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有镜头的能切换光圈孔径的照相胶卷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3886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装配有镜头的能切换光圈孔径的照相胶卷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通过切换光圈来控制曝光的机构的装配有镜头的照相胶卷单元,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装配有镜头的照相胶卷单元,防止由于光圈位置的改变而导致影像质量变坏。
具有预装有照相胶卷和如照相镜头和快门机构等照相机构的多种装配有镜头的照相胶卷单元被制造和销售。为了降低制造成本,装配有镜头的照相胶卷单元,以下称作简易胶卷单元,其构造尽可能地简单。例如,具有固定的光圈开口和撞击式快门叶片的镜头支座被应用在该胶卷单元中。光圈数的值和快门速度是固定的,并且照相条件也是确定的。
因此,在恶劣的照相条件下,会出现曝光量不在曝光范围内的情况。在曝光不够的条件下,所印出的影像模糊并且反差低,粒度变差。另一方面,在曝光过度的条件下,在洗印操作中需要很多时间来对相纸进行曝光。
近来,由于廉价的照相机如胶卷单元要求改善其性能,因此考虑一些用于改变照相条件的机构。例如根据被摄物体的亮度来控制光圈的机构,以及用于根据物距来更换不同焦距的照相镜头的机构。由于复杂的或昂贵的机构不会应用在廉价的照相机如胶卷单元上,因此就将通过移动一块具有缩小光圈开口的光圈板来实现的曝光切换机构应用在胶卷单元上。
例如,如

图15A和15B所示,当快门叶片103设置在具有一对照相镜头100和101的镜头筒的尾端位置时,并且在照相镜头100和101之间插入或缩回具有一个缩小光圈开口的光圈板104,那么因为光圈开口安放在光轴上的不同位置上,会出现以下所述的问题。
如图15A和16A所示,当光圈板104处于缩回位置时,聚焦在照相胶卷105的边缘上的入射光的光通量就在快门叶片103中重叠。如图15B和16B所示,另一方面,当光圈板104处于插入位置时,每条光束都在快门叶片103处分离。
如图17所示,在胶卷单元上应用一种快门机构,当快门叶片被撞击并以顺时针转动方式运动时完成曝光。在照射在快门叶片上的五条入射光线光束中,在图17中以阴影线表示,左下方的光束被快门叶片切掉时的时间比右上方的要长。由左下方光束在照相胶卷上曝光要小于右上方的。因此,当由于插入了缩小光圈开口的缘故而导致光束在快门叶片被分离时,曝光不均匀性会更显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优选设置一个可沿光轴移动的快门叶片,并且当光圈板插入或缩回时移动该快门叶片。然而,移动快门叶片的位置很难,因为快门叶片必须保持胶卷腔室黑暗并且它是一种快门松开操作提供的部件。
如图18A和18B所示,在切换具有不同焦距的照相镜头中,因为光圈开口的最佳位置是不同的,因此,会出现上述同样的问题。当采用一个广角镜头106时,如图18A所示,聚焦在照相胶卷105的边缘上的光束在快门叶片103中重叠。另一方面,当采用远摄镜头107时,如图18B所示,光束在快门叶片103中被分离。因为上述同样的原因,会出现曝光不均匀性。
必须减少曝光不均匀性以设定出在广角镜头和远摄镜头状态之间相同的最佳位置,设计出照相镜头的能力和位置。这使得自由设计照相镜头很难。
对胶卷单元中所采用的照相镜头进行设计,使得球面像差校正得有些不够充分以保持外围区域和中心区域之间成像质量的平衡。然而,因为球面像差,当曝光开口插入在光轴上时物距是不同的,从而引起焦距的漂移。在那种情况中,很难通过插入缩小光圈开口来改善对任意距离处的光学性能。
另外,在胶卷单元中采用的照相镜头必须成本低,色差校正得不充分。因此,会出现只有具有大色差的光束才能通过缩小光圈开口的情况。在那种情况中,很难通过插入缩小光圈开口来改善光学性能。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光圈切换来减少曝光不均匀效果的胶卷单元。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切换光圈时也能够减少焦点漂移的胶卷单元。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胶卷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在照相胶卷上形成画面的照相镜头,以及设置在照相镜头的光轴上的用于控制被摄物体光线量的光圈切换器,该转换器可以在至少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在处于第一位置时产生照相镜头的光圈数f1,在处于第二位置时产生照相镜头的光圈数f2,其中f2>f1;该装配有镜头的胶卷单元满足下列条件
