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托及眼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2428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鼻托及眼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鼻托及眼具。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将眼镜相对于使用者的脸部进行定位的鼻托,已知这种鼻托包括:板状的托本体和设置于托本体中心部的托芯。另外,近年来,也尝试过将托本体的表面与鼻部表面的曲面相匹配,从而将眼镜带来的荷重分散到整个托本体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1:特开2006-1062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虽然通过将托本体的表面与鼻部表面的曲面相匹配,提高了镜架佩戴于脸部时的稳定感,但仍然希望进一步提高稳定感。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输出装置及实验装置。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书中的独立权利要求所记载的特征组合实现。另外,从属权利要求限定了本发明进一步良好的具体实施例。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一种鼻托,其用于使眼具相对于脸部定位,该鼻托包括:正面,当安装有鼻托的眼具佩戴于脸部上时朝向鼻侧;以及背面,其外周与正面的外周相接触,并且位于与将鼻托安装于眼具上的鼻托安装部相同的一侧。正面包括:接触面,当眼具佩戴于脸部上时与鼻部相接触;以及延伸面,从接触面向脸部的前方侧延伸,并面向前方侧。在上述鼻托中,延伸面可以具有延伸接触面,该延伸接触面在眼具佩戴于脸部上时与位于鼻根的鼻骨的凹陷处的皮肤相接触。上述鼻托可以具有当眼具佩戴于脸部上时比鼻托安装部更向作为前方相对侧方向的后方突出的突出部。在上述鼻托中,在突出部中,比眼具佩戴于脸部时的鼻托安装部更靠上方的区域以及比眼具佩戴于脸部时的鼻托安装部更靠下方的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朝着当眼具佩戴于脸部时成为前方的方向凹陷。在上述鼻托中,背面可以包括设置有鼻托安装部第一面和至少一部分从第一面延伸并与鼻托安装部的侧面相对向的第二面。在上述鼻托中,正面可以与第二面的外周相接触,并可以在与第一面的朝向相反的一侧形成有凸起。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提供另一种鼻托,用于使眼具相对于脸部定位,鼻托具有当眼具佩戴于脸部上时比鼻托安装部更向作为前方相对侧方向的后方突出的突出部,在突出部中,比眼具佩戴于脸部时的鼻托安装部更靠上方的区域以及比眼具佩戴于脸部时的鼻托安装部更靠下方的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朝着眼具佩戴于脸部时成为前方的方向凹陷。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中提供一种佩戴于脸部上的眼具,具有上述鼻托。另外,上述发明内 容中并未列举本发明全部的必要特征。而且,这些特征组的子组合也能够成为发明。


图1示意性地表示眼镜100的一例。图2示意性地表示从正面侧看到的中梁部分的部分放大图的一例。图3示意性地表示从背面侧看到的中梁部分的部分放大图的一例。图4示意性地表示从背面侧看到的鼻托160的斜视图的一例。图5示意性地表示从正面侧看到的鼻托160的斜视图的一例。图6示意性地表示在将镜架120佩戴于使用者的脸部10的状态下,鼻托160与使用者的鼻部12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一例。图7示意性地表示从正面侧看到的鼻托160的图的一例。图8示意性地表示从背面侧看到的鼻托160的图的一例。图9不意性地表不鼻托160的A-A’截面图的一例。图10不意性地表不鼻托160的B-B ’截面图的一例。