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纸机构和包括给纸机构的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055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给纸机构和包括给纸机构的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给纸机构和包括给纸机构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一些成像设备(例如,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设计成在转印辊附近成形成纸张传送路径,使得纸张传送路径能够暴露在设备的外面,为了容易除去保持在转印辊附近的卡纸。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11-085815 (JP-2011-085815-A)和 2004-020574(JP-2004-020574-A)公开了这样的构造,其中可操作地缩回的转印盖子单元布置在成像设备的外表面上,并且转印辊布置在该转印盖子单元的内表面上。类似地,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0-231321 (JP-2000-231321-A)公开了这样的构造,其中不仅转印辊而且一对同步辊其中的一个布置在这种转印盖子单元的内表面上。例如,如JP-2000-231321-A所公开的,通过将辊的各自可转动轴固定地连接于转印盖子单元,并且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JP-2011-085815-A、JP-2004-020574-A和日本专利号 4613538 (JP-4613538-B)(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 2006-030643 (JP-2006-030643-A))所公开的,通过将辊的各自可转动轴可摆动地连接于转印盖子单元,转印辊和同步辊可以连接于转印盖子单元。当辊的可转动轴固定地连接于转印盖子单元时,该转印盖子单元通过凸出的和凹进的接合结构(例如,JP-2000-231321-A的图3中所示的主体定位销38和盖子凹进部分37)应正确地定位在至少四个点(顶、底、左和右)。相反,当辊的可转动轴可摆动地连接于转印盖子单元时,转印盖子单元应具有转动支撑机构(例如,JP-2011-085815-A的图2中所示的接纳部件216、支撑轴部件218和压缩弹簧220)。如JP-2011-085815-A所公开的,通过缩小二次转印单元和位于该二次转印单元上方的定影单元(参考JP-2011-085815-A的第
段)使得成像设备的主体很紧凑。因此,使二次转印单元的经过路径(transitpath)不同于转印盖子单元的经过路径,以在打开和关闭转印盖子单元时临时地降低二次转印单元的绝对高度,因而避免与定影单元相干扰。其后,二次转印单元被提升(见图6和9)。为了实现这种经过路径,二次转印单元由转动支撑机构支撑于转印盖子单元。但是,由于转动支撑机构,该二次转印单元可以不是转印盖子单元结构的部件,并且转印盖子单元的刚度减小。而且,如JP-2011-085815-A所公开的,转动支撑机构具有高度的设计自由度,但是具有复杂的构造,因此,用于将具有高度设计自由度的二次转印单元定位在成像设备的主体的定位机构应当位于至少四个位置(顶、底、左和右)处(用于图2中的主体定位部件230的切口 232的二次转印单元引导轴228和用于主体定位凸起部236的二次转印单元定位部件234的切口 238)。在JP-2004-020574-A所公开的成像设备中,连接于主体的直线引导部件朝着连接于主体的驱动辊直线地引导连接于转印盖子单元的转印辊的旋转轴。在直线引导部件的前缘的开口位于稍低的位置,并且转印辊的经过路径变成在开口中间的下面,但是转印盖子单元的关闭动作基本与转印盖子单元的经过路径对齐。也就是,JP-2004-020574-A的构造不设计成避免与配置在主体中的部件相干扰,因此为了主体部件的紧凑布局而不与转印辊的经过路径相干扰,提供相对少的空间自由度在JP-2000-231321-A中所公开的成像设备中,转印辊和同步辊两者都能够通过打开转印盖子单元而被暴露,这能够容易去除在该辊附近的卡纸。而且,由于转印辊和这对同步辊各自的旋转轴固定地连接于转印盖子单元,因此不需要上面所述的转动支撑机构。但是,这些辊的经过路径基本匹配转印盖子单元的经过路径,因此,为了主体部件的紧凑布局而不与转印辊的经过路径相干扰,JP-2000-231321-A的构造提供相对少的空间设计自由度。还有,在JP-4613538-B (JP-2006-030643-A)中所公开的成像设备中,转印辊和同步辊的经过路径基本上与转印盖子单元的经过路径相同,因此当试图实现该成像设备的紧凑布局时将产生关于与主体的部件(例如,光导鼓和中间转印带)相干扰的同样的问题。而且,成像设备的机构由于转印引导部件和转印盖子单元的操作杆的排列而变复杂,这也导致另一个关于转印辊和同步辊的旋转轴的定位精度的问题。类似于JP-2011-085815-A,当转印辊和同步辊可摆动地设置在转印盖子单元的内表面上时,在驱动辊和同步辊配置在主体中的情况下,需要定位转印辊和同步辊的简单机构或构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描述一种新颖的给纸机构,其包括盖子单元、第一供给部件、第二供给部件和引导部件。该盖子单元可旋转地连接于成像设备的主体的一侧,以覆盖部分纸张传送路径。第一供给部件位于成像设备的主体中。第二供给部件以可移动的方式位于盖子单元中,并且当该盖子单元被关闭时面向第一供给部件。第一进给部件和第二供给部件夹住记录介质并且沿着纸张传送路径传送记录介质。引导部件布置在主体中以引导第二供给部件。当关闭盖子单元时该引导部件引导第二供给部件沿着接近第一供给部件的第一方向运动,并且当打开该盖子单元时沿着与第一供给部件分开的第二方向运动。上面所述的给纸机构还可以包括旋转臂,以支撑第二供给部件。第二供给部件可以在盖子单元关闭时根据该旋转臂和引导部件的协同作用沿着第一方向运动,在盖子单元打开时根据该旋转臂和引导部件的协同作用沿着第二方向运动。当第二供给部件被引导部件引导时,该第二供给部件在第一方向上被弹性部件偏置。第二供给部件可以支撑在旋转臂的前缘处,并且旋转臂的底端可以由盖子单元支撑,以便沿着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是可旋转的。被调节部分可以形成在旋转臂的侧表面上,以在第二供给部件的宽度方向上接触形成在盖子单元上的调节部件。被调节部分和调节部件之一可以包括斜面以减少被调节部分和调节部件之间的活动(play)。旋转臂的被调节部件和在该旋转臂的前缘处的可移动的第二供给部件的支撑部分可以布置成沿着该第二供给部件的宽度方向偏离。
加压杠杆可以布置在弹性部件和旋转臂之间。该弹性部件的偏置力可以经由该加压杠杆和旋转臂沿着第一方向施加。该加压杠杆相对于旋转臂的偏置力在第二供给部件不被引导部件引导的非引导状态下可以释放。加压杠杆由形成在盖子单元上的枢轴可旋转地支撑。盖子单元的调节部件可以由该枢轴的前缘形成。 由于可移动的第二供给部件处在非引导状态,旋转臂可以接触安装在盖子单元上的止动件表面,以调节其位置。上面所述的给纸机构还可以包括沿着纸张传送方向布置在第二供给部件上游的给纸引导装置。该给纸引导装置的下游端可以与第二供给部件接合。盖子单元的经过路径可以是直线或弧线之一。上面所述的给纸机构还可以包括位于主体中并且沿着纸张传送方向在第一供给部件下游的第三给纸部件,以及以可移动的方式位于盖子单元中、沿着纸张传送方向在第二给纸部件下游并且在盖子单元关闭时面向该第三给纸部件的第四给纸部件。该第三供给部件和第四供给部件可以夹住记录介质并且沿着纸张传送路径传送记录介质。通过在打开或关闭盖子单元时沿着第二方向运动,第二供给部件避免与所述第三供给部件干扰。而且,本发明描述了新颖的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包括光学地写入图像数据的写入装置,根据由该写入装置写入的图像数据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将形成在成像装置中的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单元,将该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的定影单元,图像定影的记录介质从转印单元经由定影单元行进到排纸单元的纸张传送路径,和布置在纸张传送途径上的上述给纸机构。第一供给部件和第二供给部件可以是一对同步辊,而第三供给部件和第四供给部件可以是一对转印辊。盖子可以包括在其中的双面单元(duplex unit)。上面所述的成像设备可以是具有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功能的多功能设备。