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拉拔片的插拔式光收发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10484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具有拉拔片的插拔式光收发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插拔式光收发器。光收发器设置有与光收发器的主体组装在一起的拉片。拉片包括一对臂部和手柄。臂部的端部均设置有安置在主体中形成的引导件中的支腿。滑动拉片,以使光收发器脱离框架,支腿在引导件中滑动,以向外推动臂部的端部。手柄的端部设置有包括斜面的横杆。当光收发器以上下倒置布置方式安置在框架中时,从安置在光收发器的光学插座中的光学连接器引出的光纤跨置在斜面上。
【专利说明】具有拉拔片的插拔式光收发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插拔式光收发器,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拉拔片的光收发器。
【背景技术】
[0002]一种广为人知的光收发器是插拔式光收发器,插拔式光收发器可以通过临时地和可选地安置在配置于主机系统中的框架中来进行使用。诸如US20030171016A和US20120148198A等美国专利申请已经公开了此类插拔式光收发器。
[0003]图12示出一种将安置在配备于主机系统200中的框架201中的插拔式光收发器100。框架光收发器100 —旦安置在框架201中就无法被无意地拔出,因为设置在框架201的侧部中的止动件202能够防止光收发器100从框架201中滑出。当想要将光收发器100从框架中拔出时,包括卡板101、滑动件102和配备在光收发器100的侧部中的突起部104在内的机构解除光收发器100与框架201之间的接合。具体而言,使光学插座103前方的卡板101旋转,随着向外推动突起部104,使得可与卡板101 —起操作的滑动件102向前滑动,这使得框架的止动件202扩张,以解除框架与光收发器100之间的接合。因此,可以将光收发器100从框架201中拔出。
[0004]然而,现有光收发器100的滑动件102和突起部104基本上不具有禁止其横向运动的机构。当卡板101接收到沿光收发器100的横向的压力时,滑动件102和突起部104容易从设置在光收发器的侧部中的凹部伸出(通常情况下,滑动件102和突起部104安置在该凹部中)。伸出的突起部104不具有使框架201的止动件202向外扩张的功能;因此,当光收发器100以突起部104伸出的状态安置在框架201中时,变得无法从框架201中拔出光收发器100。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将插入到在主机系统中配置的框架中的光收发器,其中框架设置有防止光收发器从框架中无意滑出的止动件。光收发器包括壳体和拉片。壳体将光学元件和电气元件封闭在内部。另外,壳体设置有凹部和形成在凹部中的引导件。拉片包括壁部和与臂部形成一体的手柄。此外,臂部的端部设置有突起部和支腿,当拉出拉片以从框架中解除光收发器时,伴随着支腿在引导件中滑动,突起部使设置在框架中的止动件扩张。
[0006]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光收发器中的拉片。拉片的手柄包括均从臂部延伸的一对延伸部和将延伸部连接起来的横杆。本发明的拉片的特征在于:横杆包括支撑斜面,在光收发器以上下倒置布置方式安置在框架中时,支撑斜面支撑从安置在光收发器所设置的光学插座中的光学连接器延伸的光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07]参照附图,将能够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中更好地理解前述和其它目的、方面和优点,其中:
[0008]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收发器的透视图;
[0009]图2是图1所示的光收发器的分解图;
[0010]图3A示出在框架中处于通常位置的臂部,而图3B示出处于使设置在框架中的拉片扩张来拔出光收发器的位置的臂部;
[0011]图4A示出臂部的安置在底部主体的后引导件中的后支腿,而图4B示出臂部的安置在前引导件中的前支腿;
[0012]图5A放大了安置在通常位置中的臂部的后部,而图5B以横截面图示出安置在后引导件中的后支腿;
[0013]图6A是后引导件的俯视图,而图6B示意性地示出后支腿与后引导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0014]图7是变型臂的透视图;
[0015]图8示出设置在顶部主体中以接收图7所示的变型臂的变型后引导件;
[0016]图9是根据实施例的手柄的透视图;
[0017]图10示出以上下倒置布置方式安置在框架中的光收发器;
[0018]图1lA是以上下倒置布置方式安置在框架中的光收发器的侧视图,而图1lB放大了接收光纤的手柄的前端部;以及
[0019]图12是不具有拉片的光收发器的透视图,其中光收发器将被安置在框架中。【具体实施方式】
[0020]接下来,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在附图的描述中,相同或彼此类似的数字或符号表示相同或彼此类似的元件,无需对它们进行重复的说明。