符号说明:10脸部、12鼻部、100眼镜、110镜片、120镜架、122镜框(rim)、124庄头(endpiece)、125 铰链(hinge)、126 镜腿(temple)、128 耳托(ear pad)、130 第一中梁、140 第二中梁、142 鼻撑(nose pad mount)、144 托叶(pad box)、160 鼻托(nose pad)、222 正面侧的面、224上面、226相互面对的面、228背面侧的面、262鼻托本体、264鼻托安装部、342连接部、344弯曲部、402正面、404背面、406突出部、412凹部、414凹部、462芯部、464容纳部、564通孔、702接触面、704延伸面、706延伸接触面、802第一面、804第二面、910符号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发明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以下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发明进行限定。另外,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全部特征组合也未必是发明解决方案所必须的。以下,虽然是参照附图对实施形态进行了说明,但在附图的记载中,也存在对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考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的情形。另外,附图都是示意性地,厚度和平面尺寸的关系、比率等与实际情况也可能存在差异。另外,为了便于说明,也有可能会包含一些在附图之间彼此的尺寸关系或比率有所不同的部分。图1示意性地表示眼镜100的一例。眼镜100包括镜片110和镜架120。眼镜100可以具有一对镜片110。眼镜100及镜架120可以是眼具的一例。镜架120用于保持一对镜片110。镜架120可以具有:镜框122、庄头124、铰链125、镜腿126、耳托128、第一中梁130、第二中梁140、鼻撑142、托叶144、鼻托160。托叶144可以为鼻托保持部的一例。镜框122、庄头124、铰链125、镜腿126及耳托128分别设置为左右一对。镜框122用于保持镜片110。庄头124设置于镜框122的外侧,通过铰链125被保持为可使镜腿126转动。镜腿126按压在使用者头部的耳部的上部,并挟持该部位。耳托128设置于镜腿126的前端。第一中梁130用于连接一对镜片110。第二中梁140用于连接一对镜片110。据此,当有来自于外部的力施加于镜架120上时,第二中梁140能够减轻与镜片110或镜框122的连接处的力。这种效果当第二中梁140与鼻撑142 —体成形时表现得更加明显。此处,当连接一对镜片时,不仅可以将镜片彼此直接连接,也包含将镜片彼此间接连接的情形。例如,也包含将用于保持镜片的镜框彼此相连接的情形。可以由第一中梁130将镜框彼此连接,由第二中梁140将镜片彼此连接。一对镜片可以是物理上相分离的两枚镜片,一对镜片也可以是一体连接在一起的。所谓的连接是指合在一起从而相连通,例如,通过钎焊、螺合、嵌合等将第一中梁130或第二中梁140与一对镜片或镜框中的每一个牢牢固定,从而可以称为将一对镜片或镜框相接合。但并不包含将第一中梁130或第二中梁140与一对镜片或镜框中的每一个单独连接的情形。第二中梁140可以与鼻撑142—体成形。第二中梁140可以通过使第二中梁140的端部延伸,从而形成鼻撑142。鼻撑142也可以用于保持鼻托160。鼻撑142的一端可以与托叶144连接。鼻撑142可以具有从托叶144开始沿直线状延伸的棒状部。鼻撑142可以使镜架120相对于眼镜100的使用者的脸部定位。此处所谓的第二中梁140与鼻撑142 —体成形例如可以为:通过使同一种材料发生形变而制造第二中梁140及鼻撑142的情形;或者为通过铸造、压制等同一工序制造第二中梁140及鼻撑142的情形。另外,即使先分别制造第二中梁140及鼻撑142,然后组装构成一个部材的情形,当第二中梁140和鼻撑142没有被安装在镜框122或镜片110的不同位置时,也能够以第二中梁140与鼻撑142 —体成形的情形为例。托叶144用于保持鼻托160。托叶144也可以使鼻托160可移动地进行保持。托叶144可以容纳鼻托160的一部分。托叶与鼻托160容纳于托叶144中的部分之间可以具有间隙。鼻托160与眼镜100的使用者的鼻部相接触,并使镜架120相对于眼镜100的使用者的脸部定位。图2示意性地表示从正面侧看到的中梁部分的部分放大图的一例。如图2所示,鼻托160可以具有鼻托本体262和鼻托安装部264。鼻托本体262可以包含聚酯、硅树脂等树脂,也可以包含钛等金属。鼻托安装部264用于将鼻托本体262安装于镜架120上。可以将鼻托安装部264与鼻托本体262相结合,并将鼻托安装部264的一部分容纳于托叶144中,通过螺钉等进行可移动地固定,从而将鼻托160安装于镜架120上。鼻托安装部264可以设置于鼻托本体262上,鼻托安装部264的一部分可以埋设于鼻托本体262的内部。鼻托本体262与鼻托安装部264 —体成形。在本实施形态中,第一中梁130安装于镜框122的正面侧的面222上。