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考下面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变得更好理解时得到本发明的更全面了解和本发明的许多优点。图1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转印盖子单元在打开状态的透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转印盖子单元在打开状态的剖视图;图5A是示出转印盖子单元的内部的透视图,当该转印盖子单元关闭时该转印盖子单元对应于给纸机构;图5B是示出该给纸机构中的同步驱动辊的轴承的变型的透视图6A是示出具有旋转轴的同步驱动辊的安装结构分解透视图;图6B是旋转臂的变型的前视图;图6C是旋转臂的侧视图;图6D是示出旋转臂的透视图;图7A是示出同步驱动辊一端和给纸引导装置的透视图;图7B是示出同步驱动辊另一端和给纸引导装置的透视图;图7C是示出同步驱动辊一端和给纸引导装置的的侧视图;图8是示出给纸引导装置、旋转臂和支撑部件的侧视图;图9是示出同步从动辊和给纸引导装置的透视图;图10是示出同步从动辊一端和给纸引导装置的透视图;图11是示出定位引导部件的侧视图;图12A是示出用于关闭转印盖子单元的最后阶段的第一步的侧视图,表示恰好(immediately)在同步驱动棍的旋转轴被引导到定位引导部件前的状态;图12B是示出 用于关闭转印盖子单元的最后阶段的第二步的侧视图,表示同步驱动辊的旋转轴正被引导到定位引导部件的状态;图12C是示出用于关闭转印盖子单元的最后阶段的第三步的侧视图,表示同步驱动棍接触同步从动棍的状态;图13A是对应于图12A示出当打开和关闭转印盖子单元时同步驱动辊的经过路径的图;图13B是对应于图12B示出当打开和关闭转印盖子单元时同步驱动辊的经过路径的图;图13C是对应于图12C示出当打开和关闭转印盖子单元时同步驱动辊的经过路径的图;图14A是示出当转印盖子单元打开时,该转印盖子单元的内表面上的同步驱动辊状态的透视图;图14B是示出当转印盖子单元关闭时,该转印盖子单元的内表面上的同步驱动辊状态的透视图;图15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变型的成像设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应当理解,如果元件或层被称作“在另一个元件或层上”,“倚靠在另一个元件或层上”、“连接于另一个元件或层”或“耦联于另一个元件或层”,那么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层上、直接倚靠在另一个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于另一个元件或层或直接耦联于另一个元件或层上,或可以存在插入的元件或层。相反,如果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于另一个元件或层”或“直接耦联于另一个元件或层”,那么没有插入的元件或层存在。在所有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相同元件。正如这里所使用的,“和/或”包括有关的列出项目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的组合。诸如“在…底下”、“在…下面”、“下面的”、“在…上面”、“上面的”等与空间有关术语为了方便描述在本文中可以用来描述如图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外的元件或特征(一个或多个)的关系。应当理解,与空间有关的术语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之外意图包括该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翻转,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的下面”或“在其他元件或特征的底下”的元件于是将取向成“在其他元件或特征的上面”。因此,诸如“下面的”术语可以包括在上面和在下面两种取向。装置可以是另外的取向(旋转90度或其他取向),并且在本文中与空间有关的描述相应地解释。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以用来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应当理解,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当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仅仅用来区别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区域、层或部分。因此下面所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可以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而不脱离本发明的教导。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且不是想要限制本发明。正如本文中所用的,单数形式的“一个(a或an)” “这个(该,the)”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另外清楚地指出。还应当理解,术语“包括”(includes或including),当用在本说明书中时,表示所说明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或加入。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实施例、示例性实施方式、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变型等。在整个说明书中具有相同功能和形状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冗余的描述被省去。为了方便起见,不需要描述的元件可以从附图中省去。从专利公开中得到的元件的附图标记在括号中,以便区别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元件。本发明包括可应用于任何成像设备的技术,并且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以最有效的方式实现。在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清楚起见采用特定的术语。但是本发明公开的内容并不意图限制于这样选择的特定术语,并且应当理解每个特定的元件包括以类似方式操作并且达到类似结果的所有技术等同物。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中在若干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相同的或相应的部件。给出能够应用于给纸机构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应当指出,在本发明中,术语“成像设备”是指通过将显影剂或油墨吸收到诸如纸、线、纤维、织物、皮革、金属、塑料、玻璃、木材和/或陶瓷的介质上而使图像形成在其上的设备;术语“成像”是指不仅将具有诸如文本和图的含义的图像提供(即,打印)在记录介质上,而且将诸如图案的没有含义的图像提供在介质上的动作;并且术语“纸张”不限于指纸质材料而且包括上面所述的塑料材料(例如,OHP片)、织物片等,并且用作吸收显影剂或油墨的已记录介质、记录介质、记录片和记录材料的上位术语。成像设备参考图1至图4,描述成像设备100的构造。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100的外观的透视图。在图1至图4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成像设备100是激光打印机。可选地,成像设备100可以是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具有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中的至少两种功能的多功能机,并且可以结合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给纸机构120 (见图5A、5B和12A-12C)。
