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反射型显示器的辉度增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0658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反射型显示器的辉度增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反射型显示器的辉度增强结构。该结构不仅能减少全内反 射,还能进一步增强显示器的在轴亮度。
背景技术
缺少令人满意的亮度常常是电泳显示器所关心的问题。因为显示器通常具有高折 射率的部件,所以电泳显示器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全内反射。由于该部件的折射率(例如 约1.5)高于包围显示面板的空气(其折射率约为1)的折射率,所以来自显示面板的一些 散射光会通过全内反射反射回该显示器。该全内反射现象会导致散射光的约30-50%的损 失,从而引起显示器亮度降低。作为电泳显示器本质的一部分的兰伯特反射(Lambertian reflectance)对于某 些显示应用而言有益。这是因为它允许在所有角度下以几乎相同亮度观看显示面板。然而, 兰伯特反射不是对所有显示应用都重要。例如,对于电子阅读器,观看者会倾向于在某个角 度内观看该电子阅读显示器,通常为垂直于该显示器的入射角。换言之,电子阅读器的离轴 亮度没有在轴亮度重要。因此,在此类情况下,以离轴亮度换来改善的在轴亮度可能是有利 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辉度增强结构,该辉度增强结构包括沟槽和柱体,其 中这些沟槽具有三角形截面和顶角,这些沟槽和柱体在一个方向上顺序交替且是连续形 式。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些沟槽的表面未被涂覆。在一个实施 例中,这些沟槽的顶角基本相等。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些顶角在约5°到约50°的范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些顶角在约20°到约40°的范围内。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些沟槽中的 空间用空气或低折射率材料填充。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结构由具有约1. 4到约1. 7的折射 率的材料形成。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结构具有比辉度增强结构的顶面与空气之间的边界处 的临界角小的角β,该角β是在(i)连接第一沟槽的顶点与相邻沟槽的底部边缘的直线 与(ii)该柱体的顶面的垂直轴的交点处形成的角,其中相邻沟槽的底部边缘最接近第一 沟槽。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反射型显示器组件,该显示器组件包括(a)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单元和在该显示器的观看侧上的顶衬底层; 以及(b)在该显示器的观看侧的显示面板顶部的辉度增强结构,该辉度增强结构包括 沟槽和柱体,其中这些沟槽具有三角形截面和顶角,这些沟槽和柱体在一个方向上顺序交 替且是连续形式。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沟槽的顶角基本相等。在一个实施例
4中,柱体具有与所述顶衬底层光接触的顶面。在一个实施例中,顶衬底层具有在约Iym到 约175 μ m的范围内的厚度。在一个实施例中,顶衬底层具有在约Ιμπι到约25 μ m的范围 内的厚度。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些顶角在约5°到约50°的范围内。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些 顶角在约20°到约40°的范围内。在一个实施例中,沟槽的表面未被涂覆。在一个实施例 中,这些沟槽中的空间被空气或低折射率材料填充。