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悬浮摆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0032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气悬浮摆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摆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兼具观赏性和趣味性且便于清洁的气悬浮摆件。



背景技术:

装饰摆件是人们平常用来布置家居的装饰摆设品,外观漂亮、风格多样、灵活搭配的摆件,可以让人们按照自己的心意装扮自己的个性空间,打破家居一成不变的枯燥,让家居环境增添无限乐趣,给人不同的新鲜感所带来的对优雅生活的体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居装饰的要求也更高,不仅追求高品质、高档次的装饰品,以美化家居环境、丰富装饰色彩,也对各种新奇、有创意的装饰品越来越感兴趣,同时也希望装饰摆件的清洁越来越简单方便,以节省时间和精力。但是现有的装饰件,大都只有简单的装饰功能,不具有动态效果,缺乏趣味性,不能满足现代的多元化生活方式需求;同时,清理表面灰尘和污迹等也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较高观赏性及趣味性、同时还便于清洁的气悬浮摆件,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高观赏性及趣味性、同时还便于清洁的气悬浮摆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气悬浮摆件,其包括外壳体、涡轮组件、导流件、伸缩件及装饰件;所述外壳体的底部设有进气口且其顶部开口;涡轮组件设于所述外壳体内并位于所述进气口的上方,所述涡轮组件用于形成由下往上的气流;所述导流件呈中空结构且两端开口,所述导流件设于所述外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涡轮组件的上方;所述伸缩件呈中空结构且顶部密封,所述伸缩件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导流件与所述外壳体之间,并具有一靠近所述外壳体的第一位置及一远离所述外壳体的第二位置;装饰件设于所述伸缩件的顶部;所述涡轮组件形成的气流经所述导流件引导后作用于所述伸缩件,以使所述伸缩件由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较佳地,所述伸缩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装饰件凸伸于所述外壳体的上方。

较佳地,所述装饰件与所述伸缩件一体成型,通过所述装饰件密封所述伸缩件的顶部。

较佳地,所述装饰件为地球仪。

较佳地,所述伸缩件与所述外壳体之间设有定位结构,以对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伸缩件进行定位。

较佳地,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凸设于所述伸缩件的外壁的第一凸缘及凸设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的第二凸缘,所述伸缩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相抵触。

较佳地,所述伸缩件与所述外壳体之间设有沿所述伸缩件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导向结构,以对所述伸缩件的移动进行导向。

较佳地,所述导向结构包括相配合的凸肋及凹槽,所述凸肋设于所述伸缩件、所述外壳体中的一者,所述凹槽设于所述伸缩件、所述外壳体中的另一者。

较佳地,所述伸缩件的顶部的内表面设有隔离层。

较佳地,所述气悬浮摆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体内的隔离件,所述伸缩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导流件与所述隔离件之间。

较佳地,所述隔离件与所述导流件一体成型。

较佳地,所述隔离件、所述导流件均通过柔性材质成型。

较佳地,所述气悬浮摆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体内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与所述涡轮组件的形状相对应并连通所述进气口的安装孔,所述涡轮组件嵌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较佳地,所述安装座采用柔性材质成型。

较佳地,所述伸缩件上开设有出气孔。

较佳地,所述外壳体包括底座及连接于所述底座的外管,所述外管呈中空结构且其顶部具有所述开口,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底座。

较佳地,所述底座上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外管、所述伸缩件相对于所述底座同步旋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气悬浮摆件,其涡轮组件可形成由下往上的气流,伸缩件呈中空结构且顶部密封,伸缩件可移动地套设于导流件与外壳体之间,因此,涡轮组件形成的气流经导流件的导向后作用于伸缩件,从而驱使伸缩件向上移动,以使装饰件升高,涡轮组件停止工作时,伸缩件在重力作用下移,藉由伸缩件的伸缩,使装饰件具有动态效果,因此该气悬浮摆件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装饰性及趣味性,同时伸缩件下移后,使气悬浮摆件具有较小的体积,占用空间小;另外,该气悬浮摆件的结构简单、外观简洁,清洁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悬浮摆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分解图。

图4是图1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导流件及隔离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剖视图。

图7是图3中涡轮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又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3中安装座的剖视图。

