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式镜片染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2229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台式镜片染色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镜片染色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是关于一种台式镜片染色的设备。
背景技术
树脂镜片的染色,多年来一直沿用人工操作的传统染色方法,染色时操作人员把待染色镜片夹持在镜片夹具下端,手持夹具上端的把柄将镜片浸入到加温的染色液里,轻轻晃动,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将镜片提起观察染色程度是否达到深度要求,色浅时再浸入染色液中增加染色时间,直到肉眼观察达到客户提出的颜色要求为止。镜片染色后还要经过清水清洗,放入烘箱加温固色等后续工序完成染色过程。这样,镜片染色的深浅程度与产品颜色的批次一致性全凭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和经验来完成,当用户提出镜片的批次染色质量误差< 5%的高标准时,全凭经验制作很难达到满足用户需求。比如,当客户提出浸染某种颜色的镜片透光率需要从10%的透光率至90%的透光度每变化10%为一个档次进行分类供货时,仅凭个人经验区分染色深浅程度对染色在透光率细分很难达到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弊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台式镜片染色设备,是采用恒温染色槽对镜片染色,在计算机系统控制下生产出镜片颜色深度的的镜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台式镜片染色的设备,包括机架、 气动升降台、染色液循环泵和恒温染色槽,机架的顶部中间挂接有挂件架,挂件架的的下端挂接有盛放镜片的挂件筐,所述的机架右侧设有计算机控制显示系统,右侧中部安装有温控仪,底部设有气动升降台,气动升降台上连接有恒温染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恒温染色槽的右侧安装有染色液测温器和染色液浓度测试仪,底部安装电加热棒和染色液循环泵,染色度检测收发装置分别对应安装在机架中部左右两侧。所述的挂件架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分为上下二层的可拆分合结构。所述的染色度检测收发装置的左侧发射部分采用LEO发光管或激光管做为聚焦发射光源,光束穿过单只染色镜片后被右侧对应位置的强定向光敏器件接收,将光电信号传输至计算机分析控制系统,以调整控制染色时间。所述的恒温染色槽采用不锈钢板材制作,底部横向安装电加热棒,恒温染色槽整体安装在气动升降台的上面。所述的控温仪与电加热棒和染色液测温器相连接,自动调整设定的最佳染色温度。所述的染色度检测收发装置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的计算机控制显示系统与染色度检测收发装置和气动升降台相连接,对镜片染色度、染色液浓度、染色液循环泵和气动升降台进行检测和控制以达到控制镜片所需染色的要求。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可以生产出染色均勻,染色深度一致,染色误差< 1%的高品质染色镜片,满足客户批量染色对镜片产品稳定一致的要求,提升产品的档次,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参照附图可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尽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染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染色设备电路控制的工作原理方框图。图3是本发明染色设备染色时间与染色深度对比说明图。图中,1、机架;2、挂件架;3、挂件筐;4、染色度检测装置;5、恒温染色槽;6、气动升降台;7、染色液循环泵;8、电加热棒;9、染色液测温器;10、染料浓度测试器;11、温控仪; 12、计算机控制显示系统。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从图1中知,本发明一种台式镜片染色设备,机架1中央顶端安装挂件架2,挂件筐 3挂接在挂件架2下端卡锁式紧扣其上,方便放入与取下,染色度检测装置4的收发器件对应安装在机架中部左右两侧,其出射光线设计成正好穿过悬停在空中挂件筐中的单片镜片中部,被右侧接收装置所接收。恒温染色槽5安放在气动升降台6上部,槽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电加热棒8和染色液测温器9和染料浓度测试器10,染色液循环泵7安装在恒温染色槽5的下部,温控仪11和计算机控制显示系统12均安装在机架1的右侧上下位置。参照图2,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叙述如下镜片使用本装置时,先打开温控仪11,设定预知的所需工作温度染色液浓度和染色深度,温控仪11连接的染色液测温器 9测出染色液温度低于设定工作温度时,温控仪11接通电加热棒8电源,对染色液进行加温,当加热到预定温度时加温停止。操作计算机控制系统,打开染色液循环泵,染色液开始在槽内循环流动,慢慢往染色液中加添染色颜料,同时观察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染料浓度, 当达到预定浓度值时,计算机发出警告信号,告知停止添加涂料。把待染镜片夹持在挂件筐 3上面,按下计算机操作键,气动升降台上升至把挂件筐上层镜片淹入位置,染色开始。计算机软件系统将根据染液温度、染液浓度、镜片要求的染色深度,自动确定染色时间并在到达染色时间启动气动升降台下降恒温染色槽高度,将染色镜片露出后发射检测光线,测定染色深度,已达到预定染色深度要求时,计算机发出提示,告知操作人员片已染好取出镜片进行水洗,烘干的后续工序,如未达到深度,计算机控制显示系统将根据欠缺的染色深度制定增加染色的时间后自动发出指令,控制气动升降台升高将镜片重新补充染色至达到标准为止。参照图3,是本发明染色设备染色时间与染色深度对比说明图如下
