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转光路的超高倍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4423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转光路的超高倍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转光路的超高倍显微镜。
90年代出现的超高倍显微镜,是由传统的光学显微镜作为一级放大机构,其上增加光学二级放大和电子三级放大构成的。其中的二级放大机构可采用投影镜头、连续变倍镜头、固定倍率放大镜头等多种不同方案;电子三级放大为负责光电转换的电视摄像机。现有技术中的二级放大机构和三级放大机构均设置在一个镜筒内,置于一级放大机构(传统显微镜)的上方,俗称“炮筒”。由于这种镜筒的体积较大,使整个设备的高度较大,而且成为一个异型物体,它安放时需要较高的空间,对使用者的操作有一定影响,看目镜时“炮筒”处于其额头前上方,也使人感到不便,同时对运输、使用和使用中的短距离移动均有一定妨碍。
本实用新型将提供一种新结构的超高倍显微镜,该方案应能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改变二级、三级放大机构的空间位置,减小整个显微镜的高度,并方便使用。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折转光路的超高倍显微镜,由传统的光学显微镜作为一级放大机构,其上增加光学二级放大机构和电子三级放大机构构成,其特征是在一级放大机构与二级放大机构之间,设置有反光镜或反光棱镜。其优化方案是反光镜或反光棱镜的设置角度与一级放大机构输出端的光轴成45°角。这里所说的“输出端”是指一级放大机构向二级放大机构的输出端,不包括通过目镜的输出。加设反光镜后,在倾斜或横放的镜筒上,可加设支撑或固定装置(可采用现有的一般机械固定装置)。
设置反光镜或反光棱镜以后,由于光路的转折,使二级和三级放大机构的位置由高耸在传统显微镜之上,改为倾斜位置或横放位置,减少了整个设备的高度,安放时所需要的空间大幅度减少,方便了使用者的操作,同时运输、保存和使用中的短距离移动均更加方便。
现结合附图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光路原理图;图2为实施例外型示意图。
实施例1,参照
图1折转光路的超高倍显微镜,由传统的光学显微镜作为一级放大机构1,其上增加光学二级放大机构2和电子三级放大机构3构成,其特征是在一级放大机构与二级放大机构之间,设置有反光棱镜4。反光棱镜的设置角度为与一级放大机构的输出端光轴成45°角。在横放的镜筒5上,加设有支撑装置(图中省略)。
实施例2,与上例基本相同,但折转光路采用平面反光镜。
实施例3,与上例基本相同,但反光镜与一级放大机构输出端光轴的夹角成30°角,镜筒向斜前上方伸出。
实施例4,与例1基本相同,但反光镜与镜筒设置在一个旋转轴上,该旋转轴的中心线与一级放大机构输出端的光轴重合。反光镜与镜筒可以围绕该轴转动。使用者可按需要将镜筒转到任意位置。旋转轴的设置采用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1.一种折转光路的超高倍显微镜,由传统的光学显微镜作为一级放大机构,其上增加光学二级放大机构和电子三级放大机构构成,其特征是在一级放大机构与二级放大机构之间,设置有反光镜或反光棱镜。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转光路的超高倍显微镜,其特征是反光镜或反光棱镜的设置角度与一级放大机构输出端的光轴成45°角。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转光路的超高倍显微镜,其特征是在倾斜或横放的镜筒上,设有支撑或固定装置。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转光路的超高倍显微镜,其特征是反光镜或反光棱镜与镜筒设置在一个旋转轴上,该旋转轴的中心线与一级放大机构输出端的光轴重合。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转光路的超高倍显微镜,其特征是反光镜或反光棱镜与镜筒设置在一个旋转轴上,该旋转轴的中心线与一级放大机构输出端的光轴重合。
专利摘要折转光路的超高倍显微镜,由光学显微镜作为一级放大机构,其上增加二级放大机构和电子三级放大机构构成,特征是在一级放大机构与二级放大机构之间设置有反光镜或反光棱镜。反光镜或反光棱镜与一级放大机构输出端光轴成45°角。在倾斜或横放的镜筒上可加设支撑或固定装置。由于光路的转折,使二级和三级放大机构的位置由高耸在传统显微镜之上,改为倾斜位置或横放位置,减少了整个设备的高度,方便了操作、运输和移动。
文档编号G02B21/36GK2432595SQ0022086
公开日2001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29日
发明者欧加士, 王宁虎 申请人:南京康是福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