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松套管内光纤余长稳定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4146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缆松套管内光纤余长稳定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缆松套管内光纤余长稳定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余长是光缆松套管套塑冷却结晶过程中,产生收缩,与光纤之间长度不一致而产生的现象,余长是光纤光缆生产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到高频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质量。传统工艺是光纤二次被覆松套管经水槽冷却,直接由牵引机到收盘(见附图1),松套管冷却过程中,水和松套管材料的摩擦使松套管产生内应力和分子(回缩)的倾向性,使光纤相对于松套管产生过量的多余长度,影响光纤产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良好余长控制效果的光缆松套管内光纤余长稳定控制装置。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设置在松套管挤出机和松套管牵引机之间,该装置形成以下结构形式,和挤出机连接的挤出段、和牵引机连接的牵引段,以及连接挤出段和牵引段的过渡段,其中挤出段形成的松套管移动位移大于牵引段形成的松套管移动位移。所述装置为倒圆台锥度轮结构形式。所述松套管在锥度轮自上而下绕设至少三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在光纤松套管套塑与牵引机之间,增加一个0Si大,0S2小的带有锥度的过渡被动转轮,S1端接经水槽冷却过来的松套管,在锥度轮上绕> 3圈,并在轮上套管喷洒适当温度的冷却水,由S2端接到牵引机(见附图2及俯视图)。根据动能定理W=FX S,即功=作用力X作用力方向上移动的位移。设过渡轮上端周长为S1,下端周长为S2,S1端的拉力为F1, S2端的拉力为F2,S1端的功为W1, S2端的功为W2,由于W1与W2在同一个牵引机的作用下,收线设备在过度轮S1端和S2端做的功是相同的,即W1= W2,由于S1 > S2,则有F1 < F2,产生力差,如果不使用光缆松套管内光纤余长稳定控制装置,原本的作用力可视为F1,在牵引机和光纤放线的作用下,由于松套管收缩,而松套管内部的光纤不会收缩,会产生过量的余长,而使用了光缆松套管内光纤余长稳定控制装置后,作用力则变成F2,松套管收缩的反方向的力增大了,而抵消了松套管的收缩,不会产生过量的余长。按松套管各种直径的要求,根据松套管不同材料特性,如PBT、HDPE, PP等,改变Sp S2、d的尺寸和缠绕圈数,来改变F2的大小,与松套管的收缩抵消,通过力差解决了余长难于控制的难题,经工艺试验效果很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图。[0010]图中I为锥度轮、2为挤出段、3为过渡段、4为牵引段、5为挤出机、6为牵引机、7
为冷却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设置在松套管挤出机5和松套管牵引机6之间,设置在冷却水槽7路径上,该装置形成以下结构形式,和挤出机5连接的挤出段2、和牵引机6连接的牵引段4,以及连接挤出段2和牵引段4的过渡段3,其中挤出段2形成的松套管移动位移大于牵引段4形成的松套管移动位移。所述装置为倒圆台锥度轮I结构形式,松套管在锥度轮I自上而下绕设至少三圈。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物理学上的W=FXS,因为前后端的W—致,通过控制前后端的S,以控制前后端的F,以控制松套管的收缩,本具体实施方式
的绕设方式保证松套管在运行过程中力过渡平稳,防止力的突变造成松套管的损伤。
权利要求1.光缆松套管内光纤余长稳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松套管挤出机和松套管牵引机之间,该装置形成以下结构形式,和挤出机连接的挤出段、和牵引机连接的牵引段,以及连接挤出段和牵引段的过渡段,其中挤出段形成的松套管移动位移大于牵引段形成的松套管移动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松套管内光纤余长稳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倒圆台锥度轮结构形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缆松套管内光纤余长稳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松套管在锥度轮自上而下绕设至少三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缆松套管内光纤余长稳定控制装置。设置在松套管挤出机和松套管牵引机之间,该装置形成以下结构形式,和挤出机连接的挤出段、和牵引机连接的牵引段,以及连接挤出段和牵引段的过渡段,其中挤出段形成的松套管移动位移大于牵引段形成的松套管移动位移。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具有良好余长控制效果的光缆松套管内光纤余长稳定控制装置。
文档编号G02B6/44GK203046194SQ201320002369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5日
发明者李兆顺, 王君 申请人:扬州金森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