述齿轮子构件280包括第一齿轮2801、第二齿轮2802、第三齿轮2803及第四齿轮2804;
91.其中,所述第一齿轮2801通过第一内孔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360上,所述第二齿轮2802通过第二内孔套设于所述第二主轴370上;这样设计可以使得所述第一齿轮2801通过扁位随所述第一主轴360旋转,同时使得所述第二齿轮2802通过扁位随所述第二主轴370旋转。其中,所述第一齿轮2801与所述第一主轴360均设置有所述扁位,所述第一齿轮2801的所述扁位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孔的第一内孔壁上,所述第一主轴360的所述扁位与所述第一齿轮2801的所述扁位配合;同时,所述第二齿轮2802与所述第二主轴370均设置有所述扁位,所述第二齿轮2802的所述扁位设置于所述第二内孔的第二内孔壁上,所述第二主轴370的所述扁位与所述第二齿轮2802的所述扁位配合。
92.上述设计所述扁位的目的是圆形或者其他形状难以固定,经过铣削加工而形成的所述扁位用于固定或者夹紧。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齿轮2803与所述第一齿轮2801齿合,所述第四齿轮2804分别与所述第三齿轮2803以及所述第二齿轮2802齿合。这样设计可以使得当外部驱动力带动所述第一齿轮2801转动时,所述第一齿轮2801带动所述第三齿轮2803旋转,所述第三齿轮2803带动所述第四齿轮2804旋转,所述第四齿轮2804带动所述第二齿轮2802旋转;当外部驱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齿轮2802时,所述第二齿轮2802带动所述第四齿轮2804旋转,所述第四齿轮2804带动所述第三齿轮2803旋转,所述第三齿轮2803带动所述第一齿轮2801旋转。
9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齿轮构件1011还包括齿轮固定支架120,所述齿轮固定支架120上设置有第一齿轮过孔1201、第二齿轮过孔1202、第三齿轮过孔1203以及第四齿轮过孔1204;
94.其中,所述齿轮固定支架120通过所述第一齿轮过孔1201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360上,所述齿轮固定支架120通过所述第二齿轮过孔1202套设于所述第二主轴370上,所述第三齿轮2803包括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一主轴360方向设置的第一齿轮凸起,所述第一齿轮凸起包括靠近所述第一滑轨支架110设置的第一子齿轮凸起以及靠近所述齿轮固定支架120设置的第二子齿轮凸起。
95.所述第四齿轮2804包括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一主轴360方向设置的第二齿轮凸起,所述第二齿轮凸起包括靠近所述第一滑轨支架110设置的第三子齿轮凸起以及靠近所述齿轮固定支架120设置的第四子齿轮凸起。
9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折叠显示装置设置所述齿轮固定支架120的作用主要是用于对所述齿轮子构件280进行定位,防止所述折叠显示装置在折叠过程中发生错位,从而导致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的损伤。
9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同步机构101还包括第一滑轨支架110,所述第一滑轨支架110固定在所述转轴盖2上,所述第一滑轨支架110上设置有第五齿轮过孔1101、第六齿轮过孔1102、第七齿轮过孔1103以及第八齿轮过孔1104;
98.其中,所述第一滑轨支架110通过所述第五齿轮过孔1101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360上,所述第一滑轨支架110通过所述第六齿轮过孔1102套设于所述第二主轴370上。
99.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齿轮2803为实心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凸起与所述第三齿轮2803的主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一齿轮凸起用于将所述第三齿轮2803固定于所述第一滑轨支架110与所述齿轮固定支架120之间;所述第四齿轮2804为实心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凸起与所述第四齿轮2804的主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齿轮凸起用于将所述第四齿轮2804固定于所
述第一滑轨支架110与所述齿轮固定支架120之间。
100.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子齿轮凸起与所述第一子齿轮凸起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子齿轮凸起与所述第七齿轮过孔1103配合,所述第二子齿轮凸起与所述第三齿轮过孔1203配合;所述第三子齿轮凸起与所述第四子齿轮凸起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子齿轮凸起与所述第八齿轮过孔1104配合,所述第四子齿轮凸起与所述第四齿轮过孔1204配合;
101.优选地,所述第一齿轮凸起或者所述第二齿轮凸起均为弧形凸起。具体地,所述第一滑轨支架110以及所述齿轮固定支架120不随所述第一主轴360或者所述第二主轴370的转动,其作用主要用于对所述齿轮子构件280、所述第一主轴360以及所述第二主轴370起到定位的作用。
10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02包括第一传动构件150,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靠近所述第一滑轨支架1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轨子构件,所述第一滑轨子构件包括第一滑轨1501,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03包括第二传动构件170,所述第二传动构件170靠近所述第一滑轨支架1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轨子构件,所述第二滑轨子构件包括第二滑轨1701;其中,当所述折叠显示装置在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以及所述第二传动构件170翻转一定角度,从而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形成水滴形态。
