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电路、像素及包括该像素的amoled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_2

文档序号:8431708阅读:来源:国知局
压和第一电源电压ELVDD的差异的方式,改善AMOLED的响应特性,使其产生具有相同亮度的光,从而能够使采用该像素电路的AMOLED显示装置,显示出的图像质量具有均匀性和一致性。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现有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显示装置的像素电路示意图; 图2为包含本发明像素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显示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像素的架构示意图;
图4为驱动图3所示像素的驱动信号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像素电路、像素及包括该像素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8]这里,当将第一元件描述为连接到第二元件时,第一元件可以直接连接至第二元件,或经过一个或多个附加元件间接连接至第二元件。进一步的,为了清楚起见,简明省略了对于充分理解本发明而言不是必须的某些元件。
[0029]图2为包含本发明像素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显示装置的功能框图。如图2所示,所述AMOLED显示装置主要包括显示单元100、扫描驱动器200和数据驱动器300。其中:
所述显示单元100,包括多个像素110 (如图3所示),所述多个像素110以矩阵形式排布在扫描控制线Scanln、扫描控制线Scan2n、发射控制线Emin、发射控制线Em2n及数据线Dl至数据线Dm的交叉区域。其中,η为像素所在的行号。
[0030]将每个像素110与扫描控制线(如,Scanln、Scan2n)、发射控制线(如,Emln、Em2n)及数据线分别相连。所述数据线按列分别与每列像素中的像素110相连。例如,将位于第i行和第j列的像素110连接到第i行扫描控制线Scanl1、Scan21、第i行发射控制线Emli和Em2i,以及第j列数据线Dj。
[0031]显示单元100接受外部电源,如第一电源ELVDD、第二电源ELVSSl和第三电源ELVSS2的供电。所述第一电源ELVDD和第三电源ELVSS2分别用作高电平电压源和低电平电压源。第一电源ELVDD和第三电源ELVSS2用作像素110的驱动电源。第二电源ELVSSl用于补偿第五晶体管T5 (参考图3)阈值电压波动所造成的有机发光二极管驱动电流的变化。
[0032]扫描驱动器200产生用于像素110的扫描控制信号和发射控制信号。由扫描控制器200产生的扫描控制信号分别通过扫描控制线Scanli至扫描控制线Scanln的次序提供给像素110 ;以及将由扫描控制器200产生的发射控制信号分别通过发射控制线Emli至发射控制线Emln的顺序提供给像素110。
[0033]数据驱动器300产生用于像素110的数据和数据控制信号相对应的数据信号。将由数据驱动器300产生的数据信号通过数据线Dl至数据线Dm与扫描信号同步地提供给像素 110。
[0034]图3为图2所示的像素的架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的像素,可应用到图2所示的AMOLED显示装置中。为了便于说明,图3中以位于第η行和第m列的像素110为例进行描述,还包括数据线Dm。
[0035]如图3所示,所述像素110,包括像素电路112和0LED。所述像素电路112连接在第一电源ELVDD和第三电源ELVSS2之间,用于向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提供驱动电流。
[0036]所述像素电路112主要包括依次相连的供电电路1121、基础电路1122和补偿电路1123三部分。其中: 供电电路1121,包括第二晶体管T2。所述第二晶体管Τ2的栅极与第一扫描控制线Scanl相连,其源极(或漏极)连接第一电源ELVDD,其漏极(或源极)则与所述基础电路1122中第五晶体管Τ5的源极(或漏极)相连。
[0037]基础电路1122,即2T1C电路,属于现有常用的像素电路。该基础电路1122,包括第一晶体管Tl、第五晶体管Τ5和第一电容Cl。其中,第一晶体管Tl的栅极与第二扫描控制线Scan2相连,所述第一晶体管Tl的源极(或漏极)与数据线Dm相连,其漏极(或源极)则与所述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一电容Cl并联在所述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和与供电电路1121相连的源极(或漏极)之间,换言之,所述基础电路1122通过第五晶体管T5的源极(或漏极)与所述供电电路1121的第二晶体管T2的漏极(或栅极)相连。
[0038]所述基础电路1122通过第五晶体管T5的漏极(或源极)与像素110中OLED的阳极相连,所述OLED的阴极与补偿电路1123的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的源极(或漏极)相连。寄生电容Coled并联在所述OLED的阳极阴极两端,与所述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构成所述的补偿电路1123。