[0021]图1是实施例的光收发器I的外观图。光收发器I是所谓的无需关闭主机系统电源便插在主机系统中的插拔式光收发器。因此,光收发器有时被称为热插拔类型的光收发器。光收发器I包括在电信号与光信号之间转换信号的转换器和用于安装电气元件的电路板,其中转换器和电路板封闭在壳体3中。壳体3包括提供了将这些光学元件和电气元件封闭起来的空间的顶部主体4和底部主体5。顶部主体4和底部主体5由金属制成,优选地由压铸铝和压铸锌制成;但光收发器I也可以使用由树脂制成的主体。
[0022]未在附图中明确示出的转换器包括将主机系统所提供的电信号转换成输出到外部光纤的光信号的发射器光学子组件(TOSA)和将光纤所提供的光信号转换成输出到主机系统的电信号的接收器光学子组件(ROSA)。TOSA安装有通常为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的发光器件;而ROSA安装有通常为光电二极管(PD)的光接收器件,其中TOSA和ROSA或者LD和H)都与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相应电路电耦合。一个电路驱动LD,而另一电路处理从H)输出的信号。电路板的后端设置有电插塞2,其中电插塞2将与主机系统200中配备的电连接器配合,以使光收发器I与主机系统200通信。
[0023]本实施例的光收发器I还设置有拉片8,拉片8包括一对金属臂部7和由树脂制成并且与臂部7形成一体的手柄6。稍后将对臂部7和手柄6的细节进行描述。
[0024]图2是光收发器I的分解图,其中省略了封闭在壳体3中的光学元件和电气元件。顶部主体4的前端设置有光学插座41。诸如前部、后部、顶部和/或底部等方向仅用于对结构进行说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前部对应于设置有光学插座41的一侧,而后部只是与前部相反。顶部仅对应于设置有顶部主体4的一侧,而底部与顶部相反。
[0025]当外部连接器与光学插座41配合在一起时,TOSA和ROSA中的LD和H)分别与固定在外部连接器中的外部光纤光耦合。如图1和图2所示,光学插座41设置有分别对应于TOSA和ROSA的两个开口 ;因此,实施例的光收发器I实现了全双工光通信。顶部主体4设置有侧部42,侧部42包括凹部43、光滑面44和将光滑面44与凹部43连接在一起的斜面45。凹部43接收框架200的止动件202,以将光收发器I闩锁在框架200和臂部7的端部中;同时光滑面44面向臂部7。
[0026]底部主体5设置有分别接收臂部7的前支腿72和后支腿73的前引导件51和后引导件52。底部主体5与顶部主体4通过在后部进行配合且在前部借助螺钉9而紧固在一起。手柄6用于将光收发器I从框架201中拔出,特别是,当具有附图所示的构造的光收发器I被密集安装在主机系统上时,难以抓取光收发器I的前部来将其从主机系统中解除。手柄6可以帮助将光收发器I从框架201中解除。手柄6设置有便于手抓取的横杆62。
[0027]臂部7从手柄6的后端延伸出来。臂部7之间的跨度略微宽于手柄6的宽度,但臂部7之间的跨度在后部74处渐缩。此外,臂部7的后端还设置有突起部71。突起部71具有U字底部朝向外侧的U形横截面。当光收发器I安置在框架202中时,突起部71安置在顶部主体4的凹部43中,使得U形的底部不会从壳体3的侧部中突出。突起部71向外推动框架201的止动件202,以使止动件202脱离凹部43。通过将支腿72、73安置在设置于底部主体5中的对应引导件51、52中,来将拉片8与顶部主体4和底部主体5组装在一起。
[0028]将参照图3A、图3B和图4A、图4B描述将光收发器I从框架201中解除的解除机构。图3A示出拉片8或臂部7处于光收发器I安置在框架201中(S卩,框架201的止动件202与光收发器I接合)的位置的状态;而图3B示出光收发器I从框架201的止动件202中解脱的状态。图4A省略了图3A的顶部主体4,而图4B放大了前支腿51的一部分,其中图4B为局部剖视图。
[0029]当光收发器I安置在框架201中时,即,在处于没有拉动拉片8使臂部7在光滑面44上滑动的状态时;如图3A所示,突起部71安置在顶部主体4的凹部43中,使得突起部71不会从侧部42中突出。框架201的止动件202抵靠凹部43的后壁43a,使得光收发器I不从框架201中解除。
[0030]通过向前拉动手柄6使臂部7发生滑动,臂部7的包括突起部71的后部74在斜面45上滑动,以向外推动后部74。因为后支腿73安置在后引导件52中,所以通过该滑动而将臂部7的后部74的上侧向外推动,而臂部7的后部74的下侧仍安置在后引导件52中;即,后支腿73和后引导件52的机构使臂部7的后部74发生扭曲变形,从而帮助框架201的止动件202从凹部43的后壁43a中脱离。
[0031]进一步向前拉动手柄6,如图4A所示,后支腿73的前端73a与后引导件52的前壁52a接触,并且前支腿72的前部72a与前引导件51的前壁51a接触。在支腿72、73和引导件51、52的这种状态下,突起部71向外充分推动止动件202,使得光收发器I从止动件202中解脱出来。进一步向前拉动手柄6,将光收发器I从框架201中拔出。相反,当将光收发器I插入到框架201中时,后支腿73的后端抵靠后引导件52的后壁52c,以向后推动光收发器I。因此,前引导件51和后引导件52具有足够使支腿72、73在引导件中滑动来向外推动止动件202的长度。