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辉度增强结构包括 比辉度增强结构的顶面与空气之间的边界处的临界角小的角β,该角β是在(i)连接第一 沟槽的顶点与相邻沟槽的底部边缘的直线与(ii)该柱体的顶面的垂直轴的交点处形成的 角,其中相邻沟槽的底部边缘最接近第一沟槽。在一个实施例中,柱体的顶面宽度与辉度增 强结构和显示流体顶部之间的距离之比至少约为2。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显示器组件进一步 包括公共电极层和背板。该辉度增强结构通过减少全内反射来提高整体反射率。因此,提高了显示器的亮 度。而且,离轴亮度被部分反射到在轴角,从而提供在+20°观看角内的甚至更显著的增强。此外,通过成本高效的卷对卷(roll-to-roll)制造工艺可制造该结构。附图简述

图1描绘显示器的横截面图。图2a是本发明的辉度增强结构的横截面图。图2b是该辉度增强结构的三维图。图3描述显示器的观看侧上的辉度增强结构的横截面图。图4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显示器和在该显示器的观看侧上的 辉度增强结构。图5a_5c示出辉度增强结构的尺寸。图6示出具有在观看表面上的辉度增强结构的显示器的观看。图7a_7g示出如何制造辉度增强结构的示例。图8a和8b示出该辉度增强结构的模拟数据。发明详细描述I.定义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技术术语“全内反射”指的是当光线以比相对于该表面的垂直 轴的临界角(在以下定义)大的角度入射在介质边界上时出现的光学现象。这仅在光从较 高折射率的介质传输到较低折射率的介质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一般而言,当光线穿过不同折射率的材料之间的边界时,光将在该边界表面处被 部分折射且部分反射。然而,如果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则光将停止穿过该边界,而被完全反 射回。该临界角基于斯涅耳定律来计算C = SirT1(I^Ail),其中nl和n2是两种不同介 质的折射率,且nl是较高的折射率,而n2是较低的折射率。本申请中的术语“基本等于”或“基本相同”旨在表示参数(例如角度或距离)的 变化在制造公差的范围之内这一事实,除非另有说明。II.显示器图Ia示出显示器(100)。该显示器包括显示单元(101)的阵列,这些显示单元用 显示流体(102)填充,并被夹在两个电极层(104和105)之间。每个显示单元被间壁(103)包围。对于电泳显示器而言,显示单元用包括散布在溶剂中的带电荷颜料粒子的电泳流 体填充。显示流体可以是包括一种或两种类型的粒子的系统。在仅包括一种粒子的系统中,带电荷颜料粒子散布在对比色的溶剂中。取决于两 个电极层的电势差,带电荷粒子将被提取到电极层(104或105)之一,从而使显示器在观看 侧显示粒子的色彩或溶剂的色彩。在包括携带相反电荷且具有两种对比色的粒子的系统中,这些粒子可基于它们携 带的电荷和两个电极层的电势差移动至一个电极层或另一电极层,从而使显示器在观看侧 显示两种对比色。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粒子可散布在清澈的溶剂中。显示单元也可用液晶组合物填充。此外,应理解本发明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反射 型显示器。对于分段显示器,两个电极层(104和105)分别为一个公共电极(例如ΙΤ0)和一 个图案化的分段电极层。对于有源矩阵显示器而言,这两个电极层(104和105)分别是一个 公共电极和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阵列。对于无源矩阵显示器而言,两个电极层(104和105) 是两个线型电极层。图案化的分段电极层(在分段显示器中)或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在 有源矩阵显示器中)在显示器中可通称为“背面电极”,该“背面电极”与公共电极一起驱动 该显不器。这些电极层通常在衬底层(106)(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上形成。该衬 底层也可以是玻璃层。对于美国专利No. 6,930,818中公开的基于微杯的显示器而言,经填充的显示单 元用聚合密封层密封,该专利的内容通过引用整体结合于此。取决于所使用材料的透明度 和应用,可从密封层侧或与密封层相反的一侧观看这样的显示器。