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信封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5257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封闭信封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邮件处理系统中在信封盖的涂胶边润湿后封闭信封的设备。
邮件处理系统通常包括一个信件分类装置,信件在其中成叠地放置、分类和需要时封闭,接着包括一台带可选择设置的秤的付邮资和/或地址打印机和一个存放装置,可参见德国专利局工艺产品的新样品页1997年5月24日部分1a商品类18/02内的DE-M 9609167.3和

图1。
按本发明的设备用于可靠地封闭通过此类邮件处理系统的信封。
已知一种付邮资机,它有用于润湿信封盖上已涂胶水的封闭边的装置和用于接着封闭信封的装置,可见DE 2324182 A1。所用的润湿装置主要由水罐和支承臂以及纱布栓组成。信封按这样的方式堆叠,即信封盖是打开的。借助于没有进一步说明的装置将盖朝信封翻转。信封平放在工作台上并借助于一条通过工作台中的纵向缝伸出一些的传送带在润湿装置中顺着输送。与此同时信封的盖在工作台下面移动。
润湿装置同样设在工作台下面,其中支承臂打开的边段处于平行地横向于工作台的位置。信封盖借助于一个设计为弹性的润湿器套压靠在纱布栓的外露段上,所以涂胶的封闭边至少在走过的条上被润湿。
接着信封盖通过工作台中的一个孔并在通过时借助于一块压板和一块稳压器导入板压在信封上从而使信封被盖封闭。
此设备只允许以较低的速度传送水平躺着的信封,因为要不然用于润湿信封盖的毛细管作用不再足够。还有,从润湿到封闭的时间很短。所以存在着涂胶尚未充分溶解、润湿液在加压时被挤出并因而使信封没有可靠封闭的危险。
在此期间发明了一种为信封盖涂胶边润湿的设备,它是信件分类设备2的组成部分,可参见DE 19836235.8和DE 19836236.6及图2。
信封1首先作为堆叠以信封盖11的边竖立在下部导板22上压在压紧弓27与后部导板21之间。在这里信封盖11方向朝上。信封1离开堆叠侧向传出并贴靠在略有斜度的后导板21上。在信封1的运动轨道中设一弹性地可调整的信封盖11导向部件23,它在出口侧有用于润湿涂胶边的装置234。
在出口侧设一抛出辊对28,它由一个位置固定地安装的主动的抛出辊281和一个弹性地可调整的从动的抛出辊282组成。从动的抛出辊282比信封最大的信封盖高度高比主动抛出辊281短并设置成与主动抛出辊上面齐平。
以此方式使信件离开分类装置2时尽管带着已润湿的涂胶边但尚未封闭。
此外已知一种在一个竖立在一个边上的印刷载体尤其是信件上压印的在付邮资或地址打印机内的装置,其中,印刷载体1在输送过程和压印过程中支承在边上地导引,可见EP 0788073 A2以及图1和3。此装置有一块相对于垂直线倾斜的导板31用于可滑动地放置印刷载体1,以及有一条循环的传送带32用于在印刷载体1上施加送进力使之沿导板31送进。用于将印刷载体1压紧在导板31上的压紧件33固定在传送带32上。压紧件33布置成可朝导板31和从导板31离开地运动,使印刷载体1在传送和压印过程中在其背对导板31的那一面上受压紧件33的作用力。
最后还已知一种为上述付邮资机存放信件的装置,其中信件上下堆叠地存放在一个置于后面的箱子内,可见DE 19705089 C1和图1。
按图1此装置由插入件5和箱子6组成。两者构成邮政处理系统的末端,属于此系统的还有信件分类装置2和付邮资机3。
插入件5可拆式地与付邮资机3连接,插入件5有一沿输送方向倾斜的槽531与付邮资机3内用于信件下边缘的导引面相连和有一个平行于插入件5前边缘平行的可回转的弹性的摇板51。
插入件5同时还定位在箱子6左后方的角区内与箱子相隔一个小距离,两者相互协调。
在此期间还发明了一种方案补充上述存放装置,其中,角形插入件5以其侧壁54固定在付邮资机3上,在其前壁53内成形一斜槽531,以及一个敞口的角形箱6以其前壁61可调整地移动,可见DE19742892.3及图4。
槽531与付邮资机3内用于信件下边缘的导引面连接。箱子6的侧壁62设计为弹性挡板并具有可调整的距离地设在槽531后面和垂直于输送方向。侧壁62与付邮资机3出口间的距离调整为比要处理的最大的信件规格略大。