10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轨支架110包括靠近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的第一滑轨导向部1105以及靠近所述第二传动构件170的第二滑轨导向部1106,所述第一滑轨导向部1105主要用于提供所述第一滑轨1501的运动轨道,所述第二滑轨导向部1106主要用于提供所述第二滑轨1701的运动轨道。优选地,所述第一滑轨导向部1105以及所述第二滑轨导向部1106的形状为弧形。进一步地,当所述柔性部201处于平坦状态时,如图3a、图3b、图10a以及图10b所示,所述第一滑轨1501与所述第一滑轨导向部1105配合,所述第二滑轨1701与所述第二滑轨导向部1106配合;当所述柔性部201处于弯曲状态时,如图4、图5a、图5b以及图8所示,所述第一滑轨1501远离所述第一滑轨导向部1105,所述第二滑轨1701远离所述第二滑轨导向部1106。
10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02还包括第一固定构件140,所述第一固定构件14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构件140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远离所述第一主轴360的一侧转动连接;
105.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03还包括第二固定构件180,所述第二固定构件18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构件180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二传动构件170远离所述第一主轴360的一侧转动连接。
1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构件140与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远离所述第一主轴360的一侧通过第一合页式转轴可活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构件18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构件170远离所述第一主轴360的一侧通过第二合页式转轴可活动地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固定构件14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轴孔1401以及第二连接轴孔1402,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远离所述第一主轴360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合页式转轴,所述第一合页式转轴包括靠近第一滑轨支架110设置的第一子合页转轴1503以及靠近所述第二滑轨支架130的第二子合页转轴1504,所述第一子合页转轴1503与所述第一连接轴孔1401配合,同时所述第二子合页转轴1504与所述第二连接轴孔1402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固定构件140与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可转动连接;
107.具体地,所述第二固定构件18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轴孔1801以及第四连接轴孔1802,所述第二传动构件170远离所述第一主轴360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合页式转轴,所述第二合页式转轴包括靠近第一滑轨支架110设置的第三子合页转轴1703以及靠近所述第二滑轨支架130的第四子合页转轴1704,所述第三子合页转轴1703与所述第三连接轴孔1801配合,同时所述第四子合页转轴1704与所述第四连接轴孔1802配合,使得所述第二固定构件180与所述第二传动构件170可转动连接。
10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02还包括第一扭力臂190,所述第一扭力臂19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构件140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03还包括第二扭力臂200,所述第二扭力臂20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构件180的第二端转动连接;
109.其中,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夹设于所述第一扭力臂190与所述第一固定构件140之间,所述第二传动构件170夹设于所述第二扭力臂200与所述第二固定构件180之间。
1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构件14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位移补偿滑槽1403以及第二位移补偿滑槽1404,所述第一扭力臂19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子滑轨1901以及第二子滑轨1902,所述第一子滑轨1901与所述第二子滑轨1902以所述第一扭力臂190在所述第一固定构件140的短边方向的第一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子滑轨1901插设于所述第一位移补偿滑槽1403内,所述第二子滑轨1902插设于所述第二位移补偿滑槽1404内;
111.所述第二固定构件18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位移补偿滑槽1803以及第四位移补偿滑槽1804,所述第二扭力臂20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三子滑轨2001以及第四子滑轨2002,所述第三子滑轨2001与所述第四子滑轨2002以所述第二扭力臂200在所述第二固定构件180的短边方向的第二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子滑轨2001插设于所述第三位移补偿滑槽1803内,所述第四子滑轨2002插设于所述第四位移补偿滑槽1804内;