III.辉度增强结构图2a是本发明的辉度增强结构(200)的横截面图。图2b是该辉度增强结构(200) 的三维图。在该结构上有多个柱体(202)和沟槽(203)。沟槽具有三角形横截面(201)、顶角α和顶点Α。沟槽的表面(204)光学平坦且 优选未被涂覆。然而,表面(204)用金属层涂覆也是可能的。在本申请的背景下,术语“沟 槽”或“多个沟槽”指的是其表面未被涂覆或被涂覆的沟槽或多个沟槽。在本发明的一个实 施例中,沟槽或多个沟槽的表面优选未被涂覆。在一个实施例中,沟槽的横截面的大小、形状以及构造在整个结构中基本相同。更 具体地,所有沟槽的顶角基本相等。所有沟槽的高度(“h”)基本相等。所有沟槽的间距 (“P”)也基本相等。术语“间距”被定义为一个沟槽的三角形横截面的底边(b)的一个端 点(El)与下一沟槽的相应点(ΕΓ )之间的距离。换言之,术语“间距”是底边(b)的宽度 与两个沟槽之间的柱体的顶面的宽度之和。这些柱体具有梯形形状的横截面(当两个相邻沟槽的顶点A连接时)。柱体(202) 具有顶面(205)。沟槽(203)和柱体(202)从一个方向顺序交替且是连续形式。该辉度增强结构的厚度(“t”)可以在约ΙΟμπι到约200μπι的范围内。该辉度增强结构由具有约1. 4到约1. 7的折射率的材料形成。该辉度增强结构是 透明的。
这样的辉度增强结构的制造在以下章节中进行说明。IV.具有该辉度增强结构的显示器图3描述在显示器的观看侧上的辉度增强结构的横截面图。如图所示,图2a(或 2b)的辉度增强结构已经被旋转180°,且柱体(202)的顶面(205)现在与该显示器的顶衬 底层(106T)光学接触,这意味着在顶面205与衬底层106T之间没有空气间隙。这可通过 诸如Norland 光学粘接剂的粘接材料来实现。沟槽(203)内的空间通常用空气填充。该空间处于真空状态也是可能的。或者, 沟槽(203)中的空间可用低折射率材料填充,其折射率低于形成辉度增强结构的材料的折射率。顶衬底层(106T)的厚度通常在约1 μ m到约175 μ m之间,更优选在约1 μ m到约 50μπι之间。为实现该辉度增强结构的效果,顶衬底层优选尽可能薄(例如约Iym到约 25 μ m)。在显示单元层在衬底层上形成期间,优选衬底层被粘接至基层以获得机械强度,且 显示单元在衬底层一侧上形成。在显示单元形成之后去除基层,且向衬底层叠加辉度增强 结构(任选地通过粘接层)以完成该组件。图4示出该组件的实施例,该组件包括具有显示单元(404)的显示器和在该显示 器的观看侧上的辉度增强结构(401)。在该实施例中,柱体(403)的顶面宽度(Cl1)与辉度 增强结构(401)和显示流体顶部(402)之间的距离(d2)之比至少约为2。注意,该距离d2 可包括电极层(405)、衬底层(406)以及可选的粘接层(407)。V.辉度增强结构的尺寸图5a_5c示出本发明的辉度增强结构的尺寸,且示出了该辉度增强结构会如何增 强亮度。在图5a中,示出了该设计旨在确保入射角θ工小于辉度增强结构(500)的顶面
(507)与空气之间的边界处的临界角未示出)。在该情况下,基于辉度增强结构的材料的折射率为1. 5,以及包围辉度增强结构的 顶面的空气的折射率为1,该临界角C1约为42°。如图5a所示,从显示流体中的粒子散射并透过显示器的顶面(506)的光(502)在 沟槽(501)的斜面(503)处被反射,并到达辉度增强结构(500)的顶面(507)。为使辉度增 强结构的顶面处的入射角(Q1)小于42°,沟槽(501)的顶角α优选在约5到约50°的 范围内,更优选在约20到约40°的范围内。因此,入射角θ Jf小于角γ,这将减少顶面 处的全内反射的机会,并提高整体光效率。角Y是光(502)与显示器的表面(506)的垂直 轴(标记为Y)的交角。来自光源的入射光穿过辉度增强结构,并入射到显示器上,然后以散射分布被反 射。图5a中的散射光502是这样的反射光的典型示例。图5b表明沟槽(501)的斜面(503)将通过全内反射来反射入射光。该设计旨在 确保入射到沟槽(501)的斜面(503)的光将被反射而不透射沟槽内的空间。可基于辉度增 强结构的材料的折射率和沟槽(501)空间内填充物的折射率来计算该斜面(503)与沟槽内 的空间之间的边界处的临界角C2 (未示出)。如果该沟槽未被填充(折射率约为1)且用于 辉度增强结构的材料的折射率约为1.5,则临界角C2会是约42°。当来自表面(507)的光
(508)的入射角θ2大于42°时,入射到斜面(503)的光将向边界506全内反射,这在本情