第二中梁140安装于镜框122的相互面对的面226上以及背面侧的面228的角部处。另外,从正面看镜架120时,第一中梁130和第二中梁140在第一中梁130与第二中梁140的至少一部分相重叠的位置处将一对镜片110连接。第一中梁130和第二中梁140安装于一对镜框122的各个不同面上,从而使第一中梁130与镜框122的连接以及第二中梁140与镜框122的连接能够互为补充地彼此加固。另外,虽然在本实施形态中对第二中梁140安装于镜框122的互相面对的面226上以及背面侧的面228的角部处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但第一中梁130及第二中梁140的安装方法并不限于此。第一中梁130和第二中梁140也可以安装于一对镜框122的各个不同面上,例如,可以将第二中梁140仅安装于镜框122的互相面对的面226上。可以将第一中梁130安装于镜框122的互相面对的面226上,而将第二中梁140安装于镜框122的正面侧的面222、上面224或背面侧的面228上。图3示意性地表示从背面侧看到的中梁部分的部分放大图的一例。如图3所示,第二中梁140可以具有:用于连接一对镜片110的连接部342和设置于连接部342与鼻撑142之间的弯曲部344。弯曲部344可以从连接部342开始沿镜架120的前后方向大致平行延伸,并在鼻撑142侧的端部向镜架120的下方向弯曲。连接部342的宽度、厚度或粗细可以比鼻撑142的宽度、厚度或粗细更大。弯曲部344的宽度、厚度或粗细可以从与连接部342相结合的一侧开始向与鼻撑142相结合的一侧渐渐变小。如图3所示,鼻撑142可以从弯曲部344开始向托叶144呈直线状延伸。据此,通过增大鼻撑142呈直线状延伸的部分的长度,能够增大鼻撑142的挠度。其结果是,鼻托160能够更柔和地且更牢固地挟持鼻部。能够较容易地对鼻托160在脸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整。另外,鼻骨在鼻根部附近具有凹陷。通过使鼻撑142沿脸部的前后方向弯曲,能够使鼻托160对上述凹陷的脸部前方侧的侧面进行按压。从而能够提高将镜架120佩戴于脸部时的稳定感。另外,虽然在本实施形态中对眼具为眼镜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但眼具并不限于此。只要是与眼镜相关的装具,眼具可以为眼镜、太阳镜、风镜及头戴式显示器以及他们的镜框等面部装具或头部装具。图4示意性地表示从背面侧看到的鼻托160的斜视图的一例。图5示意性地表示从正面侧看到的鼻托160的斜视图的一例。图4及图5表示将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作为鼻托本体262的材质的情形。如图4所示,鼻托本体262具有正面402和背面404。鼻托安装部264具有芯部462和容纳部464。在本说明书中,将装设有鼻托160的镜架120佩戴于使用者的脸部的状态下,将头顶侧的方向称为上方,将正面侧的方向称为前方。上方是指从使用者的正面方向开始直到背面方向为止的广阔范围,前方是指从使用者的左手方向开始直到右手方向为止的广阔范围。另外,将上方的相对侧方向称为下方,将前方的相对侧方向称为后方。另外,鼻托本体262的上方部分是指佩戴有安装了鼻托160的镜架120的使用者相对于水平面垂直站立的状态下,使用与水平面相平行的面经过鼻托安装部264的中心将鼻托本体262进行上下分割时,位于从分割面往上的部分。鼻托本体262的前方部分是指佩戴有安装了鼻托160的镜架120的使用者相对于水平面垂直站立的状态下,使用与使用者的左右方向相平行的面经过鼻托安装部264的中心将鼻托本体262进行前后分割时,位于从分割面往前的部分。鼻托安装部264的中心可以是芯部462或容纳部464的重心在鼻托本体262的背面404投影的点。当芯部462的重心在鼻托本体262的背面404投影的点与容纳部464的重心在鼻托本体262的背面404投影的点很不相同时,可以将容纳部464的重心在鼻托本体262的背面404投影的点作为鼻托安装部264的中心。当鼻托安装部264与鼻托本体262 —体形成时,可以将相当于容纳部464的部分的重心在鼻托本体262的背面404投影的点作为鼻托安装部264的中心。鼻托本体262具有一部分从正面402侧向背面404侧反向卷曲的形状。鼻托本体262可以具有将具有大致椭圆体形状的中空体在一半处切断而得到的船状形状。鼻托本体262的厚度可以从鼻托安装部264的端部向中央变大,在鼻托安装部264的中心附近变为最大。从而能够得到更柔和的舒适感。在鼻托本体262中,鼻托安装部264可以设置于相当于船底的部分。鼻托本体262可以具有将相当于船壁部分的一部分切掉的形状。据此能够将被鼻托本体262按压的皮肤释放到鼻托本体262的外侧。鼻托本体262可以具有将鼻托本体262的后方部分中相当于上述壁的部分的一部分切掉的形状。