112.其中,所述第一位移补偿滑槽1403与所述第二位移补偿滑槽1404以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的短边方向的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三位移补偿滑槽1803与所述第四位移补偿滑槽1804以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的短边方向的对称轴对称设置。
1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滑轨1901、所述第二子滑轨1902、所述第三子滑轨2001以及所述第四子滑轨2002均为直线型滑轨;所述第一位移补偿滑槽1403以及所述第二位移补偿滑槽1404用于对所述第一扭力臂190转动过程中产生的位移进行补偿,所述第三位移补偿滑槽1803以及所述第四位移补偿滑槽1804用于对所述第二扭力臂200转动过程中产生的位移进行补偿。
11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扭力臂190的第二端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360上,所述第二扭力臂200的第二端套设于所述第二主轴370上。
115.其中,所述第一扭力臂19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子凸轮1904以及第二子凸轮1903,所述第一子凸轮1904与所述第二子凸轮1903以所述第一扭力臂190在所述第一固定构件140的短边方向的第一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子凸轮1904与所述第二子凸轮1903均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360上;所述第二扭力臂20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子凸轮2004以及第四子凸轮2003,所述第三子凸轮2004与所述第四子凸轮2003以所述第二扭力臂200在所述第二固定构件180的短边方向的第二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子凸轮2004与所述第四子凸轮2003均套设于所述第二主轴370上。
11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同步机构101还包括凸轮构件1012,所述凸轮构件1012包
括第一凸轮子构件210以及第二凸轮子构件220,所述第一凸轮子构件21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五子凸轮2101,所述第五子凸轮2101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360上,所述第一凸轮子构件21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六子凸轮2102,所述第六子凸轮2102套设于所述第二主轴370上;
117.所述第二凸轮子构件22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七子凸轮2201,所述第七子凸轮2201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360上,所述第二凸轮子构件22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八子凸轮2202,所述第八子凸轮2202套设于所述第二主轴370上。
118.其中,所述第一扭力臂190的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一凸轮子构件210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凸轮子构件210的第一端咬合,所述第一扭力臂190的第二端远离所述第一凸轮子构件210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凸轮子构件220的第一端咬合;即,所述第一子凸轮1904与所述第五子凸轮2101相互咬合,所述第二子凸轮1903与所述第七子凸轮2201相互咬合。
119.所述第二扭力臂200的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一凸轮子构件210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凸轮子构件210的第二端咬合,所述第二扭力臂200的第二端远离所述第一凸轮子构件210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凸轮子构件220的第二端咬合;即,所述第三子凸轮2004与所述第六子凸轮2102相互咬合,所述第四子凸轮2003与所述第八子凸轮2202相互咬合。
12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同步机构101还包括第一弹簧构件1013,所述第一弹簧构件1013位于所述第一凸轮子构件210与所述齿轮固定支架120之间;
121.其中,所述第一弹簧构件1013包括第一弹簧260以及第二弹簧270,所述第一弹簧260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360上,所述第二弹簧270套设于所述第二主轴370上。
12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同步机构101还包括第二滑轨支架130以及第二弹簧构件1014,所述第二滑轨支架130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360上,所述第二滑轨支架130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主轴370上;
123.其中,所述第二弹簧构件1014位于所述第二凸轮子构件220与所述第二滑轨支架130之间,所述第二弹簧构件1014包括第三弹簧240以及第四弹簧250,所述第三弹簧240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360上,所述第四弹簧250套设于所述第二主轴370上。
