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遮光件的光纤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1075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遮光件的光纤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适配器,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具有遮光件的光纤适配器。
背景技术
由于光纤具有高频宽、低损耗的优点,近年来已广泛作为讯号的传输媒介。为使讯号能传送至更远的距离,高功率的雷射二极管便孕育而生,因而使得耦合至光纤的能量大为增加。然而,上述高强度的红外光束由光纤的一端射出时,人眼无法判断光束的存在与否,如果操作者的眼睛不慎直接暴露在光束下,常会造成视力永久性的伤害。如图I所示,传统的光纤适配器(fiber adapter) 100具有本体110,本体110设有被多个侧壁160所环绕的容室120,可分别与对接的光纤连接器(fiber connector) 190连接。侧壁160上开设有缺口 130,通过缺口 130可与对接的连接器190上的突起192卡接, 具有对位的功能。此外,两个相对侧壁160的外侧设有凹部140,其上可装设卡接弹片(图未示),用以帮助适配器100组装使用时的定位。当光纤连接器190插入适配器100的容室120时,经由连接器190的尾纤(pigtail) 194而从套管(ferrule) 196端面射出的高功率光束,会穿过适配器100另一端的容室120,如果无遮蔽物的阻隔,将有可能直接照射在眼睛上,造成视力的受损。通常,未插上连接器190的容室120会以塞子180塞住,以防止灰尘的污染并遮蔽光束,当要插上连接器190时,再将塞子180取下。然而,上述塞子180容易遗失掉落,且在取下的过程中,人眼也有可能暴露在连接器190所传导的光束下。如图2所示,一种传统的具有遮光效果的光纤适配器200,容室120的开口端设置遮盖250,其一侧枢接于本体110,利用扭力弹簧260的弹力使遮盖250遮住容室120的开口端,以防止光束的射出。如果要将光纤连接器190插入容室120内,须先将遮盖250掀起,才能将连接器190插入。上述具有遮盖250的适配器200,须对其本体110进行加工,才能使遮盖250枢接于本体上。因此,适配器200的制作较为复杂,成本也相对较为高昂。如图3所示,一种传统的使用于光纤适配器100的防护装置300,在该防护装置的中空的罩体310的开口端设置遮盖350,遮盖350的一侧枢接于罩体310,利用扭力弹簧360的弹力使遮盖350遮住罩体310的开口端。中空的罩体310可套在适配器100的本体110上,以盖住缺口 130以及容室120的开口,防止光束的射出并避免灰尘的污染。然而,如果只要求具有遮光的功能,上述防护装置300也显得结构复杂,制造成本也相对高昂。另外,日本专利公开第2008225133号揭露了利用遮光片来遮蔽由光纤适配器的容室内所射出的光束,其中遮光片利用一个支轴枢接在光纤适配器的本体内部,并使用叶状弹片来迫使遮光件关闭容室的开口,而弹片则是夹置在支轴上。在使用上述的光纤适配器时,不须先将遮光片取下,直接将光纤连接器推向遮光片即可插入容室。然而,上述遮光片需要利用额外的叶状弹片才能将开口关闭。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遮光件的光纤适配器,可遮蔽由容室所射出的光束,从而避免光束伤及眼睛。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光纤适配器包括本体、两个内壳体、盖板以及弹性遮光件。本体具有轴向的容室,该轴向的容室由第一壁、第二壁、第三壁与第四壁所界定形成,其中第一壁与第三壁相对,并与第二壁及第四壁相连。本体的容室的两轴向端分别具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在第一壁上设有接取开口。内壳体可以由接取开口置入容室内。盖板覆盖在第一壁上的接取开口,遮光件则包括固定部、至少一个第一卡钩、遮光部以及连接部。固定部设置在容室内,并位于盖板上。第一卡钩设置在固定部上,用以使固定部固定在盖板上。遮光部设置在容室内,用以遮断由容室内所射出光束的传播路径。而连接部则与固定部及遮光部相连接。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下文将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的说明中,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符号表示,于此预先述明。

图I为传统的光纤适配器与光纤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为传统的具有遮光效果的光纤适配器的立体图。图3为传统的使用于光纤适配器的防护装置的立体图。图4为本发明的光纤适配器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发明的光纤适配器的遮光件的立体图。图6为本发明的光纤适配器的辅助弹片的立体图。图7为本发明的光纤适配器的盖板的立体图。图8显示本发明的遮光件及辅助弹片装设在盖板上的立体图。图9为本发明的光纤适配器的立体图。图10至图11显示将光纤连接器插入本发明的光纤适配器。附图标记说明100光纤适配器 110本体120 容室130 缺口140凹部160侧壁170凹槽I8O塞子190光纤连接器192突起194尾纤196套管200光纤适配器250遮盖260扭力弹簧 400光纤适配器410本体411顶壁412底壁413右壁414左壁420容室422 开口424 开口426突出部 432突耳434突耳450接取开口