7况下是合乎需要的,因为否则光将透射通过沟槽中的空间。通过在沟槽的表面上涂敷金属层,可实现反射性的斜面。然而,在本发明的一个实 施例中,沟槽的表面优选未被涂覆。图5c示出需要考虑的另一设计参数,角β。角β是两条线的交角,这两条线之一 是连接第一沟槽的顶点(A)与相邻沟槽的底部边缘(B)的直线,而另一直线是显示器的表 面(506)的垂直轴(标记为Y)。相邻沟槽的底部边缘(B)最接近第一沟槽。还应注意,在具有在顶观看侧上的辉度增强结构的显示器中,该显示器的表面与 辉度增强结构的柱体的顶面光学接触。因此,该显示器的表面的垂直轴Y也是该辉度增强 结构的柱体的顶面的垂直轴。如图5c所示,角β优选小于或等于辉度增强结构(500)的顶面(507)与空气之 间的边界处的临界角C1 (未示出)。因此,这将确保从显示器的顶面(506)散射的具有大于 临界角C1的角的任何光将入射斜面(503)。然而,为降低光源依赖性,β可大于Q。因为入射斜面的光将如上所述地被反射,所以离轴光可向在轴方向移动。换言之, 通过减少全内反射同时利用离轴光,具有本发明的辉度增强结构的显示器将在在轴角度处 更亮。然而,该辉度增强结构也对光源的方向敏感。来自较大入射角的光越多,增强性能 越糟糕。此外,当所有光源处于与法线成0°的入射角时,辉度增强性能最大。虽然在多数情况下显示器的光源方向无法控制,但一般来自上方(诸如来自天花 板)的任何光源将会提供所需辉度条件。此外,通过以垂直方向设置该结构,可使对本发明的辉度增强结构的光源角度的 依赖性最小。图6是示出该特征的简化示图。如图6所示,辉度增强结构(600)的柱体(602)和沟槽(601)被保持成垂直于面 向显示器的观看者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可在对光源的角度依赖较少的情况下实现改进 的辉度增强效果。换言之,当入射光在Y-Z平面中时,增强效果将不取决于入射光相对于Z轴的角 度。然而,当入射光在X-Z平面中时,增强效果将不取决于入射光相对于Z轴的角度。这是 本发明的辉度增强结构(其中柱体和沟槽在一个方向上为连续形式)的唯一特征,且满足 多数阅读条件。辉度增强结构(600)在显示器的观看侧上。VI.辉度增强结构的制造该辉度增强结构可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制造。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辉度增强结构可独立地制造,然后被层叠在显示器的观看侧 上。例如,如图7a所示,该辉度增强结构可通过压印法来制造。压印工艺在比涂敷在衬底 层(701)上的可压印组合物(70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的温度下进行。压印通常通过辊、 板或带形状的模具来完成。可压印组合物可包括热塑材料、热固材料或其前体。更具体地, 该可压印组合物可包括多功能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多功能乙烯醚、多功能环氧化物 或其低聚物或多聚物。该类材料的玻璃化温度(或Tg)通常在约_70°C到约150°C的范围 内,优选在从约-20°C到约50°C的范围内。压印工艺通常在高于Tg的温度下进行。加热模 具或对其按压该模具的加热外壳衬底可用于控制压印温度和压力。该模具通常由诸如镍的金属形成。可压印组合物的硬化可通过冷却、溶剂蒸发、通过辐照、热或水分的交联来完成。模具优选通过金刚石车削技术来制造。通常该模具是通过金刚石车削技术在称 为辊的圆柱形坯料上制成的。该辊的表面通常具有硬铜,不过也可使用其他材料。该模具 (辊)上的图案是预期的辉度增强结构的反向图案(opposite)。换言之,该辊将呈现与该辉 度增强结构的沟槽相对应的尖锐凸起图案。该辊上的图案以连续方式在该辊的周围形成。 在优选实施例中,辊的表面上的凹痕通过称为螺纹切削的技术来制造。在螺纹切削中,在该 辊上切割单个连续的凹痕,同时金刚石刀具沿横跨切割辊的方向移动。如果要制造的模具 具有恒定间距,则在模具制造期间,该辊将以恒定速率移动。典型的金刚石切割机将提供对 刀具穿入辊的深度、刀具与辊所成的水平和垂直角以及刀具的横越速度的独立控制。如图7a所示,该模具创建沟槽(703),且在可压印组合物硬化期间或之后被释放。 可压印组合物的硬化可通过冷却、溶剂蒸发、通过辐照、热或水分的交联来完成。用于形成辉度增强结构的材料的折射率优选大于约1. 4,更优选在约1. 5与约1. 7 之间。可使用该辉度增强结构或进一步涂覆有金属层的该辉度增强结构。如图7b所示,金属层(707)然后可被沉积在沟槽(703)的表面(706)上。适用于 该步骤的金属可包括但不限于铝、铜、锌、锡、钼、镍、铬、银、金、铁、铟、铊、钛、钽、钨、铑、钯、 钼以及钴。