采用由上述四种装置(存放装置两种选其一)组成的邮政处理系统,信件基于其重量的压力在上下堆叠中有时好有时不太好地封闭,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得不用手工封闭至少在堆叠内位于上部的信件。当邮政处理系统信件流量为5000件和更多时,这种状态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扩大使用范围和提高工作可靠性。
本发明的任务是创造一种前言所述类型的设备,其中,信件能以高的传送速度输送,而且尽管如此仍能可靠地封闭和仔细地以堆叠的方式存放,无需用手工再加工。
按本发明此任务按主权利要求所述完成。由从属权利要求可知本发明其他有利的特征。
因为信件在分类后在涂胶边处湿润并要直接在存放前才最终封闭,所以尽管输送速度高仍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软化涂胶边并因而保证可靠地封闭。
更详细地说,由于充分利用了原来只规定用于输送目的的压紧件进行部分地封闭信件,而真正的封闭过程的实施,借助于在邮政处理系统末端的一个具有一个封信辊对的专门设计的封信部件,所以尽管允许有高的输送速度,仍能赢得足够的使涂胶软化的时间并因而达到可靠地封闭信封。
通过设置滑橇状加压杆和借助于主动的封信辊的支承装置以及封信辊对的轴的位置布局,也能封闭厚的信件不会形成缩孔和皱褶。
此外,此封信辊对还有助于信件在存放箱内正确地存放,因为信件在此区域内的通过速度调整为至少等于或大于在付邮资/地址打印机压印区内的通过速度。
下面借助于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其中图1 从右前方看按DE-M 9609167.3的邮政处理系统的透视图;图2 从右前方看按图1的和相应于DE 19836235.8和DE 19836236.6的具有润湿装置的信件分类装置透视图,局部剖切;图3 从左前方透视按图1的和相应于EP 0788073 A2的付邮资机压印区详图;图4 从右前方看按DE 19742893.2的具有信件存放装置的付邮资机透视图;图5 从右前方看具有按本发明的设备的邮政处理系统透视图;图6 按图5的封信区详图,局部分解表示;图7 封信区内的驱动装置详图;图8 封信辊对轴位置布局详图;图9 a)从右前方看b)从右后方看的信件存放详图。
为了简化和为了便于理解,这些图表示为示意图。
与图1和4不同,按图5在付邮资机3与具有存放箱6的插入件5之间夹入一封信部件4,它有一个封信辊对42作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封信辊对由一个主动封信辊421和一个从动封信辊422组成。封信部件4按这样的方式装在付邮资机3上,即,它的导板41构成付邮资机3导板31的继续,导板31则是信件分类装置2导板21的继续。换句话说,全部三块导板21、31、41排成一直线。
信封1从分类装置3开启地但已润湿的信封盖11正面放在袋12前地进入付邮资机3,在付邮资机3内通过用于在付邮资机3内输送的压紧件33加压力,并与此同时被部分地封闭和在付邮资后传递给封信部件4,在封信部件内借助封信辊对42最终完全封闭,也可参见图3。
为此目的压紧件33延伸到如此的高度以及封信辊421、422有如此的长度,即应使具有最大高度的信封盖11仍能完全被压住。
在封信部件4内信件输送速度调整为比在付邮资机3压印区内的大一些(至13%)。相应地调整和优化具有存放箱6的紧接着的插入件5。
在信件分类装置2中最大的堆叠深度和在其中并因而也在付邮资机3中的输送面的高度按这样的方式彼此协调,即,在由分类装置2处理最大可能的信件堆叠时,不超过在存放箱6内的最大可能堆叠高度,大约相当于槽531的上边缘。
由图6可见封信部件4、插入件5和存放箱6互相是如何连接的以及信件在这些结构部件内是如何通过的。来自付邮资机3的信件1进入封信部件4并通过楔形收缩区导向两个封信辊421、422。此楔形收缩区朝前面的方向由齿形皮带48构成,朝后面的方向由导板41构成,也可见图8。信件1首先进入一弹性支承的滑橇状压紧杆44所在的区域内。压紧杆44的自由端与导板41之间有一个约5mm的小的间距,所以薄的信件首先可以无阻碍地通过此间距。对于厚的信件1压紧杆44在一开始就贴靠在信件上,所以将信封盖11靠放在信件1的袋12上。
