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毛蚴显微观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4424阅读:1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血吸虫毛蚴显微观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吸虫病粪检装置,特别是一种血吸虫毛蚴显微观察装置。
血吸虫病流行于我国南方十二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洪水后有增加的趋势。防治血吸虫病国家标准(GB15976-1995)中明确指出,粪检是考核防治效果的重要方法。粪检时需要观察血吸虫毛蚴,毛蚴体形很小,只有110×35μm。现有的观察方法主要是人工观察,将粪检培养液标本置于烧瓶中,瓶后衬着黑纸板,观察者双眼平视烧瓶口,利用侧光光源观察瓶中游动的微小的毛蚴,年青人去做也十分困难费力,时间长了,易视觉疲劳,效率很低,且毛蚴少时不易发现。烧瓶中水虫与毛蚴差不多,还要将毛蚴与水虫进行鉴别,需要培养吸毛蚴的技术能手,用吸管将毛蚴一一吸出,放在显微镜下耐心寻找、鉴别。
目前有一种体视显微镜,其结构如


图1所示,由目镜1、镜体2、托圈3、托圈座8、物镜4、标本台5、底座6、支杆7、紧固螺钉9、物镜调节旋钮10组成,镜体2呈纵向状被托圈3托住,只能上下调节物镜4与标本的距离,检查者必须站着、头低着从上往下观察烧瓶口中毛蚴,由于视场小于瓶口、景深明显不足的缘故,因而清晰度差,观察十分吃力;工作时需要不断上下调节物镜旋钮和前后移动烧瓶,增加了难度;每检查一个烧瓶均需要搬动一次烧瓶和重新安装显微镜架一次,操作烦琐,费工费时,因此该体视镜未能被血防检验人员接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血吸虫毛蚴人工观察困难的问题,对现有体视显微镜的结构加以改进,提供一种能对烧瓶中的标本进行显微观察的血吸虫毛蚴显微观察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血吸虫毛蚴显微观察装置,其组成包括目镜、镜体、托圈、托圈座、物镜、标本台、底座、支杆、紧固螺钉、物镜调节旋钮,以及盛放标本的烧瓶,其特征是具有一个固定在支杆上的支撑横杆,托圈座固定在该支撑横杆上,镜体呈横向状被托圈托住,还具有一个与物镜螺纹连接的遮光筒。
本实用新型将体视显微镜镜体由纵向改为横向,物镜前端又增加了遮光筒,装有标本的烧瓶置于物镜前,检查者可以坐着通过显微镜横向观察烧瓶中毛蚴,通过物镜调节旋钮可使镜体前后移动,且可使用连续变倍放大观察毛蚴,放大倍数10-80倍,能够清楚观察毛蚴,并与其它水虫加以区别,视场大,景深足够,观察方便、省力,视力不易疲劳,操作过程大大简化,提高检验效率。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图2为本实用新型显微镜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标本的烧瓶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血吸虫毛蚴显微观察装置的组成包括目镜1、镜体2、托圈3、托圈座8、物镜4、标本台5、底座6、支杆7、紧固螺钉9、物镜调节旋钮10,以及盛放标本的烧瓶(参见图3),其特征是具有一个固定在支杆7上的支撑横杆11,托圈座8固定在该支撑横杆11上,镜体呈横向状被托圈3托住,还具有一个与物镜4螺纹连接的遮光筒13。图中12为横杆紧固螺钉。
实施例中,装标本的烧瓶可以是一般的圆口烧瓶,但圆口烧瓶两侧弧形处不清楚,只有中间一部分清楚,使观察受到限制。为了增大可观察部分,并且观察得更清楚,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特征是,如图3所示,盛放标本用以观察的烧瓶的瓶口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改装均方便,拆去支撑横杆和遮光筒,就可以恢复到原样,供做其它显微观察用。
权利要求1.血吸虫毛蚴显微观察装置,其组成包括目镜、镜体、托圈、托圈座、物镜、标本台、底座、支杆、紧固螺钉、物镜调节旋钮,以及盛放标本的烧瓶,其特征是具有一个固定在支杆上的支撑横杆,托圈座固定在该支撑横杆上,镜体呈横向状被托圈托住,还具有一个与物镜螺纹连接的遮光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吸虫毛蚴显微观察装置,其特征是盛放标本用以观察的烧瓶的瓶口为长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吸虫毛蚴显微观察装置,其特征是盛放标本用以观察的烧瓶的瓶口为正方形。
专利摘要血吸虫毛蚴显微观察装置的组成包括目镜、镜体、托圈、托圈座、物镜、标本台、底座、支杆、紧固螺钉、物镜调节旋钮,以及标本烧瓶,具有一个固定在支杆上的支撑横杆,托圈座固定在该支撑横杆上,镜体呈横向状被托圈托住,还具有一个与物镜螺纹连接的遮光筒。将体视显微镜镜体由纵向改为横向,检查者可以坐着通过显微镜横向观察烧瓶中毛蚴,视场大,景深足够,观察清楚、方便、省力,视力不易疲劳,操作简单,提高检验效率。
文档编号G02B21/00GK2432586SQ0022096
公开日2001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7日
发明者徐国余 申请人:徐国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