图10是图1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11是图10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首先结合图1-4、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悬浮摆件1,包括外壳体10、涡轮组件20、导流件30、伸缩件40及装饰件50。其中,外壳体10的底部设有进气口121(详见后述)且其顶部开口;涡轮组件20设于外壳体10内并位于进气口121的上方,涡轮组件20用于形成由下往上的气流;导流件30呈中空结构且两端开口,导流件30设于外壳体10内并位于涡轮组件20的上方,导流件30用于对涡轮组件20产生的气流进行导向;伸缩件40呈中空结构且顶部密封,伸缩件40可移动地套设于导流件30与外壳体10之间,并具有一靠近外壳体10的第一位置及一远离外壳体10的第二位置;装饰件50设于伸缩件40的顶部。涡轮组件20形成的气流经导流件30的导向后作用于伸缩件40,以使伸缩件40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从而使装饰件50的位置升高。

结合图4、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装饰件50与伸缩件40一体成型,并通过装饰件50来密封伸缩件40的顶部。当伸缩件40处于第一位置时,伸缩件40的底部抵触于导流件30的底部(详见后述),装饰件50处于相对靠近外壳体10的位置,当伸缩件40由第一位置上升到第二位置时,装饰件50随之升高到外壳体10的上方较高位置处(见图12),在任一位置,装饰件50均具有较好的装饰性和观赏性,并且藉由伸缩件40的伸缩,使该摆件1更具趣味性。当然,还可根据需要设置外壳体10、装饰件50的形状、大小,以使伸缩件40处于第一位置时,将装饰件50收入外壳体10内。

更进一步地,可设置伸缩件40与外壳体10的比例,使伸缩件40处于第一位置时,其底部抵触于导流件30的底部,且其顶部的装饰件50刚好承载于外壳体10的顶部(见图4),以增加支撑性。

可理解地,装饰件50与伸缩件40并不限于一体成型,装饰件50还可以固定于或可拆卸地连接于伸缩件40的顶部。

继续参看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中,装饰件50为地球仪,该地球仪与伸缩件40一体成型并位于伸缩件40的顶部,且该地球仪呈空心结构,且地球仪的内部连通伸缩件40的中空结构,即,通过地球仪来密封伸缩件40的顶部。当伸缩件40处于第一位置时,其底部抵触于导流件30的底部,地球仪刚好承载于外壳体10的顶部,当伸缩件40上升到第二位置时,地球仪随之升高,地球仪具有很好的装饰作用,并兼具实用性。

更进一步地,地球仪的内表面上还设有一层隔离层(图未示),该隔离层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例如,在地球仪的内表面设置一层吸音海绵,这样,气流作用于该地球仪的顶部时,所产生的震动及噪音均由该隔离层吸收,可减小摆件1的噪音。

可以理解地,当装饰件50另外固定于或连接于伸缩件40的顶部时,可于伸缩件40的顶部的内表面上设置隔离层,以降低摆件1的噪音。

当然,装饰件50并不限于地球仪,其可以是其他任何具有装饰性作用的物件,例如火焰或卡通形象等。

继续结合图1-3所示,所述外壳体10包括底座11、连接座12及外管13。其中,连接座12可旋转地连接于底座11上(详见后述),外管13对应固定于连接座12上,外管13呈中空结构且其顶部具有所述开口。本实用新型中,进气口121设于连接座12的底部,且连接座12的顶部连通外管13的中空结构,涡轮组件20安装在连接座12的上方,从而使气体可从进气口121进入并在涡轮组件20的作用下形成由下往上的气流。

优选地,连接座12的顶部及底部均呈镂空设计,以使气体可通过,但并不以此为限,还可以设置其他形式的进气口。

结合图3-4所示,外壳体10内还设有过滤件14及支撑件15。其中,过滤件14设于连接座12的顶部,支撑件15卡设于连接座12上并压持于过滤件14的上方,且支撑件15呈镂空结构(见图3),涡轮组件20装设于该支撑件15上。这样,经进气口121进入的气体先由过滤件14进行过滤后,再通过涡轮组件20的作用而形成由下而上的气流;同时,过滤件14还对向底座11方向传递的噪音具有隔绝、吸收作用,从而减小摆件1工作时所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中,过滤件14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例如利用吸音海绵来制成,但不以此为限。