1、染料浓度影响染色时间的长短,生产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颜色和待染镜片的材料性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树脂镜片染色使用AC-ECR39镜片染色粉,一般取染料液浓度的0. 5%
左右ο2、染色温度影响染色时间,染色温度低染色时间就长,反之就短,常用染色液温度在80-95 °C之间选择。3染色深度,视客户要求而定,在10%_90%挡光度范围内,选择性使用,大多数情况下挡光度在30-80%之间选取。
从图3我们可以看出,在染料浓度确定的前提下,染色温度越高,染色时间越长, 染色程度越深。在染料浓度,染色温度、染色深度三项条件确定的前提下,染色时间可以基本确定,染浅色镜一般2-3分钟,深色镜4-5分钟。将以上参数编制成控制程序输入计算机, 再经过染色过程的实际调整修正,就可以实现染色过程、染色深度的自动控制和调整。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使用台式镜片染色设备生产染色镜片的应用。将待染色镜片放入挂件筐内,操作计算机控制显示系统把客户要求的染色镜片透光度进行设定,按下工作按键,气动升降台上升至预定高度,将装有镜片的挂件筐浸入恒温染色槽的染色液中,此时,恒温染色槽内染色液循环泵转动将染色液从左侧抽至右侧,在染色液水流动的过程中实现了染料均勻扩散和温度的上下均勻一致,保证了每只镜片的染色均勻程度。当染色液温度高于设定的最佳染色水温比如95°C时,测温探头将输出的电压信号传递至控温仪,切断电加热棒电源,停止加热,当水温低于95°C时接通电加热棒电源,实现染色液温度的恒定。当染色时间达到设定的数值时,计算机控制系统发出指令,气动升降台下降高度,镜片露出液面停止染色,此时安装在机架左侧的染色度检测发射装置发出激光射束穿过染色镜片后光信号被机架右侧对应的光敏接收器件拾取后输入到计算机控制显示系统与原有的数据相比较,符合要求在屏幕显示透光率并停止染色,若未达到原定数值时系统启动气动升降台上升继续染色至符合预先设定的染色深度为止。
权利要求
1.一种台式镜片染色的设备,包括机架(1)、气动升降台(6)、染色液循环泵(7)和恒温染色槽(5),机架(1)的顶部中间挂接有挂件架(2),挂件架(2)的下端挂接有盛放镜片的挂件筐(3),所述的机架(1)右侧设有计算机控制显示系统(12),右侧中部安装有温控仪 (11),底部设有气动升降台(6),气动升降台(6)上部连接有恒温染色槽(5),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恒温染色槽(5)的右侧安装有染色液测温器(9)和染料浓度测试器(10),底部安装电加热棒(8)和染色液循环泵(7),染色度检测收发装置(4)分别对应安装在机架(1)中部左右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式镜片染色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挂件架(2)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分为上下二层的可拆分合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式镜片染色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染色度检测收发装置(4)的左侧发射部分采用LEO发光管或激光管做为聚焦发射光源,光束穿过单只染色镜片后被右侧对应位置的强定向光敏器件接收,将光电信号传输至计算机控制显示系统(12),以调整控制染色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式镜片染色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恒温染色槽 (5)采用不锈钢板材制作,底部横向安装电加热棒(8),恒温染色槽(5)整体安装在气动升降台(6)的上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式镜片染色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温仪(11) 与电加热棒(8)和染色液测温器(9)相连接,自动调整设定的最佳染色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式镜片染色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染色度检测收发装置(4 )与计算机控制系统(12 )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式镜片染色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计算机控制显示系统(12)与染色度检测收发装置(4)和气动升降台(6)相连接,对镜片染色度、染色液浓度、染色液循环泵(7)和气动升降台(6)进行检测和控制以达到控制镜片所需染色的要求。
全文摘要
一种台式镜片染色的设备,所述的机架(1)右侧设有计算机控制显示系统(12),右侧中部安装有温控仪(11),底部设有气动升降台(6),气动升降台(6)上部连接有恒温染色槽(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恒温染色槽(5)的右侧安装有染色液测温器(9)和染料浓度测试器(10),底部安装电加热棒(8)和染色液循环泵(7),染色度检测收发装置(4)分别对应安装在机架(1)中部左右两侧。采用本发明,可以在计算机系统控制下生产出镜片颜色深度一致染色误差≤1%的镜片。保证了产品的优质品率,满足了客户对镜片染色深度一致的高层次需求,并可根据用户需求拉开透光度层次比率,根据不同的透光度分开批次,适应不同人群对镜片颜色及透光率的要求。
文档编号G02B5/22GK102193128SQ20111013998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7日
发明者储吕瑜, 张国军, 张志平, 潘学龙 申请人:江苏万新光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