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5866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 公开的技术涉及能够搭载于数码静物摄影机、数码摄像机及带摄像头的 携带式电话等摄像装置的透镜镜筒。
背景技术
数码静物摄影机等摄像装置例如具备照相机主体、支承于照相机主体的透镜镜 筒。作为透镜镜筒,已知有所谓的沉筒式(沈胴式)透镜镜筒。沉筒式透镜镜筒收纳包括 连续变焦距透镜的光学系统,且以相对于照相机主体能够沿光轴方向送出的方式配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3-315660号公报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透镜镜筒具有保持透镜的保持框和支承保持框使其能 够移动的凸轮环。凸轮环3具有三根凸轮槽,保持框具有插入各凸轮槽的三根凸轮销。若 保持框相对于凸轮环旋转,则凸轮销被凸轮槽引导。其结果是,根据凸轮槽的形状保持框相 对于凸轮环旋转并同时沿光轴方向移动。在凸轮销在凸轮槽内移动时,凸轮销与凸轮槽滑动。若考虑到透镜镜筒的平滑的 动作,优选在凸轮销与凸轮槽之间产生的滑动阻力小。另一方面,对透镜镜筒施加大的外力时,凸轮销可能会破损,因此,也存在考虑到 破损而将凸轮销的尺寸增大的情况。然而,若增大凸轮销的尺寸,则凸轮销与凸轮槽的接触面积增加,在凸轮销与凸轮 槽之间产生的滑动阻力变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强度并同时实现平滑的动作的透镜镜筒。本发明所公开的透镜镜筒具备第一支承框和第二支承框,该第一支承框具有凸轮 槽。第二支承框具有环状的主体部和从主体部沿半径方向突出并插入凸轮槽的凸轮从动 件。凸轮从动件具有第一凸轮部、第二凸轮部及连接部。第一凸轮部配置为能够与凸轮槽 滑动。第二凸轮部在沿着主体部的外周面的方向与第一凸轮部并列配置,且配置为能够与 凸轮槽滑动。连接部连接第一凸轮部及第二凸轮部,且与凸轮槽隔开空间配置。在该透镜镜筒中,若第二支承框相对于第一支承框旋转,则凸轮从动件沿凸轮槽 移动。其结果是,第二支承框根据凸轮槽的形状相对于第一支承框移动。由于连接部与凸 轮槽隔开空间配置,因此,当凸轮从动件在凸轮槽内移动时,第一凸轮部及第二凸轮部与凸 轮槽滑动,但连接部不与凸轮槽滑动。因此,能够减小接触面积,能够降低在凸轮从动件与 凸轮槽之间产生的滑动阻力。另外,第一凸轮部及第二凸轮部通过连接部连接,因此,能够确保凸轮从动件整体 的强度。发明效果如上所述,该透镜镜筒能够确保强度并同时实现平滑的动作。并且,搭载了该透镜镜筒的摄像装置能够确保强度并同时实现平滑的动作。


图1是数码 相机的立体图。图2是透镜镜筒的立体图。图3是透镜镜筒的分解立体图。图4㈧是驱动框的俯视图(从图3的箭头B所示的方向观察到的图),⑶是驱 动框的侧视图。图5㈧是驱动框的立体图,⑶是凸轮从动件的放大图(图5(A)的部分S的放 大图)。图6㈧是凸轮从动件的俯视图,⑶是凸轮从动件的VIB向视图,(C)是凸轮从动 件的VIC向视图,(D)是凸轮从动件的VID-VID剖视图。图7是表示凸轮槽及凸轮从动件的关系的图。图8 (A)是凸轮从动件的侧视图,(B)是凸轮从动件的VIIIB-VIIIB剖视图,(C)是 凸轮从动件的VIIIC-VIIIC剖视图。图9 (A)是比较例的凸轮从动件,(B)是凸轮从动件的立体图(第二实施方式), (C)是凸轮从动件的侧视图(第四实施方式)。图10㈧是比较例的凸轮从动件,⑶是凸轮从动件的立体图(第三实施方式), (C)是凸轮从动件的剖视图(第四实施方式)。图11㈧是凸轮从动件的立体图(第四实施方式),(B)是凸轮从动件的侧视图 (第四实施方式)。符号说明1透镜镜筒2数码相机(摄像装置的一例)10固定框(第一支承框的一例)12凸轮槽(凸轮槽的一例)12a第一引导面(第一引导面的一例)12b第二引导面(第二引导面的一例)12c 底面13直进槽20驱动框(第二支承框的一例)22凸轮从动件(凸轮从动件的一例)24驱动框主体(主体部的一例)26a第一基底部(第一基底部的一例,基底部的一例)26b第一中间部(第一中间部的一例,中间部的一例)26c第一倾斜面(第一倾斜面的一例,倾斜面的一例)27a第二基底部(第二基底部的一例,基底部的一例)27b第二中间部(第二中间部的一例,中间部的一例)27c第二倾斜面(第二倾斜面的一例,倾斜面的一例)