|log2(L/100)|<1.91<E≤2-0.91×|log2(L/100)|其中L(%)表示在所述光圈切换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画面的边缘部分中的亮度与所述画面中心部分的亮度的比值,E(EV)表示在所述画面的边缘部分中最大曝光量和最小曝光量的差值。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该胶卷单元包括一个具有两个镜头元件的照相镜头,以及在单元内部形成的曝光开口,和一个具有比光圈开口小的缩小光圈开口的光圈板。该光圈板可以移动到两块镜头元件之间的一个位置中。由于具有大色差的入射光线部分被光圈板切掉了,因此就改善了成像质量。
根据本发明,在当边缘亮度较大的时候甚至在曝光差值较大的时候曝光不均匀性也不会显著。因此,为了确定出减少曝光不均匀性的边缘亮度的许可范围,可以自由地设置照相镜头和快门叶片。这样就更容易设计照相镜头。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胶卷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在照相胶卷上形成画面的照相镜头,以及一个设置在照相镜头的光轴上用来控制被摄物体光线量的光圈切换器,该光圈切换器可以在至少一个第一位置和一个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在处于第一位置时产生照相镜头的光圈数f1,在处于第二位置时产生照相镜头的光圈数f2,其中f2>f1;该装配有镜头的照相胶卷单元满足下列条件δx·f1/F<0.06其中F(mm)代表照相镜头的旁轴焦距,δx(mm)代表在切换光圈切换器的情况下在MTF曲线中的顶点位置漂移,满足以下条件u=20×21.63/DL其中u(次数/mm)代表MTF曲线的空间频率,DL(mm)代表画面对角线长度的一半。
通过在MTF曲线的特定范围内确定出顶点位置的改变,就有可能减少聚焦距离的波动,并且能通过插入缩小光圈开口来改善对任意距离处的光学性能。
当结合附图来理解时,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将从下面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变得更加明显,这些附图只是以说明的方式给出,并不是为了对本发明作出限制。在这些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这几幅图中指代相同的或相应的部件,其中图1为装配有镜头的照相胶卷单元的透视图;图2为装配有镜头的照相胶卷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3为曝光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4为镜头筒的剖视图;图5A为曝光单元的示意图,其中缩小光圈开口插入在光轴上;图5B为类似于图5A的示意图,但是在该图中缩小光圈开口是缩回的;图6A为具有不同焦距的两个照相镜头的曝光单元透视图;图6B为具有不同焦距的两个照相镜头的曝光单元的示意图;图7中的曲线说明了相对于快门叶片的转动角度光强度的变化。
图8中的曲线说明了相对于边缘亮度和曝光差值的曝光不均匀的估算值;图9A的曲线说明了在F2=1.7×F1的情况中由光圈切换而导致的曝光范围的变化;图9B的曲线类似于图9A,条件是F2=3×F1;图10的示意图说明了入射光线的光路,其中入射光线的边缘部分被光圈板切掉;图11的曲线说明了照相镜头的横向像差;图12A的曲线说明了照相镜头的球面像差,在该图中缩小光圈开口从光轴上缩回;图12B的曲线说明了视野的曲率,其中缩小光圈开口从光轴上缩回;图13A和13B的曲线类似于图12A1和12B,但是其中缩小光圈开口插入在光轴上;图14的曲线说明了相对于物距模糊圆圈的直径;图15A的示意图说明了入射光线的光路,其中缩小光圈开口从光轴上缩回;图16A的示意图说明了照射在快门叶片处的入射光线光通量,其中缩小光圈开口从光轴上缩回;图15B和16B的示意图类似于图15A和16A,但是缩小光圈开口是插入在光轴上的;图17是快门叶片转动的示意图18A的示意图说明了入射光线的光路,其中广角镜头设在光轴上;图18B的示意图类似于图18A,但是设置了远摄镜头。
