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潜像显影剂用载体,显影剂,及图像形成方法

文档序号:2701791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静电潜像显影剂用载体,显影剂,及图像形成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静电潜像显影剂用载体,使用其的静电潜像显影剂,补给用显影剂,图像形成方法。本发明的静电潜像显影剂用载体由具有磁性的芯材微粒和包覆该芯材微粒表面的包覆层构成,体积密度为1.6g/cm3以上,2.25g/cm3以下,BET比表面积为0.5m3/g以上,2.0m3/g以下,以5kOe测定时的饱和磁化σ5000为70emu/g以上,且残留磁化σr为2emu/g以下。不受紧前形成图像的调色剂消耗履历影响,使得稳定的调色剂量显影,得到色再现性优异、鲜明的图像。
【专利说明】静电潜像显影剂用载体,显影剂,及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在电子照相法、静电记录法中使用的双组分显影剂的静电潜像显影剂用载体,使用其的静电潜像显影剂,补给用显影剂,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中,在光导电性物质等的静电潜像载置体上形成静电潜像,用带电的调色剂对该静电潜像显影,形成调色剂像后,将调色剂像转印在记录介质,定影作为输出图像。近年,使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复印机或打印机的技术从黑白急速向彩色展开,存在彩色市场扩大的倾向。
[0003]在彩色电子照相法的彩色图像形成中,一般,叠层黄色、品红色、青色三色彩色调色剂或再加上黑色的四色彩色调色剂,再现全色。
[0004]以往,作为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显影方式,使用单组分显影方式,双组分显影方式,混合显影方式等,为了得到色再现性优异、鲜明的全彩色图像,需要将静电潜像载置体上的调色剂量充实地保持在静电潜像上。并且,若静电潜像载置体上的调色剂量变化,则在记录介质上图像浓度变化,或图像色调变化。
[0005]作为静电潜像载置体上的调色剂量变化的原因,有调色剂带电量的变化等的主要原因,例如,在混合显影中,发现在下一图像继续前图像履历的现象,即双重图像现象(ghost)。
[0006]由于调色剂载置体上的调色剂量根据紧前形成图像的调色剂消耗状况而变化,因此,该双重图像现象是下一图像的图像浓度变化的现象,其是混合显影方式固有课题。
[0007]这是由于在混合显影方式中,一定量的调色剂常时向调色剂载置体供给,调色剂载置体上的调色剂量因接受所供给调色剂的次数而变化。
[0008]S卩,紧前图像是调色剂消耗少的图像时,尽管调色剂载置体上的残留调色剂量多,仍然供给一定量的调色剂,因此,供给调色剂后,调色剂载置体上的调色剂量进一步变多,图像浓度变浓。
[0009]另一方而,在印刷调色剂消耗多的图像后,即使调色剂载置体上的残留调色剂量少,也只供给一定量的调色剂,因此,即使供给调色剂后,调色剂载置体上的调色剂量变少,图像浓度变淡。
[0010]如上所述,混合显影中的双重图像现象起因在于,当使得调色剂从双组分显影剂向调色剂载置体上转移时,出现因调色剂用于显影、调色剂载置体上的调色剂变少的部分,以及因调色剂没有用于显影、调色剂载置体上的调色剂按原样残留部分,难以再涂布使得调色剂量成为均一,根据紧前形成图像的履历,下一图像印刷时的调色剂载置体上的调色剂量变化。
[001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I至3中,提出在显影后且再供给调色剂前,通过刮板或调色剂回收辊刮取调色剂载置体上的残留调色剂。
[0012]在专利文献4中,提出利用复印和复印之间或纸间,通过电位差将调色剂载置体上的残留调色剂回收到磁辊,使得调色剂载置体上的调色剂量稳定的方法。
[0013]在专利文献5中,作为使用磁刷的履历现象的对应策,提出通过宽广地设定磁辊的磁通密度的半值宽区域,实现显影辊上的调色剂的回收和供给。
[0014]在专利文献6中,提出以下方法:作为双组分显影剂用载体,使用非球形状的载体,电荷注入直到磁刷前端的载体,通过使得显影剂载置体和调色剂载置体的实质间隔狭,增加向调色剂载置体的一次的调色剂供给量,供给调色剂直到调色剂载置体上的调色剂饱和量,不受紧前形成图像的履历影响,使得调色剂载置体上的调色剂量保持一定。
[0015]如专利文献7所记载那样,即使在双组分显影方式中,也会发生双重图像现象。
[0016]关于在双组分显影方式中发生双重图像现象的理由,本发明人研究认为与在上述混合显影方式中的双重图像现象不同,双组分显影方式中的显影剂脱离不良是其原因。
[0017]双组分显影方式中的双组分显影剂的剥离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剥离:在显影套内设有奇数个固定的磁铁,在显影套的回转轴下侧的位置,设有同极的磁铁对,形成磁力几乎成为零的剥离区域,在该区域利用重力使得显影后的显影剂自然落下,进行剥离。