[0039]所述补偿电路1123中,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的漏极(或源极)分别连接第二电源ELVSSl和第三电源ELVSS2。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与发射控制线Eml相连,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与发射控制线Em2相连。所述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的源极(或漏极)电位相同。
[0040]上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晶体管,均为场效应管,其源极和漏极相同。
[0041]本发明的像素电路112在工作时:
第一晶体管Tl在扫描控制信号提供给扫描控制线Scan2时段t2期间,所述第一晶体管Tl将数据电压Vdata提供给第五晶体管的栅极。
[0042]第二晶体管T2连接在第一电源ELVDD与第五晶体管T5的源极(或漏极)之间,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通过连接扫描控制线Scanl,在时段t2期间将扫描控制信号提供给扫描控制线Scanl,此时供电电路1121中的第二晶体管T2导通,从而将第一电源ELVDD与像素110导通。
[0043]第三晶体管T3连接在OLED的阴极与第二电源ELVSSl之间,所述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与发射控制线Eml相连。在将扫描控制信号提供给发射控制线Eml的时段t3期间,第三晶体管T3导通,从而使所述OLED与第二电源电压ELVSSl导通,从而控制像素110在初始化时段tl期间、数据电压写入时段t2期间OLED的阴极驱动电压的幅度为第二电源ELVSSl 电压。
[0044]第四晶体管T4连接在OLED的阴极与第三电源ELVSS2之间,所述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与发射控制线Em2相连。在将扫描控制信号提供给发射控制线Em2的时段t4期间,第四晶体管T4导通,从而使所述OLED与第三电源电压ELVSS2导通,控制像素110在阈值电压补偿时段t3期间、发光时段t4期间所述OLED的阴极驱动电压的幅度为第三电源ELVSS2电压。
[0045]第五晶体管T5串联在第二晶体管T2及OLED的阳极之间,所述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与第一晶体管Tl的漏极(或源极)相连。当从扫描控制线提供的扫描控制信号Scan2跃迁到低电平时,第一晶体管Tl导通,则数据信号通过第一晶体管Tl发送到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
[0046]第一电容Cl连接在第二晶体管T2的漏极(或源极)和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之间。在将扫描控制信号提供给扫描控制线Scanl时段tl期间,通过第二晶体管T2提供第一电源电压ELVDD来初始化第一电容Cl。其后,在将扫描控制信号提供给扫描控制线Scan2时段t2期间,将与通过第一晶体管Tl提供的数据信号相应的电压存储在第一电容Cl中。
[0047]所述OLED串联在第五晶体管T5的漏极(或源极)、第三晶体管T3的源极(或漏极)之间。在像素110的发光时段t4期间,OLED将发射与经过第一电源ELVDD、第五晶体管T5、第二晶体管T2和第四晶体管T4提供的驱动电流大小相对应强度的光。
[0048]在像素110中,由于驱动晶体管(如,第五晶体管T5)阈值电压的不一致,导致流过OLED的电流也不一致,会造成像素110亮度的一致性会变差,最终导致图像不均匀。而经过设置第四晶体管T4和第三晶体管T3后,在每一帧的初始化时段tl期间补偿驱动晶体管(如第五晶体管T5)的阈值电压的变化,能够避免上述因像素110的亮度一致性变差而造成图像不均匀的产品缺陷。
[0049]图4为驱动图3所示像素的驱动信号波形图。为了便于描述,图4中示出了一段图3所示像素在一帧信号期间提供的驱动信号的波形,结合图3对该像素的驱动过程进行说明。其中:
扫描控制信号Scanl,用于控制第二晶体管T2,以控制其与第一电源ELVDD的导通。
[0050]扫描控制信号Scan2,用于控制第一晶体管Tl,以写入数据电平。
[0051]发射控制线Eml,用于控制第三晶体管T3,以控制其与第二电源ELVSSl的导通。
[0052]发射控制线Em2,用于控制第四晶体管T4,以控制其与第三电源ELVSS2的导通。
[0053]如图4所示,在设置为初始化阶段即时段tl期间,首先将低电平的扫描控制信号Scanl提供给像素110。因此第二晶体管T2通过低电平的扫描控制信号Scanl而导通。进而第一电源ELVDD的电压被提供给第五晶体管T5的源极(或漏极)。将低电平的发射控制信号Eml提供给像素110。因此第三晶体管T3通过低电平的发射控制信号Eml而导通。从而将第二电源ELVSSl的电压提供给第三晶体管T3的源极(或漏极)。
[0054]参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