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图1为胶卷单元的透视图。该胶卷单元包括外壳10,该外壳具有多种照相机构和一个围绕着该外壳10卷绕的包装标签11。照相镜头12,取景器13,切换钮14设在外壳10的正面壁上。快门按钮15和相片计数器16设在顶面壁上上,并且卷片轮17的一部分嵌在外壳10的后壁中。
外壳10,如图2所示,包括基础部件20,曝光单元21,胶卷盒22,胶卷23,前盖24和后盖25。基础部件20包括一个曝光孔26,该曝光孔决定了在胶卷23上的画面区域,以及一个胶卷盒腔室27,该腔室包含有胶卷盒22,还有胶卷卷取腔室30,该腔室含有一卷照相胶卷23。
卷片轮17可转动地安装在胶卷盒腔室27的顶壁上,并且向下形成的轴接合在照相胶卷盒22中所包含的卷轴22a上。照相胶卷23的端部通过插设在卷轴22a上形成的狭缝(图中未示出)被固定。当卷片轮17逆时针转动时,卷轴22a也转动,因此照相胶卷23被卷进照相胶卷盒22中。
在前盖24中形成有开口以嵌入照相镜头12和取景器13等。前盖24和后盖25以不透光的方式盖住其内的胶卷单元10。在后盖25中有底盖31a口31b固定照相胶卷盒22的底部和用来以不透光的方式卷绕的照相胶卷23。底盖31a打开以将照相胶卷盒22拿出来。
切换钮14在前盖24中形成的开口32的内部。该开口32在水平方向上更长。切换钮14可以在被称作第一位置的左手位置和被称作第二位置的右手位置之间移动。由于具有在该图中没有示出的定位销的突起的啮合,该切换钮14被保持在第一或第二位置处。
如图3所示,曝光单元21具有切换钮14,曝光通道33,快门叶片34和快门盖35等。快门开口36在该曝光通道33的中央区域形成,并且还有快门杆37,快门驱动机构,反卷绕机构等,安装在曝光通道33的顶部。
快门叶片34包括关闭部分34a和安装部分34b,并且其围绕着在安装部分34b中形成的开口可转动地安装在曝光通道33的壁上。快门叶片34通过弹簧40的偏压作用而被固定在关闭位置上,其中关闭部分34a设置在光轴19上以阻挡光线。通过按下快门按钮15,快门驱动机构工作,并且快门杆37移动。由于安装部分34b的边缘受到快门杆37的撞击,因此快门叶片34克服弹簧40的偏压朝着打开位置转动。然后,快门开口36打开直到快门叶片34在弹簧40偏压的作用下回到关闭位置。快门叶片34的摆动时间设定在一个预定值上,例如1/60秒。
快门盖35安装在曝光通道33的前面以便盖住快门叶片34。快门盖35具有一个作为第一光圈开口的曝光开口42,并且同时形成镜头筒43,它被设置在曝光开口42的周围。
照相镜头12由第一镜头元件44和第二镜头元件45组成,并且在它们之间设有环形隔圈46。所有这些元件都在镜头筒43的内部。第一透镜元件44是一块凸面指向物体的凹凸透镜,第二透镜元件45是一块凸透镜。在镜头筒43前面有一个镜头止动件47。由于镜头止动件47压着第一镜头元件44的圆周区域,因此照相镜头12就被固定在快门盖35和镜头止动件47之间。
设置隔圈46是为了调节第一和第二透镜元件44和45之间的距离。可以采用象一种聚酯薄膜的片状元件或一种模制元件作为隔圈46,其中前者的优选厚度大于0.2mm,后者的优选厚度大于0.4mm。另外,通过在第一透镜元件44或第二透镜元件45的边缘上设置一个突起,该隔圈46可被省略。
切换钮14与一块光圈板51一起形成,在该板中形成一个小于曝光开口42的缩小光圈开口50作为一个第二光圈开口。在镜头筒43的侧面上形成一个槽43a,这样光圈板51就可以插入镜头筒中。并且在隔圈46的光圈板一侧形成一个凹槽46a,这样光圈板51就可以插入其中。如图4所示,通过把光圈板51插入在第一和第二透镜元件44和45之间而实现光圈切换。
如图5A所示,当切换钮14处于第一位置时,缩小光圈开口50位于光轴19上,并且照相镜头12的光圈数(f数)大约为18。然后,利用缩小光圈开口50减少曝光量,因此就有可能防止相片过度曝光。另一方面,如图5B所示,当切换钮14处于第二位置时,缩小光圈开口50从光轴19上缩回,光圈数大约为8。这样,曝光量与在缩小光圈的状态下相比增加了,因此就有可能防止相片曝光不足。