460内壳体462凸缘464固定夹466中空柱体470遮光件472遮光部474固定部476卡钩478 连接部479 缺口480辅助弹片482支持部484固定部486卡钩490盖板492突出部 492a水平部492b垂直部494突出部494a水平部494b垂直部498表面500光纤连接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具有遮光件的光纤适配器400包括有以塑料模造形成的本体410、一对内壳体460、具有弹性的遮光件470、辅助弹片480以及塑料盖板490。本体410包括顶壁411、底壁412、右壁413以及左壁414,上述壁411、412、413、414界定出轴向的容室420,其在轴向方向上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一开口 422与第二开口 424,其中第一开口 422为倾斜的开口。在邻近第一开口 422处的右壁413及左壁414上,各形成有长条状的突出部426,因此突出部426的间距小于轴向容室420的宽度。本体410外部设有一对突耳432与434。突耳432位于右壁413上,另一突耳434则位于左壁414上。突耳432与434用以将适配器400固定在表面上。顶壁411上开设有接取开口 450,以允许将内壳体460置入本体410的轴向容室420内。内壳体460分别具有大致上呈矩形的凸缘462,凸缘462的表面上设有一对固定夹464以及位于两个固定夹464之间的圆形中空柱体466。如图5所示,具有弹性的遮光件470由金属一体形成,包括有遮光部472、固定部474以及与遮光部472及固定部474相连接的连接部478。连接部478大致上呈C形,即连接部478有弧形的表面,且具有缺口 479。遮光部472与固定部474大致上呈平板状,其中遮光部472的宽度小于轴向容室420的宽度,但大于两个突出部426的间距。遮光部472能够相对于固定部474运动,两者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当遮光部472受外力贴近固定部474时,连接部478会被压缩,其缺口 479则会变小。而当外力消失时,连接部478会因自身的弹力恢复至原状,使得遮光部472远离固定部474。在固定部474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卡钩476。如图6所示,辅助弹片480由金属一体形成,包括有支持部482以及与支持部482相连接的固定部484。支持部482能够相对于固定部484运动,且两者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在固定部484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卡钩486。如图7所示,在盖板490的表面498上,设置有一对突出部494与另一对靠近盖板490边缘的突出部492。突出部492、494大致上呈倒L型,而且突出部492、494分别具有垂直部492b、494b以及水平部492a、494a,其中垂直部492b、494b固定在盖板表面498,而水平部492a、494a则分别由垂直部492b、494b的顶端延伸出,且与盖板表面498保持有距离。如图8所示,要将遮光件470及辅助弹片480固定在盖板490上时,先将辅助弹片480的固定部484推向两个突出部494之间的位置,这时辅助弹片480的卡钩486会被挤入突出部494的水平部494a的下方。当卡钩486通过水平部494a后,会因为自身的弹力而恢复至原状,并卡接在水平部494a的侧面,以使固定部484固定在盖板490上。如果这时施加拉力在辅助弹片480上,卡钩486将会阻止固定部484拉出盖板490外。此外,固定部484的部份边缘会位于水平部494a与盖板490之间的空隙内,因此防止固定部484向上拉离盖板490。接着,将遮光件470的固定部474推向突出部492之间的空间,这时遮光件470的卡钩476会被挤入水平部492a的下方。当卡钩476通过水平部492a后,会因为自身的弹力而恢复至原状,并卡接在水平部492a的侧面,以使固定部474固定在盖板490上。如果 这时施加拉力在遮光件470上,卡钩476将会阻止固定部474拉出盖板490外。此外,固定部474的部份边缘会位于水平部492a与盖板490之间的空隙内,因此防止固定部474向上拉离盖板490。当遮光件470放至定位时,辅助弹片480的支持部482将会支撑遮光件470的遮光部472。将要组装本发明的光纤适配器400时,通过接取开口 450将内壳体460置入轴向容室420内。接着将装有遮光件470及辅助弹片480的盖板490以表面498朝下的方式盖在接取开口 450上,并以例如超音波融接的方式将盖板490固定在本体410上。如图9所示,这个位于轴向容室420内的遮光件470的遮光部472将会遮蔽开口 422,因此遮断由轴向容室420内所射出光束的传播路径。此外,因遮光部472的宽度大于突出部426的间距,遮光部472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边将会与突出部426接触,如此将可以紧闭开口 422,从而达到防尘的效果。参考图10及图11,当光纤连接器500与本发明的光纤适配器400对接时,不需先将遮光件470及辅助弹片480取下,直接将连接器500由开口 422插入光纤适配器400的容室420内即可,此时遮光部472会顺势挤入连接器500与盖板490之间的空隙内。如果将连接器500拔出适配器400,遮光部472会因连接部478的恢复弹力而恢复至原位,从而具有遮断光束传播路径以及关闭开口 422的功能。除此之外,辅助弹片480的支持部482也会因自身的弹性向上弹起,以辅助将遮光部472推回至原位。本发明虽以SC单工(simplex)型的光纤适配器做示例说明,然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应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光纤适配器可为其它型式的光纤适配器。除此之外,本发明的光纤适配器也可为双工(duplex)或其它多任务型的光纤适配器。