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光影效果的剪纸装饰品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41031发布日期:2018-12-19 07:07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光影效果的剪纸装饰品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装饰艺术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光影效果的剪纸装饰品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剪纸是一种运用剪刀或刻刀加工制作的纸质艺术品,其独特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是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近年来,随着剪纸制作工艺和创作手法的探索,其制作技法也在不断增多,剪纸由传统的单纯剪、刻创作手法,逐渐发展为点染、套色、分色、填色、等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剪纸呈现色感丰富、造型多样,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

传统的剪纸通常直接粘贴在窗户、墙壁等平面上,或者裱糊在纸托、厚布基托的表面,利用背景颜色的反差凸显其镂空、通透的艺术特色,但是对于采用新工艺制作的现代剪纸,这种传统的基托背景及简单的传统装裱形式或装饰结构,难以将作品中丰富的色彩及光影层次充分展示出来,特别是在套色、点染、润染、分染、罩染、渲染、湿染、衬染的着色变化等表现上,由于受限于传统平贴装裱形式,现代剪纸作品的多层次及其丰富的色彩表现,反而缺乏立体感和韵律感,甚至不如单一手法创作的传统剪纸作品明快,使现代剪纸作品的艺术张力及工艺美感无法得到完全展现,大大影响了视觉效果及艺术表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光影效果的剪纸装饰品制作方法及采用该方法制作的剪纸装饰品,利用新手法将剪纸层装裱在半透明基层上,并在半透明基层后部增设一反光层,使部分投射在半透明基层的光线穿过该基层,产生独特的背光效果,增强画面的立体效果和韵律感,给人以特殊的视觉享受。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具有光影效果的剪纸装饰品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1)、画芯制作:

a、采用半透明布料材质裁切制作画芯基层,装裱机温度预热至60~70℃,将画芯基层平放在装裱机上压烫3~5秒钟取出,使画芯基层平整;

b、将剪纸层背面均匀喷胶,静置待用;

c、将压烫平整的画芯基层平放在操作台上,并用绷夹绷紧,再将涂有胶面的剪纸层置于画芯基层上,调整画面位置用手掌拍打,使剪纸层与画芯基层粘合;

d、剪纸层向下将画芯基层置于重体海绵上,平铺后将画芯基层四周平压定位,在贴有剪纸层部位用软毛刷刷一遍粘合剂,待静置阴干后放在装裱机上压烫10~15秒钟取出平放;

e、将画芯基层向下放置在网筛台面上,用干净的干燥软毛刷在剪纸镂空部位轻轻跺刷(跺刷——即采用软毛刷的刷头边拍打边刷扫);然后用风枪或吸尘设备清理画芯基层上的粘合剂残留物,完成画芯的制作;

(2)、支承架构的制作:

a、采用木质或pc材质的方条料制作框架型对画框,对画框厚度为0.6~2.5cm;

b、采用木质或pc材质的薄板裁切制作背板,确保背板表面平整光滑,要求背板各边边长大于对画框相对应的各边1.5~25cm,待用;

c、反光层根据对画框外廓尺寸,采用亮光卡纸或亮光布材料裁切制作;亮光卡纸直接裁切即可,亮光布需先在布料背面粘贴背纸然后裁切,裁切好后待用;

d、将对画框放在背板上居中,沿对画框外廓画定位线,然后移开对画框,在背板的定位线内均匀涂或喷胶,将裁切好的反光层平整粘贴在定位线框内;

e、将对画框对准定位线放入,并将对画框与背板固定;

(3)、画芯与支承架构组合:

a、用风枪或吸尘设备清理画芯和支承架构上的灰尘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等残留物,根据画芯尺寸在背板的背部周边距边缘1.5~4cm范围内以及对画框边框外侧均匀涂布水胶;

b、剪纸层向上将画芯基层正对并平放在对画框框架上表面,确保画芯位置居中取正后,将画芯基层的四周边缘翻折至背板后侧,并与背板涂胶处粘贴,调整画芯居中平正;

c、采用高度与对画框厚度相同压边条,压贴在对画框边框外侧及背板前部,并将压边条与对画框边框连接固定,或将压边条与对画框边框及背板连接固定,使画芯基层成绷紧状态并与对画框边框外侧粘贴。