照相镜头12的构造满足下列条件|log2(L/100)|<1.9 (1)0<E≤2-0.91×|log2(L/100)| (2)其中L(%)表示在插入缩小光圈开口50时画面边缘部分亮度与画面中心部分亮度的比值,F(EV)表示在画面边缘部分最大曝光量和最小曝光量的差值。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插入和缩回光圈板51来改变光圈开口的位置。或者,如图6A和6B所示,本发明可应用于这种情况,即具有不同焦距的第一照相镜头53和第二照相镜头54安装在一块可移动的板55上,并且通过移动该板55来将任一个镜头设在光轴19上。由于照相镜头的焦距不同,光圈开口的理想位置也相互不同。另外,可以采用变焦镜头来改变焦距。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替换了数值。F指的是照相镜头12的旁轴焦距,f1是在缩小光圈开口50从光轴19上缩回时照相镜头12的光圈数,f2为在插入缩小光圈开口50时的光圈数。快门叶片34的直径为8.98mm,并且曝光区域的尺寸为22.5×32.07mm。
F=33.40(mm)f1=8.05f2=18.00L=57.90(%)在该情况中,条件(1)被满足了,因为|log2(L/100)|=0.78<1.9。
照相镜头12的参数如表1和2所示。在表1中,i为从物体侧开始按顺序指示的表面数,R(mm)曲率半径,D(mm)镜头元件的厚度或相邻镜头元件之间的空气间隔,N折射率,d色散角,r(mm)有效半径。
表1
用*标注的表面为非球面表面,该表面由下面的等式确定Z=ch2/[1+{1-(1+K)c2h2}]+Ah4+Bh6+Ch8+Dh10]]>其中,c为曲率半径的倒数(c=1/R),h为离光轴19的光路的高度,K,A,B,C和D为非球面系数。
表2 表3给出了曝光量,该曝光量表示为在照相胶卷中的每一照相区域中的外围区域相对于中心区域的曝光值(EV)。在每个区域中的曝光量表示为边缘亮度L和曝光时间的乘积。
曝光时间计算如下,假定快门叶片43(应为34,代理人注)以均匀的运动作移动。如图17所示,快门叶片43(应为34,代理人注)完全打开的角度定义为θ1。假设θ2为快门叶片43(应为34,代理人注)摆动使得中心光通量通过的角度。假设θ3为快门叶片43(应为34,代理人注)阻挡住中心光通量的角度。参照图7中所示的曲线,中心区域的曝光时间表示如下T0=2×{θ1-(θ2+θ3)/2}在外围区域中的曝光时间Ti以同样的方法来计算,并且该曝光时间与中心区域曝光时间的比值用Ti除以T0来计算。
然而,当快门叶片43(应为34,代理人注)的转动速度不均匀的时候,最好通过测量曝光区域中的密度来计算曝光差值。在这种情况中,最优选是给出密度范围,在该范围中特征曲线在整个照相胶卷23的曝光区域上近似于直线。而且考虑到照相胶卷23的停止位置的移动,必须测量向卷绕方向移动的区域的密度。
表3 根据表3,在右上区域中的曝光量在四个角中是最大的,并且曝光量最小的区域是左下区域。在该实施例中的曝光差值E计算如下。
E=-0.57-(-1.05)=0.48(EV)该E的数值满足条件(2)。
在用一些样品对曝光不均匀度进行评估的结果如表4所示。这个结果也表示在图8中,在该图中水平轴线表示边缘亮度L与中心亮度的比值的绝对值,它以曝光值EV表示,并且它意味着边缘亮度随着其数值的增加而减少。另一方面,垂直轴线表示以上述方法来计算的曝光差值E,并且它意味着曝光不均匀度随着该值的增加趋势变得更显著。在该图中,引用作“实施例”的图示数据是那些更换了数值的示例的数据。
表4 在该表中的“评估”列中,符号“○”意味着好,在该情况中曝光不均匀度不显著,符号“×”意味着不好,在该情况中曝光不均匀度显著,而“△”意味着在前面两种情况之间的中间程度。在图8中的虚线表示条件(1)和(2)的相等条件的情况。
在图8中,根据样品1和样品3的结果,发现当由边缘亮度L和曝光差值E所决定的图示点靠近虚线时,曝光不均匀度显著并且成像质量差。根据样品2的结果,发现当边缘亮度L小的时候,曝光差值E也需要变小,曝光不均匀度不显著。另一方面,根据样品4和样品5的结果,发现当边缘亮度增加的时候,曝光不均匀度会变得不显著。
图9至14显示出即使在光圈切换中焦距漂移也降低的实施例。胶卷单元的示意图与在图1和图2所示的一样,并且曝光单元的示意图与在图3到5中所示的一样。因此,与上述实施例的那些元件类似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在该实施例中,照相镜头12的结构满足下列条件