[0032]在臂部7的端部74安置在凹部43中的状态下,防止了臂部7的突起部71或端部74向外推动框架201的止动件202 ;如图5A和图5B所示,后支腿73安置在后引导件52中,并且后支腿73的外侧73b抵靠后引导件52的内侧52b。图5A放大了臂部7的后端部74安置在凹部43中使得后支腿73位于后引导件52中的状态,而图5B示出臂部7、顶部主体4和底部主体5的横截面。图6A是后引导件52的俯视图,而图6B不出后引导件52与后支腿73之间的位置关系。由于后引导件52防止后支腿73向外扩张,因此,即使当光学插座41受到横向压力时,也能够防止臂部7的后端部74向外突出。因此,除了进行使光收发器I从框架201中脱离的操作之外,能够禁止臂部7的后端部74从壳体3中突出;因此,光收发器I能够可靠地与框架201接合。
[0033]将参照图7和图8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进行描述。图7示出从图1至图6B所示的臂部7变型而来的臂部7A的手柄6,而图8放大了从上述主体4变型而来的顶部主体4B的内部结构。
[0034]变型臂部7A也设置有前支腿72和后支腿73A,但是在臂部7A中后支腿73A的位置相对于前支腿72的位置呈对角线布置。另外,顶部主体4变型为图8所示的另一顶部主体4A。具体而言,变型的顶部主体4A设置有接收后支腿73A的后引导件46。另外,降低了顶部主体4的侧部42A的高度,而增加了底部主体5的高度。即,将顶部主体4的侧部42的一部分转移到底部主体5。同时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将光滑面44A、斜面45A和凹部43A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设置在顶部主体4A中,而另一部分设置在底部主体5中。
[0035]在变型实施例的光收发器中,当后支腿73A接收到横向力向外推动臂部7A时,支腿73A的外表面73Ab抵靠顶部主体4A中的后引导件46的内表面46a,从而防止后支腿73A从顶部主体4A的侧部突出。除了进行将光收发器I从框架201中脱离出来的动作之外,臂部7A的端部74都稳定地安置在壳体3的侧部中。
[0036]将对手柄6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当如同图1所示那样主机系统200密集地安装有多个光收发器并且光收发器不具有手柄6时,由于无法手动操作光收发器,因此光收发器I相对于框架201的接合/分离变得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附图所示的手柄6变得有效。然而,设置在手柄6的前端中的横杆62有时会与光纤11的延伸部产生干涉。特别是在光收发器I以所谓的背靠背(belly to belly)布置方式或上下倒置布置方式安置在框架中时。
[0037]当光收发器I以普通的布置方式安置在框架中时,即,拉片6安置在光学插座41的上部时,从安置在光学插座41中的光学连接器12延伸的外部光纤11自固定在光学连接器12中的保护罩的端部起以至少为30mm的曲率半径自然下垂,而不与手柄6的横杆62产生干涉。然而,当光收发器I以上下倒置布置方式安置在框架中时,拉片8的手柄6从光学插座42的底侧延伸,横杆62偶尔会与外部光纤的延伸部产生干涉。从光学连接器引出的外部光纤有时会在横杆62上延伸并且受到来自横杆62的边缘的压力。在这种布置方式中,光纤11有时在横杆62的边缘处以小于30mm (为补偿光纤弯曲损耗的阈值之一)的半径弯曲。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拉片8设置有消除横杆62带来的影响光纤11的压力的机构。[0038]图9从光收发器I的底侧示出拉片8的细节,其中光收发器I以上下倒置布置方式安置在框架中。与图1至图7所示类似,拉片8设置有手柄6和臂部7。手柄6包括从光学插座41的一部分向前延伸的一对延伸部61和在手柄6的前部连接至延伸部61的横杆62。横杆62的前端63以拱形形状形成,以在相对于框架201进行光收发器I的插入/拔出时,便于手操作手柄6。
[0039]横杆62还设置有与光学插座41的光轴成显著大角度的支撑面64。从光学连接器延伸出来的光纤11放在支撑面64上。因此,支撑面64具有曲率半径大于30mm的凸形表面,从而满足例如通用的与单模光纤的弯曲损耗有关的ITU-TG.652标准。
[0040]横杆62在支撑面64的两侧还设置有引导光纤11的壁部65。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横杆62设置有由两个壁部65和支撑面64形成的凹部,以将光纤11安置在该凹部中。此夕卜,支撑面64具有预定半径的凸形表面。即使当光纤11从光学插座42中引出并且自然下垂时,横杆62的这种布置方式也防止光纤11受到不希望的应力。现有横杆具有类似于图9所示的形状,即,结合各个延伸部61,但是本发明的支撑面64填充有形成手柄6的树脂。从光学插座41延伸出来的光纤11通常跨置在横杆62上,然后下垂,这有时会迫使光纤11在横杆62的边缘处以小于30mm的半径弯曲。本实施例的光纤11不与横杆62产生干涉;此外,当光纤11跨置在横杆62上时,支撑面64的曲率防止光纤11以小于30mm的半径进行弯曲。
[0041]图10示出了以上下倒置布置方式安置在框架201A中的光收发器1,即,手柄6从光学插座41的下侧延伸并且光纤11跨置在横杆62的支撑面64上。图10省略了安置在框架201A中且位于图10所示的光收发器的上方的另一光收发器,其中这两个光收发器以背靠背的布置方式安置在框架中。图1lA是处于上下倒置布置方式的光收发器I将光学连接器12接收在光学插座41中时的侧视图;而图1lB示出跨置有光纤11的支撑面64的一部分的截面。从光学连接器12延伸出具有预设长度的保护罩13,以保护安置在保护罩13中的光纤。从保护罩13延伸出来的光纤11至少在两个点处接触支撑面64,然后在支撑面64的边缘处下垂。