28a第一接触部(第一接触部的一例,滑动部的一例)28b第一根部(第一根部的一例,台阶部的一例)29a第二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的一例,滑动部的一例)29b第二根部(第二根部的一例,台阶部的一例)30直进框40第一透镜组单元50第二透镜组单元60 基体112、212、312凸轮槽(凸轮引导槽的一例)122、222、322凸轮从动件(凸轮部件的一例)Gl、Gla第一空间(第一空间的一例)G2、G2a第二空间(第二空间的一例)G1UG12第一间隙(第一间隙的一例)G21、G22第二间隙(第二间隙的一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1 数码相机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数码相机2(摄像装置的一例)上搭载有透镜镜筒1。透镜镜筒1 在其内部具备连续变焦距透镜或聚焦透镜等各种透镜、将入射光转换为电信号而输出的摄 像元件等。此外,数码相机2是数码静物摄影机,是摄像装置的一例。作为摄像装置,除数 码静物摄影机以外,还考虑有例如数码摄像机及带摄像头的携带式电话等光学设备如图2及图3所示,透镜镜筒1具有光学系统(未图示)、摄像元件(未图示)、 电动机单元70、固定框10 (第一支承框的一例)、驱动框20 (第二支承框的一例)、直进框 30 (参照图3)、第一透镜组单元40、第二透镜组单元50 (参照图3)及基体60。光学系统具 有连续变焦距透镜或聚焦透镜等各种透镜。光学系统具有由上述透镜定义的光轴L。此外,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光轴L平行的方向称为光轴方向。 如图2及图3所示,固定框10、驱动框20、直进框30、第一透镜组单元40及第二透 镜组单元50相互配置在同轴上。在固定框10的附近配置有电动机单元70的齿轮11。例 如通过电动机单元70的电动机来驱动齿轮11旋转。通过使齿轮11沿箭头C所示的方向 旋转,由此驱动框20和第一透镜组单元40向箭头B所示的方向移动。通过使齿轮11沿箭 头D所示的方向旋转,由此驱动框20和第一透镜组单元40向箭头A所示的方向移动。图2 所示的透镜镜筒1的状态是驱动框20和第一透镜组单元40被收纳于固定框10内的状态 (以下,称为沉筒状态)。通过使齿轮11旋转,能够将驱动框20和第一透镜组单元40从固 定框10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送出。另外,在第一透镜组单元40配置有板状的透镜盖41。 透镜盖41能够打开或封闭第一透镜组单元40的开口部42。 如图3所示,固定框10具有三根凸轮槽12及三根直进槽13,凸轮槽12及直进槽 13形成在固定框10的内周面。凸轮槽12具有倾斜部12i及水平部12h。倾斜部12i相对 于光轴方向倾斜,用于送出驱动框20。水平部12h与圆周方向平行,用于摄影时。直进槽13与光轴方向大致平行地配置。固定框10与基体60—起固定于数码相机2的机壳(未图 示)。此外,优选在固定框10上具备多个凸轮槽12。如图2及图3所示,驱动框20配置在固定框10的内部,配置为能够相对于固定框 10沿圆周方向旋转且沿光轴方向移动。具体地说,如图3、图4(A)及图4(B)所示,驱动框 2 0具有环状的驱动框主体24 (主体部的一例)、三根凸轮从动件22 (凸轮从动件的一例)、 三根引导槽23及齿条21。如图4 (A)、图4 (B)、图5㈧及图5⑶所示,三根凸轮从动件22从驱动框主体24 向半径方向外侧(以下,半径方向是指驱动框主体24的半径方向)突出。各凸轮从动件22 分别插入三个凸轮槽12。当凸轮从动件22在凸轮槽12内移动时,驱动框20相对于固定框 10旋转并同时沿光轴方向移动,或者驱动框20相对于固定框10不沿光轴方向移动但旋转。 驱动框20配置为能够在收纳位置和摄影位置之间移动。收纳位置与图2所示的沉筒状态 对应,摄影位置与摄影时的状态对应。在收纳位置时驱动框20收纳于固定框10内。在摄 影位置时驱动框20的一部分从固定框10沿光轴方向突出(例如,参照图1)。如图3所示,三根引导槽23形成在驱动框主体24的内周面。如图4㈧及图4(B) 所示,齿条21配置在驱动框主体24的外周面。在驱动框20安装于固定框10的状态下,齿 条21与齿轮11啮合。