参考图1,成像设备100包括主体110、给纸盘30、转印盖子单元8和排纸盘44。主体110包括用来成像的多个单元和部件。这些单元和部件的细节将在下面描述。给纸盘30布置在成像设备100的下部。转印盖子单元8布置在给纸盘30的上方并且在成像设备100的外表面上,当检查成像设备100的内部时充当用来打开和关闭的盖子。排纸盘44形成在成像设备100的上部。参考图2,描述成像设备100的主要部件。转印盖子单元8包括在其内表面上的双面单元9,并且如图2和图4所示,围绕布置在该成像设备100下部的旋转轴12旋转,以朝着成像设备100的前侧打开,如图3所示。双面单元9包括传送壳体9a (见图5)并且纸张返回路径(switchbackpath)9b形成在该传送壳体9a的背面上。其内表面形成成像设备100的主体110的纸张传送路径的一部分。而且,传送壳体9a包括充当转印部件的二次转印辊20和为一对同步辊32之一的同步驱动辊32a。该二次转印辊20与布置在成像设备100主体110中的驱动辊18 —起构成一对转印辊,充当一对供给部件。同步驱动辊32a与布置在成像设备100主体110中的同步从动棍32b —起构成同步棍对32,充当一对供给部件。如图2所示,成像设备100的主体110包括充当成像单元的四个处理单元1K、1Y、IM和1C,用来根据对应于彩色图像的颜色分离的各自单色显影剂(S卩,黑色、黄色、洋红色、青色)形成图像。处理单元1K、1Y、1M和IC布置在成像设备100的主体110中,并且具有各自的调色剂瓶6K、6Y、6M和6C,用于容纳彼此不同颜色的未用调色剂。处理单元IK、1Y、IM和IC具有相同的结构,区别仅仅在于调色剂瓶6K、6Y、6M和6C中的调色剂的颜色。处理单元IK、1Y、IM和IC还分别包括充当图像载体的光导鼓2K、2Y、2M和2C,鼓清洁单元3K、3Y、3M和3C,未示出的放电单元,充电单元4K、4Y、4M和4C,以及显影单元5K、5Y、5M和5C。处理单元1K、1Y、1M和IC可拆卸地连接于成像设备100的主体110,并且消耗部件可以一次替换。主体110还包括光学写入装置7、转印装置15、定影单元34和粉末容器10。 光学写入装置7布置在处理单元IK、1Y、IM和IC上方,并且构造成根据图像数据从其中的激光二极管发射激光束L。转印装置15布置在处理单元IK、1Y、IM和IC下面,并且包括四个初次转印辊19K、19Y、19M和19C,中间转印带16,二次转印辊20,带清洁单元21和清洁备用(back up)辊22。初次转印辊19K、19Y、19M和19C分别布置成面向光导鼓2K、2Y、2M和2C。中间转印带16是跨越四个初次转印辊19K、19Y、19M和19C,驱动辊18和从动辊17的环形带。充当二次转印单元的二次转印辊20布置成面向驱动辊18以形成一对转印辊。光导鼓2K、2Y、2M和2C定义为第一图像载体,而中间转印带16可以是其上携带合成图像的第二图像载体。如上所述,可以容纳包括纸张S的多个纸张的给纸盘30布置在成像设备100的下部。而且,给纸辊30a也布置成从给纸盘30向给纸路径31供给纸张S。在给纸路径31的下游端和恰好中间转印带16的上游周围,一对同步辊32布置成在这里临时停止纸张S。为了使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6上的调色剂图像在适当的位置会合纸张S的前缘,纸张S在这对同步辊32处松弛(sag) —次,然后恰好在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6上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夹区部分被转印到纸张S上前以预定的同步被输送到二次转印夹区部分。二次转印辊20通常被压缩弹簧25压至中间转印带16。但是,在完全前方进入型(full-front access type)成像设备100中,双面单元9通常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6前面并且靠近前盖,这使得很难减小压缩弹簧25周围区域的尺寸。因此,转印夹区部分沿着倾斜方向安排,如图2所示,因此双面单元中的死空间能够有效地利用,因而实现在成像设备100的前后方向上的空间减小。转印后纸张传送路径33布置在形成于二次转印辊20和驱动辊18之间的转印夹区部分的上方。定影单元34布置在转印后纸张传送路径33的一端附近,并且包括定影辊34a和加压辊34b。定影辊34a包括诸如未示出的卤素灯的加热源,而加压辊旋转的同时以给定的压力接触定影棍34a。定影后纸张传送路径35限定在定影单元34的上方并且分支成两个路径,这两个路径是排纸路径36和返回传送路径41。转换部件42布置在定影后纸张传送路径35的下游端,并且绕摆动轴42a旋转,用于转换纸张S的方向。一对排纸辊37布置在排纸路径36的下游端。返回传送路径41与进纸路径31在其下游端会合。一对返回传送辊43布置在返回传送路径41的中间。而且,排纸盘44形成在成像设备100的主体110的顶部上,其中其顶盖向内凹进。粉末容器(S卩,盘状容器)10布置在转印装置15和给纸盘30之间以将废调色剂容纳在其中。粉末容器10可拆卸地连接于成像设备100的主体110。在根据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100中,由于诸如纸张S的转印纸张的传送,需要将给纸辊30a与二次转印辊20分开一定的距离或间隙。这种分开产生死空间或未用的空间,这可以用来将粉末容器10布置在其中,结果实现成像设备100的总体尺寸的减小。由成像设备进行的操作其次,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100的基本操作。如图1所示,成像设备100的未示出的控制器发出进纸信号以旋转给纸辊30a。当给纸辊30a开始旋转时,放置在给纸盘30中的一摞纸张顶上的纸张S与容纳在给纸盘30中的其他纸张分开并且朝着给纸路径31输送。当纸张S的前缘到达同步辊对32的夹区部分时,纸张S待机同时松弛以校准纸张S的前缘的偏斜,以与在中间转印带16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运动同步。例如,在处理单元IK的基本成像操作中,通过在光导鼓2K的表面供给高电势,充电单元4K均匀地使光导鼓2K的表面充电。根据图像数据,从光学写入装置7向光导鼓2K的充电表面发射激光束L,因此在光导鼓2K表面上的被福射部分的电势减小以形成静电潜像。调色剂瓶6K向显影单元5K供给未用的黑色调色剂。显影单元5K向形成在光导鼓2K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供给黑色调色剂,以将静电潜像显影成可见的黑色调色剂图像。然后,形成在光导鼓2K表面上的黑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的表面上。在中间转印操作之后,鼓清洁单元3K除去残留在光导鼓2K表面上的剩余调色剂。被除去的剩余调色剂由未示出的废调色剂传送单元传送并且收集到包含在处理单元IK中的废调色剂收集单元。而且,清洁之后消电单元除去残留在光导鼓2K表面上的剩余电势。虽然上面的描述详细列举了处理单元IK中的操作,但是同样的操作在其他处理单元1Y、1M和IC中也进行。例如,各自调色剂图像被显影在光导鼓2Y、2M和2C的各自表面上,然后顺序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的表面上以形成合成的彩色图像。在各自调色剂彩色图像被顺序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的表面上以形成合成的调色剂图像之后,同步对辊32和给纸辊30a开始驱动,与在中间转印带16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运动同步将纸张S传送给二次转印辊20。然后,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6表面上的合成调色剂图像在形成于中间转印带16和二次转印辊20之间的二次转印夹区部分被转印到如上传送的纸张S上。形成有转印的调色剂图像的纸张S通过转印后纸张传送路径33,到达定影单元34。在定影单元34中的纸张S被定影辊34a和加压辊34b夹在中间并且在纸张S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加热和加压被定影在纸张S上。其上具有被定影的图像的纸张S从定影单元34传送到定影后纸张传送路径35。在从定影单元34输送纸张S时,转换部件42在图2中实线所示的位置,以允许在定影后纸张传送路径35端部周围的纸张S通过。然后,从定影单元34传送的纸张S移动通过定影后纸张传送路径35,被排纸辊对37夹住,然后排出到排纸盘44。当进行双面打印时,随着被排纸辊对37传送的纸张S的后缘通过定影后纸张传送路径35,转换部件42转动到由图2中虚线所示的位置,以在定影后纸张传送路径35的端部阻挡纸张S通过。基本同时地,排纸辊对37反方向转动以将纸张S沿着相反的方向输送到返回传送路径41。在返回传送路径41中传送的纸张S通过返回传送辊对43并且到达同步辊对32。纸张S与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6表面上的另一个调色剂图像同步输送,以将该调色剂图像打印在纸张S的反面上。