[0042]为了操作手柄6来插入/拔出光收发器1,手柄6优选地从保护罩13的端部突出。由于光纤11在保护罩13的端部处自然下垂,因此在光收发器I以正常姿势安置在框架201A中时,手柄6 (准确而言,应该是横杆62)的这种布置方式不与光纤11产生干涉。另一方面,当光收发器I以上下倒置布置方式安置在框架201A中时,横杆62可能与光纤11的延伸部产生干涉。可能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应对最小的弯曲半径。
[0043]参照图11B,本实施例的横杆62具有这样的特征:保护罩13的端点‘a’和支撑面64的端点‘b’、‘c’形成曲率半径大于30mm的拱形。从光学连接器12引出的光纤11在保护罩13的端点‘a’处以30mm的半径下垂。即,手柄6的延伸部61相对于光学连接器12的尺寸,具体地说,到保护罩13的端部处具有如下的长度:使得保护罩13的端点‘a’和支撑面64的两个点‘b’、‘c’位于半径为30mm以上的拱形上。
[0044]在前面的详细描述中,已经参照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进行了描述。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更宽泛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因此,本说明书和附图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是限制性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将插入到配置于主机系统中的框架中的光收发器,所述框架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光收发器从所述框架中滑出的止动件,所述光收发器包括: 壳体,其构造为在内部封闭有光学兀件和电气兀件,所述壳体设置有包括引导件的凹部;以及 拉片,其包括臂部和与所述臂部组装成一体的手柄,所述臂部的端部设置有突起部和支腿,当拉出所述拉片以从所述框架中解除所述光收发器时,伴随着所述支腿在所述引导件中滑动,所述突起部向外推动所述框架的止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 其中,所述引导件防止所述臂部的端部从所述壳体的凹部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 其中,所述臂部的端部向内弯曲,并且所述突起部设置在所述端部的末端中, 所述壳体的凹部设置有斜面,并且 当拉出所述拉片时,所述臂部的端部在所述凹部的斜面上滑动,以向外推动所述突起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顶部主体和底部主体,所述引导件形成在所述顶部主体和所述底部主体中的一者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 其中,所述臂部还设置有另一支腿,所述壳体还设置有具有壁部的另一引导件,并且 所述另一支腿和所述壁部防止所述拉片脱离所述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收发器, 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的前部的光学插座, 其中,所述另一支腿和所述另一引导件设置为靠近所述壳体的前部,所述支腿和所述引导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前部离开的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 还包括接收外部光学连接器的光学插座, 其中,所述拉片的手柄包括均从所述臂部延伸的一对延伸部和将所述延伸部连接起来的横杆,并且 所述横杆包括支撑斜面,当所述光收发器以上下倒置布置方式安置在所述框架中时,所述支撑斜面支撑从安置在所述光学插座中的所述光学连接器延伸出来的光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收发器, 其中,所述横杆的两侧还设置有壁部,所述壁部和所述支撑斜面形成用于固定所述光纤的中空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收发器, 其中,所述横杆设置有以拱形形状形成的前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收发器, 其中,所述光纤自所述光学连接器的端部起被保护罩固定,并且所述保护罩的端部、所述支撑斜面的最靠近所述光收发器的端部、以及所述支撑斜面的离所述光收发器最远的端部实际上形成具有大于30mm的曲率半径的拱形。
【文档编号】G02B6/42GK103969768SQ201410045286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5日
【发明者】石井邦幸, 仓岛宏实 申请人: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