由此,通过使齿轮11沿箭头C或D所示的方向旋转,能够使驱动框 20沿箭头E或F所示的方向(参照图3)旋转。直进框30配置在驱动框20的内部,配置为能够与驱动框20 —体地沿光轴方向移 动且能够相对于驱动框20旋转。当驱动框20沿箭头A或B所示的方向(参照图2)移动 时,直进框30与驱动框20 —体地移动。如图3所示,直进框30具有多个长孔31及多个直 进突起32。长孔31与光轴方向大致平行配置,从直进框30的外周面贯通至内周面。直进 突起32形成在直进框30的外周面,插入固定框10的直进槽13且能够移动。由于直进突 起32插入直进槽13,因此,直进框30相对于固定框10不旋转地沿光轴方向移动。第一透镜组单元40配置在直进框30的内部,支承光学系统所包括的物镜等第一 透镜组(未图示)。第一透镜组单元40具有透镜盖41及三根凸轮销43。透镜盖41配置 为能够打开或封闭开口部42。凸轮销43配置在外周面,通过长孔31插入引导槽23且能够 移动。因此,通过使驱动框20沿箭头E或F所示的方向旋转,从而使第一透镜组单元40相 对于固定框10不旋转地沿光轴方向移动。第二透镜组单元50支承快门单元或第二透镜组(未图示)等。基体60固定于数 码相机2的机壳(未图示)。在基体60设有聚焦透镜或摄像元件等。此外,箭头A所示的方向及箭头B所示的方向是与透镜镜筒1的光轴L大致平行 的方向。另外,箭头E所示的方向及箭头F所示的方向是以透镜镜筒1的光轴L为中心的 圆周方向。(2 透镜镜筒的动作)以下,对透镜镜筒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2所示的沉筒状态是具有透镜镜头1的数码静物摄影机的电源断开的状态。在 图2所示的沉筒状态下,透镜镜筒1中,驱动框20、直进框30、第一透镜组单元40及第二透 镜组单元50收纳于固定框10内。并且,透镜盖41关闭。若从该状态接通数码静物摄影机的电源,则电动机单元70的电动机被通电而开始驱动。如图2所示,当电动机开始驱动时,与电动机的输出轴直接或间接啮合的齿轮11 沿箭头C所示的方向旋转。由于齿轮11与齿条21啮合,因此,当齿轮11沿箭头C所示的 方向旋转时,驱动框20沿箭头E所示的方向(参照图3)旋转。若驱动框20旋转,则凸轮 从动件22在凸轮槽12的内部(更详细而言,凸轮槽12的倾斜部12i (后述 )的内部)与 凸轮槽12滑动并同时移动。其结果是,驱动框20相对于固定框10向箭头A所示的方向移 动。即,驱动框20从图2所示的沉筒状态相对于固定框10沿箭头E所示的方向旋转,同时 相对于固定框10向箭头A所示的方向移动。若驱动框20进一步旋转,则凸轮从动件22在 凸轮槽12的水平部12h(后述)内与凸轮槽12滑动并同时移动。此时,驱动框20相对于 固定框10沿光轴方向不移动但旋转。直进框30与驱动框20 —体地配置为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因此,当驱动框20相 对于固定框10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移动时,直进框30与驱动框20 —起相对于固定框10 向箭头A所示的方向移动。由于直进突起32插入直进槽13,因此,虽然驱动框20相对于固 定框10旋转并同时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移动,但直进框30相对于固定框10不旋转但向箭 头A所示的方向移动。进而,由于第一透镜组单元40相对于固定框10的旋转被直进框30限制,因此,当 驱动框20沿箭头E所示的方向旋转时,第一透镜组单元40的凸轮销43在引导槽23的内 部移动。其结果是,根据引导槽23的形状第一透镜组单元40相对于驱动框20向箭头A所 示的方向移动。通过以上的动作,能够使驱动框20、直进框30及第一透镜组单元40相对于固定 框10向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突出的位置移动。从固定框10送出驱动框20及第一透镜组 单元40的状态为摄影待机状态。在摄影待机状态下,当使用者操作搭载于数码静物摄影机 的变焦开关3(参照图1)时,驱动框20被电动机单元70的电动机驱动而旋转。这样进行 变焦操作。(3:凸轮从动件的结构)如上所述,凸轮从动件22在固定框10的凸轮槽12内与凸轮槽12滑动并同时移 动。此时,虽然在凸轮从动件22与凸轮槽12之间产生滑动阻力,但由于凸轮从动件22的 形状与通常不同,因此,能够在该透镜镜头1中降低滑动阻力。