当纸张S通过形成在驱动辊18和二次转印辊20之间的二次转印夹区部分时一中间转印带16在该驱动辊18和二次转印辊20之间,该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纸张S的后面上。于是,在形成于纸张S后面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单元34定影在纸张S上之后,该纸张S移动通过定影后纸张传送路径35、排纸路径36和给纸辊对37,排出到排纸盘44。而且,即使在形成于中间转印带16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已被转印到纸张S上之后,剩余的调色剂仍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6的表面上。这些剩余的调色剂被带清洁单元21从中间转印带16除去。从中间转印带16除去的剩余的调色剂由未示出的废调色剂传送单元传送到粉末容器10并且通过粉末容器10的进口 53收集,如图2所示。转印盖子单元如果在打印工作中发生卡纸,使用者可以通过向外绕旋转轴12转动转印盖子单元8手动打开该转印盖子单元8,如图3和4所示,因此能够除去成像设备100内的卡纸或塞纸。如果纸张S保持被同步辊对32夹住,则这对同步辊32施加非常大的压力,并且因此从这对彼此紧密接触的同步辊32除去卡纸可能很困难。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于转印辊20和为同步辊对32之一的同步驱动辊32a布置在转印盖子单元8内,一旦转印盖子单元8被打开之后,转印辊20和同步辊对32可以被松开,因而能够快速并容易地除去卡纸(一张或多张)。也就是说,如图3和4所示,通过朝着成像设备100的前侧绕旋转轴12转动转印盖子单元8来打开该转印盖子单元8,布置在成像设备内的定影单元34、中间转印带16的一端和同步从动辊32b被暴露,因而便于去除卡纸。二次转印辊如图12A至12C所示,二次转印辊20布置在转印盖子单元8的内表面上。在转印盖子单元8的内表面盖上,一对端板27通过多个螺钉29固定于转印盖子单元8的左右两侦U。通过这样做,诸如连接于这对端板27的二次转印辊20和同步驱动辊32a的单元加固转印盖子单元8。支撑板28布置在这对端板27的内表面上,并且二次转印辊20的旋转轴20a可旋转地连接于该支撑板28。如图2所示,支撑板28被压缩弹簧25朝着驱动辊18偏置。同步驱动辊如图5A所示,配置在转印盖子单元8内表面上的同步驱动辊32a的旋转轴32al的两端被支撑在相对于旋转臂45稍向外突出的方向上。该旋转臂45包括形成在其底端45d上的槽45a,并且布置在传送壳体9a两端的这对端板27的圆柱形枢轴27a可旋转地插入该槽45a中。因此,旋转臂45绕枢轴27a是可旋转的并且沿着槽45a可滑动地移动。而且,同步驱动辊32a的旋转轴32al的一端可旋转地插入形成在旋转臂45前缘处的支撑部分45e上的轴孔45b中。同步驱动棍32a构造成通过未示出的旋转驱动机构沿着纸张传送方向转动。应当指出,由于旋转臂45的轴孔45b的内圆周表面直接接触同步驱动棍32a的旋转轴32al,因此优选旋转臂45由旋转臂45b和旋转轴32al很好滑动的材料制造。而且,为了通过利用旋转臂45左侧和右侧的共同成形部件减少部件的数目,并且实现良好的部件装配,优选旋转臂45在前后两侧上具有对称设计。而且,由于在同步辊对32处施加的夹区压力而在同步驱动辊32a的旋转轴32al两端施加高压,因此旋转臂45的轴孔45b可容易通过与旋转轴32al的摩擦磨损,导致轴孔45b寿命变短。因此,为了增加轴孔45b的耐久性,轴孔45b的内径可以形成为稍稍大于同步驱动辊32a的旋转轴32al的直径,以允许用具有高耐磨性的金属或树脂或其他高性能的材料形成的管状轴承49能够沿着图5B中箭头A表示的方向被压嵌或以胶黏剂固定在轴孔45b中。由于这种构造,可以减少昂贵材料的量并且能够以低成本实现轴承的长寿命。如图6所示,加压杠杆46布置在旋转臂45和端板27之间。该加压杠杆包括沿着其纵向在中部的轴孔46a,并且形成在端板27上的枢轴27b插入该轴孔46a中。加压杠杆46绕枢轴27b转动。如图12A至12C所示,充当弹性部件的拉力弹簧47的一端连接于加压杠杆46下端的钩子46b上。该拉力弹簧47的另一端系固在端板27的轴27c上。加压杠杆46被拉力弹簧47恒定地偏置,以沿着图12A至12C中的逆时针方向绕枢轴27b转动。平坦的加压表面46c形成在加压杠杆46前缘处的侧表面上,并且由于拉力弹簧47施加的力而接触在旋转轴45的轴孔45b周围形成的受压表面45c,如图6和12C所示。在图12C所示的状态中,受压表面45c包括基本上垂直于连接同步驱动辊32a的旋转轴32al和同步驱动辊32b的旋转轴32bI的直线的表面。由于这种构造,由拉力弹簧47施加的力有效地传递给同步驱动辊32a,因此,甚至用小弹簧,也能够产生足够的同步辊夹区压力。由于加压杠杆46的平坦加压表面46c挤压加压杠杆45的受压表面45c,在转印盖子单元8关闭的状态下,旋转臂45沿着同步从动辊32b的旋转轴32bl的轴向以线性方式被恒定地偏置,如图12C中箭头B所示。如果需要,优选轴孔45b的凸缘配置有锥形表面45h,使得旋转轴32al能够平滑地插入其中。由于拉力弹簧47施加的力,旋转臂45的槽45a使旋转臂45能够沿着由图12C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运动。应当指出,偏置旋转臂45的弹簧的类型不限于拉力弹簧47。代替加压杠杆46和拉力弹黃47,可以在枢轴27a周围布直扭力弹黃以沿着逆时针方向偏直枢轴27a,并且压缩弹簧可以布置到槽45a中的枢轴27a的左侧,以向外偏置旋转臂45,这能够获得类似的偏置效果。旋转臂45的底端45d和支撑部分45e之间的空间限定为平面中间部分45f,并且底端45d和支撑部分45e布置在该板状中间部分45f的一侧上(即同步驱动辊32a的轴向内侧)。也就是说,底端45d和支撑部分45e布置成沿着同步驱动辊32a的宽度方向偏离,即,沿着中间部分45f的轴向偏离。因此,在中间部分45f的内侧存在空间,如图6B所示。该空间可以用来布置诸如加压杠杆46的部件而不与旋转臂45相干扰,并且能够实现在成像设备100中的空间的减少。由于多个驱动部件能够位于同步驱动辊32a的两端附近,因此,这种空间的减少有效实现成像设备100的紧凑构造。 应当指出,根据配置到转印盖子单元8的部件的布局,空间可以配置在中间部分45f的相对侧上(即,同步驱动辊32a轴向的外侧)。还有,在这种情况下,该空间可以用来布置位于转印盖子单元8上的其他部件而不与旋转臂45相干扰,并且因此能够减小成像设备100的尺寸。在旋转臂45的中间部分45f上,如果需要可以配置被调节部分45g,如图6B至6D所示。被调节部分45g构造成接触形成在转印盖子单元8上的调节部分(即,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加压杠杆46的枢轴27b的前缘)。该调节部分可以用不同于枢轴27b的前缘的部件形成,或可以是形成在该枢轴27b附近的端板27上的突出部分。通过用枢轴27b的前缘形成调节部分,端板27的形式可以简化,因此能够减小成像单元100的尺寸,并且能够增加在端板27上的部件布置的设计自由度。具体说,如上所述,旋转臂45具有插入槽45a中的枢轴27a,并且被可绕该枢轴27a旋转地支撑,并且可滑动地向槽45a移动。因此,由于在枢轴27a和槽45a之间活动,旋转臂45能够很容易具有松度。如果松度的量很大,左侧和右侧的旋转臂45能够容易沿着朝向同步驱动辊32a的旋转轴32al的方向倾斜。因此,特别是当转印盖子单元8关闭时,同步驱动辊32a和旋转臂45趋向于与配置在主体110中的部件相干扰,这能够降低转印盖子单元8打开和关闭的可操作性。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根据需要可以形成被调节部分45g。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造,被调节部分45g横跨中间部分45f沿着稍倾斜的方向形成为锥形槽。被调节部分45g不限于槽形或锥形槽,但是中间部分45f 的整个表面可以形成为被调节部分45g,或被调节部分45g的底表面可以形成为具有代替锥形槽的圆形槽,或其他各种形状。