再次结合图4、12所示,底座11上还设有驱动机构60,该驱动机构60用于驱动连接座12、外管13相对于底座11旋转。并藉由外管13来带动伸缩件40随之同步旋转(详见后述),使伸缩件40顶部的装饰件50随之旋转,从而具有更高的观赏性、装饰性及趣味性。

具体地,驱动机构60包括设于连接座12上的电机61及设于底座11上并与该电机61相配合的齿盘62(见图5),通过电机61相对于齿盘62的转动,从而使安装电机61的连接座12随之同步转动,由连接座12带动连接于其上的外管13随之同步转动,并由外管13来带动伸缩件40同步转动,从而使伸缩件40顶部的装饰件50具有旋转效果。

下面参看图7-8所示,涡轮组件20包括叶轮罩21、设于叶轮罩21内的叶轮22及连接于叶轮22的电机(未标号),通过该电机驱动叶轮22旋转,从而形成由下往上的气流。该涡轮组件20的其他结构及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图3-4、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气悬浮摆件1还包括一安装座70,其安装于支撑件15的上方,用于装设涡轮组件20。具体地,该安装座70上设有与涡轮组件20的形状相对应的安装孔71,且安装座70的下端开设有连通安装孔71的通孔(未标号),安装座70上还凸设有支撑部72。该安装座70设于支撑件15的上方,其外壁抵触于外管13的内壁,涡轮组件20嵌设于安装孔71内,同时,导流件30卡设于涡轮组件20的外部,且导流件30的底部抵触于支撑部72上,如图4所示。

优选地,该安装座70采用柔性材质一体成型,例如采用吸音海绵成型,因此该安装座70可以吸收涡轮组件20在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及噪音,进一步降低气悬浮摆件1的噪音。

再次参看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气悬浮摆件1还包括隔离件80,隔离件80的形状与外管13的形状相对应,其紧贴于外管13的内壁设置,且隔离件80与导流件30之间具有一定间隙,该间隙大于伸缩件40的厚度,伸缩件40可移动地设于导流件30与隔离件80之间。隔离件80用于吸收、隔离涡轮组件20工作时产生的噪音,从而使该气悬浮摆件1具有较小的噪音。

结合以上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气悬浮摆件1,底部设置有消音效果良好的过滤件14和安装座70、顶部的地球仪内表面设有隔离层、侧部设有隔离件80,藉由顶部、底部、侧部设置的吸音结构,使气悬浮摆件1的四周均具有良好的消音效果,从而使该气悬浮摆件1具有极小的噪音。

结合图3-6所示,隔离件80与导流件30的底部相连接,两者之间的间隙形成供伸缩件40上下移动的通道,且导流件30的顶部凸伸出隔离件80之外;当支撑件40处于第一位置时,其底部抵触于隔离件80与导流件30的相连接的底部。

更进一步地,隔离件80与导流件30的底部连接处设有一与支撑件40的底部的形状、厚度相对应卡槽,当支撑件40处于第一位置时,其底部卡合于该卡槽内并抵触于该卡槽的底面。本实用新型中,导流件30的底端具有一呈台阶状的承载部31,位于承载部31下方的导流件30与隔离件80的之间的间隙形成卡槽32,如图6所示。同时,支撑件40的底端设有一与承载部31相对应的凸肩41,支撑件40处于第一位置时,其凸肩41抵触于该承载部31上,且支撑件40的底端卡合于卡槽32内并抵触于卡槽32的底面,如图4所示。

另外,隔离件80的外壁的底部设有缺口81,外管13的内壁上设有与该缺口81相对应的凸起部(图未示),装设隔离件80及导流件30时,使隔离件80紧贴于外管13的内壁,且隔离件80上的缺口81对应卡合于外管13上的凸起部,实现对隔离件80的定位,安装后,导流件30与隔离件80的底部抵触于其支撑部72上,如图4所示。

更具体地,隔离件80与导流件30一体成型,且利用柔性材料(例如吸音海绵)一体成型隔离件80和导流件30,从而使两者均具有良好的消音功能,能很好的吸收涡轮组件20工作时产生的噪音。