在此,对凸轮从动件22的形 状进行详细地说明。如图5 (A)、图5 (B)及图6 (A)所示,凸轮从动件22与驱动框主体24 —体成形,整 体沿圆周方向细长延伸。凸轮从动件22具有大致圆形的第一凸轮部22a、大致圆形的第二 凸轮部22b及连接部22c。第二凸轮部22b在沿驱动框主体24的外周面的方向与第一凸轮 部22a并列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凸轮部22b沿驱动框主体24的圆周方向与第一凸 轮部22a并列配置。(3. 1 第一凸轮部)第一凸轮部22a插入凸轮槽12,配置为能够与凸轮槽12滑动。具体而言,如图 6(B)所示,第一凸轮部22a具有第一接触部28a(第一接触部的一例,滑动部的一例)及第 一根部28b(第一根部的一例,台阶部的一例)。从驱动框主体24的半径方向观察时,第一 凸轮部22a为大致圆形。此外,第一凸轮部22a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以外的其它形状。第一接触部28a配置为能够与凸轮槽12滑动。第一接触部28a从第一根部28b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与凸轮槽12接触。第一接触部28a具有锥形形状的第一滑动面28c。 第一滑动面28c与凸轮槽12接触。第一根部28b配置在第一接触部28a与驱动框主体24之间,与凸轮槽12隔开间 隙配置。即,第一根部28b与凸轮槽12不接触。例如,在凸轮从动件22配置在凸轮槽12 的水平部12h内的情况下,第一根部28b与凸轮槽12隔开第一间隙Gll及G12配置。
第一根部28b具有从驱动框主体24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第一基底部26a(第 一基底部的一例,基底部的一例)和连接第一基底部26a和第一接触部28a的第一中间部 26b (第一中间部的一例,中间部的一例)。第一根部28b形成为随着接近驱动框主体24 而逐渐远离凸轮槽12。具体而言,第一基底部26a具有相对于半径方向倾斜的第一倾斜面 26c (第一倾斜面的一例,倾斜面的一例)。由于第一倾斜面26c相对于半径方向倾斜,因此, 第一基底部26a的尺寸在驱动框20的半径方向上变化。更详细而言,第一基底部26a的直 径(第一基底部的外形尺寸的一例,基底部的外形尺寸的一例)随着朝向半径方向外侧逐 渐变小。换言之,第一基底部26a的直径随着接近驱动框主体24逐渐变大。在本实施方式 中,第一基底部26a不是完全的锥形形状,除第一倾斜面26c以外,还包括相对于半径方向 不倾斜的面。第一倾斜面26c相对于半径方向的倾斜角与第一引导面12a相对于半径方向 的倾斜角相同,还与第二引导面12b相对于半径方向的倾斜角相同。相对于此,第一中间部26b的直径(第一中间部的外形尺寸的一例,中间部的外形 尺寸的一例)在驱动框20的半径方向上不变化,在驱动框20的半径方向上固定。因此,通 过第一基底部26a及第一中间部26b在第一接触部28a与驱动框主体24之间形成收缩的 台阶。(3. 2 第二凸轮部)第二凸轮部22b插入凸轮槽12,配置为能够与凸轮槽12滑动。具体而言,如图 6(C)所示,第二凸轮部22b具有第二接触部29a(第二接触部的一例,滑动部的一例)及第 二根部29b(第二根部的一例,台阶部的一例)。从驱动框主体24的半径方向观察时,第二 凸轮部22b呈大致圆形。此外,第二凸轮部22b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以外的其它形状。第二接触部29a配置为能够与凸轮槽12滑动。第二接触部29a从第二根部29b 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与凸轮槽12接触。第二接触部29a具有锥形形状的第二滑动面29c。 第二滑动面29c与凸轮槽12接触。第二根部29b配置在第二接触部29a与驱动框主体24之间,与凸轮槽12隔开间 隙配置。即,与第一根部28b同样,第二根部29b与凸轮槽12不接触。例如,在凸轮从动件 22配置在凸轮槽12的水平部12h内的情况下,第二根部29b与凸轮槽12隔开第二间隙G21 及G22配置。第二根部29b具有从驱动框主体24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第二基底部27a(第 二基底部的一例,基底部的一例)和连接第二基底部27a与第二接触部29a的第二中间部 27b (第二中间部的一例,中间部的一例)。