如果被调节部分45g以槽形形成,则枢轴27b能够引导旋转臂45。在图6C中,被调节部分45g的左下端是锥形槽最深的表面,并且到旋转臂45相对侧的厚度是该中间部分45f的板的厚度的大约一半。随着被调节部分45g从左端向右上端延伸,被调节部分45g的锥形槽向上移动,并且在右上端被调节部分45g的底表面变成最浅,并且以基本相同的高度延续至中间部分45f的表面。止动件48配置在端板27的弹簧销轴(spring peg shaft) 27c的附近,如图5A、6A、图12A至12C所示。止动件48通过切开(lancing)端板27形成,并且构造成当转印盖子单元8打开时,通过使加压杠杆接触止动件48沿着其逆时针方向调节加压杠杆46的旋转位置。用止动件48将加压杠杆的转动范围的调节到必要的最小值允许更多的空间用于在加压杠杆46周围布置的部件的布局,并且通过将弹性杆保持至必要的最小值而减少部件的成本。应当指出,当转印盖子单元8关闭时,加压杠杆46与止动件48分开并且在加压杠杆46与止动件48之间形成图5A所示的预定空间SI。加压杠杆46转动的量根据从拉力弹簧47的钩子46b到枢轴27b的距离和从枢轴27b到加压表面46c的距离之间的调节增益(governor gain)确定。由于上面所述的距离的调节增益,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造设计成增加拉力弹簧47的力,以便传递至旋转臂45的受压表面45c。因此,甚至用很小力的拉力弹簧47,也能够产生大的同步辊夹区压力。因此,必要的同步辊夹区压力能够通过利用小拉力弹簧47得到。如上所述,通过形成端板27的枢轴27b插入旋转臂45到达槽45a所经过的孔,旋转臂45能够沿着纵向移动该槽45a和枢轴27b之间的距离。通过这样做,同步驱动辊32a能够可靠地压在同步从动辊32b上,并且因此能够确保同步辊的可靠的夹区压力。应当指出,槽45a和枢轴27b的相对位置可以转换。即,通过将形成在旋转臂45的底端部分上的枢轴插入端板27中形成的槽中,能够获得与上面所述的相同的效果。在转印盖子单元8打开的状态下,S卩,在同步驱动辊32a的圆周表面上不施加外力的状态下,旋转臂45由于其重量沿着向最下侧的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绕枢轴27a转动,如图12A和14A所示。于是,旋转臂45由于其重量而接触布置在支撑部件52上端的止动件表面52b (在后面描述)。在保持图12A所示状态的情况下,旋转臂45通过布置于枢轴27b左侧和右侧上的槽45a内的空间能够自由地运动。相反,通过拉力弹簧47的力,加压杠杆46转动到逆时针方向的限制处并且接触止动件48。因此,旋转臂45和加压杠杆46相互分开并且在其之间形成如图12A所示的空间S2。给纸引导装置如图2、4、7A至7C所示,双面单元9的给纸引导装置50布置在同步驱动辊32a的下方。该给纸引导装置50构造成将传送至同步辊对32的纸张S引导至转印夹区部分的校准位置。如图2所示,以类似于给纸引导装置50的方式工作的给纸引导装置51位于成像设备100的主体110上(见图9)。该给纸引导装置51布置在同步从动辊32b的下方。在已知的成像设备中,类似于给纸引导装置50的给纸引导装置固定地安装在类似于传送壳体9a的传送壳体的内表面上。相反,在本发明的不例性实施方式中,同步驱动辊32a相对于传送壳体9a可旋转地布置,因此,如果给纸引导装置50固定地安装在传送壳体9a上,则同步驱动辊32a有可能与给纸引导装置50相干扰。
而且,如果给纸引导装置50与同步驱动辊32a充分地分开以避免上面所述的干扰,则同步驱动辊32a与给纸引导装置50之间的间隙变得太大。结果,很难可靠地将纸张S引导到同步辊夹区部分,这可能由于大的间隙比较频繁地引起卡纸。因此,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给纸引导装置50与同步驱动辊32a—起可旋转地布置于传送壳体9a。给纸引导装置50在其每侧上端包括轴承50a,而同步驱动辊32a的旋转轴32al与该轴承50a可旋转地接合。在图7C中,同步驱动辊32a安装在轴承50a其中一个中。由于轴承50a布置在给纸引导装置50的两侧以进行同样的操作,因此为了简化起见轴承的描述将以单数形式给出。类似地,布置或安排在给纸引导装置50两侧上或两侧附近的其他部件、单元和元件因此也以单数描述。从给纸引导装置50的侧面看(即,从图7C的前面看)部分轴承50a被切成C形。通过从轴承50a的C形的开口推动旋转轴32al直到它发出“咔哒”声,同步驱动辊32a的旋转轴32al能够与给纸引导装置50的轴承50a接合。通过如上所述使同步驱动辊32a的旋转轴32al与给纸引导装置50的轴承50a接合,给纸引导装置50的轴承50a,即给纸引导装置50的下端,能够与同步驱动辊32a—起运动。因此,能够将给纸引导装置50的下游边缘和同步驱动辊32a之间的间隙恒定地保持在必要的最小间隙。因此,纸张S能够可靠地输送至同步辊夹区部分,并且当纸张进入该间隙中时能够防止卡纸的发生。短轴状凸起50b —体地安装在给纸引导装置50的下端,如图7A所示。而且,如图7A和7B所示,支撑部件52布置在同步驱动辊32a的旋转轴32al的两端下部,以沿着竖直方向引导该凸起50b,并且固定地抒入端板27。该支撑部件52包括布置成面向给纸引导装置50两端的长槽52a,如图7B所示。该长槽52a设计成沿着竖直方向引导给纸引导装置50的凸起50b,并且以稍大于该凸起50b直径的恒定宽度沿着竖直方向延伸。通过使给纸引导装置50的凸起50b与长槽52a可滑动地接合,当给纸引导装置50与同步驱动辊32a的运动一道运动时,给纸引导装置50上端的位置或路径通过该长槽52a得到调节。如图8所示,支撑部件52位于旋转臂45下方。该支撑部件52的上端形成平坦的止动件表面52b,以便旋转臂45的下表面能够接触止动件表面52b。而且,当拉力弹簧47施加的力不经由加压杠杆46传递至旋转臂45时(S卩,当加压杠杆46由于拉力弹簧47施加的力而转动到逆时针方向的端部足以接触该致动器48时),旋转臂45由于其重量接触该支撑部件52的止动件表面52b,以如上所述调节其位置。当为了去除卡纸使用者保持转印盖子单元8打开一定的时间段时,使用者可能不经意地触及并且从该转印盖子单元8移动该同步驱动辊32a。在这时,如果使用者试图与给纸引导装置50 —起移动该同步驱动辊32a超过其可移动的范围时,过量的载荷可能施加在给纸引导装置50上,并且可能损坏或破坏该给纸引导装置50。因此,如图8所示,止动件表面52b例如形成在支撑部件52上,作为转印盖子单元8的一部分,以便使旋转臂45接触支撑部件52的止动件表面。通过这样做,旋转臂45和同步驱动棍32a不能进一步运动。由于这种构造,能够可靠地防止这些部件的损坏或破坏。定位引导部件进一步,如图9所示的同步从动辊32b被配置到成像设备100的主体110。成像设备100的主体110的同步从动辊32b和配置到转印盖子单元8的同步驱动辊32a相互接触,形成由该对同步辊32构成的同步机构。如图9、10和11所示,定位引导部件55布置在同步从动辊32b的旋转轴32bI的两端,用于相对于同步从动辊32b定位同步驱动辊32a。定位引导部件55包括轴承55a、上颚55b和下颚55c。该轴承55a接合同步从动辊32b的旋转轴32bl,如图11所示。上颚55b和下颚55c朝着成像设备100的前侧,即朝着转印盖子单元8水平地伸出。下颚55c伸出超过上颚55b。朝着上部倾斜方向开放的开口 55d形成在上颚55b和下颚55c之间。因此,开口 55d具有从上部倾斜方向平滑地接纳同步驱动辊32a的旋转轴32al的耙(rake)形。在到达定位引导部件55的内部之前,当旋转轴32al从下颚55c提升时,该导耙形开口 55d能够防止由于与定位引导部件55的干扰而引起的同步驱动辊32a的旋转轴32al的损坏或破坏。开口 55d的相对侧形成弧形端部55e。在关闭转印盖子单元8的最后步骤,同步驱动辊32a的旋转轴32al的两端朝着该弧形端部55e沿着水平方向行进。但是,旋转轴32al的两端最大(at the maximum)不能行进超过恰好旋转轴32al接触弧形端部55e的部分前的位置。S卩,在转印盖子单元8完全关闭时旋转轴32al和定位引导部件55的弧形端部55e之间存在很小的空间S3。该空间S3对于形成同步辊对32的给定的夹区压力是必要的。如果存在空间S3,同步驱动辊32a外圆周表面的位置可以基于弧形端部55e,这在从旋转轴32al到同步驱动辊32a的外圆周表面布置的多个部件中每个的尺寸精度上可以产生小的变化,并且可以被积累以引起夹区压力的较大变化。而且,夹区压力由于随时间劣化诸如同步辊32a的外圆周表面上的磨损而变化。因此,提供空间S3能够防止上述问题。定位引导部件55的下颚55c包括引导同步驱动辊32a的旋转轴32al的上表面55cl,因此旋转轴32al能够在上表面55cl上滑动地运动,同时压紧该上表面55cl。下颚55c的上表面55cl以笔直的形状形成,因此在同步从动辊32b和同步驱动辊32a之间能够形成适当的并且精确的夹区部分。由于这种构造,同步从动辊32b的旋转轴32bl和同步驱动辊32a的旋转轴32al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能够明显地减小,因而提供精确的同步性能和精确的偏斜校准。应当指出,术语“以笔直的形状”并不仅仅表示完全笔直的形状,而且包括朝着同步从动辊32b的基本笔直的形状。沿着下颚55c的笔直形状的上表面一同步驱动辊32a的旋转轴32al在其上运动——的路径是旋转轴32al的第二经过路径(见图12B)。而且,具有与定位引导部件55类似结构的定位引导部件可以布置在配置到成像设备100的主体110的中间转印带16的驱动辊18的旋转轴的两端附近。因此用定位引导部件能确保转印辊20和驱动辊18的相对定位精度。转印盖子单元的打开和关闭以及同步驱动辊的操作图12A至12C按次序示出用于关闭转印盖子单元8的最后步骤。图12A示出恰好在同步驱动辊32a的旋转轴32al接触定位引导部件55前的状态。同步驱动辊32a和其他部件相对于转印盖子单元8的相对位置毫不变化,即在转印盖子单元8如图3和4所示完全打开到图12所示的状态时保持完全相同。