δx·f1/F<0.06(3)其中F(mm)代表照相镜头12的旁轴焦距,δx(mm)代表在切换光圈开口的情况下在MTF曲线中的顶点位置的变化,满足以下条件u=20×21.63/DL(4)其中u(次数/mm)代表MTF曲线的空间频率,DL(mm)代表在照相胶卷23中的成像区域对角线长度的一半。
照相镜头12的光圈数被限制以满足下列条件1.7×f1<F2<3×f1(5)其中f1代表在当缩小光圈开口50从光轴19上缩回的时候的光圈数,这在下面称作打开状态,并且f2为在插入缩小光圈开口50的时候的光圈数,在下面称作缩小光圈状态。
当f2的数值设定成条件(5)的下限的时候,通过曝光开口42的曝光量比通过缩小光圈开口50的曝光量差1.53EV。通常,照相胶卷有一个以曝光值EV表示的从-1.5到+3.5的范围。
图9A所示为在当f2的数值被设定在条件(5)的下限的时候,而且在缩小光圈的状态下曝光范围的变化。由于曝光范围之间重叠加宽了,所以就有可能避免由光圈切换导致的在照相中的失败。相反,由于正确的曝光范围变窄,所以即使改变曝光条件也很难正确地获得曝光量。因此,最好不要将f2的数值设定小于条件(5)的下限。
图9B所示为在当f2的数值被设定在条件(5)的上限的时候,而且在缩小光圈的状态下曝光范围的变化。由于曝光范围加宽了,所以就有可能考虑改变曝光条件。相反,由于正确的曝光范围之间重叠变窄,照相失败的可能性增加了。因此,最好不要将f2的数值设定大于条件(5)的上限。
根据本发明将在下面对该实施例的数值进行说明。照相镜头12的数据与在表1和表2中所示的一样。
F=33.40(mm)f1=8.05f2=18.00d=21.63(mm)δx1=0.17(mm)δx2=0.05(mm)δx=0.12(mm)其中F为照相镜头12的旁轴焦距,f1为在打开状态下照相镜头12的光圈数,f2为在缩小光圈状态下照相镜头12的光圈数,并且d为在135型照相胶卷的标准画面尺寸(24×36mm)中对角线长度的一半,δx1和δx2为在用单色光(波长587.56mm)照射该照相镜头12的时候顶点位置距MTF曲线中心的偏移,其中δx1为在打开状态下的数值,δx2为在缩小光圈状态下的数值。而δx为δx1和δx2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在这种情况中,满足条件(4),因为δx·f1/F≈0.029<0.06f1和f2的数值也满足条件(5)。
图10为聚焦在点P上的入射光的光路的示意图,其中距离光轴19的高度为0.35×d2,其中d2被定义为在135型照相胶卷(22.5×32.07mm)中的洗印区域的对角线长度。在打开状态下,在该图中从A到B范围中的入射光线达到点P。另一方面,在缩小光圈的状态中,入射光线的周边部分被缩小开口50挡住了,因此在该图中从C到D范围内的入射光线达到点P。
图11显示出如图10中所示的聚焦在点P上的入射光线的横向像差。采用g-线(波长435.84nm),d-线(波长587.56nm),c-线(波长656.3nm)作为入射光线。该曲线为像差曲线,在该曲线中沿照相胶卷23的画面区域的对角线方向的半径为-149.3mm。当插入缩小光圈开口50时,具有大色差的入射光被缩小光圈开口50切掉。因此,在第一透镜元件54(应为53,代理人注)和第二透镜元件55(应为54,代理人注)之间插入光圈板51就有可能改善成像质量。
图12A和12B分别显示出在打开状态下球面像差和照相镜头12的场曲,其中图12B中实线和虚线分别代表相对于径向成像表面和切向成像表面的像差。场曲表示为曲线的半径在照相胶卷23的曝光区域的对角线方向上为-149.3mm的时候与成像表面的像差。图13A和13B类似于图12A和12B,但是,是在缩小光圈的状态下。
图14显示出根据物距模糊圆圈的直径的变化。在满足条件(4)的时候,即使当孔径光圈切换的时候焦点的漂移也是减少的。因为模糊圆圈的直径的相反区域变窄,所以就有可能通过缩小光圈来改善成像质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省去了闪光装置。本发明也适用于具有闪光装置的胶卷单元。闪光装置使得能够在非常暗的照相条件下得到具有合适曝光的相片。
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135型照相胶卷。可选择的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IX-240型照相胶卷。
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相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下作各种改进。