第二根部29b形成为随着接近驱动框主体24 而逐渐远离凸轮槽12。具体而言,第二基底部27a具有相对于半径方向倾斜的第二倾斜面 27c(第二倾斜面的一例,倾斜面的一例)。由于第二倾斜面27c相对于半径方向倾斜,因此, 第二基底部27c的尺寸在驱动框20的半径方向上变化。更详细而言,第二基底部27a的直 径(第二基底部的外形尺寸的一例,基底部的外形尺寸的一例)随着朝向半径方向外侧逐渐变小。换言之,第二基底部27a的直径随着接近驱动框主体24逐渐变大。在本实施方式 中,第二基底部27a不是完全的锥形形状,除第二倾斜面27c以外,还包括相对于半径方向 不倾斜的面。第二倾斜面27c相对于半径方向的倾斜角与第一引导面12a相对于半径方向 的倾斜角相同,还与第二引导面12b相对于半径方向的倾斜角相同。相对于此,第二中间部27b的直径(第二中间部的外形尺寸的一例,中间部的外形 尺寸的一例)在驱动框20的半径方向上不变化,在驱动框20的半径方向上固定。因此,通 过第二基底部27a及第二中间部27b在第二接触部29a与驱动框主体24之间形成收缩的 台阶。(3. 3 连接部) 如图6(D)所示,连接部22c插入凸轮槽12,从驱动框主体24向半径方向外侧突 出。如图6(A)及图8(A)所示,连接部22c从第一凸轮部22a沿圆周方向延伸至第二凸轮 部22b,在圆周方向上连结第一凸轮部22a及第二凸轮部22b。更详细而言,连接部22c连 结第一接触部28a及第二接触部29a,还连接第一根部28b及第二根部29b。(3. 4 凸轮从动件与凸轮槽的关系)在此,进一步详细说明凸轮从动件22与凸轮槽12的关系。如图6(B)、图6(C)及 图7所示,凸轮槽12具有第一引导面12a、第二引导面12b及底面12c。第一引导面12a及 第二引导面12b相对于半径方向倾斜。第一引导面12a配置为能够与第一凸轮部22a及第 二凸轮部22b滑动,第二引导面12b配置为能够与第一凸轮部22a及第二凸轮部22b滑动。 第一接触部28a的第一滑动面28c的倾斜角与第一引导面12a及第二引导面12b的倾斜角 大致相同,第二接触部29a的第二滑动面29c的倾斜角与第一引导面12a及第二引导面12b 的倾斜角大致相同。在此,倾斜角以驱动框20的半径方向为基准。另一方面,如图6(D)及图7所示,连接部22c与凸轮槽12隔开空间配置。具体而 言,当凸轮从动件22配置在凸轮槽12的水平部12h内时,连接部22c与第一引导面12a隔 开第一空间Gl (第一空间的一例)配置,连接部22c与第二引导面12b隔开第二空间G2 (第 二空间的一例)配置。另外,当凸轮从动件22配置在凸轮槽12的倾斜部12i内时,连接部 22c与第一引导面12a隔开第一空间Gla(第一空间的一例)配置,连接部22c与第二引导 面12b隔开第二空间G2a(第二空间的一例)配置。即,虽然第一凸轮部22a及第二凸轮部 22b与凸轮槽12接触,但连接部22c与凸轮槽12不接触。另外,如图6(A)所示,连接部22c的宽度T(光轴方向的尺寸)比第一接触部28a 的直径Dl及第二接触部29a的直径D2小。也可以说通过第一凸轮部22a、第二凸轮部22b 及连接部22c形成第一凹部22d及第二凹部22e。当凸轮从动件22配置在凸轮槽12的水 平部12h内时,如图6(D)所示,通过第一凹部22d和凸轮槽12形成第一空间G1,通过第二 凹部22e和凸轮槽12形成第二空间G2。由于凸轮从动件22具有上述那样的结构,因此,如图7所示,当凸轮从动件22配 置在凸轮槽12的水平部12h内时,第一凸轮部22a在圆圈标记G及H附近与凸轮槽12接 触,第二凸轮部22b在圆圈标记I及J附近与凸轮槽12接触。即,当凸轮从动件22配置在 凸轮槽12的水平部12h内时,凸轮从动件22在四处与凸轮槽12接触,凸轮从动件22与凸 轮槽12的接触面积与凸轮从动件22的尺寸相比被控制得较小。另一方面,当凸轮从动件22配置在凸轮槽12的倾斜部12i内时,第一凸轮部22a在圆圈标记K附近与凸轮槽12接触,第二凸轮部22b在圆圈标记P附近与凸轮槽12接触。 艮口,当凸轮从动件22配置在凸轮槽12的倾斜部12i内时,凸轮从动件22在两处与凸轮槽 12接触。(4:透镜镜筒的特征)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该透镜镜筒1中,由于连接部22c与凸轮槽12隔开空 间 (第一空隙Gl及第二空间G2)配置,因此,当凸轮从动件22在凸轮槽12内移动时,第一凸 轮部22a及第二凸轮部22b与凸轮槽12滑动,但连接部22c不与凸轮槽12滑动。