在通过了压紧杆44后,信件1碰到齿形皮带48。借助于齿形皮带48将信件1导往导板41,然后在封信辊421、422之间用压力推到插入件5内的槽531上,以便从这里经后部的导向斜坡5313卸入存放箱6内。
槽531水平地延伸以便与在付邮资机3内的信件1的支承面和在封信部件4内信件的水平导引相配,也可参见图9。信件1由于导板41的斜度和封信辊421、422与导板41平行地设置所以是唯一性的预取向,从而保证朝存放箱6的方向存放。信件1在存放箱6底部上下堆叠。右侧板62防止信件1侧向滑移。存放箱6的前壁61可根据要处理的最大的信件规格在插入件5前壁53的缝532内移动地调整,也可见图9。
封信部件4以其在导板41区域内的左侧壁46固定在付邮资机3的右侧壁上。封信部件4在正面区内有一块封信辊对42的前盖40以及有一个用于内部支承的加固角铁401。
侧壁46在信件1进口区设有一个用于信件1下部导引的折角凸缘460。除此以外,侧壁46设计为用于压紧杆44及其轴441和用于支承杆45及其轴451的固定角铁并制有相应的折角凸缘461至464。
滑橇状压紧杆44的轴441固定在平行的凸缘462和463内。压紧杆44设置成从已提及的与导板41之间的小间距起可克服同样套在此轴441上的弹簧442的力转动。弹簧442将其一端支承在压紧杆44上,将其另一端支承在侧壁46的凸缘464上。若弹簧力在起始区设计得较小,则可以取消相对于导板41的间距。
主动的封信辊421的支承杆45弹性地可转动地支承在轴451上,轴451固定在两个平行的凸缘461和463内。支承杆45在上端和下端折角,为的是安装轴451和4211。弹簧454同样套在轴451上。弹簧454将其一端支承在支承杆45上,将其另一端支承在凸缘461上。此外,在轴451的下端固定了齿轮452,以及在轴451的上端固定了小齿轮453,也可见图7。
轴4211与固定在其上的封信辊421一起可旋转地支承在支承杆45的外部回转区内。此外在轴4211的上端还固定了一个齿轮4212。齿轮4212与在轴451上的小齿轮453通过齿形皮带48在运动上连接起来。
从动的封信辊422设在导板41后面它的孔411内,使封信辊422外面与导板41的前平面(已知用于信件1的靠放面)齐平,也可见图8。
如图7所示,齿轮452通过齿形皮带47与小齿轮431在运动上连接起来。小齿轮431固定在电动机43的轴430上,电动机通过电源线432与它的电源并因而与它的在付邮资机3中的控制器连接,控制器用于驱动传送带32,也可见图3。换句话说,当传送带32运行时,封信辊421、422也旋转,而且尽管与在封信部件4内的输送是同步进行的,但它比在付邮资机3内的输送要更快一些,约至13%。由此防止发生任何堵塞。
电动机43通过法兰装在侧壁46的凸缘466上。从动的封件辊422的轴4221固定在平行的凸缘465和466中。封信辊422可旋转地装在轴4221上。
在图示的情况下,也就是说从下面看上去,在电动机43运转时小齿轮431反时针方向旋转,此运动通过齿形皮带47传给齿轮452。因为齿轮452固定安装在轴451上和轴451可以旋转,所以齿轮452的旋转运动通过轴451传给齿轮453,后者同样固定安装在此轴451上。小齿轮453通过齿形皮带48驱动齿轮4212,它与封信辊421一起固定安装在可旋转的轴4211上。以此方式使封信辊421被齿轮4212通过轴4211驱动。
主动的封信辊421的旋转运动通过信件1摩擦连接地或直接地传给另一个封信辊422。为了有利地设计静摩擦,主动的亦即驱动信件的封信辊421有一个槽形外层4210,也可见图8。在这里槽平行于轴4211延伸并有一种鲨鱼齿状的轮廓形状。由于这些弹性地贴靠着的齿,既达到高度弹性地适应信件的不平度,又获得更大的带动面积并因而有良好的附着特性。由于采用一种合用的硅酮橡胶所以有更好的效果。
从动的封信辊422的外层4220使用一种较软的有良好吸水能力的海绵状橡胶或多孔海绵状发泡的聚氨酯。以此方式使此封信辊422如同一个用于尚未干的印刷部位的吸墨水辊的作用,由此避免涂沫和模糊。
图8表示了主动的封信辊421与从动的封信辊422之间的位置布局关系。在静止位置,两个封信辊421、422轴线平行和互相贴靠地处在一条相对于导板41前侧或相对于信件1的靠放面垂直的线(点划线)上。