权利要求
1.一种装配有镜头的胶卷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在照相胶卷上形成画面的照相镜头,和一个设置在所述照相镜头的光轴上用来控制被摄物体光线量的光圈切换器,所述光圈切换器可以至少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上切换,从而当处于第一位置时产生出所述照相镜头的光圈数f1,当处于第二位置时产生出所述照相镜头的光圈数f2,其中f2>f1;所述装配有镜头的胶卷单元满足下列条件|log2(L/100)|<1.90<E≤2-0.91×|log2(L/100)|其中L(%)表示在所述光圈切换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画面的边缘部分中的亮度与所述画面中心部分的亮度的比值,E(EV)表示在所述画面的所述边缘部分中最大曝光量和最小曝光量的差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有镜头的胶卷单元,还包括快门叶片,用来通过摆动在所述光轴上实现一种开启/关闭操作,以便使所述照相胶卷曝光;其中所述光圈切换器包括一个第一光圈开口,用于控制所述被摄物体光线以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产生出所述光圈数f1;以及一个第二光圈开口,用于控制所述被摄物体光线以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产生出所述光圈数f2,所述第二光圈开口设置得比所述第一光圈开口离所述快门叶片更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有镜头的胶卷单元,其中所述快门叶片设置在所述光圈切换器后面,并且所述第二光圈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圈开口前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有镜头的胶卷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光圈开口大于所述第二光圈开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有镜头的胶卷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光圈开口安装在所述光轴上;并且所述光圈切换器包括一块可移动的光圈板,该光圈板包括所述第二光圈开口,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远离所述光轴,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将所述第二光圈开口设置在所述光轴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有镜头的胶卷单元,其中所述照相镜头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镜头元件和一个第二镜头元件,并且所述光圈板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镜头元件之间的空间中可以移动地设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有镜头的胶卷单元,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照相镜头是彼此具有不同焦距的第一照相镜头和第二照相镜头;并且所述光圈切换器包括一块可移动板,该板包含所述第一和第二光圈开口,用于将所述第一和第二照相镜头分别保持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光圈开口的前面,用于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将所述第一光圈开口和所述第一照相镜头设置在所述光轴上,并且用于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将所述第二光圈开口和所述第二照相镜头设置在所述光轴上。