因此,与 凸轮从动件22整体与凸轮槽12滑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接触面积,能够降低凸轮从动件 22的滑动阻力。另外,由于第一凸轮部22a及第二凸轮部22b通过连接部22c连接,因此,能够确 保凸轮从动件22整体的强度。因此,该透镜镜筒能够确保强度并同时降低滑动阻力。另外,由于第一根部28b与凸轮槽12隔开第一间隙Gll配置,因此,第一接触部 28a与凸轮槽12滑动,但第一根部28b不与凸轮槽12滑动。进而,由于第二根部29b与凸 轮槽12隔开第二间隙G12配置,因此,第二接触部29a与凸轮槽12滑动,但第二根部29b 不与凸轮槽12滑动。因此,该透镜镜头1能够进一步减小凸轮从动件22与凸轮槽12的接 触面积,能够进一步降低滑动阻力。进而,由于将凸轮从动件22与凸轮槽12接触的范围限定在第一接触部28a及第 二接触部29a,因此,仅需要针对第一接触部28a及第二接触部29a来严格管理凸轮从动件 22的尺寸精度即可。因此,在用于制造驱动框20的模具中,必须以高尺寸精度进行加工的 部位减少,从而能够削减模具的加工时间或加工成本。即,能够降低透镜镜筒1的制造成 本。[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凸轮从动件22具有第一凸轮部22a、第二凸轮部22b及连接部 22c,但图9(A) 图9(C)所示的凸轮从动件也能够降低滑动阻力。如图9(B)及图9(C)所示,驱动框120具有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驱动框主体24、凸 轮从动件122。凸轮从动件122 (凸轮部件的一例)为金属制,埋入例如驱动框主体24中。 凸轮从动件122具有埋入部122a、垫片122b、滑动部122c及台阶部122d。埋入部122a埋 入驱动框主体24中。滑动部122c及台阶部122d插入凸轮槽112 (凸轮引导槽的一例)。 滑动部122c配置为能够与凸轮槽112滑动。台阶部122d与凸轮槽112隔开间隙G3配置。具体而言,台阶部122d具有从驱动框主体24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基底部122e 和在半径方向上连接基底部122e和滑动部122c的中间部122f。基底部122e具有相对于半 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122g。在凸轮槽112与倾斜面122g之间形成有间隙G3。基底部122e 的直径(基底部的外形尺寸的一例)随着接近驱动框主体24而逐渐变大。中间部122f的 直径(中间部的外形尺寸的一例)在半径方向上大致固定。如上所述,与图9(A)所示的比较例的凸轮从动件不同,台阶部122d不与凸轮槽 112滑动。这样的凸轮从动件122也能够降低滑动阻力。(第三实施方式)
并且,图10⑶及图10(C)所示的凸轮从动件222也能够降低滑动阻力。如图10(B)及图10(C)所示,驱动框220具有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驱动框主体24、 凸轮从动件222。凸轮从动件222 (凸轮部件的一例)具有基座部222a、滑动部222b及台 阶部222c。凸轮从动件222与树脂制的驱动框主体24—体形成。凸轮从动件222插入凸 轮槽212 (凸轮引导槽的一例)。滑动部222b配置为能够与凸轮槽212滑动。台阶部222c 与凸轮槽112隔开间隙G4配置。具体而言,台阶部222c具有从驱动框主体24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基底部222e、 在半径方向上连接基底部222e和滑动部222b的中间部222f。基底部222e具有相对于半 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222g。在凸轮槽212与倾斜面222g之间形成有间隙G4。基底部222e 的直径(基底部的外形尺寸的一例)随着接近驱动框主体24而逐渐变大。中间部222f的 直径(中间部的外形尺寸的一例)在半径方向上大致固定。如上所述,与图10(A)所示的比较例的凸轮从动件不同,台阶部222c不与凸轮槽 212滑动。