从而在将鼻托160安装于镜架120上时,能够通过螺合等方式将鼻托160从镜架120的背面侧固定。正面402是在将安装有鼻托160的镜架120佩戴于脸部时朝向鼻侧的面,在该部分与鼻部相接触。正面402可以由具有不同曲率的多个面构成。正面402通过将多个曲面平滑组合而构成。正面402可以具有与脸部的鼻部附近的形状相应的形状。正面402的形状可以基于人体头部模型进行设计。人体头部模型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制成。对多个人类头部的三维形状进行测量,从测量数据中提取出与解剖学相关联的多个数据点。头部的三维形状可以收集数十人份的测量数据。可以对被测者的性别及年龄进行适当设定。每一个人的三维形状的数据点数量可以为400 500个点。通过将各数据点的位置平均化便可以制成人体头部模型。人体头部模型可以为物理模型,也可以是保存在存储器、磁盘、光盘、磁光盘等存储介质或存储装置中的数据。背面404是鼻托安装部264侧的面,当鼻托160安装于镜架120上时与托叶144相对。背面404的外周与正面402的外周相接触。背面404可以由具有不同曲率的多个面构成。当镜架120佩戴于脸部时,鼻托本体262可以具有比鼻托安装部264更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406。据此,当使用者佩戴镜架120时,能够防止鼻托安装部264与眼球、鼻部或脸部的直接接触。在突出部406中,比镜架120佩戴于脸部时的鼻托安装部264更靠上方的区域以及比镜架120佩戴于脸部时时的鼻托安装部264更靠下方的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可以朝着镜架120佩戴于脸部时成为前方的方向凹陷。在本实施形态中,突出部406在镜架120佩戴于脸部时比鼻托安装部264的中心更靠近脸部上方的区域具有凹部412,在比鼻托安装部264的中心更靠近脸部下方的区域具有凹部414。突出部406在凹部412及凹部414处朝着镜架120佩戴于脸部时成为前方的方向凹陷。据此,当使用者佩戴镜架120时,由于压在鼻托160上的皮肤从凹部412及凹部414被放开,因此能够得到更舒适的佩戴感。另外,通过使突出部406在多处凹陷,能够减少突出部406与脸部的接触面积,从而得到更加舒适的佩戴感。芯部462可以与鼻托本体262相结合。芯部462可以与容纳部464相结合。在本实施形态中,芯部462具有板状的形状。芯部462具有左右对称的形状。芯部462埋设于鼻托本体262中。另外,芯部462的重心在鼻托本体262的背面404投影的点与容纳部464的重心在鼻托本体262的背面404投影的点相同。另外,芯部462并不限于此。例如,芯部462可以具有左右非对称的形状。容纳部464的一部分可以容纳于托叶144中。容纳部464可以可移动地固定于托叶144上。容纳部464可以具有通孔564。通孔564可以为托叶144与容纳部464相结合的结合部位的一例。容纳部464可以通过贯穿通孔564的内部且外径小于通孔564内径的螺钉等固定于托叶上。虽然在本实施形态中对容纳部464插入于托叶144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但鼻托安装部264及鼻托保持部并不限于此。从相当于上述船底的部分开始到通孔564的内面为止的高度的最小值可以比从相当于上述船底的部分到相当于上述船壁的部分的上面为止的高度的最大值更小。从相当于上述船底的部分开始到通孔564的内面为止的高度的最大值可以比从相当于上述船底的部分到相当于上述船壁的部分的上面为止的高度的最大值更小。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使正面402的相当于船壁的部分的面积变大,从而易于调整鼻托160,并能够缩短调整时间。图6示意性地表示在将镜架120于使用者的脸部10的状态下,鼻托160与使用者的鼻部12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一例。图6示意性地表示从头顶侧看到的左侧的鼻托160与鼻部12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的一例。另外,在图6中,为了简化说明,没有显示出右侧的鼻托 160。鼻托本体262主要在鼻托本体262的中央附近支撑来自于眼镜100的荷重。为此,以前,对于鼻托本体262比中央附近更靠下方的部分及鼻托本体262比中央附近更靠后方的部分的形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例如,有的采用使托本体比中央附近更靠下方的部分的一部分缺失的设计,也有的采用使托本体比中央附近更靠后方的部分具有略椭圆形形状的设计等。