进一步,所述的画芯基层采用丝绸丝光布、欧根纱布料、纱布料、蕾丝面料、刺绣透明纱布或服装硬纱中的一种。

进一步,所述的粘合剂的制备

原料:

采用小麦面粉按面粉与水5∶3的比例和成面团;

按花椒与水3∶10的比例泡制花椒水;

浓度为30%的明矾水;

制备:面团静置1小时后放入清水中,面团与水的重量比为1∶6;反复揉搓面团使淀粉析出融入水中后,捞出面团残留物(面筋)形成淀粉水;然后向淀粉水中加入花椒水及明矾水;明矾水与淀粉水的比例及花椒水与淀粉水的比例均为1∶10;搅拌均匀后倒入铁锅,用木质勺子反复搅动并用文火熬制,待浆液变成透明糊状时停止加热,盖上锅盖,静置冷却后按浆液与水的比例1∶4兑入清水调制即可。

进一步,所述的筛网台面采用5~12目不锈钢网板或尼龙筛网制作。

进一步,所述步骤(1)的b步中,剪纸层背面喷胶采用3m多用途喷胶、固尔奇1573多用途喷胶或无影胶,均匀喷涂后静置20~30分钟即可使用。

进一步,所述的画芯基层与背板边缘的粘贴宽度根据画芯尺寸选择1.5~4cm。

采用上述制作方法制作的具有光影效果的剪纸装饰品,包括画芯、具有反射功能的支承框;所述的画芯由半透明的画芯基层及粘贴在画芯基层正面的剪纸层组成;

所述的支承框包括框架结构的对画框、背板、贴合在背板前表面的反光片及压边条;

对画框固定在背板正面,所述画芯的画芯基层背面压贴在对画框边框的正面,画芯基层的周边向后翻折并与对画框侧部及背板粘接固定;

压边条与对画框边框侧部钉装固定,或将压边条与对画框边框侧部及背板钉装固定,使画芯基层压贴在对画框边框侧部。

进一步,所述的对画框的厚度为0.6~2.5cm。

进一步,所述的背板各边边长大于对画框相对应的各边1.5~25cm。

进一步,所述的半透明画芯基层采用丝绸丝光布、欧根纱布料、纱布料、蕾丝面料、刺绣透明纱布或服装硬纱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作剪纸装饰品的方法,利用半透明材质的画芯基层作为基础承托层固定装裱剪纸层(剪纸作品的画片),将半透明画芯基层及剪纸层绷紧固定在一支承架构上,并在画芯基层背后设置一反光片,使半透明画芯基层及剪纸层与反光片之间形成一个中空区域,令剪纸画面产生悬浮、透空的特殊光效。当外光源照射半透明的画芯基层及剪纸层时,由于剪纸层反射率高,可充分将光线反射展现其丰富的色彩。投射在画芯基层上的大部分光线被画芯基层的正面反射,与剪纸层反射光共同形成主光,其余的小部分光线则透过半透明的画芯基层进入中空区域;在画芯基层作用下,进入该中空区域的光线形成散射光均匀投射到反光片上,经反射后照射在画芯基层背部形成辅助背光,由于辅助背光光线弱于主光且均匀柔和,不会造成剪纸层的背透效果。

本发明方法制作的装饰品,巧妙的利用了光线照射特点与不同材质结合,使剪纸层的色彩更为明快亮丽,轮廓锐利清晰,加强了明暗层次表现,画面主次及虚实关系更加突出,不但很好的增强了剪纸层玲珑剔透的悬浮空灵感及通透感,而且避免了因背光与主光间相互干扰,使画面具有极强的立体光影视觉特效。与传统剪纸装裱方式相比,本发明装饰方法及结构可充分展示现代创作手法制作的剪纸,在设色、晕染、立体感等视觉方面的优势及特色,呈现镂空与晕染等相结合的、玲珑剔透的光影效果,极大的提升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及视觉张力,使画面艳丽明快又不失古朴雅致,给人以独特的视觉享受。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画芯与支承架构装配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1、剪纸层,2、画芯基层,3、对画框,4、反光片,5、背板,6、压边条,l、对画框厚度,h、压边条高度,f、中空区域。