对于薄的信件仍基本保持这一状态。随着信件的增厚,封信辊421的支承杆45绕其轴451弹性地向前朝正面的方向转动。在这种情况下轴4211相应地在一圆形轨道(虚线)上随着移动,所以沿信件1的输送方向看,主动的封信辊421现在移到了从动的封信辊422的后面。其结果是,封信辊421一方面使信件1围绕封信辊422略有弯曲,另一方面滑橇状压紧杆44起反支承的作用。由于信件1的这种强迫的拱曲,做到了使信封盖11在通过封信辊对42之前就已经紧贴在信件1的袋12上。
从动的封信辊422略长于主动的封信辊421并设置为使下边缘至少处于与信件下边缘同样的深度。主动的封信辊421设计为使它的下边缘比信件下边缘略高一些,约5mm。由此做到将全部压紧力作用在信封1信封盖11上的涂胶边区域内。
为了进一步有助于完成一次成功的封闭过程,两个封信辊421、422或它们的轴4211、4221沿信件输送方向略微倾斜,亦即小于3°,最好1.7°。由此特别是防止形成皱褶和缩孔。尤其在厚的和局部不规则装填的信件中这种问题难以解决。这一良好的效果由于主动的封信辊421外层4210的这种特殊设计而得到了进一步的支持。
装信的方式也会对封闭过程有影响。尤其当装得很厚的信封1绷紧地落在边缘处或更糟糕的是落在角落里时,存在着使封口重新张开的危险。为了避免造成这一结果,如以下所述适当地设计插入件5。
图9详细表示了插入件5的结构和信件1从插入件5到存放在存放箱内的运动过程。在这里,槽531及前壁53的后侧533的设计有特殊的影响。
如前面已提及的那样,槽531沿输送方向总体上是水平的但略向后倾斜延伸到导板41前面的后方。
槽531在起始处有一凸起5310,它从插入件5的侧壁54伸出一直伸到封信部件4中。凸起5310设计为向外倾斜的斜面,以防信件1在过渡到槽531时被钩住,也可见图6。此外,槽531在起始处在后部区内有一支承板5314,它与封信部件4中的导板41斜度相配。借助此支承板5314,防止薄而轻的信件发生飘浮以及导致不规则地放置,同样见图6。
槽531有一前部的上导向斜坡5311、一个前部的下导向斜坡5312和一个后部的导向斜坡5313。在横剖面内形成一个一侧折拐的楔形凹穴。进入槽531内的信件1在导向斜坡5311、5312、5313处向下朝底部滑多远取决于搁在它上面的信件边的厚度。
前壁53的后侧533凹陷在槽531或后导向斜坡5313的底下。
当信件完全离开封信部件4后,它首先经过后导向斜坡5313卸出,然后以与信封盖11相对的那一边成斜角地落在存放箱6的底63上或先前已存放的信件1上。接着信件1以信封盖11的边在前壁53的后侧533上向下滑。
以此方式信件1滑动地到达存放箱6内并因而避免撞击负荷。
符号表1 信件、信封、印刷载体11 信件1的信封盖12 信件1的袋2 信件分类装置21 在信件分类装置2中的侧向导板22 在信件分类装置2中的下部导板23 信封盖11的导向部件234 涂胶边润湿装置27 在预分类段27内信叠的压紧弓28 抛出辊对281 主动的抛出辊282 从动的抛出辊3付邮资机31 在付邮资机内的导板32 传送带33 信件输送的压紧件4封信部件40 前盖401 加固角铁41 封信部件内的导板411 用于封信辊422的导板41中的孔42 封信辊对421 主动的封信辊4210 封信辊421槽形外层4211 封信辊421的轴4212 轴4211上的齿轮422 从动的封信辊4220 封信辊422的外层4221 封信辊422的轴43 主动的封信辊421的电动机430 电动机43的轴431 电动机43轴430上的小齿轮432 电动机43的电源线44 滑橇状压紧杆441 杆44的轴442 杆44的弹簧45 封信辊421或轴4211的支承杆451 支承杆45的轴452 轴451上的齿轮453 轴451上的小齿轮454 轴451上的弹簧46 封信部件4的左侧壁460 在进口区内侧壁46上的凸缘461 用于安装轴451的凸缘462 用于安装轴441的凸缘463 用于安装轴441和451的凸缘464 用于支承弹簧442的凸缘465 用于安装轴4221的凸缘466 用于安装电动机43和轴4221的凸缘47 小齿轮431和齿轮452之间的齿形皮带48 小齿轮453和齿轮4212之间的齿形皮带49 底部5插入件51 插入件内的摇板52 插入件5的后壁53 插入件5的前壁531 插入件5内的或前壁53内的槽5310 槽531的凸起5311 槽531的前部的上导向斜坡5312 槽531的前部的下导向斜坡5313 槽531的后部的导向斜坡5314 槽531起始处的支承板532 在前壁53内用于安装存放箱6前壁61的缝533 前壁53的后侧534 前壁上的止挡54 插入件5的侧壁6存放箱、箱子61 存放箱6的前壁62 存放箱6的侧壁63 存放箱的底