当转印盖子单元8转动时,没有部件可以布置在由二次转印辊20和同步驱动辊32a所勾勒的弧形经过路径(例如,在图12A中由同步驱动辊32a所勾勒的经过路径Al)的范围内。布置在主体110侧上可能与二次转印辊20和同步驱动辊32a发生干扰的部件是,例如,如图2和14所示的定影单元34、中间转印带16 (黑白图像成像设备中的光导鼓2K)和驱动棍18。对于近来销售的成像设备,对紧凑布局的需求已经使一对同步辊布置成靠近充当图像载体的光导鼓和中间转印带一端的下部。在用于紧凑构造的这种部件布局中,同步驱动辊32a的弧形经过路径Al很可能与中间转印带16和驱动辊18相交。也就是,当打开和关闭转印盖子单元8时,同步驱动辊32a的经过路径Al可能容易与中间转印带16和驱动辊18相交。具体说,当该对同步辊32由于纸张传送路径而布置成从中间转印带16的转印夹区部分稍向内时,同步驱动辊32a与中间转印带16干扰的可能性急剧增加。而且,为了实现整体紧凑的成像设备,必需减少其高度。但是,如果成像设备的高度变小,从转印盖子单元8的旋转轴12到同步驱动辊32a的旋转半径缩短。由于这种构造,同步驱动辊32a的经过路径Al接近中间转印带16,因此同步驱动辊32a的经过路径Al可能是减小成像设备100高度的障碍。本发明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造被这样设计,S卩,如图2所示,当同步辊对32布置在恰好中间转印带16的驱动轴18的下方并且向内(左侧),以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者上减小成像设备100的尺寸时,中间转印带16和驱动辊18能够避开同步驱动辊32a的经过路径Al,如图12A至12C和图13A至13C所示。在图12A所示的状态中,在旋转臂45由于其重量而接触支撑部件52的止动件表面52b时,由于拉力弹簧47的力加压杠杆46接触止动件48。空间S2限定在旋转臂45和加压杠杆46之间,具体说,在加压杠杆46的加压表面46c和旋转臂45的受压表面45c之间。因此,旋转臂45和同步驱动辊32a在该空间S2内可从图12A所示的状态向上转动到右方。应当指出,如果如上所述被调节部分45g被配置到旋转臂45,在图12所示的状态中,充当调节部件的枢轴27b的前缘位于该被调节部分45g的深度最深的入口边缘。在该位置,枢轴27b的前缘不接触被调节部分45g或只是稍稍触及被调节部分45g。在转印盖子单元8绕旋转轴12沿着逆时针方向从图12所示的状态转动之后,旋转臂45沿着右下方向倾斜并且由于其重量朝着枢轴27a可滑动地移动,同时接触支撑部件52上端的止动件表面52b。通过这样做,同步驱动辊32a朝着转印盖子单元8的内表面突出的量减少,因而当使用者为了去除卡纸而打开转印盖子单元8时,使用者不经意地触及同步驱动辊32a的可能性减少。而且,当转印盖子单元8关闭时,可以保持由于其重量而移动到枢轴27a的旋转臂45的位置,直到至少旋转臂45接触支撑部件52上端的止动件表面52b。因此,如上所述,同步驱动辊32a和成像设备100的主体110中的部件的非干扰范围主要通过同步驱动辊32a的突出量由于因其重量的运动而减少的量得到。图12B示出恰好在转印盖子单元8完全关闭前的状态,图12B的这个状态显示同步驱动辊32a的旋转轴32al接触定位引导部件55的下颚55c的上表面55cl并且旋转臂45开始从支撑部件52升高。在该状态下,空间S2仍然保留在旋转臂45和加压杠杆46之间。由拉力弹簧47施加的力被止动件48接受并且因此不影响旋转臂45。因此,即使转印盖子单元8从图12B的状态进一步关闭,旋转臂45也能够沿着顺时针方向(即,沿着旋转臂45从支撑部件52向上移动的方向)自由转动,直到不再保留空间S2。应当指出,当被调节部分45g形成在旋转臂45上时,在图12B的状态中充当调节部件的枢轴27b的前缘朝着从被调节部分45g的开口端稍向内的位置位于中间部分中。在该位置,枢轴27b的前缘和旋转臂45的被调节部分45g之间的松度或活动变得比图12A中的状态小。如果布置在旋转轴32al左右侧的旋转臂45向内倾斜,为了修正旋转臂45的倾斜,枢轴27b的前缘接触被调节部分45g以向外转移旋转臂45。通过这样做,即使在槽45a和枢轴27b之间存在一些活动,由于在旋转轴32al左右侧的旋转臂45的水平平行度和旋转臂45相对于旋转轴32al的垂直度的增加,同步驱动辊32a和旋转臂45的位置也被修正。然后,当转印盖子单元8被关闭时,能够防止同步驱动辊32a和旋转臂45与配置在成像设备100的主体110中的部件的干扰。尤其是,通过对被调节部分45g配置锥形表面或圆形表面,即使转印盖子单元8被弯曲或旋转臂45由于该松度而倾斜,旋转臂45的位置也令人满意地被修正,以有效地避免同步驱动辊32a和旋转臂45与成像设备100的主体110中的部件的干扰。当转印盖子单元8从图12B所示的状态被进一步关闭时,同步驱动辊32a的旋转轴32al被定位引导部件55的上表面55cl支撑,以使旋转轴32al的高度保持恒定,同时旋转臂45的枢轴27a的高度降低。因此,旋转臂45沿着顺时针方向逐渐转动。于是,当空间S2消失并且旋转臂45接触加压杠杆46时,拉力弹簧47的偏置力可以施加在加压杠杆46上。也就是说,在旋转臂45接触加压杠杆46的同时,加压杠杆46与止动件48分开,这在其之间产生空间SI,并且拉力弹簧47的偏置力从加压杠杆46的前缘加压表面46c传递到旋转臂45的受压表面45c。图12C示出转印盖子单元8被完全关闭的状态(对于转印盖子单元8的内侧面,参考图14B)。在图12C的该状态中,拉力弹簧47的偏置力经由加压杠杆46传递至旋转臂45,结果,旋转臂45绕枢轴27a沿着逆时针方向可旋转地偏置。由于同步驱动辊32a的旋转轴32al沿着定位引导部件55的下颚55c的上表面55cl (图12C未示出)被引导到水平方向的左侧,同步驱动辊32a的旋转轴32al因施加在旋转臂45上的偏置力而实际上沿着朝向同步从动辊32b的旋转轴32bI的直线方向(即沿着与枢轴27a分开的方向)移位并偏置。因此,在图12C的状态中旋转臂45的枢轴27a相对地运动到槽45a的右缘附近,其中旋转臂45不仅绕枢轴27a而且绕转印盖子单元8的旋转轴12沿着径向向外的方向延伸到最大值。应当指出,如果被调节部分45g被配置到旋转臂45,在图12C的状态中,充当调节部件的枢轴27b的前缘位于被调节部分45g深度最浅的极内部分。由于这种作用,当枢轴27b的前缘以最小的松度轻轻接触或面向被调节部分45g的极内部分时,可以提高旋转臂对45和同步驱动辊32a的位置精度。应当指出,如果布置在左右侧上的枢轴27b的前缘接触被调节部分45g,则在其之间施加接触压力,因此施加在枢轴27b的前缘和被调节部分45g之间的摩擦力可能防止由拉力弹簧47施加的偏置力,有效地充当同步驱动辊32a的夹区力。因此在图12C所示的状态下,优选枢轴27b —端的前缘与被调节部分45g最小限度地分开,即使枢轴27b另一端的前缘接触被调节部分45g。在图12C所示的状态下,使枢轴27b两端的前缘接触被调节部分45g而没有任何松度也是可能的。由于这种状态,同步驱动辊32a接触同步从动辊32b,以在其之间形成夹区部分,这构成包括同步辊对32的同步机构。而且,转印辊20通过压缩弹簧25施加的偏置力经中间转印带16接触中间转印单元16的驱动辊18,因此转印夹区压力在转印棍20和由驱动辊18支撑的中间转印带16的端部之间产生。同步驱动辊32a的旋转轴32al接触定位引导部件55的下颚55c的上表面55cl,然后恒定地保持与下颚55c的上表面55cl接触的状态,直到如上所述构成同步机构。已知的辊定位机构沿着包括配置到设备主体的上、下颚的引导单元的引导凹槽引导辊轴,并且由偏置该辊的弹簧所施加的力的方向与该引导凹槽延伸的方向对齐。上面所述的已知定位机构没有明确显示在上面所述的辊偏置机构中上颚或下颚是否引导辊轴,并且因此不能明确地确定辊的最终位置是否基于上颚或下颚进行引导。相反,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通过下颚55c的上表面55cl引导同步驱动辊32a的旋转轴32al,直到构成同步机构,因此上面所述的问题将不会发生。而且,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拉力弹簧47的偏置力经由加压杠杆46传递至旋转臂45。旋转臂45能够可旋转地偏置到逆时针方向,并且同时,偏置到朝着槽45a的方向。而且,如上所述,辊轴32al能够根据下颚55c的上表面55cl进行定位,同时由拉力弹簧47施加的偏置力能够用来产生同步辊对32的夹区压力。虽然已知的辊偏置机构能够利用弹簧形成夹区压力,但是如上所述,辊不能被可靠地定位。在由同步辊对32执行的同步机构中,用于相对于同步从动辊32b定位同步驱动辊32a的机构包括定位引导部件55的下颚55c的上表面55cl、被下颚55c的上表面55cl引导的同步驱动辊32a的旋转轴32al和同步驱动辊32a的整个外圆周表面。即使旋转臂45的底端在支撑销27a和槽45a之间的空间中是松弛的,该松度也不会不利地影响同步驱动辊32a的定位。这种定位机构能够做成比已知构造中所公开的机构更简单并且更小。而且,同步驱动辊32a的外圆周表面朝着同步从动辊32b的外圆周表面定位,其中同步驱动辊32a被直线地偏置和引导。因此,如前所述,即使同步驱动辊32a的部件的尺寸精度变化和/或同步驱动辊32a的外圆周表面被磨损并且随时间而劣化,同步辊对32的夹区压力也不变化。