这种凸轮从动件222也能够降低滑动阻力。(第四实施方式)并且,图11⑶及图Il(C)所示的凸轮从动件322也能够降低滑动阻力。如图Il(B)及图Il(C)所示,驱动框320具有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驱动框主体24、 凸轮从动件322。凸轮从动件322 (凸轮部件的一例)与上述凸轮从动件不同,不具有锥形 形状。具体而言,凸轮从动件322具有圆柱状的滑动部322a及圆柱状的台阶部322b,且插 入凸轮槽312。滑动部322a配置为能够与凸轮槽312 (凸轮引导槽的一例)滑动。由于台 阶部322b的直径比滑动部322a的直径小,因此,台阶部322b与凸轮槽312隔开间隙G5配 置。因此,台阶部322b不与凸轮槽312滑动。这样的凸轮从动件322也能够降低滑动阻力。工业实用性本发明对于搭载 于数码静物摄影机、摄像机、银盐相机、带摄像头的携带式电话终 端等摄像装置的透镜镜筒有用。
权利要求
一种透镜镜筒,其具备第一支承框,其具有凸轮槽;第二支承框,其具有环状的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沿所述主体部的半径方向突出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凸轮槽滑动的凸轮从动件,所述凸轮从动件具有第一凸轮部、第二凸轮部及连接部,所述第一凸轮部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凸轮槽滑动,所述第二凸轮部在沿着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凸轮部并列配置,且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凸轮槽滑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凸轮部及所述第二凸轮部,且与所述凸轮槽隔开空间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所述凸轮槽具有第一引导面,所述第一凸轮部及所述第二凸轮部滑动配置成能够相对 于所述第一引导面滑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引导面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所述凸轮槽具有第二引导面,所述第二引导面与所述第一引导面相对配置,所述第一 凸轮部及所述第二凸轮部滑动配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引导面滑动,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引导面之间形成有第二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第一凸轮部具有与所述凸轮槽接触的第一接触部, 所述第二凸轮部具有与所述凸轮槽接触的第二接触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所述第一凸轮部具有第一根部,其配置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且所述 凸轮槽与所述第一根部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凸轮部具有第二根部,其配置在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且所述 凸轮槽与所述第二根部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所述第一根部具有第一基底部和第一中间部,所述第一基底部从所述主体部沿所述半 径方向突出,所述第一中间部在所述半径方向连接所述第一基底部和所述第一接触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所述第一基底部具有第一倾斜面,其与所述凸轮槽隔开所述第一间隙配置,且相对于 所述半径方向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所述第一基底部的外形尺寸随着接近所述主体部而逐渐变大。