权利要求
1.邮政处理系统中在信封盖的涂胶边被润湿后封闭信封的设备,其特征为相继设置一个带有润湿器的将信封(1)不封闭地输出的信件分类装置(2)、一个可选择设有秤的付邮资装置(3),在此装置中带已润湿的涂胶边的信封盖(11)借助于传送用的压紧件(33)部分地压在信封袋(12)上、以及一个有封信辊对(42)的封信部件(4)。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信件(1)在信件分类装置(2)中成叠地以信封盖(11)正面在信(1)袋(12)前竖立在带有涂胶边的方向朝上的信封盖(11)棱边上地靠放在略有斜度的导板(21)上进行分类、在涂胶边上润湿、以及紧接着信仍开启地借助于相应地设计的抛出辊对(28)输出;各信件(1)接着在一个可选择设有秤的付邮资装置(3)中类似于在信件分类装置(2)中那样竖立在棱边上和靠放在略有斜度的导板(31)上地借助于压紧件(33)输送,压紧件在其作用区将信件(1)压靠在导板(31)上,它们设计和布置为能将信封盖(11)至少在涂胶边的所在区域内部分地压靠在信封(1)的袋(12)上;以及,信件(1)通过一个具有一块略有斜度的导板(41)和一个与导板(41)平行并针对混合的邮件业务设计的封信辊对(42)的封信部件(4)。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在封信部件(4)上连接一插入件(5),它有一个水平的略向后延伸的槽(531),信件(1)在此槽内顺着滑动;以及,插入件(5)与信件(1)的存放箱(6)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信件(1)在信件分类装置(2)中成叠地以信封盖(11)正面在信件(1)袋(12)前竖立在带有涂胶边的方向朝上的信封盖(11)棱边上地靠放在略有斜度的导板(21)上进行分类、在涂胶边上润湿、以及紧接着信仍开启地借助于相应地设计的抛出辊对(28)输出,在这种情况下输送面的高度至少等于最大的堆叠深度;各信件(1)接着在一个可选择设有秤的付邮资装置(3)中类似于在信件分类装置(2)中那样竖立在棱边上和靠放在略有斜度的导板上地借助于压紧件(33)输送,压紧件固定在传送带(32)上并布置成能朝向导板(31)和从导板(31)离开地弹性地运动以及在其作用区将信件(1)压靠在导板(31)上,它们设计和布置为将信封盖(11)至少在涂胶边所在的区域内部分地压靠在信封(1)的袋(12)上;信件(1)通过一个具有一块略有斜度的导板(41)和一个与导板(41)平行并针对混合的邮政业务设计的封信辊对(42)的封信部件(4);信件在一个与封信部件(4)连接的插入件(5)中在一个水平的略向后延伸的槽(531)内顺着滑动;以及,信件(1)成叠地存放在与插入件(5)连接的存放箱(6)内。
5.按照权利要求2至3或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封信部件(4)可拆式地装在付邮资装置(3)上,以及插入件(5)同样可拆式地装在封信部件(4)上,存放箱(6)可沿着信件(1)在插入件(5)内的输送路径移动地调整;以及,导板(21、31、41)互相适配,尤其是有同一个超过垂直线向外的最好为18°的斜度以及排成一直线。
6.按照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压紧件(33)在付邮资装置(3)内延伸到这样的高度,即应使具有最大高度的信封盖(11)的涂胶边的区域仍能被压住。
7.按照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封信辊对(42)包括一个弹性地可回转地设在导板(41)前的主动的封信辊(421)和一个位置固定地设在导板(41)后从动的封信辊(422),其中后者通过导板(41)的孔(411)伸出的距离应使它与导板的前侧齐平。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封信辊(421、422)的长度设计为,使它们能完全压住即使是具有最大高度的信封盖(11);从动的封信辊(422)比主动的封信辊(421)略长;以及,从动的封信辊(422)的下边缘所处的深度至少与信下边缘相同;以及,主动的封信辊(421)的下边缘的位置略高于信下边缘约5mm。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逆信件输送方向在封信辊对(42)的前面设滑橇状弹性的可回转的压紧杆(44),它的自由端在静止位置与导板(41)之间已有一个比薄的信件(1)的平均厚度大的距离。