[0018]但是,产生以下现象:当在紧前形成图像的调色剂消耗时,在载体产生逆电荷,在载体与显影剂载置体之间产生像力,在剂脱离极没有正常产生剂脱离,因调色剂消耗而调色剂浓度降低的的剂再次被运送到显影区域,显影能力降低,图像浓度变淡。
[0019]即,相对套一周份为正常浓度,存在第二周及以后浓度变淡的问题。
[002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上述专利文献7中,记载以下构成:将内部设有磁铁的汲取辊配置在显影套上的剥离区域附近,利用该磁力进行显影后的显影剂剥离。
[0021]剥离的显影剂进一步由另一汲取辊汲取后,运送到设有螺旋的显影剂搅拌室,进行调色剂浓度再调整以及调色剂带电。
[0022]另一方面,作为载体,在专利文献8 (日本特开2004-77568号公报)中,公开了以下内容:芯材微粒在多孔质磁性体的表面及内部空隙含有比该多孔质磁性体自身电阻高的高电阻物质(树脂),通过使用该芯材微粒,防止发生载体附着,背景污染,白点等。
[0023]在专利文献9 (日本特开2009-20145号公报)、专利文献10 (日本特开2009-175666号公报)中,记载将树脂充填在具有所希望的细孔容积的多孔质铁氧体芯材的细孔的载体。
[0024]在专利文献11 (日本特开2009-205149号公报)中,记载以下含有树脂的磁性微粒:通过将表观密度和真密度固定为所希望的范围,抑制载体附着,提高静电潜像的点再现性,抑制实心图像后端的浓度降低。
[0025]在专利文献12 (日本特开2011-112960号公报)中,记载将细孔容积和细孔直径峰值维持在特定范围,既能确保流动性,又能设为所希望的磁化及电阻。
[0026]在专利文献13 (日本特开2011-150253号公报)中,用SrO置换MgO及/或Fe2O3的一部分。记载通过使得在多孔质铁氧体微粒中含有SrO,降低磁化微粒间偏差。
[0027]在专利文献14(日本特开2011-158830号公报)中,记载以下载体:通过将多孔质磁性微粒内部的具有6.0 μ m以上长度的多孔质磁性微粒部区域的个数和具有4.0 μ m以上长度的多孔质磁性微粒部以外的区域的个数设为所希望的范围,带电赋与性优异,即使长期使用也能防止发生泄漏或载体附着。
[0028]在专利文献15 (日本特开2011-164225号公报)、专利文献16 (日本特开2012-58344号公报)中,记载通过以低比重实现轻量化,耐久性优异,长寿命化的树脂充填型载体。
[0029]在专利文献17 (日本特开2012-83781号公报)中,记载以下内容:树脂包覆多孔质磁性芯材的载体当施加高压时易击穿(导通化),因此,通过将多孔质磁性芯材的空隙设为所希望的范围,提高高电阻维持性以及耐失效性。
[0030]但是,上述载体使用多孔质芯材,密度低,芯材表面凹凸多,因此,为了防止芯材露出,必须增厚包覆层,载体微粒的磁化降低。
[0031]再有,多孔质铁氧体或多孔质磁性芯材场合,微粒自身质量轻,因此,微粒磁化变弱,易发生载体附着。
[0032]本发明作为课题的双重图像现象发生机理详细不清楚,但是,可以按如下考虑:
[0033]上述双重图像现象是在形成显影剂脱离极中即使显影剂正常脱离也产生的双重图像现象,不是在紧前形成图像处图像浓度变淡,相反是图像浓度变浓的现象,根据紧前形成图像履历,图像部的调色剂向显影剂载置体上附着,根据附着在显影剂载置体上的调色剂具有的电位,下一图像的调色剂显影量变化。即,考虑双重图像现象起因为:因紧前形成图像履历,下一图像的调色剂显影量变化。
[0034]详细地说,调色剂向显影剂载置体的附着在非图像时朝显影套方向施加偏压,因此,调色剂朝显影剂载置体上被显影而发生,向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的调色剂具有电位,因此,印刷时,显影电位提高相当于显影剂载置体上的调色剂具有的电位部分,调色剂显影量增加。
[0035]又,由于载体的残留磁化,在上述显影剂脱离极没有正常地实行剂脱离,因带动回转,调色剂被消耗,调色剂浓度降低的显影剂再次被运送到显影区域,显影能力降低,产生图像浓度变淡的现象。
[0036]即,即使在双组分显影方式中显影剂载置体上的调色剂量不是一定,因前图像的履历而变化。
[0037]即,紧前形成为非图像场合,或紧接在纸和纸间隔后场合显影时,调色剂在显影剂载置体上被显影,调色剂附着在显影剂载置体上,图像浓度变高。另一方面,当刚才形成的之前图像为图像面积多的图像场合,在显影剂载置体上调色剂被消耗,因此,调色剂变少,图像浓度变淡。
[0038]如上所述,本发明作为课题的双重图像现象是:受到刚才形成的图像的履历,显影剂载置体上的调色剂显影量变化,受到该变化的影响,出现下一图像的浓度变化。
[0039]【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第3356948号公报
[0040]【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57002号公报
[0041]【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231652号公报
[0042]【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7-72733号公报
[0043]【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7-128983号公报