虽然本发明已以前述实施方式揭示,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各种的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视为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纤适配器,该光纤适配器包括 本体,该本体具有轴向的容室,该轴向的容室由第一壁、第二壁、第三壁与第四壁所界定形成,其中该第一壁与所述第三壁相对,并与所述第二壁及第四壁相连,所述本体容室的两轴向端分别具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壁上设有接取开口 ; 两个内壳体,该两个内壳体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容室内; 盖板,该盖板覆盖在所述第一壁上的接取开口 ;以及 弹性遮光件,该弹性遮光件包括 固定部,该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容室内,并位于所述盖板上; 至少一个第一卡钩,该至少一个卡钩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用以使所述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盖板上; 遮光部,该遮光部设置在所述容室内,用以遮断由所述容室内所射出光束的传播路径;以及 连接部,该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部及所述遮光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中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卡钩卡接在该第一突出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具有第一垂直部与第一水平部,该第一垂直部固定在所述盖板上,该第一水平部由所述第一垂直部延伸出,且与所述盖板的表面保持有距离,其中所述第一卡钩卡接在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中,该光纤适配器包括有两个第一突出部与两个第一卡钩,该两个卡钩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相对两侧上。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中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两个第一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分别具有第一垂直部与第一水平部,该第一垂直部固定在所述盖板上,该第一水平部由所述第一垂直部延伸出,且与所述盖板的表面保持有距离,其中所述固定部的边缘位于所述第一水平部与所述盖板之间的空隙内。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纤适配器,该光纤适配器还包括 两个突出部,该两个突出部分别设置在邻近所述第一开口处的所述第二壁与第四壁上, 其中所述遮光件的遮光部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突出部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纤适配器,该光纤适配器还包括 辅助弹片,该辅助弹片用以将所述遮光件的遮光部推回至原位,所述辅助弹片包括 固定部,该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盖板上; 两个第二卡钩,该两个第二卡钩设置在所述辅助弹片的固定部的相对两侧上,用以使所述辅助弹片的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盖板上;以及 支持部,该支持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并与所述遮光部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中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两个第二突出部,该两个第二突出部分别具有第二垂直部与第二水平部,该第二垂直部固定在所述盖板上,该第二水平部由所述第二垂直部延伸出,且与所述盖板的表面保持有距离,其中所述第二卡钩卡接在所述第二水平部的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中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两个第二突出部,该两个第二突出部分别具有第二垂直部与第二水平部,该第二垂直部固定在所述盖板上,该第二水平部由所述第二垂直部延伸出,且与所述盖板的表面保持有距离,其中所述辅助弹片的固定部的边缘位于所述第二水平部与所述盖板之间的空隙内。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中所述连接部具有C形的形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纤适配器,该光纤适配器包括本体、两个内壳体、盖板以及弹性遮光件。本体具有轴向的容室,该容室由第一壁、第二壁、第三壁与第四壁所界定形成,其中第一壁与第三壁相对,并与第二壁及第四壁相连。本体的容室的两轴向端分别具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在第一壁上设有接取开口,内壳体可以由接取开口置入容室内。盖板覆盖在第一壁上的接取开口,遮光件则包括固定部、至少一个第一卡钩、遮光部以及连接部。固定部设置在容室内,并位于盖板上。第一卡钩设置在固定部上,用以使固定部固定在盖板上。遮光部设置在容室内,用以遮断由容室内射出光束的传播路径。而连接部则与固定部及遮光部相连接。
文档编号G02B6/38GK102736186SQ201110085070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6日
发明者林依恩 申请人:普泰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