同步驱动辊32a接受夹区部分从同步从动辊32b施加的反作用力,并且由于该反作用力旋转臂45沿着纵向底端侧和顺时针方向被向回挤压。相反,同步辊对32的夹区部分的反作用力经由旋转臂45传递至加压杠杆46的受压表面46c。由于这种作用,加压杠杆46沿着顺时针方向被稍微向回挤压,并且因此拉力弹簧47被稍微拉伸。在这时,空间SI保持在加压杠杆46和止动件48之间,并且由拉力弹簧47施加的偏置力通过加压杠杆46的调节增益(即,拉力弹簧47的钩子46b和枢轴27b之间的距离与枢轴27b和受压表面46c之间的距离之比)而增加,从而影响至夹区压力。如上所述,参考图12A至12C,说明按次序关闭转印盖子单元8的最后步骤。下面参考图13A至13C描述打开和关闭转印盖子单元8时同步驱动辊32a的经过路径。图13A至图13C分别对应于图12A至12C,并且附图标记“12”表示转印盖子单元8的旋转轴12。同步驱动辊32a的实际经过路径对应于图13A所示的经过路径(转动轨迹)Al。图13B和13C所示的经过路径A2和A3分别是用来说明与中间转印带16和驱动辊18的干扰关系的虚拟经过路径。如上所述,如上所述,图13A中的旋转臂45由于其重量保持与支撑部件52的止动件表面52b接触,并且当转印盖子单元8打开或关闭时,同步驱动辊32a外圆周表面的外部点勾勒出经过路径,即,从图12A的状态到成像设备100的外侧绕旋转轴12的经过路径Al。经过路径Al的半径Rl可以表示为L1JD1/2,其中“LI”表示从旋转轴12到同步驱动辊32a的旋转轴32al的中心的距离,而“D1”表示同步驱动辊32a的直径。因此,均配置到成像设备100主体110的中间转印带16和驱动辊18不与经过路径Al干扰。也就是说,相对位置可以表示为1^+01/212-02/2,其中“L2”表示从旋转轴12到同步从动辊32b的旋转轴32bl的中心的距离,而“D2”表示同步从动辊32b的直径。相反,在图13A中,转印辊20已经接触中间转印带16的驱动辊18。当转印盖子单元8被进一步关闭时,转印辊20和转印盖子单元8之间的压缩弹簧25被挤压,同时保持接触状态(如图2和4所示)。接着,在图13B和13C中,表示为Ll1的长度按照LlpLl2和Ll3的次序变得更短,表示为Ll3〈Ll2〈Lllt)因为同步驱动辊32a的旋转轴32al接触定位引导部件55的下颚55c的上表面55c I,支撑同步驱动辊32a的旋转臂45绕枢轴27a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12B和图12C所示。结果,在图13B中经过路径A2的半径R2表示为Ll2+Dl/2 (Ll2OJ1),在图13C中经过路径A3的半径R3表示为Ll3+Dl/2 (Ll2OJ1X在这里,假定同步驱动辊32a从图13C的状态绕旋转轴12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也就是说,转印盖子单元8被打开而不将旋转臂45转动到端板27和转印盖子单元8。该假定是为检查当同步驱动 辊32a的旋转轴32al固定地布置到转印盖子单元8时与主体110的部件相干扰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3C中所述的经过路径A3所示,同步驱动辊32a与位于成像设备100的主体110中的中间转印带16的端部干扰。在这时,经过路径A3的半径R3表示为Ll3+Dl/2,其处在表示为Ll3+Dl/2>L2-D2/2的关系中。具体来说,与图13A和13B的状态相比,不等号的大小关系在图13C中是相反的。换句话说,与已知的装置相比,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构造通过至少经过路径A3覆盖驱动辊18位置的空间能够实现成像设备尺寸的减小。这是因为,与图13A (和图12A)相比,旋转臂45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到端板27,并且由于施加在加压杠杆46和拉力弹簧47之间的偏置力而被移位到与枢轴27a分开的方向,并且经过路径A3的半径R3(即RS=LlJDl/^)变得大于图13A中经过路径Al的半径R1。在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打开和关闭转印盖子单元8的过程中和当同步驱动辊32a经过主体110的部件诸如中间转印带16和驱动辊18时,旋转臂45由于其重量而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以接触支撑部件52的止动件表面52b。通过这样做,经过路径Al的半径Rl能够足够缩短以避免与主体110的部件干扰。应当指出,即使在打开和关闭转印盖子单元8的过程中由于冲击旋转臂45从支撑部件52的止动件表面52b暂时升高,与止动件48接触的加压杠杆46也调节从支撑部件52的止动件表面52b向上移动的高度,如图13B (和图12B)所示。由于这种高度调节,同步驱动辊32a的经过路径A2的半径R2最多对应于Ll2+Dl/2,如图13B所示,并且因此同步驱动辊32a不可能与中间转印带16和驱动辊18干扰。但是,对于经过路径Al,即使转印盖子单元8完全关闭,同步驱动辊32a也不能接触主体110的同步从动辊32b。因此,在同步驱动辊32a经过中间转印带16和驱动辊18并且运动到其下部后,同步驱动辊32a的旋转轴32al接触定位引导部件55的下颚55c的上表面55cl,从而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旋转臂45。而且,同时,由于加压杠杆46和拉力弹簧47之间的偏置力,旋转臂45沿着与枢轴27a分开的方向移位。在打开和关闭转印盖子单元8时通过如上所述移动同步驱动辊32a,能够实现同步驱动辊32a布置在恰好中间转印带16的下部,即,在恰好驱动辊18的下方和内侧(左侧)部分的构造布局。由于这种构造布局,能够沿着其内侧方向和竖直方向减小成像设备100的尺寸,从而有助于成像设备100的紧凑尺寸。图15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型。在该变型中,成像设备IOOa包括转印盖子单元8a,该转印盖子单元8a不转动,但是沿着配置在成像设备IOOa下部中的水平轨道66在水平方向上向外或朝着成像设备IOOa的前侧滑动以打开转印盖子单元8a。除了转印盖子单元8a相对于成像设备IOOa的前侧向内和向外滑动而成像设备100的转印盖子单元8转动以打开或关闭之外,成像设备IOOa的构造类似于成像设备100的构造。如果沿着水平方向打开和关闭的方法被用于成像设备100,随同成像设备100的紧凑结构转印盖子单元8上的转印辊20和同步驱动辊32a与主体110部件干扰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可能不利地影响转印辊20和同步驱动辊32a的定位精度,并且从转印辊20接受的中间转印带16的摩擦可能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通过利用定位引导部件55,转印辊20和同步驱动辊32a能够正确地定位到最终位置。而且,由于定位引导部件55的引导形状,最终位置能够升高得高于水平移位的高度。通过这样做,为了定位转印辊20和同步驱动辊32a,主体110部件的位置在转印盖子单元8的运动中可以比较低,并且因此能够有助于成像设备100的紧凑构造。如上所述,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面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且能够应用于各种变化。例如,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能够应用于成像设备。但是,不用说,本发明能够应用于除成像设备以外的装置。而且,示例性实施方式配置同步从动辊32b、中间转印带16和驱动辊18作为主体110的给纸部件,并且配置同步驱动辊32a和二次转印辊20作为转印盖子单元8的给纸部件。给纸部件可以是辊或环形带。而且,给纸部件可以是除用于同步或转印以外的部件。例如,定影单元34的加压辊34b可以重新定位到转印盖子单元8,并且能够通过配置到主体110的定位引导部件移位,以便避免与布置在成像设备100主体110中的定影辊34a附近的主体110的部件干扰。而且,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定位引导部件55配置成引导同步驱动辊32a。但是类似于定位引导部件55的定位引导部件可以引导二次转印辊20。而且,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两个给纸部件配置在主体110和转印盖子单元8中。但是,给纸部件的数目可以是一个、三个或更多个。而且,同步驱动辊32a和同步从动辊32b的位置可以转换。具体来说,同步驱动辊32a可以配置到成像设备100的主体110,而同步从动辊32b可以配置到转印盖子单元8,这是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反的构造。