本发明的发明人着眼于鼻骨在鼻部12根部处的凹陷,经过锐意研究后发现,将鼻托本体262的正面402的形状设成与鼻骨在鼻部12根部处的凹陷相匹配的形状,可以大大提高了将镜架120佩戴于脸部时的稳定感。特别地,还发现通过在鼻托本体262的下方部分的前方侧的部分形成与上述鼻骨的凹陷侧面中的前方侧的侧面形状相匹配的面,不仅可以抑制沿上下方向的错位,还可以在佩戴镜架120期间抑制镜架120在脸部10的前后方向上错位。另外,本发明者经过对鼻托本体262的后方部分的形状进行锐意研究后发现,如上所述,通过在鼻托本体262的后方部分设置凹部412和凹部414的至少之一,可以得到更舒适的佩戴感。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形态中,鼻托本体262的正面402的中央附近与鼻部12相接触,对眼镜100的荷重进行支撑。另外,鼻托本体262的下部的前侧部分的一部分通过皮肤与鼻部12的鼻根部处鼻骨的凹陷相接触,从而抑制了眼镜100沿前后方向的错位。图7示意性地表示从正面402的一侧看到的鼻托160的图的一例。图7示意性地表示当镜架120佩戴于使用者的脸部10上时,鼻托160的正面中,与使用者的鼻部紧紧相接触的区域以及与鼻骨在鼻根部处的凹陷相接触的区域的一例。如图7所示,正面402具有当镜架120佩戴于脸部时与鼻部相接触的接触面702。正面402具有从接触面702向脸部的前方侧延伸,并面向前方侧的延伸面704。另外,延伸面704具有当镜架120佩戴于脸部时与位于鼻根的鼻骨的凹陷的皮肤相接触的延伸接触面706。延伸面704可以是相当于上述船壁的部分。此处,面的朝向或面的方向为该面的单位长度的法线向量所指的方向。另外,将法线向量相对于面所指侧的区域作为正区域,将面向正区域的一侧作为面表,将相对侧作为面里。也就是说,多面体的外面是指能够看到的面表。图8示意性地表示从背面404的一侧看到的鼻托160的图的一例。如图8所示,背面404可以个具有第一面802和第二面804。在第一面802上设置有鼻托安装部264。第一面802可以为相当于上述船底的部分。第一面802可以为平面。第二面804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从第一面802延伸,与鼻托安装部264的侧面相对向。第二面804可以构成相当于上述船壁部分的一部分面。相当于上述船壁的部分可以从第一面802向第一面802所面向的一侧突出。第二面804可以由具有不同曲率的多个面构成。正面402可以与第二面804的外周相接触,在与第一面802的方向相反的一侧形成有凸起。正面402可以具有面向与第一面802的朝向相同的一侧的面和面向与第一面802的朝向相反的一侧的面。在本实施形态中对将面向与第一面802的朝向相同的一侧的面的一部分作为第二面804,且正面402具有面向与第一面802的朝向相同的一侧的面的一部分的情形进行了说明。然而,正面402及背面404并不限于此。相对于面向与第一面802的朝向相同的一侧的面,将与第一面802不同的面作为第二面804,正面402可以由面向与第一面802的朝向相反的一侧的面构成。图9示意性地表示图8所示鼻托160的A_A’截面图的一例。A_A’截面经过鼻托安装部264的中心。另外,图中的符号910表示相当于上述船壁的部分。如图9所示,从第一面802到第二面804的外周为止的高度的最大值hi可以比从第一面802到通孔564的内面为止的高度的最小值h2更大。上述最大值hi可以比从第一面802到通孔564的内面为止的高度的最大值更大。从第一面802到第二面804的外周为止的高度的最大值hi可以在鼻托本体262的前方部分进行测量。尤其是可以在鼻托本体262的下方部分的前方侧进行测量。通过这些结构,使正面402中相当于船壁的部分的面积变大。从而易于调整鼻托160,并能够缩短调整时间。另外,从第一面802开始的高度是指以第一面802为基准沿第一面802的法线方向的距离。从第一面802到第二面804的外周为止的高度可以从上方(图中为右方向)朝下方(图中为左方向)逐渐变大。据此,当镜架120佩戴于脸部时,能够提高在鼻骨的凹陷附近设置的正面402的面积。从而易于调整鼻托160,并能够缩短调整时间。如图9所示,鼻托本体262的厚度从鼻托安装部264的端部向中央变大,在鼻托安装部264的中心附近变为最大。从而能够得到更柔和的舒适感。另外,鼻托本体262的厚度是指以构成背面404的面为基准沿该面的法线方向的厚度。图10示意性地表示图8所示鼻托160的B_B’截面图的一例。B_B’截面经过鼻托安装部264的中心。如图10所示,第二面804可以具有从第一面802到第二面804的外周为止的高度比从第一面802到通孔564的内面为止的高度的最小值h2更小的区域。上述区域可以设置在与容纳部464的设置有通孔564的面相对向的区域。上述区域可以设置于鼻托本体262的后方部分。根据这样的结构,当将鼻托160安装于镜架120上时,能够通过螺合等方式将鼻托160从镜架120的背面侧固定。