10.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主动的封信辊(421)通过它的轴(4211)按这样的方式支承在弹性可转动的支承杆(45)自由端上并可按照信件厚度从导板(41)偏转开,即应使它的轴(4211)随着偏转量的增大相对于从动的封信辊(422)的平行轴(4221)沿信件输送方向看位于轴(4221)的后面;以及,两根轴(4211、4221)沿信件输送方向略微倾斜最好1.7°。
11.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主动的封信辊(421)有一个用一种合用的硅酮橡胶制的具有鲨鱼齿状轮廓形状的槽形外层(4210),其中,槽平行于封信辊(421)的轴(4211)延伸;以及,从动的封信辊(422)有一个用一种发泡的多孔海绵状聚氨酯制的光滑外层(4220)。
12.按照权利要求7和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电动机(43)与主动封信辊(421)在运动学上的连接间接地通过固定在电动机(43)轴(430)上的小齿轮(431)、齿形皮带(47)、固定在封信辊(421)支承杆(45)可旋转的轴(451)上的齿轮(452)和小齿轮(453)、齿形皮带(48)以及固定在封信辊(421)可旋转轴(4211)上的齿轮(4211)进行;电动机(43)通过电源线(432)与电源及其用于驱动在付邮资装置(3)内的传送带(32)的控制器电连接;以及,封信辊(421)驱动装置的尺寸设计为,使在封信部件(4)内的信件输送速度比在付邮资装置(3)内的快约13%。
13.按照权利要求7和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属于主动封信辊(421)的齿形皮带(48)与导板(41)构成一种朝着去封信辊对(42)的信件输送方向的楔形收缩。
14.按照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槽(531)成形在插入件(5)的前壁(53)中,起始处有一凸起(5310),它制为斜面从插入件(5)的侧壁(54)倾斜地伸出,一直伸到封信部件(4)内;除此以外槽(531)在起始处在后部区内有一支承板(5314),它与封信部件(4)中的导板(41)的斜度相配;槽(531)有一个前部的上导向斜坡(5311)、一个前部的下导向斜坡(5312)和一个后部的导向斜坡(5313),所以在横剖面内存在一个一侧折拐的楔形凹穴;以及,前壁(53)的后侧(533)在槽(531)的底下。
15.按照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存放箱(6)可通过其前壁(61)在插入件(5)前壁(53)中的一个相配缝(532)内移动地调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在邮政处理系统中用于在信封盖的涂胶边润湿后封闭信封的设备。目的是扩大使用范围和工作可靠性。按此目的信封应在有高的输送速度的同时可靠封闭和仔细存放。按本发明相继设置一个带有润湿器的将信封1不封闭地输出的信件分类装置2、一个可选择设有秤的付邮资装置3,在此装置中带已润湿的涂胶边的信封盖11借助于传送信封1用的压紧件33压在信封袋12上,以及一个有针对混合邮件业务设计的封信辊对42的封信部件4。因为在付邮资装置3内至少有在信封1涂胶边润湿与封闭之间的全部过程,所以即使在高的输送速度的情况下,也能赢得足够的时间,使涂胶充分溶解和信封1可靠地封闭。
文档编号B43M5/04GK1259440SQ9912611
公开日2000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5日
发明者迪特里希·米勒, 德特勒夫·吕特克 申请人:弗朗科泰普-波斯特利亚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