8.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有镜头的胶卷单元,其中所述板可在外部用手进行操作的。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有镜头的胶卷单元,还满足下列条件δx·f1/F<0.06其中F(mm)代表所述照相镜头的旁轴焦距,δx(mm)代表在切换所述光圈切换器的情况下在MTF曲线中的顶点位置漂移,满足以下条件u=20×21.63/DL其中u(次数mm)代表所述MTF曲线的空间频率,DL(mm)代表所述画面对角线长度的一半。
10.一种装配有镜头的胶卷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在照相胶卷上形成画面的照相镜头,和一个设置在所述照相镜头的光轴上的光圈切换器,用来控制被摄物体光线量,所述光圈切换器可以在至少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上进行切换,从而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产生出所述照相镜头的光圈数f1,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产生出所述照相镜头的光圈数f2,其中f2>f1;所述装配有镜头的胶卷单元满足下列条件δx·f1/F<0.06其中F(mm)代表所述照相镜头的旁轴焦距,δx(mm)代表在切换所述光圈切换器的情况下在MTF曲线中的顶点位置漂移,满足以下条件u=20×21.63/DL其中u(次数/mm)代表所述MTF曲线的空间频率,DL(mm)代表所述画面对角线长度的一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装配有镜头的胶卷单元,还满足下列条件1.7×f1<f2<3×f1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装配有镜头的胶卷单元,其中所述光圈切换器包括第一光圈开口,用于控制所述被摄物体光线以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产生出所述光圈数f1;以及第二光圈开口,用于控制所述被摄物体光线以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产生出所述光圈f2。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装配有镜头的胶卷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光圈开口安装在所述光轴上,并且大于所述第二光圈开口;并且所述光圈切换器包括一块可移动的光圈板,该光圈板包括所述第二光圈开口,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远离所述光轴,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将所述第二光圈开口设置在所述光轴上。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装配有镜头的胶卷单元,还满足下列条件|log2(L/100)|<1.90<E≤2-0.91×|log2(L/100)|其中L(%)表示在所述光圈切换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画面的边缘部分中的亮度与所述画面中心部分的亮度的比值,E(EV)表示在所述画面的所述边缘部分中最大曝光量和最小曝光量的差值。
全文摘要
在光轴上顺序设置了组成照相镜头的第一镜头元件和第二镜头元件以及光圈开口。一个光圈板具有缩小光圈开口。该光圈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以移动, 在第一位置处缩小光圈开口插入在第一和第二镜头元件之间的光轴上以产生出照相镜头的光圈数f1,在第二位置处缩小光圈开口从光轴上缩回以产生出光圈数f2。该照相镜头的结构满足下列条件:|log
文档编号G03B9/04GK1299074SQ00137159
公开日2001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26日
发明者小池和己, 增田武史, 三上勇志 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