12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簧260的一端被所述齿轮固定支架120限位,所述第一弹簧260的另一端被所述第五子凸轮2101限位;所述第二弹簧270的一端被所述齿轮固定支架120限位,所述第二弹簧270的另一端被所述第六子凸轮2102限位;所述第三弹簧240的一端被所述第七子凸轮2201限位,所述第三弹簧240的另一端被所述第二滑轨支架130限位;所述第四弹簧250的一端被所述第八子凸轮2202限位,所述第四弹簧250的另一端被所述第二滑轨支架130限位。
125.因此,当所述第一扭力臂190或者所述第二扭力臂200转动时,带动所述凸轮构件1012在所述第一主轴360以及所述第二主轴370上沿着所述第一主轴360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进而使得所述凸轮构件1012压缩所述第一弹簧构件1013或者所述第二弹簧构件1014,从而使所述第一弹簧构件1013或者所述第二弹簧构件1014产生扭力。
12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轨支架130包括靠近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的第三滑轨导向部1301以及靠近所述第二传动构件170的第四滑轨导向部1302;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靠近所述第二滑轨支架1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滑轨1502,所述第二传动构件170靠近所述第二滑轨支架130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滑轨1702;
127.其中,所述第一滑轨1501与所述第三滑轨1502组成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的第一
滑轨子构件,所述第二滑轨1701与所述第四滑轨1702组成所述第二传动构件170的第二滑轨子构件;
128.所述第一滑轨导向部1105与所述第三滑轨导向部1301组成所述同步机构101的第一导向构件,所述第二滑轨导向部1106与所述第四滑轨导向部1302组成所述同步机构101的第二导向构件。
129.其中,所述第三滑轨导向部1301主要用于提供所述第三滑轨1502的运动轨道,所述第四滑轨导向部1302主要用于提供所述第四滑轨1702的运动轨道。优选地,所述第三滑轨导向部1301以及所述第四滑轨导向部1302的形状为弧形。
130.进一步地,当所述柔性部201处于平坦状态时,如图3a、图3b、图10a以及图10b所示,所述第三滑轨1502与所述第三滑轨导向部1301配合,所述第四滑轨1702与所述第四滑轨导向部1302配合;当所述柔性部201处于弯曲状态时,如图4、图5a、图5b以及图8所示,所述第三滑轨1502远离所述第三滑轨导向部1301,所述第四滑轨1702远离所述第四滑轨导向部1302。
13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同步机构101还包括锁扣构件1015,所述锁扣构件1015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360以及所述第二主轴370上,所述锁扣构件1015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支架130远离所述第二弹簧构件1014的一侧;
132.其中,所述锁扣构件1015包括第一锁扣320以及第二锁扣330,所述第一锁扣320与所述第一主轴360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锁扣330与所述第二主轴370螺纹连接。
133.进一步地,所述锁扣构件1015用于对所述第二滑轨支架130进行紧固限位。
13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轴360或者所述第二主轴370靠近所述第一滑轨支架110的一端为t字头设计,因此所述第一主轴360或者所述第二主轴370靠近所述第一滑轨支架110的一端无须设计所述锁扣构件1015。
13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轴360靠近所述第一锁扣32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子凹槽3601,所述第一子凹槽3601与所述第一锁扣320螺纹配合;所述第二主轴370靠近所述第二锁扣33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子凹槽3701,所述第二子凹槽3701与所述第二锁扣330螺纹配合。
13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铰链子组件10还包括升降机构104,所述升降机构104包括升降板160,所述升降板160位于所述第一主轴360与所述第二主轴370之间,且沿所述第一主轴360的长度方向设置;
137.其中,所述升降板160的第一端可运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支架110以及所述齿轮固定支架120,所述升降板160的第二端可运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滑轨支架130。
138.具体地,如图6以及图8所示,所述升降板160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螺栓161、第二螺栓162、第三螺栓163以及第四螺栓164,所述第一螺栓161部分贯穿所述第一滑轨支架110,所述第二螺栓162部分贯穿所述齿轮固定支架120,所述第三螺栓163以及所述第四螺栓164部分贯穿所述第二滑轨支架130。其中,所述第一螺栓161、所述第二螺栓162、所述第三螺栓163以及所述第四螺栓164的作用主要是用于使所述升降板160在平行于所述壳体100的方向保持不动。
139.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104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360上的第一拨片构件组1041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二主轴370上的第二拨片构件组1042,所述第一拨片构件组1041通
过内孔扁位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360上,随着所述第一主轴360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第二拨片构件组1042通过内孔扁位套设于所述第二主轴370上,随着所述第二主轴370的转动而转动;