[0044]【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7-92813号公报
[0045]【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平11-65247号公报
[0046]【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4-77568号公报
[0047]【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9-20145号公报[0048]【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2009-175666号公报
[0049]【专利文献11】日本特开2009-205149号公报
[0050]【专利文献12】日本特开2011-112960号公报
[0051]【专利文献13】日本特开2011-150253号公报
[0052]【专利文献14】日本特开2011-158830号公报
[0053]【专利文献15】日本特开2011-164225号公报
[0054]【专利文献16】日本特开2012-58344号公报
[0055]【专利文献17】日本特开2012837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56]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以往技术现状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不受紧前形成图像的调色剂消耗履历影响,使得稳定的调色剂量显影,得到色再现性优异、鲜明的图像。
[0057]再有,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同时满足以下诸特性的静电潜像显影剂用载体:其具有长期稳定的带电赋与能力,载体包覆膜的硬度及韧性(可挠性及弹力性)优异,耐磨耗性(耐磨削性,耐剥离性)优异,载体电阻变化少,调色剂组成物的失效引起的带电变化少,且抑制带电环境变化,即使在各种各样环境中也不会产生图像浓度变化、背景污染、调色剂飞散引起的机内污染等。
[0058]本发明人通过使用内部具有空隙且表面平滑、轻且磁化强的芯材,即使包覆层薄也能防止因磨耗露出局部芯材,同时,能提高在显影夹持部的载体个数,能长期防止发生载体附着以及牵连现象或双重图像现象,完成本发明。
[0059]即,上述课题通过以下本发明的(I)~(9)技术方案解决:
[0060](I) 一种静电潜像显影剂用载体,其特征在于:
[0061]该静电潜像显影剂用载体由具有磁性的芯材微粒和包覆该芯材微粒表面的包覆层构成,体积密度(bulk density)为1.6g / cm3以上,2.25g / cm3以下,BET比表面积(BET specific surface area)为 0.5m3 / g 以上,2.0m3 / g 以下,以 5k0e 测定时的饱和磁化O 5000为70emu / g以上,且残留磁化o r为2emu / g以下。
[0062]在本发明中,上述“1.6g / cm3以上”包含1.6g / cm3,上述“2.25g / cm3以下”包含2.25g / cm3 (以下皆如此)。
[0063](2)在上述技术方案(I)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用载体中,其特征在于:
[0064]上述芯材微粒的成分为锰铁氧体微粒,其由至少构成为锰的氧化物及铁的氧化物的组合的复合氧化物得到。
[0065](3)在上述技术方案⑴或⑵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用载体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芯材微粒的BET比表面积为0.09m3 / g以上,0.20m3 / g以下。
[0066](4)在上述技术方案(1)-(3)中任一个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用载体,其特征在于:包含在上述包覆层的树脂含有硅树脂。
[0067](5)在上述技术方案(1)-(4)中任一个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用载体,其特征在于:上述静电潜像显影剂用载体的树脂相对芯材微粒的比率为0.5重量%以上,7.5重量%以下。
[0068](6)在上述技术方案(1)-(5)中任一个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用载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包覆层含有粒径50nm以上、800nm以下的填充物。
[0069](7) 一种显影剂,其特征在于:
[0070]包括上述技术方案(1)-(6)中任一个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用载体以及调色剂。
[0071](8) 一种补给用显影剂,含有载体以及调色剂,所述补给用显影剂的特征在于:
[0072]相对载体I重量份,含有调色剂2重量份以上,50重量份以下;
[0073]上述载体为上述技术方案(1)-(6)中任一个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用载体。
[0074](9) 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0075]在静电潜像载置体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工序;
[0076]使用显影剂对形成在该静电潜像载置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形成调色剂像的工序;
[0077]将形成在该静电潜像载置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工序;以及
[0078]使得转印到该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像定影的工序;
[0079]所述图像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
[0080]上述显影剂为上述技术方案(7)所述的显影剂。
[0081]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0082]按照本发明,通过将载体的体积密度设定在一定范围,不受紧前形成图像的调色剂消耗履历的影响,能使得稳定的调色剂量显影,防止图像缺陷。
[0083]再有,通过包覆层将载体的BET比表面积设为一定的范围,调节电阻,对于耐膜磨削/剥离形成优异,载体电阻难以变化,且失效调色剂少,长期间带电稳定性优异。
[0084]通过维持使得载体的磁化高,防止载体附着,能使得背景电位的设定幅度宽,因此,能提供以下载体:抑制带电的环境变化,即使在各种各样使用环境中也能同时满足不产生图像浓度变化、背景污脏、因调色剂飞散引起的机内污染等诸特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85]图1是说明适于实行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显影方法的显影装置一例的图。
[0086]图2是说明适于实行使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显影方法的图像形成方法的图形形成装置一例的图。
[0087]图3是说明适于实行使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显影方法的图像形成方法的图形形成装置另一例的图。
[0088]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处理卡盒一例的图。
[0089]图5是用于载体的电阻测定的电阻测定单元盒的立体图。
[0090]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显影剂的带电量的测定方法的图。
[0091]图7A和图7B是表不纵带图的正常图像以及成为课题的双重图像的图,其中,图7A表示印刷图像纵带图的正常图像,图7B表示实际的异常图像。
[0092]具体实施形态
[0093]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静电潜像显影剂用载体。
[0094]本发明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载体由具有磁性的芯材微粒和包覆该芯材微粒表面的包覆层构成,体积密度为1.6g/cm3以上,2.25g/cm3以下,BET比表面积为0.5m3/g以上,
2.0m3/g以下,在5k0e条件下测定时的饱和磁化σ 5000为70emu/g以上,且残留磁化σ r为2emu/g以下。
[0095]由于载体的体积密度不足2.25g/cm3,确认双重图像现象得到改善。这可以考虑如下:当将显影装置构成设为相同时,通过载体的体积密度小,能使得在显影夹持部内的载体个数多,能降低在显影夹持部内的有效电阻,在非图像时,向显影剂载置体上移动的调色剂在印刷时难以消耗,因此,显影剂载置体上的调色剂量稳定,不会靠近之前的图像,能得到图像的均一性。
[0096]另一方面,若载体的体积密度过低,则将载体向磁辊吸引的力变弱,易发生所谓载体附着,因此,体积密度有下限值。
[0097]为了提高将载体朝磁辊吸引的力,载体微粒自身的磁化也是重要的因素。
[0098]载体的饱和磁化高,向磁棍吸引的力变强,σ 5000为70emu/g以上。当小于70emu/g时,易发生载体附着。
[0099]在调色剂浓度低、感光体电位高的状况下,易发生实心部(solid image)的载体附着。在显影剂的带电量高的状态下,感光体的电位高时,易发生边缘部的载体附着。
[0100]载体的O 5000为70emu/g以上时,载体的体积密度在比1.6g/cm3大的范围内,可以抑制到发生载体附着实用上不成为问题的范围。
[0101]载体的残留磁化0rS2emU/g以下。在显影装置内,使得显影剂载置体上的显影剂从显影剂载置体分离,将新的显影剂供给显影剂载置体,但是,若残留磁化变大,显影剂从显影剂载置体的分离变差,不能分离因紧接之前显影导致调色剂浓度降低的显影剂,在该状态下供给像载置体,在此后显影时,显影能力降低,有时会发生紧前形成的图像履历(last image history)在此后显影时产生的所谓“牵连”。