通常优选使用铝。该金属材料必须是反射性的,而且它可使用诸如溅射、蒸发、 辊转移涂敷、化学镀等被沉积在沟槽的表面(706)上。为便于仅在预期表面(即沟槽的表面706)上形成金属层,可在金属沉积之前在不 要沉积金属层的表面上涂敷可剥离掩模层。如图7c所示,可剥离掩模层(704)被涂敷到沟 槽开口之间的表面(705)上。该可剥离掩模层未被涂敷到沟槽的表面(706)上。可剥离掩模层的涂敷可通过印刷技术来完成,该印刷技术诸如胶版印刷、平版胶 印、电子照相印刷、光刻印刷、石版印刷、照相凹版印刷、热印刷、喷墨印刷或丝网印刷。在这 种情况下,印刷墨水与平坦表面705接触,因此不需要附加的图案化。该涂敷还可通过涉及使用释放层的转移涂敷技术来完成。可剥离掩模层的厚度优 选为约0. 01到约20微米范围内,更优选为约1到约10微米。为易于剥离,该层优选由可水解材料或水可分散材料形成。也可使用有机材料。例 如,该可剥离掩模层可由可重新分散的粒子材料形成。可重新分散的粒子材料的优点在于, 所涂敷层可容易地被去除而无需使用溶解性增强剂。术语“可重新分散粒子”派生自以下 观测粒子在材料中大量存在将不降低干燥涂层的剥离能力,反之它们的存在实际提高了 涂层的剥离速度。该可重新分散粒子由通过阴离子、阳离子或非离子官能进行表面处理成亲水的粒 子组成。它们的大小为微米量级,优选在约0. 1到约15 μ 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约0. 3到约 8 μ m的范围内。在这些大小范围内的粒子已被发现在厚度< 15 μ m的涂层上创建适当的表 面粗糙度。该可重新分散粒子的表面积可在约50到约500m2/g的范围内,优选在约200到 约400m2/g的范围内。该可重新分散粒子的内部也可被改性成具有在约0. 3到约3. 0ml/g 的范围内、优选在约0. 7到约2. 0ml/g的范围内的孔隙体积。可买到的可重新分散粒子可包括但不限于微粉化的二氧化硅粒子,诸如可从美国 马里兰州哥伦比亚市的Grace Davison公司买到的Sylojet系列或Syloid系列。
诸如LUDOX AM的无孔纳米大小的水可重新分散胶体二氧化硅粒子也可与微米大 小的粒子一起使用,以增强涂层的表面硬度和剥离速率。通过表面处理后具有足够亲水性的其他有机和无机粒子也是适用的。表面改性可 通过无机和有机表面改性来实现。表面处理提供粒子在水中的可分配性和在涂层中的重新 润湿性。在图7d中,金属层(707)被示为沉积在包括沟槽表面(706)和沟槽之间的表面 (705)的整个表面上。合适的金属材料是如上所述的那些材料。金属材料必须是反射性的, 而且可通过上述各种技术来沉积。图7e示出在可剥离掩模层(704)去除之后其上涂敷有金属层707的该结构。取 决于用于可剥离掩模层的材料,该步骤可利用诸如水、MEK、丙酮、乙醇或异丙醇等水性或非 水性溶剂来进行。该可剥离掩模层也可利用喷嘴通过诸如刷洗的机械手段、或利用粘接层 将其剥离来去除。在去除可剥离掩模层(704)时,沉积在可剥离掩模层上的金属层(707) 也被去除,从而仅在沟槽的表面(706)上留下金属层(707)。图7f和7g描述用于沉积金属层的替代工艺。在图7f中,金属层(707)首先被沉 积在包括沟槽表面(706)和沟槽之间的表面(705)的整个表面上。图7g示出沉积有金属层 (707)的沟槽膜与涂敷有粘接层(716)的膜(717)层叠。当沟槽膜与涂敷了粘接层(716) 的膜(717)层离(分离)时,在表面顶部(705)的金属层(707)可被方便地剥离。在涂敷 有粘接层的膜上的粘接层(716)的厚度优选在约1到约50 μ 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约2到 约10 μ m的范围内。如上所述,包括沟槽的辉度增强结构(未涂敷或涂敷有金属层)然后被层叠在显 示单元层上。图8a和8b是示出显示器的强度是如何在水平方向上(图8a)和垂直方向上(图 8b)被增强的模拟数据。实线是无辉度增强结构的显示器的亮度,虚线是具有辉度增强结构 的显示器的亮度。虽然已经参照示例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理解的是,可作出 多种改变且可以替换等价物,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真实精神和范围。此外,可作出许多修改, 以使特定情况、材料、组合物、工艺、工艺步骤或多个步骤适应本发明的目的、精神和范围。 所有此类修改旨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10