实施例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有材料及零部件均为市场上公开销售产品。

参见图1~图3,本发明具有光影效果的剪纸装饰品制作方法加工包括以下步骤:

(1)、画芯制作:

a、采用半透明布料材质裁切制作画芯基层,装裱机温度预热至60~70℃,将画芯基层平放在装裱机上压烫3~5秒钟取出,使其平整;

可根据剪纸作品的艺术特点,选择丝绸丝光布、欧根纱布料、纱布料、蕾丝面料、刺绣透明纱布或服装硬纱中的一种做为画芯基层。

b、将剪纸层背面均匀喷胶,静置待用;此步骤中所使用的喷胶采用3m多用途喷胶、固尔奇1573多用途喷胶或无影胶,均匀喷涂后静置20~30分钟即可使用。

c、将压烫平整的画芯基层平放在操作台上,并用绷夹将画芯基层绷紧固定,再将涂有胶面的剪纸层置于画芯基层上,调整画面位置用手掌拍打,使剪纸层与画芯基层粘合。

d、剪纸层向下将画芯基层置于重体海绵上,平铺后将画芯基层四周平压定位,在贴有剪纸层部位用软毛刷刷一遍粘合剂,待静置阴干后放在装裱机上压烫10~15秒钟取出平放待用;

所述粘合剂的制备方法

所需原料:优质小麦面粉、花椒、明矾、水

按小麦面粉与水5∶3的重量比和成面团,水温常温(20~25℃);

按花椒与水3∶10的重量比泡制花椒水;

浓度为30%的明矾水;

制备:面团常温下静置一小时后放入清水中,面团与水的重量比为1∶6;反复揉搓面团使淀粉析出融入水中后,捞出面筋(即面团残留物)形成淀粉水;然后向淀粉水中加入花椒水及明矾水;明矾水与淀粉水的比例及花椒水与淀粉水的比例均为1∶10;搅拌均匀后倒入铁锅,用木质勺子反复搅动并用文火低温熬制,待浆液变成透明糊状时停止加热,盖上锅盖,静置冷却后按浆液与水的比例1∶4兑入清水调制即可。

采用上述方法制作的粘合剂具有粘合柔软牢固、不污染画面、渗透均匀、不易脱层、不易受潮、不易发霉、杜绝虫蛀等特点,克服了常规胶水、合成浆糊、纤维素、化学性粘合剂等粘接后变硬、画面日久变色、开胶、受潮产生霉斑等缺陷。

e、将画芯基层向下放置在网筛台面上,用干净的干燥软毛刷在剪纸镂空部位轻轻跺刷(跺刷——即采用软毛刷的刷头边拍打边刷扫的操作方式);然后用风枪或吸尘设备清理画芯基层上的粘合剂残留物,完成画芯的制作;

所述的筛网台面采用5~12目不锈钢网板或尼龙筛网制作。

(2)、支承架构的制作:

a、采用木质或pc材质的方条料制作框架型对画框,对画框厚度为0.6~1.5cm。

b、采用木质或pc材质的薄板裁切制作背板,确保背板表面平整光滑,要求背板各边边长大于对画框相对应的各边1.5~25cm,待用。

c、反光层根据对画框外廓尺寸,采用亮光卡纸或亮光布材料裁切制作;亮光卡纸直接裁切即可,亮光布则需先在布料的背面粘贴背纸,待背纸晾干后后裁切,裁切好后待用。

d、将对画框放在背板上居中,沿对画框外廓画定位线,然后移开对画框,在背板的定位线内均匀涂或喷胶,将裁切好的反光层平整粘贴在定位线框内。

e、将对画框对准定位线放入,并将对画框与背板固定。

(3)、画芯与支承架构组合:

a、用风枪或吸尘设备清理画芯和支承架构上的灰尘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等残留物,并根据画芯尺寸在背板的背部周边距边缘1.5~4cm范围内以及对画框边框的外侧均匀涂布水胶。

b、剪纸层向上将画芯基层正对并平放在支承架构框架(即对画框框架)上表面,确保画芯位置取正后,将画芯基层的四周边缘向下翻折至背板后侧,并与背板涂胶处粘贴;此时,画芯基层为预紧状态,画芯基层、对画框边框侧部及背板前表面之间形成一截面呈三角形的空间,可防止画芯基层在画面不正或不平的状态下与对画框边框粘接导致难以调整,如出现画芯基层不正、不平等现象,可将画芯基层由背板上揭开,反复调整至画芯居中平正即可;此外,该三角形空间可在画芯基层布料绷紧的操作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

c、采用压边条顶触画芯基层,将前一步中由对画框边框、背板及画芯基层围成的空间向内压,使压边条压贴在对画框边框外侧及背板前部(见图2所示),并通过钉装方式将压边条与支承架构的对画框边框连接固定,画幅尺寸较大的装饰品可采取将压边条同时与对画框边框及背板钉装固定的连接方式;所述压边条高度h与对画框厚度l相同,在压边条顶触下,画芯基层与对画框边框外侧粘贴,画芯基层完全绷紧状态,画芯基层与背板及反光片之间形成一个用于反射光线的中空区域f。

采用上述制作方法制作的具有光影效果的剪纸装饰品:包括画芯、具有反射功能的支承框;所述的画芯由半透明的画芯基层2及粘贴在画芯基层正面的剪纸层1组成;

所述的支承框包括框架结构的对画框3、背板5、贴合在背板5前表面的反光片4、压边条6;

所述的对画框3固定在背板5正面(前表面),所述画芯的画芯基层背面压贴在对画框3边框的正面,画芯基层2的周边向后翻折并与对画框3侧部及背板5背部粘接固定;

压边条6与对画框3边框侧部钉装固定,画幅尺寸较大的装饰品也可采用压边条同时与对画框边框及背板钉装固定的连接方式,使画芯基层2压贴在对画框3边框侧部。

本实施例采用丝绸丝光布作为半透明画芯基层装裱剪纸(也可采用具有特点相近的欧根纱布料、纱布料、蕾丝面料、刺绣透明纱布或服装硬纱等材料),并采用厚度为0.6~2.5cm木条或pc等材质制作对画框,作为布料的支撑架构;

根据装饰品的画幅尺寸及画芯基层材料特点,所述的背板5各边边长大于对画框3相对应的各边边长1.5~25cm,对画框3居中固定在背板5正面,以满足画芯绷紧的需要。

在丝绸丝光布及剪纸层与反光片及背板间形成一中空区域,在剪纸画面上形成了悬浮、透空的特殊光影效果。当外光源照射时,由于剪纸层反射率高,可充分将光线反射展现其丰富的色彩;投射在丝绸丝光布上的大部分光线被丝绸丝光布正面反射,与剪纸层反射光共同形成主光,其余小部分的光线则透过半透明的丝绸丝光布进入中空区域;在丝绸丝光布纤维的作用下,进入该中空区域的光线形成散射光均匀投射到反光片上,经反射后照射在丝绸丝光布背部形成辅助背光。由于辅助背光光线弱于主光且柔和、温馨,不会造成剪纸层的背透效果。本发明巧妙的利用了不同材质及光线照射特点,使剪纸层的色彩更为明快亮丽,轮廓锐利清晰,加强了明暗层次表现,画面主次及虚实关系更加突出,不但很好的增强了剪纸层玲珑剔透的悬浮空灵感及通透感,而且避免了因背光与主光相互干扰,使画面具有极强的立体视觉艺术效果。与传统剪纸装裱方式相比,本发明可充分体现现代创作手法制作的剪纸在设色、晕染、立体感等视觉方面的优势及特色,极大的提升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及工艺美感,给人以独特的视觉享受。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均应涵盖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