如图10所示,鼻托本体262的厚度可以从鼻托安装部264的端部朝中央变大,在鼻托安装部264的中心附近达到最大。从而能够得到更柔和的舒适感。根据以上的记载,在本申请说明书中记载了一种鼻托,用于将眼具相对于脸部定位,具有当眼具佩戴于脸部上时比鼻托安装部更向作为前方相对侧方向的后方突出的突出部,在突出部中,比眼具佩戴于脸部时的鼻托安装部更靠上方的区域,以及比眼具佩戴于脸部时的鼻托安装部更靠下方的区域中的至少之一,沿着眼具佩戴于脸部时成为前方的方向凹陷。另外还记载了一种佩戴于脸部上的眼具,该眼具包含上述鼻托。以上利用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对上述实施方式增加各种更改或改进都是可以的。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可以明确,增加了这些种更改或改进的方式也能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应当注意的是,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所示的装置、系统、程序及方法中的动作、过程、步骤和阶段等各个处理的执行顺序,只要没有特别明确指出“之前”、“事先”等,或者前面处理的输出要用于后面处理,则可以任意顺序实现。关于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工作流程,虽然出于方便起见使用“首先”、“其次”等进行了说明,但并不意味着必须以这样的顺序实施。
权利要求
1.一种鼻托,用于将眼具相对于脸部定位,所述鼻托包括: 正面,当安装有所述鼻托的所述眼具佩戴于所述脸部上时朝向鼻侧;以及背面,其外周与所述正面的外周相接触,位于与将所述鼻托安装于所述眼具上的鼻托安装部相同的一侧; 所述正面包括: 接触面,当所述眼具佩戴于所述脸部上时与鼻部相接触;以及延伸面,从所述接触面向所述脸部的前方侧延伸,并面向所述前方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托,其中,所述延伸面具有延伸接触面,所述延伸接触面在所述眼具佩戴于所述脸部上时与位于鼻根的鼻骨的凹陷处的皮肤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鼻托,其中,具有当所述眼具佩戴于所述脸部上时比所述鼻托安装部更向作为所述前方相对侧方向的后方突出的突出部; 在所述突出部中,比所述眼具佩戴于所述脸部时的所述鼻托安装部更靠上方的区域以及比所述眼具佩戴于所述脸部时的所述鼻托安装部更靠下方的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朝着所述眼具佩戴于所述脸部时成为所述前方的方向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鼻托,其中,所述背面包括: 第一面,设置有所述鼻托安装部; 第二面,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第一面延伸并与所述鼻托安装部的侧面相对向; 所述正面与所述第二面的外周相接触,并在与所述第一面的朝向相反的一侧形成有凸起。
5.一种鼻托,用于使眼具相对于脸部定位,所述鼻托具有当所述眼具佩戴于所述脸部上时比所述鼻托安装部更向作为前方相对侧方向的后方突出的突出部; 在所述突出部中,比所述眼具佩戴于所述脸部时的所述鼻托安装部更靠上方的区域以及比所述眼具佩戴于所述脸部时比所述鼻托安装部更靠下方的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朝着所述眼具佩戴于所述脸部时成为所述前方的方向凹陷。
6.一种眼具,用于佩戴于所述脸部上,该眼具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鼻托。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鼻托及眼具。其中的鼻托用于使眼具相对于脸部定位,该鼻托包括正面,当安装有鼻托的眼具佩戴于脸部上时朝向鼻侧;以及背面,其外周与正面的外周相接触,并且位于与将鼻托安装于眼具的鼻托安装部相同的一侧。正面包括接触面,当眼具佩戴于脸部上时与鼻部相接触;以及延伸面,从接触面向脸部的前方侧延伸,并面向前方侧。
文档编号G02C5/12GK103180775SQ20118003686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5日
发明者田中仁 申请人:株式会社杰爱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