140.其中,所述第一拨片构件组1041包括第一拨片构件340以及第二拨片构件380,所述第一拨片构件340位于所述齿轮固定支架120与所述第一弹簧260之间,所述第二拨片构件380位于所述第二滑轨支架130与所述第三弹簧240之间;
141.所述第二拨片构件组1042包括第三拨片构件350以及第四拨片构件390,所述第三拨片构件350位于所述齿轮固定支架120与所述第二弹簧270之间,所述第四拨片构件390位于所述第二滑轨支架130与所述第四弹簧250之间;
142.其中,所述第一拨片构件340、所述第二拨片构件380、所述第三拨片构件350以及所述第四拨片构件390均设置有凸台子构件,每一个所述凸台子构件用于使所述升降板160沿垂直于所述折叠显示装置的俯视图方向上运动。
143.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104还包括第三弹簧构件,所述第三弹簧构件包括多个弹簧子构件400,所述升降板160沿垂直于所述折叠显示装置的俯视图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凸起构件1601,每一个所述凸起构件1601均贯穿所述第一滑轨支架110、所述齿轮固定支架120以及所述第二滑轨支架130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地,所述升降板160包括3个所述凸起构件1601,所述凸起构件1601的形状为圆柱形。
144.其中,在垂直于所述折叠显示装置的俯视图方向,每一个所述弹簧子构件400套设于对应的所述凸起构件1601上。
145.如图1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在平坦状态时升降板160的示意图;其中,当所述柔性部201处于平坦状态时,所述第一拨片构件组1041以及所述第二拨片构件组1042上的所述凸台子构件所述第一拨片构件340以及所述第三拨片构件350上的所述凸台子构件与所述升降板160相接触,多个所述凸台子构件顶住所述升降板160,从而带动所述升降板160上升,所述升降板160在所述凸台子构件的带动下抬升到一定的距离,当所述柔性部201完全展开时,所述升降板160接触所述柔性部201,并对所述柔性部201进行支撑。
146.如图1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在弯曲状态时升降板160的示意图;其中,当所述折叠显示装置处于平坦状态至弯曲状态的过渡状态时,所述升降板160向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的方向运动。
147.如图1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在完全折叠状态时升降板160的示意图;其中,当所述柔性部201处于完全弯曲状态时,所述第一拨片构件组1041以及所述第二拨片构件组1042的多个所述凸台子构件与所述升降板160被拉开距离,所述升降板160在所述第三弹簧构件产生的弹力的推动下被拉下来,沿着垂直于所述折叠显示装置的俯视图方向上对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进行空间避让;此时,所述升降板160远离所述柔性部201且无限接近于所述转轴盖2,所述升降板160与所述柔性部201具有间隙,如图4所示。
14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升降板160随着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的所述柔性部201的折叠运动而自动上升或者下沉,能够有效地保护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防止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被挤压,其主要通过所述第一拨片构件组1041、所述第二拨片构件组1042以及所述第三弹簧构件来实现的。
149.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轴360作为所述同步机构101的主体连接件,所述第一主轴360在所述第一滑轨支架110至所述第二滑轨支架130的方向上,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滑轨支架110、所述第一齿轮2801、所述齿轮固定支架120、所述第一拨片构件340、所述第一弹簧260、所述第一凸轮子构件210、所述第一扭力臂190、所述第二凸轮子构件220、所述第三弹簧240、所述第三拨片构件350、所述第二滑轨支架130以及所述第一锁扣320;
150.所述第二主轴370作为所述同步机构101的主体连接件,所述第二主轴370在所述第一滑轨支架110至所述第二滑轨支架130的方向上,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滑轨支架110、所述第二齿轮2802、所述齿轮固定支架120、所述第二拨片构件380、所述第二弹簧270、所述第一凸轮子构件210、所述第二扭力臂200、所述第二凸轮子构件220、所述第四弹簧250、所述第四拨片构件390、所述第二滑轨支架130以及所述第二锁扣330。
151.具体地,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折叠显示装置的转动原理过程如下:
152.如图3a至图10b所示,当所述柔性部201从平坦状态至弯曲状态变化时,所述折叠显示装置的所述壳体100在外力驱动下带着所述第一壳体3内折,所述第一壳体3带着一侧的所述第一固定构件140在外力驱动下进行转动;之后,所述第一固定构件140通过所述第一合页式转轴带着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转动,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转动后带动所述第一滑轨1501旋转滑出所述第一滑轨导向部1105,同时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带动所述第三滑轨1502旋转滑出所述第三滑轨导向部1301;同时,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构件140上的所述第一位移补偿滑槽1403以及所述第二位移补偿滑槽1404带动所述第一扭力臂190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的面内转动;之后,所述第一扭力臂190的所述第一子凸轮1904或者所述第二子凸轮1903带动所述凸轮构件1012在所述第一主轴360以及所述第二主轴370上沿着所述第一主轴360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进而使得所述凸轮构件1012压缩所述第一弹簧构件1013以及所述第二弹簧构件1014,从而使所述第一弹簧构件1013以及所述第二弹簧构件1014产生扭力;之后,该扭力带动所述第一主轴360转动,所述第一主轴360带动所述第一拨片构件340以及所述第三拨片构件350转动,所述第一拨片构件340以及所述第三拨片构件350转动后,所述第一拨片构件340以及所述第三拨片构件350上的所述凸台子构件与所述升降板160被拉开距离,所述升降板160在所述第三弹簧构件产生的弹力的推动下被拉下来,沿着垂直于所述折叠显示装置的俯视图方向上对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进行空间避让。