9.根据权利要求6 8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第一中间部的外形尺寸在所述半径方向大致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5 9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所述第二根部具有第二基底部和第二中间部,所述第二基底部从所述主体部沿所述半 径方向突出,所述第二中间部在所述半径方向连接所述第二基底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所述第二基底部具有第二倾斜面,其与所述凸轮槽隔开所述第二间隙配置,且相对于所述半径方向倾斜。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所述第二基底部的外形尺寸随着接近所述主体部而逐渐变大。
13.根据权利要求10 12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第二中间部的外形尺寸在所述半径方向大致固定。
14.根据权利要求5 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根部及所述第二根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 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第一凸轮部从所述主体部的半径方向观察时呈大致圆形, 所述第二凸轮部从所述主体部的半径方向观察时呈大致圆形。
16.一种摄像装置,其具备权利要求1 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镜筒。
17.—种透镜镜筒,其具备 第一支承框,其具有凸轮引导槽;第二支承框,其具有环状的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沿所述主体部的半径方向突出并能 够相对于所述凸轮引导槽滑动的凸轮部件,所述凸轮部件具有台阶部和滑动部,所述台阶部从所述主体部沿所述半径方向突出且 与所述凸轮引导槽隔开间隙配置,所述滑动部从所述台阶部沿所述半径方向突出且配置为 能够相对于所述凸轮引导槽滑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所述台阶部具有基底部和中间部,所述基底部从所述主体部沿所述半径方向突出,所 述中间部在所述半径方向连接所述基底部和所述滑动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所述基底部具有倾斜面,其与所述凸轮引导槽隔开所述间隙配置,且相对于所述半径 方向倾斜。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所述基底部的外形尺寸随着接近所述主体部而逐渐变大。
21.根据权利要求18 20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中间部的外形尺寸在所述半径方向大致固定。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强度并同时实现平滑的动作的透镜镜筒。透镜镜筒(1)具备固定框(10)和驱动框(20),固定框(10)具有凸轮槽(12)。驱动框(20)具有环状的驱动框主体(24)和从驱动框(24)沿半径方向突出并插入凸轮槽(12)的凸轮从动件(22)。凸轮从动件(22)具有第一凸轮部(22a)、第二凸轮部(22b)及连接部(22c)。第一凸轮部(22a)配置为能够与凸轮槽(12)滑动。第二凸轮部(22b)配置为能够与凸轮槽(12)滑动。连接部(22c)连接第一凸轮部(22a)及第二凸轮部(22b),且与凸轮槽(12)隔开空间配置。
文档编号G02B7/04GK101968564SQ201010233730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7日
发明者宇野哲哉, 小西章雄, 平林晃一郎, 科野文男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