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铜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2938阅读:10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针灸铜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针灸学研究的工具。
宋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十月,创铸了世界上第一具针灸铜人,该铜人涉及到经脉、腧穴及解剖。它促进了中国医学特别是针灸学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宋天圣针灸铜人于1443年泯灭。而今只有简单及断续的史料文字记载。除此之外。再找不到其他的依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针灸学研究的针灸铜人。该铜人体现了宋代以前中国针灸学、冶金铸造、造像雕塑及文字学的特征,它发掘了祖国医学遗产,可应用于针灸教学和对宋代针灸学的研究。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针灸铜人为全像,整体造型的男性青年。其采用青铜冶炼,失蜡精密铸造的方法浇铸而成。全身经脉线条准确,隐约可见。体内中空,型体自然直立,两上肢自然下垂,两肘微曲,稍向前伸,右上肢掌心向前,五指平伸;左上肢掌心向内,拇指与中指自然屈曲,略叩呈环形,以显示“中指同身寸”,两下肢平肩分开,足趾向前立于“工”字型双层四周刻有缠技牡丹花纹的基座上。针灸铜人颅顶有一个可取戴的发髻,面型较方。面部丰腴,轮廓准确,平视,外眼角上吊,口角内收,两耳垂较厚,且稍下垂;前胸后背部各可肢解出一块活动盖片,可自由开合,打开盖片,可见胸腹腔内的脏腑俱全,合上盖片则全身浑然一体。体表有阴刻十四经脉循行路线,三百五十四个腧穴名,六百五十七个腧穴数,每个腧穴有园形小孔与中空的体腔相通。腧穴孔采用“中指同身寸”、“自然标志”、“尺度折算比例”的综合方法而标定,腧穴侧旁用宋楷书刻有腧穴的名称。
脏腹根据《灵枢》、《玄门脉决华陀内照图》、《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正、伏人脏图,而铸成浮雕式的。
人体骨度以《灵枢》、《宋史,兵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穴腧都数》为蓝本,结合秦汉古尺度以及与铜人放置有关的图经碑刻,殿堂高度比例综合而定。该铜人身高为172.5厘米,头围为59.8厘米,前发际以下至颐23厘米,喉头隆起至耻骨联合上缘63.25厘米,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86.25厘米,颈项根外侧至肘横纹39.1厘米,肘横纹至中指末端48.3厘米,胸围103.5厘米,足长27.6厘米,第七颈椎至尾骶59厘米,“中指同身寸”为2.3厘米。
铜人中空的体腔内部设置有水箱及注水,减压系统,入水(或汞)口设置在基座的底部,用蜡外封每个腧穴孔,即能实现针入水(或汞)出。
本发明的针灸铜人是中国医学、史学、雕塑、冶金铸造及文字学多学科成就的统一体。它体现了世界上第一具针灸学教具经脉、腧穴的规范化。可用于研究宋代针灸学,冶金铸造、雕塑及文字,可作为针灸教学工具,为针灸临床医生实习,考试之用。同时,它还证实了中国是针灸学的发详地,有利于发扬中国传统医学及开展针灸学国内外的宣传与交流。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针灸学研究的针灸铜人,其特征在于针灸铜人为全像,整体造型,自然直立、两上肢自然下垂,两肘微曲,稍向前伸,右上肢掌心向前,五指平伸,左上肢掌心向内,拇指与中指自然弯曲,略叩呈环形,两下肢平肩分开,足趾向前,立于基座上,针灸铜人颅顶有一可取戴的发髻,前胸后背部各肢解出一块活动盖片,可自由开合,开可见置于胸腹腔内的脏腑俱全,合则全身浑然一体,体表有阴刻十四经脉循行路线及腧穴,体内中空,腧穴孔与中空的体腔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铜人,其特征在于脏腑按《灵枢》、《玄门脉诀华陀内照图》、《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正、伏人脏图,铸成浮雕式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铜人,其特征在于人体骨度以《灵枢》、《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为蓝本,结合秦汉古尺度以及与铜人放置有关的图经碑刻,殿堂高度比例综合而定,以确定针灸铜人的身高及身体各部位的尺寸。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针灸铜人,其特征在于铜人中空的体腔内设置有水箱及注水、减压系统,入水<或汞>口设置在基座的底部,腧穴孔外封蜡,即可实现针入水(或汞)出。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针灸学研究的针灸铜人。它为整体造型。全像自然直立。由青铜冶炼浇铸而成。该铜人颅顶有一可取戴的活动发髻,前胸后背部各肢解出一块活动盖片。可自由开合,打开可见置于胸腹腔内的浮雕式脏腑具全,合则全身浑然一体,体表有阴刻十四经脉循行路线及腧穴。该铜人通体中空,中空的体腔内设置有水箱及注水,减压系统,其入水<或汞>口设置在基座的底部,外涂蜡的腧穴孔与中空的体腔相通,即能实现针入水<或汞>出。
文档编号G09B23/30GK1030151SQ8810077
公开日1989年1月4日 申请日期1988年2月7日 优先权日1988年2月7日
发明者侯泽民, 何保仪, 臧俊歧 申请人:开封市卫生局,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开封市分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