[0102]磁辊越是高速旋转,显影剂分离变难,所以,在高速印刷的图像形成装置越容易发生。也考虑在高速图像形成装置使用时,载体的残留磁化or为2emu/g以下。
[0103]其次,说明本发明的静电潜像显影剂用载体的材料。
[0104]〈载体芯材微粒〉
[0105]作为用于本发明的载体芯材微粒,只要是磁体,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铁、钴等的强磁性金属,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铁,铁氧体等的氧化铁,各种合金或化合物,将这些磁体分散到树脂中形成的树脂微粒等。其中,从磁化角度看,比较好的是Mn系铁氧体,Mn-Mg系铁氧体。
[0106]本发明的载体芯材微粒较好的是,体积密度和BET比表面积低,且磁化高者。
[0107]上述芯材微粒的体积密度较好的是1.5g/cm3以上,2.2g/cm3以下。不足1.5g/cm3时,载体微粒的磁化变弱,有时发生载体附着,若超过2.2g/cm3,有时减少在显影夹持部的载体个数。
[0108]作为降低芯材的体积密度的方法,以往实行通过降低烧成时的温度,或缩短烧成时间,在中途停止晶体成长的方法。若根据该方法,容易在芯材表面形成凹凸或细小的空隙,包覆层因在显影装置内的搅拌而被磨损,容易露出芯材的凸部。
[0109]使用表面凹凸多的芯材时,实际使用中在显影装置内长时间使用时,凸部的包覆层易磨损,芯材过多露出,初始电阻值和使用后的电阻值的变化大,静电潜像载置体上的调色剂的量和附着方式发生变化,造成图像品质不稳定。
[0110]又,实心部的载体附着当载体电阻越低时越容易发生,若芯材凸部暴露变多,则容易引起实心部的载体附着。使用芯材表面凹凸大的芯材时,初始不发生实心部载体附着,但因在显影装置内的搅拌,包覆层磨损,芯材凸部暴露,实心部的载体附着情况恶化。
[0111]为了防止这种情况,需要例如增厚包覆层,若增厚包覆层,则造成载体每个微粒的磁化降低等。
[0112]又,表面凸凹多,存在多个孔穴的芯材实施通过氧化处理的高电阻化处理时,磁力降低。
[0113]在此所说的芯材表面凸凹可以用BET比表面积表示,本发明的载体芯材的重均粒径(重量平均粒径)处于20?55 ii m的范围,较好的是处于0.09?0.20m3 / g的范围。
[0114]只要是该范围的BET比表面积,芯材表面的凸凹少,静电潜像载置体上的调色剂的量、附着方式不变,能进一步防止载体附着恶化。
[0115]为了得到体积密度低,磁化高,且BET比表面积在0.09?0.20m3 / g范围内的芯材,可以用以下方法制作:例如,通过使烧成前的芯材组成物中含有挥发性物质,烧成时上述挥发性成分挥发后成为空隙,降低芯材的体积密度。
[0116]此时,烧成初始时,由于挥发性成分挥发,在芯材内部形成空隙,其后,在高温下充分烧成,使晶体成长,在芯材表面附近的空隙变小,或表面的空隙被埋,可以形成空隙被包入在芯材内部那样的形状。
[0117]芯材表面的凸凹因高温烧成变少,表面空隙减少,能得到BET比表面积小的芯材。由此,即使实施通过氧化处理的高电阻化处理,也难以造成磁化降低,能维持高磁化。
[0118]作为上述挥发性成分,可以列举SiO2, Al2O3, Al (OH) 2等,可以通过调节挥发性成分的添加量控制芯材的体积密度,若挥发性成分的量变多,空隙变多,芯材的强度降低,所以,作为挥发性成分的量,较好的是,不足50重量%。
[0119]作为高电阻化处理,可以在200?700°C的温度中投入芯材,进行氧化处理,在芯材表面形成氧化膜。
[0120]〈包覆层〉
[0121]用包覆层包覆后的本发明的静电潜像显影剂用载体的BET比表面积为0.5m3 / g以上,2.0m3 / g以下。若小于0.5m3 / g,则相对芯材,包覆膜薄,实际使用时芯材容易露出,易引起载体附着。若大于2.0m3 / g时,则包覆膜变厚,载体每个微粒的磁化降低,且电阻过高,容易引起“牵连”现象或双重图像现象。
[0122]使用拨水性高的硅树脂等时,树脂层容易形成交联构造,确认BET比表面积比单独的芯材大。
[0123]上述树脂层的厚度可以通过调节上述树脂相对于上述芯材微粒的含量进行控制。若树脂层厚度过薄,则因显影装置内的搅拌容易造成芯材表面暴露,电阻值的变化大。若树脂层过厚,则载体每个微粒的磁化降低,所以,相对芯材100重量份,较好的是,0.5质量%以上,7.5质量%以下。
[0124]<包覆树脂>
[0125]作为本发明可使用的包覆树脂,可以列举具有硅醇基和/或水解性官能团的硅树月旨、聚合催化剂,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包含具有硅醇基和/或水解性官能团的硅树脂以外的树脂、溶剂的包覆层用组成物形成。
[0126]具体地说,既可以一边用包覆层用组成物包覆芯材微粒,一边通过使得硅醇基缩聚形成,也可以用包覆层用组成物包覆芯材微粒后,通过使得硅醇基缩聚形成。
[0127]作为一边用包覆层用组成物包覆芯材微粒,一边使得硅醇基缩聚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边赋与热、光等,边用包覆层用组成物包覆芯材微粒的方法等。