权利要求
一种辉度增强结构,包括沟槽和柱体,其中所述沟槽具有三角形横截面和顶角,所述沟槽和柱体在一个方向上顺序交替且是连续形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的表面未被涂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的顶角基本相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角在约5°到约50°的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角在约20°到约40°的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内的空间用空气或低折射率材料 填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由具有约1.4到约1. 7的折射率的 材料形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比在所述辉度增强结构的顶面与空气 之间的边界处的临界角小的角β,其中该角β是⑴连接第一沟槽的顶点与相邻沟槽的底 部边缘的直线与(ii)所述柱体的顶面的垂直轴在交点处形成的角,其中所述相邻沟槽的 所述底部边缘最接近所述第一沟槽。
9.一种反射型显示组件,包括(a)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单元和在显示器的观看侧上的顶衬底层;以及(b)在所述显示器的观看侧上的所述显示面板顶部的辉度增强结构,所述辉度增强结 构包括沟槽和柱体,其中所述沟槽具有三角形横截面和顶角,且所述沟槽和柱体在一个方 向上顺序交替且是连续形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的顶角基本相等。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具有与所述顶衬底层光学接 触的顶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衬底层具有在约1μ m到约 175 μ m的范围内的厚度。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衬底层具有在约1μ m到约 25 μ m的范围内的厚度。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角在约5°到约50°的范围内。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角在约20°到约40°的范围内。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的表面未被涂覆。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内的空间用空气或低折射率 材料填充。
18.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辉度增强结构包括比在所述辉度 增强结构的顶面与空气之间的边界处的临界角小的角β,其中该角β是(i)连接第一沟 槽的顶点与相邻沟槽的底部边缘的直线与(ii)所述柱体的顶面的垂直轴在交点处形成的 角,其中所述相邻沟槽的所述底边缘最接近所述第一沟槽。
19.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的顶面的宽度与所述辉度增 强结构和所述显示流体顶部之间的距离之比至少约为2。
2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公共电极层和背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反射型显示器的辉度增强结构。该辉度增强结构包括沟槽和柱体,其中所述沟槽具有三角形横截面和顶角,且所述沟槽和柱体在一个方向上顺序交替且是连续形式。该辉度增强结构不仅能减少全内反射,而且尤其能增强显示器的在轴亮度。
文档编号G02B27/00GK101971073SQ200980108896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11日
发明者林怡璋 申请人:矽峰成像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