153.在上述过程中,所述第一主轴360同时带动所述第一齿轮2801转动,所述第一齿轮2801与所述第三齿轮2803进行齿合,进而带动另一侧的所述第二主轴370转动,从而使另一侧的所述第二壳体4同步运动起来。
154.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另外一种情况时,当所述柔性部201从弯曲状态至平坦状态变化时,所述折叠显示装置的所述壳体100在外力驱动下带着所述第一壳体3外翻,所述第一壳体3带着一侧的所述第一固定构件140在外力驱动下向面外进行转动;之后,所述第一固定构件140通过所述第一合页式转轴带着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转动,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转动后带动所述第一滑轨1501旋转滑入所述第一滑轨导向部1105形成的弧形轨道,同时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带动所述第三滑轨1502旋转滑入所述第三滑轨导向部1301形成的弧形轨道;同时,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构件140上的所述第一位移补偿滑槽1403以及所述第二位移补偿滑槽1404带动所述第一扭力臂190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
200的面外转动;之后,所述第一扭力臂190的所述第一子凸轮1904或者所述第二子凸轮1903带动所述凸轮构件1012在所述第一主轴360以及所述第二主轴370上沿着所述第一主轴360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进而使得所述凸轮构件1012压缩所述第一弹簧构件1013以及所述第二弹簧构件1014,从而使所述第一弹簧构件1013以及所述第二弹簧构件1014产生扭力;之后,该扭力带动所述第一主轴360转动,所述第一主轴360带动所述第一拨片构件340以及所述第三拨片构件350转动,所述第一拨片构件340以及所述第三拨片构件350转动后,所述第一拨片构件340以及所述第三拨片构件350上的所述凸台子构件与所述升降板160相接触,多个所述凸台子构件顶住所述升降板160,从而带动所述升降板160上升,所述升降板160在所述凸台子构件的带动下抬升到一定的距离,当所述柔性部201完全展开时,所述升降板160接触所述柔性部201,并对所述柔性部201进行支撑。
155.在上述过程中,所述第一主轴360同时带动所述第一齿轮2801转动,所述第一齿轮2801与所述第三齿轮2803进行齿合,进而带动另一侧的所述第二主轴370转动,从而使另一侧的所述第二壳体4同步运动起来。
15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显示装置,包括壳体100以及柔性显示面板200,所述壳体100包括第一壳体3、第二壳体4和弯折组件1,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位于所述第一壳体3、所述第二壳体4和所述弯折组件1的一侧;所述弯折组件1容纳在所述壳体100中并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3和所述第二壳体4,所述弯折组件1包括至少两个铰链子组件10,每个所述铰链子组件10包括同步机构101、第一旋转机构102以及第二旋转机构103,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02与所述第一壳体3固定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同步机构101的一侧,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02与所述同步机构10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03与所述第二壳体4固定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同步机构101远离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02的一侧,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03与所述同步机构101转动连接,所述同步机构101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壳体3设置的第一导向构件以及靠近所述第二壳体4设置的第二导向构件;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02包括第一传动构件150,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靠近所述同步机构1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滑轨子构件,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远离所述同步机构1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03包括第二传动构件170,所述第二传动构件170靠近所述同步机构10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轨子构件,所述第二传动构件170远离所述同步机构10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4转动连接;