而且,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形成黑白图像而没有中间转印带的成像设备。在单色成像设备中,中间转印带16可以由充当图像载体的光导鼓代替,以将配置在转印盖子单元8中的转印棍20压触至光导鼓的外圆周表面。而且,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转印盖子单元8包括双面单元9。但是,也可以应用没有双面单元的转印盖子单元8。上面所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不限制本发明。因此,按照上面的教导许多另外的变型和变化是可能的。例如,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文中不同说明性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元件和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或相互替代。而且,诸如数目、位置和形状的实施方式部件的特征并不限制这些实施方式,因此可以优选地设置。因此,应当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可以用不同于本文中具体描述的另外的方式实践。
权利要求
1.给纸机构,包括: 盖子单元,所述盖子单元可旋转地连接于成像设备的主体的一侧,以覆盖部分纸张传送路径; 第一供给部件,所述第一供给部件位于所述成像设备的所述主体中; 第二供给部件,所述第二供给部件以可移动的方式位于所述盖子单元中,并且当所述盖子单元关闭时面向所述第一供给部件, 所述第一供给部件和所述第二供给部件夹住记录介质并且沿着纸张传送路径传送所述记录介质;和 引导部件,所述引导部件布置在所述主体中,以引导所述第二供给部件, 其中当关闭所述盖子单元时所述引导部件引导所述第二供给部件以沿着接近第一供给部件的第一方向运动, 其中当打开所述盖子单元时所述引导部件还引导所述第二供给部件以沿着与所述第一供给部件分开的第二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给纸机构,还包括旋转臂,以支撑所述第二供给部件, 其中在所述盖子单元关闭时,所述第二供给部件根据所述旋转臂和所述引导部件的协同作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运动, 其中在所述盖子单元打开时,所述第二供给部件根据所述旋转臂和所述引导部件的协同作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给纸机构, 其中当所述第二供给部件被所述引导部件引导时,所述第二供给部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被弹性部件偏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给纸机构, 其中所述第二供给部件支撑在所述旋转臂的前缘处,并且所述旋转臂的底端由所述盖子单元支撑,以便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是可旋转的。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的给纸机构, 其中被调节部分形成在所述旋转臂的侧表面上,以在所述第二供给部件的宽度方向上接触形成在所述盖子单元上的调节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的给纸机构, 其中所述被调节部分和所述调节部件之一包括斜面以减少所述被调节部分和所述调节部件之间的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给纸机构, 其中所述旋转臂的被调节部件和在所述旋转臂前缘处的所述第二供给部件的支撑部分布置成沿着所述第二供给部件的宽度方向偏离。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任一项的给纸机构, 其中加压杠杆布置在所述弹性部件和所述旋转臂之间, 其中所述弹性部件的偏置力经由所述加压杠杆和所述旋转臂沿着第一方向施加于所述第二供给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给纸机构, 其中所述加压杠杆相对于所述旋转臂的偏置力在所述第二供给部件不被所述引导部件引导的非引导状态下被释放。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的给纸机构, 其中所述加压杠杆被形成在所述盖子单元上的枢轴可旋转地支撑, 其中所述盖子单元的所述调节部件由所述枢轴的前缘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的给纸机构, 其中由于所述第二供给部件处在非引导状态,所述旋转臂接触安装在所述盖子单元上的止动件表面,以调节其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的给纸机构,还包括沿着所述纸张传送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二供给部件上游的给纸引导装置, 其中所述给纸引导装置的下游端与所述第二供给部件接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的给纸机构, 其中所述盖子单元的经过路径是直线或弧形之一。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的给纸机构,还包括: 第三供给部件,所述第三供给部件位于所述主体中和沿着所述纸张传送方向在所述第一供给部件下游;和 第四供给部件,所述第四供给部件以可移动的方式位于所述盖子单元中,沿着所述纸张传送方向在所述第二供给部件的下游,并且在所述盖子单元关闭时面向所述第三供给部件, 所述第三供给部件和所述第四供给部件夹住记录介质并且沿着所述纸张传送路径传送所述记录介质, 其中,在打开所述盖子单元时引导所述第二供给部件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运动,以免所述第二供给部件与所述第三供给部件发生干扰。
15.成像设备,包括: 光学地写入图像数据的写入装置; 根据由所述写入装置写入的图像数据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 将形成在所述成像装置中的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单元; 将所述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定影单元; 纸张传送路径,图像定影的记录介质通过所述纸张传送路径从所述转印单元经由所述定影单元行进到排纸单元;和 布置在所述纸张传送路径上的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的给纸机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成像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供给部件和所述第二供给部件是一对同步辊,并且所述第三供给部件和所述第四供给部件是一对转印辊。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的成像设备, 其中所述盖子单元包括布置在其中的双面单元。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任一项的成像设备,其构造成具有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功能的多功能设备。
全文摘要
可结合到成像设备中的给纸机构包括可旋转地连接于成像设备的主体的一侧以覆盖部分纸张传送路径的盖子单元,位于设备主体中的第一供给部件,以可移动的方式位于盖子单元中并且当盖子单元关闭时面向第一供给部件并且与第一供给部件一起夹住记录介质并且沿着纸张传送路径传送记录介质的第二供给部件,以及布置在主体中以引导第二供给部件的引导部件。当关闭盖子单元时引导部件引导第二供给部件沿着接近第一供给部件的第一方向运动,并且当打开盖子单元时引导部件引导第二供给部件沿着与第一供给部件分开的第二方向运动。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3171924SQ20121056082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2日
发明者中村光孝, 本多春之, 西井敏兼, 堀田浩史, 木村一平, 难波正典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