下面结合图3-5、12所示,伸缩件40与外管13之间或伸缩件40与隔离件80之间设有沿外管13高度方向延伸的导向结构,用以对伸缩件40的移动进行导向;且伸缩件40与外管13之间或伸缩件40与隔离件80设有定位结构,以对处于第二位置的伸缩件40进行定位。

本实用新型中,导向结构为设于伸缩件40与隔离件80之间并相互配合凹槽与凸肋,凸肋设于所述伸缩件40、隔离件80中的一者,凹槽设于伸缩件40、隔离件80中的另一者,且凹槽、凸肋均沿伸缩件40的滑动方向延伸。当然,导向结构并不限于凹槽与凸肋,还可以设置为其他结构。

更具体地,隔离件80的内壁上开设有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凹槽82。对应地,伸缩件40的外壁上凸设有与凹槽82相对应的凸肋42,该凸肋42的长度小于伸缩件40的高度。伸缩件40安装后,凸肋42对应卡合于凹槽82内,从而为伸缩件40的上下滑动进行导向,如图3-5所示。

如图12所示,定位结构包括设于伸缩件40的第一凸缘及设于外管13的第二凸缘131,其中,第一凸缘凸伸于伸缩件40的外围,第二凸缘131凸设有外管13的内壁,当伸缩件40向上滑动到第二位置时,第一凸缘抵触于第二凸缘131,从而防止伸缩件40从外管13上脱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缘即为上述凸肋42的端部(见图12),当伸缩件40向上滑动到第二位置时,凸肋42的端部抵触于第二凸缘131,实现伸缩件40的定位。

下面参看图10-12所示,所述伸缩件40的侧壁上还贯穿地开设有出气孔43,当伸缩件40处于第二位置时,出气孔43露出于外管13,这样,涡轮组件20形成的气流作用于伸缩件40使其向上移动后,伸缩件40的内壁对该气流具有导向作用,从而使该气流经由伸缩件40、导流件30之间的间隙往下运动,并最终经由出气孔43流出。

下结合图1-12所示,对本实用新型气悬浮摆件1的不同状态及原理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该气悬浮摆件1处于第一状态时,伸缩件40处于第一位置,其底端卡合于导流件30与隔离件80之间的卡槽32内,且凸肩41抵触于承载部31上,且设于其顶部的装饰件50承载于外管13的顶部,具有装饰性及观赏性。

当涡轮组件20工作时,涡轮组件20使进入外管13内的空气形成由下往上的气流,该气流经导流件30的导向后作用于伸缩件40的顶部或作用于装饰件50的顶部,从而使伸缩件40在气流的作用下向上移动,装饰件50随之上升;当伸缩件40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其上的第一凸缘与外管13上的第二凸缘131相抵触,从而防止伸缩件40脱离外管13。在涡轮组件20不停止工作的前提下,伸缩件40一直处于第二位置,装饰件50一直处于较高的位置,更具装饰性,如图10-12所示。

另外,当驱动机构60运行时,电机61相对于齿盘62转动,进而使安装电机61的连接座12随之转动,连接座12带动外管13相对于底座11同步旋转,由于外管13与隔离件80之间具有定位结构、隔离件80与伸缩件40之间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结构,因此,外管13带动隔离件80、导流件30、伸缩件40随之同步旋转,进而使伸缩件40顶部的装饰件50产生旋转效果,更具装饰性和趣味性。

当涡轮组件20停止工作时,伸缩件40失去气流的作用,从而在其重力的作用下下降至第一位置,如图1-2所示,具有较小的体积,占用空间小。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气悬浮摆件1,其涡轮组件20可形成由下往上的气流,伸缩件40呈中空结构且顶部密封,伸缩件40可移动地套设于导流件30与外壳体10之间,因此,涡轮组件20形成的气流经导流件30后作用于伸缩件40,从而驱使伸缩件40向上移动,以使装饰件50升高,涡轮组件20停止工作时,伸缩件40在重力作用下移,藉由伸缩件40的伸缩,使装饰件50具有动态效果,因此该气悬浮摆件1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装饰性及趣味性,同时伸缩件40下移后,使气悬浮摆件1具有较小的体积,占用空间小;另外,该气悬浮摆件1的结构简单、外观简洁,清洁方便。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