157.其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处于平坦状态时,所述第一滑轨子构件与所述第一导向构件配合,所述第二滑轨子构件与所述第二导向构件配合;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处于弯曲状态时,所述第一滑轨子构件远离所述第一导向构件,所述第二滑轨子构件远离所述第二导向构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折叠显示装置通过在所述壳体100中设置所述弯折组件1,其中所述弯折组件1包括至少两个铰链子组件10,每个所述铰链子组件10包括同步机构101、第一旋转机构102以及第二旋转机构103,且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02与所述同步机构10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03与所述同步机构101转动连接,从而使得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在平坦状态与弯曲状态之间变化时,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以及所述第二传动构件170既充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的夹角引导机构,又充当弧形转动机构,能够增强所述铰链子组件10的稳定性,同时,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03通过所述同步机构101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02同步转动,从而使所述折叠显示装置在弯折过程中始终保持对称状态,进而使所述折叠显示装置在完全折叠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的所述柔性部201呈水滴状折
叠态,更进一步实现了所述折叠显示装置在外观上的无缝折叠。
15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折叠显示装置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59.第一,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中的所述第一滑轨1501与所述第三滑轨1502呈单侧上下对称式布局,以及所述第二传动构件170中的所述第二滑轨1701与所述第四滑轨1702呈单侧上下对称式布局,横跨整个所述铰链子组件10框架,能够对所述铰链子组件10进行全包围;同时,所述第一滑轨支架110包括第一滑轨导向部1105以及第三滑轨导向部1301,以及所述第二滑轨支架130包括第三滑轨导向部1301以及第四滑轨导向部1302,可使所述铰链子组件10的整体性更好、架构更稳定;如图8中的所述第一滑轨1501、所述第二滑轨1701、所述第三滑轨1502以及所述第四滑轨1702可以充当水滴形动板,在运动过程中主要引导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产生水滴形态的折叠;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以及所述第二传动构件170既是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的夹角引导机构,也是弧形转动机构;
160.第二,所述第一固定构件140与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通过所述第一合页式转轴的方式进行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构件180与所述第二传动构件170通过所述第二合页式转轴进行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合页式转轴以及所述第二合页式转轴为单轴合页;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所述第一固定构件140与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可活动地连接,同时使所述第二固定构件180与所述第二传动构件170可活动地连接;由于所述第一固定构件140与所述第一壳体3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固定构件180与所述第二壳体4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在运动过程中带动所述第一壳体3运动,同时使得所述第二传动构件170在运动过程中带动所述第二壳体4运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壳体3以及所述第二壳体4引导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产生水滴形态的折叠。第三,所述第一扭力臂190与所述第一固定构件140通过直线滑槽结构产生连接及运动补偿,所述第二扭力臂200与所述第二固定构件180通过直线滑槽结构产生连接及运动补偿;同时,所述第一扭力臂190与所述第一传动构件150解耦,相互仅运动避让,没有运动互锁关联;所述第二扭力臂200与所述第二传动构件170解耦,相互仅运动避让,没有运动互锁关联;另外,所述第一扭力臂190以及所述第二扭力臂200的子凸轮结构为双头对称布局且窄空间方式,使得扭力受力更均匀;
161.第四,所述齿轮子构件280布局在所述第一滑轨支架110和所述齿轮固定支架120中,四齿独立排列,两侧的齿轮分别套在主轴并被主轴驱动,中间的两个齿轮通过齿轮轴安装在所述齿轮固定支架120与所述第一滑轨支架110中;
162.第五,所述弯折组件1经过弯折后形成的空间由于所述凸轮构件1012、所述第一弹簧构件1013以及所述第二弹簧构件1014等机构产生较大空隙,通过所述升降机构104进行空间填补,防止碰伤,且所述升降机构104在所述柔性部201折叠时,对所述柔性部201进行避让,所述升降机构104在所述柔性部201进行展开时,对所述柔性部201进行支撑;
163.第六,所述弯折组件1布局为上下两个所述铰链子组件10,分别实现铰链的扭力输出,中间通过所述支撑板13进行连接,避免运动板(即所述第一滑轨支架110以及所述第二滑轨支架130)过长引起的加工困难或变形问题。
164.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弯折组件1可以包括多个所述铰链子组件10,所述铰链子组件10的数量由所述折叠显示装置的产品尺寸而定。
165.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166.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折叠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