[0128]又,作为用包覆层用组成物包覆芯材微粒后,使得硅醇基缩聚形成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用包覆层用组成物包覆芯材微粒后,进行加热的方法等。
[0129]作为具有娃醇基和/或水解性官能团的娃树脂以外的树脂,可以列举丙稀酸树月旨,氨树脂,聚乙烯树脂类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卤化烯烃树脂,聚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氟乙烯,聚氟化亚乙烯,聚三氟乙烯,聚六氟丙烯,氟化亚乙烯和氟乙烯的共聚物,四氟乙烯和氟化亚乙烯基和非氟化单体的三聚物等的氟化三聚物,不具有硅醇基或水解性官能基的硅树脂等,可以二种以上并用。
[0130]又,可以使用以下树脂:加水分解含以下结构式I的共聚物,通过生成硅醇基并缩
聚得到含交联物的树脂。
[0131]
【权利要求】
1.一种静电潜像显影剂用载体,其特征在于: 该静电潜像显影剂用载体由具有磁性的芯材微粒和包覆该芯材微粒表面的包覆层构成,体积密度为1.6g / cm3以上,2.25g / cm3以下,BET比表面积为0.5m3 / g以上,2.0m3 /g以下,以5kOe测定时的饱和磁化σ 5000为70emu / g以上,且残留磁化or为2emu / g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用载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芯材微粒的成分为锰铁氧体微粒,其由至少构成为锰的氧化物及铁的氧化物的组合的复合氧化物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用载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芯材微粒的BET比表面积为0.09m3 / g以上,0.20m3 / g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个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用载体,其特征在于: 包含在上述包覆层的树脂含有硅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个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用载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静电潜像显影剂用载体的树脂相对芯材微粒的比率为0.5重量%以上,7.5重量%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个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用载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包覆层含有粒径50nm以上、800nm以下的填充物。
7.—种显影剂,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个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用载体以及调色剂。
8.一种补给用显影剂,含有载体以及调色剂,所述补给用显影剂的特征在于: 相对载体I重量份,含有调色剂2重量份以上,50重量份以下; 上述载体为权利要求1-6任一个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用载体。
9.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在静电潜像载置体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工序; 使用显影剂对形成在该静电潜像载置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形成调色剂像的工序; 将形成在该静电潜像载置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工序;以及 使得转印到该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像定影的工序; 所述图像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 上述显影剂为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剂。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3676520SQ201310396334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8日
【发明者】谷口重德, 东松宏, 坂田宏一, 岩附仁, 岸田宏之, 田野丰明, 增子健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